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许多物种已经失去了栖息地,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下降。
为了保护和维护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许多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探究其成因和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现状1、物种丰富度监测与评价随着国内外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物种丰富度监测与评价逐渐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许多国家和机构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利用调查数据对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评价和监测。
这有助于监测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根据变化的趋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保护生态位和生物资源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方向。
许多机构开展了针对不同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分析其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处理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有助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可视作物种保护的一种具体手段。
在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研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研究热点。
通过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能够提高物种恢复能力,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未来方向1、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领域。
未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的逐渐短缺,野生动物保护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同时,更多的机构和组织也将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队伍中,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
2、生物基因库研究生物基因库研究是保护物种基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生物基因库研究的深入,人类将可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保留生物多样性。
此外,生物基因库研究还可为物种的繁殖和培育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法律和政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法律和政策随着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威胁,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处于严重的退缩状态。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发起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和法规,进一步加强了生态环保的法律保护和政策宣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法律和政策,探讨其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作用、局限和策略。
一、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1.《联合国条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1982年,《联合国条约》通过了第21项内容,正式建立了生态环保问题的国际法律制度。
1992年,针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退化现象,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公约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约自1993年开始实施,累计已有196个国家和欧盟加入其中。
2.《红岛沟谷热点区环境与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国际生态保护组织2000年下发了《红岛沟谷热点区环境与发展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通过政府层级、企业界合作、民间组织网络等各种合作形式推进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这一公约在物种保护、保护区调查、政策建议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
3.《核心生物多样性区马瑙斯坦公约》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提议成立《核心生物多样性区马瑙斯坦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该公约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为4个不同等级,分别是非核心、核心、极度核心和危急核心。
公约需要支持核心和极度核心区域的保护,确保保护面积不低于生态保护面积,并增加森林面积和乡村公共景观。
二、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支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政策。
1. 关于实施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2013年,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的意见》。
这个文件确认了水土保持、沙漠化治理和森林火灾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是重要任务,而且将国土规划中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了评估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以及丰富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物种。这些生物资源对于全球生态平衡和经济 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中国 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中国 的应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约国之一,积极履行公约义务,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中国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建立了多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其次,中国加强了 对海洋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手段,努力减 少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海洋生物多 样性的认知和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践
中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中国实施了严格的 渔业管理制度,限制捕捞量和时间,保护重要渔业资源。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 规模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中国加强了对海洋 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这些实践行动对于保护海洋 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公众参与和教育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海洋生物多样性展览、开展海洋公 园活动、制作宣传教育片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性和保护方法。参考内容二 Nhomakorabea引言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态服务和物质资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将概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旨在 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已经采取了各种行动。
本文将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状在毁灭性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衰退。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许多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森林砍伐、乱捕乱猎、过度捕捞以及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际公约和法律,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这些公约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共享信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中国实施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许多国家还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尽管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资源不足。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资金、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资源非常有限。
另一个挑战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不足。
大多数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了解甚少,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自知。
二、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各国之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合作将会更紧密。
共享信息、经验、技术和资源将帮助各国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科技的发展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和保护远程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保护珍稀物种的基因,避免遗传缺陷。
这些新技术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物种、基因以及生态系统。
它不仅是自然界中生命之美的体现,更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并分析其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目前有超过一百万种生物正面临灭绝风险。
这其中包括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同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物种本身,还有它们所承载的生态功能。
濒危物种数量增加近年来,濒危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加。
一些知名的物种如北极熊、雪豹和大熊猫等都面临着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狩猎等威胁。
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这些服务包括水源净化、土壤肥力保持、气候调节和病虫害控制等。
