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液体复苏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及存在的问题休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战创伤休克的发生率为10%〜15%,高技术局部战争发生率可高达25%〜30%。
近年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提出了很多新方法和措施,尤其对液体复苏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提出许多新的看法。
因此,本文就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战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方法战创伤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出血致严重持续的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心搏骤停。
目前,复苏有传统的即刻复苏和最新研究较多的延迟复苏。
即刻复苏: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延迟复苏:又叫限制性液体复苏,指患者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只给予少量的平衡盐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在手术彻底处理后再进行大量复苏[1-3]。
传统的复苏方法并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事实上有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危险。
近十年来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组织体液和氧代谢的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休克液体复苏概念正受到挑战,因为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休克模型为基础,所以在前线(院前)或急诊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仍然有争论。
鉴于失血性休克在战时较多,故选择在此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美军、英军及以色列军队在战时总结的失血性休克进行分析。
1.1美军对战伤失血和休克推荐的复苏原则已控制出血伤员可建立静脉通道,伤情稳定(桡动脉脉搏强)可不予输液,密切观察,提倡口服补液;对有休克表现的(桡动脉脉搏微弱)可用乳酸林格液或6%的羟乙基淀粉维持平均动脉压在70mmHg(1mmHg=0.133kPa)左右;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给予小剂量(限制性)补液,考虑到液体携带的问题,首次补液为7.5%Nacl和6%右旋糖酐(HSD)250ml(缓慢输注至少>15min)伤员无反应再给250ml,总量不超过500ml。
也有输注全血或血浆的方案,可达到很好的复苏效果。
休克液体复苏
三、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抑制期。
1.休克代偿期:当失血量少于循环血量的20%以下 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 人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 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 或减少。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可升高,脉 压差减少。
量的扩充
12
创伤液体复苏管理
•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 为什么不用5%GS •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
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 晶体—等张 • 等张盐液: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血管内外再分布,
(2)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g。
(3)遵医嘱使用激素、抗组胺类、升压药等药物。
8.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填写抢救危重病人抢
救记录单。
8
五、观察要点
1.精神状态:患者有无兴奋或躁动不安;有无表情淡漠、 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对刺激有无反应。
2.生命体征:①血压:血压和脉压是否正常。②脉搏:休克 早期脉搏增快,严重时脉搏细速或摸不清③呼吸:呼吸 有无变快、变浅、不规则。④体温:多数患者体温偏低, 感染性休克患者体温可高于正常。
6
四、护理常规
7.按各种休克特点对症护理 失血性休克:
(1)迅速建立多种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 扩容,另一条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必要时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这样既可提供快速补液通路,又可监测中心 静脉压,以指导治疗。遵医嘱输注平衡盐、代血浆、 全血等,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2)确定失血部位,根据原因及症状对症处理,做好 术前准备。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液体复苏.doc
胶体为辅,对输血要审慎。
不同液体的选择意义
(1) 等渗晶体液
(2)7.5% 高渗氯化钠
(3)胶体液
补液种类
(4) 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等渗晶体液
〔1〕 乳酸林格液:①临床常用;②可跨血管半透膜自动分布;③主要作用是细胞外间隙扩
容,血管内扩容有限;④到达血管内扩容目的,常需补充失血量的3-4倍;⑤在体 内和血管内停留时间较短⑥ 乳酸林格液可引起低钠、酸中毒和肝功能不全造成的乳 酸负荷增加;⑦大量输入乳酸林格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钠过 多并发症。 〔2〕 生理盐水:①0.9%的氯化钠PH5.6,不含其它电解质;②氯离子高于血浆,输入过多 可致高钠和高氯血症;③已被乳酸钠林格液取代。
• 因此,目前主张联合应用,并根据病情调整比例
复苏液体的选择
• 最近由 创伤学会和加拿大创伤学会联合召开的制订复 苏策略的会议中[7],55%的参会者仍然主张使用胶体复苏;
• 2/3的参会者主张联合使用晶、胶体复苏。 • 胶体至少在理论上具有强大的复苏优势,如用量少、组织
水肿轻、扩容时间持久、改善循环更迅速有效等,这种优 势很难使医生舍弃胶体在复苏上的使用。
3.微循环衰竭期
血液浓缩 酸中毒
血粘度↑ 血液高凝状态
微血栓 DIC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激活纤溶系统
严重出血倾向 细胞功能障碍、坏死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
• 病人血容量在短期内急剧丧失,导致心排量减少, 继而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
• 所有类型休克中最常见,分失血性和非失血性。 • 前者大多发生于创伤失血、消化道或术中较大出
Champion HR. bat fluid resuscitation :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conferences. J Trauma , 54〔5 Suppl〕 :S7〕,
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估
A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等
B
观察尿量:尿量是反映液 体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
C
监测血气分析:了解酸碱 平衡、电解质等指标
D
观察精神状态:如患者意 识、反应、合作程度等
E
监测心功能:如心脏射血 分数、心输出量等
3
