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
汽车平顺性建模及仿真研究
![汽车平顺性建模及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3cf725a5e9856a56126003.png)
模拟结果
司机座椅处
30
3.744
40
3.357
50
3.744
60
3.290
3.81 3.17 4.44 3.49
0.374 0.395 0.374 0.399
0.344 0.303 0.377 0.426
111.46 112.02 111.46 112.02
112.73 109.61 111.39 112.58
随机过程。
这样,将样车简化为如图 1 所示的三维 7 自由
度模型。
z
y
x1
φ Jyx
θ Jx
x7 m6
m4
x4
Kr
cr
Kf
cf
x6 m7
ctr
q4
x5
m5
ctf
q1 z
y
Ktr
Ktf
x
q3
q2
m1 — 簧 上 质 量 x1 — 簧 上 质 量 的 垂 直 位 移
Jy —簧上质量绕 y 轴的转动惯量 φ —簧上质量纵向角位移
Matlab 开发 了相应的车辆平顺性模拟程序。通过实验和单因素分析法对所建立的车辆振动模型的正确
性及模拟计算程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程序对分析和预测车辆平顺性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平顺性;模拟计算;单因素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U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06—0176—03
0.38
16.00
0.17
0.20
20.20
0.30
0.04
25.40
0.09
0.01
32.00
基于ADAMS的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
![基于ADAMS的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dacf7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6.png)
基于ADAMS的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概述本文以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软件,从新车型开发中悬架系统优化选型的角度,对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仿真,旨在研究悬架系统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建立悬架快速开发系统平台的构想,并以新车型开发中的悬架系统优化选型作为实例进行阐述。
简要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设计要求。
概述了多体动力学理论,并介绍了利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基于ADAMSCar模块,分别建立了麦弗逊式和双横臂式两种前悬架子系统,多连杆式和拖曳式两种后悬架子系统,以及建立整车模型所需要的转向系、轮胎、横向稳定杆等子系统,根据仿真要求装配不同方案的整车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悬架系统在左右车轮上下跳动时的车轮定位参数和制动点头量、加速抬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汽车侧倾运动时悬架刚度、侧倾刚度、侧倾中心高度等侧倾参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对前后悬架系统进行初步评估。
1. 悬架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在车辆动力学中的作用悬架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整体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连接车轮与车身,不仅支撑着车身的重量,还承受着来自路面的各种冲击和振动。
悬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稳定的乘坐舒适性,保持车轮与路面的良好接触,以确保轮胎的附着力,以及控制车辆的姿态和行驶稳定性。
在车辆动力学中,悬架系统扮演着调节和缓冲的角色。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悬架系统通过其内部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吸收并减少来自路面的冲击和振动,从而保持车身的平稳,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同时,悬架系统还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面的变化,自动调节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确保车轮始终与路面保持最佳的接触状态,以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悬架系统还对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悬架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车辆的操控性能,使驾驶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感受到车辆的行驶状态,从而做出更为精确的操控动作。
基于ADAMS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基于ADAMS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7b668002d276a200292e4c.png)
基于ADAMS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贺翠华,王树凤(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本文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汽车的平顺性进行了分析。
首先在view中建立了车身与车轮双质量二自由度振动模型,然后用vibration模块对其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
分别研究了悬架刚度、悬架阻尼系数、非悬挂质量和轮胎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路面输入下,通过合理选择悬架和轮胎参数可以明显改善汽车平顺性。
关键词:平顺性;仿真;性能评价;虚拟样机技术The Research of Vehicle Riding Comfort Based onADAMSHE Cui-hua;WANG Shu-feng(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China255049)Abstract:The riding comfo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s of vehicl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vehicle riding comfort performance using ADAMS/view.According to the vehicle vibration theory,the vehicle is simplified to a dual mass model with two freedoms.The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s carried out using ADAMS/Vibration.The influence of suspension stiffness,damping,body mass and tire stiffness on the comfort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s of suspension and tire can improve the vehicle riding comfort performance. Key words:riding comfort performance;simulation;performance assessment1引言随着汽车车速的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与汽车的平顺性息息相关。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510528bd64783e09122bf1.png)
科研训练文献阅读综述题目: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第一章整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仿真分析本章节,在前悬架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整车模型。
整车进行转向回正试验、转向轻便性试验、稳态回转试验,并根据国标计分评价。
1.1转向回正试验仿真分析转向回正试验是研究汽车瞬态响应特性的一种重要试验方法,尤其是研究汽车能否恢复直线行驶能力的一种重要试验方法,汽车的转向回正表达了汽车的自由控制运动特性,其实质是一种力阶跃输入试验。
国标 GB/T6323.4-94对试验做出了相关规定。
低速回正试验在半径为15m圆周上侧向加速度达到4m/s^2,,然后然放松转向盘,记录汽车的状态。
由于该重货车最高车速为90km/h,按照国标规定不需要进行高速转向回正试验。
对于侧向加速度达不到4士0.2m/s^2的汽车,按试验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侧向加速度进行试验。
试验按向左与向右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三次[1].1.1.1仿真曲线:仿真中设定圆弧半径为15m,要达到4士0.2m/s的侧向加速度车速必须大于7.746m/s^2。
左转低速转向回正试验具体仿真结果如下(右转仿真结果略):1.1.2仿真结论:对于虚拟样车系统,回正特性的主要参数根据国标GB/T6323.4-94规定的转向回正试验要求计算,结果见表6-1。
1.2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仿真分析瞬态转向特性是指汽车在受到外界扰动下,达到稳态状态前表现出来的特性,瞬态转向特性是汽车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是评价汽车高速行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1.2.1试验方法:具体做法参照国标GB/T6323.2-1994。
试验车速按被测汽车最高车速的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确定。
