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doc
职高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高教基础模块上册)
十六、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一、作者简介华罗庚 1910—1982 江苏金坛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1924 年从金坛县初中毕业后 通过刻苦自学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30 年因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 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当助理 一年后任助教 又一年升为讲师。
1934 年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抗战期间 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
其间写有《堆垒素数论》专著 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946 年去美国 任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
1948 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授。
1950 年回国 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主任。
1958 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1967年开始研究优选学 写成《优选学》和《优选法平话》 并到全国各地开展推广运用统筹法和优选法工作。
这期间 华罗庚教授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 所取得的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1978 年起 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82 年 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时 不幸猝然病逝。
二、课文结构1、第一段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2、第二段 把自己的经历即中在“三劫” 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
这一段是下文“三劫”的总起 下文分说“三劫”。
“一劫” 是讲述作者“早年碰到的困难”。
具体困难有其一,最高学历是初中 靠着自己的“啃”书本 来钻研学问。
其二,贫困失学 因病腿坏 在补习班教学 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教师 后当会计 仍发愤钻研。
其三,在清华大学当办杂事的“教学系助理” 仍继续抓紧学习。
最终 从英国学成归来 终于当上教授。
作者以这些亲身的经历证明了“学习要自己努力 努力就可以很快上去”。
作者对青年人提出“做个懒人可不行 要加强努力 在赶得上”的殷殷教导。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重点学习的教案.docx
教学设计总课时数1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出席人数缺席人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重点教学分析难点关键课堂教学模式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 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
联系华罗庚的经历,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中职生。
讲授互动式一、课堂导入二、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四、文章思路教学流程五、艺术特色六、课堂练习七、布置作业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一、课堂导入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境。
学法:讨论法二、作者简介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0 年 11 月 12 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 年 6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月 12 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主要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教法:讲授法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三、预习检测1、字词梳理劫难 jiénàn: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 jié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安排四、文章思路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和行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 掌握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并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和路径;3. 培养勇于面对挑战,不畏困境,追求进步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困境中发展积极心态和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困境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堂活动讲解材料、小组活动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约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视频或故事,向学生展示某位成功人士在困境中奋发求进的经历,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约15分钟)通过PPT和课本内容,讲解困境中的积极心态和敢于追求进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和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
例如:a. 解读案例:选取一些著名人物的成功故事,解读他们在面临挑战和困境时的心态和行动;b. 分享经验: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或学生代表分享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心得和经验;c. 培养品质:讨论如何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的品质,如毅力、自信、逆境思维等。
3. 小组活动(约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在困境中求进的案例,并分析该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
然后,每个小组通过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总结重要的教训和启示。
4. 总结归纳(约10分钟)根据小组活动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强调在困境中发展积极心态和追求进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篇作文题目,鼓励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组讨论的案例,写一篇关于在困境中发愤求进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活动、详细讲解和小组活动,使学生对在困境中发展积极心态和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教学设计
《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2.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排列座位,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
3.分发学生手册,让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教学步骤:Step 1 自我反思(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张危机四伏的道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我们遇到困境时,常常有两种选择,是选择退缩或选择努力,你们会如何选择?”请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自我反思并记录在学生手册上。
Step 2 激发潜能(15分钟)在PPT上展示刘翔2024年奥运会摔倒的瞬间照片,课堂讲解刘翔在训练时的艰辛和为了奥运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引导学生讨论困境中的发奋。
Step 3 成功案例(20分钟)讲解一位成功人士在困境中的故事,如乔布斯的离职之后创立苹果公司。
课堂上展示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现在的成就,并引导学生探讨困境中的机会。
Step 4 团队合作(15分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困境中发奋求进的场景剧本。
同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分工合作完成剧本任务。
最后,每组在全班面前表演。
Step 5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展示和总结,课堂讲解整个课程的重点,并引导学生复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Step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在困境中更要发奋求进》,字数不少于800字,并在下节课交作业。
Step 7 教学反思(5分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表现,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word导学案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word导学案 (一)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word导学案是一本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教材。
本篇文章将从导学案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学案结构组织本导学案的结构组织非常清晰,分为预习、导入、学习、练习和归纳总结五个板块,各个板块之间衔接紧密,相互呼应,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
其中,预习板块引领学习者快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前置知识,为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板块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界定主题、猜测主题和分享观点等形式,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参与主体性强、思维活跃的学习氛围。
学习板块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文章的核心观点巧妙地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篇思想深邃、逻辑清晰的文章,让学习者受益匪浅。
练习板块则通过多种形式的题型,巩固了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的归纳总结板块不仅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概念、知识和技能,而且为学习者提供了思考题和学习建议,深化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篇名为《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的文章。