例如,栖息地的破坏使得植物无法再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遗传多样性降低很多动植物种群规模骤减,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降低。
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疾病、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适应新环境或抵御外来威胁的能力。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保障了空气和水质的清洁,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需的生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责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增强生态系统抵御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外部冲击和变化的能力。
例如,在遭遇干旱或暴风雨时,多样化的植被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结构,并减少水土流失。
促进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
例如,丰富的植物种类可以提供更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传播。
推动经济发展许多经济活动,如农业、渔业和旅游业,都依赖于健康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生态环境,也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今上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五大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解决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很多物种未被定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一次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数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内涵丰富层次很多,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在形态、生理、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由于生活条件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遗传多样性,或称基因多样性。
基因是遗传密码,所有遗传多样性都发生在分子水平上,都与核酸的理化性质有关。
新出现的变异是突变的结果,这些突变经过自然选择和通过随机过程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形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有两个含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多种家养动物及其地方品种,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群之间都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所谓物种是指一类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交配繁殖并具有繁育后代能力的一个有机体。
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由于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十分艰巨,至今我们还不能将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估计到一个确定的数量级,其变化幅度为500万3000万种(Wilson等,1988),也有人认为是200万一亿种(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分析在我们的星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体,生存着自己的方式。
从最小的微生物到最大的大象,都有自己的生态栖息地和生命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承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出台,并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分析。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体的数量和种类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不仅包含动物和植物,还包括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不同种类的动植物都有各自独特的生命价值,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了维护生命系统的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对未来的负责,有助于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持全球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非常大,不仅有专门的法律,还有各种相关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2008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开始施行。
该法主要包括: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与监察等内容。
该法明确规定:文化、环保、农业、水利、林业、渔业等行政机关,应根据各自职责,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提供保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开展跨行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合作。
此外,该法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不得非法猎捕、砍伐、采摘、饲养、运输和贸易保护动植物及其产品,不得非法进出口濒危或者受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8年7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后正式发布。
新增保护动物30个,取消保护动物5个,现保护动物总共有980种。
同时,对存在不良姿态的野生动物,如斑鬣蜥、赛刀鱼、日本田鸡等,也被列入国家管制范畴。
此外,修订后的野生动物名录对分布水平、生态地位和遗传资源进行了评估,科学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研究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全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之一,涉及到政策制定和实践研究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政策和实践两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政策层面1.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政策参与和协调。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其目标是保护地球生命系统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并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
此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政策文件。
2. 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各国都需要制定符合自身国情和实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中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等在内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其中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
3. 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也需要根据地方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包括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
二、实践层面1. 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实践手段,全球范围内已经建有数千个保护区。
中国建立了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全球自然保护区总数的50%以上。
建设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但也需要注意协调保护区内不同利益格局之间的关系。
2. 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是一种通过进行生态工程、生态补偿、生态恢复等手段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手段。
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同时也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 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了解生态系统内物种和群落的数量、分布、变化等信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可以了解生态系统内各种物种的生态需求和生态适应能力,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制定和实施。
4. 文化和信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涉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还涉及人类文化和信仰。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与政策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与政策生物多样性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破坏、开发和利用,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一、国内法律中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具有极大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台了大量的法律,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中国最早出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
该法规定了全国范围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责任和保护手段,并规定了如何禁止非法捕捞、狩猎、繁育、运输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重要生态系统和保护区域。
这些文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对于在实践路上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核心法律,也是生物多样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法规定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指导和管理要求,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
该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责任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环境保护、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守护生态平衡;同时,禁止破坏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环境系统。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是指新的经济结构政策要求,从今以往改革生产布局、调整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顺应并适应国际惯例,保护和推广植物新品种。
