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防疫知识要点
基础母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基础母猪场疫病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a39c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8.png)
基础母猪场疫病防控措施在基础母猪场中,疫病防控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帮助农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和产仔率。
本文将介绍几项基础母猪场常用的疫病防控措施。
1.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是基础母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农场管理人员应建立科学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浓度和使用方法等。
常用的消毒剂有漂白粉、有效氯等。
在消毒过程中,要确保消毒液能够完全覆盖到猪舍的各个部位,达到有效杀菌的效果。
2.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只疾病的重要手段。
基础母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常见的疫苗有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等。
农场管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接种情况,确保接种的疫苗能够发挥最大的保护效果。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基础母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农场应定期清理猪舍内的垃圾和污物,并保持猪圈的通风良好。
猪舍的地面应保持干燥,避免猪只滑倒摔伤。
此外,在喂食和饮水设施上,要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猪只获得清洁的食物和水源。
4. 强化病原检测:病原检测是发现和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
基础母猪场应配备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病原检测工作。
检测病原可以帮助农场及时掌握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避免疫病的扩散。
5. 强化员工培训:员工的培训是基础母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农场管理人员应对员工进行相关疫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包括疫病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紧急情况的处理等。
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基础母猪场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强化疫苗接种、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强化病原检测和强化员工培训等。
农场管理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落实这些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只有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才能保证基础母猪场的稳定运营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猪场的卫生防疫与保健
![猪场的卫生防疫与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c9381c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7.png)
【作用及用途】为强烈氧化剂,消毒腐 药。外用皮肤、创伤及腔道的冲洗消
毒。(冲洗子宫)
药品名称
剂型规 格
用法及剂量
作用、用途、副作用、毒性配伍禁忌 及注意点
漂白粉(含氯 石灰)
粉剂
0.03-0.15%可消毒 饮水,5-10%可杀死
病原微生物
【作用及用途】遇水后产生次氯酸,能 杀灭细菌,芽脆及病毒。用于环境、
毒灭)
溶液 500ml/10
kg
0.3%-1%溶液喷洒 猪舍、场地等
【作用及用途】能杀灭多种细菌和病 毒,用于消毒猪舍、场地等。
【配伍禁忌及注意点】忌与碱性药品 或其他消毒药混用。
乙醇(酒精)
溶液95%
75%溶液用于皮肤 消毒
【作用及用途】消毒防腐药 【配伍禁忌及注意点】 ①易发挥②易燃 烧
药品名称
每年免疫一次
20日龄免疫一 次,无该病流 行场可不接种
蓝耳病
每年4、 10月用灭 活菌免疫
一次
分娩后10—13 日用弱毒苗免
疫一次
配种前用弱毒 苗免疫一次
18—25日龄注 射弱毒苗0.5毫
升
猪类别 疫苗名称
种公猪
种母猪
后备母猪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水肿病 Nhomakorabea小猪付伤寒
猪传染性萎 缩性鼻炎
分娩前25—35 天免疫一次 (无此病可不 接种)
二、防疫 1、猪场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
药品名称
剂型规 格
用法及剂量
作用、用途、副作用、毒性配伍禁忌 及注意点
煤酚皂溶液 (来苏儿)
50%
消毒用 0.5%-5%
【作用及用途】外用供手、皮肤创伤、 器械等消毒。用0.5%-1%溶液冲洗阴 道,1%-2%用于皮肤、机械消毒,5%
养猪场的常见病毒与细菌感染防控
![养猪场的常见病毒与细菌感染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201698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0.png)
养猪场的常见病毒与细菌感染防控养猪场是一个专门用来饲养猪的农业生产单位,是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猪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养猪场的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常常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导致猪只生长受阻,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养猪场必须进行常见病毒与细菌感染的防控工作。
常见病毒感染的防控:1.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养猪场应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包括禁止外人进入猪舍、定期对人员进行体检和消毒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饲料槽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3.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猪只应按时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发生。
同时,对新进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身体健康。
4. 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养猪场应定期对猪只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毒感染的风险,避免疫情扩散。
常见细菌感染的防控:1. 严格控制饲料和水源质量:养猪场应选择正规生产商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避免潜在细菌的污染。
2. 定期检测养猪场环境:对饲料槽、猪舍等环境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细菌的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3.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养猪场要确保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4.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在猪舍、饲料槽等区域进行消毒时,应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操作,以保证细菌的有效消灭。
在常见病毒和细菌感染的防控过程中,养猪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建立健全的动物疾病监测体系:通过建立动物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情,对猪只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2. 加强人员培训:养猪场的员工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养猪业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3. 强化疫病报告制度:养猪场应建立疫病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接受监督和指导,加强疫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dd72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a.png)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猪场是养猪的地方,是猪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在猪场中,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也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从生猪的常见疾病入手,介绍预防与控制措施,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猪场。
