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一章测试试卷.doc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6ba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a.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带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力B. 加速度C. 速度D. 质量答案:D2. 一个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为:由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A. 正数B. 零C. 负数答案:B3.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不能确定答案:C4. 物体质量为200 kg,受到的作用力为50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A. 0.25 m/s²B. 0.4 m/s²C. 2.5 m/s²D. 4 m/s²答案:B5. 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沿着直线方向行驶了10秒钟后,至停下来。
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m/s²B. -2 m/s²C. 0.5 m/s²D. -0.5 m/s²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辆汽车以30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了15秒,求汽车行驶的位移。
答案:450 m2. 一个球在10秒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求球的速度。
答案:20 m/s3. 在力的作用下,质量为0.5 kg的物体获得加速度为4 m/s²的匀加速度运动,求物体所受的力。
答案:2 N4. 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00 kg,受到的作用力为80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2 m/s²5.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行驶了30秒后,增加速度为2m/s²,求汽车行驶的位移。
答案:780 m第三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答案: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变化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加速度?答案: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间隔来计算,即 a = (v - u) / t,其中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末速度,u 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间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3bf6ef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7.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docx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第一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时量45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命题人:三立学校贺预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1.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B.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2.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有扩散现象; B.只有液体有扩散现象;C.气体和液体有扩散现象,而固体没有; D.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能量是:A.内能和动能 B.内能、动能和重力势能C.重力势能和动能 D.重力势能和内能4.下面的例子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中的冷水; B.灯泡通电后发热;C.双手相互摩擦温度升高; D.把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铁棒变冷。
5.下面的例子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给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发热。
C.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水蒸气膨胀把水壶盖顶起6.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物体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跟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相等B.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C.热量是机械能改变的量度D.冷水和热水的比热相同7.下面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事例是:A.用手弯折铁丝多次,铁丝发热 B.给电动机通电使其转动C.在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D.用茶壶烧水,水沸腾时茶壶盖在跳动8.下面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事例是:A.铅球落在沙坑里 B.鞭炮里火药的燃气使鞭炮上升C.双手用力向上抛起篮球 D.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9.水是较好的冷却剂,主要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低 B.水的吸热性好C.水的导热性好 D.水的比热大10.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A.比热 B.质量 C.温度 D.热量11、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一定较小B、比热大的物体升高的温度一定较小C、质量小比热小的物体升高的温度一定较小D、比热小的物体有可能升高的温度较大12.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吸收热量之比是1∶2,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A.1∶1 B.1∶4 C.2∶1 D.4∶113.下面关于能量的转化解释不正确的是:A、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电动机带动机器转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4、根据比热的定义式c=Q/m(t-t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质量越小,它的比热越大;B、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C、物体升高的温度越少,它的比热越大;D、物体的比热由组成物体的物质的性质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无关。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4de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9.png)
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本文档包含了九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和答案。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1.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B. 下落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C. 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D. 下落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2.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力B. 速度C. 加速度D. 位移答案:D3. 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经过4秒后速度为:A. 2 m/sB. 4 m/sC. 6 m/sD. 8 m/s答案:B4. 力的单位是:A. 牛顿B. 米/秒²C. 千克·米/秒²D. 千克·米答案:A5.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A. 惯性定律B. 加速度定律C. 作用定律D. 动量守恒定律答案:A解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力?力的计量单位是什么?答案: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量,它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2. 请简要说明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请解释什么是惯性?举一个例子说明。
答案: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例如,当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感到身体向前倾,因为乘客的身体有惯性,保持了之前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本次物理第一单元测试的题目和答案。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测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6ba5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8.png)
教科版】初三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附答案)第一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A。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空隙C。
分子间的吸引力D。
分子间的斥力答案:C解析:花香扑鼻是因为花中的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这些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花香。
2.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
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C。
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
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答案:A解析: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得泉水中的杂质分子被过滤掉,只有水分子透过泉眼喷出。
3.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常年平均气温约-25℃,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B。
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连水蒸气都没有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可以升华呀答案:B解析: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的运动能、势能和内部结构能的总和,与温度有关,而不是与热量有关。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
60℃的水比30℃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D。
0℃的水内能为零答案:A解析: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平均能量,温度升高表示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内能也随之增加。
