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43张PPT)

《秋兴八首》解析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 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 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 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 个基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 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 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 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 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 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 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 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 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 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 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 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 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 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 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 《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 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 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 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 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 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 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 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 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 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 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巨岁月。⑨系 (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 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 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 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 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 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每 句字数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 一个繁华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 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 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 首)即是一例。
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 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 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
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 中原的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 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 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 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课件 (共67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课件 (共67张)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杜 甫
( 其 三

登 高
杜 甫
请欣赏大家用平板所创作
的画作,从画面所展示的意 象和营造的意境来看,你喜 欢哪一幅,为什么?请用一 句话说出自我观点。




杜 甫
( 其


怀


杜这三首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样 的写作手法,请简洁概括。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6课《杜甫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 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 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 涂造成的。


咏 怀

古 迹

( 其

三 )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 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 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 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 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 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 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 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不同点 :

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
气氛太浓,境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登高》壮阔。
《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
“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
点明“风急”、“天高”、“鸟飞
回”。
• 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 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给我 们塑造了哪一 个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 幽怨。 ⒉对画师的无耻行 为怨恨。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5杜甫诗三首 课件(共12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5杜甫诗三首 课件(共12张PPT)

甫唐
学 科网

杜 甫 诗 三 首
·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 珠与李白齐名,其诗风格多样,而 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格。杜甫作诗语音极其精炼, 擅长古体诗和律诗。在他的笔下, 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忧国忧民积郁 其中。
杜 甫
诗圣
诗史
咏怀古迹(其三) 登 高
(一)原文 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 。
学.科.网
停顿、语速、节奏、感情
一、放慢语速,注意停顿
二、标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读出节奏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 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一幅萧索惨淡的画面。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1.从诗中也可以读出 王昭君有怎样的感情
怨恨
2.从诗中可以看出诗 人对王昭君有怎样的 感情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
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
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 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
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
“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 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 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 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同情,惋惜
《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76的秋天, 路过昭君村时所作。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 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 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最终郁 郁辞官,漂泊江南。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41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语文 第2单元  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41张PPT)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沉郁顿挫
•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 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 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 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 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 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 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 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 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 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绝句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 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 岳》为代表。
秋兴八首(其一)
• 写作背景 •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 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 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 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 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 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杜 甫Fra bibliotek作者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精选ppt
6
他以古体、律诗见长,“________”是其作品的主要 风格。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吏”、“三 别”、《蜀相》、《遣兴》、《春夜喜雨》、《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兵车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月夜》、《旅夜书 怀》、《水槛遣心二首》、《秋兴八首》等,其中“三吏” 为《________》《新安吏》和《________》,“三别”为 《新婚别》《________》和《________》。杜甫是唐代最 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1)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一去紫台连朔漠
(2)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精选ppt
15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精选ppt
9
(2节 省.01省 悟.1年广东考查)
玉 露邪呼..露 一恶韩.手邪.
sx(塞 塞 瓶h. .2ǐn0ě上 责 塞ɡ.0n8ɡ年广东考查yxéi)é
省 省. .悟 悟.
(201邪 邪呼 呼. .1年恶 恶韩 韩广邪 邪. .东考查)
玉 露.露 一塞 塞 瓶 塞 塞 瓶.. . . .手上 责 塞 上 责 塞. .
(20)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 绝句》)
(16)月涌大江流
(17)富贵于我如浮云
(18)两个黄鹂鸣翠柳 (19)白日放歌须纵酒
(20)不废江河万古流
精选ppt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2.5《杜甫诗三首》课件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听到它 的叫声非常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冷。既有身体 的,又有心灵 的。更主要是
这不是一只快乐 的鸟,是一只孤 独痛苦的鸟。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微小,很
孤单。
落木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曾 万里,地之远也;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纭,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 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 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 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献赋十年犹未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6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65张PPT)

写? )意象/意境、技巧、情感……
四、抓注释:①难理解的词语;②传递诗歌当
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
感 ……)。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 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 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 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故曰《秋兴》。
一、这两首诗各采取了什么意象来表现秋天?两种 秋天有何不同?
二、杜诗的情感取向与王诗有何不同?这种不同是 因为什么造成的?
杜诗: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 气、波浪、风云、丛菊、孤舟、寒 衣、白帝城
王诗:空山、新雨、天气、明月、 松、清泉、石、竹、浣女、莲、 渔舟
杜诗:身处动乱,居无定所,诗中融入了 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叹, 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颈联: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 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 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 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 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 的凄伤。
❖ 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秋词》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李白《赠庐司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 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 墨,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 色图。

