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基础巩固(20分,1- -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 1)乘彼垝垣(hu n)载饥载渴(z i)小人所腓(f ifB.尔卜尔筮(sh)i靡有朝矣(zh a o)其水汤汤(t a ng)四牡(m u业业C.匪我愆期(qi a n)于嗟女兮(ji e)渐车帷裳(ch ng)不遑(hu ng)启居D.将子无怒(ji ng)体无咎言(ji )u犹可说也(yu £四牡骙骙(ku )1解析:A项,"垣”应读yu d n; B项,"汤”应读sh a ng D项,"将”应读qi a ng "说”应读tu Q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 ?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D .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一暮;C项,匪一非,于一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遑启居,'狁之故A? B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C.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答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 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存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

着重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就整首诗而言,几个章节结构相同,只是换了几个词语而已,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就每章而言,前四句都是描写了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二)学法引导诗歌重在体会,可以通过朗读的方法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关雎》的首章是全诗的序,为下文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作铺垫,朗读时相对平静;第二章写出君子时刻都在思念淑女,因此语句中流露出一种向往的味道;而第三章写了君子的相思之苦,要读出男子痛苦相思的情状;第四章和第五章意思相近,都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刻画出君子得到淑女的快乐与幸福之情,其中有一种兴奋和轻快的语调。

《蒹葭》则可采用读准一个诗节推及其他的方法进行朗读,然后采用提问、质疑、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意境,进而把握全诗的主旨。

(三)审美鉴赏含蓄生动的起兴美起兴,是《关雎》一诗反复运用的艺术手法。

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来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

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毛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

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四)重点难点突破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 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 ,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 不是;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说”通“脱”,脱身;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边界;二、字音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乘ché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qí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夙sù兴夜寐mèi,靡mǐ有朝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三、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四、一词多义1、以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以为:把...当做;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2、言A、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B、名词,言辞,说法; 体无咎言C、动词,说; 言笑宴宴载笑载言3、之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B、助词,的;⑥总角之宴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或释为:助词,无义;⑦静言思之4、其A、其:它的; 其叶沃若B、助词,无义; 咥其笑矣C、代词,你; 不思其反三、采薇知识点积累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1、通假字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猃狁孔棘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象弭鱼服象,用象骨装饰;鱼,用鲨鱼皮制作;名词作状语3、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3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今指道路;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四、练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愆期qiān 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 熏陶渐染jiānB 、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 匪夷所思fěiC 、不遑huánɡ 象弭mǐ 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 风靡一时míD 、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 载歌载舞zài解析 A 项“垣”应读yuán;B 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 项“咥”应读xì;答案 C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 .①⑤B .②⑥C .③⑧D .④⑦解析 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 ”;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答案 B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 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 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答案 B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 .何以知之B .何陋之有C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 C 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C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解析 “孔”意为“很”;答案 A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 .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解析 A 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 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日”名词作状语;答案 C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竭我盈,故克之A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解析 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答案 C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C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解析 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答案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着作之首;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答案 D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 .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 .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解析 A 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 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D 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二、填空题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6.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8.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9.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 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三、阅读鉴赏一诗经卫风氓节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解说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复关”这个词的含义;答:参考答案: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男子,这是用与人物相关的事物代人,用的是借代,使语言含蓄而有变化;诗歌中多次出现复关这个词,是要表现女子对男子的强烈思念以及对婚事的期待与憧憬,用的是反复,反复的运用,使女子思想感情得到强调;2、在本章诗歌中,为什么要刻画女主人公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 这样的刻画对全诗来说有什么作用答:表现女主人公在恋爱阶段真心切地、热切地爱恋着她的心上人,为后来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悲伤心理做铺垫;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采薇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B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三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5~7题;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5.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奴隶们劳动的辛苦______;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奴隶主的不劳而获_ _;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___;6.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C 提示:其余为“兴”,C是“赋”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河水清且涟猗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提示:“觉醒”不恰当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答案与提示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1 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答:“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2分;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答:“闲”“静”“又”答出任意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要从抒情方式入手;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12 《诗经》两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guān jū关雎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关关雎鸠;在河之洲..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参差荇菜;左右流之..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窈窕淑女;寤寐求之..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参差荇菜;左右采之..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窈窕淑女;琴瑟友之..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参差荇菜;左右芼之..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简析: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经两首板书、译文、结构、练习一、整体把握板书设计起兴:雎鸠、荇菜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窈窕淑女伊人关雎蒹葭好逑、求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情感:诚挚、热烈、健康形象; 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二、古文今译关雎: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蒹葭: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三、文章结构《关雎》第一节:用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蒹葭》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四、课文阅读题一《关雎》1.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二《蒹葭》1.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典型的爱情内容诗..2分2.本诗以蒹葭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分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坻.荇.菜..溯洄2、填空题..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5、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诗经》两首答案达标训练1、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2、1《诗经》305 风雅颂2 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C.4、B能力提高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参考答案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5、《关雎》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雎》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4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分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2分答案:1.比兴、重章叠句..2.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二.关雎6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请简要概括本诗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答案:1.3分表现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爱恋之情追求过程中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达了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3分 B..三、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答案1、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五.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六、阅读《蒹葭》;完成问题..6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2分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4分答案:1、略..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2、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4分;特点、作用各2分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自由讨论“蒹葭”“芦苇”“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3.诗歌中主人公为何忧伤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态度如何5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①在不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③ “宛”字;好像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7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教师准备:①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内外皆美的;二是秋水白露晓雾朦胧这烘托出来的..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9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10概括段落大意11请你赏析..例: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

