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
1. 小麦:山西省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2. 玉米:山西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3. 高粱:山西省的高粱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4. 大豆:山西省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5. 马铃薯:山西省的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种类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西省还是中国的苹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运城地区的苹果品质优良,享有很高的声誉。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作者:刘若楠姬虎太王敏马小飞李晓丽那冬晨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0年第09期摘要:以山西省58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发芽率、发芽势、苗高、根长、根数等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5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旱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穗粒数,水地小麦的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为成穗数和苗高。
关键词:小麦;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山西省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09-0031-05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09.009Abstract:In the study, 58 wheat cultivar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t height, ear numbe, kernels per spike, 1000-grains weight, yield,germination rate, germination potential, seedling height, root length and root num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of yield of 58 wheat cultivars are ear numbe, kernels per spike, 1000-grains weigh; The main factors of yield of dryland wheat are ear numbe and kernel number per ear; The main factors of yield of irrigationland wheat are ear numbe and seedling height.Key words:Wheat;Yield traits;Correlation analysis;Shanxi Province小麦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实状况小麦是我国重要旳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旳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旳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旳1/3左右。
(一)基本状况1.生产稳步发展。
1978年至2023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由5384万吨增至9964万吨,增长85%,年递增3%,高于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幅1个百分点;平均亩产由123公斤增至249公斤,提高1倍以上;播种面积则由4.4亿亩降至近4亿亩,减少4000万亩。
2.产区趋于集中。
我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
在全国各大产区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
2023年,黄淮海麦区小麦面积2.5亿亩、产量7149万吨,分别占全国旳62.2%和71.7%。
尤其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5个生产大省,小麦面积达2.3亿亩、产量达6807万吨,分别占全国旳57.9%和68.3%。
3.专用小麦发展迅速。
1985年农业部提出发展专用小麦,1996年面积只有1600万亩。
1998年以来,伴随农业构造战略性调整旳展开,在小麦面积、产量调减旳同步,专用小麦面积迅速扩大。
2023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达9000万亩,比1996年增长7400万亩。
其中,到达强筋、弱筋小麦国标(GB/T17892-1999和GB/T17893- 1999)旳专用小麦面积达3200万亩。
专用小麦生产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国外专用小麦旳进口。
4.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
