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简介

合集下载

开国大典简要概括

开国大典简要概括

开国大典简要概括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
广场举行的庄严盛大的国家成立仪式。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了胜利,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开国大典的主要环节包括升国旗、奏国歌、升国徽、庄严宣誓、最高国家权力交接仪式、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表示祝贺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主席台上的开国大典主持人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宣誓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宣布了中国人民政治权力的交接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形成。

开国大典象征着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立的里程碑。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资料介绍《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仪式。

在《开国大典》这篇文章中,学生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
1. 开国大典的背景: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为开国大典的举行奠定了基础。

2. 开国大典的时间和地点:文章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

它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地点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和政治象征之一。

3. 仪式的规模和内容:开国大典是一次庄严而隆重的仪式。

文章介绍了参加仪式的各方人员,包括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群众。

仪式包括升国旗、奏国歌、检阅仪仗队、授勋等环节。

4. 仪式的意义: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这一仪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价值。

通过学习《开国大典》,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和发展,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伟大。

1。

1949开国大典介绍

1949开国大典介绍

1949开国大典介绍1949年是中国值得欢庆与铭记的年份,它是我国的开国元年。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1949开国大典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949开国大典介绍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 随后,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

1949开国大典中文名: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1949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下一次阅兵:1950年国庆阅兵阅兵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下午3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持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检阅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列成方阵,迈着威武雄壮的步伐,由东向西分列式通过天安门广场。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内容概括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内容概括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内容概括《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况。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热烈庆祝这一伟大事件。

人们挥舞着国旗,高呼着口号,载歌载舞,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2.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声音震动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 人民群众的欢呼和庆祝:广场上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挥舞着国旗和鲜花,尽情地享受这一历史时刻。

4. 解放军受阅的盛况: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和威武气势。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也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文章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胜利。

《开国大典》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际,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

这是一场全体中国人民的狂欢,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体现了全体中华人民无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展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开国大典》的分段及段落大意《开国大典》作者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

文章按时间顺序,以开国大典的流程顺序为基础,写了开国大典前开安门广场的情况、开国大典中的具体流程内容、开国大典后的情况。

1、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以及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场景;2、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前三个流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奏国歌、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3、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出场顺序是海军两个排-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空军;4、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群众流行的场景;5、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退场的情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要点:
- 开国大典的背景: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 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 开国大典的意义:开国大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 开国大典的影响:开国大典震撼了全世界,使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的影像档案被俄罗斯联邦档案部门提供,并被剪辑制作成视频,是目前公开的关于开国大典的时间最长、内容最完整的视频。

开国大典的场景也被制作成了沙盘模型,展示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

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你想知道开国大典的详细内容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开国大典的内容梗概,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内容介绍我是1949年3月正式调到毛主席身边任卫士的。

半年后,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活动。

从10月1日早上6点多钟到10月2日早上8点多钟,我在主席身边值班,目睹了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这段时间活动的全部情况。

我是28日接到通知的,领导指定卫士组的李银桥和我跟随毛主席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同时发给我们工作人员证和别在胸前的飘带。

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开国大典这天的工作,领导给我们两名卫士进行明确分工。

李银桥是老卫士,让他搀扶毛主席;让我给毛主席做后勤,即携带随时吃、喝、用的东西。

10月1日这天,领导让我白天随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让马武义值白班,照顾家。

因为要参加开国大典,我起得比平时早。

早上,不到6点半的换班时间,我就来到卫士值班室,让上一班的李银桥早点休息。

快到下午1点了,我提醒马武义说:“要到点了。

”因为毛主席和李银桥约定这个点儿起床。

于是马武义马上用湿毛巾擦擦脸,沏了一杯浓茶端着朝毛主席卧室走去。

并对我说:“我去叫主席起床,电铃一响你就备饭。

”不一会儿电铃响了,我马上到厨房给毛主席备饭。

下午1点30分,我提着简单的饭菜来到北房的过厅,把饭菜摆好。

毛主席的生活规律和普通人不一样。

一般人夜间睡觉,白天工作,而他却夜间工作,白天睡觉。

我刚放好饭菜,毛主席在马武义陪同下走了过来。

我看仅仅躺了(但不一定睡着)几个小时的毛主席精神很好,因为这天是党和人民的重大节日,毛主席穿上了礼服。

这套礼服料是黄色的,美国出产的将校呢,是李银桥和我专门为毛主席参加开国大典而请北京服装专家王子清给做的。

毛主席穿上这套新衣服更加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不过,我仔细一看,毛主席虽然外面套一身新礼服,而里面仍然是那件补了多次的衬衣。