一、疾病预防措施1、饲料卫生饲料是猪的主要饲养对象,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直接影响猪的健康。
在猪场中,要做好饲料的储藏、清洁和管理工作,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卫生,确保猪只摄取到健康的饲料,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2、环境卫生猪场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猪的健康。
要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和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和垃圾,保持猪场内部的环境整洁卫生,减少病原菌的繁殖,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疫苗接种猪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对猪只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定期体检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猪只的潜在疾病,保障猪的身体健康。
体检内容包括皮肤、毛发、粪便、食欲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5、严格的隔离制度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确保没有疾病,生病的猪只要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在日常猪只饲养管理中也要注意不同健康状态的猪只之间的隔离。
1、合理用药在猪场中,疫病的防治是经验丰富的养猪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疾病防治不能只依赖于用药,而是要结合疾病的预防,合理使用药物,根据猪只的实际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方式,避免因滥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的产生。
2、环境消毒在发生疾病后,要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可以采用喷雾、灭菌剂等方式进行消毒。
3、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预防和控制猪只疾病的关键之一。
猪的饲养环境、饲料和饲水要保持适宜,合理配置营养元素,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生病的风险。
养猪防疫措施
![养猪防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6c8e6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1.png)
养猪防疫措施在养猪生产中,防疫措施是确保猪群健康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猪防疫措施的各个方面,包括隔离措施、消毒制度、药物预防、检疫制度、免疫接种、定期驱虫和加强饲养管理。
1.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在养猪防疫中具有重要意义。
猪舍应分为净区、脏区、生活区和生产区等不同区域。
新购入的猪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
此外,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也必须进行隔离和消毒。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同阶段的猪只也应进行隔离饲养。
2. 消毒制度消毒制度是养猪防疫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一般每周1-2次。
消毒时,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药物,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猪只也需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猪身,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运输工具也应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彻底消毒。
3. 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病的发生。
根据季节和猪病流行情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进行预防。
例如,在冬季可以添加一些抗菌消炎的药物来预防呼吸道疾病。
同时,疫苗接种也是药物预防的重要手段,可根据当地疫情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选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效果,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4. 检疫制度检疫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疫病的传播。
对于新购入的猪只,必须进行检疫,确认无疫病后方可合群。
同时,对于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并进行诊断。
屠宰场也需实施检疫制度,对于有疫病的猪只应予以淘汰,避免流入市场。
为了防范外来疫病,应加强对进口猪只的检疫和监管。
5.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类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注意疫苗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避免疫苗失效或接种剂量不足。
同时,定期检测猪群的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对于已经感染疫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疫病的扩散。
6. 定期驱虫定期驱虫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群寄生虫病的发生。
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繁殖周期,制定合理的驱虫计划。
猪场中的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猪场中的常见疾病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19ed0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d.png)
猪场中的常见疾病预防措施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猪场养殖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和猪肉市场的供应。
因此,预防猪场中的常见疾病成为猪场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猪场中的常见疾病预防措施,并分点列出详细内容。
1. 清洁卫生- 定期清洗和消毒猪栏,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 清理猪栏中的污物和粪便,防止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 使用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 疫苗接种-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可能遇到的疾病,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 使用合格的疫苗,并按照正确的接种方法进行操作。
- 定期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3. 隔离防疫- 新进猪只在进入猪场之前应进行隔离观察和健康检查,以防止传染疾病的扩散。
- 病猪的隔离和处理,避免其他猪只接触和感染。
-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4. 饮水消毒- 使用适当剂量的消毒剂对猪场的饮水进行定期消毒,预防水源感染疾病。
-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确保饮水的洁净和卫生。
5. 饲料卫生- 选用正规渠道购买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 定期检查饲料储存和使用条件,防止霉变和细菌滋生。
- 饲料的发酵处理,减少对猪只健康的不利影响。
