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ee394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4.png)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前言往复压缩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压缩设备,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和使用。
第二条:往复式压缩机应具有合理的结构设计,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第三条:往复式压缩机制造商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进行制造,并进行相应的检验。
第四条:使用往复式压缩机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安装、调试和日常使用维护,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五条:往复式压缩机的设计应考虑结构合理、材质优良、工作效率高等因素,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往复式压缩机的传动系统应选用可靠的传动装置,确保运转平稳,排除震动和噪音。
第七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压缩室应设计合理、材料要求好,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腐蚀性。
第八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冷却系统应满足工作温度要求,确保设备在长时间工作情况下能够正常散热。
第三章制造要求第九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制造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和测试。
第十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制造商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并提供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往复式压缩机的零部件应经过严格的选材和加工,确保其质量和功能完好。
第十二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变形与振动应在规定范围内,不得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四章安装与检验第十三条:使用往复式压缩机的企业应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安装布置,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十四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满足操作空间、通风、冷却等要求。
第十五条:往复式压缩机的安装后应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第五章使用与维护第十六条:使用往复式压缩机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
第十七条:往复式压缩机应定期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往复式压缩机在停机状态下,应将相关设备进行停电、停水、切断燃气等必要的安全措施。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标准范本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标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180c0e83b3567ec112d8a7b.png)
管理制度编号:LX-FS-A30162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总则1.1 范围1.1.1 本工程技术规定仅涉及由电动机驱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组,并在遵循合同规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数据表等的前提下,对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等在涉及、制造、检验、试验、装运、供货范围、性能保证、卖方图纸和资料等方面提出主要补充、强调或限制性说明。
当使用本工程技术规定时,应结合工程项目对机组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或修改。
1.1.2 本工程技术规定不包括以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1) 组装式冷冻压缩机组;(2) 移动式或者无十字头的单作用筒式压缩机组;(3) 排气压力高于31.5MPa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1.2 基本要求1.2.1 卖方应按照买方要求的标准、规范、数据表及本工程技术规定对机组承担全部合同责任。
对制造厂商应进行多元选择。
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
![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abe23858336c1eb91a375da9.png)
1. 范围2. 标准、规范和规定3. 总则4. 性能5. 结构设计6. 材料7. 车间试验8. 涂漆、标志、包装9. 文件、图纸资料1. 范围本工程技术规定表明对工业装置用往复泵及其驱动机、辅助设备的最低限度要求。
本工程技术规定对往复泵的性能、结构设计、材料、驱动机、试验及标志、包装和采购等作了规定。
2. 标准、规范和规定2.1 除本工程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守泵数据表上指明的标准(最新版),如: GB9234 机动往复泵技术条件;JB1053 蒸汽泵试验方法;GB7784 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GB9235 蒸汽往复泵试验方法;API674 往复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Reciprocating)。
2.2 当本工程技术规定与指定标准发生矛盾时,以本工程技术规定为准。
同时卖方应以书面形式将矛盾之处向买方阐明,以提醒买方注意并解决。
3. 总则3.1 除非另有规定,泵、驱动机及其辅助设备应在指定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下适用于户外启动和连续操作。
连续运转周期应不低于8000小时。
3.2 未经考验的样机是不能被接受的,只有经过实际生产验证的泵才可以接受。
所谓生产验证是指泵在相似操作条件下至少有两年以上安全运转的经验。
3.3 除另有规定外,卖方应提供包括泵、联轴器、驱动机和所有辅助设备在内的整个泵机组,并保证整个泵机组质量。
3.4 除另有规定外,泵、驱动机、联轴器及护罩、辅助设备应安装在同一底座上。
3.5 往复泵的额定流量应至少等于用户提出的最大(操作)流量的110%。
3.6 电机额定功率应至少等于往复泵最大轴功率(含齿轮箱、联轴器的功率损失)的K倍。
最大轴功率Pa (kW) KPa≤19 125%19<Pa≤55 115%Pa>55 110%3.7 有效汽蚀余量NPSHa 与必需汽蚀余量NPSHr应采用相同的基准面。
NPSHa与NPSHr之差小于等于0.6m时,应进行汽蚀余量试验。
海上施工船舶往复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海上施工船舶往复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22457384afe04a1b171de38.png)
海上施工船舶往复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操作人员必须对该泵及动力机械应做到四懂(设备性能、结构、原理、故障判断)三会(保养、修理、操作)。
二、起动操作:
(一)清除周围有碍水泵运行的物件。
(二)盘动水泵1-2 个往复行程。
(三)对各摩擦部位加注润滑油。
(四)打开排出阀和吸入阀。
(五)开动原动机,使泵起动。
三、运转中的操作:
(一)监视水泵运转情况;查看仪表读数;检查各个摩擦件是否缺油、过紧、发热;巡视系统中各个联接部位有无泄漏。
(二)如有发热(轴承温度一般不超过70C )异响、泄漏、仪表读数失常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四、停泵操作:
一)停止原动机,并依次关闭吸入阀和排出阀(二)气温低于5C,做好防冻工作。
往复泵技术介绍
![往复泵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0f5bd40b7360b4c2e3f645a.png)
往复泵技术简介往复泵是工业泵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产品。
它的突出优点是:可获得高的排压,且流量与压力无关,适应输送介质十分广泛,吸入性能好,效率高,泵的性能不随压力和输送介质粘度的变动而变动。
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形势下,往复泵作为节能产品,在石油开发、管道输煤、煤气化工、电站排渣、矿山开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压力容器检测和实现现代化石油化工工业全面自动化操作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品种。
往复泵是泵类产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在旋转式原动机出现以前,往复泵几乎是唯一的泵类。
在旋转式原动机出现之后,才逐步的产生了离心泵和转子泵等其它类型的泵。
后出现的泵,由于它们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而且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均匀等一系列优点,致使原来使用往复泵的地方逐步地为这些泵所取代。
目前,往复泵的产量只占整个泵类总产量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往复泵所具有的特点并没有被其它类型泵所代替。
有些特点仍为其它类型泵所不及,因此,它非但不会被淘汰,而且仍将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泵类,被广泛使用。
一、往复泵的特点在离心式和容积式两大类泵中,往复泵属于容积式泵。
亦即它也是借助工作腔里的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的;原动机的机械能经泵直接转化为输送液体的压力能;泵的流量只取决于工作腔容积变化值及其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 (频率),而(在理论上)与排出压力无关。
往复泵和其它类型容积式泵的区别,仅在于它实现工作腔容积变化的方式和结构特点上:往复泵是借助于活塞(柱塞)在液缸工作腔内的往复运动(或通过隔膜、波纹管等挠性元件在工作腔内的周期性弹性变形)来使工作腔容积产生周期性变化的。
在结构上,往复泵工作腔是借助密封装置与外界隔开,通过泵阀 (吸入阀和排出阀)与管路沟通或闭合。
往复泵这一实现工作腔容积变化的方式和结构特点,构成了此类型泵性能参数和总体结构的一系列特点。
这些特点也正是此类型泵借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依据:1.瞬时流量是脉动的这是因为在往复泵中,液体介质的吸入和排出过程(即容积变化过程)是交替进行的,而且活塞(柱塞)在位移过程中,其速度又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板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7afbd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5.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板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旨在规范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管理和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可靠。
