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手册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负责人:起止时间:所在学校:课题基本情况课题实施方案课题阶段性实施计划(请详细填写)各班学困生成绩分析从上面的表格来看,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转变了学困生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表现如下:1、85%以上的学困生逐步改变了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变自卑为自信和自尊,变厌学为想学和乐学,同时,行为偏差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他们渴望关爱,渴望理解,渴望鼓励,渴望信任和支持,渴望进步和成功。

可以说,是课题研究帮助他们顺利走过了学习困难的困境,让他们重新扬起了前进的风帆。

2、对课程目标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正在和中等生缩小差距。

3、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80%的学困生基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独立完成或和同学一起讨论、不拖拉、不抄袭作业。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要继续抓好辅差工作,实行分层教学,从最基本的知识点补起,鼓励他们对学习的信心,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1、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

2、及时召开学困生会议,总结成绩,分析不足,提出要求。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学困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和控制能力。

5、多给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实践,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业成绩,不断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样表)为了了解我们小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援助措施。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我们,以便优化教育资源,更好地搞好学生的教育。

一、你的年龄:性别:班级: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请在符合情况的序号上打“√”。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研究惯,其定义为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所养成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惯,包括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控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研究惯培养提供一套系统的指导策略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成绩。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研究措施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数学研究惯的现状和问题;其次,通过实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指导策略。

五、研究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数学研究惯培养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其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数学研究惯的现状和问题;接着,通过实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指导策略。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本课题得出以下结论:一、农村小学生数学研究惯存在不少问题,如自学能力差、合作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独立思考能力差等;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绩;三、在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操作和情境创设等方面。

七、研究效果通过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

学生的数学研究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研究效率和研究成绩得到了提高。

同时,本研究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研究惯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惯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研究行为方式,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研究效率,培养自主研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024年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6篇)

2024年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6篇)

2024年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一、研究目标本研究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构建一系列有关小学教材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的典型课例,以供教育工作者借鉴。

探索并总结小学教材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的策略。

本研究将利用每周数学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小学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的优质录相课程,旨在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评价与欣赏课程的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与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组成员将发挥其在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和教学实践方面的优势,学科带头人将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教师团队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

我们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积极学习其他单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

参与外地听课学习的课题组成员需做好信息传达工作,将最新的教育改革动态与个人体会结合,进行广泛宣传。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以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

本研究还将组织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活动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研究途径研究将通过以下途径展开: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参观访问等机会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综述,提出理论假设。

深入课堂,广泛听课,搜集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措施。

我们将开展理论学习与培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吸收先进理念。

研究将以班级为单位,细致探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主要做法(一)本项目将围绕主题深入开展活动,大胆尝试,潜心研究,积极创新,确保项目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查阅资料,寻求理论支撑。

(二)本研究将注重以下五个结合,以实现工作、学习、培训和研究的一体化: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自我反思与不断提升相结合。

(三)加强常规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工作室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分组选择研究点,同伴互助,分享交流;定期举办课题沙龙活动;开展参与式研讨;在常态课中探讨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策略,定期进行教学展示活动;强调六个课堂实践环节。

浅谈课题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

浅谈课题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

浅谈课题研究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
课题研究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农村小学教师在面对经济、环境等各种困难的也面临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等各种挑战。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各种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有助于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

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较为特殊,需要具备更广泛和深入的知识储备。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学习并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路径,通过研究取得的成果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术声誉和职业地位。

课题研究也能够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

课题研究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小学课题研究的最佳题目

农村小学课题研究的最佳题目

农村小学课题研究的最佳题目语文1、小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3、小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4、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辐射的实践与研究5、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艺体特长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7、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8、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9、特殊学生过错行为矫正研究10、提高后进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11、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12、教辅资料有效利用研究13、提高小学生英语听力的策略的研究14、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策略研究15、课堂教学效应的研究16、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对话17、通过学生自写评语以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18、如何管理班级活跃分子19、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20、不同类群学生的心理分析2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错别字的研究22、运用试卷分析策略提高学困生学习实效的探索研究23、小学低段数学如何有效运用学具的研究24、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25、学生座位调换的研究2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板书的功效性研究27、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2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研究29、多给表现机会培养后进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30、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能力的方法31、学生课堂发言能力培养策略研究32、提高学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33、课堂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研究34、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35、学生“数学日记”操作策略研究36、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37、小练笔在课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3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39、学生错题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业的研究40、流动书吧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41、提高小学生预习效率的途径的研究42、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43、课堂悬念设置的研究44、提高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之研究45、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46、“课本剧”的编演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47、教师在课堂中即时评价的行为研究48、教师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与实践49、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50、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51、注重观察引导积累提高小学生写人记事文能力的研究52、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的小课题数学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生多样化课外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多样化课外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多样化课外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校《农村小学生多样化课外作业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14年9月由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正式批准立项,是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JXKT-ZH-04-048)。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我们曾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作业在“质”的方面问题较多,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主要表现为:(1)作业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

