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
71c《世界通史》(二)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世界通史(二)(World General History II)学分:5 学时:100 课程性质:历史学专业本科必修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期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丰富学生有关该时期世界历史的知识,提升他们对于该时期世界历史运动的宏观把握和微观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中力图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认真总结西方工业化前期的历史经验,以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市场经济建设。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吸收当代学术界有关世界历史体系的研究新成果,从现代工业文明的兴盛这个独特视角切入,力图从16-19世纪世界历史演进的客观实际出发,揭示并剖析400年间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内容、规律和特征。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专题讨论、影视观看等教学内容。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著:《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2年。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塞·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生活、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5年。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省自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外国近现代的部分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要教育论著。
开设本课程,旨在促使学员们通过阅读中外一些教育名著,更真实清晰地了解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其思想实质和教育家们思考教育问题的立场、方法及时代背景;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对分析和思考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有所启发。
二、先修课要求本课程为选读类课程,学习时应有相应的教育学、教育史的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现代教育原理》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名著选读课,大纲框定的阅读篇目有限,但涉及古今中外,时间跨度很大。
各篇目往往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教育思想流派。
因此,要较好地理解各篇中的教育思想或观点,除应认真阅读原文外,还应了解教育史,尤其是教育思想史。
应了解和理解各篇作者(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全貌和其所属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全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在学习中,应以学生自己阅读原著及与原著相关的一些教育史资料为主,并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的指导应着重于介绍各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特点和教育理论流派的特点,并进行一些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分析各家教育理论的得失,力求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发。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两个层次,即了解和理解。
了解层次主要是针对各篇论著及其作者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则是对各篇论著反映的重要教育思想或观点的理解、领会,对一些较重要的教育家及其思想的背景知识也要求理解。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时54,现对各篇目学时分配作如下建议: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孔子:《论语》(节选)(一)教学内容1、《论语》一书的概况。
2004-2005学年全校同选课《世界通史》(上)教学活动大纲
2008-2009学年全校通选课《世界通史》(上)教学大纲本课程以1500年为起点,讲述19世纪末以前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现世界历史的丰富多彩、起伏跌宕。
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该课程展开的主线。
通过科学革命和科学化、政治革命和民主化、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发展,现代文明首先在西欧确立和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文明区域扩散和推广。
当然,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现代文明的发展往往各具特点。
欧洲文明的兴起,东方文明的衰落,欧洲历史的分与合以及殖民主义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将是本课探讨的主题。
该课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在重要问题上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以此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加强师生间观点的交流。
授课提纲:导言:关于世界历史的几个问题第一讲1500年前后世界文明的变迁1500年前世界文明发展的状况欧洲文明的兴起东方文明的衰落第二讲现代文明的确立近代科学与启蒙运动政治革命的风潮工业革命的巨轮第三讲现代文明的局部扩散欧洲的进步与反动拉丁美洲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独立处在十字路口的近东第四讲现代文明的深化和进一步扩散工业社会的民主制度欧洲的民族主义亚洲面对现代文明非洲面对现代文明拉丁美洲面对现代文明结语:现代文明的不和谐音:帝国主义主要参考书:吴于廑、齐世荣编:《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韦尔斯《世界史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郭华榕、徐天新编《欧洲的分与合》京华出版社,1999年。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一、引言:世界通史教学旨在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划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确保学生全面掌握世界历史的核心知识和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包括各大洲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演变等;2. 理解不同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互动关系,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考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4.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
三、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1.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早期人类的迁徙和走向定居- 农业革命和城市文明的兴起- 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 古代文明的崛起与衰落(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印度、中国为主要案例)- 文明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军事征服与扩张- 文化的传承和转变3. 中世纪的变革与世界接轨- 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运作-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影响- 欧洲的大航海和殖民扩张4. 近现代的全球化与国际体系的建立-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兴起- 殖民主义的消亡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世界秩序重组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使用多媒体教具和视听资料,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深化对历史的体验和理解。
2. 评价方式:-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理解的掌握;- 书面报告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日常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 《世界通史导读》- 《世界史纲要》- 《世界历史大事记》2. 参考书目:- 《文明的故事》- 《全球通史》- 《世界历史》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世界通史课程的教学提供准确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安排和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流和历史意识。
本大纲侧重于全球历史事件和趋势,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历史观点。
第二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世界通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历史文献的能力。
3. 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不同历史背景。
4. 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第三章: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等。
2. 中世纪的政治和宗教:封建制度、基督教的传播、十字军东征等。
3.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人文主义的兴起、哥白尼的日心说等。
4. 欧洲的殖民扩张:大航海时代、殖民地帝国的建立等。
5. 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工业化的兴起、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等。
6. 两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纳粹德国的崛起、二战的影响等。
7.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冷战结束后的全球政治格局等。
8. 当代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环境问题等。
第四章: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师通过系统地讲授世界历史事件和趋势,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历史框架。
2. 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主题的看法和观点。
3. 课堂辩论:教师组织课堂辩论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就特定问题展开辩论。
4. 独立研究:学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阅读相关文献并撰写研究报告。