该重型货车最高车速为90KM/h,所以试验车速取6Okm/h。
试验中转向盘转角的预选位置(输入角),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1-3m/s^2确定,从侧向加速度为lm/s^2做起,每间隔0.5m/m^2进行一次试验。
基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某轿车底盘调校
![基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某轿车底盘调校](https://img.taocdn.com/s3/m/2c8b9d3a83c4bb4cf7ecd12a.png)
表 4 角 阶 跃 仿真 分 析 数 据 对 比
Ta 4 Th i at n a lsi on rs fs e n t b. e smul i nay s c t to t p ipu o a
表 7 蛇形仿真分析数据对 比
Ta 7 Th i uat n an l i o ta to l om b. e sm l i ayss c n r s fsal o
S N F -u J N n pn , N in ,LU We, A h-i, H O F - un U u l, I G J - ig ME G X ag I i P NZ i e Z A u q a A u j
(hj n el A t o i eerhIstt C . Ld aghuCt, hj n r i e3 12 , hn ) Z ea gG e uo bl R sac tu o, t,H nzo i Z ei gPo n 1 2 8 C ia i y m e nie y a vc
表 2 稳 态 回转 仿 真 分 析数 据 对 比
Ta 2 Th i a i n y i on rs fsea y sa i i ul b. e smult on a alssc ta to t d tt cr ar c c
转 向度会相应增加 , 车身侧倾改善 , 但达到 中性转 向的侧 向加速度会降低 。蛇形车速 8k /, 0 m h稳定 杆对降低车身侧倾角效果明显 ( 见表 7 。从表 8 )
第5 O卷第 5 期
孙福禄 等:基于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某轿 车底 盘调校
表 1 角脉冲仿真分 析数据对 比 3
4 1
表 9 角脉冲仿真分析数据对比
T b 9 Th i l t n ls s c n r s fp s n u a . e smu a i a a y i o t t ule ip t on a o
麦弗逊悬架仿真分析
![麦弗逊悬架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dc0b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c.png)
麦弗逊悬架仿真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悬架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优化和性能分析显得尤为关键。
麦弗逊悬架作为一种常见的独立前悬架类型,以其结构简单、紧凑且性能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乘用车中。
本文旨在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对麦弗逊悬架的动态特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悬架设计优化和车辆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麦弗逊悬架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随后,将详细介绍仿真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的设定、仿真工况的选择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麦弗逊悬架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对车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麦弗逊悬架的设计改进和车辆性能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麦弗逊悬架动态特性的理解,还可以为车辆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型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麦弗逊悬架结构与工作原理麦弗逊悬架(McPherson Strut Suspension)是汽车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独立悬架形式。
其名称来源于其发明者,英国工程师约翰·麦弗逊(John Alexander McPherson)。
麦弗逊悬架以其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在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麦弗逊悬架主要由减震器、螺旋弹簧、下摆臂、转向节、轴承等部件组成。
减震器与螺旋弹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悬架的支柱,既起到了支撑车身的作用,又能够吸收路面冲击产生的振动。
下摆臂则连接车轮与车身,通过轴承与转向节相连,使得车轮可以相对于车身进行转向运动。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路面的起伏会引起车轮的上下跳动。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e163f4aeaad1f346933f49.png)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论文说明本团队由几十名大学各专业在校老师组成,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无偿指导或有偿帮写专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期刊发表论文,教育教学评比论文,各学科的结课论文。
需要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1 汽车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参数化建模研究2 汽车鼓式制动器参数化建模研究3 汽车盘式制动器参数化建模研究4 汽车主减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5 汽车变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6 汽车差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7 基于space claim的装载机有限元分析8 基于space claim的载货车车架有限元分析9 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平顺性研究10 三轮车车架有限元分析11 行星齿轮式动态转向机构设计12 六轴汽车全轴转向系统设计13 基于EX1629的结构应变测量技术研究——温度与导线电阻补偿14 基于EX1629的结构应变测量技术研究——桥路选择与电磁屏蔽15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势能平稳驱动机构16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可调越障机构17 越障无碳小车设计——驱动越障联动机构18 DB200水稻机传动系统建模与强度分析19 DB200水稻机变速箱壳体建模与强度分析20 汽车平顺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21 汽车操纵稳定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22 齿轮啮合刚度与啮合应力分析23 拖拉机驾驶室室内声场分析与吸声设计24 拖拉机驾驶室室外声场分析与隔声设计25 拖拉机驾驶室声固耦合模态分析26 拖拉机散热器散热特性分析与优化27 拖拉机散热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28 拖拉机驾驶员座椅的变刚度减振设计29 拖拉机驾驶室动力学分析与悬置优化30 虚拟危险场景的设计研究31 辅助驾驶车辆的多级碰撞预警分析----制动32 辅助驾驶车辆的多级碰撞预警分析----转向33 手机接听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分析34 铲雪车的机构设计35 铲雪车的运动学仿真36 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对悬挂杆件运动仿真及优化设计37 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实现拖拉机部件三维虚拟装配38 拖拉机整体车架有限元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39 汽车整车仿真中焊点模拟方法的对比研究40 前保险杠碰撞仿真及其轻量化研究41 轿车侧面碰撞仿真及B柱轻量化研究42 基于低速碰撞的轿车后部安全性分析及其轻量化43 汽车前纵梁碰撞吸能特性及其轻量化研究44 基于行人保护的轿车前部结构优化研究45 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碰撞仿真及其轻量化研究46 汽车平顺性及其仿真47 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其仿真48 基于四自由度模型的汽车制动盘和摩擦片的振动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49 汽车制动颤振的试验及数据处理;50 汽车室内噪声分析及其控制51 基于二自由度自激振动模型的汽车制动颤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52 汽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及其控制53 管道有源消声的算法研究54 随机输入下汽车双质量飞轮减振器的减振隔振特性分析55 拖拉机检测试验系统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56 汽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建模仿真)57 计算机辅助汽车综合性能测试(已有硬件,需要编程序实现相关功能)58 xPC在电动转向试验台的应用(已有硬件,在熟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需要编程序实现)59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1 汽车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主要就是机械设计,要进行机械制图以及相关计算)62 汽车转向测试仪的结构设计(主要偏向机械设计、传感器选型,有类似实物参考)63 