6. 疾病监测- 定期请兽医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
- 注意观察猪只的异常症状,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并及时采取措施。
-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记录猪只的疫苗接种情况、疾病历史等重要信息。
7. 环境调节- 控制猪场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 避免过度拥挤和过度疲劳,给予猪只足够的休息和活动空间。
- 减少应激因素,如噪音、恶劣气味等,对猪只造成的不良影响。
8. 检疫要求-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检疫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猪只健康和市场供应的质量。
- 合理运输猪只,减少疲劳和伤害的发生。
- 与检疫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遵守最新的检疫政策和规定。
养猪场的综合防疫措施
![养猪场的综合防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5267a2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png)
养猪场的综合防疫措施综合防疫措施即预防措施和扑灭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坚持自繁自养;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药物预防。
扑灭措施包括:疫情上报、诊断、隔离和封锁、紧急接种和治疗、消毒、尸体处理。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抵抗力1.要按照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等进行合理分群饲养。
根据各类猪的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确定适宜的饲粮和饲喂方法。
2.保证圈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
每月用药物进行1~2次定期消毒。
空出的猪舍,一定要彻底消毒,一周后才可进猪。
3.严格控制寄生虫病。
(1)繁殖母猪于产前1~4周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
(2)种公猪每年至少驱虫2次。
(3)仔猪在断乳后1个月左右,驱虫1次。
二、坚持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是防止从外地购猪带进疫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进行品种调配,需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必须了解当地疫情,到指定的非疫区选购,并进行严格的检疫,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无病后,才能合群合圈。
在隔离期间还应驱虫,没有进行免疫接种的应补充接种。
三、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1.母猪免疫程序。
产前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产前35~40天、15~20天各注射1次仔猪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5天注射口蹄疫疫苗,配种前30天注射细小病毒疫苗,15天后再注射1次细小菌毒疫苗。
2.种公猪的免疫程序。
每年两次注射口蹄疫疫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细小病毒疫苗。
3.仔猪免疫程序。
乳前免疫,在仔猪生下来吃乳前,先注射0.5头份猪瘟疫苗,待半小时后再允许吃母乳。
此法只适用于发生疫情的猪场或受威胁的猪场。
未发生过猪瘟的地区或猪场,采取仔猪生后20天首次免疫猪瘟疫苗,仔猪30~35日龄时接种仔猪副伤寒菌苗,50日龄时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断乳10天左右注射口蹄疫疫苗(仔猪断乳时间一般为30~35日龄)。
在免疫注射过程,由于某些猪只患病、临产或刚产、仔猪年龄过小等原因,暂时没有注射的猪,以后要补针,这样可以达到头头注射,个个免疫。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ce83c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3.png)
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因此猪病的防治成为了猪场管理的重要事项之一。
综合防疫措施是保障猪场猪群健康的重要措施。
下面将介绍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
1. 猪场卫生做好:猪场卫生对于猪场猪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猪场的通风、排污、消毒措施必须做好。
同时,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草。
必要时要进行猪舍消毒。
2. 疫苗接种:目前已有很多种疫苗可以用于预防猪病的发生。
猪场管理人员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及时接种预防疫苗,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加强免疫。
3. 猪场环境控制:控制猪场环境是防止猪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
猪场管理人员要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的需求,调整猪场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等环境因素。
同时,要保证饲料水源的质量及猪群的饮水情况。
4. 定期体检:猪场内的猪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猪的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防控猪病的发生和传播。
5. 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是控制猪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猪毒、猪骨、猪血等生猪副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卫生要求处理,不得私自销售或者随意处理。
猪场管理人员要遵照政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无害化处理程序。
6. 环境监测:猪场环境监测是对猪场内环境的定量、定性分析。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掌握猪场内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猪病传播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
7. 极端环境预防:极端环境特别容易导致猪群疫情的发生。
在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下,猪群身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猪病。
因此,猪场管理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猪的生产损失和死亡风险的出现。
总之,规模化猪场猪病的综合防疫措施有很多方面,但都是为了保障猪场猪群的健康。
猪场管理人员要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落实预防措施,既要注重防疫实践,又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猪场疾病防治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猪场的可持续经营。
猪场疾病防控都有哪些措施
![猪场疾病防控都有哪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4ae5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1.png)
猪场疾病防控都有哪些措施猪场是养猪业的基础,而疾病对于猪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养猪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猪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猪场疾病防控措施。
一、洁净生产洁净生产是猪场疾病防控的首要措施。
猪舍和猪圈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到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猪舍必须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粪便、杂草等污物,消毒猪舍内部和设备器具。
饮水设备、饲喂设备等也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确保猪只生活在一个干燥、洁净的环境中。
二、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疾病防控的关键。
猪只的饲养管理必须科学合理,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能够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也要确保猪只能够获得充足的新鲜水源,避免饮用水受到污染。
