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精心整理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2.1.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2.2能力目标2.2.1会判别典型营养缺乏症,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2.2.2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2.2.3会使用饲料产品,能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2.2.4会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2.2.5学会使用常规分析仪器,具备饲料养分常规分析能力。

2.3情感、态度、价值观4.实施建议4.1教学时数安排建议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1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训实习44学时,考核与机动6学时。

4.3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知识理论实训融合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饲料季节特点,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学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1. 前言1.1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畜禽营养与饲料》是根据现代养殖业对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职业岗位的需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而设计的一门教材。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从事饲料生产与经营、动物营养搭配与配方设计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了解与畜禽营养与饲料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安全防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岗位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畜禽解剖生理》、《养殖场环境卫生》。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基于“以行动导向” 的理念及未来职业的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模拟真实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以饲料营养与饲料加工的流程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掌握饲料加工与动物营养搭配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符合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企业需求的紧密衔接。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受训对象能够胜任饲料加工有关的职业岗位。

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融合专业职业标准、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濮阳市当地饲料种类特点制定了3 项课程目标,这3 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本课程总课时为110 学时。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桥梁。

该门课以《有机化学》《畜禽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猪生产》《禽生产》《牛羊生产》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研究动物营养需要、饲料选择、加工与供给和缺乏症等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家庭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技术证书(初级)”必须的动物营养基础知识、饲料品质鉴别与饲料加工的基本技能,为继续升学和技能等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更加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基础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升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初级家庭农场畜禽养殖技术等级的能力为重点,从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三、课程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与要求(1)掌握动物体内营养物质及其作用;(2)了解各种养分的缺乏症及预防方法;(3)掌握常见饲料分类方法及各种常见饲料的营养特点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见饲料原料品质鉴别方法、保存方法及加工处理与使用方法;(5)掌握饲养标准的应用方法;(6)掌握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全价配合饲料加工工艺。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2.课程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动物营养学 课程标准 课程思政

动物营养学 课程标准 课程思政

动物营养学课程标准课程思政动物营养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实践等方面的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本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了解与动物营养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问题。

因此,本门课程具有很好的思政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

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动物营养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原理。

2.了解与动物营养相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营养基本理论、饲料配方设计、饲养实践、动物营养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动物营养基本理论包括动物的消化生理、能量代谢、营养物质代谢等;饲料配方设计包括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配方原则和优化方法等;饲养实践包括饲养管理、饲料投喂、饲养效果评估等;动物营养与环境包括动物营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动物营养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等。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可以融入以下思政元素: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讲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讲解动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解动物营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四、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

《动物养分与饲料》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理解营养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饲料的分类、特点及营养价值,能够合理搭配饲料。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提高动物养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营养素、营养需求等。

2. 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3. 饲料的分类及特点:粗饲料、精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等。

4. 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消化率等。

5. 饲料搭配原则:平衡营养、满足动物需求、经济实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饲料的分类、特点及营养价值。

2. 教学难点:饲料搭配原则及饲料营养价值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饲料的分类及特点、饲料搭配原则。

3. 采用讨论法分析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动物养分与饲料》相关章节。

2. 课件: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饲料的分类及特点、饲料搭配原则等。

3. 案例素材:各类饲料样本或图片。

4. 讨论题目:如何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动物养护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营养不良和饲料错误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动物养分与饲料》的关注。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介绍营养、营养素、营养需求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营养的重要性。

3. 讲解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如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4. 讲解饲料的分类及特点:介绍粗饲料、精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等饲料的分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

5. 讲解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讲解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消化率等指标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

6. 讲解饲料搭配原则:介绍平衡营养、满足动物需求、经济实用等饲料搭配原则,让学生能够合理搭配饲料。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组制定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目录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3二、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4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五、教学组织 7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8七、考核与评价 10八、建议与说明 12一课程定位和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动物营养专业、畜牧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基础课之一,我系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本专业着重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我校工学结合的一门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为畜牧业、饲料加工工业服务。

动物与人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的合成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工学结合,把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畜牧业饲料加工业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课,里面的营养知识,饲料加工方法,配合饲料的生产,饲养标准等都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产,为饲料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养殖业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前期指示课程主要有《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生化》、全方位支撑后期《畜禽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环境卫生》、《遗传繁育》等,以实现本专业前、后期课程有机衔接,构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据。