适用于本企业内全部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和个人。
二、管理标准2.1 设备管理1.部门负责人应建立设备档案,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性能。
2.设备操作记录应详尽完整,包含设备的运行时间、维护和修理情况、故障原因以及维护和修理措施等。
3.定期维护设备,包含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润滑部件等。
4.当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刻进行检修,并填写维护和修理记录。
2.2 安全管理1.全部从事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人员都必需具备相关的资质和操作证书,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2.操作往复压缩机时,必需佩戴防护用具,包含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严禁越权操作和更改设备参数。
4.发生设备故障、事故或异常时,应立刻采取紧急停机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
2.3 工作环境1.工作区域应保持乾净,杂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2.在工作区域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娱乐活动等行为,以免引起安全隐患。
3.工作区域应配备灭火器材,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三、考核标准3.1 设备维护和操作1.设备负责人应定期检查设备档案和操作记录,确保设备的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进行设备操作,并保证操作记录的准确性。
3.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以确保设备及时得到维护和修理和排出故障。
3.2 安全管理1.全部从事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需持有相应的资质和操作证书。
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员工熟识安全操作规程。
3.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包含工作区域的乾净以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
4.紧急情况下,能够恰本地采取紧急停机措施,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3 工作效率1.设备负责人应确保设备的维护和维护和修理工作定时完成,避开因设备故障导致工作停滞。
2.设备操作人员应熟识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维护知识,能够娴熟高效地操作设备。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安全资料】.doc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安全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a1670708a1284ac9504333.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1. 总则1.1 范围1.1.1 本工程技术规定仅涉及由电动机驱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组,并在遵循合同规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及数据表等的前提下,对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等在涉及、制造、检验、试验、装运、供货范围、性能保证、卖方图纸和资料等方面提出主要补充、强调或限制性说明。
当使用本工程技术规定时,应结合工程项目对机组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或修改。
1.1.2 本工程技术规定不包括以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1) 组装式冷冻压缩机组;(2) 移动式或者无十字头的单作用筒式压缩机组;(3) 排气压力高于31.5MPa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1.2 基本要求1.2.1 卖方应按照买方要求的标准、规范、数据表及本工程技术规定对机组承担全部合同责任。
对制造厂商应进行多元选择。
在保证机组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机组的造价。
1.2.2 除本工程技术规定外,还应按照GB标准。
1.2.3 卖方对买方要求的标准、规范、数据表及本工程技术规定的任何偏离,均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向买方澄清,并经买方认可后方能生效。
对有矛盾的条款应按照下列优先程序:(1) 合同及其技术附件;(2) 本工程技术规定;(3) 采用的标准与规范;(4) 卖方的报价书。
1.2.4 所有的参数应采用国际单位制(SI)。
1.2.5 卖方报价文件的语言种类应由买、卖双方商定。
1.2.6 买方将参加卖方供货机组的部分检验和试验,但不解除卖方的全部合同责任。
1.2.7 卖方应向买方提供供审查的图纸和资料,但卖方应对其所采购的机组承担全部责任。
1.3 主要参考标准与规范(均应为最新版本)(1) API618 一般炼油厂用往复式压缩机或与之等效的标准;(2) ASMEⅧ 钢制压力容器;(3)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4) GB15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5) IEC 电气设计。
2.基本设计与制造2.1 概述2.1.1 卖方设计的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驱动机、辅助设备及其保证压缩机组长期正常操作系统(包括电、仪控制等)应完好齐备。
容积式泵
![容积式泵](https://img.taocdn.com/s3/m/1e0aae8d5ef7ba0d4a733bfe.png)
目前提高泵阀寿命的办法是:
①合理确定液体流经阀隙的速度,阀的结构尺寸要与泵的结构尺寸和性 能参数相对应,保证阀隙流速不要过大。
②控制泵的单位时间往复次数(冲次)。
③阀体和阀座采用整体锻造,经表面处理,提高硬度。
④保证正常的吸入条件。首先,要满足最低吸入压力应大于液体的汽化 压力;其次,吸入系统不应吸入空气或其他气体,吸入的液体中应尽可 能少含气体。若不能保证正常吸入条件,则阀将极易损坏,特别是吸入 阀。
⑤净化工作液体。
缸套和活塞是易损件。当活塞在缸套内作往复 运动时,有规律地反复挤出通常带有固体磨蚀 颗粒的液体,活塞与缸套之间既是一对密封副, 又是一对摩擦副,容易磨损或被高压液体刺漏 而失效。
气动隔膜泵
2019/10/13
柱塞泵 活塞泵 隔膜泵 计量泵
3
二、往复泵
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送流量较小、压力较高的各种介质。 较佳的工作区间:流量小于100m3/h。 2.2. 结构
如右图所示,由液力端、动力端组成。此外, 机组一般配有缓冲罐、安全阀、润滑系统等。
动力端:由机架、轴承、曲轴、连杆、十字头 等组成。作用:实现运动方式的转换,将驱动 机的能量传给液力端。
液力端:由液缸、活塞和活塞杆(柱塞)、填 料函、吸入阀、排出阀、缓冲罐、安全阀等。 作用:直接输送液体,把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 压力能。
润滑系统:由油箱、过滤器、油泵、油冷器、 阀门、管线、仪表等组成。作用:实现机械摩 擦部件的润滑。
2.3. 工作原理
吸入过程:曲柄逆时针旋转(0°~180°),带动活塞(柱塞)向右移 动,液缸内形成真空,液体在液面压力的作用下,顶开吸入阀,进入液缸。
蒸汽往复泵-最新国标
![蒸汽往复泵-最新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850471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c.png)
蒸汽往复泵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般蒸汽往复泵、蒸汽往复热油泵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铭牌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温度不高于130℃的清水及运动黏度不超过850mm2/s的石油制品及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液体的一般蒸汽往复泵;适用于输送温度不高于450℃的石油制品的蒸汽往复热油泵,输送温度不低于-40℃的液化气泵可参照使用本标准。
注:本标准正文中的简称“泵”系指一般蒸汽往复泵和蒸汽往复热油泵的联合简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7784 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GB/T 9069 往复泵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T 9124.1 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 PN系列GB/T 9124.2 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 Class系列GB/T 9234 机动往复泵GB/T 9439 灰铸铁件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4297 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JB/T 6880.2 泵用铸钢件JB/T 9090 容积泵零部件液压与渗漏试验3 型式与基本参数3.1 型式泵的型式分为卧式和立式。
3.2 基本参数泵的基本参数参见附录A。
表A.1为蒸汽往复泵基本参数,表A.2为蒸汽往复热油泵基本参数。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泵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 灰铸铁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 9439的规定,铸钢件技术要求应符合JB/T6880.2的规定,铸件尺寸公差应不低于GB/T 6414规定的CT13级精度。
4.1.3 液缸体、气缸体、连接体、中心架和配气阀应进行消除内应力处理。
4.1.4 轴、曲轴和机身等其他主要部件的要求应符合GB/T 9234的规定。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本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9829de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1.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往复压缩机工程的质量,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往复压缩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
