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旅游——中国民俗旅游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第三页,共74页。
学科(xuékē)框架
民
服饰民俗(mín
俗
sú)
旅
饮食民俗(mín
民俗旅
游
sú)
游资源
基
居住民俗(mín
(zīyuán)
本
sú)
开发
概
交通民俗(mín
念
sú)
人生礼仪民俗
(mín sú)
节日民俗(mín
sú)
第四页,共74页。
民俗旅 游区划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zīyuán) 概述
第十页,共74页。
c.土地农耕民俗旅游资源
主要有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和精耕细作农业。如土 地信仰、龙王信仰、安土重迁、风水观念、重农抑商、 聚族而居、崇宗敬祖、邻里亲情、落叶归根、天人合 一等等。
东北黑土地、中原黄土地、南方红土地等广袤的大地 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季节性田园风光和宁静和谐的 桃源仙境,麦苗、稻浪、园圃、桑田、茶园、麻地、 果园、小桥、流水、人家、乡村、老寨、古镇,构成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农耕田园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不 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各有 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和行之有效的农耕技艺,整地、选 种、播种、除草、收割、脱粒、储藏(chǔcáng)、加 工,稻作文化与麦作文化各有千秋,景象各异,薅草 锣鼓、背工咏唱、开秧吃新、春秋祭社、农具整置、
教学基本(jīběn)内容
民俗旅游概述 服饰民俗旅游 饮食民俗旅游 居住、交通民俗旅游 人生礼仪、节日民俗旅游 游艺(yóuyì)、农业民俗
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 (zīyuán)
第二页,共74页。
资源(zīyuán) 开发理论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民俗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
学科(xuékē)框架
民
服饰民俗(mín
俗
sú)
旅
饮食民俗(mín
民俗旅
游
sú)
游资源
基
居住民俗(mín
(zīyuán)
本
sú)
开发
概
交通民俗(mín
念
sú)
人生礼仪民俗
(mín sú)
节日民俗(mín
sú)
第四页,共74页。
民俗旅 游区划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zīyuán) 概述
第十页,共74页。
c.土地农耕民俗旅游资源
主要有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和精耕细作农业。如土 地信仰、龙王信仰、安土重迁、风水观念、重农抑商、 聚族而居、崇宗敬祖、邻里亲情、落叶归根、天人合 一等等。
东北黑土地、中原黄土地、南方红土地等广袤的大地 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季节性田园风光和宁静和谐的 桃源仙境,麦苗、稻浪、园圃、桑田、茶园、麻地、 果园、小桥、流水、人家、乡村、老寨、古镇,构成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农耕田园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不 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各有 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和行之有效的农耕技艺,整地、选 种、播种、除草、收割、脱粒、储藏(chǔcáng)、加 工,稻作文化与麦作文化各有千秋,景象各异,薅草 锣鼓、背工咏唱、开秧吃新、春秋祭社、农具整置、
教学基本(jīběn)内容
民俗旅游概述 服饰民俗旅游 饮食民俗旅游 居住、交通民俗旅游 人生礼仪、节日民俗旅游 游艺(yóuyì)、农业民俗
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 (zīyuán)
第二页,共74页。
资源(zīyuán) 开发理论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民俗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
中国旅游课件

中国政府加强了旅游安全的监管,建立了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对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 和处理,保障了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旅游保险
中国政府鼓励游客购买旅游保险,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同 时,旅行社和景区也加强了安全管理,配备了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确保游客的安全。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文化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 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还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THANKS
感谢观看
手工艺品
介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陶瓷、漆器、织锦等,以及这 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旅游市场中的价 值和意义。
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介绍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这些节日 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习俗
介绍中国各地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如婚丧嫁娶、节令习俗、民间信仰等,以及这 些习俗在旅游中的表现和意义。
中国旅游课件
目 录
• 中国旅游概述 • 中国自然景观旅游 •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 •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 • 中国旅游管理与服务 • 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中国旅游概述
旅游定义与特点
旅游定义
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 其他目的,离开常住居所到其他 地方进行的活动。
旅游特点
湖泊河流
青海湖
位于青海省境内,是中国 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湖 畔风光秀丽,是旅游和观 鸟的好去处。
长江三峡
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 的长江干流上,是中国著 名的河流峡谷景观。
