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案
《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2)
•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固体法:1)平皿菌落法:将营养琼脂培 养基铺入到90mm的无菌培养皿中,凝固 后打开皿盖置于待测点(通常设5个待测 点),5-10min后盖好皿盖,于培养箱 中培养48h后计菌落数。
奥梅梁斯基公式(个/m2)
C=N/(A×t)×5×10000
用奥氏公式计算的浮游菌数比实际细菌数
完整版课件ppt
5
•氧气和水:团粒结构可以提供通气条件 同时可以保持水分
•温度:土层保温性较强
•保护层避免紫外的照射
完整版课件ppt
6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总数为108- 109个/g土(肥土) 106- 107个/g土(贫瘠土)
微生物的种类分布规律为: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27
完整版课件ppt
28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点数
20-30个测点数为宜
空气微生物的培养温度和时间
37℃ 48h (B) 25℃ 90h (真菌) 浮游菌最小采样量和最小沉降面积
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要考虑最小采 样量
完整版课件ppt
29
完整版课件ppt
30
完整版课件ppt
31
完整版课件ppt
32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
完整版课件ppt
1
目录
•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 第二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 第三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完整版课件ppt
2
•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和 它们地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组成的 一个自然体。
完整版课件ppt
3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微生物生态》课件
微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微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
03
微生物与环境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分解有机物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 物转化为无机物,为其他生物提 供能量和营养。
转化能量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生产者 和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光合作用 和化能作用转化能量。
促进物质循环
微生物参与碳、氮、磷等重要元 素的循环,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数量等特征,了解微
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培养基分离培养
利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分离 培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进行 纯培养和鉴定。
生理生化实验
通过生理生化实验测定微生物 的生理生化特征,了解微生物 的代谢和生长特性。
生态学实验
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在自然 环境中的生长、繁殖、代谢和 相互关系,了解微生物的生态
感谢观看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
微生物资源的应用领域
包括生物医药、农业、环保、工业等领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深入,已经从传统的发酵工业扩展到了 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领域。
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碳循环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解有机 物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
第6,7章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水的富营养化
藻类等过量生长,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异养微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耗尽水中的氧, 使厌氧菌开始大量生长和代谢 分解含硫化合物,产生H2S,从而导致水有难闻的气味, 鱼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出现大量沉淀物和异常颜色
上述过程又称富营养化作用,它是水体受到污染 并使水体自身的正常生态失去平衡的结果。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
代谢营养类型多样,
适应能力强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微生物的分布
生境的特征
微生物的分布是生境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在某些生境中,高度专一性的微生物存在并仅限于这种 对微生物的限制、选择的结果。 生境中,并成为特定生境的标志。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海水:
平均含盐量:3.5%,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 微生物组成: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菌, 嗜盐菌:低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5%; 中等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5~20%; 高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0~30% 形 态:多有鞭毛,常见多形性、可变为球形、弧形、丝状及 螺旋状,个体小; 生 理:兼性厌氧,生长慢,能在低营养下生活,常产色素, 分解蛋白质能力强,解糖能力低,多嗜冷,对热敏感; 分 布:不均匀,与水深成反比, 0~10米——少 10~50米——呈上升变化 50米以下数量减少 海底沉积物上——多 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
几个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结合、相作 用、相调控而成的动态系统。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 的连锁而构成相依赖、相制约的生物集团。 种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个体组成的能繁 殖集团。与同种别地的种群有隔离、有界限。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课件
l g 肥沃土壤,如菜园土中常可含有 几亿到几 十亿个甚至更多的微生物,而在贫瘠土壤如生荒土 中仅有几百万到几千万个微生物,甚至更低。
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最多,作用强度和影响最大 ,放线菌和真菌类次之,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数量较 少,影响也小。
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肥沃土:1×108~1×109个微生物/克土 贫瘠土:1×106~1×107个微生物/克土
根据土壤性质的不同,如pH、酸碱性、水分、透气性等, 土壤中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各不相同。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二)分布
水平分布由碳源决定;垂直分布由 紫外线、水、温度、营养等有关。一般 在5-20厘米处最多。
5、温度:
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而缓慢,这一特性
极为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土壤温度夏季比 空气温度低,而冬季又比空气温度高。土壤的 温度范围恰是中温性和低温性微生物生长的适 宜范围。
6、保护层:
免于太阳直射,紫外线杀死微生物。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分布
(一)种类与数量
土壤中微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由于土壤