在法律范围内,推广植物种类和改善品种质量、保护新品种,培育一批植物新品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卫生、提高它的生产效果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法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性的,与全球彼此息息相关,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也应该是全球性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前景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无可替代的财富和基础资源,包括了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丰富性。
然而,目前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 生物多样性的衡量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指标包括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方面。
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同一地域内多种生态系统的网状结构,而遗传多样性则是指种群中表现出不同表型和基因型的现象。
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也愈加显著。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和过度开发,不仅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环境,也会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造成极大的伤害。
比如,人类的森林砍伐、过度捕捞和品种选择等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缩小。
3. 生物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是迄今为止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稳固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不仅在提供食品、药物和材料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也在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不仅是一项伦理和道德责任,也是必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策略。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目前,许多国家和环保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管制和管理政策,以建立保护区和限制人类活动的方式,通过限制人类活动,防止对生态环境的过渡破坏以及防止物种的灭绝。
2. 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重建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重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策略之一。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基因改良、种植更加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恢复土壤和水源以及采用更加环保的种植方式,使得生物多样性得到逐步恢复和维护。
2024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
生态系统修复
实施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生 态系统稳定性。
污染治理与环境改善
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 响。
生物多样性恢复
通过人工繁殖、再引入等措施,恢复受威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物 多样性。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自然生境丧 失和破碎化,严重威胁生物多
样性的维持。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 的改变,对物种分布和生存产 生深远影响。
过度开发和污染
过度捕捞、狩猎、农业污染等 人为因素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和 生态系统退化。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的引入可能对本地生 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本地物
种的减少或灭绝。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 加剧,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将成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趋势。 通过恢复性种植、湿地保护和森 林保护等措施,重建和维护生态 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物种保护与濒危物种 拯救
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拯救工 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 动植物救护中心和基因库等手段 ,确保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物种拯救计划与行动
保护区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 复区等保护地建设,为濒 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环 境。
生态廊道构建
规划和建设生态廊道,连 接破碎化的生境,促进物 种迁徙和交流。
公众教育与参与
加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濒危 物种拯救行动。
人工繁育与野化放归技术
定期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各国政府、企业和社 会组织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各种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从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和问题四个方面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一、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1988年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9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自此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了计划和实施的阶段。
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工作方案(2010-2020年)》。
该方案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和措施,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珍稀物种,控制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的侵害等。
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2014年,中国参加了在韩国开城举办的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会,并提交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实践经验》。
此外,中国还参与了《生物安全公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约》等国际协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和技术。
二、法规政策的落实离不开法律和法规的支撑。
中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规文件,其中涵盖面最广,最为重要的两个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颁布。
该法规定,禁止购买、出售、携带、运输珍贵、濒临灭绝或者稀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该法还规定,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其种群数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1993年颁布。
该法规定,国家将进行重点保护的森林资源,是禁止侵占、挪用、砍伐和损害的。
该法还规定,要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维护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完善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框架。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生存之本,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生命的各个层面,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
但是,近些年来,人类活动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栖息地。
因此,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与日俱增。
消失的物种越来越多,许多的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万种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
其中不乏大熊猫、华南虎、黑颈鹤等我国的珍稀动物,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地区会失去或受到压制的物种也越来越多。
并且,这种趋势似乎越来越严峻。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运转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环节都具有关键作用,维持着自然生态的平衡。
人类利用着自然资源,却往往不恰当的使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而威胁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再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
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则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人类有利的事情。
最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的财富之一,如果合理地运用,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给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好处,而且也创造了财富。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之局限尽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如此之大,然而现实情况却反应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
比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实施不力,很多濒危物种仍然受到破坏。
此外,一些“非法盗猎”、“假保护”等问题也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
再者,一些生态保护区的面积较小,范围狭窄,并不适合一些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
这些都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既然如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究竟应该怎样面对这些挑战呢?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展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国家和国际的合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展望生物多样性是指整个生物界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综合体现。
