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4 章
4.1 阅读理解 1)潜在需要是指未来即将出现的消费需要,它 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具有明确消费 意识,但目前缺乏足够支付能力的那部分需要。 第二种是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但由于目前消费 者的消费意识不太明确或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他 所期望的产品,因而还没有形成现实需要的那 部分需要。
2)影响消费需要的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 (1) 消费需要决定购 买行为 (2) 消费需要的强度 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 度 (3) 需要水平不同影 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单元实践: 1.3 单元实践:
分析提示: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 组合 。宝洁公司至少发现了洗衣粉的九个细分市场, 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公司就设计了九 种不同的品牌。可见,洗衣粉可以从职能上和心理上 加以区别,并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在本案例中,有 些消费者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消费者认 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的消费者希望洗衣粉具有 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通过多品牌策略,宝洁 已占领了美国更多的洗涤剂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已达 到55%,这是单个品牌所无法达到的。
3)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比较:
(1)在经典条件反射学习中,总是非条件刺激 在前,非条件反应在后;而且后者是由前者所 引起的。但是在操作条件学习中,却是条件反 应在前,非条件刺激在后。 (2)在经典条件学习中,条件反应与非条件反 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唾液分泌);但在 操作条件学习中,两者不同,条件反应是压杠 杆,非条件反应是吃食物。
D
案例分析: 3.1 案例分析:
分析提示:麦当劳成功的原因很多,这个案例 只是其中之一。在本案例中,麦当劳成功地把 握了消费者的感觉心理,特别是对中国儿童味 觉形成的年龄阶段的研究,为它长期占领市场 打下了基础。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1.解释概念(1)主动型问题:主动型问题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能意识到的问题。
(2)被动型问题:被动型问题是消费者尚未意识到或需要在别人提醒之后才可能意识到的问题。
(3)问题认知: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4)一般性问题认知一般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可以通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品牌来缩小。
(5)选择性问题认知选择性问题认知所涉及的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通常只有某个特定品牌才能予以解决。
(6)及时性信息搜集及时性信息搜集是指不针对特定购买需要或购买决策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活动。
(7)意识域:意识域是消费者知悉或意识到且有可能作为被选品的品牌。
(8)激活域:激活域是由备选品中予以进一步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9)惰性域:惰性域是由消费者了解但不关心的产品或是品牌组成。
(10)排除域:排除域是由消费者不喜欢和不予考虑的产品或品牌组成。
2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彼此有何区别?(p35)3分别列举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的例子各一个。
(p32—35)(1)扩展型决策的例子:以购买个人计算机为例,如果购买者对计算机本身以及计算机市场的情况均不熟悉,那么他就需要从各种方面搜集信息,了解市场上有哪些牌号的计算机,各种牌号计算机在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应从哪些方面评价计算机的好坏、优劣等等。
也许他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决定选择何种规格、何种品牌和带有什么样装置的计算机。
(2)有限型决策的例子:到20世纪50年代,消费者对速溶咖啡及其选择标准已经了然于胸,当遇到新的和不熟悉的牌子时,他可能会做些简单的了解,如检查一下标签的信息等,然后做出购买决定。
将速溶咖啡买回家后,如果没发生什么异常,消费者一般很少再作出进一步评价。
如果品质特别的好或是特别的不好,消费者可能会偶尔向他人提及,或在下一轮购买中根据自身体验决定是否仍然选择该品牌。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第1-1节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一)消费与消费者消费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者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的潜在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必备的消费条件所致:(1)需求意识不明确(2)需求程度不强烈(3)购买能力不足(4)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三)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四)消费者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五)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第1-2节消费者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综合性二、经济性三、发展性四、应用性第1-3节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一、消费者行为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展深化的产物。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化和发展(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三)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后称为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一)研究角度趋向多样化。