根据土壤微生物各类群在土壤中的 发育特点,可以分为土著性区系和发酵 性区系两类: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是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不很敏感、常年维持在 某一数量水平上,即使由于有机物质的加入或温度、 湿度变化而引起数量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较小的那 些微生物。
如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 菌、节杆菌、分枝杆菌、放线菌、青霉、曲 霉、丛霉等。
土壤中细菌可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其生 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 1/10000 左右,是土壤中最大的生 命活动面,也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因素,推动着土壤 中的各种物质循环。细菌占土壤有机质的 1% 左右。土 壤中的细菌大多为异养型细菌,少数为自养型细菌。土 壤细菌有许多不同的生理类群,如固氮细菌、氨化细菌, 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 菌、产甲烷细菌等在土壤中都有存在。
第7章微生物生态-117页精品文档
食物链(Food chain)-生产者(植物)所固定的 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 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 物链。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1 结构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 按对氧的需求分:中温好氧和兼性厌氧菌。 以生化功能分: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根瘤 菌和褐球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硫细菌、磷细菌、钾细菌及铁细菌等。 其中以芽孢杆菌为最多,如需氧芽孢杆菌、厌氧芽孢杆菌、产色芽孢杆 菌和不产色芽孢杆菌、腐生性球状菌群。 放线菌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和小单胞菌属。 霉菌有分解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及蛋白质的属和种。霉菌的菌丝 体积累在土壤中起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 酵母菌多在果园、养蜂场、葡萄园等土壤中分解糖类物质。 藻类有硅藻、绿藻和固氮蓝藻。 节杆菌属和诺卡氏菌属不受土壤中动、植物残体数量的影响,相对 稳定地存在于土壤中而被称为“土著”菌群,有一部分假单胞菌属、芽 孢杆菌属和一些放线菌随土壤动、植物残体数量变化而变化。
生产者(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 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 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如: 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食草性鱼类一食肉性鱼 类。
牧食链:
光能→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
(绿色植物)(食草动物) (食肉动物) (大型动物)
6.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即生物及其生 命活动所集中的范围,它包括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总和, 也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内。
初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问卷,选取身边的同学、家人或朋友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3.选择一种微生物(如酵母菌、大肠杆菌等),查阅资料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应用领域和防治措施,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科普文章。
b.分析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繁殖
a.介绍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b.讲解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
c.解释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如分裂、孢子、病毒复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微生物的分类、结构、营养与生长条件、生态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微生物的作用。
4.完成课后习题,包括微生物的结构、营养、生长与繁殖等方面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观察生活中的微生物现象,如发酵、腐败等,记录观察过程和发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观察日记。
6.家长辅助: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微生物实验,如制作酸奶、泡菜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学生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微生物生态PPT教案
第二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态学 三、非生物因子
1.温度 2.pH值 3.氧气 4.氧化还原电位 5.水的活度与渗透压 6.化学药物
1、温度
(一)微生物生长的三个温度基点
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0 ℃ ~100 ℃ 极端下限为-30 ℃,极端上限为105~300 ℃
•处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度最快,代时最 短。 •超过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 低,甚至会死亡。 •超过最高生长温度时,微生物不生长,温度过 高,甚至会死亡。
3.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 有关生物的形态见下图天蓝喇叭虫、椎尾水轮虫、栉虾。
天蓝喇叭虫
椎尾水轮虫
栉虾
β中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有机物较少,BOD 和
1. 细菌数量减少,每毫
河
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
升水只有几万个。
浓度升高;
2. 藻类大量繁殖,水生
流 流
β-中污带
2.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N03— 和 S042-,两者含
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 指数。
P/H =(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异养微生物数量)
BIP =(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量)/(全部微生物数量) ≈H/(P+H)×100%
• 污染前 • P/H: 高 • BIP: 0~8
污染 下降 上升
净化开始 最低点 60~100
持续 上升 下降
兼性厌氧菌种类多,数
高,溶解氧极低(或
量大,每毫升水含有几
流
无),为厌氧状态。
亿个细菌。有能分解复
流
多污带
2.在 有 机 物 分 解 过 程 中,产生 H2S、C02 和 60~100
【教学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讲课准备
❖ (一)土壤自净
❖ 定义:
❖ 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 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 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 土壤恢复到原有的水平的净化过程,称 为土壤自净。
整理课件
24
土壤自净
❖ 土壤自净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也
取决于土壤结构、通气状况等理化性质。
者 ❖ 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 5、微生物在地整理球课件生物演化中的作用5
探索发现:休眠微生物能为生态系统 作贡献
❖ 研究发现,微生物能够为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它 们的休眠不仅能够令自身免于死亡或者灭绝,也能
够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 发挥关键作用。
❖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它们具有服务