(2)作业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

(3)总量过大,质量偏低,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果是,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效率低下。

(4)渗透不广,将语文、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就着语文练语文,数学练数学,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5)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小学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3、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二)研究的目的小学生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明显的负面效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优化小学语、数、英作业设计迫在眉睫!鉴于上述认识, 我们申报了课题《农村小学生多样化课外作业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使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课题成果报告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的关注,学生在智育教育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和农村留守儿童的频增,使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呈上升态势。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学生的厌学率保守的统计数据是在20%到30%之间,单就我校来看,学生的厌学率比这个数字还高。

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为此,我们学校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克服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很是迫切需要。

通过该项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厌学的成因,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降低学生的厌学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引起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厌学现象的高度关注,让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有效率。

二、研究目标1、分析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

2、研究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1、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2、分析农村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各种原因。

3、根据分析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开展,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

四、研究的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本校一到六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

五、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10年9月---2010年10月1、进行课题申请立项工作。

2、研究讨论,编写课题实施方案。

3、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师生清楚这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4、进行学习培训,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5、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6、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具体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

(二)第二阶段:(启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11月---2012年6月1、设计课题研究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等),开展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工作,并撰写相应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具体实施操作做好准备。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课题1. 研究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小学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提高。

然而,劳动教育在农村小学中仍存在问题,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挑战。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索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提出适合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改进方案,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内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问题和挑战•优秀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案例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改进方案设计•实施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分析2.2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农村小学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现有劳动教育实践。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农村小学中的优秀劳动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问题。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需求。

•权威专家访谈:邀请劳动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访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3.1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改进方案。

•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最佳实践。

•积累了一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3.2 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主要应用价值包括:•为农村小学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劳动教育改进方案。

•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和动手能力培养。

•为教师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为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 研究进展计划4.1 第一阶段:问题调研和文献综述(2个月)•收集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

•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需求。

•进行若干农村小学的实地调研,了解现有劳动教育实践情况。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201*年7月25日星期一《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作者:刘建军文章来源:XXX原创点击数:231更新时间:201*-11-19热★★★【字体:小大】华容县实验小学在市县教研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下,在201*年9月开始进行了《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及实验研究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与实施可行性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现将我校课题的中期研究情况总结如下:【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对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在确立课题后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目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学生小制作的指导进行了反思与分析,发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不能得法,同时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

我们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同时对所有的成员进行分工,让每个成员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二、课题工作扎实开展本课题自201*年10月开题以来,在市、县专家的引领下,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对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布置。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们的课题,我们在校园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课题实施稳步推进1.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设计和实施活动。

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计划,我们每学期要完成三个课例的研究,并且能很好地完成课例报告。

我们从学科的特点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创新学生活动过程。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第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课题第一部分:课题选择与背景分析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科研意识薄弱、课题选择不当等。

为此,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选择原则1. 实用性:课题应紧密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 创新性: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3. 可行性:课题应考虑教师的研究能力、时间、资源等因素,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4. 持续性:课题应具有长远意义,能够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推荐课题1.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1)背景: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2)研究内容:- 学困生的识别与诊断: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识别和诊断方法。

- 学困生转化策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辅导方法等,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 转化效果的评估:对转化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研究(1)背景: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研究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实际教学提供指导。

- 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探索适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情境创设的实践应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分析。

四、课题实施步骤1. 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课题背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梳理。

2. 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

3. 实施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分析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包括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从而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
2. 探究影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包括学生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
3. 提出一份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案,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4. 对方案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习惯改变的程度、学业成绩的变化等。

这些方向都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我的书桌上,我想起了那个让我着迷的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运用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去探索、去实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等。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习惯现状。

3.实验研究:选取部分农村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观察其学习效果。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

四、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3.第三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4.第四阶段:实施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观察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5.第五阶段: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进一步完善培养策略。

五、研究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适用于农村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2.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为农村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六、研究难点与挑战1.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全面把握。

2.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家长观念落后等问题。

3.如何评价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实施效果,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七、研究进度安排1.第一季度: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现状和研究成果。

