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课题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e8442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4.png)
1、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024年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
![2024年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8bdc3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a.png)
2024年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
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二、初读感知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
(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
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交代任务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
评议后再读。
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汇编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汇编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693e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b.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汇编6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看作一个整体,对教学中显现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分析,并订立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学问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把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同学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连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同学随文理解词意的本领,同时提高同学的阅读本领。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引导同学边读边想象,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同学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同学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准明确、细致的察看,才略精准地把握事物变更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同学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同学的预习回答)3、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得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开放、“吹皱”老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开放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讨论”通过同学的生活阅历理解。
如:“估量”“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实在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老师指名同学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2023年《第一朵杏花》教案
![2023年《第一朵杏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fcd3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7.png)
2023年《第一朵杏花》教案2023年《第一朵杏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__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重点词汇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泛出、仰起、吹皱三、课前预习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四、课文梳理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什么事情啊?”——奇怪“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什么时候?”——激动“刚才。
”——自豪“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是。
”——肯定6、__最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语言平和,清新流畅。
说说竺爷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五、知识拓展1、近义词。
奇怪——奇异、留心——留意、赶忙——连忙兴冲冲——喜滋滋、也许——或许、推断——推测估计——估摸、顷刻间——转眼间2、反义词。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47c6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a.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
例1: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例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一、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2、学会课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从竺可桢爷爷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的态度。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4f8f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1.png)
《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4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一、目标导引1.学习9个生字,其中1个会读,8个会写。
正确读写并积累一株,泛出,仰起,吹皱,曾经,精确,估计,掌握,明媚,程度,郑重,绽开,大概,规律,兴冲冲,顷刻间16个词语。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词句。
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人物的品质。
如:竺可桢弯下腰来,习惯地问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理清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前引导。
1.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1)查找竺可桢先生的有关资料。
(2)查找杏花的有关资料。
2.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我能理解重点词语例:【绽开】读音:zhagrave;n解释:花朵)绽放;开放。
(2)我积累了课文中的表示时间短的词语例:顷刻间3.我的阅读感受例:我喜欢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如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使用几个生动、形象的动词,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了。
照样子大胆写出感受和见解:4.准备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
①②③三、课文导学。
1.默读课文,按时间的顺序给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二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第仨段(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了2.朗读两次孩子与竺可桢爷爷的对话,想一想,再选择填空。
(1)第一次对话中的又说明竺可桢爷爷看花的次数___________(a.第一次b.第二次c.经常);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爷爷(a.随便地问b.问了很多次c.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问);从中反映了竺可桢爷爷是一个的人。
(2)第二次对话中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写出了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
3.读了这两段对话,我有很多感想:我明白了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389e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a.png)
《第一朵杏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
2.学生对大自然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朵盛开的杏花,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在什么季节开放?(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练习1.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朵杏花》,谁能告诉我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外拓展1.教师出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关于大自然的文章。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美文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拓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朵杏花》,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是如何发现第一朵杏花的吗?”2.学生回答:“小主人公在春天到来时,每天都去杏树旁观察,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第一朵含苞待放的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用心感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用心感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https://img.taocdn.com/s3/m/f3182e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2.png)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杏花文化;2.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细致观察与感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3.通过文艺欣赏与创作,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教学重难点:1.借助“第一朵杏花”这首诗歌来了解杏花的文化内涵;2.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和感受来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3.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学生欣赏《第一朵杏花》1.请同学们静心聆听,读一读《第一朵杏花》这首诗歌:春风不度玉门关,杏花梦中爱坐看。