该文章描述了民族英雄岳飞在金陵之战中艰难抵抗元军入侵的壮烈事迹,借此传达了“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的思想,表达了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唤。
文章还通过岳飞和元朝的对比,点出了思想、道德和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民族自强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具有思想性和历史性,又有实践性和生动性,充分激发了学习者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力地促进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和多样化,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综合教学等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老师采用开放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以岳飞为代表,通过让学习者理解岳飞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伟大品格,激发了学习者的人文情感和家国情怀。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 (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 (一)本文将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三章,全篇以乡村教师师杨振武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讲述他在艰难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在困境中,更需要发奋求进,拼搏奋斗。
本课程以阅读分析与写作训练为核心,通过杨振武成功摆脱贫困的事例,启示学生们要珍惜生命,抓住机会,努力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乡村教师杨振武成长经历,认识到在困境中更需要发奋求进的品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断的困境并不意味着毁灭,只有坚持不懈地拼搏奋斗,才有机会获得丰硕收获。
三、教学策略1.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2.问题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通过学生对上次课需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回忆复习,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2.新课阐述通过讲师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内容3.阅读分析利用教材中的专题读物《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解读、分析和理解。
4.写作训练通过示范训练、分层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5.巩固练习通过业务练习、模拟测试、反复训练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知识与能力的考核:通过课后小测和书面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
2.情感态度的评价:通过出勤、参与、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
3.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研评价等方式,了解本次教学的效果,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word教案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联系华罗庚的经历,理解“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的内涵,从而珍惜现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在困境更要发愤求进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引出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华罗庚。
二、讲授新课(一)走进作者(二)字词梳理成语梳理(三)阅读文章的方法及步骤1、快速阅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
2、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区间3、筛选并概括文章主要信息(四)小组合作学习(五)课文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三劫”,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
“一劫”,是讲述作者“早年碰到的困难”。
“二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十分贫穷的恶劣环境下,作者完成了高质量的科研论著,因此当上了美国的“洋教授”。
“三劫”,是在“文革”时期。
遭到诬陷和打击,仍发愤钻研,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成果,被国外同行称赞。
“三劫”证明了遇到任何恶劣条件,在任何困境中,仍要努力学习,刻苦,发愤。
第三部分:最后的三段文字转入了“现在这么好的环境”。
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承上启下:“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作者提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但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更严酷。
在成绩面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
作者提醒自己,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这又何尝不是对青年人的要求呢?作者在最后一段文字中总结了自学成才的四条经验:一要踏实,二要有计划,三要多想多练,四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四环节)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华罗庚教学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成语,体会他们在课文表达中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三个“劫”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1.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掌握文中三个“劫”的意思。
学法:预习课文,了解华伦庚的生平事迹,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2.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解决本课生字词。
3.各小组间相互检查。
自主学习二:借助成语词典或者根据上下文理解本文的成语。
二、目标深化,交流探究交流探究一走进作者,了解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2),江苏金坛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
华罗庚1924 年从金坛县初中毕业后,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30 年因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当助理,一年后任助教,又一年升为讲师。
1934 年成为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
其间写有《堆垒素数论》专著,并开展了矩阵几何和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1946 年去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
1948 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授。
1950 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主任。
1958 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1967年开始研究优选学,写成《优选学》和《优选法平话》,并到全国各地开展推广运用统筹法和优选法工作。
这期间,华罗庚教授还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1978 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82 年,出席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时,不幸猝然病逝。
交流探究二重点掌握的字词1、字词梳理劫难jiã nàn :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jiã 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间。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1
第三部分
• 9-10自然段
• 最后的两段文字转入了“现在这么好的环境”。作者以一个设 问句承上启下:“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作者提 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当任何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更 严酷。在成绩面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作者在最后一 段文字中总结了自学成才的四条经验:一要踏实,二要有计划, 三要多想多练,四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
困难的处 境、逆境
第一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华罗庚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这个学期我要发愤图强,考取好成绩。)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面对困境,我们更要奋发图强,创造美好 的未来。)
作者简介
gēng
• 华罗庚(1910—1985) • 江苏金坛人。 •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 *华氏定理
主题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是精益 求精的。科学没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加大的 劳动。
• 骄傲自满 (jiāo ào zìmǎn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朗读课文
课文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
• 1自然段 •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
• 2-8自然段
• 第2自然段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两次磨难”,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 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这一段是下文“两次磨难”的 总起,下文分说“两次磨难”。 • “第一个磨难”,是讲述作者“早年碰到的困难”。具体困难有:学历低、失学、 “不合格”的教员。作者以这些亲身的经历证明了“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 以很快上去”。作者对青年人提出“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在赶得上” 的殷殷教导。 • “第二次磨难”,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十分贫穷的恶劣环境下,作者完成了高 质量的科研论著,因此当上了美国的“洋教授”。这充分证明了“在艰苦环境里, 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 以上“二劫”证明了遇到任何恶劣条件,在任何困境中,仍要努力学习,刻苦, 发愤。
