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
莆田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高三历史科试卷命题人:肖颖颖审核人:尹立华(本卷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3.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4.“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的三省又称“计相”,总管国家财政B.宋朝的三省长官权力进一步加大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D.明朝以内阁取代中书省的职能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6.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福建2022年高三上半期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福建2022年高三上半期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强调,应当对从古希腊到中国革命的整个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的研究。
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显著特色,该制度A. 是现代共和政制的典范B. 强调政党的政治作用C. 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D. 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答案】D【解析】试题A不对,雅典政治属于直接民主,与现代共和政制有很大区别;B不对,政党政治源于近代英国;C不对,雅典政治保证男性公民的民主权利;D符合题意,小国寡民的国情有利于直接民主。
选择题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有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材料中含有的信息有①国王掌握国家财政大权②国王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大权③贵族重臣与城市代表享有立法之权④国王地位崇高但权力受限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国王虽然受人尊敬而且富有,但并不能说明他掌握有财政大权,所以①不是题意包含的内容;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伏尔泰描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在法律范围内并不享有大权,所以②也不是题意包含的内容。
根据“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知贵族重臣与城市代表享有立法之权,国王地位崇高但权力受限,所以③④是题意包含的内容,故排除A、B、C项。
故选D。
选择题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
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 导致新的教派出现B. 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B、C、D四项分别为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古希腊苏格拉底等人、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家、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观点,故由题目中的信息“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即可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错在“导致,排除。
C项说法错误,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推动了社会转型,不能说是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排除。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而是强调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常会遭破坏,并不是否认了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排除A。
题干体现不出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排除B。
依据题干“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和“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可知实质上都是王权至上的表现,C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权力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3. 据以下表格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发展的相关问题。
2019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林岗在《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中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
”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
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A. 1911 年B. 1949年C. 1978 年D. 1997年二、综合题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 ,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特点)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4.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1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1 端午节——————1 中秋节—————— 15. 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高三】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
【高三】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小题,每题分,共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2.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五德之运”的学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___德”。
上述材料中的空格处应为 A.水 B.木 C.金 D.土3. 许多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谓议”。
这种说法 A.说明多数皇帝是比较开明的 B.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C.目的在于限制丞相的权力 D.反映皇权经常受到制约4.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专制主义制度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度5.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6. 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
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7. 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
……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
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
福建省莆田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三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李学勤认为,分封制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说明( )A.地方与中央依靠分封制联系紧密B.以地域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宋代民户买卖田地、房屋、牲畜、车船等,凭契约赴官府纳税加盖官印,称为印税;另收牙契税,否则即是无效的白契。
宋代官府这样的征税方式( )A.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B.既扩大税源又提供了合法保障C.便利了部分民众的偷税漏税D.体现了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支持4.光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
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鸦片战争后直接进行,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早20年。
”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6.1882—1891年间,在上海经商打工的外地人中,精通外语者、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的以南京人为主。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册期中考试历史题免费在线检测
选择题孔子弟子众多,《论语》将其归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卒后,众弟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更有再传弟子为王者师。
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为各诸侯国所推崇B.新兴士阶层崛起影响现实政治C.战国纷争导致人才流动D.礼崩乐坏为私学出现提供机遇【答案】B【解析】材料“孔子卒后,众弟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更有再传弟子为王者师”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现实政治的影响,这主要和新兴士阶层的崛起有关,B正确;当时法家思想是主流,A 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选择题画像砖盛行于西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是汉代画像砖《赶集图》,该图反映了当时A. 地主田庄生产状态B. 商业经济恢复发展C. 手工生产分工协作D. 抑商政策逐渐废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商业的发展。
仔细观察图片并依据“汉代《赶集图》”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市镇商业交流的现象,折射出汉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展的情况,不是农业,排除;C项,图片只反映了汉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看不出手工业的分工协作现象,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历代皆实行之,并未废弛,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选择题“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管理的制度C.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A【解析】根据史识的定义可知,关于郡县制的叙述中,A项属于“史识”,故选A;BCD都是对郡县制内容的叙述,属于“史实”,排除。
故选A。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历史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向南的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向北的南房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
