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
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
心理特征。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的重要
环节,但依现实情况看,这一部分的教育亟待加强,因为责任意识
的弱化和缺失,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
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
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
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之中的
重要环节,但依现实情况看,这一部分的教育亟待加强,因为责任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已经发展到令人担忧的程度。
1.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
责任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与生俱来的,
无论任何人,都应对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目前尽管还未承担某种重要职务,但是将来会在不
同的岗位承担相应的职务,承担着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的责任。面临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已呈现出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1.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所接触的学生中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比比皆是,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但
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不足,总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据一所高校作
过抽样调查显示,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
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
地义”。如此观念发展下去,势必会给将来的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1.2公德和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知识、做人与做事是他们目前的主
要任务。然而,一些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因此出
现了考试作弊、向老师要分数、“枪手”特别有市场等现象;有的
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还有的
在公共场所与异性过分亲热,做出一些不检点行为;“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1.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社会交往的贫乏,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
的狭隘,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责任与利益发生冲突时,更
多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的严重错位。目前,毕业生选择单位时,一看票子(薪金)、
二看位子(地理位置)、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业率普遍不高,就是二者错位的最具体表现。
2.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2.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化,
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黄赌毒等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引导,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
觉得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他们对现实
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
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
却不愿意承担。
2.2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
准来要求学生的道德面貌,但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重视不足。我国学校教育习惯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
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
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
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
想做”的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的状态。
2.3家庭教育的疏离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
对于亲情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
女的成长和教育牺牲一切。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儿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
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却不懂得付出。当前很
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
感教育不无关系。
2.4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矛盾是形成其责任意识缺失的关键
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十字路口,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
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逐渐明显。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
盾明显增多。主要体现:第一、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反差。大学
生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实惠和
实际。第二、校园内外的反差。学校在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而
社会上某些低水准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也在蔓延,教育的成果往
往被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抵消。第三、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当前部分大学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倾向严重。他们在价值判断与
选择上存有“关心与淡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
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3.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措施
3.1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责任意识的建立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意识的精神支
柱和履行责任意识的强大动力;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
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3.2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
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
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3.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
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
任方面率先示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
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论
文参考网。
3.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
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逐步培养其发展中的责任意识。
3.5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素质教育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
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如果高校的教育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给
学生“做人”的本领和艺术,尤其是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
会和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论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