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溶氧浓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
根据需氧不同,可将初级代谢发酵分为: 根据需氧不同,可将初级代谢发酵分为: 供氧充足条件下,产量最大;若供氧不足, a. 供氧充足条件下,产量最大;若供氧不足,合成受强烈 抑制; 抑制; 如: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 谷氨酸,精氨酸, b.供氧充足条件下,可得最高产量;若供氧受限,产量受 b.供氧充足条件下,可得最高产量;若供氧受限, 供氧充足条件下 影响不明显; 影响不明显; 如: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 异亮氨酸,赖氨酸, c.若供氧受限,细胞呼吸受抑制时,才获得最大量产物; c.若供氧受限,细胞呼吸受抑制时,才获得最大量产物; 若供氧受限 若供氧充足,产物形成反而受抑制; 若供氧充足,产物形成反而受抑制; 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等 亮氨酸,缬氨酸,
N O2
N O2
推动力 ∆pi = = 阻力 1 k i
-氧的传递通量,mol/(m2.s);∆pi-各阶段的推动力 氧的传递通量, 氧的传递通量 ; 各阶段的推动力 分压差), ),Pa; 各阶段的传递阻力, (分压差), ;1/ki-各阶段的传递阻力,N.s/mol。 各阶段的传递阻力 。
气体溶解过程: 气体溶解过程:双膜理论
1.传递途径 传递途径
气 胞
→气膜 气液界面 气膜→气液界面 气膜 气液界面→ 液膜→细胞膜 细胞膜→细胞 液膜 细胞膜 细胞 菌 丝 细胞膜 团
液→ 液
气液界面 气膜 发 酵 液 O2 液膜 O2 液膜 O2 细胞
问题:氧的整个传递过程可分为供氧和耗氧两个方面, 问题:氧的整个传递过程可分为供氧和耗氧两个方面,请 分别指出这两个过程的传氧路线? 分别指出这两个过程的传氧路线?
最低通气条件) 供氧与耗氧至少必须平衡 (最低通气条件 最低通气条件
N = KLa c − cL = QO2 ⋅ X
KLa = QO2 ⋅ X c∗ − cL
(
∗
)
dcL ∗ = KLa c − cL − QO2 ⋅ X dt dcL 在 定状 下 恒 态 , =0 dt QO2 ⋅ X ∗ ⇒ cL = c − KL a
p = Hc∗ 根据亨氏定律, 根据亨氏定律,有: ∗ p = Hcl pi = Hci
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则NA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p − pi pi − p* p − pi H(ci − cL ) = + = + NA NA NA NA
1 p − p* = kG NA
p − pi 1 ci − cL 1 因 : = 为 , = kG NA kL NA
• 由于不可能测定界面处的氧分压和氧浓度,为了计算 由于不可能测定界面处的氧分压和氧浓度, 方便,通常情况下,改用总传质系数和总推动力表示, 方便,通常情况下,改用总传质系数和总推动力表示, 在稳定状态时, 在稳定状态时,有:
N o 2 = K L (c − cL ) = K G ( p − p )
Ccritical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一般微生物生长临界氧浓度是饱和浓度的1%-30%。 。 一般微生物生长临界氧浓度是饱和浓度的
某 些 微 生 物 的 临 界 氧 浓 度
温度( ) 微 生 物 温度(˚C) 临界氧浓度 (mmol/L) ) 固氮菌 30 0.018 大肠杆 菌 酵 母 产黄青 霉 37 30 24 0.008 0.004 0.022
N = K Lα ( c − c L )
*
N:氧的传递速率[kmol/(m3·h)]; :氧的传递速率 ( ); KLa:以浓度差为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h-1); :以浓度差为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 KGa:以分压差为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 :以分压差为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kmol/(m3·h·M pa)]; ( ); cL:发酵液中氧浓度(kmol/m3); 发酵液中氧浓度( c*:与气相中氧分压 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kmol/m3); 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 :与气相中氧分压p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 p:气相中氧分压(M Pa); :气相中氧分压( ); p*:与液相中氧浓度 平衡的氧分压(M Pa); 平衡的氧分压( :与液相中氧浓度c平衡的氧分压 ); H:亨利常数(m3·M Pa/kmol) :亨利常数( )