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6.《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7.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福建省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12月6日下午16:05—17:20)1.本科考试分试题卷和答题卷,学生需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作答,答题前,请按要求填写考学校、班级、考号、姓名。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角骨器和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出现阶级分化B.属于文明时代C.进入部落时代D.形成早期国家2.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
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贵族逐渐平民化B.宗法制逐渐瓦解C.姓氏逐渐普及化D.社会逐渐平等化3.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
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
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
这反映出()A.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B.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C.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D.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4.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
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钮。
这些成就的取得()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5.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莆田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纲要上册审核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2题,总计64分。
1.据统计,中国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城址共有150余处,分为八大区域,其中黄河中游17处,黄河下游24处,内蒙古中南部14处,内蒙古东南部至辽宁西部78处,青海高原4处,长江上游7处,长江中游9处,长江下游2处。
这反映出()A.早期各文化之间交流频繁B.辽河流域文明程度高于中原C.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当时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天子之地方千里,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据此可以推断出()A.西周王权高度集中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诸侯势力强大D.西周分封制等级分明3.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
这反映出()A.兼并战争影响了稳定B.原有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郑国成为新的霸主D.宗法制度完全走向崩溃4.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萌生最初环境保护思想。
下列先秦诸子论述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B.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C.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D.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5.春秋时期较之西周,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大大增加,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出现B.井田制度瓦解C.公田管理松弛D.生产关系改变6.在战国时期,布币的流通范围从原先的“三晋”和“三川(即河、洛、伊三水流域)”地区,逐渐扩展到了燕国和秦国。
它成为了北起辽宁辽阳(燕国的襄平)、南至河南(梁魏地区)、西达陕西(秦国)、东至山东西部边界(古代齐国的西界)的主要货币。
由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A.全国性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B.布币成为了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C.区域间的商贸联系得到加强D.金属铸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高峰7.近年来,考古学家在广泛的地域内,包括陕西等原秦国领土以及山东邹城、江苏盱眙等六国旧地,发掘出了大量的秦朝度量衡标准器。
2021届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2021届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命题人: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1-5:BBACC 6-10:BCBAA 11-15:AADBC16.(1)特点:继承发展历史经验;措施比较全面。
(2分)影响:推动了农业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分)(2)人地矛盾尖锐;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8分)17.(14分)【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
(2分)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
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
(4分)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
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
(6分)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
(2分)【评分标准】(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角度: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
(2分)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
(4分)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千克的稻谷堆积。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B.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C.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显现D.农耕生产内部分工细化2、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汉书》中品评历史人物时,把防民之口的周厉王、丧身辱国的周幽王、父狱君的周平王列“下下愚人”,而把素有“暴君”之称的秦始皇列为“中下”之人。
这说明班固在治史中( )A.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淡化了帝王的神秘色彩C.评判历史人物侧重道德品格D.揭露了专制制度的弊病3、先秦文献载远古之时“民神不杂”,到少昊氏之时人人祭祀,导致“民神杂糅”,引发灾祸。
颛顼即位后,设专职人员分管天事,促使民神异业,各司其序,从而改变了原始祭祀的泛滥。
这一变化可以用于佐证在“万邦”时代( )A.官僚系统业已初步形成B.阶级分化促成神权垄断C.生产发展削弱宗教权威D.贵族政治取代原始民主4、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
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
上述观念说明当时( ) A.注重维护公共政治秩序 B.宗法分封体制受到冲击C.社会等级意识深入人心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深远5、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对下图所体现的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 )甲骨文中的“田”字A.农业使用青铜工具为主B.手工业的分工细密、货币流通广泛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6、战国时代出现“以邻为壑”“东周欲为稍,西周不敢水”的现象,导致“乱莫大于无天子”“天下定于一”的呼声日益高涨。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莆田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高三历史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题,总计48分)1、《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
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
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 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 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2、A.礼与政的关系受到关注 B.争霸战争促进君主集权C.西周政治制度得到推崇 D.儒家仁政思想深入人心3、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
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这体现了西汉政府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 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C.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 D.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4、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这里的“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讲主要指()A.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B.决策程序更加规范C.分权制衡限制皇权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5、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报酬。
这反映出宋代A.实现以货币地租为主 B.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 C.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成熟 D.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6.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
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C. 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D. 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7.图1为1972年在嘉峪关市发掘的魏晋砖室墓壁画。
画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既有汉族牧民,也有鲜卑农民。
此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丝束、蚕茧、绢帛和可能与缫丝有关的工具。
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
——摘编自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法国乡村共同体走向瓦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你对乡村治理的认识。(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8.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设立男女馆制度,其中女馆一般以25人或50人为1馆,以较早参加的广西、湖南太平军女战士为馆长。她们集体生活,每天发给一定的口粮并承担各项劳动……事实上废除了家庭生活。据此可知,这项制度
A.带有一定的空想性B.巩固了太平天国的统治
C.实现了妇女的解放D.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9.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C.提升了根据地民众的文化素养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16.从1935年底开始,国民政府投入较多的力量从事国防工事的构筑。1936年春季前后,国防工事的构筑全面展开。到七七事变前,浙江、山东、河南、晋绥、察冀各区第一期国防工事基本完成。这表明国民政府
