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刘江红教授团队近日发表于《睡眠》期刊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不睡午觉的孩子相比,睡午觉的孩子更快乐,成绩也更好。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近3000名中国小学生的行为,发现睡眠缺乏现象在儿童中________。

尽管这项研究并没有________午睡与学习成绩变好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午睡与学习成绩提高的________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让孩子睡午觉,哪怕是半个小时也大有裨益。

睡眠不足是许多国家孩子的共同________。

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是课业压力,其次是信息家电,再次是噪音、声、光等睡眠环境,以及家长的睡眠习惯等。

保障孩子睡眠很重要,(),尤其是深夜和凌晨的深度睡眠可以让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有利于孩子长高。

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午睡的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举两得的效果。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习以为常揭示相关性效应B. 屡见不鲜揭示相关性现象C. 习以为常揭露因果性现象D. 屡见不鲜揭露因果性效应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生长激素会在人睡眠时分泌B. 人在睡眠时会分泌生长激素C. 人体想要分泌生长激素必须睡眠D. 睡眠充足有益于人体分泌生长激素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只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改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B. 根据大量研究数据显示,午睡不是让人们获得新的能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避免持续的电子屏幕和单一的坐姿等对健康的影响。

滨海新区高一(普通班)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滨海新区高一(普通班)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滨海新区高一(普通班)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 . 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 . 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 . 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分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

2. (2分) (2017高二下·山西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

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 . ①③⑥B . ①②⑤C . ③④⑥D . ②④⑤3. (2分)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慷概流岚草霉剩菜残羹B . 斑驳弥望缈茫没精打采C . 落漠眷属喧响专心致志D . 荡漾佝偻宁谧玉砌雕栏4. (2分) (2019高二下·重庆期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缺一不可。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天津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敝,。

联想起于习惯,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①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生蝇、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叙离别不离柳岸潘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版印刷还是付梓“刹青”。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理酌地使用它们,并且③。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来说,它引不起新鲜而④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

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楼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流敝(皿幼学期林(qi酰)件藻(cjB.王娟(qi ng)柳岸遒桥(b@ 付梓(zjC,刹青(sh。

举不胜举(sh e ng 滥调(l n)D .斟酌(zh e D 倾向(q i ng 尺梗(d①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自鸣得意真切B.惊奇春花秋月自命不凡真正C.春风化雨自命不凡真正D.惊奇春风化雨自鸣得意真切3,下列各句没。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年级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至5页,第Ⅱ卷为第6至10页。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里会蕴藏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__________。

如果背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仅仅关注画的题材与技法,便是__________,对画意的理解终归枉然。

在画中,山间蓊.蓊郁郁的林木,蓬勃着生命的气息;园中矮墙罅.隙中的老藤,则伸展着另一种倔.强。

皓然的月光一旦入画,便是一首镌.永的诗。

脉.脉的流水,会哼着它的调子,悄.然地与观者__________。

感知到自然中的生命力量,即便遭遇迁谪.的文人也可以在一幅画作里安放自己的灵魂。

那份隐于画中的幽深而旺健的生命体验,会将一颗张皇.的心熨.帖得宽快悦适。

于是,在这沧.茫天地间,纵使人渺小如蜉蝣.,却仍可画出最遒劲.的线条。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蓊.蓊郁郁(wěng)罅.(xià)隙倔.(juè)强B. 镌.(juàn)永脉.(mò)脉悄.(qiǎo)然C. 迁谪.(zhé)张皇.(huáng)熨.(yù)帖D. 沧.(cāng)茫蜉蝣.(yóu)遒劲.(jìn)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咏叹缘木求鱼不期而遇B. 喟叹按图索骥相见恨晚C. 咏叹按图索骥不期而遇D. 喟叹缘木求鱼相见恨晚3. 下列诗句与文中画线句使用修辞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精粹.(cuì)熨.帖(yùn)自栩.(xǔ)无的放矢.(shǐ)B. 吝啬.(sè)恐吓.(xià)隽.永(jùn)残羹.冷灸(gēng)C. 瘪.三(biē)仓廪.(lǐn)讪讪..(shàn)祸国殃.民(yāng)D. 蹩.脚(bié)颓.废(tuí)混.沌(hún)冠冕.堂皇(miǎ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本题:A项,“熨帖(yùn)”的“熨”应读“yù”;B项,“恐吓(xià)”的“吓”应读“hè”;C项,全对;D项,“混沌(hún)”的“混”应读“hùn”;故选C。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