• 氧在克服上述阻力进行传递的过程中需要推动力,传递 氧在克服上述阻力进行传递的过程中需要推动力, 过程中的总推动力就是气相与细胞内的氧分压之差, 过程中的总推动力就是气相与细胞内的氧分压之差,这 一总推动力消耗于从气相到细胞内的各项串联的传递阻 当氧的传递达到稳态时, 力。当氧的传递达到稳态时,总的传递速率与串联的各 步传递速率相等,这时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速率为: 步传递速率相等,这时通过单位面积的传递速率为:
气体扩散方向
气—液界面 液界面 气相 P 空气 泡PO2 Pi
气 液 膜 膜
液相 Ci 发 酵 液 CL 液膜动力: 液膜动力:Ci-CL 阻力: 阻力:1/kL
气膜动力: 气膜动力:P-Pi 阻力: 阻力:1/kG
•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入发酵罐内的氧不断溶解于培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 养液中,以供菌体细胞代谢之用。 养液中,以供菌体细胞代谢之用。这种由气态氧转变 成溶解态氧的过程与液体吸收气体的过程相同, 成溶解态氧的过程与液体吸收气体的过程相同,所以 可用描述气体溶解于液体的双膜理论中的传质公式表 示发酵过程氧的传质速率: 示发酵过程氧的传质速率:
一、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供氧与微生物呼吸代谢产物的关系 呼吸强度: /g干菌体 干菌体·h 呼吸强度:QO2(mmol O2/g干菌体 h) • 耗氧速率:r (mmol O2/L h) /L·h 耗氧速率:
r = QO2 • X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kg/m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 X ---发酵液中菌体浓度,(kg/m3);
3、溶氧浓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
• 产物合成临界氧浓度? 产物合成临界氧浓度? • 最佳产物合成氧浓度不一定与最适生长溶氧浓度或生 长临界氧浓度相同。 长临界氧浓度相同。
4、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 、
发酵前期: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大幅度增加, 发酵前期: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大幅度增加,此时需氧超 过供氧, 过供氧,溶氧明显下降 发酵中后期,溶氧浓度明显地受工艺控制手段的影响,如补料的数量、 发酵中后期,溶氧浓度明显地受工艺控制手段的影响,如补料的数量、 时机和方式等 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衰老,呼吸减弱,溶氧浓度也会逐步上升, 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衰老,呼吸减弱,溶氧浓度也会逐步上升,一旦菌体 自溶, 自溶,溶氧就会明显地上升
P − Pi ci − cL NO2 = = = kG ( p − pi ) = kL (ci − cL ) 1 kG 1 kL
NO2-单位接触界面的氧传递速率,kmol/(㎡ );P,Pi-气相中及 单位接触界面的氧传递速率, /(㎡·h); 气相中及 单位接触界面的氧传递速率 /(㎡ ); 气、液界面处氧的分压,MPa;CL,Ci-液相中及气、液界面处氧的 液界面处氧的分压, ; 液相中及气、 液相中及气 浓度,kmol/m3;kG-气膜传质系数,kmol/(㎡.h.MPa); kL-液膜 浓度, / 气膜传质系数, /㎡ ; 液膜 气膜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m/h。 传质系数, 。
(
)
二、发酵液溶氧浓度的控制
氧传质方程
Nv = K l a (c * − c )
Nv:体积传氧速率 kmol/m3.h Kla: 以(C*-C)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 h-1 为推动力的体积溶氧系数 根据气液传递速率方程: 根据气液传递速率方程: N=K Lα(c*-cL) ( 凡是影响推动力c*比表面积α 凡是影响推动力c*-cL、比表面积α和传递系数的因素 c* 都会影响氧传递速率。 都会影响氧传递速率。
• 主要是设法提高氧传递的推动力和液相 体积氧传递系数KLα。 体积氧传递系数 。 • 发酵液中氧的饱和度 主要受温度、罐 发酵液中氧的饱和度C*主要受温度、 主要受温度 压及发酵液性质的影响。 压及发酵液性质的影响。而这些参数在 优化了的工艺条件下,已经很难改变。 优化了的工艺条件下,已经很难改变。 因此,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从提高氧的体 积传质系数KLα着手,提高设备的供氧 着手, 积传质系数 着手 能力。 能力。
思考: 思考:溶氧明显下 降的原因? 降的原因? 从溶氧浓度变化如 何判断菌体生长情 况?