二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动物营养学》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

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纲113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841 动物营养与饲料扬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认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在现代畜牧兽医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利用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分为22章。

使学生明确动物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营养作用;了解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缺乏营养物质的症状和导致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估测方法;掌握饲养标准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和各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合理使用;掌握日粮的配制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该课程涉及动物生理、动物生化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课程如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添加剂、养猪生产学、养牛生产学等提供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营养、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二)学习要求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发展及其对畜牧生产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内容3.熟练掌握:营养、营养学的概念第一章动物体与饲料(一)课程内容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要求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饲料成分的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动物的化学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2.掌握:营养物质、饲料、动物营养的概念3.熟练掌握:动植物体组成的主要差异;概略养分分析法和粗饲料分析法第二章蛋白质的营养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影响蛋白营养价值的因素(二)学习要求掌握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主要营养作用;了解和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利用的特点;掌握瘤胃降解蛋白和过瘤胃蛋白的概念及其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上的意义;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瘤胃蛋白质的调控。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

主要介绍动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与营养缺乏症、饲料营养价值与饲料加工利用、畜禽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饲料产品设计、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

既是畜牧业生产的必备知识,又是饲料工业生产的技术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能配制日粮/设计配合饲料产品;进行日粮营养诊断,处理常见问题;会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专业能力1.了解饲料营养物质组成及营养生理作用;能够观察与鉴别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状,并从营养角度分析畜禽营养缺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了解动物对饲料消化吸收规律,掌握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3.了解饲料分类方法及原则,掌握各类饲料的营养特点,会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4.了解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方法。

能够通过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配方设计原则与技巧,根据现有条件设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

5.了解饲料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管理措施。

6.能够进行饲料原料常规分析操作。

7.能够进行日粮营养诊断,能解决常见问题。

(二)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营养与饲料知识解释饲料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时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三)社会能力1.培养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质;2.培养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3.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4.具有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项目一: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1.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掌握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动植物营养成分的差异及相互关系。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掌握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简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简介

目录(一)课程信息 2 (二)教学目标 3 (三)主要内容 3 (四)教学建议 4 (五)教学评价 5一课程标准简介(一) 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2课程定位《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动物营养专业、畜牧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基础课之一,我系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本专业着重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我校工学结合的一门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为畜牧业、饲料加工工业服务。

动物与人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的合成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工学结合,把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畜牧业饲料加工业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课,里面的营养知识,饲料加工方法,配合饲料的生产,饲养标准等都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产,为饲料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养殖业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前期指示课程主要有《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生化》、全方位支撑后期《畜禽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环境卫生》、《遗传繁育》等,以实现本专业前、后期课程有机衔接,构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据。

3参考学时《动物营养与饲料》参考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36学时。

4参考学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4学分。

5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二) 教学目标总目标《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生产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2)、掌握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加工方法(3)、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营养的关系(4)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5)了解饲料加工的过程2、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饲料生产,畜禽养殖中的的一般问题。

412-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程代码:07408(理论)

412-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程代码:07408(理论)

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代码:07408(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技术以及饲养技术与饲养效果检查,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理解动物营养和饲料加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营养素的基本生理功能,动物对各营养物质的需要特点。

2.掌握三大营养物质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特点,掌握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的指标,各指标的优缺点。

3.掌握矿物质、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生理作用及相应的典型缺乏症状,掌握析因法推算动物在维持、生长肥育、繁殖、泌乳、产蛋、产毛等状态下对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基本步骤及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应用营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营养供需矛盾。

4.掌握国际饲料分类法、各种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饲料加工技术、饲养技术与饲养效果检查。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生理学以及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为动物生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按一般了解、一般掌握和熟练掌握进行描述;以下章节同)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以及水的营养代谢过程,这是学习后面章节的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动物营养概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动物营养(重点)识记:表观和真实消化率、表观和真实生物学价值、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热增耗(体增热)、内源尿氮、代谢粪氮、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理想蛋白质等概念。

理解: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特点、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蛋白质不足的后果与过量的危害、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doc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doc