混合液复苏: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混合复苏
4
限制性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病情,限制液体输入量,防止肺水肿等并发症
5
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指标,制定个性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6
早期液体复苏:在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尽早进行液体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
液体复苏的剂量和速度
液体复苏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 情等因素确定
汇报人
状 02. 液体复苏的目标和原则 03. 液体复苏的方法和策略 04. 液体复苏的并发症和注意事
项
脓毒症休克的定 义和症状
1
脓毒症休克的定义
1
2
3
4
脓毒症休克是一种由感 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损伤
适量复苏:根据患者病 情和生理状况,适量补
充液体
平衡复苏:保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避免过
度复苏
动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
调整复苏方案
避免并发症:注意预防液 体复苏相关的并发症,如
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
液体复苏的时机
01
04
调整策略:根据患者的 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 液体复苏的速度和剂量
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乳酸、醋酸林格氏 液可以在血管内 外自由出入,因 此输入RL液体后 可以均匀的分布 在细胞外液。
RL液
20%
ECF: 80%
Crystalloid vs Colloid: 体内分布的差异
HES
正常情况下 HES仅可以保 存留在血管内, 除非存在毛细 血管渗漏
细胞内液
已为众多权威机构和指南所认可,早期标准的复苏策略,极大降级 MOF和死亡
液体复苏的重要地位 脓毒性休克
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EGDT)
复苏目标的优先顺序: CVP - MAP - ScvO2
复苏措施的优先顺序:
(1)调节血容量 (2)调节血管活性药物 (3)输注红细胞 (4)正性肌力药物使用 (5)降温、镇静、镇痛处理ood-/Components
e.g. 0.9 % NS、HS
Ringer´s Lactate
Ringer´s
Acetate
Natural colloids
Artificial colloids
Albumin
Gelatin Dextran Starch
Whole blood Packed red cells Plasma
组织间液 血浆
Crystalloid vs Colloid: 争议
晶体与胶体的选择- 1998 Meta分析
Fluid resuscitation with colloid or
crystalloid solu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1998;
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治疗
混合液:如乳酸林格氏液、 复方氯化钠等,主要用于补
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4
特殊液体:如高渗性溶液、 低渗性溶液等,主要用于特
殊病情的液体复苏治疗
输液速度
01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调整
02
快速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
休克等紧急情况,输液速度
可达100-200ml/h
03
慢速输液:适用于一般脱水、
03
呼吸频率: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呼吸频率 的影响
05
02
心率:评估液 体复苏治疗对 心率的影响
04
血氧饱和度: 评估液体复苏 治疗对血氧饱 和度的影响
06
意识状态: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意识状态 的影响
治疗效果判断
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呼吸 频率等
尿量:尿量是评 估液体复苏治疗 效果的重要指标
预防血栓形成:鼓 励患者多活动,避 免长时间卧床,预 防血栓形成。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肺水肿、心 律失常等并发症, 应及时处理,避免 病情恶化。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输液速 度和总量,避免 过度输液
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合理选择输液液 体,避免使用高 渗性、高糖、高 钾等液体
血气分析:如血 氧饱和度、二氧 化碳分压等
电解质平衡:如 钠、钾、钙等离 子浓度
器官功能:如 肝肾功能、心 功能等
患者主观感受: 如疼痛、呼吸 困难等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指标:包括
1 血压、心率、尿 量、血气分析等
调整原则:根据
2 评估结果,调整 液体种类、速度 和剂量
调整方法:根据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指标,可以了解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的情况。
目标导向复苏有助于提高休克液体复苏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4
休克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
复苏液体的选择
01
02
03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等渗盐水, 可快速补充血容量,但可 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管内渗透压 ,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 感染。
根据监测指标
如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
05
休克液体复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早期复苏的案例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早期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早期复苏是指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等。在早期复苏的 案例中,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被送往医院,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同时进行止血治疗,成功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红细胞
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应 输注红细胞以提升携氧能 力。
复苏的时机
早期复苏
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延迟复苏
在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开始液体复苏,适用于有明显出血灶 的病例。
复苏的量
根据休克程度
轻度休克需补充约1000ml液体,中度休克需补充约2000ml,重度休克需补充 约3000ml或更多。
休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和产生其他并发症。
02
液体复苏的原理
液体复苏的定义
液体复苏
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或血液,以维 持或恢复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 治疗方法。
休克
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