基于NEC单片机的转向测试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4 基于FreeScale单片机的转向测试仪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5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综合性能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主要偏向单片机和电路设计)66 轿车发动机罩逆向设计及冲压成型仿真67 轿车车门逆向设计及冲压仿真分析68 轿车排气系统流畅的数值模拟69 轿车排气系统设计及分析70 轿车排气系统的声振特性研究71 轿车驻车制动脚操纵机构设计及性能分析72 轿车驻车制动手操纵机构设计及性能分析73 副车架设计分析74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及评价方法研究75 拖拉机覆盖件造型设计76 基于期望横摆角速度增益的线控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研究77 基于转向灵敏度的线控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研究7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研究79 线控转向系统仿真研究80 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研究81 基于ADAMS的装载机前后工作装置动力学分析82 基于ADAMS的装载机前后车架动力学分析83 挖掘机工作装置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84 叉车车架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85 拖拉机整体车架有限元分析86 轻卡前围造型设计87 轻卡侧围设计88 轻卡前围设计89 轻卡顶盖与后围设计90 轿车后备箱设计91 轿车侧围设计92 大客车车身设计93 轿车顶盖、机罩设计94 基于VSA的前保险杠公差分配优化设计95 通过离散点云搜索指定点算法优化96 汽车保险杠设计及注塑成型的数值模拟97 含发动机舱的汽车流场数值模拟98 基于CFD的汽车外流场数值模拟及车身造型优化99 微型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参数匹配及仿真研究100 微型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匹配101 汽车稳定性控制的基理分析与性能仿真(ESP控制策略研究)102 载货车制动不协调问题分析及解决103 基于点云的车身细分算法研究104 基于逆向工程的汽车驾驶室曲面逆向重构及结构设计105 四轮电动汽车曲面造型设计106 弱混合动力汽车爪极式电励磁起动发电机起动控制技术107 弱混合动力汽车四相双凸极无刷电机起动控制技术108 弱混合动力汽车皮带驱动永磁起动机及其控制109 增程式电动汽车四相双凸极无刷发电机结构设计110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及新型控制技术111 电动汽车新型驱动电机容错技术112 汽车新型交流发电机参数设计与优化113 汽车用五相双凸极无刷发电机结构设计114 汽车新型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机设计与仿真115 斯太尔汽车开关磁阻发电机设计及新型控制技术116 电动厢式运输车结构参数匹配设计117 电动载货汽车轻量化设计118 电动汽车永磁轮毂式驱动电机设计与有限元分析119 电动汽车用直流驱动电机参数设计与优化120 电动汽车增程器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发电机设计121 汽车用双径向永磁与凸极电磁混合励磁发电装置设计122 轻型汽车用飞轮式永磁增速发电机设计与稳压控制技术研究123 汽车用离心式永磁发电机设计与稳压控制技术研究124 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回收汽车废气余能技术研究125 基于车载的空调系统回收车辆废气余热技术研究126 钢板弹簧对制动跑偏的影响与优化设计127 福田1036车型制动跑偏的研究与仿真128 商用车转向系统对制动跑偏的影响与模拟129 教练车副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130 液压挖掘机工装装置的节能研究131 液压挖掘机工装装置势能利用研究132 半挂车车架的有限元分析133 工程车辆铲斗磨损研究及其改进设计134 履带底盘测功机整车试验台设计及有限元分析135 液压挖掘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136 履带式吊管机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137 SD320推土机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匹配计算138 钻井抱杆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139 SD320推土机差速转向机构的开发140 浅海路设备的研究141 装载机液压系统节能研究142 SD320推土机液力变矩器闭锁装置的设计143 SD320推土机液力变矩器闭锁点优化设计144 液压挖掘机斗杆的有限元分析145 农用车悬架系统优化及减振器优化设计146 装甲车油气悬架系统的设计147 卡车钢板弹簧解析计算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148 基于多点速度特性的汽车减振器阀参数优化设计149 基于路况辨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150 电动轿车悬架系统及减振器阀参数的优化设计151 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及减振器设计152 基于车辆参数的汽车减振器阀参数优化设计153 工程车辆座椅系统及减振器优化设计154 汽车减振器特性分段函数建模与仿真155 重型卡车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56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设计157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数字仪表设计158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灯光控制系统设计159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160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设计161 电动汽车驱动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的研究162 电动汽车驱动用交流异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与设计163 电动汽车ABS控制系统设计164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设计165 基于PID控制的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设计166 电动汽车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167 装载机传动系的优化匹配设计168 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设计169 废旧汽车拆解过程关键技术研究170 低速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计17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设计与仿真172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仿真173 混合动力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分析与仿真研究174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研究与设计175 废旧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技术研究176 电动汽车电池检测系统设计177 分数阶方程减振机理研究178 悬架作动器设计179 双时滞车身减振研究180 减振参数优化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的仿真模型(可编辑)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的仿真模型(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ce041f0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3.png)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的仿真模型摘要本文在分析平顺性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以数学仿真原理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以某经济型轿车为原型的整车八自由度汽车模型拉格朗日方程,并应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建立了汽车平顺性的仿真模型。
按照国家标准模拟了不同车速下的汽车试验,得出了平顺性仿真在不同车速下时间域和频率域的仿真结果。
本文还参考了实车的平顺性试验,该试验参照国标GB/T4970?1996执行。
在国家B级路面上以不同车速对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和后排左侧座椅的垂直加速度信号进行了测量,得出了平顺性试验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结果。
在汽车平顺性仿真与试验的基础上,文中对处理后的数据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试验所用汽车的平顺性作出了评价,给出了仿真与试验的相应结论。