(二)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三)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第1-4节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意义一、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下,商品长期短缺、市场严重萎缩,这阻碍了我国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1.分别以实例分析说明阿萨尔的购买行为类型:根据购买过程中消费者的卷入程度以及品牌之间的差异程度,把消费者划分为:①复杂的购买行为,比如刚购买贵重,风险较大的商品②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③习惯性的购买行为④寻求变化的购买行为2.与其他决策相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什么特点:相对于其他决策活动来说,消费者的决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非常复杂。
消费者的决策虽然表现为个人的、经常性的、相对简单的活动,但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由于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些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其次,消费者决策的特殊性还体现为决策内容的情景性。
3.影响消费者卷入程度的因素有哪些:①先前经验②对负面结果的风险预知③消费者的个人特征④产品特征⑤环境因素4.举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①百事可乐在97年重新设计了包装,使其商标更突出,从而促进销售②汰渍洗衣粉全面调整价格,促销5.什么是错觉,举两个实例说明错觉在营销中的应用: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①咖啡店用红色杯子装咖啡利用颜色错觉使顾客感到咖啡浓郁,节约成本,增加了销量②商场播放轻快音乐使得顾客心情好,延长停留时间,增加了购买商品几率。
6.举例说明消费需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消费需要决定购买行为②消费需要的强度决定购买行为实现的程度。
比如买第一双鞋子只要适合就购买而后就要考虑各种因素了③需要水平不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比如恩格尔定律:经济发达国家购买食品费用占总支出比例小,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反之。
7.简述消费动机的特性:①消费动机的原发性②内隐性③实践性④动态性8.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①努力开发有特色的商品②利用广告宣传③重视购物环境与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诱导作用9.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总是无条件刺激在前,无条件反应在后,而且后者是由前者所引起的。
消费者行为学 试题二试题二 参考答案
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情绪动机,情感动机,理智动机,惠顾动机2.渗透定价3.产品生命周期4.长期性;社会性;地域性;非强制性5.企业营销战略、产品战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二、单选题B B D A D三、名词解释1、暗示也成为提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顺从性反应,或接受提示者的观点,或按照暗示者要求的方式行事。
暗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暗示者的数目,或者说是暗示所形成的舆论力量的大小。
2、感觉阈限:指恰好能引起感觉或恰好不能引起感觉的界限。
刺激引起相应感觉,必须具有一定的量,人的各种感官并不是对任何刺激都会发生反应,刺激强度太弱或者太强均不能引起感觉。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刺激强度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个界限,方能引起感觉。
3、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建立起对某些特点品牌的爱好。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较为理想或满意的选择。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按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并且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四、简答题1、答案:动机冲突实际上是指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例如,消费者经常面临在几种同时欲求的产品、服务或活动中做出取舍的问题。
通常,消费者面临3种类型的冲突。
(1)双趋冲突,在这种情形下,被选目标或产品的吸引力越旗鼓相当,冲突程度就越高。
在广告宣传中强化某一选择品的价值与利益,或通过降价、延期付款等方式使某一选择更具有吸引力,均是解除双趋冲突的有效方式。
(2)双避冲突,当家里的洗衣机经常出故障时,消费者可能既不想花钱买一台新的,又觉得请人来修理不甚合,处于不知怎么办的境地。
消费者行为学参考答案
知识应用
2)判断题 (1) 对 (2) 错 (3) 对 (4) 对 (5) 错
D
3.1
案例分析:
分析提示:麦当劳成功的原因很多,这个案例
只是其中之一。在本案例中,麦当劳成功地把 握了消费者的感觉心理,特别是对中国儿童味 觉形成的年龄阶段的研究,为它长期占领市场 打下了基础。
3.3
单元实践:
分析提示:1)这是一个利用差别阈限来影响消费者 心理的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图3—4所示,第一阶段仅 表现IBM的的名称;第二阶段表现IBM名称,不突出 LEXMARK名称;第三阶段表现LEXMARK的名称,不突出 IBM名称的显示;第四阶段仅展示LEXMARK的名称。从 图中可以看出,利盟国际公司的商标引入市场是个渐 进的过程,目的是使品牌的演变在低于公众感觉阈限 的条件下完成。 2)如果品牌变化过快,超出公众的感觉阈限,就会切 断IBM品牌与LEXMARK品牌的联系,IBM的形象无法利用, 新的品牌形象也不可能树立起来。
是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两极对立。二是积极(增 力的)和消极(减力的)的对立。三是紧张和 轻松的对立。四是激动和平静的感的效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情感影响消费者的 动机和态度 (2)情绪情感影响消费者的 活动效率 (3)情绪情感对消费者体力 的影响 (4)情绪情感对消费者认知 能力的影响
1.3
单元实践:
分析提示: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 组合 。宝洁公司至少发现了洗衣粉的九个细分市场, 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公司就设计了九 种不同的品牌。可见,洗衣粉可以从职能上和心理上 加以区别,并赋予不同的品牌个性。在本案例中,有 些消费者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消费者认 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的消费者希望洗衣粉具有 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通过多品牌策略,宝洁 已占领了美国更多的洗涤剂市场,目前市场份额已达 到55%,这是单个品牌所无法达到的。