目前,全国各类面粉企业达4万多家,年加工能力1.7亿吨以上,其中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旳面粉企业9883家;以便面生产线1800多条,年产量360多万吨;挂面生产企业2500多家,年产能力410多万吨;饼干、糕点旳年产量分别到达153万吨和144万吨;饺子、包子、馒头等老式食品加工业稳定发展。
(二)重要问题1.小麦品质不高。
我国既有小麦品种中间品质类型偏多,既缺乏制作面包旳强筋小麦,又缺乏制作饼干、糕点旳弱筋小麦。
山西育成小麦品种Wxay蛋白缺失体的筛选与鉴定
山西育成小麦品种Wxay蛋白缺失体的筛选与鉴定王曙光;孙黛珍;王慧慧;曹亚萍;贾寿山;史雨刚;彭锁堂【摘要】Wx蛋白即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由Wx-A1、Wx-B1和Wx-D1三个亚基组成,其中任意一个亚基的缺失都影响着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了解山西育成小麦品种Wx蛋白缺失类型,用SDS-PAGE和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在蛋白质和DNA水平上对175份山西育成的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份Wx-A1亚基缺失材料临优2018,6份Wx-B1亚基缺失材料——临汾98-1017、晋麦54、晋农76、长6154、太麦703和太麦8003,没有发现缺失Wx-D1亚基、同时缺失两个亚基和三个亚基全缺失的材料.%Wx protein, granule - bound starch synthase, is composed of Wx - Al、 Wx - B1 and Wx -Dlsubunits,deficiency of which will make starch content of wheat grains decrease. In order to discover more Wxay protein deficiency mutants, 175 wheat varieties bredin Shanxi were identified at the nucleotide and protein levels u-sing SDS -PAGE and molecular marker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1variety,Linyou2018 were the null of Wx - Al types,6,Linfen98 -1017,Jinmai54,Jinnong76,Chang6154,Taimai703,Taimai8003 were the nullof Wx-B1 types, the null of Wx - D1 and the null of any 2 or 3 submits were not detected.【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2(027)007【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小麦;Wxay蛋白;SDS-PAGE;分子标记【作者】王曙光;孙黛珍;王慧慧;曹亚萍;贾寿山;史雨刚;彭锁堂【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临汾041000;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太谷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36在普通小麦直链淀粉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Ⅰ)也称Waxy蛋白[1]。
生态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产区域化研究
发 挥不 同地 区地 域优势 、 善小 麦 品质 、 改 推动 我 国优质专 用 小麦生 产具有非 常重要 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 。
1 小麦籽 粒品质性 状 11 小麦 的品质 . 小麦 品 质 即籽粒 品 质 , 是指 它 对某 种 特
溶液 的特性 , 可把谷 物种Fra bibliotek子蛋 白质分 为清 蛋 白、 蛋 白、 球 醇溶
蛋 白和麦谷 蛋 白。清蛋 白和球蛋 白 中赖 氨酸 含量丰 富 , 营养
价值较高 , 占总蛋 白质 的 3 %左右 。醇溶蛋 白和麦谷 蛋 白 约 0 是小麦面筋 的主要成分 , 与食 品加工 品质 密切相关 。醇 溶蛋 白在 面 团流 变学特性上 主要起黏滞 作用 , 而麦 谷蛋 白主要 起 弹性 作用 。麦谷 蛋 白根据 其 分子 量大 小分 为 高分 子量 麦 谷 蛋 白亚基和低 分子量麦谷 蛋 白亚 基 2类 。国 内外 研究 表 明 , 具有 5 0亚基 的小 麦 具有 优 良的面 包烘 烤 品质 。而 小 麦 +1 面粉 的食品加工性 能 主要 表现 在 小麦 面筋 蛋 白和 淀粉 的数 量 与质量 的差异 上 。沉 降值 是 表示 面 筋质 量准 确 而可 靠 的 指标 , 淀粉 的直/ 比例 、 支 膨胀 势和 黏度值是 衡量 淀粉 质量 的 指标 。许 多研究指 出 , 降值 不仅 与面筋 的数量 和质量 关 系 沉 密切 , 而且与 籽粒蛋 白质 含量呈极显著 正相 关 ( P<0 0 ) 与 .1 , 吸水 率 、 团形成 时 间 、 定 时间 和评价 值 以及 面包 烘烤 体 面 稳 积也是显 著正相关 ( P<0 0 ) 膨胀 势 和黏 度 值与 面条 品 质 .5 ; 高度正相 关 , 直链 淀粉含量 与面条 品质评 分呈极 显著 负相关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小麦种植区域布局与产量优化分析
小麦种植区域布局与产量优化分析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确的种植区域布局以及产量的优化分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小麦种植区域布局与产量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小麦种植区域布局的现状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小麦的主产区,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具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我国小麦种植的主要区域。