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休克液体复苏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旨在迅速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给各器官,以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
其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快速补充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首要目标是迅速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容量,确保足够的血液循环。
休克时,由于血容量不足,患者血压下降,心脏泵血量减少,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
通过给予液体,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高心脏泵血量,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灌注,确保重要脏器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2.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之一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补充液体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目标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足够的灌注压力,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恢复组织灌注: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是恢复患者各组织器官的灌注,确保其正常功能。
当患者出现休克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各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状态,病变和损伤将进一步加重。
通过及时给予液体,可以提高血液循环,改善各组织器官的灌注,从而降低组织缺氧和细胞损伤的程度。
4. 防止并发症发生:在液体复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液体复苏可能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液体的输注速度和剂量,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组织灌注,防止并发症发生。
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但需要强调的是,休克液体复苏并非对所有休克患者都适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
复苏液体的选择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 液,可快速补充血容量, 但可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 压,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或感染风险。
自体输血
回收失血,经过处理后再 输给患者,可减少异体输 血相关风险。
复苏目标与监测
复苏目标
维持正常血压、心率、尿量,保 证组织灌注和氧供。
监测指标
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 排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 以评估循环状态和组织灌注情况。
动态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输液速度和 种类,避免过量输液引起心肺功能 不全和水肿。
03 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
心力衰竭
总结词
液体复苏过程中,由于大量快速输液,患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力衰竭。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的研究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
由于不同休克患者的病因、病情和生理状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 制定个体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生理指标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尿量等,来评估液 体复苏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有助于提高复苏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肾功能不全
总结词
液体复苏过程中,由于大量快速输液, 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代谢废物,导致肾 功能不全。
详细描述
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尿素 氮和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治疗上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利尿剂 和透析治疗,同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 疗,以保护肾脏功能。
04 液体复苏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复苏液体的研发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 气分析等),可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 进行诊断。
液体复苏
识别患者体液丢失 ↓ 液体复苏的目标 ↓ 如何实施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
传统:皮肤干燥,口渴,心率快,血压低,尿量少, 红细胞压积升高等(敏感性特异性较差)
科技发展:漂浮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可检测 肺动脉槭压(pAwp)和中心静脉压来量化目标 (但受胸腔内压,呼吸机等影响)
能全力: 营养素全面,易消化,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其渗透压
低可预防渗透性腹泻,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 的肠内营养支持。
百普力:适用于轻中度消化功能障碍者或术后胃肠道功 能恢复期 瑞代:适用糖尿病人
瑞能:接近正常饮食,适用需高热量者,胰腺炎者禁用, 不含膳食纤维
保持3度
温度:37—41度
2胶体:在血管内半衰期比晶体长,可用更少药在更短时间内完 成目标,但价格昂贵。白蛋白需有指证,万纹有用量限制 ( ﹤20ml/kg.d) 3血液和血制品:hb ﹤70g/L时输浓缩红细胞,急性出血量 ﹥30%血容量可输全血,血小板计数﹤5 ×109/L,输血小板。 4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液时要注意钙钾镁等电解质平衡,高钾 血症需限钾,输血者需补钙。还要注意酸碱平衡:如大量林格 可导致高碳酸氢盐性代谢性碱中毒。 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理想的溶液适用于所有危重症。没有证据 证明一种液体优遇另一种,临床需根据疾病生理特点选择。
2限制性复苏:对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主张在
彻底止血前,只给于少量生理盐水维持机体基本需要,收 缩压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止血后 在行液体复苏。
返回
补液安全性
100—200毫升液体在10分钟内输入 CVP升高〈2mmhg或PAWP〈3mmhg,则继续补液 cvp﹥5或pawp ﹥7 则停止补液 Cvp升高介于2—5之间或pawp介于3—7之间,暂 停补液,根据需要隔10分钟进行评价。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不同类型晶体液特点及应用范围