三、定期检疫定期检疫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猪场必须定期请专业兽医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能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也是防控疾病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四、严密管理猪场的管理必须做到严密有序。
猪只的进出必须有相应的检疫和登记程序,防止潜在的传染源进入猪场。
同时,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猪舍的管理也要做到分区分层,避免交叉感染。
还需要加强饲料和药物的管理,确保不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
五、科学用药科学用药是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在发生疫情时,猪场必须及时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但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药物。
同时,要定期检测饲料和水源中的药物残留情况,确保不会对猪只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六、健全隔离措施隔离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新购进的猪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潜在的传染源进入猪场。
同时,要对发病和可疑猪只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在隔离期间,要加强对猪只的观察和监测,确保疾病的迅速发现和控制。
综上所述,猪场疾病防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
猪场卫生防疫措施手册
![猪场卫生防疫措施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c47cc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8.png)
猪场卫生防疫措施手册一、引言猪场卫生防疫是猪养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系列卫生防疫措施,以帮助猪场管理人员更好地维护猪场环境卫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从而保障猪的养殖效益。
二、日常卫生管理1. 猪舍清洁1.1 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残料等杂物,保持猪舍内部清洁卫生。
1.2 使用合适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对猪舍进行清洗和消毒,定期进行深度清洁。
1.3 确保饮水设备、饲料槽等生活用具清洁无污染。
2. 猪体卫生2.1 定期检查猪的整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2.2 定期给猪驱虫、防蚊防蝇等,减少病虫害传播风险。
2.3 给予猪充足的饮水和清洁的饲料,保证其营养摄入和消化系统健康。
三、疫病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1.1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的年龄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1.2 保证疫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接种。
2. 强化隔离2.1 新引入的猪只需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其携带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2.2 对有疾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3. 养殖环境控制3.1 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3.2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四、员工培训和个人卫生1. 员工培训1.1 定期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卫生防疫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
1.2 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档案、考核制度,确保掌握合理的操作技能。
2. 个人卫生2.1 强调员工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包括勤洗手、穿戴干净工作服等。
2.2 员工接触猪只前后,应做好合理的消毒和防护措施。
五、进出猪场的物品管控1. 物品消毒1.1 凡是进入猪场的物品,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1.2 落实猪场物品进出的记录,以便溯源和追踪。
2. 控制外来人员进入2.1 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猪舍范围,减少外部病原体传入的风险。
2.2 外来人员如需进入猪场,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六、猪场卫生监测与应急预案1. 卫生监测1.1 建立完善的卫生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猪场环境和猪体卫生的检测。
秋初猪场防疫要点
![秋初猪场防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ad3e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2.png)
秋初猪场防疫要点猪场防疫在保障生猪健康和生产效益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季节的变化,特别是进入秋季,猪场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防疫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秋初猪场防疫的要点。
1.严格消毒措施猪场的消毒工作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基础。
秋季天气变化多端,温度逐渐下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和传播。
因此,要加强猪舍、饮水设备、饲料槽等区域的定期消毒工作,特别是门窗、墙壁、地面等易积存病原微生物的地方,要定期进行深度消毒。
同时,要确保消毒用具和饲料、草料等物品的消毒合格,以防止交叉感染。
2.做好垒料、保温工作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猪场需要做好垒料工作,确保猪舍保温。
保温材料要选择性能好、安全可靠的材料,避免给猪群带来不适。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垒料,确保保温效果,并及时修补破损或老化的保温材料。
3.做好饲养管理健康的饲养管理是防疫的关键。
在秋季,猪的饮食需求有所改变,要根据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比和喂养方式。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无霉变或变质现象。
另外,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防止积存湿气和细菌滋生。
4.定期检疫定期检疫是猪场防疫的重要环节。
秋季是一些疫病易发季节,例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要及时预防和控制。
猪场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检查,保护猪群的免疫力。
同时,要注意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疾病传播。
5.控制病媒生物秋季常常伴随着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这些生物会带来疫病的传播,给猪群带来潜在的威胁。
因此,猪场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使用驱虫药物、设置捕虫器、清除环境中的积水等,以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6.加强员工培训防疫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还需要员工的配合和执行力。
猪场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消毒工作的操作技巧、急救措施等,以提高猪场防疫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秋初猪场防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严格消毒措施、做好垒料、保温工作、做好饲养管理、定期检疫、控制病媒生物和加强员工培训。
养猪场防疫制度
![养猪场防疫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e60c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养猪场防疫制度
养猪场的防疫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疫措施:
1. 注重场地清洁:定期清理猪舍内外的杂物和粪便,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
2. 防止病原体传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的进出,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确保病原体不会带入养猪场。
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对猪舍、设施和器具进行消毒,及时更换饲料和饮水设备,防止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4. 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给猪群定期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常见的猪病。
5. 猪只分类管理:将猪只按照年龄、健康状况等分类管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6. 规范饲养管理:合理进行饲养密度控制,确保猪只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7. 定期健康检查:请兽医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减少疾病蔓延。
8. 强调员工卫生和培训: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接受疾病防控培训,掌握必要的防疫知识。
以上是养猪场常见的防疫制度,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和养殖目标,可以有所调整和补充。
请及时咨询兽医专业人员,以制定适合自己养猪场的防疫计划。
第 1 页共 1 页。
猪场病毒防控措施有哪些
![猪场病毒防控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f12781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6.png)
猪场病毒防控措施有哪些猪场作为养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各种病毒传播的风险。
为了保证猪场的健康与生产正常进行,采取一系列的病毒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猪场病毒防控措施,从而帮助猪场管理者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
一、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场卫生管理是病毒防控的首要环节。
保持猪场的清洁整洁,定期消毒猪舍和设备,特别是病毒易滋生的地方,如饮水设备、投食槽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
二、强化猪养管理猪场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猪养管理,包括饲养密度控制、避免猪只间的交叉感染、健康猪只与患病猪只的隔离等。
通过合理的猪养管理,可以减少不同病毒之间的交叉感染,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三、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常见的病毒防控手段之一。
根据猪场所面临的病毒风险,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接种,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水平,从而减少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疫苗接种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接种的效果和安全性。
四、严格的猪只来源管控猪只来源管控是病毒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购买健康的猪只,并且购买前要了解猪只的疫情史和健康状况。
合理选择猪只来源,不仅能够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还能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
五、建立合理的活禽市场监测机制活禽市场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之一。
建立合理的活禽市场监测机制,加强市场卫生管理,查验活禽质量,严禁携带病毒的活禽进入市场,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六、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培训猪场工作人员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病毒传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采取良好的工作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七、定期开展病毒检测和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病毒检测和监测,是病毒防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及时的检测和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病毒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总结起来,猪场病毒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强化猪养管理、疫苗接种、严格的猪只来源管控、建立合理的活禽市场监测机制、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培训,以及定期开展病毒检测和监测等。
猪场常见疫病预防手册
![猪场常见疫病预防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359fe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3.png)
猪场常见疫病预防手册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养殖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猪场疫病预防变得尤为关键。
疫病的暴发不仅对猪场经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公众的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猪场的正常经营和猪只的健康,制定一份猪场常见疫病预防手册成为必要的措施。
一、定期消毒定期消毒是猪场疫病预防的基本措施之一。
疫病通常通过病毒、细菌或真菌等方式传播,因此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操作包括清理猪舍内的杂物、清理猪栏、猪槽和饮水设备,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猪舍进行彻底喷洒、灭菌。
同时,要定期更换消毒剂,以避免细菌或病毒对消毒剂产生抗性。
此外,要避免不同批次的猪只混合饲养,以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疫苗接种对于猪场来说,预防疫苗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猪场管理员应根据季节和猪只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计划。
常见的猪病疫苗包括猪瘟、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猪蓝耳病等。
在接种疫苗时,要确保疫苗的储存条件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暴露。
同时,要严格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每只猪只都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三、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饲料和饮水是猪只健康的重要保障。
猪场管理员应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和饮水供给猪只。
饲料应保存在防潮、防尘的容器中,避免受潮发霉。
饮水设备应经常清洗,杜绝杂质和细菌的污染。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监测饮水中微生物的浓度,确保饮水质量的安全和卫生。
四、控制猪只密度适当的猪只密度对于防止疫病传播至关重要。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猪只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猪场管理员应根据猪只的体重和繁殖率等因素,合理控制猪只的密度,确保猪只的自由活动空间,减少疫病的传播机会。
五、定期体检和早期检测定期体检和早期检测是疫病预防的重要手段。
猪场管理员应定期进行猪只的体检,观察猪只的食欲、体温、毛色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还应定期送样检测,包括猪只粪便、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问题。
养猪场生物安全之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