2.第二季度: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推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推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推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推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建立可行的实践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以提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

问题分析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缺少参与度高、有趣味性的劳动内容,导致学生不喜欢劳动;2.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缺少实践操作环节,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3.学校缺少劳动教育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场地,给教学造成一定困难。

研究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以下研究方案:1. 优化劳动内容设计通过调研分析学生兴趣点,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劳动内容,比如小型家庭植物种植养护、小菜园施肥、烘焙、DIY手工制作等。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劳动设计方案,提高参与度。

2. 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将劳动教育分为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感性体验三个阶段,分别安排时间。

同时,在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感性体验,提高学生对劳动的体会力。

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要加强教学设施投入,为劳动教育提供场地和设备。

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验证在研究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要进行效果评估,重视学生对劳动教育实际提高情况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提高课程效果。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推进。

本课题研究的方案可以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1.增加跨文化教育内容: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传统劳动方式的介绍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自己民族的劳动文化。

2.考虑语言障碍: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背景,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辅助。

场合二:贫困地区农村小学1.提供劳动所需物资:由于贫困地区学校条件有限,学生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劳动物资,因此需要增加一条款,即学校提供必要的种植工具、材料等。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心及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缺失等。

为此,如何增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3. 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4. 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实际、具有推广价值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包括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活动开展、德育队伍建设等方面;2. 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等;3. 深入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教师素质等;4.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a.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注重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b. 优化德育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课程;c.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d. 深化家校合作,发挥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e.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4. 访谈法:访谈农村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德育工作的看法和建议;5. 行动研究:结合实际,对提出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践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现状;2. 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案例分析和访谈,探讨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因素;3. 第三阶段(7-9个月):提出策略和方法,开展行动研究;4. 第四阶段(10-12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就是教育?一句话,就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与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她们也就可谓就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

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此阶段下功夫,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并付诸于行动。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蒿溪小学地处陕西南部的一个边远山区,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家庭经营收入少。

目前还有部分学生住的就是土坯房,落后的经济条件迫使这里的农民离家别子,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留守孩子成为留守孩子。

据统计蒿溪小学现有78名学生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占98%左右。

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后,便由其爷爷奶奶等老人照瞧,老人溺爱孩子,文化层面低下,只能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在学习方面,她们就是力不从心。

留守孩子常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管束,家庭教育缺失,她们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导致留守孩子学习习惯极差,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在课堂上不专心,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有些留守学生天资聪明,但就是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依然不佳。


此培养农村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就是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二、课题研究对象
蒿溪小学全部留守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课前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课后及时练习与复习、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我校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整体提高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3、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4、以活动促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与“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与支持,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留守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与归因研究。

(二)影响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三)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包括:
1、培养留守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2、培养留守学生认真书写与作业的习惯;
3、培养留守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4、培养留守学生良好听课的习惯;
5、培养留守学生课外阅读与查阅资料的习惯;
6、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查阅有关《农村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的书籍、文献。

并加以鉴别整理。

2、问卷调查法。

精心设计教师问卷,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 访谈研究法
通过召开家长会、班会的形式搜集信息,并有针对性的约谈个别家长与学生,听取她们的心声。

研究过程中与我校的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交流,听取她们的经验与建议。

2、观察法。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做出相关评价等方法收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
成的资料。

3、实验法。

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多种教育手段与方法,随时随地发现、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中,收集其中因果关系与教育规律的相关资料。

4、个案法。

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她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

本课题研究将基本遵循这样一条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成因,从探究到实践的思路,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首先就是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用教学研讨的形式对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进行归因分析。

根据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最终制定解决方案与办法,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4月-5月)
1、组建课题研究工作组
2、确定研究课题,结合我校留守学生多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学生人生的重要性,我们筛选通过了以“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作为研究课题。

3、设计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研究计划。

4、申请立项,进行开题论证,布置课题组成员研究任务。

5、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集体业务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习与理解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与内容。

6、开展调查、访谈,进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不良习惯的成因。

初步进行资料的搜集及分析工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比对资料。

(二)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2015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

2、通过课堂教学考察、教师观察、召开家长会、班会等活动收集信息,并将信息分类整理。

3、运用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4、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不断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与总结,在行动研究中归纳研究成果。

5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课题组成员每两周召开一次研讨会,互相交流,总结经验。

(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16年元月-3月)
1、做好实验的后测及效果的评估,,进行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成果。

2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活动总结,准备结题活动。

3、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4、上报上级结题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