5.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
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沥青被烤化是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分子间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导致沥青分子间的结构松散,变得软化。
6.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b2eb7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4.png)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A. 质量B. 速度C. 力D. 能量2.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加速度是?A. 0B. gC. 2gD. 不确定3. 下列哪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A. 镜子成像B. 小孔成像C. 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D. 彩虹4. 电阻的单位是?A. 焦耳B. 安培C. 伏特D. 欧姆5. 下列哪个物质是导体?A. 玻璃B. 木材C. 水D. 铜线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动能也越大。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4.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______成正比。
2. 光的波长越长,其______越弱。
3.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和电压成正比。
4.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______m/s²。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3. 描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4. 说明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 解释重力势能的概念。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在3秒后的速度。
2.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3. 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接入电压为5V的电路中,求通过电阻器的电流。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运动,求其动能。
5.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10m的位置自由落体,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受力情况,并说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卷(含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8db02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3.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D.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温度和内能都不变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3.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初温都相等的A和B两种物体同时加热(不计热量损失),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相同的温度,B物体吸收的热量较多B.B物质的吸热能力比A物质的吸热能力强C.加热相同时间后将A和B接触,热量将从A传递给B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4.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功率小的机器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D.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5.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6.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7.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大B.比乙物质的比热容小C.和乙物质的比热容一样大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9.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这有助于生物体调节自身的体温,以免因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其主要原因是水的()A.比热容大B.沸点高C.密度小D.凝固点低10.如图为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为非晶体B .该物质的凝固时间是10minC .该物质在B 、C 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相等D .该物质的熔点是80℃11.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最小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12.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C 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C 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https://img.taocdn.com/s3/m/142ea22602d276a200292ec0.png)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分)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B.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C.初春的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冻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考点】GE: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
【解答】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为降温而在室内泼水,是利用了水的蒸发吸热,与水的比热容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理解并用好:相同的m、△t,c大的Q多,可以通过Q=cm△t帮助记忆。
2.(3分)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考点】G4:内能的概念.【分析】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起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跟物体内分子的多少有关。
【解答】解: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
不对,因为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不对,因为内能还跟物体内部所含分子的多少有关。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正确。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一章.docx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单元测试卷第一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ef00907bceb19e8b8f6baa2.png)
3
0.88 × 10
3
0.84 × 10
3
0.39 × 10
15.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 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 1)水吸收的热量; (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
A. 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 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
;( 2)有一种“涡轮增压” ( T 型)轿车,通过给发
动机更足量的空气使汽油更充分地燃烧,比普通轿车(
L 型)更节能,排气更清洁 . 同样的
汽油( 97#)加在 T 型轿车内比加在 L 型轿车内热值
(填“更大”或“一样大”
或“更小” ) .
10. “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 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 同等条件下, “可燃冰”完全燃烧放
90℃,
8. 通常情况下,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
方(选填“上”或“下” ),这样空气受热后密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 ),使室内空气对流加快 .
9. ( 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
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 m2;
烧杯中水的质量为 M,水的初温 t 1,末温 t 2,水的比热容用 c 表示。用以上符号表达该同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计 20 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f7e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5.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3.如图所示为密封了一段空气柱的注射器。
若迅速下压活塞,此过程中()A.密封空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B.密封空气的内能变大C.能量转化情况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D.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注射器内空气的内能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放热多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温度和内能都不变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6.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则()A.铜块温度降低得多B.铅块温度降低得多C.两者温度降低得同样多D.无法比较哪一个温度降低得多7.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C.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小朋友下滑时,是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8.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个物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大的物体温度较高B.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小的物体温度较低C.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小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大的物体D.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比热较大的物体可以传热给比热较小的物体9.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的两只小企鹅之间发生了有趣的对话,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里太冷了,冰山肯定没有内能B.再冷,组成冰山的分子在做热运动,所以冰山也有内能C.