旅游保险
中国政府鼓励游客购买旅游保险,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提供保障。同 时,旅行社和景区也加强了安全管理,配备了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确保游客的安全。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文化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 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还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THANKS
感谢观看
手工艺品
介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如陶瓷、漆器、织锦等,以及这 些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旅游市场中的价 值和意义。
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介绍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这些节日 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习俗
介绍中国各地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如婚丧嫁娶、节令习俗、民间信仰等,以及这 些习俗在旅游中的表现和意义。
中国旅游课件
目 录
• 中国旅游概述 • 中国自然景观旅游 •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 • 中国民俗风情旅游 • 中国旅游管理与服务 • 中国旅游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CATALOGUE
中国旅游概述
旅游定义与特点
旅游定义
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 其他目的,离开常住居所到其他 地方进行的活动。
旅游特点
湖泊河流
青海湖
位于青海省境内,是中国 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湖 畔风光秀丽,是旅游和观 鸟的好去处。
长江三峡
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 的长江干流上,是中国著 名的河流峡谷景观。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堪称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生动、最绚丽多彩的组成 部分。 如经济民俗中所包含的精妙绝伦的建筑和居住习俗,社会民 俗中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婚俗,信仰民俗中虔诚的宗教习俗, 以及优美动人的游艺民俗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对旅游接待地民俗的双重影响
(一)地域性 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北方的靰鞡
西南山寨的背篓
(二) 传承性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 相对稳定性。
比如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我国自古以来就己完备的结婚习俗。
(三)变异性 民俗恰恰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 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如从清代满 洲族的旗袍到现代服装的旗袍。
商贸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特征
积极影响: 由于旅游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暂时 流动,所以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
消极影响:造成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 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 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了解民俗有利于做好旅游接待 旅游接待者必须熟知本地风俗,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信手拈 来。 旅游接待者只有了解游客客源地的民俗,才可能了解游客的
❖ 2010年参与性
❖ (四)纯真性
彝族哑巴节 游客穿藏族服饰
中国民俗旅游第节课件 (一)

中国民俗旅游第节课件 (一)
中国民俗旅游第节课件是一门深入介绍中国民俗文化和旅游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和民间故事,还
学习了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来开展旅游业。
首先,我们学习了民俗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了解常见的民俗
节日、民间传说、民间技艺和民间习俗等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
了解了中国历史和地理的相关知识。
其次,我们学习了如何将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业。
在课程中,我们了解
了旅游业对于区域文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学习了如何开发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开展民俗文化旅游需要考虑的
多个方面,如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因素。
除了理论知识,课程中还包含了多个实践环节,如实地调研、案例分
析和旅游规划等。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和
旅游资源,还锻炼了自身的调研和规划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了解了中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
增长的态势。
未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民俗文化旅游的
市场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旅游第节课件是一门富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旅游技能,还
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民俗与旅游》课件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总结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对旅游 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详细描述