平衡盐溶液
如乳酸钠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等,具有与血浆相似的电解质含量和渗 透压,因此对血管内容量影响较小。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治疗等渗性脱水,以 及需要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
高张盐溶液
如高渗氯化钠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能够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 间液回吸收。高张盐溶液主要用于治疗高渗性脱水,以及需要提高血液渗透压、 促进组织间液回吸收的患者。
胶体液种类及适应症
人工胶体液
如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等,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能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 间液回吸收。人工胶体液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需要提高血液渗透 压、促进组织间液回吸收的患者。
天然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具有营养和凝血作用。天然胶体液主要用于治疗 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需要补充营养和凝血因子的患者。
心力,避免过量;监测心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VS
处理方法
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应用强心剂、利尿 剂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未来可能会发展更加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挑战分析
随着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增多和病情的复杂性,治 疗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 战,如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如何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液体复苏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途径选择及注意事项
休克的治疗措施
休克的治疗措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是由于休克时,身体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组织和器官中,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运行。
休克的治疗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和维持血流循环,以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不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休克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氧气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
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第一步,旨在恢复循环容量、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
最常用的液体复苏剂是晶体液体和胶体液体。
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是含有电解质成分的液体,可以通过补充体液损失来增加血容量。
它们适用于休克患者,特别是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胶体液体,如白蛋白和血浆,可以提供胶体渗透压,帮助改善微循环,并且在休克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液体复苏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液体输入量和患者的生理指标,以确保恢复循环容量的恰当性。
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用于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血管舒张和收缩,以及调节血流动力学。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取决于休克的类型和原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氧气治疗氧气治疗是休克治疗中的常规措施,旨在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组织和器官对氧气的需求。
它可以通过面罩、鼻导管、正压通气等方式给予。
在氧气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和休克的原因,调整氧气浓度和给氧方式,以避免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
其他辅助疗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措施外,还有一些辅助疗法可用于支持休克患者的治疗。
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用于感染休克、抗凝剂用于减少血栓形成等;•胸外心脏辅助装置:用于重症休克患者的心功能支持;•给予营养支持: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给予营养物质,以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
这些辅助疗法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进行判断。
总结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氧气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概述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其死亡率相对较高。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1.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首要步骤。
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来纠正低血容量和低灌注状态,以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胶体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
液体复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出现过度液体负荷。
2.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结果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
对于已知致病菌的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 升压药物使用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来提高血压,改善组织的灌注。
常用的升压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进行监测,适时调整剂量。
4.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除了上述的基础治疗措施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血压,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也可以用于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并改善患者的病情。