毛主席吃饭以简单和快而出名。

有关于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有关于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有关于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1. 开国大典的背景说到开国大典,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1949年10月1日,那可是咱们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日子!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国家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真是令人热血沸腾!大家都知道,之前的岁月里,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终于,经过无数英勇的奋斗,咱们的国家重新站了起来。

1.1 历史背景要说这背后的历史,得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那时候,外国列强纷纷侵入,咱们的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可以说,那是一个国破家亡的时代。

可是,大家也知道,苦尽甘来,经过无数的抗争和努力,特别是我党带领的人民军队,最终打败了敌人,走上了恢复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道路。

1.2 开国大典的筹备为了迎接开国大典,筹备工作可没少花心思!从选址到布置,甚至每一个小细节都得考虑周到。

咱们的天安门,那个地方可不是随便找的,毕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啊。

大家想象一下,工人们日以继夜地忙碌,把天安门广场装点得热热闹闹,彩旗飘扬,红灯笼高挂,简直就像过年一样!2. 开国大典的盛况那天可真是热闹非凡,大家都提前来到广场,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

人群中,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小孩儿拉着大人的手,老人在旁边闲聊,大家聚在一起,仿佛要把这份激动的心情分享给整个世界。

2.1 升国旗仪式当时,升国旗的那一刻,简直让人心潮澎湃,国歌响起,整个广场都在欢呼,大家齐声高唱,声音震天!那一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心中无比自豪。

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真是感动得不行,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2.2 毛主席的讲话接着,毛主席站上讲台,声音洪亮,言辞铿锵,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就像是平地一声雷,响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可以想象,台下的人们个个激动得眼泪汪汪,热烈的掌声响个不停。

大家都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3. 开国大典的意义当然,开国大典可不是简单的仪式,它标志着新中国的起航,是所有中华儿女心中无比珍贵的记忆。

开国大典概括300字

开国大典概括300字

开国大典概括300字
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举行的一系列庄重而庄严的仪式。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开国大典以其庄严的氛围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开国大典的举行地点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个广场被认为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象征。

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新中国的首任主席。

同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也在这一仪式上宣告,周恩来总理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开国大典的庄重仪式包括升国旗、奏国歌、阅兵式、群众游行等。

升国旗仪式是开国大典的重头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进行,庄严肃穆。

在阅兵式上,各军种的官兵以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威武的仪容仪表,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壮丽风采。

群众游行是开国大典的另一个亮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和群众组织参加了这一庆祝活动。

游行队伍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生、农民、工人等,他们手持鲜花和锦旗,向新中国的成立表示
祝贺和支持。

开国大典的举行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的庄严宣告,更是中国人
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这一盛大的庆典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的团结
和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实力。

开国大典的成功举行,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
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

开国大典影片的主要内容概括

开国大典影片的主要内容概括

开国大典影片的主要内容概括《开国大典》是中国导演陈毅执导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于1961年上映。

影片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开国大典为背景,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事迹,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

以下是对影片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按照时间线划分:一、战争背景和胜利(影片前导部分)影片一开始通过插叙的方式介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并着重展示了抗日战争末期和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英勇斗争,以及他们对威胁全中国和平和独立的敌人进行的顽强抵抗。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阶段(1949年9月至10月)影片接着展示了中国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军队和群众的紧张筹备工作,为将要举行的开国大典做好各项准备。

摄像机在这一环节特别关注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展示了各行各业人民的自发劳动,以及他们对新中国的期盼和支持。