第三条往复压缩机工程应制定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条往复压缩机的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维修等工作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第五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守设计文件,确保施工质量。
第六条往复压缩机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七条往复压缩机工程设计应根据使用环境、工作参数、负荷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选型和参数设计。
第八条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二)设计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设计应考虑设备的维护保养便捷性,方便操作和维修。
第九条往复压缩机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具备以下特点:(一)系统应具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二)系统应具备远程监控和远程报警功能,方便进行远程操作和故障排除。
第十条往复压缩机工程的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型号、规格和数量等基本信息。
(二)系统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布局图。
(三)设备主要部件的选型和参数。
(四)设备的安装方式和空间要求。
(五)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施工要求第十一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二条往复压缩机的设备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设备安装应坚固可靠,符合设备制造商的要求。
(二)设备与周围设备和结构物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要求。
(三)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往复压缩机的调试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往复压缩机的试运行应进行全面测试,包括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测。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7811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9.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定旨在规范往复压缩机的工程技术操作,确保生产过程安全、环保、高效,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依据《企业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往复压缩机的生产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主体责任1.企业厂长或经理是压缩机生产与管理的重要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推动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实施。
2.生产部门为具体生产与管理工作的主体,负责执行和落实本规定。
第二章往复压缩机工艺流程第四条工艺流程规定1.往复压缩机生产工艺流程包含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试运行和质量检验等环节。
2.各环节之间应具有严格的协调与搭配,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第五条设计环节1.设计部门负责订立往复压缩机产品设计方案,明确产品性能指标和工艺要求。
2.设计方案应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设计方案应经过专业人员评审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六条加工制造环节1.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设计方案进行生产,确保产品与设计要求全都。
2.加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工艺掌控措施,防止因操作欠妥或设备故障引起的质量问题。
3.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确保产品的工艺流程在掌控之中。
第七条装配环节1.在装配过程中,必需依照装配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装配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和测试,确保装配质量合格。
3.完成装配后,要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试运行,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第八条质量检验环节1.对往复压缩机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应依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进行。
2.检验要素包含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指标测试等。
3.检验结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九条质量方针企业应订立明确的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全都,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连续改进,努力探求杰出品质。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版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8230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6.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操作,指对往复压缩机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工作所进行的技术要求。
第三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适用于各类往复压缩机的工程建设和维护。
第四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的编制和修订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规范及工程实践经验进行。
第五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的实施机构由公司或单位技术人员组成,具体人员和责任由公司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章安装要求第六条往复压缩机安装前应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并按照厂家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进行安装。
第七条往复压缩机的基础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基础应坚固、平整,不得有裂缝和明显凹凸;(二)基础应预留好焊管孔和螺栓孔,便于后续设备的安装和固定。
第八条往复压缩机的安装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压缩机与其周围设备的间距应满足操作和维护的需要;(二)压缩机与墙壁的间距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不得过于靠近。
第九条往复压缩机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一)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要保证畅通,不得有任何阻力;(二)进气管道应设置过滤装置,保证进入机器的气体干净;(三)出气管道应有排水装置,及时排除压缩机工作产生的水分。
第十条往复压缩机的电气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电气接线需按照厂家提供的图纸和说明书进行,严禁修改和拆改;(二)线缆应固定牢固,严禁松动和悬挂。
第三章调试要求第十一条往复压缩机在安装完成后需进行调试,具体步骤如下:(一)检查各部分紧固件是否松动,必要时重新紧固;(二)检查轴承和机器润滑油是否充足,如不足须补充;(三)对压缩机进行空载运行,观察并记录电流、振动、温度等指标;(四)按照压缩机调试手册的要求进行调节,确保运行正常;(五)进行负载试运行,观察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和温度是否正常。
第十二条往复压缩机调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注意安全,严禁触碰运转中的压缩机;(二)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运行指标,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三)严禁超负荷运行,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2023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
![2023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8adde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2.png)
2023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运行管理,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运行管理往复压缩机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往复压缩机是一种将气体吸入、压缩通过缸和活塞的往复运动而增加气体压力的机械设备,常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第四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运行管理。
第五条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安全可靠;(二)高效节能;(三)环保低碳;(四)易于维修和管理;(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设计规定第六条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应保证其结构合理、运行稳定、性能优良。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往复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压缩介质和使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和材料。