尤其是河北、山西、河南等省份,是小麦的重要产区,年产量居全国前列。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虽然较华北地区较小,但其小麦品质优良,适合制作面粉等加工品。
黑龙江、吉林等省份是东北地区的小麦重要产区。
3.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尤其是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小麦品质优良,常用于面粉加工以及制作面食等。
二、小麦种植区域布局的优化小麦种植区域布局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包括气候条件、土壤质量、水资源以及市场需求等。
1. 气候条件:小麦喜欢寒冷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是5-25摄氏度。
在气候条件方面,华北地区是理想的小麦种植区,而南方气候较热湿,不适宜小麦的生长。
因此,在小麦种植区域布局时,应更加注重气候条件的适宜性。
2. 土壤质量:小麦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对土壤的排水性、通气性和肥力要求较高。
在土壤质量方面,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壤都较为适宜小麦的生长。
3. 水资源:小麦是旱作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少。
因此,在选择小麦种植区域时,应考虑到当地水资源的充足性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4. 市场需求: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影响。
在小麦种植区域布局时,应考虑到当地市场需求以及物流交通便利性,以便及时将小麦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三、小麦产量的优化小麦产量的优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小麦的起源_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1.1 小麦属的分类 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小麦属(Triticum)。自从 1737 年
林奈(Linne′)确立小麦属以来,各国学者对小麦属的分类提出了多种不同意见。近年来 不少人提出属的划分原则应是,每一个属内有一至数个基本染色体组。染色体组亲缘关 系研究表明,小麦属的基本染色体组为 A,因此将只有具 A 染色体组的物种才列为小麦 属。
对于小麦属的分类,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两种分类系统:一种是传统的比较形态学 分类系统,另一种是按染色体组分类系统。传统比较形态学分类系统的出发点是,一个 种具有基本一致的独特形态特征,有种内多样性,有一定的分布区,以В.Ф.Дорофеев 的 分类为例,将小麦属分为 26 个种,这种分类的优点是从形态上可以辨认各个种,缺点是 种的划分过细,种与种之间只有一两个形态特征的差异。按染色体组分类的出发点是具 有完全相同染色体组的植物属于同一个种,以 Mac Key 的分类为例,根据小麦属内有 5 种不同的染色体组构成,将小麦属分为 5 个种,将种内形态和地理分布有明显差异的不 同类群划为亚种或变种群,这种分类系统的优点是能反映种的遗传本质,缺点是将带有 同样染色体组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划为一个种,特别是具有 AB 染色体组的四倍体种内, 既包括野生二粒小麦等野生型,又包括硬粒小麦等栽培型。
3期
曹亚萍: 小麦的起源、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3
表2 在与小麦相关的物种中发现的主要基因
特性
位点
物种来源
Lr9
ALr18
Triticum timopheevi
Lr19 Thinopyrum
叶 Lr23 T. turgidum 锈
Lr24 Ag. elongatum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小麦分布广,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差别也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平衡,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
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别,在全国划分不同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使同一区内各种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类型也相对一致,便于合理引种,并因地制宜地运用耕作栽培技术。
我国小麦种植区大致可划分为10个生态类型区。
各区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如下: 1.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冀东北平原,北京,天津,山西省的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渭北高原和延安地区,甘肃省陇东的大部,以及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部。
该麦区冬季寒冷干燥,小麦品种具有穗多、穗小,以穗数拿产量的特点,要求品种具有冬性强,抗寒、耐旱性能较好,早春返青快,起身拔节晚而后期发育较快,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枯病和黄矮病。