(完整word版)16.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
教学设计总课时数1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奋斗求进授课时间2021.10.授课班级授课种类讲解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出席人数缺席人数知识目标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授课目的能力目标感情目标重点授课解析难点关键课堂授课模式一、课堂导入二、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四、文章思路五、艺术特色六、课堂练习授课流程七、部署作业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
联系华罗庚的经历,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对语言资料进行解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中职生。
讲解互动式时间授课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一、课堂导入专心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师经过语言描述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学生认真思虑该怎样利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境。
学法:讨论法二、作者简介华罗庚,世界出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教师经过幻灯片显现作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开创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人和开拓者。
1910 年 11 月 12 日,绍。
经过图片显现作者的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 年 6主要代表作品。
月 12 日,因心脏病突然发生,于日本东京病逝。
1. 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修业识的,不是为了学位。
〞教法:讲解法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出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说了然他的爱国之心。
学生经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认识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知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三、预习检测1、字词梳理劫难ji én àn :灾祸;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ji ésh ù: 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间。
在困境中要发奋
4、总结正文写法一般写三方面的内容:
一、前言:也称开头或导语,主要概述基本情况。
二、主体:是总结的核心部分,主要叙述过程和做法,成绩收获与经验体会。
三、结语:概述全文,总结经验体会和提出努力目标。
1、发言、交流关于华罗庚的介绍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1910年生于江苏金坛的一个贫寒之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应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1967年开始研究优选学,写成《优选学》和《优选法平话》,在推广优选法的研究中,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27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20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堂小结:
(1)主旨鲜明,材料典型围绕“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这一主旨,作者选择真实、典型的材料加以论证,开掘一生经历中“三次劫难”的生命体验:无论是贫困失学、身患疾病的青少年时期,还是艰苦动荡的抗战时期,甚至在遭到诬陷打击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始终坚守信念,发愤钻研数学理论,最终获得非凡的学术成果。材料基本上都是华罗庚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作者“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清醒的自然”,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和感受作基础,因而使总结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和学情分析《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是语文基础模块第四单元的选读课文。
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为学生有效学习本课节奠定了认知能力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解读较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存在较多的认知局限,通过本课时的有效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职业教育新大纲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语文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作者简介,字词成语的疏通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习作者在困境中发愤求进的进取精神,2、体会作者对中学生的殷切期望。
三.教学重难点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课文结构的分析难点:体会作者的进取精神及对中学生的殷切期望四,教法与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思想升华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采用从题目入手,用多媒体教学,提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困境,2、怎么做,3、成果。
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1、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准备,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
时间安排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一、课堂导入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二、作者简介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0年11月12 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年6 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
1. 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 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三、预习检测1、字词梳理劫难©n cn :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e u: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间。
后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
借鉴e cn :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头衔t①印:职务和级别的名号总称。
幌子0 :幌,帷幔。
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炫耀cn y co警惕j it i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2、成语梳理班门弄斧 (be men n b f u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法: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纠正学生的发音。
教师讲重点成语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将成语的解释记在书上,作为成语积累。
教法:讲授法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境。
学法:讨论法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学生对幻灯片上展示的字词进行朗读,同时要达到能熟读默写。
学生认真听老师对成语的解释,并做好积累。
课下能够熟记所讲成语的的含义。
学法:记忆法四、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华罗庚【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主旨: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2、了解华罗庚的经历,从中汲取进取的动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难点】“三劫”对华罗庚成功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熟悉作者;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读音。
【教学重点】字词读音。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平平淡淡度过的,总会有高潮和低潮的时候,大家的眼光常常愿意看到身处高潮的光鲜亮丽,而忽略这成功背后的艰辛。
其实,有一句古诗最能说明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渴望成功的人,同样更希望能从他人的成功经历中获得启发与灵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罗庚的经历。
二、介绍作者: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
华罗庚、钱三强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界的两位功勋科学家,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
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他在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简单介绍
补充故事
识记
了解
积累素材
进程
目的
配时
教学内容(第一轮)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完成
任务1
10分
5分
完成
任务2
12分
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第一段: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段:把自己的“自学”经历集中在“三劫”,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
课下搜集有关华罗庚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学
习
效
果
活动
学生
活动
3分
完成
目标1
10分
一、导入
埋头苦干是第一,
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二、作者简介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
2、语言平实,极富教益。
五、拓展延伸
1、有了大学文凭就一定能成才吗?怎样才能成才?