5. 视觉与多媒体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和视听材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
第五章:教学评估1. 期中和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参加期中和期末考试,以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表现将作为评估标准之一。
3. 研究报告: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展示他们在特定历史事件或主题上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2038课程英文名称:Foreign Literature Readings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课程是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的一门选修课。
本课程精选世界各国作品中的经典篇目进行讲授,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代表作家作品。
每个阶段精选一至二部作家作品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以此为窗口,再现历史情境,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着重研读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世界文学名著选读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三年级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分析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
经典名著的选讲,注重时代特色、作家作品的典型性,同时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的多样性,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提高文学鉴赏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4.本课程教学中建议配以外国文学名著的影视、图片等资料穿插进行。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已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以每堂课老师留的作业为主,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并对著名作家和作品进行课堂辩论,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掌握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思潮和代表作家作品,能结合社会现实对作家作品作恰当的评析。
大学四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纲要
大学四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纲要大学四年级历史教案:世界史纲要第一节:概述在大学历史教育中,世界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们了解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从课程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1 课程的重要性世界史纲要是一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加深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理解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世界史纲要,学生们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变革,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同时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们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理解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掌握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讲授:通过讲解梳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分组研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共同完成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 多媒体展示: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教学内容安排2.1 从古代到中世纪本部分将从古代文明的崛起开始,涵盖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和衰落,以及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教会权威等重要主题。
2.2 近代世界本部分将重点介绍近代世界的重要事件和思潮,包括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的兴起和反殖民斗争等,同时关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历史进程。
2.3 二十世纪世界本部分将重点探讨二十世纪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合作,以及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教学评估3.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课堂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世界史纲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2 作业评估布置书面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书写论文、撰写报告或进行研究,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
《世界通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通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0805040107204总学时:95学分:5适用专业: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史实,并认识和掌握其中的规律。
同时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了解世界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章原始社会(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中的人。
劳动创造了人类。
完全形成的人。
第二节原始公社的产生和发展旧石器时代。
血缘家族和母系氏族公社的产生。
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
第三节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瓦解金属器时代和社会大分工。
父系氏族公社的产生和瓦解。
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
第四节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萌芽。
文字的发明。
原始艺术。
原始宗教。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攀树的猿群。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中的人。
血缘家族。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石器时代。
原始文化。
理解:劳动创造了人类。
氏族公社的产生原因和繁荣。
掌握:人类家庭婚姻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金属工具使用的后果。
第二章上古亚非文明国家(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上古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和古王国时代。
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衰落。
古代埃及文化。
第二节上古西亚诸国两河流域南部的奴隶制成邦和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与新巴比伦王国。
波斯帝国。
上古西亚文化。
第三节上古印度印度河文明和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发展。
孔雀帝国和贵霜帝国。
上古印度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金字塔。
新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
新巴比伦王国的繁荣。
波斯帝国和大流士的改革。
种姓制度。
早期佛教。
上古亚非文化。
理解:古埃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种姓制度的基本特征。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精)
《世界通史(现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世界通史(现代史)》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历史学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6、总学分:37、先修课程:《世界通史(古代史)》,《世界通史(近代史)》。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整体世界观的视角分析人类历史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走向以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人类历史的基本进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能适应和胜任中学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准备报考世界历史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而准确的知识信息。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列强的军备竞赛以及巴尔干问题等方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了解这次大战的主要历程和重要战役;分析这次大战造成的损失及其带来的后果。
第一节大战的起源一、资本主义列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欧洲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一)三国同盟(二)三国协约三、军备竞赛四、巴尔干问题(一)波斯尼亚危机(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节大战的爆发和战争性质一、战争的爆发二、大战的性质第三节大战的性质一、战争的阶段:1914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二)德国速决战的破产二、战争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一)德军在东线的胜利(二)保加利亚的参战(三)意大利的参战(四)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五)勃鲁西洛夫的攻势(六)日德兰海战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一)战争的僵持(二)无限制潜艇战和美国的参战四、大战的结束(一)战争给欧洲交战国造成的政治危机(二)美国的参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三)大战的结束第四节大战的结果和影响一、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二、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三、战争引起了一系列革命四、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五、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第二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认识1917年前夕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与主观条件,分析俄国在这一年连续爆发两次革命的原因;沙皇政府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连续倒台的原因;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着重理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内战胜利的原因与后果。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教育机构和国家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世界历史教学大纲的概要:
1. 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
- 人类起源与早期社会形态
- 早期文明: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
2.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基督教传播、十字军东征、黑死病
-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大航海时代
3. 近代时期与工业革命
- 探索与殖民扩张:哥伦布的航海、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
- 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变革
4. 战争与革命
- 近代战争:世界大战、冷战、二战
- 革命与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5. 现代社会与全球化
- 社会变革:人权运动、女权运动、种族平等运动
-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贸易、金融市场
6. 文化与思想
-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交流、宗教传播、语言传播
- 科学与技术进步: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医学进步
7. 跨文化交流与冲突
- 各大洲的交流与互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 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
8. 当代世界与全球议题
- 当代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科技、通信与信息革命
此外,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还可以根据教育机构的要求添加其他内容,如非洲历史、亚洲历史、拉丁美洲历史等。
大纲还可能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历史思考能力培养、文献阅读与解读等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最终,教学大纲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历史意识,以及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古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古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全球史视野全面掌握1500年之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以及古代世界各文明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与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世界古代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看待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
(三)教学内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史和中古史。
上古史介绍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五大古代文明(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的历史。
中古史讲授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欧亚大陆主要地区(中古西欧、东欧、西亚、南亚和东亚)的历史,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观察文明演变的轨迹。
(四)教学时数:90学时(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大量的图片、地图、影视作品片段等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课堂讨论等,使学生巩固并消化所学内容。
(六)选用教材:《世界上古史》,晏绍祥,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09年,第1版;《世界中世纪史》,孟广林,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出版社,2010年,第1版。
二、本文第一编上古史导论教学要点: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知识体系、学习意义、学习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內容:1. 介绍世界史的概念和分期2. 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体系及国内外研究概况3. 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和方法总之,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章原始社会教学要点:人类的体质进化、生产力发展、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原始文化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內容:第一节原始人类的体质进化过程(1学时)人类从猿到智人的进化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情况(1学时)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第三节原始社会婚姻形态与社会组织的演变(2学时)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阶级和国家其中,教学重点包括人类的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历史文献学-史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古籍所A历史文献学专业(B古典文献学专业)《史学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大纲(The guide of classical history documents)一、课程目标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而史学经典文献那么为其中之灵魂。
中国之历史,上下贯通延续,形成了一系列的史学文献,深刻影响和反映着历史的进程与开展。
本课程撷取中国历史上的五部史学经典进行讲授,按成书时间排列分别为: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汉书、三国志、史通,以上述几部经典为核心辅之今日之周边研究成果,力争实现如下目标:1 .引导学生熟悉如上几部史学经典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史料来源、编纂方法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和阅读使学生对这几部文献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2 .教授学生文献解读方法,使学生把握各朝代人文经济社会状况,研究历史更替的规律,从而到达对历史观的梳理和塑造,提升自身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反复强化其问题意识,提升其研究表述质量,力争做到立论鲜明、论从史出、逻辑自洽、形式规范。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5专题。
专题名称该经典文献之书名,每个专题通过多个课时的分配,主要以讲授与研讨的方式呈现。
专题1:古本竹书纪年4 .版本推介(1)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2)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3)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定》(4)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5 .讲授要点(1)《古本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流传(2)《古本竹书纪年》的辑佚研究(3)历代《古本竹书纪年》研究综述。
6 .研讨主题《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的比拟。
7 .参考文献(1)张心澄:《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
(2)陈梦家:《六国纪年》,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
(3)朱希祖:《汲冢书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4)曹书杰:《<竹书纪年>综论》,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
专题2:史记1 .版本推介(1)刘宋裴驷:《史记集解》(2)唐司马贞:《史记索隐》(3)唐张守节:《史记正义》(4)百衲本《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5)洸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2 .讲授要点(1)《史记》的材料来源与文献使用方法(2)《史记》的体例与版本系统(3)《史记》的残缺及历代的补窜问题(4)《史记》研究综述3 .研讨主题《武帝本纪》的真伪问题。
al历史课程大纲
世界史纲要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世界史纲要授课人:XXX学分数:3学时数:45授课对象:历史学专业学生使用教材:《世界史纲要》,XXX,XXX出版社,XXXX年。
二、课程目标世界史纲要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线索,掌握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古代部分: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讲述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了解古代世界的多元性和相互影响。
中世纪部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教会和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中世纪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同时讲述伊斯兰文明和东亚文化的崛起和发展。
近代部分:讲述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介绍西方国家的崛起和全球影响,以及世界各地的反殖民主义运动。
现代部分:讲述工业革命、民主革命和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介绍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等问题。
世界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介绍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如十字军东征、黑死病、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莎士比亚戏剧、贝多芬音乐等。