![养猪场生物安全之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f2624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e.png)
养猪场生物安全之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养猪业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疫病的威胁。
预防疫病对于养猪场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兽医专家,我对各种养殖技术都非常了解,并深知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养猪场预防疫病的关键措施。
首先要注意的是猪舍的卫生管理。
干净整洁的猪舍是预防疫病的基础。
猪舍的清洁消毒要做到定期、彻底,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以杀灭病原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的卵。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确保猪舍干燥通风,避免因潮湿引发疫病。
其次,要加强猪只的健康管理。
定期做好猪只的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
兽医人员应根据当地病情和免疫程序,合理制定猪只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接种疫苗的适当时间和剂量。
此外,定期检查猪只的体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三,要严格控制养殖环境。
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空气质量是预防疫病的关键。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猪只相互传染病菌,因此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猪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此外,应保持猪舍的良好通风和空气流通,及时清理室内积尘和异味,为猪只提供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
第四,要加强饲料管理。
饲料是猪只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兽医人员要严格监控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饲料被霉菌污染或混有不合格的成分。
同时,要确保猪只的饲料摄取量和营养均衡,合理搭配饲料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最后,注重疫病的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养猪场疫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兽医人员要定期对养猪场的猪只进行体检和抽血检测,检测常见的猪病病原体,以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
同时,要加强与农业部门和相关养殖协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做好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总之,预防疫病是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做好猪舍的卫生管理、加强猪只的健康管理、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加强饲料管理以及注重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可以有效地预防猪群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场常见疫情预防控制的技巧
![猪场常见疫情预防控制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441c7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2.png)
猪场常见疫情预防控制的技巧疫情预防控制是猪场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猪场常见疫情预防控制的技巧,并分点列出。
1. 人员管理:- 定期进行员工健康体检,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防止人员成为疫情传播的源头。
- 强制经常的手部卫生,员工进入猪场前需进行规定的手部消毒。
-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减少双向传染的风险。
2. 动物进场管理:- 对进场的猪只进行必要的检疫工作,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疾病携带者。
- 对进场的猪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尽量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清洁消毒:- 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包括彻底清除残留的饲料、粪便、污秽物等。
-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猪舍的消毒,确保对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 定期更换饲料槽、水槽等容器,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4. 环境控制:- 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 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
- 避免猪舍过度拥挤,保持猪只适宜的生活空间,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的机会。
5. 饲料和饮水管理:- 定期对饲料进行采样检测,确保饲料无病原微生物污染,减少疾病的传播。
- 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水槽等容器,保证饲水无病原微生物污染。
- 定期检查饮水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饮水畅通,供应充足,避免饮水不足导致的应激反应。
6. 生物安全防范:-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等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外部来源。
- 定期检查围栏、栏杆等围栏设施,确保围栏无破损,防止野猪等野生动物的入侵。
- 对猪场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减少害虫、啄鸟等病原微生物传播的媒介。
7. 健康监测和疫情报告:- 建立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食欲、粪便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对发现猪群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隔离和报告,以防止疫情的蔓延。
猪肉养殖场瘟疫防控措施与病虫害防治
![猪肉养殖场瘟疫防控措施与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751a4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e.png)
猪肉养殖场瘟疫防控措施与病虫害防治引言:- 猪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之一,因此猪肉养殖工业的健康非常重要。
- 瘟疫和病虫害对猪肉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和控制。
一、瘟疫防控措施:1. 强化疫苗接种:- 疫苗是预防瘟疫的最重要手段,养殖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
- 注射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2. 加强卫生管理:- 养殖场要保持清洁与卫生,每天清理猪舍、换洗饮水设备和猪栏。
- 定期对猪舍和设备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病菌和病毒。
- 严格控制外部人员进入养殖场,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隔离管理:- 新到场的猪要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保其不携带传染病。
- 确定猪群中有病的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病毒蔓延。
4. 定期监测:-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瘟疫风险。
- 监测包括猪的体温、呼吸、食欲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
5. 加强防疫队伍培训:- 养殖场应培养专业的防疫人员,掌握瘟疫防控的知识和技能。
- 培训包括疫苗接种技术、卫生管理、隔离观察等方面的知识。
二、病虫害防治:1. 清理养殖环境:- 及时清除猪舍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病虫害栖息地。
- 清洁猪舍内部,定期消毒,杀灭潜在的病虫害。