最是眼前繁花艳,一朵开放胜千金。
2.学生一起朗诵《第一朵杏花》,感受杏花的美丽和神秘。
3.鼓励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眼中的第一朵杏花所呈现的美丽和感受。
二、了解杏花的文化内涵1.学生一起发现杏花文化:> 杏花作为中国的园林文化艺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已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而对于杏花的欣赏,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自然春天回归的喜悦。
> 杏花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文学与艺术味道,同时还代表着美好、祥和和团结。
2.学生们一起谈一谈自己对于杏花的认知,理清杏花的文化内涵。
三、细致观察与感悟1.带领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欣赏杏花,发现它的美与神奇。
2.鼓励同学们对杏花进行细致观察,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它的不同之处。
并绘制下自己眼中的第一朵杏花。
3.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于杏花的深刻感受,并共同讨论如何将这些感受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文艺欣赏与创作1.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关于杏花的文艺形象经典,如唐代的《杏花庄忆》等。
2.学生们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画作、音乐等,来阐述自己对于杏花的感受。
3.写一篇自己的杏花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心与感悟。
教学总结: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文艺解读,加深同学们对于杏花文化的认知与感受,引导他们在细致观察杏花的同时,培养对于自然的敬畏心。
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朵杏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5d61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5.png)
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一朵杏花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66e546529647d262852de.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杏花记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上好?谁能看图说说三水的样子?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风险问题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浅显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风险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风险问题?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什么内容?三、研究组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生字。
3、说说你读了作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风险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中小学生专业作文精选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的杏花。
”指导有内心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外公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课文主要就讲了什么?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时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会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现阶段的观察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朵杏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朵杏花](https://img.taocdn.com/s3/m/36302f7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b.png)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朵杏花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朵杏花一、设计理念:课文《第一朵杏花》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本课的学习,以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从画面入手,观察杏花是什么样子的,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注周围事物变化,懂得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精确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多媒体出示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高雅的梅花,优美的图片博得学生惊叹,吸引学生注意。
2、而有一种花却不起眼,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让学生说说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株杏花却引起了一位大科学家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课题。
板书:第一朵杏花。
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惑到课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平常,极大限度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2、随机学习生字。
一株(zhu)杏树绽(zhàn)开词泛(fàn)出仰(yang)起脸(设计意图:将文中的生字新词与课文插图相联系,既避免了单一学习生字的枯燥,又给学生增添不少学习情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3edf6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情感体验与表达: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举例:通过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体验作者笔下的春天情感,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一朵杏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来临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花朵开放的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3.段落分析:分析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细腻描绘。
4.修辞手法: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如“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口语交际:讨论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要求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嫩绿、绽放、飘落”等,并理解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举例:学生能运用“嫩绿”描述春天树叶的颜色,“绽放”描述花朵开放的状态,“飘落”描述花瓣的飘洒。
-段落分析与欣赏: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如何细致描绘自然景色。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9e54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5.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生: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师:大家读得真热闹!哪一小组把你们感受到的美来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生1:我仿佛感到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春绿了柳树,柳树柔软的枝条随风舞蹈。
师:啊!你想得画面多美啊!柳树好像和我们说着悄悄话呢!你来读一读吧!生1: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生2:小草从妈妈的怀里探出脑袋,看着这精彩的世界!看着这一切,我忍不住想读啦!(学生美滋滋地读。
)师:我的确感受到了小草看到的精彩的世界!生3:我感觉花儿、小草、柳树、小溪像活的一样,有了生命。
(极富表情作动作读。
)师:刚才大家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了一道道的波纹,小草苏醒了,探出了头来,风儿吹绿了柳梢,杏树的花苞胀得鼓鼓的,就要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春天吧!(课件出示春天的情境图)全班齐读师过渡:是呀!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
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
他呆呆地站在那儿,痴痴地守着那朵杏花。