整理课件
15
一 土壤的生态条件
❖ (一)营养:无机元素、微量元素 ❖。 ❖ (二 )PH:土壤的ph范围在3.5—8.5
之间。
❖ (三)渗透压:土壤的渗透压通常在 0.3—0.6MPa之间。
整理课件
16
土壤的生态条件
❖ (四)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 有孔隙,易通气
❖ (五)温度:土壤的保温性较强
生态系统的作用,这些服务包括降解污染物、固氮 和其它影响植物生产力的多个进程。
❖ 科学家最近记录了数千种在土壤和海洋样本中的微
生物物种。这些非常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将有助于 确保生态系统在面临环境改变时的稳定性。
整理课件
6
(二) 生物圈
❖ 定义:
❖ 生存在地球陆地以上至海面以下各约 10km之间的范围,包括岩石圈、土壤 圈、水圈和大气圈内所有生物群落和 人及它们生存环境的总体。
2009w07微生物的生态
3.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
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3)β中污带
类型
外观
BIP
生物特征
1.有机物较少,BOD 和悬
1. 细菌数量减少,每毫
河
浮物含量低,溶解繁殖,水生
流 流
β-中污带
2.NH3 和 H2S 分别氧化为 N03—和 S042-,两者含量
均减少。
8~20
(3)物质循环:各种营养物质在各个组成 成分间传递、循环(物质不灭);物质是 被反复循环的;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 过信息传递,进行调节。信息有营养信息、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及行为信息等,构成 一个整体的信息网。
(二)生物圈 定义: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其中包括人类,都
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层。因为只有这个表面层内有 空气、水、土壤等维持生物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人们将这个生物有机体生存的地球表面层,称为 生物圈。
旋轮虫、浮游甲壳动物、
流
寡污带 2. H2S 消失;
0~8
3. 河 流 自 净 过程 已 完 成
水生植物及鱼。****
向
的标志
特征 水色 BOD
多污带 暗灰色,很浑浊
高
α-中污带 灰色,较浑浊 减少,有悬浮物
溶解氧含 极低(或无)
少
量
气体 细菌数量
H2S、CO2和 CH4
几亿/毫升
NH3、H2S 几千万/毫升
能源:太阳辐射
2.组成:生态系统生有物代四谢个产基物:本C组O2成、O:2、H2O、无
➢
环境
机盐 媒质:水、大气、土壤
➢
生产者(植基质物:)砂、岩石泥土
其他环境条件:温度、pH
➢
消费者(一级、二级……)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态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通气和水保持、参与土壤形成和改良等。
微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维持水质稳定、参与水体自净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在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采用互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认识和体验。
第三章: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发酵、腌制等。
微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抗生素、疫苗等。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废水处理、生物降解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和挑战。
第四章: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技能。
4.2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采集方法:样本选择、采样工具的使用、采样注意事项等。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接种方法、培养条件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方法。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手进行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实验。
第五章: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方法。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观察和鉴定技能。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课件_
4、氧和水: 土壤中的水分都可满足微生物对水分的需
求。不论通气条件如何,都可适宜某些微生物类 群的生长。通气条件好可为好氧性微生物创造生 活条件;通气条件差,处于厌氧状态时又成了厌 氧性微生物发育的理想环境。土壤中的通气状况 变化时,生活其间的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相对数 量也起变化。
如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 菌、节杆菌、分枝杆菌、放线菌、青霉、曲 霉、丛霉等。
2020/8/4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是那些对新鲜有机物质很为敏感,在有新 鲜动植物残体存在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 在新鲜残体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区系 。
2020/8/4
5、温度:
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而缓慢,这一特性 极为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土壤温度夏季比 空气温度低,而冬季又比空气温度高。土壤的 温度范围恰是中温性和低温性微生物生长的适 宜范围。
6、保护层:
免于太阳直射,紫外线杀死微生物。
2020/8/4
二、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分布
(一)种类与数量
2020/8/4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 二、微生物在土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三、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 四、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
2020/8/4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 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 的良好基地。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 宝库,事实上,许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 的微生物种大多是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 ,如大多数产生抗生素的放线菌分离自 土壤。
2020/8/4
第一章 微生物生态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与基本单元。 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可用 下式表述:
-微生物生态(共36张PPT)可编辑全文
微生物类群 细菌 真菌 放线菌 藻类
原生动物
菌数(cfu/g) 108 105
105 - 106 104 - 105
104
生物量﹡ (g/m3) 160 200 160 32 38
﹡单位体积内活细胞的重量
8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体中含有机物、无机物、O2、毒物以及光照、 pH、温度、水压、流速、渗透压和生物群体等的
3)耐压:在深海或超深海的超高水压只有少数耐压菌才可 生长,少数微生物甚至可在600个大气压下生长。如水活 微球菌和浮游植物弧菌等。
10
2、淡水型水体的微生物
江、河、湖和水库等,根据其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及其与 微生物的关系还可分为两类。
(1)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在深层水、洁净的湖泊、山泉水中,因有机物含量低,故微生物数
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 嗜热微生物(嗜热菌)
微生态制剂:根据微生态学理论而制成的含有有益菌的活菌制剂。 葡萄球菌、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念珠