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上治疗及时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措施。
对于每个患者,都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文本,文中涉及的治疗措施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中以医生的专业指导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休克时液体复苏采用胶体液还是晶体液一直存在争 论,无论对感染性还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晶体液复苏所 需的容量明显高于胶体液,但胶体液和晶体液复苏对肺 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和28日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迄 今无证据表明哪种液体的复苏效果优于其它液体。 7.5%NaCl和7.5%NaCl-6%右旋糖酐溶液能迅速产生 强大的补液效应,比较适合于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而 需要迅速扩容,院前急救因条件所限无法大量输液等场 合。平衡液可作为基本的复苏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休 克和失血性休克。当病者失血量非常大,已使用大量晶 体液而尚不能满意复苏,胶体渗透压又明显降低 (<20mOsm/L)时,可适当使用胶体液。多数情况下, 或病人已存在毛细血管渗漏,可采用中分子量的羟乙基 淀粉,如白蛋白明显低下,则须适当使用白蛋白。
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不同种类的休克,不同的病人所需补液量相差甚大, 临床上往往难以估计。 休克时由于容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 体外漏,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因此,在休克早期, 为维持微循环的灌注和大循环的稳定,往往需要大容量 的液体复苏,每日的输液量往往高于出量。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应根据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及心血管 功能状况、微循环灌注的改善以及病者对液体治疗的反 应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 在治疗开始时,推荐采用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min 内输入500-1000ml晶体或300-500ml胶体液,同时根据患 者反应性和耐受性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
休克的液体复苏
深圳市人民医院
除心源性休克外,液体复苏是抗休克 治疗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手段。经过多 年的实践,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已经相当成熟。但也有 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现 就休克液体复苏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 论。
复苏的时机 感染性休克 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6小时内达 到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8-12mmHg(腹高压和机械 通气患者12-15 mmHg);平均动脉压≥65 mmHg,尿 量 ≥ 0.5ml/Kg/h ; 中 心 静 脉 或 混 合 静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0.70。 失血性休克 1996年由Matlox等提出了延迟复苏的概 念,即对伴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不主张快速给予大 量的液体进行复苏,而主张在止血前给予少量的乳酸 林格氏液维持机体的基本需要,彻底止血后再给予充 分的复苏。
常用胶体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白蛋白, 新一代的中分 子量羟乙基淀粉(贺斯) 与现有其它胶体液相比,新一代的中分子量羟乙 基淀粉(贺斯)在纠正低血容量,稳定血流动力学, 改善内脏灌注和内皮功能,减少毛细血管渗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导致凝血障碍和急性肾衰等副作 用较少。是当前用于抗休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和失 血性休克)治疗比较理想的胶体液。临床上多采用6% 或10%的贺斯,一般使用量为6%贺斯33ml/Kg/d或10% 贺斯20ml/Kg/d。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 传统观点认为,创伤休克 应立即进行液体复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尽 快提升血压。Matlox等却提出了延迟复苏的概 念,即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 血的休克患者,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 行即刻复苏,而主张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 给予少量的平衡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在手术 彻底处理后再进行大量复苏。有研究表明,早 期快速液体复苏可增加休克动物血液丢失和死 亡率。
严重创伤休克新的液体复苏原则 以往对严重创伤失血休克强调早期充分扩 容,并强调早期给予胶体溶液和全血。Lucas 等根据严重创伤休克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经过, 对其液体复苏原则提出了新的看法。其要点是 把严重休克病程分为3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 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复苏原则与方案。
活动性出血期 从受伤到手术止血约8h,此期的主要病 理生理特点是急性失血或失液,治疗原则主张用平衡 液和浓缩红细胞复苏,比例为2.5:1,Hb和血细胞比容 分别控制在100g/L和0.30。这一期不主张用高渗盐液、 全血及过多的胶体溶液复苏。不主张用高渗盐液是因 为高渗盐液增加有效血容量、升高血压是以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降低为代价的,这对组织细胞代谢是不利的; 不主张早期用全血及过多胶体液是为了防止一些小分 子蛋白质在第二期进入到组织间,引起过多的血管外 液体扣押,同时对后期恢复不利;另外,因为此期的 交感神经系统强烈兴奋,血糖水平不低,可以不给予 葡萄糖液。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在DO2不足时, 外周通常要通过增加氧提取(O2ext)以尽可能 减轻缺氧,从而导致SvO2值下降。正常的SvO2 约为0.75,满意的复苏应使SvO2接近这个数值。 但脓毒性休克存在细胞摄取和利用氧的障碍, 因此即使在组织严重缺氧时,SvO2也处在较高 的水平。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 虽然严重创伤休克患者 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议,认为低 温可引起氧离曲线左移,减少外周组织氧供, 低温可增加出血,增加感染危险等。但多数实 验报道低温复苏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 织细胞代谢率,延长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同 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有待解决的问题 最适宜的灌注压?复苏液体 的种类? 是否适应于颅脑损伤?