这里的温度很低,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应该很慢D.对啊,也就是说,温度反映了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10.下列古诗词、谚语、俗语中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院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B.“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秸秆(豆萁)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是晶体熔化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在磨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1.在“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为60℃B.在EF阶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在BC阶段的内能不断增加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1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物质比热容/J/(kg∙℃)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铝0.88⨯103砂石0.9⨯103铜0.39⨯103A.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B.物质的比热容与自身的状态有关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炎热的夏天,沙滩烫脚而海水清凉,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海水吸收的热量多14.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水和实心铁球,若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铁球投入水中后,则()A.铁球含有的热量将会减少B.热量由水传给铁球C.热量由铁球传给水D.温度由铁球传给水二、填空题15.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3g,放出276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300°C,则铁钉的初温为__________°C。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https://img.taocdn.com/s3/m/b29d8ae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1.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一、1.【答案】D2.【答案】C3.【答案】D【解析】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得相同,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 错误;“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故B 错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 错误;因为N O 气体的密度大于2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 正确。
4.【答案】B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D9.【答案】C【解析】“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A二、13.【答案】无规则运动漫反射运动状态14.【答案】不会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5.【答案】扩散低压16.【答案】比热容热传递扩散17.【答案】无规则运动热传递费力18.【答案】热传递蒸发比热容大给灯盏加盖【解析】为了省油,应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思考,设法减慢蒸发速度。
19.【答案】3.36105 0.084三、20.【答案】(1)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2)控制变量法(3)不能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会引起水的对流,无法说明水的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的(4)①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②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红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两杯液体颜色变化的快慢【解析】(1)在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而水温不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会使底部的水被加热后向上运动,形成对流,使冷水杯中的水加快变色,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的。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测试(含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9abe2ee06eff9aff80781.png)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30分)1.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2.热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测温枪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喷洒消毒液能闻到浓浓的气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成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3.塑料泡沫具有质轻、隔热、吸音、耐腐蚀等特点。
用塑料泡沫箱可长时间保存冰冻的食品,这利用了该材料的什么性质()A.密度小B.导热性差C.导电性差D.隔音性好4.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5.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A.砂石的温度高B.水的温度高C.砂石的温度升高得多D.水的温度升高得多6.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液体很难被压缩B.端午节粽子飘香C.平整的两块铅挤压后会粘在一起D.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一定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的温度为0℃,其内能也为零D.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8.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B.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9.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10.把质量相等的两块铁,放入沸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取出后迅速地放入相同的装有初温相等、质量也相等的酒精和水中,待热平衡后(不计热量损失),关于温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酒精的温度高B.放水的温度高C.两杯内液体温度一样高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16分)1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甲杯装有常温下水温20℃的水,乙杯装有水温80℃的热水。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8de10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08.png)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骏马在奔驰B. 流星划过夜空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植物开花结果解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A选项骏马奔驰,骏马相对于地面位置改变;B选项流星划过夜空,流星相对于地球位置改变;C选项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位置改变;而D选项植物开花结果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不是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答案为D。
2. 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铁轨B. 路边的树C. 车窗D. 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解析: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说他静止,那么所选参照物与他的相对位置应不变。
A选项铁轨相对于列车是运动的;B选项路边的树相对于列车也是运动的;C选项车窗与小明在同一列车内,相对位置不变,以车窗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D选项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相对于小明位置是变化的。
所以答案为C。
3. 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公式v = (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A选项只说路程长,没考虑时间,无法确定速度大小;B选项只说时间短,没考虑路程,无法确定速度大小;C选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根据公式可知速度越大,该说法正确;D选项在相等路程内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所以答案为C。
4.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20m的路程,则它在前2s的速度是()A. 20m/sB. 10m/sC. 5m/sD. 无法确定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根据速度公式v=(s)/(t),s = 20m,t =4s,可得速度v=(20)/(4)=5m/s,所以它在前2s的速度也是5m/s,答案为C。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0962d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f.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两种物体,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放出热量之比是2∶1,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是()A.3∶2,1∶10B.2∶5,5∶3C.2∶3,10∶1D.3∶5,5∶2 2.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是1:3,质量之比是2:1,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6B.3:2C.2:3D.6:13.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J·(kg·℃)-1物质比热容/J·(kg·℃)-1铁0.46×103砂石0.92×103水 4.2×103冰 2.1×103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B.由于水比砂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D.质量相等的砂石和铁,降低相同温度,砂石放出的热量大于铁放出的热量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升高得多5.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6.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则()A.铜块温度降低得多B.铅块温度降低得多C.两者温度降低得同样多D.