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设计分层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2.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和责任感。
-通过学习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坚持真理、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文学与时代、与社会、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批判性地吸收传统文化,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部明清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改编并排练成短剧。要求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紧凑,展现小说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
4.研究性学习:请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元曲的社会现实反映、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等。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
-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文学鉴赏不仅仅是欣赏美,更是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我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文学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历史学科的人教版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主要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三个方面。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文学形式和内容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突破。
针对这一课程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作业小结时,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2.通过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主题,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会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我会从诗歌、散文和小说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讲解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学生小组讨论时,我会注重以下几点: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3.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我的点评,使学生更加系统和全面地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态度层面: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学,尊重文学作品和作者,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习惯。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
c.唐诗的繁荣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d.宋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特点及代表词人;
e.元曲的戏剧性与音乐性,以及其民间色彩。
3.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家长参与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与古代文学相关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创作等,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文化氛围。
作业提交要求:
1.请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2.作业需书写工整,表述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层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他领域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针对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程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讲授新课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其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反思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评价环节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标准,如: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充分、表达是否清晰等。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学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感悟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学知识。
(二)问题导向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将围绕课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红楼梦》中的梦境与现实有何联系?”“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等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作品,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教学设计
(2)经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融合。
(4)对外关系:对外交往频繁,对外贸易发达。
(5)前代基础:继承和发展。
探究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再以小组形式汇报归纳(主要从政治、经济入手)
(1)社会矛盾尖锐
(2)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井文化。
本课小结:学生动手完成
需求增加
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填空形式出现)
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 )
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便可以找到相关答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利用相关视频和音乐引起注意。采用视频和音乐的方式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观看中学生经历了思考的过程,从而得出自己的答案,领略了历史的魅力。
2.通过学生“质疑-自学-交流-讨论-评价”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多鼓励。学生受到鼓励后积极性更高,这样可以充分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探究1: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其原因是什么?
问题探究2: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词成为宋朝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以两则材料为例)
【本课小结】以表格形式展示
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再以小组形式汇报归纳(从5个方面入手)
(1)政治: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诗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②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三、汉朝——赋
考讨论:一曲《凤求凰》讲述了司马相如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他的文笔同样精彩。请列举他的一些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及文学特点?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基本文学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以下问题:
1.时代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4.个人的阅读感悟和审美体验。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每个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以及它们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本节课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诗歌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到古代文学创作的情境中。例如,在讲解唐诗时,可以播放古风音乐,展示唐代绘画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在讲解宋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宋代文人墨客的吟诗作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0 历史1【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4 年的历史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果一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肯定是相当丰富的。

高二学生由于经历了一年的高中学习,新鲜感有所下降,好奇心不大,处于学习的疲乏状态。

因此,在课堂一方面要抓紧重点知识的学习,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消化,避免繁琐复杂,内容冗长。

二是要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掌握,因此可采取合作探究,文学内容进行分类,列表整理等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清晰。

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历史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学生认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某一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一直都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的优秀文化。

它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古代发展轨迹的深刻展现,这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为现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本单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分量很重,作用极大。

这一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课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二课为文学,第三课为艺术。

这一单元采取的是按内容分类讲述。

不提文学就不完整,所以说文学这一课在这一单元是极其重要的,是整个单元完整性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反映。

本课教学中,教材按朝代顺序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文学的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学发展的脉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文学的创作过程,提高参与度。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形成系统化认知。
2.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4.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一位古代文人如何在山水间寻找灵感,创作出传世之作。
2.问题引导: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例如:“你们认为,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3.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的魅力。例如,展示一首唐诗的朗诵视频,让学生聆听古人的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总结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强调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重点知识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认知。例如,总结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学艺术,认识文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文学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秀教学案例1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学知识,还能够提高历史意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古代至近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品。
2.分析并评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其身临其境,感受时代氛围。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情感共鸣。
3.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案例分析、对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4.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内涵。
2.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审视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小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3.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互动,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小组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难点是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如唐诗的韵律、意境,宋词的情感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与评价;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提高创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文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文学知识也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唐诗、宋词等文学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的深入了解尚显不足。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与创作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兴趣浓厚,创作能力较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较弱。
2.教师提出问题:“这幅画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繁荣景象?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学习北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理解: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B通过对古代辉煌文化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C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过程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歌的起源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京赋》。

【探究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5、唐诗【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教师总结如下: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图片展示:展示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图片,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2.强调文学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请选择本节课所学的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评论。
2.简答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某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创作题:鼓励学生模仿某个时期的文学形式,创作一首诗、词或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带领学生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3.社会背景与作者生平:结合作品,介绍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作品鉴赏:选取典型作品,如《离骚》、《滕王阁序》、《静夜思》、《水调歌头》等,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社会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先秦散文代表作,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请分析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请从唐诗中挑选一首你喜欢的诗,分析其艺术特色。
4.请阐述宋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5.请谈谈元曲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作用。
6.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塑造、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3.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可以是将散文改编为戏剧,或将诗词改编为现代歌曲等。要求充分发挥创意,将改编后的作品以表演或录音的形式展示。
4.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一部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开展家庭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5.探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其背后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游记,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其历史价值。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学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对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文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但在文学史的学习方面,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文学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各个时期文学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1.学生在先前的历史学习中,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语文课程中接触过部分文学作品,但对于文学史的整体脉络、文学流派的演变以及文学巨匠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3.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逐渐成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6.结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过程:
(1)教师朗诵《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唐宋时期:讲述唐诗、宋词的繁荣,分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文学家的创作特点。
(3)近现代文学:概述近现代文学的变革,如鲁迅、巴金等作家的创作背景及代表作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设想: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文学改编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3.了解才子佳人文化、闲适生活文化对唐宋文学的影响;4.能够理解文学对人生智慧和价值观的形成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背景;2.学生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1. 唐宋文学之盛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刻,成就卓著。