三、开国大典前夜和仪式(1949年10月1日)影片详细展示了开国大典前夜的场景,包括人民解放军士兵的军事检阅、团结大会、群众游行等各个环节。

在这一部分,导演通过展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自信,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激情与热爱,再现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欢庆气氛和雄心壮志。

四、国庆晚会和群众游行(1949年10月1日至2日)影片的第四个部分展示了开国大典当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晚会。

晚会包括了各类文艺表演,如舞蹈、歌曲、戏剧等节目,为这一历史时刻增添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随后是群众游行环节,激动人心的人潮和标语口号彰显了当时人民的自豪和热情。

五、国庆游行和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至2日)影片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国庆游行和阅兵式,展示了各地代表团的游行队伍、不同行业和民族的代表以及部分国际友人的参与。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的阅兵式,展示了当时中国军队的纪律和装备,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

《开国大典》以其庄重肃穆的气氛、恢宏的场面和精心挑选的演员群体,成功地再现了当时人民对新中国的期盼和热爱,弘扬了国家独立、民族崛起的主题,成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电影。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

《开国大典》概括主要内容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
三、大典仪式过程
四、大典后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一、文本概括
《开国大典》一文,生动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文章通过详细描述开国大典的筹备、仪式过程以及大典后的影响和意义,展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二、文本分析
文章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描写,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纪元。

在筹备阶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委员会,以确保大典的顺利进行。

大典当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各方阵,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展现了新中国的强大实力和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

三、文本启示
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为我们启示了团结、自强、拼搏的重要性。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全国胜利。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继续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总结
《开国大典》一文,通过讲述新中国诞生的盛况,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

开国大典讲解

开国大典讲解

开国大典讲解
摘要:
1.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2.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
3.开国大典的主要过程
4.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响
正文:
1.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
开国大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典,于1949 年10 月1 日在北京举行。

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状态,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2.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
为了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中央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负责大典的各项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包括选定大典的日期、地点,以及安排大典的程序、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具体事项。

3.开国大典的主要过程
1949 年10 月1 日下午3 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典。

大典的主要程序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职仪式、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奏国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4.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响
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展示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彰显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热情。

同时,开国大典也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党啊,我的母亲, 您永远在我们心中!
开国大典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意味指 什么?
鼓舞 民族自豪感
激励 众志成城
复兴 共筑中国梦
谢谢大家!
飞机表演
• 5种机型编队飞过天安门 • 17架飞机中,有9架是P-51型战斗机,2架是蚊式战斗机, 3架是C-46型运输机,1架是L-5型通讯联络机,最后2架是 PT-19型初级教练机。17架飞机要形成一个纵队跟进队形 通过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坦克队列相呼应。 • 两种战斗机的时速是600公里,L-5型通讯联络机和PT19型初级教练机的时速不足200公里。但通过天安门时必 须队列整齐、分秒不差。 • 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共17架 • 当9架领航的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后,油江再次下达命 令:“9架P-51再通过天安门一次。队长按照原来预定复 飞一次的方案,第二次飞越天安门上空。” 从时间上看, 再次通过天安门时,正好尾随方槐领队的L-5型和PT-19型 飞机之后,配合得恰到好处。后来,好多人以为开国大典 受阅的飞机是26架,其实后面9架是重复飞行的。
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 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 众游行活动。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公布后,北平 市举行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做出了修整天安 门广场的“决议”。
准备一 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广场,清除广场 地区多年遗留的渣土障碍物和垃圾,平整碾压 54000平米的广场,供群众集会用。 准备二修缮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清除楼顶杂草杂 物,更换破碎砖瓦并粉刷墙楼和广场四周的红墙。
开国大典
什么是开国大典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 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 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

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东方巨龙睁开了眼睛,它苏醒了,万千中华儿女身体里沉睡的中华魂,纷纷向巨龙咆哮致敬,中华民族魂苏醒了。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1949年开国大典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1949年开国大典内容简介:1949年,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还是对毛泽东个人而言,都是极不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所发生的巨变,犹如一幅波澜状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年,毛泽东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西柏坡短暂停留之后,率领中共中央赴京“赶考”,入驻颇具象征意义的中南海。