07408动物营养与饲料学.doc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代码:07408(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饲料分类及营养特点、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技术以及饲养技术与饲养效果检查,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1.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要求生具有分析。

各种常用饲料的次容时第二章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4 第三章饲料及营养特点 12 第四章饲料配方设计 8 第五章饲料加工技术 8 第六章饲养技术与饲养效果检查 2 合计 54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5%、"理解"为45%、"应用"为2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六、题型示例(样题)1.单项选择例:未成熟的亚麻籽种子中含有亚麻甙配糖体,本身无毒,但在适宜的温度和pH时,被种子中的亚麻酶分解产生A.氢氰酸B.芥子碱C.芥酸D.异硫氰酸酯2.多项选择例:饲料中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A.乙氧基喹啉(乙氧喹)B.二丁基羟基甲苯(丁羟甲苯)C.丁羟茴香醚(BHA)D.丙酸E.丙酸钙3.名词解释例:青贮饲料4.简答题例:简述粗饲料的加工方法。

5.论述题例: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影响制粒工艺效果的因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
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
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
2.课程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

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1知识目标
3.1.1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1.2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
3.1.3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3.1.4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
3.1.5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3.2能力目标
3.2.1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3.2.2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3.2.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3.2.4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3.2.5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3.2.6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3.3素质目标
3.3.1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3.3.2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4.1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

其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牲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典型的工作过程需要为线索来进行。

4.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4.1基于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养殖、饲料选购、饲料加工、饲料品控、产品营销、疾病诊疗等多个岗位的典型的工作过程需要,开发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

4.2课程内容的选取以行动体系中过程性知识为主,即以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

4.3按实际工作的要求设计本课程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最大限度地接近一致。

4.4按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按照饲料选购、饲料原料加工、饲料产品生产等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的。

按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时,将营养与饲料方面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进行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整合,确保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不变,只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4.3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4课程内容选择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动物营养学和动物饲料学两大科学,主要介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各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合理加工利用;饲料配方设计技术。

5.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5.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表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5.2课程项目设计参考表
6.课程教学实施
6.1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实验实训设备主要是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共享,主要包括
饲养标准、动物营养典型缺乏症的挂图。

6.2教师能力要求
本课程目前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希望能配备专职的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的实训教师。

6.3教学方法与建议
6.3.1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企业生产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更新。

6.3.2教学模式的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建议使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6.3.3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样灵活,教学手段先进。

6.3.4网络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6.4教材选用
教材的选用已“实用、够用、突出技能”为标准。

6.4.1选订教材
选用教材:《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杨久仙主编,2006,中国农业出
版社。

6.4.2参考教材
6.4.2.1《动物营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4.2.2《饲料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5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取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其中课内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笔试型性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50%,笔试型性考核占40%,课外考核占10%。

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予以一次重修的机会。

1.课内考核主要指课程考核。

分形成性考核和笔试型性考核。

(1)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项目考核,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根据项目操作表现给出项目成绩。

(2)笔试型性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实行考教分离,用试题库进行考核,可采用笔式或网上答题方式进行。

按百分制计。

2.课外考核主要指学生顶岗实习考核,由相应的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作出综合评分。

6.5.1笔试部分
笔试试题应由各课程任课教师从规定的教学内容中,抽取相应的知识点构成A、B、C三套笔试题。

试卷由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判断和名词解释填空题)和主观性试题(简答、论述、计算)构成。

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难度系数应具有层次性,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并且三套试卷中相同的试题不应超过30%。

具体题型、数量、分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6.5.2项目考核
表3项目考核标准
7.其它
本课程标准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
情况可适当调整。

执笔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
教务处长:主管院长:制定时间:
附录: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参考表
表4:子项目设计表
表5:子项目设计表
表6:子项目设计表
表7:子项目设计表
表8:子项目设计表
表9:子项目设计表
表10:子项目设计表
表11:子项目设计表
表12:子项目设计表
表13:子项目设计表
表14:子项目设计表
表15:子项目设计表
表16:子项目设计表
表17:子项目设计表
表18:子项目设计表
表19:子项目设计表
表20:子项目设计表
表21:子项目设计表
表22:子项目设计表
表23:子项目设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