《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

《诗经》两首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诗经二首》赏析中考题综合

《诗经二首》赏析中考题综合

9.( 2010 四川省眉山市, 11, 3 分)阅读下边一诗,回答后来问题。

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1)简要剖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 1 分)【答案】( 1)经过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显现了一幅萧瑟、冷淡的秋景,借景抒怀(或情况交融)( 1 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梦寐以求凄清、冷淡(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1 分)。

( 2)苍、霜、方、长、央。

( 1 分,漏一字不得分)19.( 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边古诗,按要求达成10— 12 题。

( 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光景描绘,这些光景描绘向我们显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点,请简要剖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成效。

(2 分 )【答案】10、( 2 分)这首诗向我们显现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悲凉)的晚秋画面。

11、( 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神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12、(共 2 分)全诗三章,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亮,旋律优美( 1 分),并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感情的逐层加深,拥有激烈的感染力( 1 分)。

《诗经二首》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雎鸠( jū)(ji ū)窈窕(yǎo)( tiǎo)好逑( h ǎo)( qiú)寤寐( wù)(mèi)溯洄( sù)( huí)坻(ch í)荇菜(xìng)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二首》赏析中考题综合

《诗经二首》赏析中考题综合

9.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19.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 分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诗经二首》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hǎoqiú寤寐wùmèi溯洄sùhuí坻chí荇菜xìng2、填空题:⑴《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二、简答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0.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关雎一、练习1.《关雎》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诗经》开创了我国主义文学传统..诗经风雅颂赋、比、兴、现实2.本诗围绕一个“”字;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和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和求而得之的..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和的追求和愿望..求思念追求焦虑、喜悦、美好婚姻幸福生活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 ;到 ;再到 .. 一见钟情日夜思念幻想结合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6.诗中的“”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现今已成成语.. 窈窕淑女辗转反侧7.“”、“”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钟鼓乐之琴瑟友之8.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 ;“所咏之词”指 .. 雎鸠和荇菜男子对女子的相思9.《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10.“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11.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析说明..比兴..如开头由关雎说起;引出君子追求淑女;这种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在诗中多次运用;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B13、这首诗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指什么“所咏之词”指什么“他物”是指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14、文中哪些句子写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情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5、文中有一个句子现今已成成语;是哪一句意思现今有无变化辗转反侧;意思至今无变化16、对诗中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中的“淑女”是说这个女子很有道德..B、“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在当时是对贵族的泛称;可见“君子”的社会地位不低..C、“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睡着和醒来;可见君子思恋之苦..D、“参差荇菜”中的“参差”;形容荇菜不仅长得茂盛;而且长得十分整齐..c17、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雎鸠、荇菜18、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19、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0、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1、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3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2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25.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6.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2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2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3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32、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诗经•秦风》爱情2.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蒹葭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5.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6、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7、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3、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1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赏析题

《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3、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二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阴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诗经两首》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áo )好逑(hǎo )(qiú )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坻(Chí )荇菜(xì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或“”,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所谓,就是直陈其事;就是比喻,打比方;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语言朴实优美,以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4、后人常把“”和《》的“”并称为“风骚”。

5、《四书》包括:《》、《》、《》、《》。

6、《五经》包括:《》、《》、《》、《》、《》。

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

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

8、《诗经》的“六义”包括:、、、、、。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2课】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

习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是错误的。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二首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一、《关雎》
1.诗歌开头运用什么手法?作用如何?
运用“兴”的手法,诗歌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婉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2.说说下列诗句的作用。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既写出了姑娘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悠哉”连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难耐的相思之苦。

(3)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描写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地表现出来。

但这并非是已然的事实,而是“君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的幻想。

描绘这一美满结合,突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思念之深。

也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3.“诗无邪”,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综观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
纯真爱情。

二、《蒹葭》
1.诗歌如何抒发对伊人的怀念之情的?
作者是借景抒情。

作者以蒹葭起兴,先描绘出一幅清秋河边肃杀凄清的图画,来衬托自己追寻意中人未得,迷茫失落的惆怅之情。

2.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综观全诗,它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逐步展示主人公急切寻找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惆怅之情,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