2.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河北省自定州市至泊头市一线以南的地区,山西省临汾、运城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的天水地区,以及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地区。
该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
要求品种为冬性或半冬性,植株矮、秆粗壮、抗倒伏,耐肥水,兼抗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旱,较抗干热风,部分地区还要求抗赤霉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或腥黑穗病等病害。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全部,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及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区,江西省的大部。
要求品种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的弱冬偏春或春性类型,还要求抗赤霉病、白粉病,耐湿性强,后期灌浆快,抗穗发芽且早熟。
部分地区要求抗秆锈病、叶锈病。
4.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省境内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以外的地区,云南省除中甸、德钦两县及南部以外的地区,贵州省除榕江、罗甸地区以外的地区,甘肃武都地区和陕西汉中地区。
我国小麦生态区域划分及各麦区对品种要求
我国小麦生态地区区分及各麦区对品种的要求任何一个小麦品种,在生产应用中拥有必定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小麦散布广,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耕种制度差异也很大,各地小麦生产发展也极不均衡,对品种的要求也就各不同样。
依据各地的天气条件、耕种制度、社会经济要求等的差异,在全国区分不一样的小麦生态种类区,使同一区内各样条件较为一致,所用的品种种类也相对一致,便于合理引种,并就地取材地运用耕种种植技术。
我国小麦栽种区大概可区分为10 个生态种类区。
各区及其对品种的要求如下:1.北部冬麦区包含河北省长城以南的冀东北平原,北京,天津,山西省的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渭北高原和延安地域,甘肃省陇东的大部,以及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部。
该麦区冬天严寒干燥,小麦品种拥有穗多、穗小,以穗数拿产量的特色,要求品种拥有冬性强,抗寒、耐旱性能较好,初春返青快,起身拔节晚尔后期发育较快,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部分地域要求抗秆锈病、叶枯病和黄矮病。
2.黄淮冬麦区包含山东省,河北省自定州市至泊头市一线以南的地域,山西省临汾、运城地域,陕西省关中地域,甘肃省的天水地域,以及河南、安徽、江苏 3 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地域。
该区是我国的主产麦区。
要求品种为冬性或半冬性,植株矮、秆粗壮、抗倒伏,耐肥水,兼抗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和白粉病,耐寒、耐旱,较抗干热风,部分地域还要求抗赤霉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或腥黑穗病等病害。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含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所有,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南阳及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地域,江西省的大部。
要求品种拥有必定的耐寒性,对光照反响中等至敏感的弱冬偏春或春性种类,还要求抗赤霉病、白粉病,耐湿性强,后期灌浆快,抗穗抽芽且早熟。
部分地域要求抗秆锈病、叶锈病。
4.西南冬麦区包含四川省境内除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之外的地域,云南省除中甸、德钦两县及南部之外的地域,贵州省除榕江、罗甸地域之外的地域,甘肃武都地域和陕西汉中地域。
山西省小麦生产时空变化分析
山西省小麦生产时空变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山西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而小麦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山西省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对于山西省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麦生产的历史变迁、空间分布特点、产量变化分析、种植结构调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保障。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借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农产品质量。