这一年,在经历了无数革命风风雨雨之后,毛泽东实现了人生最伟大的理想。

这一年,毛泽东把他的足迹和记忆留给了风景秀丽的香山,留给了恬静的双清别墅,留在了天安门城楼那挥手的瞬间。

也就是在这一年,毛泽东挥戈南下,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划江面治”的梦想,勇追穷寇,致命一击;国民党反动派丢盔弃甲,仓皇而逃,顷刻间,貌似强大的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形势发展如此迅猛,着实有点出乎毛泽东的意料。

然而,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摆在共产党人的面前: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军人物毛泽东一方面号召全国人民真诚合作,步调一致,将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方面领导全党及各界人士紧张有序地开展新中国的筹建工作。

1949年10月1日,人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一天,毛泽东大踏步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胜利面前,毛泽东注意保持共产党人虚怀若谷的精神,他常常这样告诫自已与全党同志:革命取得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脚下的道路还很长。

新中国建立伊始,毛泽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本书将194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所发生的巨变,写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精彩选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开国盛典“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开国大典》梗概

《开国大典》梗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达三十万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宣布完毕,升国旗。

升旗的时候,礼炮想起来。

然后,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

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完全走出会场。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随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梗概

《开国大典》梗概

《开国大典》梗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总数达30万人。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下午3点整,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宣布政府成立后,便开始了升旗仪式。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骑兵和人民空军的飞机。

阅兵式完毕,开始了群众游行。

晚上9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开国大典的详细介绍

开国大典的详细介绍

开国大典的详细介绍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是我们中国人民挺起脊梁的一刻,也是中国龙魂仰天长啸的一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开国大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开国大典的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国的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

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群和旗帜、彩绸、鲜花、灯饰,汇成了喜庆的锦秀海洋。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沿着城楼西侧的古砖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会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着54个民族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开国大典的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组织程序进行。

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进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检阅。

受阅部队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

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选调人员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199师、独立207师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

受阅部队共1.64万余人。

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阵容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

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

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

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

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

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

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

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

一定要搞好!”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

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

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

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

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

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

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

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

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

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

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

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

时间到时再定。

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九·二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天安门城楼与紫禁城端门之间有一块空地,上面站立着数棵历经沧桑的古柏。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一支车队从中南海东门开出,来到这块空地上。

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各位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们。

他们是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后,在中南海勤政殿门口上车出发的。

从勤政殿到这块空地只花了5分钟时间。

这时,已经探雷完毕,一项重要的安全保卫任务刚好结束。

喜悦写在脸上。

下车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领导人一个个又说又笑,互相招呼着集合起来。

之后,他们沿着城楼西头的古砖道楼梯,豪迈地向天安门城楼走去。

在此之前,天安门西侧已经安装了一架摇摇晃晃的土电梯。

但新中国的领导人没有乘电梯。

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板登上天安门城楼。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56岁的毛泽东自然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

此刻,这位叱咤风云的伟人在想些什么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许,伟人想起了赶考不当李自成的诺言,也许想到了逝去的峥嵘岁月,也许脑际翻腾着更为汹涌博大的风云……比毛泽东大7岁的红司令朱德随后走向天安门城楼,之后是比朱德小12岁的刘少奇,与毛泽东同岁的宋庆龄以及其他领导人按顺序一一跟上。

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整整一百级。

毛泽东由卫士搀扶着从容地走向城楼。

他不时停下来,等候身后那些比他年迈、行动远不如他灵便的领导人。

今天,毛泽东与18年前在中央苏区的“开国大典”上一样穿着中山装,只不过那时是布衣,今天是黄呢子。

人逢喜事精神爽,他显得神采奕奕。

跟随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细心地打量着身边努力登攀着的伟人。

他突然吃了一惊:别在毛主席胸前的烫金红绸条不见了!这还得了!这红绸条可是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代表证,其重要性相当于“特别通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