关键词:平顺性,八自由度建模,路谱,MATLAB/Simulink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ride comfort and contents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established by an economy car for the prototype vehicle eight degrees of freedom vehicle model Lagrange equation, and applying simulation software MATLAB / Simulink to establish a simulation model ofvehicle ride comfort. Sim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of vehicles under different speed test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ide at different speeds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article also during the actual car test ride, test the ligh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 GB/T4970-1996. B-class roads in the country at different speeds on the driver's seat, co-pilot seat and left rear seat of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signal was measured, obtained test ride in the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results. In the car rid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text of the processed data results were compared, the test used in ride comfort has been evaluated, the simulation and testing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Key words: Comfort,Eight degrees of freedom model, Road spectrum, MATLAB/Simulink 目录前言 11绪论 21.1汽车平顺性研究的意义21.2汽车平顺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21.3汽车行驶平顺性研究发展概况 42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评价 62.1行驶平顺性评价的研究62.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62.3平顺性指标评价方法72.3.1ISO 2631标准评价法72.3.2吸收功率法112.4平顺性评价流程113随机路面模型的研究 133.1随机路面模型133.1.1路面不平度的概述133.1.2路面不平度的表达133.1.3时域模型143.1.4时域响应153.2建立随机路面模型 153.2.1汽车前轮所受路面随机激励153.2.2前后轮滞后输入的处理164汽车平顺性模型的建立及仿真184.1建模基本原理与要求184.1.1建模基本要求184.1.2建模基本原理194.2 汽车平顺性建模194.2.1 八自由度整车力学模型的建立204.2.2 数学模型的建立214.2.3 汽车座椅的布置254.2.4 汽车八自由度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26 4.3整车平顺性仿真284.3.1仿真参数的选取 284.3.2 5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304.3.3 6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314.3.4 7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325整车平顺性试验与结果分析335.1 平顺性试验原理及试验过程335.2 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345.3 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时域分析365.4 仿真与试验结果的频域分析37结论38致谢39参考文献40前言汽车平顺性主要是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之内,对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Adams Car在整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
![Adams Car在整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51516e58fafab069dc0255.png)
设计研究收稿日期:2008-04-20Ada ms /Car 在整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张 璐 黄妙华 (武汉理工大学)摘要 悬架的类型选择和参数设定决定了整车的平顺性,文章介绍了A da m s/Car 模块的功能特点,结合现代汽车开发流程要素以及各种类型悬架实例,着重阐述了A da m s/Car 模块在现代汽车整车平顺性设计中的应用。
主题词 平顺性 悬架 汽车1 Ada m s 软件介绍Ada m s/C ar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具有丰富的建模功能和强大的动力学解算能力,由此可以建立规模庞大、机构复杂、系统级的仿真模型,以便对汽车进行整车性能的仿真分析。
按照建模-调整参数-仿真计算-数据后处理的思路,Ada m s/C ar 软件开发模块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利用该软件进行悬架性能参数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研究,建模和仿真都更简单精确。
2 整车平顺性与悬架参数汽车行驶平顺性涉及的对象是!路面∀∀∀汽车∀∀∀人#构成的系统,因此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是路面不平和汽车的悬架、轮胎、座椅、车身等总成部件的特性,包括刚度、频率、阻尼和惯性参数(质量、转动惯量等)。
系统可以简化成如图1所示的车身振动模型。
汽车前、后悬架与其簧上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因现代汽车的质量分配系数 近似于1,汽车前、后轴上方车身两点的振动不存在联系。
汽车前、后部分的车身固有频率n 1和n 2(亦称偏频)可用下式表示:n 1=c 1/m 1/2 (1)n 2=c 2/m 2/2(2)式中:c 1、c 2为前、后悬架的刚度(N /c m );m 1、m 2为前、后悬架的簧上质量(kg)。
图1 车身振动模型3个整车平顺性评价指标为前后车身加速度、前后轮相对动载Fd /G 和前后悬架动挠度fd 对于q 的幅频特性。
其中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回(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家用轿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
![家用轿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7e4fc227d3240c8447efb6.png)
家用轿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任务书1.课题意义及目标学生应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深入了解汽车悬架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给出仿真实验结果。
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2.主要任务(1)分析汽车悬架系统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2)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3)编写matlab/simulink 仿真程序;(4)调试、分析仿真结果;3.主要参考资料[1]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陈桂明,张明照等编著.应用MATLAB建模与仿真 [M].科学出版社.[3] 钟麟,王峰编著. MATLAB仿真技术与应用教程 [M].国防工业出版社.[4] 张森,张正亮等编著. MATLAB仿真技术与实例应用教程 [M].机械工业出版社. 4.进度安排审核人:年月日家用轿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平顺性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构造出汽八自由度汽车整车模型,还参考某经济型轿车的参数,给模型赋值进行仿真。
按照国家标准模拟了不同车速下的汽车试验,得出了平顺性仿真在不同车速下时间域和频率域的仿真结果。
本文还根据车辆平顺性的国家B级路面试验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性进行了检验,并分析研究家用轿车的平顺性。
根据实车平顺性的特点,在仿真模型中系统分析了平顺性有关的各参量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同时改进车辆悬架系统的一些参数,然后将改进后参数在模型中进行仿真,得出结果,并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为家用轿车平顺性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平顺性,八自由度,Simulink,仿真分析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Family Car Ride Comfort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ride comfort studies, using MATLAB / Simulink software, constructed out of steam automobile model eight degrees of freedom, but also a reference to a economy car parameters assigned to the model simu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test simulates the car under different speeds, come to ride simulation simulation time domain and frequency domain at different speeds.This article also based vehicle ride comfort level B state road test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examined and analyzed,, car ride ho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vehicle ride comfor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system analyz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parameters related to ride on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while improving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n the improved simulation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too the results and recommendations it is feasible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car ride home study. Keywords: Comfort, Eight Degrees of Freedom, Simulink, Simulation Analysis目录1 绪论 (4)1.1 汽车平顺性研究的意义 (4)1.2 汽车平顺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4)1.3 平顺性研究的发展状况 (6)2 轿车平顺性的评价 (7)2.1平顺性评价的研究 (7)2.