中国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包括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 节等,这些文化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旅游者了解中国多元文 化的重要途径。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如何将民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学习传统手工艺
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 绣、泥塑等,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参加民俗文化活动
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 灯会、赛龙舟等,深入了解当地的文 化特色。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阅读关于民俗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了 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历史。
在旅游中融入民俗文化
多样性
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 式多样,各具特色,展 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和谐
民俗文化具有凝聚民心、促进 社会和谐的作用,有助于增强
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经济发展
民俗文化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
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合理规划与开发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应进行科学 合理的规划,确保在满足游客需求的 同时,不破坏当地民俗文化的原生性 和完整性。
强化法规与政策保障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加强公众对民俗文化旅游重要性的认 识,提高参与度和保护意识,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中国民俗旅游.ppt

传至唐代,有一天,郇国公韦涉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源 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 宾客无不叹为观止。有时是用那巨大地肉圆子做成的“葵花斩肉” 更是精美绝伦。因烹制成熟后地肉丸子表面的肥肉末已大多溶化 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乍一看,给你一种毛毛糙 糙的感觉,有如雄师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身戎 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涉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 “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 扬州狮子头一名,便流传至今。
清炖蟹肉狮子头
—— 艺 术 学 院
10 服 装(3)朱叶来自20101115302
清炖蟹肉狮子头
又称斩肉,镇江传统名菜。 主料蟹肉和猪肉,斩切做 肉丸,因烹调时不用酱酒 着色,故称清炖,又因造 型大而圆,夸张比喻为狮 子头。此菜用砂锅炖制, 趁热上桌,汤菜叶覆盖, 揭去菜叶,就可见只只肉 圆
原料带皮猪肋条肉1000克,蟹肉150克,青菜头500克,青 菜叶10张,精盐5克,鸡蛋清40克,绍酒50克,虾籽3克, 水淀粉25克,熟猪油150克,葱、姜末各10克。制法 (1)将猪肉镊毛,刮洗干净,去皮骨。将肥肉切成石榴 米大小的丁,精肉切成略小的丁后稍斩几下,骨头剁成块, 皮切成菱形片,青菜头洗净剖开,菜叶洗净用开水略烫。 取钵子一只,放入切好的肉丁、葱末、姜末、绍酒、蟹肉、 虾籽、精盐、清水150克搅匀,再加入鸡蛋清和水淀粉, 搅匀上劲,分成10份,做成光滑的肉圆,再将蟹黄分别嵌 在每只圆子上面,即成蟹粉狮子头生坯。 (2)将皮、骨焯水洗净,皮、骨分别拣开。炒锅置火上, 加入熟猪油,放入青菜头,加少许精盐、虾籽煸透离火。 取砂锅一只,放入骨头,上放煸好的菜头,再加入绍酒、 精盐,将做好的狮子头逐个放入,每只狮子头上盖一张已 烫软的菜叶,盖上锅盖烧沸,移至微火焖约2小时,揭去 菜叶,上中火将汤汁收稠即成。特点此菜系传统名菜,用 清炖的方法成菜,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它以 猪肉、蟹肉为主要原料,做成大肉圆,因其形状大而圆, 故夸张“狮子头”。其做法种类很多,但以红烧和油炸居 多,清炖的较少。
清炖蟹肉狮子头
—— 艺 术 学 院
10 服 装(3)朱叶来自20101115302
清炖蟹肉狮子头
又称斩肉,镇江传统名菜。 主料蟹肉和猪肉,斩切做 肉丸,因烹调时不用酱酒 着色,故称清炖,又因造 型大而圆,夸张比喻为狮 子头。此菜用砂锅炖制, 趁热上桌,汤菜叶覆盖, 揭去菜叶,就可见只只肉 圆
原料带皮猪肋条肉1000克,蟹肉150克,青菜头500克,青 菜叶10张,精盐5克,鸡蛋清40克,绍酒50克,虾籽3克, 水淀粉25克,熟猪油150克,葱、姜末各10克。制法 (1)将猪肉镊毛,刮洗干净,去皮骨。将肥肉切成石榴 米大小的丁,精肉切成略小的丁后稍斩几下,骨头剁成块, 皮切成菱形片,青菜头洗净剖开,菜叶洗净用开水略烫。 取钵子一只,放入切好的肉丁、葱末、姜末、绍酒、蟹肉、 虾籽、精盐、清水150克搅匀,再加入鸡蛋清和水淀粉, 搅匀上劲,分成10份,做成光滑的肉圆,再将蟹黄分别嵌 在每只圆子上面,即成蟹粉狮子头生坯。 (2)将皮、骨焯水洗净,皮、骨分别拣开。炒锅置火上, 加入熟猪油,放入青菜头,加少许精盐、虾籽煸透离火。 取砂锅一只,放入骨头,上放煸好的菜头,再加入绍酒、 精盐,将做好的狮子头逐个放入,每只狮子头上盖一张已 烫软的菜叶,盖上锅盖烧沸,移至微火焖约2小时,揭去 菜叶,上中火将汤汁收稠即成。特点此菜系传统名菜,用 清炖的方法成菜,肥嫩异常,蟹粉鲜香,青菜酥烂。它以 猪肉、蟹肉为主要原料,做成大肉圆,因其形状大而圆, 故夸张“狮子头”。其做法种类很多,但以红烧和油炸居 多,清炖的较少。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八章 民俗旅游的相关知识与研究

现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博物馆多以实物、照片等形式来展示当地的民俗
文化,强调的是历史演进、文化艺术;而民俗园则以一种更加生动活泼
的形式,通过讲解、实物与实景再现已经失去的民俗,或展示当代民俗
的典型,突出的是感觉,强化的是交流与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
形式,集教育、娱乐、休闲于一身,更适合大众旅游的需求。
❖ 西递——画中古村
❖ 和顺——古镇侨乡
❖ 岜沙——最后的火枪部落
❖ 沧源——秘境佤乡 ❖ 西街——阳朔的地球村 ❖ 天龙镇——时光倒流600年
【知识2】 浮光掠影说同根
现在到台湾旅游形成了热潮,我访问台湾也只有十天, 浮光掠影,却深切感受到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我所说的文 化,不止是风土民俗、骑楼市貌,还包括深层次的历史文化 遗产。
❖ 1.你的家乡周围有什么民俗旅游目的地? ❖ 2.你认为民俗文化在赴台旅游中起到什么作用? ❖ 3.把民俗文化开发为旅游资源时,要注意什么? ❖ 4.关于吉林省少数民族的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
游艺民族,应该怎样开发为适合的旅游资源?