福建省莆田一中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岳麓版【会员独享】
莆田一中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高三历史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以下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①封邦建国②加强中央集权③嫡长子继承制④百家争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从中可以看出: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幅员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立,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4.?雅典政治?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了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
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
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A.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B.陪审法庭是最民主的权力机构C.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D.陪审法庭是最高行政机关5、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选项是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B.执政官权力最高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D.法律就是执政官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命题人: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15题,总计45分)1.孔子弟子众多,《论语》将其归为四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孔子卒后,众弟子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更有再传弟子为王者师。
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为各诸侯国所推崇B.新兴士阶层崛起影响现实政治C.战国纷争导致人才流动D.礼崩乐坏为私学出现提供机遇2.画像砖盛行于西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是汉代画像砖《赶集图》,该图反映了当时《赶集图》A.地主田庄生产状态B.商业经济恢复发展C.手工生产分工协作D.抑商政策逐渐废弛汉代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管理的制度C.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据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可知当时A.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地点限制B.草市设施齐全C.市的时间限制逐渐被打破D.早市商业繁荣5.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古代王朝都定都关中,五代中有四朝定都开封。
北宋初年,赵匡胤想从开封迁都洛阳,进而迁往长安。
“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面去冗兵,循周、汉故事,安天下也。
”但因群臣反对而未果。
最主要的原因是A.开封有更为险峻的地形优势B.关中的生态恶化导致收入锐减C.经济形势的变化阻碍了西迁D.周、汉已成历史,其经验不可靠6.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
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
这一论断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7.1839年,林则徐令英美鸦片商交出鸦片后,未封锁广州海口,只要求外商具结保证不携带鸦片。
此后半年中,共有62艘外国商船在保证不携带鸦片的情况下还在正常贸易。
只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英国商人退出广州,并下令英国商船一律不准进入广州贸易。
上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A.虎门销烟获得欧美各国广泛理解B.清政府秉持了自由贸易原则C.鸦片走私是中英冲突的主要诱因D.英国有意全面中断对华贸易8.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票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控制了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打压外国资本9.下表是20世纪初我国知识界中部分革命组织的发展简表。
这些革命组织的成立A.推动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B.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意义C.促进了清末“新政”的启动D.表明革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10.如表展示了雅典官吏从当选到卸任要经过的公民大会“四关”检查这表明古代雅典A. 贯彻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B. 实行权力的合理分工与制衡C. 不断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D. 直接民主制降低了行政效率11.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罗马法与时俱进 B.重视法律形式 C.罗马法体系完善 D.法律伸缩性小12.对下图中历史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1689年1787年1871年1875年A.《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B.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邦联制政体C.《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政体稳固13.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
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
这说明英国()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14.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表189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相当于百万吨煤)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15. 19世纪80年代,有学者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政策B.专注于传统工业的升级C.对海外市场的过分依赖D.缺乏工业生产社会条件二、材料题。
(共4题,总计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
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
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
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材料二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
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
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
(8分)17.(14分)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阅读材料(表3),回答问题。
表3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
(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13分)13世纪,一位意大利人来到中国,记录下了他在泉州的观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领土,到达了刺桐城。
这个地区,当地的人把它叫做泉州……这一年是羊年……当地人给年份取了动物的名字,如龙年、牛年、蛇年等……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
有大批其他国家的船只,装载着各种货物。
就在我们抵达的那天,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中国的商船有的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非常多的人。
这些船不仅拥有精确得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而且,还有那些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通过它,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商人在此可以赚取巨额利润,作为自由国家的城市和港口,所有的商人均免除交纳各种贡赋和税收……实际上构成这个城市的居住区与周围的村镇看上去是联为一体,建筑物的数量非常多……每个城门口有市场,有水果市场、鲜花市场等。
这里也不存在什么宵禁……城中还有一个地方,叫做瓦市,那里有说书的、卖唱的人,有许多的剧团在演出。
——摘自(意)德安科纳《1271年的泉州一位欧洲商人的亲历记》(1)材料中的哪些方面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9分)(2)指出材料中其中一处有违历史真实的记录,并说明理由。
(4分)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尼岛位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从19世纪初就是著名的景点。
1870年~1880年代,投资商修建了从纽约通往海滨的铁路,兴建了观光游览的各种建筑。
但其真正崛起是在1890年代,成为全美国最著名、最流行的一个都市旅游胜地。
1903年,最引人入胜的“月神公园”开放和神奇历险——日本花园、越南运河、中国剧院。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科尼岛是一个粗俗下贱的去处。
一位游客在1915年这样写道,“如果这些可怕的简陋小屋、低级住所和破败住房也可以称作酒店的话,其他东西便可以从地球上消失了。
”但对构成大多数游客的工人移民来说,这里却是一个神奇刺激、远离尘世的地方。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尼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全美国最著名最流行的旅游胜地的历史条件。
(6分)(2)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尼岛的人物对话场景。
(6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莆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历史期中考参考答案1-5:BBACC 6-10:BCBAA 11-15:AADBC16.(1)特点:继承发展历史经验;措施比较全面。
(2分)影响:推动了农业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分)(2)人地矛盾尖锐;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8分)17.(14分)【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
(2分)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
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
(4分)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
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
(6分)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
(2分)【评分标准】(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角度: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
(2分)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