第七条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流量范围应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二)压缩比合适,压缩介质温升不超过规定值;(三)抗震性能优良,能够适应地震区的要求;(四)噪声控制,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限值;(五)防爆设计,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设计者应确保往复压缩机的图纸、规格和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第九条往复压缩机的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备布置图;(二)主要尺寸和重量;(三)工作参数和性能曲线;(四)主要材料和零部件的规格和标准;(五)工作流程和控制系统;(六)润滑、冷却和密封系统;(七)安全保护装置和应急措施;(八)其他相关技术文件。
第十条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设计者和制造者应对其负责。
第三章制造规定第十一条往复压缩机的制造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进行,制造者应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二条往复压缩机的制造过程应满足以下要求:(一)选用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二)按照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加工和装配;(三)对关键零部件和组装工艺进行检测和试验;(四)进行出厂检验和试运行。
往复式注水泵操作规程
![往复式注水泵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68da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3.png)
往复式注水泵操作规程往复式注水泵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往复式注水泵的操作、保养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用往复式注水泵及辅助注水设备。
注:往复式注水泵主要包括高压三柱塞、五柱塞等增压注水泵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85往复泵分类和名词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778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盘泵按照泵的旋转方向用人工或机械工具转动离心泵联轴器,检查电动机与泵的传动部位和转动部位运转情况。
3.2日常维护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操作。
3.3一级维护除日常维护内容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要内容,并检查安全部件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3.4二级维护除一级维护内容外,以检查联轴器、电机轴瓦、泵轴瓦、平衡盘等重要部件的磨损或变形情况为主要内容,同时调整其间隙和窜量。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护人员负责执行。
4.启泵前的检查4.1断电检查断电检查的内容及步骤:a)检查机泵周围应无障碍物和与检查无关的人员;b)观察电源开关处应挂“停泵检查”标志牌;c)使用试电笔检查机泵外壳,进一步检查机泵无电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2检查曲轴箱:a)曲轴箱润滑油箱密封良好、无渗漏,曲轴箱体后盖板紧固良好,放油堵头扭紧、无渗漏;b)润滑油油位应在油标尺的1/2~2/3为宜,不足时应添加:加注前执行“三过滤”,油品变质,应更换新油;c)曲轴箱温度计呼吸阀清洁无堵塞;d)曲轴箱体两侧轴承盖固定螺丝齐全无松动,密封处无渗漏;曲轴密封部位无渗漏,固定部位无松动;e)拉杆表面无锈蚀、无伤痕;拉杆油封总成固定良好,无渗漏;4.3检查皮带、护罩及盘泵:a)皮带应无断股、脱皮、偏磨,皮带槽内无杂物、无油污,必要时对皮带的松紧程度调整;b)皮带护罩固定螺丝齐全、紧固、无松旷,护罩与旋转部位保持一定空间、无摩擦,护罩内无油污、无杂物;c)按泵转动方向盘泵,夏季盘泵3圈~5圈,冬季5圈~10圈,曲轴、柱塞运转灵活,无卡堵。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样本(二篇)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样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964a2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1.png)
2024年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样本1. 范围1.1 适用性本工程技术规定专门针对由电动机驱动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组。
在遵守合同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数据表等的前提下,本规定对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及其附属设备在制造、检验、试验、装运、供货范围、性能保证、卖方图纸和资料等方面提供主要补充、强调或限制性说明。
使用本规定时,应结合工程项目对机组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或修改。
1.2 排除范围本规定不适用于以下往复活塞式压缩机:1. 组装式冷冻压缩机组;2. 移动式或无十字头的单作用筒式压缩机组;3. 排气压力高于31.5MPa的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2. 基本要求2.1 卖方责任卖方应按照买方要求的标准、规范、数据表及本工程技术规定对机组承担全部合同责任。
在保证机组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机组的造价。
2.2 遵循标准除本工程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循GB标准。
2.3 偏离说明卖方对买方要求的标准、规范、数据表及本工程技术规定的任何偏离,均应以书面形式及时向买方澄清,并经买方认可后方能生效。
对有矛盾的条款应按照以下优先程序:1. 合同及其技术附件;2. 本工程技术规定;3. 采用的标准与规范;4. 卖方的报价书。
2.4 参数单位所有的参数应采用国际单位制(SI)。
2.5 报价文件语言卖方报价文件的语言种类应由买、卖双方商定。
2.6 买方参与检验买方将参加卖方供货机组的部分检验和试验,但不解除卖方的全部合同责任。
2.7 图纸和资料提供卖方应向买方提供供审查的图纸和资料,但卖方应对其所采购的机组承担全部责任。
3. 主要参考标准与规范(1) API618一般炼油厂用往复式压缩机或与之等效的标准;(2) ASMEⅧ钢制压力容器;(3) GB150钢制压力容器;(4) 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5) IEC电气设计。
4. 基本设计与制造4.1 概述卖方设计的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驱动机、辅助设备及其保证压缩机组长期正常操作系统(包括电、仪控制等)应完好齐备。
往复式低温液体泵技术条件
![往复式低温液体泵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e92d9bd1f34693daef3e3d.png)
往复式低温液体泵技术条件时间: 2003-11-18 10:52:24 | [<<][>>]前言本标准是对ZB J76 013-89《往复式低温液体泵技术条件》进行的修订。
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J J76 013-89。
本标准由气体分离与液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制氧机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贇、韩澎。
本标准于1998年4月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气分离设备用往复式低温液体泵(以下简称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介质为液氧、液氮、液氩,排出压力不高于35MPa的泵。
注:本标准中压力除注明者外均为表压。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181-1995 漆膜颜色标准GB/T 6075-1985 制订机器振动标准的基础GB/T 9069-1988 往复泵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JB 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6896-1993 空扡分离设备表面清洁度《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技术要求3.1 泵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或合同要求制造。
3.2 泵的性能(流量、排出压力、吸入压力、行为表现复数和电机功率等)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3.3 泵的排出压力增加到额定排出压力值的105%时,泵应能正常工作,可靠运转。
3.4 当环境温度不超过40℃时,泵传动箱内的润滑油温度不得超过60℃。
3.15 制造泵的主要材料必须符合材料标准的规定。
3.16 吸入阀和排出阀的动密封经煤油渗漏检查,保持10min,不得渗漏,或气压试验无连续气泡。
3.17 泵装配间隙应符合图样规定。
机泵常用标准目录-按产品
![机泵常用标准目录-按产品](https://img.taocdn.com/s3/m/cdb793d54028915f804dc2a1.png)
机泵专业常用标准目录2012‐03 ‐01发布2012‐03‐01实施受控状态:版本:2012 分发号:一、国内标准1.1术语JB/T2977-2005《工业通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名词术语》GB/T7021-1986《离心泵名词术语》HG/T 3186-1987《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名词术语》HG/T 3185-1987《化工用轴流式压缩机名词术语》GB/T 7785-1987《往复泵分类和名词术语》HG/T3182-1987《化工用泵名词术语》GB/T 4774-2004《分离机械名词术语》GB/T 15135-2002《燃气轮机词汇》GB 5894-1986《机械密封名词术语》1.2通用规定JB/T8935-1999《工艺流程用压缩机安全要求》HG/T20668-2000(2004)《化工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规定》HG/T20704-2000(2004)《机泵专业工程设计管理规定》TCED