❖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长宁、江安两县毗临处, 面积120平方公里。7万余亩楠竹覆盖大小28 座岭峦、500多个山丘,绵延起伏,逶迤苍 莽,宛若烟波浩渺的绿色海洋,故名“竹 海”。
❖ 小黄村——侗族大歌
❖ 小黄村是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族村寨,这里汇集了侗族风 情的精华,尤以侗族大歌享誉国内外,素有“歌的故乡,歌 的 世海界洋上”十之分称罕,见是的极多负声沧源盛部—名、—的无秘境“指佤侗挥乡歌、窝无”伴。 奏侗民族间大合歌唱是音当乐今, 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与侗寨鼓楼、侗乡花桥一起被 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
❖ 资料来源:张广瑞.勿把活民俗变成死文化[J].国学,2011,(08):74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26
白族 朝鲜族 壮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傣族 满族27
案例--苗族服饰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 要以地域而定,分为 黔东南型、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湘西型和 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 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 多、保存最好的区域, 被称为“苗族服饰博 物馆”。
8
二、 中国民俗的特征
阶层性和地方性 多元性和复合性 传承性和传播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9
不同的婚俗
10
三、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释义: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 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 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 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17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 、年 画 、守岁、爆 竹、拜年等;而 春节食俗就有吃 年糕、饺子、汤 团等。
18
二月初九惊蛰日 吃梨 扫虫炒虫 祭白虎
惊蛰是一年的第三个 节气,此时“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惊蛰落雨到清明,一 日落雨一日晴。惊蛰 过,暖和和,蛤蟆老 角唱山歌。
中国民俗文化
1
目录
导言: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二、民族旅游区 第一节 中国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四、吉祥文化 第二节 民俗文化与旅游 一、民俗文化中旅游中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2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传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对一般民众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白族 朝鲜族 壮族
藏族 布朗族
布依族 阿昌族 达斡尔族 傣族 满族27
案例--苗族服饰
现有的苗族服饰,主 要以地域而定,分为 黔东南型、黔中南型、 川黔滇型、湘西型和 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 200种,是我国和世 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 多、保存最好的区域, 被称为“苗族服饰博 物馆”。
8
二、 中国民俗的特征
阶层性和地方性 多元性和复合性 传承性和传播性 稳定性和变化性
9
不同的婚俗
10
三、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释义:
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 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 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 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17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贴春联 、 贴窗花和倒贴 “福”字 、年 画 、守岁、爆 竹、拜年等;而 春节食俗就有吃 年糕、饺子、汤 团等。
18
二月初九惊蛰日 吃梨 扫虫炒虫 祭白虎
惊蛰是一年的第三个 节气,此时“万物出 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 走矣。”
惊蛰落雨到清明,一 日落雨一日晴。惊蛰 过,暖和和,蛤蟆老 角唱山歌。
中国民俗文化
1
目录
导言: 一、七个风俗文化圈 二、民族旅游区 第一节 中国民俗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征 三、中国的民风民俗 四、吉祥文化 第二节 民俗文化与旅游 一、民俗文化中旅游中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审美体验 三、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2
导言 •民俗旅游 •自然风光旅游 •历史文化旅游 并列为我国旅游 的三大支柱。
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传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的特点, 对一般民众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民俗与旅游PPT课件

54
安居乐业
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藏族
牦牛
毛织
的帐
篷
牛绒织成的帐篷
质地粗厚,吸收
光热性能好,可
避风雨雹雪,具
气候寒冷,阳 光充足
有较强的保暖性,
也便于支拆、托
运。
55
拓展延伸
安居乐业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种有特 色的建筑?跟它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福建客家土楼
适应山区人烟稀 少、盗患械斗较 多的环境需要, 且可增强同宗血 缘的凝聚力
龙南客家传统饮食大致分为主食、名菜小吃、 茶酒等几类。龙南人以大米为主食,仅以大米做成 的饭有捞饭、焖饭、煮饭包、竹筒饭、钵子饭等多 种。
29
凤眼珍珠
龙南客家副食和小吃中的NO.1,做法工序复杂,配
以荸荠、荞头丝、葱花等为配料,勺以鲜美的鸡汤拌吃 则更为美味,客家婚嫁、乔迁之日为必备的菜肴。
清朝道光年间,龙南关西籍人徐思庄的书法为当朝 的一绝,徐思庄曾作过咸丰皇帝的书法老师,徐思庄一 次回乡省亲,正逢咸丰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购物资,特地 嘱咐钦差到龙南看望徐思庄。因道路难行,累得钦差上 气不接下气,全身疲乏,傍晚才到徐家,言山路崎岖难 行,差点中暑。徐思庄即命厨师煮珍珠汤给钦差消渴解 饥,珍珠汤一端上,钦差见珠丸如碧玉凤眼,清香补鼻, 食欲猛增,食之,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 食后,肠胃舒适,脑清目明,劳累尽消,即询问徐思庄 这是什么稀世山珍。徐思庄笑答道:此乃家乡一小菜也, 名龙眼珍珠。钦差听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赐名“凤 眼珍珠”。