3、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善用排除法。

4、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分蘖猝然檄文步履蹒跚B. 憔淬卑劣胆怯枯燥无味C. 嘈杂烂用孱头面目可憎D. 抽屉签署接洽摩摩蹭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天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天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天津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 . 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C . 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 . 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 针对我国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陈吉宁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C . 为缓解长春市血液库存的紧张状况,血站非常希望长春市直、区直单位,还有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中来。

D . 《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3. (2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________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________淡雅,才能耐看。

但写文章,却要________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 . 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 . 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C . 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D . 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 (15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诗歌鉴赏(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诗歌鉴赏(过关训练)一、(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①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②。

(注释)①投壶: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

设投壶一个,宾主依次向壶中投矢,胜者罚负者饮酒。

②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首联中李少府的“薄宦”与其“时誉籍籍”形成对比,突出李少府的声名卓著。

B.尾联中“神仙”指李少府。

诗人以此称之,包含着对李少府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D.全诗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意,风格不同于其边塞诗的雄壮浑厚。

【答案】C【解析】 C项,“意思是通过李少府可以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错误。

“吾欣知损益”一句运用典故,结合注释②内容“损益:对自己有损或有益的朋友”分析,意为可以以李少府为典范来辨明朋友的好坏。

故选C。

)12.请结合诗歌的中间两联,分析李少府的形象特点。

(6分)【答案】①慷慨大方。

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②射艺高超。

李少府投壶之时,大家都凝神观赏,大厅内一片寂静,侧面表现其投壶技艺的高妙;③潇洒不羁。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李少府与宾客尽情畅饮,表现出其潇洒不羁的一面。

【解析】这是一道鉴赏人物形象的试题,答题的思路是先总后分,先概括后解释。

比方说:慷慨大方。

是从李少府经常将骏马借与别人,黄金也和他人分享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要具体地分析诗句,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间接描写有其他人物的衬托和对比,以及环境的衬托等。

二、(甘肃省兰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天津市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刘克勤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

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天津市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天津市各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滨海新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

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虽有槁.暴槁:枯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 又从而庸.之庸:归功节目:项目D.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而寒于.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又从而怨之.不知东方之.既白C.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 是犹求饱而.懒营馔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1. 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 月出于东山之上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蚓无爪牙之利1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B.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C.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D.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13. 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天津市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一语文第I卷(共36分)一、(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潜.(qi‚n)力祈.(q‹)祷苍.(c•ng)海一粟如椽.大笔(chu‚n) B.便.(bi…n)言菲.(f…i)闻根茎.(j‰ng)桀骜.(…o)不驯C.下载.(z…i)重创.(chu•ng)无精打采.(cƒi)相形见绌.(ch”)D.勖.勉(x”)真缔.(dŒ)望风披靡.(mŠ)责无旁贷.(d…i)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广受好评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所扮演角色的______就是无锡的企业家——陆勇。

(2)近日,因《延禧攻略》而走红的女演员吴谨言在______《优家画报》时表示,多年的芭蕾基本功训练,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辛苦的工作。

(3)为了尽早实现载人飞天的梦想,科学家们______地工作着,他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4)尽管有的地方“政绩工程”看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弄得劳民伤财,______没有给群众带来收益,______加重了群众负担。

A.原型做客废寝忘食不仅/反而B.原型作客宵衣旰食不仅/而且C.原形做客宵衣旰食不仅/而且D.原形作客废寝忘食不仅/反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C.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D.治理好环境污染,要依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致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燥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肺腑(fǔ)臻于致善出类拔粹B.笃实(dū)废寝忘食格物致知C.卓越(zhuō)浮燥风气超今冠古D.推崇(chóng)正心诚意巧夺天工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炉火纯青内涵继而B.游刃有余内含既而C.炉火纯青内涵既而D.游刃有余内含继而二、选择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B.雪莱,美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D.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水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大约100千克左右。