R105-98《机泵工程技术规定》HG/T20688-2000《化工工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HG/T20689-2007《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深度规定》(2008年4月1日实施)SHSG-033-2003《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2003年8月1日实施)SHSG-052-2003《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2003年8月1日实施)SHSG-053-2003《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2003年8月1日实施)HGJ231-1991(2004)化学工业大中型装置试车工作规范1.3容积式压缩机GB/T4975-1995《容积式压缩机术语总则》JB/T7662-2007《容积式压缩机术语回转压缩机》JB/T9107-1999《往复压缩机术语》HG/T3184-1987《化工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名词术语》GB22207-2008《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2009年3月1日实施)SH/T3143-2004《石油化工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2005年4月1日实施)JB/T9103.2-1999《往复活塞乙炔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3853-1998《容积式压缩机验收试验》GB/T4980-2003《容积式压缩机噪声的测定》(2004年5月1日实施)GB/T7777-2003《容积式压缩机机械振动测量与评价》(2004年5月1日实施)JB/T9105-1999《大型往复活塞压缩机技术条件》SY/T6650-2006《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式压缩机》(2007年1月1日实施)GB/T20322-2006《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用往复压缩机》GB/T25359-2010《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用集成撬装往复压缩机》(2011年3月1日实施)GB/T25357-2010《石油、石化及天然气工业流程用容积式回转压缩机》(2011年3月1日实施)GB/T25358-2010《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用集装型回转无油空气压缩机》(2011年3月1日实施)GB/T25360-2010《汽车加气站用往复活塞天然气压缩机》(2011年3月1日实施)JB/T10909-2008《小型往复活塞氢气压缩机》(2008年11月1日实施)JB/T8052-2011《无润滑液化石油气循环压缩机》(2011年8月1日实施)GB/T13928-2002《微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2003年6月1日实施)GB/T13279-2002《一般用固定的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2002年8月1日实施)JB/T8933-2008《全无油润滑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2008年11月1日实施)JB/T10683-2006《中、高压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2007年7月1日实施)JB/T10684-2006《无润滑摆动空气压缩机》(2007年7月1日实施)GB/T26967-2011《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2012年1月1日实施)JB/T10598-2006《一般用干螺杆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2006年10月11日实施)JB/T6430-2002《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2003年4月1日实施)GB/T13280-1991《工艺流程用螺杆压缩机技术条件》GB/T19410-2008《螺杆式制冷压缩机》(2009年5月1日实施)JB/T 6905-2004《隔膜压缩机》JB/T2589-1999《容积式压缩机型号编制方法》JB/T7663.1-2005《容积式压缩机包装技术条件》(2006年1月1日实施)JB/T7663.2-2007《容积式压缩机涂装技术条件》(2007年11月1日实施)JB/T8541-1997《往复活塞压缩机机械振动分级》JB/T9103.1-1999《往复活塞乙炔压缩机技术条件》JB/T9104-1999《容积式压缩机用球墨铸铁技术条件》1.4透平式压缩机SH/T3144-2004《石油化工离心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2005年4月1日实施)SY/T6651-2006《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轴流和离心压缩机及膨胀机压缩机》(2007年1月1日实施)JB/T6443-2006《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用轴流、离心压缩机及膨胀机-压缩机》(2007年5月1日实施)JB/T4113-2002《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用整体齿轮增速组装型离心式空气压缩机》(2003年4月1日实施)GB/T16941-1997《流程工业用透平压缩机设计、制造规范与数据表》GB/T 22073-2008《工业用途热力涡轮机(汽轮机、气体膨胀涡轮机) 一般要求》HG/T2266-1992《炼油、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技术条件》HG/T4081-2009《离心式氯气压缩机》(2009年7月1日实施)HG/T4171-2011《离心式氧化氮压缩机》(2012年7月1日实施)1.5风机GB/T19075-2003《工业通风机词汇及种类定义》SH/T3170-2011《石油化工离心风机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6月1日实施)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T10178-2006《工业通风机现场性能试验》(2007年7月1日实施)JB/T4364-1999《风机配套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JB/T7258-2006《一般用途离心式鼓风机》(2007年2月1日实施)JB/T7259-2006《烧结厂用离心式鼓风机》(2007年2月1日实施)JB/T8941.1-1999《一般用途罗茨鼓风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JB/T8941.2-1999《一般用途罗茨鼓风机第2部分:性能试验方法》JB/T10562-2006《一般用途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2006年10月11日实施)JB/T10563-2006《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2006年10月11日实施)JB/T 8523-1997《防爆通风机技术条件》JB/T 8822-1998《高温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JB/T4357-2008《工业锅炉用离心引风机》(2008年11月1日实施)JB/T4358-2008《电站锅炉离心式通风机》(2008年11月1日实施)JB/T4362-2011《电站轴流式通风机》JB/T10820-2008《斜流通风机技术条件》(2008年7月1日实施)JB/T10981-201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轴流通风机》(2010年7月1日实施)GB/T17774-1999《工业通风机尺寸》GB/T3235-2008《通风机基本型式、尺寸参数及性能曲线》(2009年2月1日实施)JB/T6886-2010《通风机涂装技术条件》(2010年7月1日实施)JB/T8940-1999《通风机产品型号编制方法》JB/T9101-1999《通风机转子平衡》1.6容积式泵SH/T3141-2004《石油化工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2005年4月1日实施)SH/T3142-2004《石油化工计量泵工程技术规定》(2005年4月1日实施)GB/T7784-2006《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2006年8月1日实施)GB/T13364-2008《往复泵机械振动测试方法》(2009年2月1日实施)GB/T7782-2008《计量泵》(2009年2月1日实施)JB/T 8697-1998《隔膜泵》GB/T9234-2008《机动往复泵》(2009年2月1日实施)GB/T14794-2002《蒸汽往复泵》JB/T 9076-1999《往复低温液体泵技术条件》JB/T6538-2008《往复式增压泵》(2008年12月1日实施)JB/T8644-2007《单螺杆泵》(2008年2月1日实施)GB/T 10886-2002《三螺杆泵》JB/T6434-2010《输油齿轮泵》(2010年7月1日实施)JB/T7041-2006《液压齿轮泵》(2006年10月1日实施)1.7叶片式泵SH/T3139-2011《石油化工重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6月1日实施)SH/T3140-2011《石油化工中、轻载荷离心泵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6月1日实施)》SH/T3148-2007《石油化工无密封离心泵工程技术规定》(2007年7月1日实施)GB/T3215-2007《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2008年2月1日实施)GB/T16907-1997《离心泵技术条件(Ⅰ类)》GB/T5656-2008《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2009年3月1日实施)GB/T5657-1995《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JB/T8059-2008《高压锅炉给水泵技术条件》(2008年7月1日实施)HG/T3913-2006《高速离心泵技术条件》(2007年3月1日实施)GB/T25140-2010《无轴封回转动力泵技术条件(Ⅱ类)》(2011年2月1日实施)GB/T13008-2010《混流泵、轴流泵技术条件》(2011年2月1日实施)HG/T 3183-1989《氟塑料衬里单级单吸化工离心泵技术条件》HG/T2730-1995《磁力驱动离心式化工流程泵》JB/T 9073-1999《空气分离设备用离心式低温液体泵》JB/T5415-2000《微型离心泵》GB/T25411-2010《IB型单级离心泵》(2011年3月1日实施)JB/T6663-2007《轻小型单级离心泵》(2008年3月1日实施)JB/T6665-2007《轻小型柴油机-泵直联机组》(2008年3月1日实施)JB/T6664.1-2004《自吸泵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2005年4月1日实施)JB/T6664.2-2004《自吸泵第2部分:技术条件》(2005年4月1日实施)JB/T6664.3-2004《自吸泵第3部分:自吸性能试验方法》(2005年4月1日实施)JB/T6666.1-2004《导叶式混流泵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2005年4月1日实施)JB/T6666.2-2004《导叶式混流泵第2部分:技术条件》(2005年4月1日实施)JB/T6667.1-2004《蜗壳式混流泵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2005年4月1日实施) JB/T6667.2-2004《蜗壳式混流泵第2部分:技术条件》(2005年4月1日实施)JB/T10600-2006《立式自吸泵》(2007年2月1日实施)JB/T6878-2006《管道式离心泵》(2007年4月1日实施)JB/T10483-2004《管道屏蔽电泵》(2005年4月1日实施)JB/T10601-2006《旋涡式自吸电泵》(2007年2月1日实施)JB/T11008-2010《高速部分流泵》(2010年7月1日实施)JB/T7743-2011《旋涡泵》(2011年11月1日实施)GB/T9481-2006《中小型轴流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7月1日实施)GB/T13006-1991《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汽蚀余量》GB/T13007-2011《离心泵效率》(2012年10月1日实施)JB/T1050-2006《单级双吸离心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1051-2006《多级离心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3564-2006《长轴离心深井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3565-2006《长轴离心深井泵效率》(2007年3月1日实施)1.8转子泵SH/T3151-2007《石油化工转子泵工程技术规定》(2007年7月1日实施)1.9真空泵GB22360-2008《真空泵安全要求》(2009年10月1日实施)SH/T3162-2011《石油化工液环真空泵和压缩机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6月1日实施)JB/T 