2. 合理饲养管理:- 提供适宜的饲料,使猪养殖过程中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困扰。
- 合理控制饲料的用量,避免过度喂养引起的病虫害。
3. 使用生物控制方法:- 利用一些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如引入捕食昆虫和有益昆虫。
- 使用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杀虫剂,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4. 定期巡视:- 监测猪群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行为或症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 定期巡视也可以发现其他潜在的病虫害问题。
5. 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严格控制外部人员进入养殖场,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 定期清理猪舍和设备,减少病毒和寄生虫的滋生。
结论:猪肉养殖场瘟疫防控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猪肉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
猪场传染病防控要点
![猪场传染病防控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12ae3484254b35effd3407.png)
猪场传染病防控要点一、加强检疫检疫是用各种兽医科学的诊断方法,对猪及其他产品进行某些规定传染病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检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常进行的防疫措施,目的是加强兽医监督工作,防止猪传染病传入或传出。
二、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给猪接种抗原(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激发猪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使易感猪转化为不易感猪的一种手段。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综合性防疫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猪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常威胁的地区,平时有计划给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使猪群产生对某一传染病的自动免疫作用称预防接种。
实施定期的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作抗原激发免疫。
根据所用生物制剂的品种不同,常采用皮下、皮内、肌肉注射、皮肤刺(划)、喷雾、口服、饮水等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不同的剂量。
在实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拟定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
为了做到预防接种有的放矢,针对所掌握情况,拟定猪场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计划及年前的生物制剂的采购计划,使整个防疫计划纳入日常计划当中。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
以猪瘟为例,仔猪从免疫过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在20日龄以前对猪瘟具有坚强免疫力,30日龄以后母源抗体急剧衰减,至40日龄以后几乎完全丧失,哺乳仔猪如在20日龄左右首次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则至65日龄左右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
3.预防接种必须在某传染病发病前进行,根据本场情况,每年进行的1~2次预防接种,必须安排在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流行前一个月进行。
三、消毒、杀虫和灭鼠消毒采用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学消毒法。
杀虫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杀灭一切传播疫病媒介的节肢动物的措施。
灭鼠工作是利用机械、药物和生物等方法,杀灭一切害鼠的一种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防疫知识要点一、灭活苗和弱毒苗区别1.活疫苗:活疫苗可分为强毒活苗,弱毒活苗及异源毒活苗。
强毒活苗存在散播病原的危险早已废弃不用。
异源活疫苗在猪病预防中很少使用。
有些地方用猪瘟活疫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弱毒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的制苗毒株一般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把免疫原性好的强毒力毒株致弱而保留原来的免疫原性:目前全国使用的猪瘟活疫苗(c株)系强毒株通过兔体连续传代而获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毒株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缺失强毒毒力基因(TK)及一些非必须基因(gG-及gE-)而获得。
2.活疫苗的优缺点:2.1优点:2.1.1一次接种免疫剂量小。
2.1.2免疫力坚强而且较持久,产生免疫力快(一般3—7天可产生一定免疫力),并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反应。
部分疫苗有紧急预防的功效,如猪瘟活苗、伪狂犬活疫苗、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活疫苗等。
2.1.3可仿自然感染的途径接种,可产生全身及局部抗体。
2.1.4局部地区密集接种可消灭某些传染病,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猪瘟活疫苗及伪狂犬基因缺失活疫苗有计划的预防接种,配合其它措施已有效的消灭猪瘟和控制伪狂犬病。
2.2缺点:2.2.1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
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2.2.2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
2.2.3可能构成自然散毒。
2.2.4毒力偏强的毒株可能引发一些接种反应。
2.2.5活疫苗均需冷冻真空干燥,需在低温条件下贮存及运输。
2.2.6母源抗体干扰疫苗保护力抗体的产生。
2.2.7抗体水平不太整齐。
2.2.8细菌活苗接种一般需要佐剂类稀释液,有些病毒性活苗需用专用稀释液。
如:伪狂犬活苗,乙型脑炎活苗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活苗等。
3.灭活苗:选用免疫原性好的毒株(一般是强毒毒株、有的选用弱毒力毒株)经过人工大量繁殖,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灭活最后使病原体失去毒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
4.灭活疫苗的优缺点:4.1优点:4.1.1疫苗稳定,安全性好。
4.1.2油乳剂灭活苗免疫维持期较长。
4.1.3贮藏及运输要求不高(2—8℃的阴暗、避光环境)。
4.1.4使用方便,不需稀释,直接使用,接种前疫苗应恢复到常温并充分摇匀。
一般采取肌注方法接种。
4.1.5制苗毒株易获取,便于制备多联苗及多价苗。
4.1.6抗体水平较整齐。
4.2缺点:4.2.1用量较大,需多次接种。
4.2.2产生免疫保护力时间较长(需7—14天)4.2.3需要注射,油乳剂苗接种外血源品系猪接种反应率较高。
4.2.4难以产生局部免疫力,紧急预防接种效果不好。
4.2.5抗原需量大,浓度高,制作工艺复杂。
自家疫苗:一般是从病畜分离的病原体经人工繁殖后灭活制成或利用病畜组织研磨灭活制成。
自家疫苗往往是供一些特大型养殖场及局部区域流行特殊疫病时预防接种。
自家疫苗生产、使用区域、时限都有很大局限性。
在特定场,特定区域某些疫病无商品疫苗供应时自家疫苗不失为控制传染病的有力武器。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均是预防动物疫病的有利武器。
它们有各自的特色及优缺点,相互不能代替。
从我国动物疫苗研究、生产、使用发展情况看:上世纪前半个世纪主要是灭活苗及部分活苗。
六十年代广泛开展弱毒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成效。
目前由于猪病种类增加、流行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使用估计将会长期并存,有些疫病既有灭活苗又有活疫苗。
选用何种疫苗不仅应依据疫病及疫苗自身特点还应依据猪场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及防疫目标而定。
二、免疫失败及其原因疫苗注射后,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猪仍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或持续感染.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免疫失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 疫苗自身原因:1.1疫苗自身抗原含量不足, 如:猪瘟细胞苗每头份含毒量应不低于750RID(免体感染量);猪丹毒活苗每头份含活菌不低于5亿(G4T10株):1.2疫苗中污染了其它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活苗)。