关系。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典型例子:抗生素(抗菌素)、乳酸。 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 单位。 霉菌中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可生长于腐烂的有机残体上。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营养。 2、土壤覆盖阻挡了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伤。 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土壤pH值范围-之间。 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 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 7、适宜的渗透压。
6
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 以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微生物教案页格式-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和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授课 共 1 页 第 4 页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的总称。 个体→群体→群落+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圈 有利关系(互生、共生) 有害关系(寄生) 中性关系()
一、互生 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 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本次授课 共 2 页 第 4 页
丛枝状菌根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共生 1、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 外共生:例如白蚁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之间的共生 (食木质的白蚁自身并不能分解纤维素,必须依赖肠道中共生的原生动物和细菌通过厌 氧发酵过程来分解纤维素和固氮。) 内共生:昆虫与其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 (这些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能为宿主提供 B 族维生素,使昆虫能以缺乏维生素的植物为 生。) 2、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的共生 反刍动物,如牛,羊、骆驼、长颈鹿等以植物的纤维素为主要食物,他们在瘤胃中经微 生物发酵变成有机酸和菌体蛋白再供动物吸收利用。 瘤胃也为里面居住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和生长条件。——食物和严格的厌氧环境 三、寄生 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 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寄生物——寄主 (一)微生物间的寄生 噬菌体——细菌;蛭弧菌——细菌;真菌——真菌;真菌、细菌——原生动物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寄生 各种各样的致病菌多是行寄生生活 择生生物,或称为悉生生物或定菌生物——整个个体不携带或只携带已知微生物的 生物 用于科学研究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寄生 四、拮抗 拮抗: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将后者杀死。 (微生物间的“化学战术”——抗生菌产生能抑制其它生物生长发育的抗生素) (微生物间的生长抑制——因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的改变,从而抑制它 种生物的生长)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了解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了解土壤生态条件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理解土壤自净的概念,了解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概念;3.了解空气的生态条件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熟悉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4.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理解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自净过程;了解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掌握 BOD;COD;TOD;DO;SS及 TOC 等概念;了解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理解 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概念;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掌握污化系统的划分以及各带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生态条件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水体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分类;土壤的生态条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的生态条件;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
的角色;了解生物圈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2.了解土壤生态条件以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理解土壤自净
的概念,了解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概念;
3.了解空气的生态条件以及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熟悉空气微生物
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掌握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4.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理解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自净过程;了解衡量水体
自净的指标;掌握 BOD;COD;TOD;DO;SS及 TOC 等概念;了解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理解 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等概念;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掌握污化系统的划分以及各带特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土壤的生态条件及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水体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和功能;生物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分类;土壤的生态条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土壤自净和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污染和土壤生物修复;空气的生态条件;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及生物洁净技术;空气中微生物的测定;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水体自净;自净过程;衡量水体自净的指标;BOD;COD;TOD;DO;SS;TOC;污染水体的微生物生态;BIP指数;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课后作业]
P266: 1、2、4、6、10、12
[参考书目]
1. 周德庆编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1999, 8.
2. 袁林江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3. 王国惠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
4. 李建政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