1.2 研究意义研究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对于了解山西省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能够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时期小麦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深入研究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空间分布特点和产量变化分析,有助于发现不同地区小麦生产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
通过对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历史变迁【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历史变迁】从古代开始,山西省就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就开始有了相当规模的小麦种植业。
随着历史的发展,山西省小麦生产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政治动荡的战国时期,山西省小麦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仍然保持着一定规模。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 L gHPj n ojn 2 6 3 Heogi gAc  ̄ yo g i I n & iw s Habn10 8 D r l o rpP o t H g l a a n fA r ut l o e. ri 5 06l @a t ㈣ fCo rd i A c s " o M iiC o gi “ ,ki n 00 6 CMM' ( i f c , e i 0 0 1 s  ̄ fA r “ lj g10 2 ; l t c oi k ' r O f e B in 10 8 ) T hm i ]g
|fs tt o Lnt ve fOv rei n m umn i pB e n d ga dC i £ .0l e 】 靶Acd m n a e yo f&ei I m} c n 1 08 ; r Ht c Si  ̄ 0 0 1 2w £ e 。 i e 靶 kf f H H n nA aon A r utrl c ne Z eg t 4 00 D p r n gl h r ad F rs eu  ̄ d y g i l a i c hnz ̄ 5 0 2 c u Se s e m e. t fA r u e n o mec o c
Ab t c : ei o tn eo etq ai e o ls ic t n i d s r e ae n tee p r n e f u i sr t Th a mp ra c fwh a u l yrgincasf ai e ci db sdo h x e i c al t i o s b e oq — t e t e eo me ti t e o n n s Cl ic t no e t u l yrgo hn o sd r iefco s ywh a v lp n noh ro u t e a f ai f a ai e in i C iac n iesf a tr .i d r i o wh q t n v
山西小杂粮种植区数量生态研究
研 、生产能力迅速发展 ,小 杂粮播种面积稳 定在
9 O万 h ,产 量 稳 定在 8 0 g h z 。纵 向看 , mz 25 0k/ m 建国 5 O多年 来 ,山西 小杂 粮 产量 发生 了巨大 变化 ,
温 带 ,年 平 均 气 温 41 1. ,多数 地 区为 8 1 .~ 3 8℃ ~2
和 D A对 山 西 小杂 粮 种 植 区 、小 杂 粮 生 长 季 的 生 C
℃,且进入夏季后各地气温相差不大 ,温度分布较
为 均匀 ,多 数 地 区无 霜 冻 1 过 10d 3超 3 ,大 于等 于
水 、温 、光 等均 能 满 足小 杂粮 生 长发 育 的需 求 ,且 多数 气候 特征 接近 世界 小杂 粮 主产 区的气候 。 从生 态 气候 因素 与小 杂粮 生 态适 应 性 的关 系来 看 ,小 杂 粮是 山西 最 适宜 种植 的作 物之 一 ,也是 山
久 ,现 遍 及 全 国所 有 省 、市 ( 、 区) 县 ,播 种 面积 230万 h 2[ 0 m 1 】 杂 粮 种植 面 积 虽然 比不 上 水稻 、 。小
维普资讯
究 与 探 讨
太原科技 2 0 0 8年第 6期
戳鳙 瀚辫 黪秘 蕊 鞴 辫 瓣辫 濑瓣 舔 麓 端 § 露 麓
。 凰 酏。 匡啪 鼬 @
蟪 赣 魏 魏 嚣篱 舔 疆 嚣囊 l | 罄 l甏 甍嚣| 黪 鹾 | 毪 鬣 曩 嚣 a 强 嚣囊鹱簿 | l 甍嚣 § 甏 l 嚣 琵 嚣 嚣 强
但横 向看 ,与国内外小杂粮生产先进省份和发达 国
家相 比还 有 很 大差 距 ,单 产 只有 美 国 的 12 /,与 世 界小 杂粮 高 产典 型差 距更 大 ,因此 ,山西小 杂粮 发
山西省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区精准勘界初报
20 00 0 .
0
岚
县
O0 .
0O
.
。 m
方 山 县
针对性地对符合 条锈病菌越夏 的北部春
以
上
中 阳 县
阳 曲
0O .
OO .
莒
玷
麦区和部分 中部 晚熟冬麦区开展 了小麦
种 植情 况 调查 ( 见表 1 。 )
的
晚 熟 冬 麦 区
太 原 市
00 .
、
潜 在 越 夏 区小 麦 种植 情 况 的
忻州பைடு நூலகம்市
岢岚县 代 县 宁武 县 静 乐 县
O0 .
0. 0
调 查 马 占鸿 、 石守定 、 姜玉英等有关专家
综 合 多 年 的气 象 数据 、寄 主小 麦种 植 因 素 ,利用 地 理信 息系 统 进行 分 析 得 出 结 论 :晋北 、晋南 均 存 在适 合 小 麦 条 锈病 “
全 国小 麦条 锈 病 主 要 的越 夏 基 地 之 一 。
表 1 山西 省 小 麦 条 锈 病 潜 在 越 夏 区 小 麦 种 植 面 积 统计 表 地 市 名称 区县 小麦种植面积 h m
大 同县
阳高 县 天镇县 广灵县 大 同 市 灵丘县
0O .
00 . 00 . 0O . 00 .
O0 . 00 .
神池县
五 寨 县
OO .
00 .
保 德 县 偏 关 县
文 水 县 交城 县
兴 县
OO . 0O .
75 00 6 . 5 00 6 .
OO .