二、发酵液溶氧浓度的控制
• (一)、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氧的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 分为供氧和耗氧两方面 • 供氧:空气中的氧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 供氧:空气中的氧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 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散到液体主流中。 气液界面和液膜扩散到液体主流中。 •来自百度文库耗氧:氧分子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菌丝 耗氧:氧分子自液体主流通过液膜、 丛、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
(1).供氧方面的阻力 ) 供氧方面的阻力
1 1 1 1 液膜; : 气膜; 气液界面; : 发酵液 气膜; k :气液界面; k : 液膜; k1 k4 2 3
1 是该过程的主要阻力 k3
(2).耗氧方面的阻力 ) 耗氧方面的阻力
1 胞外液膜; : 胞外液膜; k5
1 : 胞内传递; 胞内传递; k8
1 1 细胞膜; : 菌丝丛; : 细胞膜; 菌丝丛; k6 k7
1/ k6 ,1/ k7 是该过程的主要的耗氧阻力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氧从空气泡到达细胞的总传递阻力为 上述各阻力之和: 上述各阻力之和: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k t k1 k 2 k 3 k 4 k 5 k 6 k 7 k 8
第五节、 第五节、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发酵过程 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 溶氧 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 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控制 控制因 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控制因 素。
在28℃氧在发酵液中的 ℃氧在发酵液中的100%的空气饱和浓度只有 % 0.25 mmol.L-1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 左右,比糖的溶解度小7000倍。在对数生 倍 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100%空气饱和度,若 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溶氧能达到 %空气饱和度, 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秒 几秒( 钟之内便 此时中止供氧,发酵液中溶氧可在几秒(分)钟之内便 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 耗竭,使溶氧成为限制因素。
* *
KG-以氧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kmol/(㎡·h·MPa); 以氧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以氧分压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 ); KL-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m/h;cL-发酵液中氧的 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 ; 发酵液中氧的 实际浓度, 与气相中氧分压p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 实际浓度,kmol/m3; c*-与气相中氧分压 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 ; 与气相中氧分压 平衡的发酵液氧浓度, kmol/m3;p-气相中氧分压,MPa;p*-与液相中氧浓度 平衡的氧分 气相中氧分压, 与液相中氧浓度c平衡的氧分 ; 气相中氧分压 ; 与液相中氧浓度 压,MPa。 。
1 1 H 所 : = 以 + KG kG kL
同样的方法可得出K 的表达式: 同样的方法可得出 L的表达式:
1 1 1 = + KL H ⋅ kG kL
对难溶气体来讲: 对难溶气体来讲:
KL ≈ kL
1 1 1 = + KG Hk G k L
对易溶气体来讲: 对易溶气体来讲:
KG ≈ kG
• 在实际应用中,常以包含传质界面积的容积传质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 计算,因此,在单位体积的培养液中, 计算,因此,在单位体积的培养液中,氧的传质速率 可表示为: 可表示为:
2、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C临界) 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
菌体进行某种生理活 动时, 动时,对发酵液中溶氧 浓度的最低要求; 浓度的最低要求; 不同菌种、 不同菌种、同种菌在 不同生理期具有不同的 C临界值;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 C临界为 0.003-0.05mmol/L 而r为25~100mmol/L.h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