它是地球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如今,随着环境变化、生态压力增大等问题的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也十分严峻。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1、物种灭绝现状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1万种动植物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其中,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两类生物,更有80%的种群数量处于危险状态。
除此之外,很多微生物也正遭受着各种威胁,这也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度。
2、生态系统破坏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却正面临着严峻的破坏。
随着城市扩张、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不断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大规模森林失去覆盖,这对于生物的栖息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稳定都造成了极大损害。
3、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些非本地物种因人类活动的因素而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中,对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外来物种——”夜来香”,一旦被大面积种植,就会占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二、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法律尤为重要。
从政府到各个社会层面,除了普及环保知识,切实开展环保行动外,还需依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入侵物种的监管、实施“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策略,都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2、推广生态环保教育无论是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还是企业等,都应该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推广绿色生活,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同时,激发公众环保的意识和行动,让大家更加珍爱环境生态,自觉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3、加强技术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技术、科学密集型的领域。
勾勒出适应现实的研究方向、使用高科技手段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的利用,都可以成为改善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的方向。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物种、基因和栖息地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及其生命体的核心要素。
然而,在人类不断扩大的活动领域中,土地破坏、生物灭绝、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生物多样性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全球2000年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显示,全球动植物约有33%至50%的物种面临濒危。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和不平衡,食品、药品生产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也是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在人类占用土地和资源便捷的同时,大面积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导致很多物种居住区域被迫转移或者灭绝。
一方面,则是人类活动的排放量与增加的化学物质对生态链表面的影响,如氮肥浸出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都对某些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损伤。
当前,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许多国家和社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二、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区域保护区域保护不仅限于植物和动物的保护,还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一切。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体系,如森林、草原、沼泽和珊瑚礁等也是属于区域保护的范畴。
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系统,一些地区和国家也要求建立相应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
2.物种保护物种保护包括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重新引入,以保持生态平衡。
一些组织和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和保种活动,其中CITES(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是最为知名的机构之一。
3.生境保护生境保护最为实用,因为随着人类世界各地妄图占有更多的土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此,生境保护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之一,它通常涉及对地表和水资源的处理,以确保生态平衡并保护生态环境的连续性。
4.稳定气候气候变化是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因为气候变化会对动植物的分布、生命周期、季节性、行为和剩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框架
THANKS
02
应对全球挑战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性 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努
力来应对。
03
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
关重要。
汇报范围和内容概述
国际法律和政策框架
介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国际法律 、公约和政策。
实施进展与成效评估
分析国际和国内法律政策的实施进展, 评估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06
未来展望与改进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和机制
加强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全球 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伙伴关系,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高 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01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 富的食物、纤维、药材等资 源,是农业、林业、渔业等
产业的重要基础。
02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利于维护 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为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的选
择和可能性。
03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促进 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经
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03
该条例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建设和管理要求,旨在保护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地方层面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03
地方政府规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
生态补偿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
然而,在人类的活动影响下,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危机。
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呢?下面,本文将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1.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个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这些组织在宣传、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国家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国家层面,包括我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球生物圈保护条例》等,这些法规保证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国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3. 公众意识和参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公众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如加入志愿者保护队伍、参加生态旅游等都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条件。
未来,需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在国际社会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
3. 保护和恢复重要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保护和恢复它们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生境。
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生境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4. 加强国际间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国际间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
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据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
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
本文着重于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直接价值。
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间接价值。
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
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3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3.1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过去遭受到的破坏和当前面临的威胁都是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尽管丰富多彩,但在许多方面是残破不全的。