菌越夏的地 区。山西境 内存在春麦区和
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尽管种植历史悠久,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小麦产业链条,严重制约了小麦产业的发展。
以现代农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的结构,进而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业;现状;对策;山西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近年来,虽然山西省小麦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小麦单产和总产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平均单产增长5倍多,总产量增长近4倍,但小麦供给仍不能满足全省小麦的市场需要。
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97万hm2左右,占粮食总面积的30.0%左右,总产在30亿kg,占农作物总产量的33.0%左右,但小麦消费量却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6.5%。
与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小麦主产区相比,山西省小麦的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本文以现代农业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小麦产业的结构,旨在找到提升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能力的可行路径。
1 山西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1.1 小麦总产量和单产水平近年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科技运用力度不断加大,优势小麦基地建设和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麦产量的增加。
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较低,致使小麦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市场价格不稳定、小麦生育期间自然灾害等多种负面因素使山西省小麦总产量和单产表现为在上下波动中缓慢增加,与全国小麦产量相比,其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1.2 小麦生产成本与效益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不断上涨,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传统农业种植区更加明显。
据调查,2011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成本为6 013.5元/hm2,比2010年增长4.5%。
与其他省份小麦生产的人工成本相比,山西省人工成本处于中等水平[1]。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
在山西省农业的发展中,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区域布局起着重要作用。
优势农产品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为了实现优势农产品的高产量和高质量,需要对山西省的区域布局进行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山西省的优势农产品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蔬菜、苹果、核桃、茶叶等。
这些农产品在山西省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可以在特定的地区发展起来,并形成品牌效应。
根据这些农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将山西省划分为几个区域,分别发展不同的优势农产品。
首先,山西省的南部地区适宜发展大田作物和蔬菜。
南部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小麦和玉米等大田作物。
此外,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蔬菜的生长,可以发展蔬菜种植业。
南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高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山西省的中部地区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
中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苹果和核桃等果树的生长。
中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果树的品质和产量,打造优质的果品品牌。
中部地区的果农可以通过加工和销售,提高果树种植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山西省西部地区的山地地形适宜发展茶叶种植业。
西部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茶叶的生长。
西部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发展茶叶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茶农可以通过发展茶叶旅游业,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实现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高产量和高质量,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山西省的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强与农民合作,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山西省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作物育种学-小麦-山西农业大学
作物育种学-⼩麦-⼭西农业⼤学⼩麦Pm4a,Pm4b,Pm6,Pm20,Pm21等。