如:猪瘟兔化弱毒苗是用牛睾丸细胞生产的,培养过程一般需加小牛血清,如果加入的小牛血清中不慎污染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就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干扰或抑制抗体的产生,所以猪瘟兔化弱毒苗生产过程中间监测和成品检验都需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进行监测;1.3用强毒株生产的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1.4免疫佐剂配置(选用)不当等。
2、疫苗使用及保存运输方面的原因:2.1正确实施免疫接种:不同品种、不同制剂类型疫苗接种方法不同。
喘气病活疫苗应采取胸腔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应后海穴注射,伪狂犬活疫苗(基因缺失苗)既可肌注也可滴鼻(仔猪),一般注射免疫接种部位是耳后颈部肌肉,断奶前仔猪一般使用9号针头,断奶后仔猪一般使用12号针头,针头长度以2 5—40mm为宜,避免把疫苗注射到脂肪层。
2.2合理使用稀释液:有些活疫苗应采用专用稀释液.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活苗、乙型脑炎应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细菌性活疫苗一般用铝胶生理盐水稀释。
灭活疫苗注射前疫苗宜恢复到常温。
自配稀释液的温度、PH值等都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含任何消毒离子。
2.3母猪免疫不科学:怀孕母猪免疫猪瘟活疫苗易引发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接种繁殖障碍类疫病疫苗,经产母猪应根据疫苗的特点及接种的目的在配种前或怀孕期实施接种。
如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疫苗一般是在产前45天和1 5天两次接种,目的是让仔猪在食到初乳后能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
2.9 所有活疫苗都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运输:2.5所有灭活疫苗均需在2—8℃的环境下贮藏及运输,严禁冻结。
3、猪机体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疫苗质量、保存、运输、使用不当等诸多因素外,目前免疫失败最主要的原因还必须从猪机体本身来考虑。
特别是免疫抑制病的出现,如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蓝耳病PRRS)及圆环病毒II型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 M W S)等,对猪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营养失调、药物、毒素、环境应激等都可影响免疫效果。
最后出现打了预防针仍然发病的情况。
机体本身影响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有:3.1 猪一旦感染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细小病毒(PPV)、或混合感染以上病毒后都可影响猪瘟免疫效果,这是目前养猪生产上很重要的问题。
猪瘟免疫的效果不好,猪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继发或混感其它疫病,从而出现临床发病。
3.2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某些成份的不足或过多均可导致机体功能受损,降低猪只免疫功能。
3.3细菌毒素、重金属、农药严重残留损伤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使猪只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病原,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等:3.4接种期间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
如:地塞咪松、氯霉素等导致免疫抑制。
细菌性活苗接种前后使用抗菌素也有类似作用;3.5过冷、过热、拥挤、断奶、运输、惊恐等引起的应激都可影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干扰及同时注射多种疫苗引致的相互干扰,往往使免疫达不到应有预期效果。
集约化猪场应有根据本地本场抗体监测及疫病流行实际情况而制订的科学的个性化免疫程序。
总之疫苗质量、保存、运输、使用不当、猪机体状况、疫病感染与否、应激、营养、中毒等多种因素都可引致免疫失败。
因此疫苗接种产生良好免疫应答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猪只健康,给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非常重要。
接种疫苗是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依赖疫苗接种就期望得到1 0 0%的保护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只有实施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更充分发挥疫苗的作用,避免免疫失败。
三、疫苗接种反应及其原因动物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精神不振、减食、体温升高、呕吐、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等接种反应。
造成疫苗接种反应的原因较多.如: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使用不当,动物自身的因素等。
1.疫苗方面的原因1.1疫苗毒株毒力偏强。
弱毒株的培育,既要考虑保持其免疫原性又要充分减低其毒力,有时往往二者难以兼顾。
如猪丹毒活疫苗制备可以选用G4T 10株也可选用GC 42株。
G4T 10株比GC42毒力稍强、免疫原性也较优。
用G4T10生产的猪三联苗、猪瘟丹毒二联苗接种某些猪群引发的接种反应高于用GC42毒株生产的疫苗。
1.2 有些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外毒素,脱毒不彻底。
如:部分大肠杆菌苗、梭菌苗等。
这就要求生产厂家注重脱毒工艺的更新和完善,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
1.3有一定毒力的活苗,在注重疫苗的效价时.也应充分注重疫苗的安全性。
如:猪丹毒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
1.4 疫苗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
1.5部分灭活苗使用灭活剂用量超标。
如甲醛、石碳酸用量超标,易造成动物接种部位局部炎症反应。
强毒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使用灭活剂失效或实际有效成份含量不足等)。
2. 疫苗使用方面的原因2.1没按使用说明要求接种规定日龄的动物,如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只能接种1月龄以上的猪。
2.2有些品种个别批次的苗接种方法有明确要求。
如仔猪副伤寒活疫苗,注明只能口服接种的就不能用于肌注。
2.3注射部位及接种器具均应消毒,接种器具可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煮沸消毒用水最好是软水或在煮锅中加入一块纱布吸取沉淀物质。
2.4发病和潜伏感染的动物及体弱动物接种疫苗时易诱发接种反应。
2.5母猪发情期、怀孕期、临产期接种某些种类的疫苗。
2.6有些种类的疫苗,不同使用方法也会引发不同的接种反应。
如:猪瘟乳兔组织苗不宜超免,若确需进行超免应选用猪瘟细胞苗。
3、动物方面的原因3.1体弱动物接种:体弱动物自身免疫机能下降,接种疫苗易引发接种反应。
3.2发病动物接种:发病动物接种仅限于部分弱毒活疫苗紧急预防接种。
活疫苗接种产生保护力抗体快.同时可诱导干扰素产生。
有时可以起到改善临症、临床保护的作用。
特别是猪瘟、蓝耳病初发阶段.弱毒活疫苗接种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但病程后期及一些自身免疫机能与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动物接种疫苗则可能产生严重接种反应.甚至死亡。
灭活疫苗无紧急预防功效。
3.3潜伏感染的动物接种:潜伏感染期的动物难以识别,接种疫苗易引起接种反应.有时并能引致发生相应疾病。
3.4动物品种方面的原因:某些动物的品种接种疫苗易发生接种反应,一般情况地方品种接种反应率较低,外血缘品系接种反应率较高。
四、兽用生物制品使用一般注意事项1.掌握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应针对某些传染病在流行季节之前或受疫病威胁地区的畜禽,进行预防。
2.预防前,应详细了解被注射动物的品种及健康状况。
凡瘦弱、有慢性病、怀孕后期或饲养管理不良的畜(禽)不宜使用。
3.预防前,应了解当地有无疫情,有疫情时不宜使用。
4.使用前,应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若不同,严禁使用并及时与厂方联系。
明确装量、稀释液、稀释度、每头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应严格遵守,以免影响效果,防止造成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