10770-2007《真空技术液环真空泵验收规范》GB/T13929-2010《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试验方法》(2011年2月1日实施)GB/T13930-2010《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气量测定方法》(2011年2月1日实施)GB/T25753.1-2010《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最大允许压差的测量》(2011年10月1日实施)GB/T25753.2-2010《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2部分:零流量压缩比的测量》(2011年10月1日实施)GB/T25753.3-2011《真空技术罗茨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第3部分:溢流阀压差的测量》(2012年6月1日实施)GB/T21271-2007《真空技术真空泵噪声测量》(2008年6月1日实施)GB/T21272-2007《蒸汽流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泵液返流率和加热时间的测量》(2008年6月1日实施)JB/T7255-2007《水环真空泵和水环压缩机》(2008年2月1日实施)JB/T6921-2004《罗茨真空泵机组》(2005年4月1日实施)JB/T7674-2005《罗茨真空泵》(2005年11月1日实施)JB/T7675-2005《往复真空泵》(2005年11月1日实施)JB/T7265-2004《蒸汽流真空泵》(2005年4月1日实施)JB/T8540-2004《水蒸汽喷射真空泵》(2005年4月1日实施)JB/T10462-2004《水喷射真空泵》(2005年4月1日实施)1.10蒸汽轮机SH/T3145-2004《石油化工特殊用途汽轮机工程技术规定》(2005年4月1日实施)SH/T3149-2007《石油化工一般用途汽轮机工程技术规定》(2007年7月1日实施)JB/T 6765-1993《特种用途工业汽轮机技术条件》JB/T 6764-1993《一般用途工业汽轮机技术条件》1.11产品标准JB/T10811-2007《贯流泵》(2008年3月1日实施)JB/T10812-2007《立式斜流泵》(2008年3月1日实施)JG/T98-1999《柱塞式灰浆泵》JB/T6534-2006《离心式污水泵型式与基本参数》JB/T8857-2011《离心式潜污泵》(2011年11月1日实施)GB/T25409-2010《小型潜水电泵》(2011年3月1日实施)JB/T8092-2006《小型潜水电泵》(2007年2月1日实施)JB/T10608-2006《混流潜水电泵》(2007年2月1日实施)JB/T10179-2000《混流式、轴流式潜水泵》JB/T10377-2002《中小型轴流潜水电泵》(2003年4月1日实施)GB/T16750-2008《潜油电泵机组》(2009年3月1日实施)CJ/T235-2006《立式长轴泵》(2006年12月1日实施)CJ/T203-2000《无堵塞泵》JB/T10605-2006《无堵塞泵》(2007年2月1日实施)JB/T10378-2002《固定式消防泵》(2003年4月1日实施)GB 6245-2006《消防泵》(2006年12月1日实施)JB/T10769.1-2007《三足式及平板式离心机第1部分:型式和基本参数》(2008年2月1日实施)JB/T10769.2-2007《三足式及平板式离心机第2部分:技术条件》(2008年2月1日实施)GB/T26137-2010《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膨胀机热力性能试验》1.12相关设计、验收标准GB150.1-201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2012年3月1日实施)GB150.2-2011《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2012年3月1日实施)GB150.3-2011《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2012年3月1日实施)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2012年3月1日实施)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年12月1日实施)JB/T 4730.1~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 47013.7~10-201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HG/T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SH/T3411-1999《石油化工泵用过滤器选用、检验及验收》SH/T3171-2011《石油化工挠性联轴器工程技术规范》(2011年6月1日实施)GB50040-1996《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SH3091-1998《石油化工压缩机基础设计规范》HG/T20554-1993《活塞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HG/T20555-2006《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规定》(2007年4月1日实施)SH/T3057-2007《石油化工落地式离心泵基础设计规范》(2007年7月1日实施)JBJ22-1991《隔振设计规范》GBJ122-19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标准》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HG20571-19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JBJ14-2004《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2004年11月1日实施)HG20660-2000(2004)《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2001年6月1日实施)GB755-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2009年6月1日实施)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2-2010《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GB3836.3-2010《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3836.4-2010《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 3836.5-200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JB/T7565.1-2011《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YB3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3月1日实施)GB50275-2010《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11年2月1日实施)HG20203-2000《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H/T3538-2005《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2006年7月1日实施)SH/T3539-2007《石油化工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2007年7月1日实施)SH/T3544-2009《石油化工对置式往复压缩机组施工及验收规范》(2010年6月1日实施)GB/T3214-2007《水泵流量的测定方法》(2008年2月1日实施)JB/T8097-1999《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JB/T8098-1999《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SH/T3156-2009《石油化工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工程技术规定》(2010年6月1日实施)SH/T3157-2009《石油化工回转式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2011年6月1日实施)GB/T2888-2008《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2009年2月1日实施)JB/T7665-2007《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现场测定声强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GB/T 3216-2005《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 1级和2级》(2006年4月1日实施)JB/T3165-1999《离心和轴流式鼓风机和压缩机热力性能试验》JB/T6881-2006《泵可靠性测定试验》(2007年4月1日实施)JB/T6882-2006《泵可靠性验证试验》(2007年4月1日实施)JB/T4365-1997《专用的润滑、轴密封和控制油系统》GB/T12458-2003《联轴器分类》(2003年12月1日实施)JB/T9559-1999《工业汽轮用挠性联轴器》JB/T4297-2008《泵产品涂漆技术条件》(2008年7月1日实施)1.13其他JB/T5413-2007《混流泵、轴流泵开式叶片验收技术条件》(2008年2月1日实施)JB/T6433-2006《大、中型立式混流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6435.1-2006《小型多级离心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6534-2006《离心式污水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6537-2006《管道式离心油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6883-2006《大、中型立式轴流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07年3月1日实施)JB/T6884-2010《液下式离心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10年7月1日实施)GB/T13469-2008《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与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2008年11月1日实施)GB/T5661-2004《轴向吸入离心泵机械密封和软填料用空腔尺寸》(2004年12月1日实施)GB/T6556-1994《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识别标志》GB/T25141-2010《自吸式回转动力泵型式与基本参数》(2011年2月1日实施)HG/T2100-2003《液环式氯气泵用机械密封》(2004年5月1日实施)JB/T6292-2006《活塞式输油泵安装型式及连接尺寸》(2007年2月1日实施)JB/T6295-2005《柱塞式喷油泵安装型式及连接尺寸》(2005年11月1日实施)JB/T9087-1999《油田用往复式油泵、清水泵基本参数》JB/T9106-1999《注油器》二、国际标准2.1 