SDS混合溶液充分混ml表⽰。
T型不育系。
异染⾊体易位,发⽣了易位的系称为易位系。
和ppd2,其中不敏感对敏感为显性。
⼴、抗性持久、适应性强。
1.⼩麦是世界上种植⾯积最⼴,总产量最多的粮⾷作物,是世界第⼀⼤粮⾷作物,中国第⼆⼤粮⾷作物。
2.20世纪世界⼩麦⽣产有了显著增长,这是由于种植⾯积和单位⾯积⼦粒产量共同增加的结果。
从1903到1954年,总产的增加⼏乎全部来源于种植⾯积的扩⼤3.⼩麦产量的提⾼有⼀半左右决定于品种的增产潜⼒。
4.作物品种种植区划是制定育种⽬标的重要依据。
5.丰产、稳产和优质是⼩麦育种的普遍⽬标。
6.提⾼单位⾯积产量是⼩麦育种最基本的育种⽬标。
7.品种的产量是单位⾯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每粒重量的乘积。
各产量构成因素间⼏乎⼀律呈负相关。
8.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株穗数的遗传率最低,早代选择效果差。
9.每穗粒数与产量呈很⾼的正相关,⼩麦产量的提⾼⼤部分是由于单位⾯积内粒数的增多。
10.穗粒数的遗传率在40%左右,可间接通过增加穗长和有效⼩穗数或每⼩穗粒数达到增加穗粒数的⽬的,但增加每穗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有利。
穗长的遗传率较⾼,⼀般可达70%左右。
11.产量构成因素中,粒重的遗传率最⾼,⼀般在70%左右。
早代对粒重的选择时很有效的,因⽽通过增加粒重可提⾼产量。
12.降低⼩麦株⾼,不仅起到耐肥抗倒的作⽤,更重要的是可提⾼收获指数,从⽽显著地提⾼产量。
13.世界上⼴泛利⽤的矮源:⽇本⾚⼩麦和由达摩⼩麦为矮源育成的农林10号。
其他矮源,如我国西藏的⼤拇指矮、从品种矮秆早中发现的⾃然突变系矮变1号、⾮洲的奥尔森矮等,都还没在育种上得到有效利⽤。
14.⼩麦产量的提⾼是矮化育种,其矮源来源于⾚⼩麦和农林10号。
15.⼩麦株⾼的遗传率较⾼,其⼴义遗传率为66.5%,在F2根据株⾼选择单株是有效的。
16.⽣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和⼩麦品种的产量呈正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方数据
万方数据
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作者:张立生, 温辉芹, 程天灵, 李生海, 贾雍恕, ZHANG Li-Sheng, WEN Hui-Qin,
CHENG Tian-Ling, LI Sheng-Hai, JIA Yong-Shu
作者单位:张立生,温辉芹,程天灵,李生海,ZHANG Li-Sheng,WEN Hui-Qin,CHENG Tian-Ling,LI Sheng-Hai(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 贾雍恕,JIA Yong-Shu(霍州市农业
局,霍州,031400)
刊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年,卷(期):2010,18(2)
被引用次数:2次
1.金善宝中国小麦栽培学 1961
2.山东农学院作物栽培学 1980
3.金善宝小麦生态研究 1990
4.张立生;温辉芹;降彩霞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 1997(zk)
5.薛觉民;韩春琏;曹家林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 1997(05)
6.徐兆飞山西小麦 2006
7.崔读昌世界农业气候与作物气候 1992
8.段若溪;姜会飞农业气象学 2002
9.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山西统计年鉴 2008
10.温克刚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 2005
1.翁伯琦.江枝和.雷锦桂.肖淑霞.王义祥.唐翔虬.WENG Bo-qi.JIANG Zhi-he.LEI Jin-gui.XIAO Shu-xia.WANG
Yi-xiang.TANG Xiang-qiu大杯香菇引种材料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5)
2.冯春涛小麦引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农技推广2010,26(9)
3.贺文强.苗果园.张永清.高志强.HE Wen-qiang.Miao Guo-yuan.Zhang Yong-qing.Gao Zhi-qiang山西省小麦品质区划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
4.宋山梅.樊友亮.SONG Shan-mei.FAN You-liang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3)
5.马占鸿.石守定.王海光.陈刚.金社林.张美荣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区划研究[会议论文]-2005
6.赵根元.吕虎元.李仁清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期刊论文]-上海农业科技2003(5)
7.安宁.丁贵杰.AN Ning.Ding Gui-jie主要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松脂产量的影响初报[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2)
8.李宾.邱冬云.张赞育小麦引种技术[期刊论文]-种业导刊2008(10)
9.王兴泉.黄莺.彭华伟.WANG Xing-Quan.HUANG Ying.PENG Hua-Wei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期刊论文]-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5)
10.赵书军.袁家富.张新然.徐祥玉.熊又升.秦兴成.ZHAO Shu-Jun.YUAN Jia-Fu.ZHANG Xin-Ran.XU Xiang-Yu. XIONG You-Sheng.QIN Xing-Cheng鄂西南烟区土壤供氮特性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18(6)
1.次仁央金.田和平.多吉平措水分胁迫对西藏不同基因型春大麦发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1(3)
2.马红梅.谢英荷.洪坚平2009,2010年襄汾旱地冬小麦生产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农业科学 2011(4)本文链接:/Periodical_stnyyj20100203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