T181-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_刘宝)参考答案与提示41561
“21世纪多元整合一体化”教材系列·市场营销专业消费者行为学——理论、实务、案例、实训(第二版)网络教学资源包之参考答案与提示第1章消费者行为概述【教学互动1-1】教学提示:(1)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构成营销决策的基础,它与企业市场的营销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它对于提高营销决策水平,增强营销策略的有效性方面有着很重要意义。
例如:品牌形象及品牌管理、产品定位、市场细分、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等等。
(2)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法等方法分析消费者心理或行为特征:①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的言语、表情、动作等进行记录,以寻找其行为规律的方法。
②调查法是指研究人员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以揭示其行为规律的方法。
③实验法是指研究人员在人为控制或预先设定的条件下,有目的地通过刺激而引发消费者的某种反应并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④投射法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法。
这种方法不是让被试直接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而是通过被试对所给刺激物的描述,间接地暴露其内心真情。
动机和态度等。
■单元训练□理论题▲客观题△选择题○单项选择1)B 2)D 3)B○多项选择1)BCD 2)ACD 3)ABCD△判断题1)× 2)√ 3)√ 4)× 5)×▲主观题△简答题1) 消费者行为研究对营销策略的制定有何价值?参考答案:理解消费者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关键要素。
几乎没有哪一个战略决策可以不考虑消费者行为。
第一,通过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或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等,可以揭示消费者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发现种类繁多、包罗万象的市场机会。
第二,市场细分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识别与产品相关的需要域;将具有类似需要域的消费者归为一个群体;对每一群体或细分市场予以描述;选择一个或几个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作为进入市场。
上述每一个步骤均涉及对消费者的调查与了解。
消费者行为学书后练习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书后练习答案第一章:1. 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消费品可以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非寻求品(ABCD)P52. 企业决定所使用的分销方式,一般的选择有:普遍性销售、选择性销售、独家经营(ABD)P183. 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行为变量)细分(D)P16第二章:1.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ABCE)P282.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C)P283.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D)P304. 实验法有以下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BC)P375.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投射技术)方法(B)P38第三章:1.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是:视觉(A)P502.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的是感觉的(适应)现象(B)P563. 知觉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ABCD)P584. 听到消息的开头即引起听到其他部分消息的需要,这种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B)P605. 个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属于自我知觉中的:心理自我(B)P696. 我国古代“智子疑邻”的典故,就是典型的:心理定势(D)P70第四章:1. 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B)P822. 动机具有一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BCD)P853. 消费动机的特征: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性、动态性(ABCE)P864. 人们在吃饱穿暖、有栖身之所以后,还要吃得科学营养、穿得美观漂亮、住得舒适宽敞,这指的是人们的:享受型消费动机(B)P875. 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既释放心理能量又不用担心受到责罚的心理防卫机制是:升华作用(C)P95第五章:1. 情绪情感的构成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ABD)P1052. 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扩散性)两种特性(C)P1073. 根据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心境、热情、激情(BCD)P108 第六章:1. 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频率。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1 •分别举实例分析说明阿萨尔的购买行为类型。
(1)复杂的购买行为,(特点:高卷入,品牌差异大)比如:购买贵重物品、大型耐用消费品风险较大的商品、外露性强的商品。
(2)减少失调的购买决策(高卷入,品牌差异小)(3)习惯性的购买行为(低卷入,品牌差异小)(4)寻求变化的购买行为(低卷入,差异大)2. 与其他的决策相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什么特点?相对于其他决策活动来说,消费者的决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非常复杂。
消费者的决策虽然表现为个人的、经常性的、相对简单的活动,但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2)消费者决策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决策内容的情境性。