22
川菜:麻婆豆腐
23
川菜:毛血旺
24
徽菜:清蒸马蹄鳖
25
苏菜:清蒸鲩鱼
26
安居乐业
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藏族
牦牛
毛织
的帐
篷
牛绒织成的帐篷
质地粗厚,吸收
光热性能好,可
避风雨雹雪,具
气候寒冷,阳 光充足
有较强的保暖性,
也便于支拆、托
运。
55
拓展延伸
安居乐业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种有特 色的建筑?跟它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福建客家土楼
适应山区人烟稀 少、盗患械斗较 多的环境需要, 且可增强同宗血 缘的凝聚力
龙南客家传统饮食大致分为主食、名菜小吃、 茶酒等几类。龙南人以大米为主食,仅以大米做成 的饭有捞饭、焖饭、煮饭包、竹筒饭、钵子饭等多 种。
29
凤眼珍珠
龙南客家副食和小吃中的NO.1,做法工序复杂,配
以荸荠、荞头丝、葱花等为配料,勺以鲜美的鸡汤拌吃 则更为美味,客家婚嫁、乔迁之日为必备的菜肴。
清朝道光年间,龙南关西籍人徐思庄的书法为当朝 的一绝,徐思庄曾作过咸丰皇帝的书法老师,徐思庄一 次回乡省亲,正逢咸丰皇帝派人下江南采购物资,特地 嘱咐钦差到龙南看望徐思庄。因道路难行,累得钦差上 气不接下气,全身疲乏,傍晚才到徐家,言山路崎岖难 行,差点中暑。徐思庄即命厨师煮珍珠汤给钦差消渴解 饥,珍珠汤一端上,钦差见珠丸如碧玉凤眼,清香补鼻, 食欲猛增,食之,觉得柔中带韧,润滑可口,味美难喻。 食后,肠胃舒适,脑清目明,劳累尽消,即询问徐思庄 这是什么稀世山珍。徐思庄笑答道:此乃家乡一小菜也, 名龙眼珍珠。钦差听后正色道:菜名犯上,即赐名“凤 眼珍珠”。
22
川菜:麻婆豆腐
23
川菜:毛血旺
24
徽菜:清蒸马蹄鳖
25
苏菜:清蒸鲩鱼
26
旅游民俗文化课件

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少数民族婚姻民俗简介
【学习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纳问 彩名
纳纳 吉征
请亲 期迎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1.抢婚
2.不落夫家婚
3.服役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少数民族婚姻民俗简介
蒙古族婚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回族婚姻
朝鲜族婚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第五节服饰民俗
【学习内容】
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汉族的服饰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的代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服饰民俗的概念
• 服饰民俗的定义 • 服饰民俗的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服饰民俗的定义
服饰民俗
• 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在衣着穿戴方 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习惯和文化理念。
【学习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民俗
礼仪民俗
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人生仪礼民俗
诞生礼-开端之礼 成年礼-冠礼 婚礼
寿礼 葬礼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基本形式
握手礼 鞠躬礼 拥抱礼 亲吻礼 举手礼 合十礼 招呼礼
• 其它日常礼节:介绍礼节、称呼礼节、问候礼 节、谈话礼节、告别礼节及社交馈赠礼节
那达慕 蒙古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 地区特点的传统节日。每年的7、8月间举 行的融民族、文体、经贸、旅游为一体的 盛会。有赛马、摔跤、叨羊等传统体育活 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蒙古族那达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学习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婚姻民俗的仪式和程序
纳问 彩名
纳纳 吉征
请亲 期迎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传统婚姻民俗形态
1.抢婚
2.不落夫家婚
3.服役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少数民族婚姻民俗简介
蒙古族婚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回族婚姻
朝鲜族婚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第五节服饰民俗
【学习内容】
服饰民俗的概念 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汉族的服饰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的代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服饰民俗的概念
• 服饰民俗的定义 • 服饰民俗的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服饰民俗的定义
服饰民俗
• 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在衣着穿戴方 面所形成的共同行为习惯和文化理念。
【学习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民俗
礼仪民俗
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人生仪礼民俗
诞生礼-开端之礼 成年礼-冠礼 婚礼
寿礼 葬礼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社会交往礼仪民俗
基本形式
握手礼 鞠躬礼 拥抱礼 亲吻礼 举手礼 合十礼 招呼礼
• 其它日常礼节:介绍礼节、称呼礼节、问候礼 节、谈话礼节、告别礼节及社交馈赠礼节
那达慕 蒙古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 地区特点的传统节日。每年的7、8月间举 行的融民族、文体、经贸、旅游为一体的 盛会。有赛马、摔跤、叨羊等传统体育活 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蒙古族那达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民俗旅游概论ppt教案

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4
民俗旅游市场
章节副标题
民俗旅游市场的定义
民俗旅游市场的定义:指以民俗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 市场。
民俗旅游市场的特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参 与性等特点。
民俗旅游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案例
案例1:贵州侗族村寨的保 护与开发
案例2:西藏布达拉宫的历 史建筑保护与传承
案例3:云南纳西古乐的传 承与发扬
案例4:福建客家土楼的 建筑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07
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策略与趋势
章节副标题