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2858:1975 《端吸离心泵(额定压强16 bar) 标记、性能和尺寸》(End-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rating16bar)-designation nominal duty Point and Dimensions)ISO 5199:2002《离心泵的技术规范.2类》(Tr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entrifugal Pumps-classⅡ)ISO 9905:1994《离心泵技术条件-Ⅰ级》(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entrifugal pumps -- Class I)ISO 9908:1993《离心泵技术条件-III级》(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entrifugal pumps -- Class III)2.2 ANSI/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NSI/ASME B73.1-2001 《化工用卧式端吸离心泵规范》(Horizontal End 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 for)ANSI/ASME B73.2-2003 《化工用立式离心泵技术规范》(Vertical In-Line Centrifugal Pumps for Chemic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 for)ASME SectionⅡ-2010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2卷:材料》(Materials)ASME SectionⅡPart A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2卷:材料.A篇:铁基材料标准》(Ferrous Material Specifications)ASME SectionⅡPart B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2卷:材料.B篇:非铁基材料标准》(Nonferrous Material Specifications)ASME SectionⅡPart C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2卷:材料.C篇:焊条、焊丝和填充金属材料标准》(Specifications for Welding Rods, Electrodes and Filler Metal)ASME SectionⅡPart D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2卷:材料.D篇:性能(米制)》(Properties (Metric))ASME Section Ⅴ-2010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5卷: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ASME Section Ⅷ-2010《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8卷:压力容器》(Pressure Vessel)Division 1《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8卷:压力容器第一册压力容器建造规则》(Rules for Construction of Pressure Vessels)Division 2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8卷:压力容器第二册替代规则》(Alternative Rules)Division 3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程.第8卷:压力容器第三册高压容器制造的替代规则》(Alternative Rule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 Pressure Vessels)ASME Section Ⅸ-2010 《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则.第9卷:焊接和钎焊评定》(Welding and Brazing Qualifications)ANSI/ASME PTC 6-2004 《汽轮机试验规程》(Steam Turbines)ANSI/ASME PTC 10-1997《压缩机和排气机性能试验规定》(Test Code On Compressors And Exhausters)ASME B16.5-2009 《管法兰及法兰式管件NPS 1/2至NPS24 》(Pipe Flanges and Flanged Fittings NPS 1/2 Through NPS 24)ASME B16.47-2011 《大直径管钢法兰NPS26至60 》(Large Diameter Steel Flanges: NPS 26 through NPS 60 Metric/Inch Standard)2.3 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简称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 Std 610-2010(ELEVENTH EDITION,SEPTEMBER 2010 )《石油、石化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API Std 611-2008(Fifth Edition,Mar 2008) 《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装置用一般用途汽轮机》(General-Purpose Steam Turbine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Std 612-2005(Sixth Edition,Nov.2005 ) 《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专用汽轮机》(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Steam turbines- Special purpose applications)API Std 613-2003 (Fifth Edition,Feb. 2003) 《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专用齿轮箱》(Special Purpose Gear Unit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Std 614-2008(Edition: 5th, Apr. 2008) 《专门用途润滑、轴封及控制油系统》(Lubrication, Shaft-sealing and Oil-control Systems and Auxiliaries)API Std617-2002 (Seventh Edition,Jul.2002) 《石油、化工及气体工业用离心压缩机》(Axial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and Expander-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Std 618-2007(Fifth Edition,Dec.2007) 《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用往复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Chemical、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Std619-2010(Fifth Edition,Dec.2010) 《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工业用用回转容积式压缩机》(Rotary-Type Positive-Displacement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API Std 670-2000(R2010)(Fourth Edition,Dec.2000) 《机器保护系统》(Machinery Protection Systems)API Std 671-2007(Fourth Edition,Aug.2007) 《石油、化工及气体工业用联轴器》(Special Purpose Coupling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Std 672-2004(Fourth Edition,Mar.2004)《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用组合整体齿轮式离心空气压缩机》(Packaged, Integrally Geared Centrifugal Air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673-2002(Second Edition,Doc.2002) 《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用离心通风机》(Centrifugal Fan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674-2010(Edition: 3rd ,Dec.2010) 《容积泵-往复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 Reciprocating)API 675-1994(Second Edition,Doc.1994)《容积泵-计量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Controlled Volume)API 676-2009(Third Edition,Nov.2009)《容积泵-转子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Rotary)API 677-2006(Third Edition,Apr.2006) 《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用一般用途齿轮装置》(General-Purpose Gear Unit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Services,)API 681-1996(1st Edition,Feb.1996) 《石油、化学和气体工业用液环真空泵和压缩机》(Liquid Ring Vacuum Pumps and Compressors for Petroleum, 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Services)API 682-2004(Third Edition,Sep.2004) 《离心泵及回转泵轴封系统》(Pumps-Shaft Sealing Systems for Centrifugal and Rotary Pumps)API 685-2011(Second Edition,Feb.2011) 《石油、重化学和气体工业用无密封离心泵》(Sealless Centrifugal Pumps for Petroleum, Petrochemical, and Gas Industry Process Service)API SPEC 12J-2008 《油气分离器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Oil and Gas Separators)2.4 DIN (Deutsche Industrie Normen)--德国标准DIN-EN-22858 -1993《离心式末端轴吸泵(额定压力16巴)标记、额定功率和尺寸》(End-suction centrifugal pumps(rating 16 bar),designation, nominal duty point and dimenmions)2.5 EN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50018-2000 《潜在爆炸性环境用电工仪器.