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39张PPT)

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共39张PPT)

一、知人论世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联转入秋思,将焦点转移到现实 生活,进一步把秋思写足。表现游子无 家可归的惆怅凄凉。 悲人生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
情景交融
情与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鉴赏步骤
知人论世——理解诗意 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 群山万壑赴荆门, 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 生长明妃尚有村。 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 置和环境。 当年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大漠,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 独留青冢向黄昏。 昏黄风沙中。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 画图省识春风面, 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 环佩空归月夜魂。 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 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 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 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 非常寂寞、抑郁的。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 免触景生情。
二、理解诗意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 玉露凋伤枫树林, 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 巫山巫峡气萧森。 雾中。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 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 入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 笑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 甫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 数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 涉。李白是 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 人间的歌者。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72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5课 杜甫诗三首(共72张PPT)

审视标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即因秋引发感慨(触景 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 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 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通读诗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zhēn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ຫໍສະໝຸ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秋 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使枫树林凋谢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江中的波浪汹涌,接连天际,山上雾霭阴 沉接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已开两度令人回忆往昔而潸然泪下,一 叶孤舟系在江岸,像系着我思念故园之情。
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
游 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 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
时 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 期 《望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
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
长 “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
安 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 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
西 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南 时
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 就的。

沉郁顿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甫诗三首》用(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杜甫诗三首》用(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3
秋 兴 八 首 (其一)
4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衰露败般飘的零秋,霜 巫使 山两 巫岸 峡的 一枫 带树 气林 象 巫山巫峡气萧森。更加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澎沉湃地,压边向塞大上 地风 。云滚滚,阴沉
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使我
丛菊两开他日泪,像孤往独日的一小样舟又 系一 向次 岸伤 边心 ,落 也泪 系, 着 孤舟一系故园心。我怀念故园的心情。

(其一)
甫 诗
咏怀古迹 (其三)

登高
首 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 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 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 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千载以来,琵琶弹奏胡乐, 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怨恨。19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
20
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借高山 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形象的伟大, 寄予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 2、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昭君的 悲剧。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 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 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 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写出了昭君 出塞的悲惨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 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 什么?
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感情了。 菊花开在秋天,所以这‚丛菊‛回应了诗题中那个
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 是‚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 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 了他的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 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 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 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 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 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
圣”。
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春望》、《三吏》、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 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 集》。
伤枫树林‛这一句,在凄凉之中还有一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巫山巫峡气萧森
1. 课 文 分 析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
时局不安,阴沉郁闷
思乡不归,无奈凄伤
无家可归,惆怅凄凉
导入新课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 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 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 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 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 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 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 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 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 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 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 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 蒲起龙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 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 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 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 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 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 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 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 各地。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 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 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 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 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 (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 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 其中的第一首。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哪些诗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 现实主义(诗史)的诗: •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 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 家别》、 《垂老别》 ) • 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诗: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等。 • 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诗: • 《登高》、《春望》、《咏怀古迹》、 《蜀相》等。
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 1. 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 课 的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 文 峡秋气逼人的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 分 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的联系。 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 析 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感慨 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 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 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
• 昭君故里即是今天的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宝坪村,原名烟墩坪, 又名王家湾。它面临 香溪水,背靠纱帽山, 群峰林立,崖壑含翠, 橘林丰茂,山明水秀, 极富诗情画意。村内 有楠木井、娘娘井、 梳妆台、望月楼等遗 迹;
(这 分种 析态 技度 巧运 )用 什 么 方 法 表 达

么事为 态 什 ? 度 么 诗 ( 要 人 体 写 在 悟 这 诗 感 个 中 情 古 表 ) 人 现这 出段 什往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 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 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 可言呢?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 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 《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 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 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 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 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 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靠献赋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 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 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 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 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 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 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 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 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背景材料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 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 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 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 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咏怀古迹》也是一组七言律诗,和《秋兴八 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是杜甫在夔 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夔州和三峡一 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 的古迹,杜甫借吟咏这些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 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 ‚秋‛字。 ‚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在这 课 里是指过去。这‚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泪, 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一点一点的多 文 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滴的眼泪。此 分 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 析 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
阅读《秋兴》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呢? B.从前两联中可见当时的自然景物 有哪些特点呢?
C.菊花、孤舟、寒衣和刀尺有什么 特殊意义? D.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兴八首(其一)小结
• • • • • • • •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具体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 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 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 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 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
1. 课 文 分 析
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 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 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 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 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 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