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保护与传承:注重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原生态和可持续 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民俗 文化,同时注入 创新元素,打造 独特的旅游体验。
科技应用: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民俗旅游的 互动性和参与性, 提升游客体验。
绿色发展: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推广绿色旅 游理念,保护当 地生态环境。
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前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 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俗旅 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俗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
尊重当地民俗文化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原则 创新性原则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民俗 文化,挖掘其独特性和 魅力,为旅游产品开发 提供灵感和素材。
创新产品设计:结合 市场需求和游客喜好, 创新产品设计,打造 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的民俗旅游产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民俗旅游是一种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资源的旅游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等价值。
民俗与旅游 ppt课件

北方传统民居, 一般院落开阔, 坐北朝南,墙体厚,
窗户较小。
18
【活动二】“安居乐业”
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种有特 色的建筑?跟它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蒙古包
游牧生活, 蒙古包方便拆卸
和重新组装
19
【活动二】“安居乐业”
及时练习
傣家竹楼也是一种吊脚楼。
傣 族 竹 楼
气候炎热潮湿
20
【活动二】“安居乐业”
傣族
傣族居住于云南西 双版纳地区,气候 炎热,所以穿着窄 袖短衣和筒裙。
26
【活动三】“人靠衣装”
及时练习
藏族群众的藏袍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
征是( A )。
A.寒冷、温差大
B.炎热、温差小
C.温暖、温差小 D.干燥、温差大
27
【活动四】“旅游文化”
1、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哪两类?(如:九寨沟属自然旅游资源。)
及时练习 该地的葡萄干可以挂在
B 屋内“晾”干的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气候干燥、风力大
C.地势高
D.昼夜温差大
晾房
21
【活动三】“人靠衣装”
1、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藏袍
景颇族竹筒裙
22
【活动三】“人靠衣装” 1、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
2、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湘 西 吊 脚 楼
气候炎热潮湿
14
【活动二】“安居乐业”
2、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藏族 牦牛 毛织 的帐 篷
气候寒冷,阳 光充足
15
【活动二】“安居乐业”
拓展延伸
民俗旅游文化概述(ppt 39页)

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
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信仰风俗(尚红贵黄)
• 第八章 旅游民俗文化在对色彩的崇尚上,汉族有尚红色、贵黄色 的习俗。 找到鞋子之后,新郎抱着新娘出门了,这个时候大襟姐要一马当先在门口打开鲜红色的伞(番禺顺德是由父亲撑伞)。
由于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所以常把妇女的盛装称之为“红妆”,并以“红妆”代指美女;或把妇女美丽的容貌称 之“红颜”,也指代美女;或把少妇的住房称为“红闺”;甚至盛装出游的男女也被称作“红男绿女”。
器拜皿亲多 朋“的鎏次金序称”是:(即;初“纯一涂拜金洁本”家)。;善良之孝子被誉为“赤子”,忠心赤诚的 高尚品德称为“赤心”;商、周光辉灿烂的青铜文 而广州的是路线不能相同,最好是绕得越远越好。
敬茶以碗为主,次序是先男后女。
化的主要原料铜,被誉为“赤金”。久而久之, )铺好新床单新被子之后,在床罩下面要放莲子、双数的花生和双数的红枣。
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
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
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 拜。
感谢性的拜访
•
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
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串门式的拜访
•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
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
的出于祛除蚕桑病祟的迷信行为,有的反 由于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所以常把妇女的盛装称之为“红妆”,并以“红妆”代指美女;或把妇女美丽的容貌称
之“红颜”,也指代美女;或把少妇的住房称为“红闺”;甚至盛装出游的男女也被称作“红男绿女”。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 旅游节日、庆贺节日、
③社会结构民俗(商家庭、家族、亲族、村落、 贸节社日团、、社帮交会节等日))
④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歌舞、工艺美 术、
口传文学、民间戏剧)
囍 3、意识民俗 定义:是深层次的民俗事象的总和,体现人们 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 (原始信仰、宗教信仰、民间神灵信仰、 三大民各俗种禁交忌叉、各种巫术)。 社会民俗 婚礼 意识民俗
民俗旅游 风 靡
表现: “民俗”词汇使用率、 各界重视“民
俗”
高校 民俗旅游教材 (1)
高校 民俗旅游教材(2)
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 全国多数省区重视 • 各地发展不均衡 • 理论与实践脱节 • 可操作性不强
第一方面: 中国民俗概要
一、民俗的定义
1、中国古代文献的界定
《管子·正世》:“ 料事务,察民俗。”
《传统婚姻民俗的演变与影响》
第二方面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前言
旅游学 经济行为 、文化 文化创造
内容结构 历史文化旅游 深化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定义:
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异域或异 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 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 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复合体, 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的基本特征