你们看,你们看,花开了!(师板书画画苞)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谁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竺爷爷?谁来?谁来?(同座位合作读、表演对话)师:有谁想告诉竺爷爷?谁想当竺爷爷?(指名读)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精彩的对话,没有写出两人的神态、表情,现在老师送给你们一些词语,你对照这些词语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出示词语:奇怪、半信半疑、高兴、自豪、激动、肯定、)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生:根据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话。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指名学生逐句读,读出对话中的神态。
师: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瞧:师:(出示句子: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e21b8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0.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画、标、问、查)。
注意查找竺可桢的相关资料,为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2、教师: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学习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为学习第二次对话、体会情感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
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科学家竺可桢爷爷,并和他一起去看过一次杏花。
这节课,我们还将再次和竺爷爷一起去观察杏花!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不过,在赏花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2、谁能用上几句话简单说说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景,尽量用上这些词语?阳光明媚一株杏花淡淡、竺可桢走进绽开习惯错过遗憾(脑海里的春天、与文本有关的内容。
师:你不仅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还能看着这些词语回忆起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表达也很清晰,非常了不起。
第一次看杏花留下了遗憾,今年,带着竺爷爷的嘱托,孩子会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放吗?二、品读赏析,感悟体验(一)感受春天的美景师(激情):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40429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1.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生: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生:[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可以使学生轻松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对比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学生自读课文)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生: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生:[这两次阅读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提供材料式说话训练]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能力提高较高]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生: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生: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第一朵杏花一,词语训练.1,珠( ) 泛( ) 仰( ) 精( )株( ) 眨( ) 抑( ) 晴( )佑( ) 掌( ) 确( ) 皱( )估( ) 堂( ) 嘴( ) 破( )2,( )粉红 ( )小草 ( )花苞( )柳梢 ( )河水 ( )桃红一,填空.1,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2,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bd630f4693daef5ff73d16.png)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
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图片、生平、成就。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根底。
2.学生自由练读。
3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响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91c1f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4.png)
《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通用12篇)《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篇1课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本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1、我会写dagrave;n hoacute;ng xiacute; guagrave;n liǔ shāo zhegrave;ng zhograve;ng xū yagrave;o( ) ( ) ( ) ( ) ( )yaacute;n jiū gū jigrave; tuī duagrave;n guī lǜ zhuacute; kě zhēn( ) ( ) ( ) ( ) ( )2、把每个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3、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从基础知识入手扫除字、词、句的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为顺利而深入地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做好了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级公开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寿县三觉小学执教者:罗祝青2013年2月《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三觉小学罗祝青教学目标:1、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能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当竺可桢爷爷看到花开了,是怎么做的?用笔圈出爷爷动作的词。
(1)交流圈出的词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指导朗读。
指导学习第2-5自然段。
过渡: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孩子天真地问出示投影片:爷爷,您又看花啦?A、指名读,评议。
B、从这个“又”字上你读懂了什么?C、再感情朗读。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弯下腰来”体会爷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抓住“习惯地问”体会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练习感情朗读。
2、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3、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 其余读旁白。
学习第7-14段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精确” 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7、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一一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五、板书设计第一朵杏花嘱咐留心严谨踏实哪天开花郑重记下一丝不苟精确观察坚持不懈六、教学反思常言道:言为心声。
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
因此,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时,我把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品读,体会其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因为赶时间,没能进行反复的朗读、品味,比较,进而突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略感遗憾,将来希望能更加合理的调控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小组协作意识强,参与面较广。
师生互动充分,孩子们跃跃欲试。
有思维的碰撞,有一定的课堂生成。
但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重点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是,问题的设计有些琐碎“面面俱到”。
教师课堂语言还是显得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
今后需在这方面多琢磨,抓重点,让课堂思路更加清晰。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寿县三觉小学罗祝青一、教学理念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阅读,围绕教学设计的思想就是阅读理念。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
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能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能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是一一情景设置法一一提问法一一点拨法。
五、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导入 ------ 第一次---- 第二次---- 总结迁移阅读教学只是手段,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
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
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七、说板书设计:第一朵杏花嘱咐留心严谨踏实哪天开花郑重记下一丝不苟精确观察坚持不懈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通过提问本文讲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一竺可桢,并板书;在后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及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
板书精确观察” 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