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7)2.3 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7)2.3.1 ISO 2631标准评价方法 (8)2.3.2 吸收功率法 (11)2.4 平顺性的评价流程 (12)3 随机路面模型研究 (13)3.1 随机路面模型 (13)3.1.1 路面不平度概述 (13)3.1.2 路面不平度表达 (13)3.1.3 时域模型 (14)3.1.4 时域响应 (15)3.2 随机路面模型的构建 (15)3.2.1 汽车前轮受路面激励 (15)3.2.2 前后轮滞后输入的处理 (16)4 平顺性模型的建立及仿真 (18)4.1平顺性建模 (18)4.1.1 八自由度整车力学模型的建立 (18)4.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19)4.1.3 座椅的布置 (23)4.1.4汽车八自由度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24)4.2 整车平顺性仿真 (26)4.2.1 仿真参数选取 (26)4.2.2 5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 (28)4.2.3 6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 (29)4.2.4 70km/h车速下汽车平顺性仿真结果 (30)5 平顺性的仿真结果分析 (31)5.1 仿真结果数据处理 (31)5.2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时域分析 (33)5.3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频域分析 (34)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1 绪论1.1 汽车平顺性研究的意义车辆平顺性的高低对人和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高平顺性的轿车,人们在驾驶和乘坐时会感到舒适,同时车的各项性能性能也较高。
基于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仿真(2)
![基于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仿真(2)](https://img.taocdn.com/s3/m/071a92b85022aaea988f0f0a.png)
038基于Simulink的汽车平顺性仿真(2)Du Cho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Based on Simulink Automobile Smoothing Simulation(2)杜 充 (沈阳理工大学)(上接2018年第9期)接下来,对悬架的动挠度曲线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在已搭好的模型基础上,添加新的模块使动挠度曲线容易观察;然后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曲线,如图16~17所示。
悬架的动挠度是指悬架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的垂直位移。
要求悬架具有一定的动挠度是为了防止汽车在坏路上行驶时经常碰撞缓冲块。
从图17可以看出,当非簧载质量增加30kg时,悬架的动挠度曲线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在细微之处稍有不同,可以推测悬架动挠度和非簧载质量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
图16 左前悬架动挠度曲线039图17 左前悬架动挠度原始数据与非簧载质量增加30 kg时域对比图18 左前车轮动载荷图图19 左前车轮相对动载荷图20 左前车轮动载荷原始数据与非簧载质量增加30 kg时域对比图21 左前车轮相对动载荷原始数据与非簧载质量增加30 kg 时域对比汽车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每个车轮的垂向载荷都是变化的,根据力学原理,以左前轮为例,车轮的动载荷计算公式如下:(21)车轮的相对动载荷可以由公式 算得,根据公式(21)建立车轮动载荷和相对动载荷的计算模块,进行仿真,部分仿真结果如图27~29所示:本课题研究汽车汽车平顺性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簧载质量来实现的,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可以将仿真图进行对比,部分对比图如图20~21所示。
根据图20~21的仿真曲线可以看出来,四个车轮的非簧载质量增加30 kg 与原始数据相比较,车轮动载荷和车轮相对动载荷都明显变大,并且四个车轮的动载荷和相对动载荷变化的幅度相差不大,影响了汽车的接地性,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汽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
![汽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f464e5f61fb7360b4c6546.png)
选择车轮 的上跳 和下跳行程 均为 J 0 0 m m. 创建 直线驱动 . 对模 型 进行 动力学 仿真 在纵向垂 直平 面内. 主销轴线与垂线之 间的夹 角。 称 为主销后倾 角 主销后倾 的作用是 当汽车直线行驶偶然受外力作用 而 稍有 偏转时 主销后倾将产 生与车轮转 向反方 向的力矩使车轮 自动回 正, 可保证 汽车直线行驶 的稳定性 。 一般不超过 2度 到 4度 。由主销后 倾 角随 车轮 的跳动 的变化 曲线 可 以看 出车轮 位移为一 l O O m m时 主销 后 倾角 为 2 . 5 3度 .随 着 向 上 到 一 2 5 a r m 处 稍 有 降 低 . 当 向上 跳 动 至
【 摘 要】 本文通过 A D A M S / V i e w 创 建双横臂 悬架模 型, 分析该模型得到主销 内倾 角、 主销后倾 角等曲线, 对 比分析得 出 轮 胎接地 点的侧向 滑移量 变化对平顺性有很 大影响。 因此将 车轮接地 点的侧 向滑移量作为 目标 函数。通过对悬架模 型的优化 , 得 出一组最优 的侧 向滑移量数 据。从而达到改善平顺性效果。 【 关键词】 双横臂 ; 运动学分析 ; A D A M S
3
模 型优 化
通过对上横臂长度 、 上 横臂在汽车横 向平 面的倾角 、 下横臂长度 等做为优化 目标不 断优化 改进 . 分析 目标 函数 . 得到侧 向滑移量最优 值。对 目标 函数进行 五次迭代 , 得 到优 化结果 : 上横臂 长度 3 4 1 . 0 1 m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1 . 4 3 %) 、 上横臂在汽车横 向平面的倾角 1 1 . 8 1 5度( + 7 . 3 %) 、 下横臂 长 度5 0 2 . 3 1 mm ( + 0 . 4 5 %) 、下横臂 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 6 . 0 5 5 4度 (
应用TruckSim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在环仿真平台研究
![应用TruckSim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在环仿真平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ca1cc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f.png)
应用TruckSim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在环仿真平台研究王晓晶;王丙军【摘要】自卸车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既保证整车正常运行,也保证矿山正常生产运营.根据自卸车整车结构特点和设计参数,基于TruckSim搭建所研究自卸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包括电传动系统、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轮胎等.将悬架系统K&C特性作为整车模型唯一可变输入.基于动力学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开环仿真,包括方向盘角阶跃、角脉冲和稳态回转仿真.基于TruckSim整车模型,结合PXI实时硬件和Labview搭建整车操纵稳定性驾驶员在环仿真平台,对整车进行双移线工况下闭环试验,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能够很好响应驾驶员操纵并沿着目标路径行驶,且转向轻便;但行驶路径与期望路径存在一定差异,驾驶员需要多次调整转向盘转角才能完成双移线;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实车测试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动力学模型;在环仿真;试验平台【作者】王晓晶;王丙军【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安阳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U461.6;TP391.91 引言自卸车效率高、运量大、灵活性强、经济性好而成为大型露天矿理想运输工具。
矿山运行时,良好操纵稳定性既保证正常运行,也保证矿山正常生产运营。