传承性 稳定性 变异性 群体性 地域性
民族性
二、民俗的近似定义 风俗:是人类群体因特定的地理环境和
社会条件、社会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传 袭于社会的、具有一定的流传范围或区 域、一定的流行时间,甚至始终生生不 息的趋同性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 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创造。
筷子
习俗:地域性很强,阶层性明显、相沿积久 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规范。碾棚
二、旅游与民俗的关系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传承做出了贡献 晋朝 法显和尚 《佛国记》 宋朝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变异
㈡、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模式化:旅游行为、思维模式(祈求平安、语言)
㈢、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㈣ 、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㈤、民俗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㈥、文化遗产工程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礼俗:泛指我国周代以来维护统治阶级专 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 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 的特征。
三、民俗与近似概念的相互关系
1、客观的共存关系 (1)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2)群 体 化、 倾向性 (3)非强制性规范
2、微观上的差异性
① 范围的广狭不同
风
习
民
风 习民 礼 俗俗俗 俗
中国民俗旅游概述
前言
世界近代 、 大众旅游 二战后 中 国 80 年 代
入境旅游人数 总数突破 1.32亿人次
过夜人数 5472万人次
旅 游 出境旅游人数 4095万人次 大 国内旅游人数 16.1亿 人次 国
旅游产业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 1.09万亿元
外汇收入 419.2亿美元
迅猛 ? 1992年 出境旅游 292.87万人次
亚型: 水田农耕民俗 旱地农耕民俗
麻、麦、黍、稷、豆<菽>
五谷 麻、稻、黍、稷、豆<菽>
稻、麦、黍、稷、豆<菽>
(粟)
大麻
②畜牧民俗
草原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民俗、汉族和部 分少数民族的辅助生产民俗。
③渔猎民俗
亚型:渔业、狩猎
山林、江河、湖海地区的生产民俗
④手工业民俗。
⑤商业民俗。
⑥服饰民俗 西服袖扣 西北毛巾
④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属性首位原则
河北旅游文化频道
台东县
⑤民俗旅游的大众服务原则
3、民俗旅游的类型
①、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
北邙
②、 参与型民俗旅游 (体验型民俗旅游)
王斯福(英)
欧达伟(美) 雷海伦(加)
③、考察型民俗旅游
③、考察型民 俗旅游
④、娱乐型民俗旅游 30000美元 :1740美元
邯郸 “傩戏”
núo
定州 秧歌
国家遗产 研究专著 国家投资
第三方面 民俗旅游的架构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主体 客体 介体(介质)
㈠、民俗旅游的主体 民俗旅游者定义: 指暂时离开自己的居所或常驻地,前往民 俗旅游地对民俗风情观光、消遣、娱乐、 参与、考察和领略的人。
1、民俗旅游的特质 ①旅游者以观赏民俗为主要目的
内蒙古草原风情游 (游牧) 傣 族 泼 水 节 (节日) 井陉县于家石头村 (住居)
井陉于家石头村 (住居)
② 旅游地的核心旅游 产品是民俗产品。
③ 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 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西柏坡
河北真、假 “将军岭”
成功民俗典型 400万人 38.6亿元 丽江 2005年 当地财政收入80%
⑦饮食民俗(动物脂肪蛋白型、植物淀粉型)
⑧ 居住民俗
窑洞式
穹庐式
干 栏 式
上栋下宇式
⑨行旅民俗(含交通民俗)习惯、工 具、仪式。
2、社会民俗
定义: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人之间、群体 之
间相互关系的习俗。 ①人生礼仪民俗
育儿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②岁时节令民俗(农事节日、宗教节日、 祭 祀节日、纪念节日、
俗
俗
俗
② 功效强弱不同
前三者 弱 礼俗强
③ 传承时间不同
风尚 ≠ 民俗
四、民俗与近似定义共存的影响 1、理论界定困难
2、差异性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
五、民俗的分类
1、物质民俗 定义:指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 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属于中 国民俗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①农耕民俗
因气候 地形 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的 农耕生产方法、农具使用、作物品种、生产仪 式和生产信仰等不同特点,并历代传袭的习俗。
春 秋 《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
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民” = 普通百姓 = “民间”
延伸 2、现代学者的阐释
1846 英 汤姆斯(William•J•Thoms)第一次
民俗 = Folklore (意译)
1928.3.21. 《民俗周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 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 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 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 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 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 化积淀,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 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创造于民间,传承于 社会,并世代传承延续。”
③社会结构民俗(商家庭、家族、亲族、村落、 贸节社日团、、社帮交会节等日))
④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歌舞、工艺美 术、
口传文学、民间戏剧)
囍 3、意识民俗 定义:是深层次的民俗事象的总和,体现人们 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 (原始信仰、宗教信仰、民间神灵信仰、 三大民各俗种禁交忌叉、各种巫术)。 社会民俗 婚礼 意识民俗
民俗旅游 风 靡
表现: “民俗”词汇使用率、 各界重视“民
俗”
高校 民俗旅游教材 (1)
高校 民俗旅游教材(2)
民俗旅游研究现状
• 全国多数省区重视 • 各地发展不均衡 • 理论与实践脱节 • 可操作性不强
第一方面: 中国民俗概要
一、民俗的定义
1、中国古代文献的界定
《管子·正世》:“ 料事务,察民俗。”