提示:不一定。要不断发奋求进(努力进取)。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点拨:在困境中要发奋求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放弃自己。付出总有回报。
引导梳理
总结
德育教育
熟读文章
理清思路
做笔记
讨论交流
作业
1、无学位大师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
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一、课堂导入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法:导学式学法:讨论法安排作者简介华罗庚,世界着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0年11月12 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年6 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三、预习检测1、字词梳理劫难ji e nm :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ji e sh u :一种宗教用语,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主要代表作品。
教法:讲授法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境。
安排四、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追述自己三劫的经历。
第一劫:早年碰到种种困难,靠顽强自学,刻苦专研,取得工作与成绩。
第一劫遇到的困难有哪些1、最高学历是初中,靠自己的“啃” 书本来钻研学问。
2、贫困失学,因病腿坏,在补习班教书,被认为“不合格”的教师,后当会计仍发奋钻研。
3、在清华大学办杂事的“数学系助理”,仍继续抓紧学习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得上。
第二劫:抗战期间,在昆明的艰苦环境中,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第三劫: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坚持工作,做出了成果,得到世界上学者的承认。
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作者指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严酷,在乘机面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二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十
分贫穷的恶劣环境下,作者完成了高 质量的科研论著,因此当上了美国的 “洋教授”。这充分证明了“在艰苦 环境里,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 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三劫”,是在“文革”时期。遭
到诬陷和打击,仍发愤钻研,理论 研究和实践取得成果,被国外同行 称赞。
王维克学识渊博,早年就是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 中国天文学会以及稍后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社的会员。
王维克爱好文学,酷爱翻译工作,一生译着有数百万字。 主要译着除但丁的《神曲》外,还有印度史诗《沙恭达罗》 王维克从事译着工作的态度极为严谨。当他选好名作后, 便认真阅读,然后把内容详细讲给有一定文学修养的夫人 陈淑听,如果夫人听得兴趣盎然,他就开始一章一章的翻 译。每译出一部分初稿,便由夫人或别人朗读,他坐在一 旁静听,发现有不准确、不顺畅的地方,就精心修改,直 到自己与别人都感到满意为止。
的名义。
炫耀 xuàn yào
警惕 jǐng tì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 敏锐的感觉。
成语梳理
班门弄斧 (bān mãn nòng fǔ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 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好:喜欢;高:过高;骛:马 快跑,引申为追求;远 :过远。意为:脱离实际去追求过高的、 难以实现的目标。
预习检查
1、字词梳理
劫难 劫数
jiã nàn :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jiã shù :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
间。后亦指命中注定的厄运 。
借鉴
jiâ jiàn :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
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总课时数 1
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授课时间2016.10.
授课班级16.6 16.7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出席人数缺席人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教学分析难点
关键课堂教学模式
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 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
联系华罗庚的经历,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
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中职生。
讲授互动式
一、课堂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预习检测
四、文章思路
教学流程
五、艺术特色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一、课堂导入
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
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
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
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
境。
学法:讨论法
二、作者简介
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
人和开拓者。
1910 年 11 月 12 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 年 6
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
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
月 12 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
主要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
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
位。
”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
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教法:讲授法
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
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
之心。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
三、预习检测
1、字词梳理
劫难 jiénàn: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 jié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
安排
四、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2-14 自然段)追述自
己三劫的经历。
第一劫:早年碰到种种困难,靠顽
强自学,刻苦专研,取得工作与成
绩。
第一劫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
1、最高学历是初中,靠自己的“啃”课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
书本来钻研学问。
小组,然后让他们讨论理
2、贫困失学,因病腿坏,在补习
顺文章的思路,教师给予
适当的点拨。
班教书,被认为“不合格”的教师,
后当会计仍发奋钻研。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在清华大学办杂事的“数学系
助理”,仍继续抓紧学习
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
得上。
第二劫:抗战期间,在昆明的艰苦环境
中,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
不得不承认的。
教法:点拨、激趣法第三劫: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
坚持工作,做出了成果,得到世界上学
者的承认。
第三部分: (15-17) 自然段
作者指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但是
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严酷,在乘机面
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
五、艺术特色
学法及学生活动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同时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结合教师的提示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法:合作探究法
1、夹叙夹议,主旨鲜明。
作者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叙述时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叙述中始终
时间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
板书设计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华罗庚
面对困境:知难而进
锲而不舍
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课文,对于作品及作者的了解能够使学生更快的理解课
文的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乐观向上、积极勇敢的中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