与普通汽车相比,自卸车整备质量及载重量大、质心高且空载和满载时质量参数变化大,采用非线性油气悬架,由轮毂电机驱动[1]。
操纵稳定性使车辆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轮给定方向行驶,且遭遇外界干扰时,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是整车运行重要性能之一。
采用不同方法对操纵稳定性研究:文献[2]建立主动悬架半车模型,将道路自适应原理应用于模型,使主动悬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文献[3]分析某微型车悬架K&C 特性对操纵稳定性影响;文献[4]基于虚拟样机研究悬架性能对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影响;文献[5]采用ADAMS建立某重卡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比刚体和柔体车架对整车稳定性影响。
汽车质心测量实验报告
![汽车质心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506e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1.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汽车质心高度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2. 掌握利用侧倾试验台测量汽车质心高度的方法。
3. 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二、实验原理汽车质心高度是指汽车质心相对于地面的垂直高度。
它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采用侧倾试验台测量法来测量汽车质心高度。
侧倾试验台测量法的原理如下:1. 将防侧滑挡块置于侧倾试验台的适当位置,标定试验台,排除防滑挡块及试验台自身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
2. 被测车辆按照GB/T 14172-2009《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的要求置于侧倾试验台上,实施驻车制动并将防滑挡块安装到位。
3. 启动侧倾试验台,首先测量并记录水平放置的被测车辆四个轮胎的载荷。
4. 使被测车辆随侧倾试验台翻转平面缓慢倾斜,记录在一定倾斜角度下,被测车辆四个轮胎的轮荷。
5. 通过受力图分析,根据力矩平衡原理计算汽车质心高度。
三、实验器材1. 侧倾试验台2. 被测车辆3. 防侧滑挡块4. 测量工具(如测力计、钢卷尺等)5. 计算机及数据处理软件四、实验步骤1. 标定侧倾试验台,排除防滑挡块及试验台自身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将被测车辆按照GB/T 14172-2009《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的要求置于侧倾试验台上,实施驻车制动并将防滑挡块安装到位。
3. 启动侧倾试验台,首先测量并记录水平放置的被测车辆四个轮胎的载荷。
4. 使被测车辆随侧倾试验台翻转平面缓慢倾斜,记录在一定倾斜角度下,被测车辆四个轮胎的轮荷。
5. 根据受力图分析,利用力矩平衡原理计算汽车质心高度。
6. 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确定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 轮荷(N) | 轮距(mm) | 车辆整备质量(kg) | 侧倾角度(度) | 质心高度(mm) || :-------: | :-------: | :--------------: | :------------: | :------------: || 5000 | 1600 | 1500 | 15 |580 |2. 不确定度评定:根据实验数据和测量原理,分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1)测量工具的精度:测量工具的精度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ec6c4b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d.png)
路况条件
道路类型
不同类型的道路如柏油路、水泥路、土路等对车 辆操纵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道路坡度
道路坡度会使车辆产生额外的分力,影响操纵稳 定性。
道路曲线
道路曲线会使车辆产生离心力,影响操纵稳定性 。
05
汽车操纵稳定性提升措施
车辆性能改进
优化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改进悬挂系统 的设计和参数,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概述 •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系统 •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实验 • 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因素 • 汽车操纵稳定性提升措施 •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案例分析
01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是指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按照预定目标和路线进行 操纵的能力进行评估和测试。
03
汽车操纵稳定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测实验
实验准备与步骤
实验目的
检测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实验设备
测试仪器、测试软件、车辆等。
实验准备与步骤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场地,确保路面平坦、无障碍物,并按照要求设置测试区域。
2. 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重要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操纵稳定性可能导致交通事 故的发生。通过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检测,可以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为驾驶员 提供可靠的驾驶依据,同时为车辆的维修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检测目的和意义
目的
汽车操纵稳定性检测的目的是评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操控性能,判断车辆在 高速行驶、紧急变道、转向等情况下是否稳定可靠,以保障行车安全。
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
![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联合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72dd1c15a300a6c30c229fbb.png)
车
工
程
2 1 ( 3 ) 9期 0 2年 第 4卷 第
Au o t e En i e r g tmo i gn e i v n
2 21 6 01 5
主 动悬 架 车 辆 平 顺 性 和操 纵 稳 定 性 协 调 控 制 的联 合 仿 真
陈 双 宗长 富 刘 立 国 , ,
(.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州 1 锦 1 10 2 00; 2 .吉林大学 , 汽车仿真与控制 国家重点 实验室 , 长春 1o0 ) 10 0 10 2 30 2 3 .沈阳华晨 汽车集团控股 有限公 司, 沈阳
【 要 】 建立 主动悬架 系统 的整车模型 , 用 L G控制算法 , 摘 采 Q 以路 面不 平度和车身 侧倾力矩 同时 作为车辆 系
关键 词 : 车辆 ; 动悬 架 ; 主 平顺 性 ; 纵 稳定性 ; 调控 制 ; 操 协 联合 仿真
Co smu ain o h od n td C n r lo d o o t n —i lt n t e Co r i ae o to fRie C mf r a d o Ha d ig Sa i t fVe ilsw t t e S s e so n l tb l y o h ce i Aci u p n in n i h v
wi oh r a o g n s n h ol me to a" o y a itr a c in so e i l y tm , h p i l o — t b t o d r u h e s a d t e r l mo n fc lb d sd s b n e sg a fv h c e s se h u l t eo t ma c n t lfr e fr v h ce s e n p r t n i a c l td T e o s lt n o h o r i ae o t lo h i e r o c o e i l t r g o e ai s c lu a e . h n a c -i ai n t e c o d n td c n r ft e rd o ei o mu o o c mf r a d h d i g sa i t fv h ce r n i g o ・ a sr a n ・ls o d i c n u td wi tp a d sn l ・ o o t n a l tb l y o e il u n n n A・ l s o d a d C・ a sr a o d ce t se n i ge・ n n i c c s h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48a71b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9.png)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1. 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重要因素。
汽车平顺性,作为衡量汽车舒适性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汽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和悬架参数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多体动力学(MBD)仿真技术,对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平顺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优化悬架参数,提升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接着,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多体动力学的汽车平顺性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汽车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动态响应。