在这个时期,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使文学创作空前繁荣,不仅有大量的文学巨匠、流派、流派创始人和文学经典的产生,也涌现出了很多才子佳人、雅士闲人和文士名人。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具有音乐性、意境性和形式美,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词六首》等。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清新、高雅、含蓄、典雅、抒情等特点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文学艺术特点唐宋文学的艺术特点是多样化的,既有诗歌、散文、小说,也有戏曲、文艺批评等,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艺术的完美,将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宋文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崇尚个性,诗歌中尤其注重表现诗人个人思想和感情。

同时也注重用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卓越的技巧和深刻的内在意义塑造文学形象。

3. 才子佳人文化和闲适生活文化唐宋时期文人和名士的多样化生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宋文化的重要特点。

才子佳人文化是唐宋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文人才子们的才华和风度,也反映出了唐宋时期宫廷的文化风格、礼仪和装饰艺术风格。

才子佳人文化也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李清照等。

闲适生活文化是唐宋文人的另一种文化生活,包括手艺制作、观察自然、游览胜迹、饮酒谈玄等一系列文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10历史1【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4年的历史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果一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肯定是相当丰富的。

高二学生由于经历了一年的高中学习,新鲜感有所下降,好奇心不大,处于学习的疲乏状态。

因此,在课堂一方面要抓紧重点知识的学习,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消化,避免繁琐复杂,内容冗长。

二是要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掌握,因此可采取合作探究,文学内容进行分类,列表整理等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清晰。

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历史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学生认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某一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一直都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的优秀文化。

它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古代发展轨迹的深刻展现,这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为现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本单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分量很重,作用极大。

这一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课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二课为文学,第三课为艺术。

这一单元采取的是按内容分类讲述。

不提文学就不完整,所以说文学这一课在这一单元是极其重要的,是整个单元完整性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反映。

本课教学中,教材按朝代顺序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下产生,有着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讨论,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

2.通过组织号召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及时代特点;了解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突破方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结合语文学科上掌握的一些技巧来初步分析古典文学的深层含义。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各朝代政治、经济的内容与之充分联系起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分析。

【教学方法】教法:在大化的知识上采用讲授型方法,通过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途径,结合相关图片进行授课。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语文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学法: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通过分组讨论的合作性学习和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体验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和与同学相互交流,吸收彼此的的见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里面采用图片、视频等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型】新课讲授【教学板书】辉煌灿烂的文学《诗经》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古代中国的文学博物馆,让同学们领略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与灿烂。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对联。

对联: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

思考:对联中涉及了哪些文学体裁?【生】: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古代文化长廊,文学馆的欣赏。

一号馆《诗经》先了解《诗经的》大致情况。

(学生自主阅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风为精华,因为这部分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作品欣赏《关雎》(视频朗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欣赏完作品后,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诗经》有什么特点?【生】: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师】:那《诗经》的地位又如何呢?【生】:○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3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师】:每年端午我们都要吃粽子,那端午这个节日是因为哪人古人而由来的呢?【生】:屈原二号馆《楚辞》屈原生平介绍: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师】:那屈原与我们楚辞馆有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解答?【生】:屈原创作的。

【师】: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其代表作《离骚》,他把自己的感情和丰富想象融入其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楚辞的代表作《离骚》请某同学朗诵离骚片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师】:听同学朗诵过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楚辞在句式的表达上与诗经有很大的差别,突破了四言句式的定格,句式参差错落。

比较灵活多变。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浪漫主义风格。

【总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

“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来源。

【过渡】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后来又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到了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赋。

它在骚体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三号馆《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汉代大一统的恢弘文化气度。

(学生自主阅读)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图片)【过渡】一提到唐朝,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四号馆《唐诗》【教师提问】唐朝诗歌一般来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接下来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唐朝四个阶段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初唐唐朝建立(618年)到唐玄宗时代。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登幽州台歌》盛唐(713-766年唐玄宗——唐代宗)唐诗发展到繁荣的顶峰。

①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②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于诗情画意。

③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教师提问】李白的诗句我们学过很多,他的写作特点具体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师】: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非常突出浪漫主义风格。

这都跟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教师提问】李白的个性如何?(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些都表现出李白是个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性格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师】:诗圣杜甫则刚好与李白相反。

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一生都贫困失意,颠沛流离。

【教师提问】他突出的作品是什么?生:《三吏》、《三别》老师给出里面的诗句。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主要揭露的是统治者在政治的昏庸,生活腐朽,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

都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反映现实社会的变迁。

所以说杜甫忧国忧民。

中唐(唐德宗—唐顺宗)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取代昂扬乐观的精神。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的讽喻诗。

《琵琶行》(写文章要关注时代,要和现实结合)晚唐:(836-906年)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称为“小李杜”。

他们所处的时期唐朝走向衰落,个人失意颓丧。

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表格总结】: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高适岑参山水诗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中唐白居易讽喻诗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师】;为何唐诗能有如此的辉煌的成就,请同学们思考(联系当时的社会)(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①经济上: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政治上: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③文化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