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更新,新型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以及运用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探究阅读教学主要就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阅读。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述

探究性阅读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在对文本的研读中,师生不断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性接受而是主动性探讨;不是将知识进行注入而是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不是单向的吸收,而是多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根据文本,指导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感受,再进一步查阅一些相关性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最后能够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包含两次含义:(1)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他应该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氛围,或者是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与途径。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与被灌输的那种关系,而是平等地共同去探讨一些相关性问题,进行平等对话。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

要在相互性的对话中认识生活,在对话中体验生命,从而就在根本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强调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独立地对文本进行研读,通过感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究性意识,提高自己的探究性能力,不是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方法,要独立地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更加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意义。

二、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1.具有问题探究性

师生进行共同探究的开端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阅读,更没有探究,因此,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能否提出有挑战性的一些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不会直接把相关的概念或者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以及手段就是探究,因此,不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都应该具有探究性。

2.具有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思想就是“师道尊严”,教师就应是主体,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探究式阅读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对文本进行审视,对文本进行分析,用心灵去感悟,用语言去创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及独创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会处于引导的

地位,不能越俎代庖。

3.具有合作对话性

探究性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本对话的过程。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师生都在透过表层性文字,去感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在感悟的同时,也敞开了自己,并不断地在建构自己,这样一来与作者达到共鸣,达到心灵的沟通。同时,探究式阅读也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与学生在经验、知识、领悟能力等方面都是不相同的,这就形成了对文本的不同性理解,当师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来参与对话时,这就容易碰撞出火花,新的灵感就会被激发出来。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在相互交换之后我们还是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分别有了两种思想。”这就看出了在学习中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最大的特点——相互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进行传授知识的代言人,而是合作对话的引导人;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进行合作对话的关键性主体,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4.具有灵活开放性

体现在以下几点:阅读的目标具有整体性,阅读的过程具有个体性,阅读的评价具有多元性。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而且还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并不应该是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网络、电影、电视、图书馆、报刊等都是一种课程资源,都

可以引进教学中,进一步的促进探究式阅读教学。

三、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1.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在提问问题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提问所涉及的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能感知到的事物,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利用提问这一手段来达到对学生的启发,还要根据教学,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备课,设计相关提问。难度要把握好,要做到适中,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不能太难,以防学生失去信心,也不能太简单,没有进行思考就得出答案。即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会随口而出,而是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此外,问题还应该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散他们的思维,促进对语文的学习。

2.问题难度要循序渐进

即教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注意把握好,要符合先易后难的原则,要注意由浅入深,要环环相扣,要层层递进,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问题,并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向更深的方向进行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将学生置于一种情景中,在这个情境中要不断地探索问题,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

3.深入性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时机,实践表明,在学生回答问题

结束以后,如果教师立即去肯定学生的回答或者是去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那么时间长了之后,就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延缓一点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来积极地回答问题或者是进行发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应该来不同应对,如果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教师就应该步步深入,一题多变,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要把学生的答案简单化、直观化、完善化。而对于回答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应该将答案直接说出,而应该进行启发、引导,或者是分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探讨,这样来得到正确的答案,促进学生的探究性阅读。

此外,还可以抓住文本艺术特色,即词语、句式、修辞、写作手法等,这些都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紧扣中心,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思考,这个中心可以是课文的中心,也可以是一节课的中心,更甚至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中心,比如:对某篇文章主题的理解,经常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促其产生积极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是能够紧扣着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方式,从各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探究性阅读,学生一定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形成一种善学语文、乐学语文的局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