通过仿真实验,本文分析了不同路面激励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并识别了影响汽车平顺性的关键因素。
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通过改变悬架的刚度、阻尼等参数,本文分析了悬架参数变化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基于仿真结果,本文采用优化算法对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能。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汽车平顺性的影响因素,而且为汽车悬架参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汽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汽车的舒适性和市场竞争力。
2.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多体动力学(MBD)是研究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的系统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动力学的学科。
在汽车工程领域,多体动力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学仿真,特别是在汽车平顺性分析和悬架参数优化方面。
本节将介绍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为后续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多体动力学系统由多个刚体和柔体组成,它们通过关节或其他连接方式相互连接。
每个刚体或柔体都有其自身的质量、惯性和几何属性。
系统中的力可以来自外力,如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也可以来自连接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弹簧力、阻尼力等。
多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基于牛顿欧拉方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和欧拉运动方程。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教案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9636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2.png)
总结词:不良车型在操纵稳定性和平 顺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驾驶和乘坐 体验较差。
操纵稳定性:不良车型通常存在转向 反馈模糊、行驶轨迹不稳定的问题。 车轮定位参数不合理或悬挂系统调校 不当可能导致操控性能不佳,使驾驶 员难以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在高速 行驶或紧急变道时,不良车型可能表 现出较大的侧倾或摆动,降低驾驶安 全性。
07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01
02
03
04
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
学习了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和 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轮胎 、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理解了如何通过设计优化和调 整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
平顺性。
实践了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 性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路面状况
不同路面状况对车辆的平顺性产 生直接影响,如颠簸的路面会导
致车辆振动加剧。
悬挂系统设计
悬挂系统是影响平顺性的关键因素, 设计合理的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吸收 路面振动,提高平顺性。
座椅舒适度
座椅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乘坐人员的 感受,高品质的座椅能够提供更好 的减震效果。数, 提高悬挂系统对路面振动的吸收
平顺性:不良车型可能采用较为粗糙 的减震技术,导致在颠簸路面上行驶 时出现明显的震动和冲击。座椅设计 缺乏人体工程学考虑,长时间乘坐容 易引发疲劳。此外,发动机、传动系 统和底盘之间的匹配不佳可能导致动 力输出不顺畅,进一步影响行驶的平 顺性。整体而言,不良车型在操纵稳 定性和平顺性方面的不足会严重影响 驾驶和乘坐的舒适度及安全性。
驾驶员操作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对车 辆性能的了解程度以及驾 驶心态等都会影响操纵稳 定性。
道路条件
道路的曲率、路面状况、 能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汽 车的操纵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申请表2011 年 1 月 2日项目名称: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项目负责人: 所在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 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学校代码:10128 学 号:200820302071成绩考核表项目名称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成绩完成人姓名班级交运08-评阅内容评阅要求得分资料调研完成相关科研资料的调研。
撰写项目概述。
(10分)立项意义研究现状选题是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或贴近学科前沿。
撰写项目研究意义和课题研究现状。
(40分,各20分)创新性创新点是否明确,创新性与实用性是否兼备。
不作评价成果预见性所研究项目的成果应用前景是否看好,撰写项目应用前景预测。
不作评价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否按照项目名称、技术路线及目标任务等要求来设置。
只写项目研究内容。
(10分)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思路是否正确完整。
不作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否先进可行,校内条件是否可以达到。
不作评价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的合作精神,知识积累及指导老师的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是否有利于本项目的开展。
不作评价完成情况本次科研训练作业是否按期完成;撰写内容、撰写格式是否规范。
(20分)格式规范撰写内容、撰写格式是否规范。
(20分)得分合计综合评语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仿真研究英文:Study on simulation of vehicle handling and stability of peace along项目概述:(400字以内,五号字,行距16磅)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且也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交通呈现出行驶高速化、车流密集化和驾驶员非职业化的趋势。
频繁的交通事故使公路的交通安全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到汽车设计者的很大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
几十年来,如何设计和试验汽车以获得良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试验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始终是各国学者和设计师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项目通过对汽车在悬架、转向、车身等初始参数匹配状态下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研究,得出的仿真实验数据为评估、改进、优化同型车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数。
该项目研究为整车的设计开发开拓了更加科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难题。
关键词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仿真技术类别√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B.科技发明制作A类□C.科技发明制作B类注:科技发明制作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科技发明制作B类: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申请资助金额大写:小写:项目起止时间结题形式(打√)√A、论文□B、著作□C、报告□D、软件申请人情况姓名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专业交通运输班级学号2008 所在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性别学历院系、专业、年级项目分工签名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项目研究意义:汽车的平顺性的控制目标就是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强度控制在一定界限之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座椅表面或车身地板加速度响应的均方根值来评价,它已成为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1]。