B.我市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广受欢迎,几十个社区文艺爱好者热情地围着演员们说个不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至5页,第Ⅱ卷为第6至10页。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里会蕴藏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__________。

如果背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仅仅关注画的题材与技法,便是__________,对画意的理解终归枉然。

在画中,山间蓊.蓊郁郁的林木,蓬勃着生命的气息;园中矮墙罅.隙中的老藤,则伸展着另一种倔.强。

皓然的月光一旦入画,便是一首镌.永的诗。

脉.脉的流水,会哼着它的调子,悄.然地与观者__________。

感知到自然中的生命力量,即便遭遇迁谪.的文人也可以在一幅画作里安放自己的灵魂。

那份隐于画中的幽深而旺健的生命体验,会将一颗张皇.的心熨.帖得宽快悦适。

于是,在这沧.茫天地间,纵使人渺小如蜉蝣.,却仍可画出最遒劲.的线条。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蓊.蓊郁郁(wěng)罅.(xià)隙倔.(juè)强B. 镌.(juàn)永脉.(mò)脉悄.(qiǎo)然C. 迁谪.(zhé)张皇.(huáng)熨.(yù)帖D. 沧.(cāng)茫蜉蝣.(yóu)遒劲.(jìn)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咏叹缘木求鱼不期而遇B. 喟叹按图索骥相见恨晚C. 咏叹按图索骥不期而遇D. 喟叹缘木求鱼相见恨晚3. 下列诗句与文中画线句使用修辞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本题中,A项,倔(jué)强;B项,镌永,应写作“隽永”;D项,沧茫,应写作“苍茫”,遒劲(jìng)。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咏叹,歌咏,有赞美之意;喟叹,因感慨而叹气。

此处有歌咏之意,应选用“咏叹”。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按图索骥,比喻按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此处指方法不对,应选用“缘木求鱼”。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意外地相遇;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

此处指偶然遇见,应选用“不期而遇”。

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本题中,划线句“皓然的月光一旦入画,便是一首镌永的诗”运用比喻修辞。

D项,为互文的修辞,其他均为比喻修辞。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B.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集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 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

D. 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结构混乱,“造成……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和“……局面主要是…导致的”保留一个。

B 项,搭配不当,“促进”应改为“增强”或“提高”。

C 项,语序不当,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主语前面,“虽说”应放在“中国”之前。

故选D 。

5.某同学在学习成语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写下了以下几个结论。

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司马青衫”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诗人,字乐天,曾倡导过“新乐府运动”。

B.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赤壁赋》。

作者苏轼为北宋文学家,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C. “锲而不舍”现常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出自《劝学》。

作者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D. “传道受业”指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出自《师说》。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被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本题中,B 项,“苏轼为北宋文学家,字子瞻,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错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指韩愈。

故选B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多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因此,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④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

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⑤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

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节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6. 下列对古人读书方法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人们特别重视如何读书。

这与他们对读书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是分不开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以及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主张的读书方法是要“入乎其内”并“出乎其外”,这样才能拥有更深刻的体悟和更高的境界。

D. 到了明代,读书人为了科举求官,从小就接受反复的训练,读书的方法已不再贯彻“经世致用”的思想。

7.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朱子读书法》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

B. 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并不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知识体量的总量也非常小。

C. 陈善对读书的方法有精辟的见解,他将“见得亲切”与“用得透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D. 古人通过读书,扩充了自己狭隘的生命体验,也使自己当下的生命与文化灌注到古书中。

8. 本学期,同学们进行了《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

以下学习活动,与本文第二段中的“入书法”不能对应的一项是A. 检索费孝通先生的生平、主要学术成就及社会贡献等情况。

B. 了解《乡土中国》的写作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评价。

C. 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努力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D. 写一篇调查报告,反映今日乡村文化生活或风俗习惯的变化。

【答案】6. A 7. B 8. 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本题中,B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不是学习方法。

C项,“入乎其内”并“出乎其外”的说法本是王国维针对“诗人的创作”而言的,并不是他主张的读书方法。

D项,“读书的方法已不再贯彻‘经世致用’的思想”错误,明代读书“尊所闻行所知”等方式,仍是在践行“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