3.1.1目前威胁主要是:(1)森林面积狭小,碎裂分散;(2)草场超载过牧,退化严重;(3)对动植物资源过量开发利用及偷猎偷采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象仍然存在;(4)不断发展的环境污染;(5)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变化;(6)外来种的入侵;(7)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资源的衰退;(8)旅游、采矿、围垦湿地等其它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3.2中国近代就有记录动物的灭绝中国近代有纪录的灭绝的脊椎动作就有7种,也可能是10种,而受威胁的有400多种(详见表1、表2)中国250种裸子植物中有近1/3处于濒危和稀有状态.被子植物约有4000种受到各种威胁,占全部被子植物的13%,列入珍稀濒危保护的植物约1000种.农作物的野生种源破坏也很严重,比较突出的如云南、海南、广东的野生稻,东北和山东的野生大豆等。
[3]3.2.1表1 中国脊椎动物绝灭物种[3]3.2.2表2 中国脊椎动物特有和受威胁的种数统计4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4.1生物环境的破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占有地球资源的欲望恶性膨胀,森林超量砍伐、草原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甚至消失,影响现物种的正常生存,有相当数量物种已绝灭。
如我国的缘毛红豆、喜雨草等数十种珍稀特有种植物已经绝灭,南中国海的珊瑚礁为栖息地的鱼类的消失.此外,兴修水利工程造成江湖阻碍,破坏了水生生物栖息的生活环境,阻塞某些鱼类的回游通道,致使大量物种濒危.长江葛洲坝至南津关段是“四大家鱼”的产卵场,大坝截流后流速、水温等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四大家鱼”鱼苗数量有减少趋势.大坝截流阻挡了中华鲟滞留于坝下江段,有的甚至撞死于坝下,这对中华鲟的生活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对生活环境的依赖性大,对生活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因此,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很多微生物在尚不为人所知的情况下就已经灭绝了。
4.2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滥捕乱猎是造成物种受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本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量对猕猴进行捕捉,加之栖息地的丧失,中国猕猴的种群大量减少,至今尚未得到恢复.此外,羚羊、野生鹿及用作裘皮的动物、各种鱼类等资源,由于进行过量的狩猎、捕捞,种群数量也大量减少甚至绝灭。
过度采挖野生经济植物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在内蒙、新疆、甘肃等地草原上大量挖掘甘草,使其分布面积大量减少,如新疆巴楚县1967年调查有甘草面积60万亩,现已有一半被挖尽.内蒙黄芪是驰名中外的特产,目前在草原上已很难见到。
有许多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是我国特有的,如冬虫夏草、灵芝、竹荪等,由于长期过度【4】采摘已濒临灭绝的境地。
4.3环境污染城乡工农业污水大量排入水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是酸雨的危害,重金属以及长期滞留的农药残毒富集于环境,使许多水陆生物及生态系统因生存环境恶化而濒危.我国的不少湖泊及其他主要河流已被工业废水严重污染,这是水生动物区系大量消亡的主要原因.长江、松花江等河流的某些河段中自然生长的梭鱼、三角鳊、鲫鱼、甚至草鱼、白鲢、花鲢、青鱼等也处于濒危甚至濒临灭绝的状态.至于海洋,特别是近海的海岸污染也是物种减少的主要因素。
4.4外来物种的引入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仅次于栖息地的丧失.当引进一些物种到它们的非土著地时,它们与其他物种竞争空间与食物,变成其他物种的捕食者,破坏或使栖息地退化,传播疾病和寄生物.40年代中国引入一种叫“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的饲料作物,由于该物种适应性强,无性繁殖快,且加上未能有效利用,致使水花生成为苏南地区的一种恶性杂草,遍及农田、水沟和池塘中.还有“大米草”的例子.过去作为海滩护提和牧草植物引入国内,因繁殖力强,现在在苏、福建等省的沿海海滩蔓延,严重影响贝类等水生产品的生产,使当地农民极为头痛。
4.5其他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工业化和林业、新的城市、水坝、水库的建设,新矿区的开发,地震水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法制不健全,某些破坏资源的现象无法可依或者执法不严,各资源保护部门缺乏有力的协调与配合,导致管理中的漏洞和失误等等,都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或灭绝的原因。
5 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与对策5.1正确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面评价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发展规划低估了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在评价生物资源时往往只注意到具体的作为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的直接价值,而忽略了生物多样性对稳定环境,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间接价值.由于推行大量消耗生物资源的政策,全国大多数地区生物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生物多样性严重消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一步是提高全民、特别是政府规划者、决策者和国家公务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应首先反映在制订保护法规及政策调整上,制定统一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纲要,制订国家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当前应充分发挥国务院环境保护委【5】员会的作用,加强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5.2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对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包含保持、恢复、重建和持续利用,而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持续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制订有关法规和行业规范,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在传统农业、畜牧业和林业地区开展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维护它们的生态学过程,减少农牧业压力,使其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持续地发挥作用。
5.3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栖息地丧失或改变是物种濒危和消失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栖息地是保护物种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为实现保护目的必须有效地管理保护区.中国已建立的约700个保护区还不足以保护全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增加新的保护区和扩大保护区的面积.有时当物种面临灭绝境地时,要采取应急的特别保护措施,如,移地保护,禁止或限制利用生物资源,改善局【6】部栖息地等。
5.4建立可靠的财政机制充足的经费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国家财力有限,单靠国家现有的保护经费不可能完全达到保护目的。
在增加国家投资的同进,应采取多种途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筹集资金,筹资的基本原则应是:“谁开发利用,谁出资保护”.具体方式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需资金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征收开发利用资源的补偿费,争取国际援助、民间募捐,建立保护基金【7】等。
5.5促进科学研究科学技术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研究方面基础薄弱,家底不清,科研和专职管理人员少.因此,应特别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
5.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许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地处边境,有较多跨国边界的迁 生物,受洋流和季风的强烈影响,海域广阔、海岸线长,因此与邻近国家和地区合作,缔结双边或多边合作协定,积极参加和认真实施各项国际公约,促进全球及地区性的保护工作.同时,通过国际交流,共享技术信息,创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国际环境。
6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和对策6. 1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中国科学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广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中国自然保护的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中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日趋重视颁布有关法令、制度、条例和规定;开展大型综合考查、区系调查和野生生物资源考察;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公布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和濒危动植物名单;编订濒临灭绝危险的动植物红皮书;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和普及教育;积极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目前,中国己经颁布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和政策30多项,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 200多个【8】,考察了全国各种各类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10多个国际公约和组织。
6. 2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绝对量少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绝对量少,加之人口众多,经济、科研、教育等还比较落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有一定差异因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除采取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对策外,还必须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确定对策,发展适用于中国的保护体制与保护方法。
6.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真实价值,使全社会重视、理解、支持和参与保护工作可通过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有关环境课程,开展这方面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特别是广播电视的宣传教育作用;应充分发挥迁地保护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和水族馆吸自然博物馆、标本馆和保护区的科普和大众教育作用使远离自然界的城市和农区居民了解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全民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