无法比较哪一个温度降低得多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来了,湘江边油菜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B.七月份湖南省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D.冬季,寒潮来临,长沙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8.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9.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我们常常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10.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冬天里雪花飞舞B.公园里花香四溢C.扫地时尘土飞扬D.天空中乌云翻滚11.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0C 的冰块没有内能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12.在“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熔点为60℃B.在EF阶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在BC阶段的内能不断增加13.关于运动与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能够闻到花的香味,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草原上奔跑的马群,说明马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不具有能量D.教室内亮着的电灯,不具有能量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越多,分子热运动越激烈B.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不是同时存在的C.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某一数值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便会消失D.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二、填空题15.在做“比较水与沙子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时,将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dd8916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f.png)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3.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就一定越高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4.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5.某学生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B.相同时间乙温度升高的快C.升高相同温度时乙吸热更多D.相同时间甲吸热更多6.《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含有的热量增加D.拌:香葱和豆腐加入少许调料搅拌即可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7.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球,甲球的比热容是乙球的2倍,若乙球吸收的热量是甲球的2倍后,迅速接触,则( )A .热量将从甲球传给乙球B .热量将从乙球传给甲球C .两球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热传递的方向9.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我们常常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10.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比热容最小B .甲、乙的比热容相等C .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D .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11.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测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
1.一个使用了很长时间的铅球,下面哪个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2.我们在“常见气体的密度表”中,查得3
0.09kg /m ,这一数据的物理意义是0℃一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是
()
A.1 m3氢气的密度是0.09 kg B.1 m3氢气的质量是0.09 kg
C.0.09m3氢气的质量是D. 0.09m3氢气的密度是1 kg 0.09 kg
3.南极科考队员把照相机从赤道带到南极,那么它的质量将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4、我们应该多了解自己,下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无法确定
(
)
)
A、 480kg
B、 0.04t C 、8000g D、4.8 ×103kg
5、液态的蜡烛凝固后,中间凹陷下去,说明()
A、质量变小了 B 、密度变小了C、体积变小了D、状态不变
6、校运会上用的铅球,男生用的是5kg 的,女生用的是3kg 的,那么这两种铅球的密度这比为()
A、5:3 B 、3:5 C、1:1 D、无法确定
7、如图 1,为甲、乙两物质的 m-V图象,由图象可知
()
A.ρ甲 > ρ乙B.ρ甲 < ρ乙
C.ρ甲 = ρ乙D.无法确定密度大小
图 1
8、通常所说“铁比木头重”是指()
A、铁比木头密度大
B、铁比木头质量大
C、铁比木头体积小
D、铁比木头结实
第二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请把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9.整个世界都是由组成的。
原子核是由和组成。
10.若把打气筒的出口封住,在将活塞下压的过程中,被封闭的气筒内空气
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中,变小的量是,不变是量是,变大的量是。
11、正确完成下例单位换算:
45×103g= kg 32ml= m3 7.9×103kg/ m3= g/cm3
12、制造飞机要选用密度的铝合金,因为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密度的物质,它的质量。
13、“伊利”牌牛奶每盒中装有牛奶的质量为275 (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 0.25 (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kg/m3。
14、如图2是一种常见的某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的图线,从图中可知此物质可能是,这的密度是kg/m3,当该物质体积是 2 m3时,则该物质的质量是g。
15、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_________ ____ ,常用的单
位是 _______________,两者的换算是。
ρ/(g/cm3)2
1
1 2 34V/ml
图 2
16、在自然界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明显,因为物质一般具有的性质,而在0°~4°时没有这种性质。
三、作图题( 3 分+3 分=6 分)
17、乐靖同学某次实验测得一串钥匙的质量是29.4g,请将游码的位置在图 3 的标尺上画出。
图 3
18.如图 3 所示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装质量相等的盐水、煤油、水,甲杯
放盐水,乙杯放煤油,丙杯放水,请画出杯内液面的大概位置。
图 4
甲乙丙
四、实验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19 分)
19.( 6 分)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按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 0”点上,调节平衡螺母
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
平衡
D、计算盘中砝码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则为被测物体的质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个步骤有遗漏,有一个步骤有错误。
请在下面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1)有遗漏的步骤是(),补充:
;
(2)有错误的步骤是(),改正:。
20.( 6 分)如图 5 甲、乙、丙是某同学在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的几项操作情况,其中每一项操作都有一处错误,请指出他的操作错在何处。
图 5
甲: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该项操作中的错误是
;
乙:称量物体质量:该项操作中的错误是
;
丙: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该项操作的错误是。
21、(7 分)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贝贝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 g)体积( m3)质量 / 体积( g/cm3)
1 铝块 1 54 20 2.7
2 铝块 2 108 40 2.7
3 松木 1 108 216 ()
4 松木 2 10 20 0.5
(1)将上表()处填完;
(2)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3)比较 2、3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4)比较 3、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6 分+7 分=13 分)
22、杨敏同学在爸爸的家用工具箱中找到一个金属螺丝,他想知道是用什么物
质制成的,他用课堂学来的知识自制器材测得这个螺丝的质量是 47.4g,体积为 6 cm3,请你通过计算,参照图 6 确定该螺丝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图 6
23、一只空瓶质量为 m=0.5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M=1. 30 kg ,装满某种油后总质量 M′=1.14 kg ,求这种油的密度。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 3 小题。
共 4 分+6 分+4 分=14 分)
24.( 4 分)如图 7 所示为托盘天平示意图请在线填上数字所对应的名称:(1)
( 2)
(3)(4)
(3)
(2)(4)
图 7
25.( 6 分)测石块的密度:(1)
(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 .
把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 ,当右盘内有50g
的砝码一个 ,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8 示时 ,
天平平衡 ,则石块的质量是 _______g.
(2)把石块放入盛有 40cm3水的量筒以后 ,水面
所到达的位置如图 9 所示 , 则石块的体积是
________cm3
( 3)石块的密度是 _______ kg/m3。
图 9
图 8
26、(4 分)下表是甲、乙两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 A 方案 B (1)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1)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 质量 m1;(2)在空烧杯中倒人适量盐水,称出它(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们的总质量 m2;
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总质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量 m2;(4)ρ盐水 =(m1-m2)/V
(4)ρ
盐水=(m-m ) /V
12
采用方案 A 测出的ρ盐水的值较准确,这是因为方案 B 中,物理量的测量值误差较大,使得ρ 盐水的值偏(填“大”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