因为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影响消费者信息搜寻范围的因素有哪些?(1)消费者对风险的预期(2)消费者对产品货服务的认识(3)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程度(4)情景因素也会影响产品因素的收集4. 举例说明多因素尖联的决策原则多因素尖联决策原则是指消费者为商品的各种属性规定了一个最低的可接受水平,只有这些属性都达到规定水平时,该商品才可以接受。
比如:在选用护肤品的时候,要考虑要保湿效果的、抗过敏的、价格再50到80元之间的、规格是100ML的综合这些因素,符合的就留下,不符合的就排除。
5. 影响消费者卷入程度的因素有哪些?(1)先前的经验(2)对负面结果的风险的预知(3)消费者的个人特征(4)产品特征(5)环境因素6•什么是购买后失调?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期望与产品的绩效之间的差距越大(指绩效低于期望的状况),消费者购物后产生不满意的体验就越深刻,这种现象叫做购买后失调。
影响因素有:(1 )绩效与期望之间的差距(2)差距对个人的重要性(3)差距能够修正的程度(4)购买的费用。
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具有自我保护价值和生存价值)(2)知觉的理解性(理解使知觉更为深刻,更为精准,提高知觉的速度)(3)知觉的整体性(4)知识的恒常性(影响因素:过去经验)2.举两个实例说明差别感觉阀限在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专门研究,开始于()。
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40年代2.在消费者品牌选择规则中,允许品牌中较劣的属性与较优的属性相互补偿的是()。
A)期望值选择规则 B)联结式规则 C)重点选择规则 D)编纂式规则3.将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消费者动机分析,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
下列厂商给消费者提供的各种利益和价值中,不能使消费者对其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
A)商品具有的独特形象 B)商品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功能C)商品的外形美观 D)品牌良好的声誉 4.消费者的绝对感觉阈限值越大,其感受性()。
A)越小 B)因人而异C)越大 D)不受绝对阈限值的影响 5.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的知觉,包含相互联系的两种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和概念驱动加工。
对于数据驱动的加工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驱动的加工通常是先对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B)数据驱动的加工特别强调外界刺激的作用,强调外部输入信息对加工过程的驱动C)数据驱动的加工又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D)数据驱动的加工是从较低水平迈向较高水平的6.关于消费者的记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记忆包括识记、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B)消费者的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在2分钟以内的记忆C)消费者经过复述,可以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D)消费者的长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相比,其容量是相当大的,甚至被认为是无限的7.下列关于消费者态度测量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务完成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B)生理反应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 C)距离测量法属于常用的行为反应测量方法D)消费者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一般用语意差别量表来进行测量8.如果一个消费者的教条性倾向较小,他会()。
A)对不熟悉的事物持开放立场 B)更愿意选择已经成名的产品C)更容易接受带有“权威诉求”的新产品广告 D)对陌生事物非常不安并怀有戒心9.消费者对于文化的学习有两种类型,其中文化移入()。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章节试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课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消耗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称为(c )P. 3A.生产性消费B.组织性消费C.生活性消费D.个体性消费2.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经营思想的是(A ) P.5A.计然B.范蠡C.白圭D.子贡3.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的学者是(B )P.6A.亚里士多德B.色诺芬C.亚当•斯密D.西斯蒙第4.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沿革中发展阶段的时期是(C )P.8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20世纪30-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以后D.进入21世纪以后5.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是(D )P. 14A.投射法B.问卷法C.观察法D.访谈法二、多项选择题1.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包括(ABDE ) P. 4-5A.多样性B.复杂性C.关联性D.规律性E.可诱导性2.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ABCE ) P. 6-9A.萌芽阶段B.应用阶段C.发展阶段D.成长阶段E.广泛应用阶段3.消费者行为学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ABCDE)P. 9A.心理学B.经济学C.人类学D.市场营销学E.社会心理学4.消费者行为学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了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有(ABCDE ) P. 11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问卷法E.投射法5.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投射法主要有(ABCE ) P. 14A.主题统觉测试法B.漫画实验法C.造句测试法D.情景演示法E.角色扮演法三、名词解释消费(P3):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
具体来说,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消费者(P3):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服务)的个人或家庭;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