DO2和VO2的计算公式 DO2= Ca O2 ×CO(L/min) ×10 VO2=(Ca O2-Cv O2) ×CO(L/min) ×10 Ca O2 (动脉血氧含量)= 1.34×Sa O2×Hb Cv O2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1.34×Sv O2×Hb 从上述公式中也可看出,除了CO外,DO2还与Sa O2和Hb有关,改善肺功能和纠正贫血同样可以达到 提高DO2的目的。但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提高Sa O2和 Hb增加DO2的潜力事实上相当有限,在无呼衰及贫血 或在其被纠正后,DO2主要依赖CO提高。提高CO首 先必需保证其适宜的前负荷,即使在心源性休克也并 不是:“越干越好”,只有在前负荷调整适宜后,才 能考虑使用强心或加扩血管药物以提高CO。
血流动力学监测 确定适宜心输出量(CO)的方法可以动态 地观察氧输送(DO2)和氧耗(VO2)的关系, 即在当前的心输出量下通过进一步的强心、扩 容等措施,“滴定式”地提高DO2,然后观察 的VO2反谢需要,称为“DO2 -VO2 依赖现象”,应尽一切努力继续提高CO。如果 VO2不再伴随DO2提高而增加,则表明DO2已能 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不必追求更高的心输出量, 即使这时病人的CO仍低于正常。
右房压( )、中心静脉压 右房压(RAP)、中心静脉压(CVP)和毛细 )、中心静脉压( ) 血管楔压( 血管楔压(PAWP) 根据容量-压力的关系可 ) 知,在室腔容量未达负荷极限时,增加容量只 伴有压力的缓慢上升;而达到极限后,压力则 陡升。因此,调整心脏前负荷的最好方法是进 行“容量负荷试验”,即在20-30min内快速输 入500ml液体,同时观察压力、心率及心排量的 变化。如果压力无明显增加、心率减慢、心输 出量增加,则说明前负荷尚不足,可继续补液; 反之,则应限制输液。心源性休克应慎用容量 负荷试验。
强制性血管外液扣押期 历时大约1-3d,此期的 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出现全身水肿, 体重增加。治疗原则是在心肺功能耐受情况下 积极复苏,维持机体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此 期也不主张输注过多的胶体溶液,特别是白蛋 白,尿量控制在20-40ml/h,值得注意的是此期 20-40ml/h 由于大量血管内液体进入组织间隙,有效循环 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这时不 主张大量用利尿剂,关键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严重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新观点 正压复苏与低压复苏 休克后快速恢复血压的传统概 念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出血性休克(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模型。临床大多数创伤休克是非 控制性出血休克(uncontrolled hemorrhagic shock), 近年的研究表明,对于非控制性出血休克,给患者大 量快速液体复苏可增加血液丢失,引起稀释性凝血功 能障碍和减少组织氧供,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 时大量快速输液可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造成血栓移 位。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限制液体(低 压)复苏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效果优于积极(正压)复 苏。
动脉血乳酸监测 在缺氧环境下,由于丙酮酸 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而被大量还原为乳酸。 所以,血清乳酸水平是组织氧供和氧需失衡的 间接反映。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动脉血乳酸 水平与机体的氧债多少,低灌注的程度,休克 的严重性关系密切,已成为衡量机体缺氧程度 的重要指标之一。动脉血乳酸水平,尤其是其 回复正常的时间,似乎是复苏的重要标志。但 应注意,乳酸的半衰期较长,难以反映休克和 复苏的即时变化。
复苏效果的评估手段 一般临床监测 迄今为止,血压、脉率、脉压和尿 量仍然是判断休克和指导复苏最常用的指标。 使用传统监测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常用的袖带间接测压和动脉直接测压读数差距 很大。因此,对休克病人提倡采用直接测压。 ②病人可能存在一些影响尿量的容量以外因素, 如高糖血症,使用高渗溶液等可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 涉及垂体后叶的颅脑损伤可产生中枢性尿崩症。尿路 损伤可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胃肠粘膜内pH值 胃肠粘膜内 值(pHi) 胃肠上皮细胞特别 ) 是绒毛顶部上皮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缺 血仅数分钟即可坏死。由于缺血缺氧可导致局 部组织的乳酸蓄积和酸中毒,因此,测量胃肠 粘膜组织内的酸度(pHi)便有可能成为反映 其灌注和氧代谢的替代指标。由于胃肠道血运 能更敏感地反映循环变化,用pHi可以判断复 苏和循环治疗是否彻底和完全。目前已将全身 监测指标已完全恢复正常,而pHi仍低的状态 称为“隐性代偿性休克”,复苏的努力必须持 续到这种状态纠正为止。
成分输血 休克时成分输血指征 当Hb <70g/L时需要输血,对大 多数人来说,Hb维持在70-90g/L即已足够,伴有心脏 疾病的患者应更积极地输血(Hb95g/L以上)。目前,纠 正急性失血性贫血推荐使用红细胞悬液。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指征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延长,伴有活动 性出血或进行外科手术及有创操作前。 ②大量输血同时伴有凝血因子缺乏或持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