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课程组织
1、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合成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2、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1)目标模式泰勒课程评价之父
1、确定目标(目标)
2、选择经验(内容)
3、组织经验(方法)
4、评价结果(评价)
(2)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关注过程
鼓励探索
3、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1、纵向和横向组织由浅入深打破界限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关注学科关注人
3、直线式和螺旋式前后知识是否重复出现
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
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2)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学校
概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
作用: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
排
构成:培养目标、教学科目的设置(中心、核心)、学科
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针对学科设置
概念: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
作用: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
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构成:前言、课程目标(中心核心)、内容标准、实施建
议、附录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和分科展开
3、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编制)
概念: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
视听材料
作用: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性和思想性(首要原
则)
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
4、课程评价
(1)概念
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预期目标,关注计划关注预期
目的游离模式:斯克里文关注实际关注非预期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