《传统婚姻民俗的演变与影响》
第二方面
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
前言
旅游学 经济行为 、文化 文化创造
内容结构 历史文化旅游 深化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定义:
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异域或异 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 件,离开自己的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 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复合体, 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的基本特征
传承性 稳定性 变异性 群体性 地域性
民族性
二、民俗的近似定义 风俗:是人类群体因特定的地理环境和
社会条件、社会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传 袭于社会的、具有一定的流传范围或区 域、一定的流行时间,甚至始终生生不 息的趋同性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 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文化创造。
筷子
习俗:地域性很强,阶层性明显、相沿积久 的一种群体性的习惯和非强制性的规范。碾棚
二、旅游与民俗的关系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传承做出了贡献 晋朝 法显和尚 《佛国记》 宋朝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变异
㈡、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模式化:旅游行为、思维模式(祈求平安、语言)
㈢、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㈣ 、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㈤、民俗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㈥、文化遗产工程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礼俗:泛指我国周代以来维护统治阶级专 制统治的礼节仪式,是一种制度化了的道 德规范与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强制性 的特征。
三、民俗与近似概念的相互关系
1、客观的共存关系 (1)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2)群 体 化、 倾向性 (3)非强制性规范
2、微观上的差异性
① 范围的广狭不同
风
习
民
风 习民 礼 俗俗俗 俗
中国民俗旅游概述
前言
世界近代 、 大众旅游 二战后 中 国 80 年 代
入境旅游人数 总数突破 1.32亿人次
过夜人数 5472万人次
旅 游 出境旅游人数 4095万人次 大 国内旅游人数 16.1亿 人次 国
旅游产业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 1.09万亿元
外汇收入 419.2亿美元
迅猛 ? 1992年 出境旅游 292.87万人次
亚型: 水田农耕民俗 旱地农耕民俗
麻、麦、黍、稷、豆<菽>
五谷 麻、稻、黍、稷、豆<菽>
稻、麦、黍、稷、豆<菽>
(粟)
大麻
②畜牧民俗
草原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民俗、汉族和部 分少数民族的辅助生产民俗。
③渔猎民俗
亚型:渔业、狩猎
山林、江河、湖海地区的生产民俗
④手工业民俗。
⑤商业民俗。
⑥服饰民俗 西服袖扣 西北毛巾
④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属性首位原则
河北旅游文化频道
台东县
⑤民俗旅游的大众服务原则
3、民俗旅游的类型
①、消遣观光型民俗旅游
北邙
②、 参与型民俗旅游 (体验型民俗旅游)
王斯福(英)
欧达伟(美) 雷海伦(加)
③、考察型民俗旅游
③、考察型民 俗旅游
④、娱乐型民俗旅游 30000美元 :1740美元
邯郸 “傩戏”
núo
定州 秧歌
国家遗产 研究专著 国家投资
第三方面 民俗旅游的架构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主体 客体 介体(介质)
㈠、民俗旅游的主体 民俗旅游者定义: 指暂时离开自己的居所或常驻地,前往民 俗旅游地对民俗风情观光、消遣、娱乐、 参与、考察和领略的人。
1、民俗旅游的特质 ①旅游者以观赏民俗为主要目的
内蒙古草原风情游 (游牧) 傣 族 泼 水 节 (节日) 井陉县于家石头村 (住居)
井陉于家石头村 (住居)
② 旅游地的核心旅游 产品是民俗产品。
③ 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 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
西柏坡
河北真、假 “将军岭”
成功民俗典型 400万人 38.6亿元 丽江 2005年 当地财政收入80%
⑦饮食民俗(动物脂肪蛋白型、植物淀粉型)
⑧ 居住民俗
窑洞式
穹庐式
干 栏 式
上栋下宇式
⑨行旅民俗(含交通民俗)习惯、工 具、仪式。
2、社会民俗
定义: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人之间、群体 之
间相互关系的习俗。 ①人生礼仪民俗
育儿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②岁时节令民俗(农事节日、宗教节日、 祭 祀节日、纪念节日、
俗
俗
俗
② 功效强弱不同
前三者 弱 礼俗强
③ 传承时间不同
风尚 ≠ 民俗
四、民俗与近似定义共存的影响 1、理论界定困难
2、差异性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
五、民俗的分类
1、物质民俗 定义:指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 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承,属于中 国民俗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
①农耕民俗
因气候 地形 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的 农耕生产方法、农具使用、作物品种、生产仪 式和生产信仰等不同特点,并历代传袭的习俗。
春 秋 《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
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
“民” = 普通百姓 = “民间”
延伸 2、现代学者的阐释
1846 英 汤姆斯(William•J•Thoms)第一次
民俗 = Folklore (意译)
1928.3.21. 《民俗周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义
“ 民俗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 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 的、并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的、以群体的 心理结构为依据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 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 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是一种集体性的文 化积淀,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 基本的组成部分,他创造于民间,传承于 社会,并世代传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