汽车平顺性将影响乘员的乘车时的疲劳强度,同时也会影响驾驶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进而影响到行车安全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研究汽车悬架减振特性对于提高行驶平顺性,保证行车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能是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研稳定性的目的在于改善汽车的运动性能,减少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
据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交通事故的发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按照交通事故素的比例由大到小的排列,其顺序为操纵稳定性、加速制动性、视野良工作可靠性,由此可见,操纵稳定性的好坏是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性最一个方面。
一直以来,如何设计汽车以获得良好的主动安全性,尤其是定性,始终是各国学者和汽车设计人员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常常采用试验方法和仿真分析方法进行。
仿真分析是在计算机上建立简化到一定程度的模型,输入各种操纵控制信号,计算出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以此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因为仿真分析花费时间短,可以在计算机上重复进行,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快速优化并对比,并且可实现实车试验条件下不能进行的严酷工况分析,因此日益广泛地被人们采用。
几乎所有汽车生产设计厂家都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汽车的某些性能。
美国MDI(MeehaniCalDynamiCs,Inc.)开发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正是应这些要求而诞生的。
特别是专门应用于汽车动力学分析的ADAMS/Car专用模块,极大地方便了汽车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
通过调研国内外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相关文章和著作,总结出了针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虚拟评价方法,并利用某多轴独立悬架仿真模型,进行虚拟评价分析,进而得出该整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虚拟评价。
论文分析整理了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针对操纵稳定性,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操纵稳定性特性并给出了各自相应的评价指标。
针对平顺性,介绍了平顺性仿真数据的处理和评价方法。
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并得到各个工况的虚拟评价指标。
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分析,得到平顺性的虚拟评价指标:加速度均方根值。
通过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虚拟评价分析,说明此车有较好的操纵稳定性。
参考文献:[1]张丽霞.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中逆问题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2.项目研究现状自从引入与交通事故有密切联系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概念以来,相关的行驶特性就被列入主动安全性之中,对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也就进一步深入,许多国家将汽车操纵稳定性能的好坏作为汽车生产研发,销售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
主动安全性指的是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用的能够主动避免事故发生的一种性能,如防抱死制动系统就是一种主动安全设备。
由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往往要进行计算机仿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如虚拟现实技术[2](VirtualRealityTeehnolgy),虚拟试验技术(VirtualExperimentTeChno1Ogy),虚拟仿真技术,虚拟试验场)和虚拟原型实验仿真技术等等,这为车辆计算机仿真技术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虚拟试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以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支撑平台的计算机仿真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并行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Daimler一BenZ汽车公司己成功地将虚拟试验技术用于系列化高速轿车的产品开发中,设计者只要给出新车型、新部件的设计方案和参数,就可以通过汽车动态仿真器进行仿真试验,从而准确预测和评价新型汽车的动力学特性。
吉林工业大学建成的汽车动态模拟[4]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汽车室内动态仿真器实质上就是一个虚拟的汽车试验场。
该仿真器的主要功能模块有:驾驶模拟舱、视景计算机及投影部件、声响发生部件、液压运动装置、汽车动力学计算机及主控制台等。
在汽车动态仿真器上,可以任意设定条件,无危险地对人一车闭环系统进行全工况仿真。
在中国农业大学,余群教授等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汽车一驾驶员一环境闭环系统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桌面虚拟试验系统[5](Deskt。
pvirtualRealiytSystme)开发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软件试验平台,就某轿车在该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双移线、蛇行线等典型工况的虚拟试验,并对其提出的模糊神经网络驾驶员控制模型进行了虚拟仿真试验,试验的良好结果表明了虚拟试验技术的可行性。
汽车的平顺性主要研究“输入”一“系统”一“输出”[6][7]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符合实际的评价。
它可由下图所示的汽车振动系统框图来分析。
系统的“输入”主要由汽车以一定车速驶过随机的路面不平度所引起,因此产生的振动也是随机的。
此“输入”经过轮胎、悬架、座垫等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及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构成的振动系统,传递到悬挂质量或人体,这两部分的加速度就是“输出”的振动物理量。
然后根据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乘坐者的舒适程度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
总的讲,就是把路面不平度的统计规律作为汽车振动系统的输入,然后用一定的算法求出与事实一致的响应,并进行符合实际的评价。
有时汽车振动系统的“输出”还要同时考虑车轮与路面间的动载。
研究平顺性[8]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振动的传递,使乘坐者的不舒适的感觉控制在一定的界限以内。
参考文献:[2]沈晓安.汽车行驶平顺性建模及其仿真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3]王秉刚.我国汽车平顺性实验研究工作概况及展望.汽车工程.1998年;[4]余强.主动悬架系统的连续模糊控制.汽车技术.1999年;[5]李向华.汽车振动仿真‘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6]孙建成.车辆行驶平顺性的预测及研究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7]赵又群,尹浩,张丽霞,等.汽车操纵逆动力学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8]刘献栋,邓志党,高峰.公路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9]高红华,陈学东,钱文军,汽车平顺性的建模分析及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2003[10]宗长富,郭孔辉;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J];汽车技术;2000年06期3.本项目的创新点4.项目研究的应用前景预测三、项目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2.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整车操纵稳定性试验仿真分析,主要是在前悬架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整车模型,整车进行转向回正试验、转向轻便性试验、稳态回转试验,并根据国标计分评价。
整车平顺性试验仿真分析,根据汽车行驶平顺性试验的评价分析标准,引起汽车振动的路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接近平稳随机的不同等级路面,其不平整主要是由于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随机因素形成的,不平整状态比较均匀,例如一般的沥青路面、沙石路面。
这些路面的特性可以用统计特性来描述,它的频率成分一般是很丰富的,是一种宽带随机过程。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就是在这种路面上进行的。
另一种路面是冲击型不平整路面或称为典型路面。
在这种路面上往往出现一个或几个比较大的凸块或凹坑,这种路面不能用统计特性来描述,只能用路面的几何尺寸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