防火外壳"d"》(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potentially explosive atmospheres - flameproof enclosures "d")EN 50019:2000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增安型“e”》(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potentially explosive atmospheres - Increased safety “e”)EN 50020-2002 《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本安型“i”》(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potentially explosive atmospheres - Intrinsic safety "i")2.6其它TEMA-1999 (Tubular exchanger manufacturer assoclation)AMCA 210-1999 (Laboratory methods of testing fansfordynamic performance rating)HEI-2006(10th Edition, 2006) 《美国换热器学会蒸汽表面冷凝器标准》(Standards for Steam Surface Condensers)NEMA SM23-1991(Jan.1991) 《机械驱动用汽轮机》(Steam Turbines for Mechanical Drive Service)文件名称。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4篇)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a022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c.png)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是指针对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要求:包括总体设计要求、结构设计要求、材料选用和制造工艺要求等。
2. 制造要求:包括制造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要求、质量控制要求、检验项目和方法等。
3. 安装要求:包括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安装流程、安装精度要求、安装验收等。
4. 调试要求:包括设备调试流程、调试方法、调试参数要求、设备性能测试等。
5. 使用要求:包括设备的操作要求、检修和维护要求、故障处理要求、安全操作规程等。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的制定有利于保证往复压缩机在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统一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规定范文(2)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往复压缩机工程技术的要求,适用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维护往复压缩机。
二、术语与定义2.1 往复压缩机:一种将气体进行压缩的机械装置,通过柱塞或活塞在缸体内来回运动,使气体压缩。
2.2 缸体:往复压缩机内容纳柱塞或活塞运动的部分,通常为圆柱形。
2.3 柱塞/活塞:往复压缩机内与缸体相接触并进行往复运动的零件,用于压缩气体。
2.4 缸垫:缸体与柱塞/活塞之间的密封垫片,用于防止气体泄漏。
2.5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往复压缩机内的温度变化,通常通过电气信号进行输出。
2.6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往复压缩机内的压力变化,通常通过电气信号进行输出。
三、设计要求3.1 往复压缩机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且稳定地运行;- 适当选择材料和制造工艺,以确保往复压缩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合理布局和设计冷却系统,以控制往复压缩机的温度;- 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确保往复压缩机的密封性能;- 考虑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简化零部件的更换和维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复泵工程技术规定》
1. 范围
2. 标准、规范和规定
3. 总则
4. 性能
5. 结构设计
6. 材料
7. 车间试验
8. 涂漆、标志、包装
9. 文件、图纸资料
1. 范围
本工程技术规定表明对工业装置用往复泵及其驱动机、辅助设备的最低限度要求。
本工程技术规定对往复泵的性能、结构设计、材料、驱动机、试验及标志、包装和采购等作了规定。
2. 标准、规范和规定
2.1 除本工程技术规定外,还应遵守泵数据表上指明的标准(最新版),如:
GB9234 机动往复泵技术条件;
JB1053 蒸汽泵试验方法;
GB7784 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
GB9235 蒸汽往复泵试验方法;
API674 往复泵(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Reciprocating)。
2.2 当本工程技术规定与指定标准发生矛盾时,以本工程技术规定为准。
同时卖方应以书面形式将矛盾之处向买方阐明,以提醒买方注意并解决。
3. 总则
3.1 除非另有规定,泵、驱动机及其辅助设备应在指定的最低和最高环境温度下适用于户外启动和连续操作。
连续运转周期应不低于8000小时。
3.2 未经考验的样机是不能被接受的,只有经过实际生产验证的泵才可以接受。
所谓生产验证是指泵在相似操作条件下至少有两年以上安全运转的经验。
3.3 除另有规定外,卖方应提供包括泵、联轴器、驱动机和所有辅助设备在内的整个泵机组,并保证整个泵机组质量。
3.4 除另有规定外,泵、驱动机、联轴器及护罩、辅助设备应安装在同一底座上。
3.5 往复泵的额定流量应至少等于用户提出的最大(操作)流量的110%。
3.6 电机额定功率应至少等于往复泵最大轴功率(含齿轮箱、联轴器的功率损失)的K倍。
3.7 有效汽蚀余量NPSH a与必需汽蚀余量NPSH r应采用相同的基准面。
NPSH a与NPSH r之差小于等于0.6m时,应进行汽蚀余量试验。
4. 结构设计
4.1 承压零件
4.1.1 泵允许最大出口压力应至少等于泵额定出口压力的110%。
4.1.2 所有承压零件(包括进口压力影响区域)应按泵送温度下允许最大出口压力设计,所取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对国产泵,不应大于HG20531-93(铸铁、铸钢容器)规定的最大许用应力值;
对进口泵,不应大于ASME Section VIII规定的最大许用应力值。
4.2 接口
4.2.1 除非数据表上规定,所有接口均为法兰。
4.2.2 除非另有规定,国产泵进出口连接法兰应符合GB9112的规定,进口泵进出口连接法兰应符合ANSI B16.1及16.5的规定。
直径或厚度大于以上标准的法兰也可以采用。
4.2.3 除另有规定外,进出口法兰应取相同等级压力的法兰。
4.3 液力端部件
4.3.1 缸体
缸体必需设有缸套。
4.3.2 活塞或柱塞
4.3.2.1 与填料接触部分的活塞杆或柱塞段应碾磨、硬化。
4.3.2.2 除另有规定外,不应采用空心的活塞或柱塞。
4.4 填料箱
4.4.1 填料箱应设有填料环以便对填料进行冲洗或润滑。
4.4.2 输送介质温度达80℃以上或汽化压力达0.098MPaG以上时,填料箱应设水冷夹套。
4.5 联轴器
除另有规定外,应采用挠性联轴器。
4.6 轴承
轴承应为标准形式,不得采用制造厂自行制定的非标轴承。
4.7 缓冲器
如果数据表上指定,进出口缓冲器应由卖方提供,其型式应由买方和卖方共同协商。
4.8 安全阀
4.8.1 如果数据表上指定,安全阀应由卖方提供。
4.8.2 除另有规定外,安全阀的进出口应为法兰。
4.8.3 安全阀的设定压力不应低于额定压力的110%和0.049MPaG中的较大者。
4.9 润滑系统
4.9.1 应采用稀油润滑。
4.9.2 对无压力润滑的泵应设有固定的油标。
4.9.3 对配有压力油系统的泵,其压力油系统应安装在泵底座上,并包括以下内容:
a. 带液位指示的油箱;
b. 主油泵和辅助油泵;
c. 2台并联操作的油过滤器;
d. 2台并联操作的油冷却器;
e. 供油压力表和温度计;
f. 轴承或回油温度计;
g. 压力接头
h. 低油压报警并启动辅助油泵
i. 低油压跳闸
4.10 辅助管路
4.10.1 如果需要润滑、冷却和密封冲洗等管路系统,卖方应提供并安装在泵和(或)底座上。
4.10.2 所有管路系统的管子、接头等应不小于1/2英寸(13mm),其壁厚不应小于1.6mm(1/16英寸)。
4.10.3 除非另有规定,1-1/4(32mm),3-1/2(90mm),7(175mm),9(225mm)英寸的管件不能使用。
5. 材料
5.1 材料由买方确定后填写在泵数据表上。
如果卖方认为别的材料更合适,可提出书面报告,但是否采用需得到买方的确认。
5.2 除非另有规定,碳钢、低合金钢的腐蚀裕度取3mm,高合金钢取0mm。
5.3 严禁使用含石棉纤维的材料。
5.4 输送有机溶剂时,严禁使用橡胶材料。
5.5 输送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质的承压零件不能使用铸铁材料。
5.6 除奥氏体不锈钢外,当介质或环境温度≤-20℃时,卖方应对基本金属和焊接接头作V型冲击试验。
6. 车间试验
6.1 车间试验的项目见泵数据表。
6.2 水压试验压力应为最高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低于0.14MPaG。
6.3 车间试验的性能允差按下表取定:
6.4 对买方规定需到场目睹的检查或试验项目,卖方确定试验日期后应至少提前二十天通知买方,以便买方能及时参加。
6.5 非目睹试验的结果应记录并送交买方认可。
7. 涂漆、标志、包装
7.1 涂漆
7.1.1 涂漆前应去除所有的灰尘、锈斑、油污及其它附着物。
7.1.2 设备面漆应按买方要求。
7.2 标志
7.2.1 泵的铭牌应用18-8不锈钢制成,并牢固地固定在泵的显眼之处。
7.2.2 铭牌内容应包括:
a. 位号;
b. 设备名称/装置名称;
c. 卖方(制造厂)名称及商标;
d. 泵的型号和名称;
e. 泵的主要参数,包括额定流量(m3/h或l/h)、允许最大出口压力(MPaG)、安全阀设定压力MPaG、轴功率(kW)、及泵重量(kg)等;
f. 泵的出厂编号和日期。
7.3 泵的进出口应设置金属封口板,并带有橡胶垫和至少四个螺栓。
7.4 泵及其辅助管路系统(包括驱动机和辅助设备)的包装应能保证运输过程中产品不受损、遗失,并应适合户外放置且应能保证露天放置时间不少于半年。
8. 文件、图纸资料
8.1 卖方报价资料
卖方的报价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买方数据表,其中有由卖方填写完整的卖方数据;
b. 初步的外形尺寸图、管路布置图;
c. 对水、电、蒸汽等公用工程的要求;
d. 泵典型的剖面图;
e. 推荐的备件清单;
f. 对泵机组是否严格执行本规定的具体说明。
如果泵机组不严格符合本说明书,则卖方应提出一份详细解释每一个不符之处的具体清单。
8.2 合同资料
8.2.1 卖方必须按采购订单上确定的文件提供时间、种类、份数寄往订单上注明的地址。
8.2.2以下内容应标记在文件的每一页上:
a. 买方(用户)公司名称;
b. 工程号;
c. 采购订单号或文件号;
d. 泵位号;
e. 采购订单上规定的任何其它表示法。
8.2.3 卖方至少应提供以下文件:
a. 文件目录清单;
b. 泵数据表(制造用);
c. 外形尺寸及布置图(包括基础数据,主要进出口接管的位置、尺寸和压力等级,电机接线盒位置,进出口管道许用外力和外力矩等);
d. 辅助管路布置图和接管表(也可在外形尺寸图上一并表示);
e. 泵剖面图及含有关零件材料名的零部件一栏表;
f. 轴封剖面图及含有关零件材料名的零件一览表;
g. 备件清单;
h. 润滑油、液压油清单;
i. 辅助设备数据表(如需要);
j. 安装、维护、操作说明书。
8.2.4 如果买方有要求,卖方还应向买方提供以下报告和记录:
a. 材料试验报告;
b. 工厂试验数据记录;
c. 其它要求的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