世界各地区和文明史:介绍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和地区发展史,如非洲、美洲、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世界史研究方法:介绍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包括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世界历史上的各种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演示文稿、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知。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教材、撰写论文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在世界是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主要的世界史文献、名著、了解国内外相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学者观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世界史的能力,为学生世界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和文献的指导。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相关的历史文献、国内外重要的名著、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和导读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
可以根据授课情况或授课对象灵活掌握或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内容
第一讲世界上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古希腊历史文献、古罗马历史文献、古印度及两河流域文献。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1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1)
1、2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辩词》、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1)
1、3凯撒《高卢战记》、李维《罗马建成以来历史》(1)
1、4塔西陀著《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1)
1、5《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汉莫拉比法典》(1)
第二讲世界上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古代希腊历史名著、古代罗马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2、1摩尔根《古代社会》、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落记》(1)
2、4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3卷)(2)
第三讲世界中古史文献
教学要点:中古英国历史文献、中古法国历史文献、中古意大利历史文献。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5、1《法兰克人史》、彼德《英吉利教会史》、《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奥古斯丁《上帝之城》(1)
5、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马丁路德《五十九条论纲》、《英国大宪章》(1)
5、3阿贝拉尔《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1)
第四讲世界中古史名著
教学要点:中世纪早期历史名著、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名著、文艺复兴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4、1、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1)
4、2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沃尔克《基督教会史》、(1)
4、3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1)
4、4埃文斯《中世纪的信仰》、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约阿希姆•布姆克《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1)
4、5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4—6卷)(2)
第五讲世界近代史文献
教学要点:世界近代史各时期文献汇编、法国大革命文献选编、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5、1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刘文涛等《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近代史卷》、辜燮高《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1)
5、2吴绪等《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
5、3杨生茂《美国南北战争资料选辑》(1)
5、4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著《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1)
第六讲世界近代史名著
教学要点:伏尔泰、卢梭、汤因比、布罗代尔、威尔杜兰等名家名著。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6、1伏尔泰《路易十世时代》、卢梭著《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6、2费尔南•布罗代尔《15世纪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
6、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柏克《法国革命论》(1)
6、3汤因比《历史研究》、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7至11卷)(2)
第七讲、世界现当代史文献
教学要点:世界现当代史资料汇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国际条约集、国际会议文件汇编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7、1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张建华《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集•现代部分》《当代世界史资料选集》(1)
7、2 王绳祖等《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译《国际条约集》(1)
7、2 李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9)》、《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汇编》(1)
7、4 卫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大事记(1945—1986)》、《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5年—1958年)(1)
第八讲、世界现当代史名著
教学要点:英、法、美等西方学者以及中国学者有关世界体系、世界秩序、文明交往、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等问题的名著和理论。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8、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
8、2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勒高夫《历史与回忆》(1)
8、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彭树智《文明交往论》(1)
8、4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彭慕兰《大分流》(1)
8、5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1)
三、参考书
1、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古代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2、吉本著,席代岳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3、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等译《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
4、佩里•安德森著,郭方等译《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潘汉典译《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6、马克垚著《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7、约翰•赫伊津哈著,刘军等译《中世纪的衰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
8、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10年。
9、哈斯金斯著,张澜、刘疆译,《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10、威利斯顿•沃尔克著,孙善岭等译《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11、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6年
12、阿贝拉尔等著,李承言译《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三联书店,1998
13、克里斯蒂娜•皮桑著,李霞译《妇女城》,学林出版社,2002。
14、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等译《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巨人的时代》,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15、艾林•鲍尔著《妇女与上帝》,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
16、埃文斯著,茆卫彤译《中世纪的信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约阿希姆•布姆克著,何珊等译《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三联书店,2006年。
18、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等译《15世纪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2002年。
19、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
20、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21、卢梭著,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
22、柏克著,何兆武等译《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23、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24、伏尔泰著,王晓东编译《路易十世时代》,人民出版社,2007年。
25、韦伯著,郑志勇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26、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张广勇等译《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96。
27、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9、彭树智著,《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郭方译《现代世界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31、彭慕兰著,史建云译《大分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32、C.E.布莱克,著,段小光译《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33、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10年。
34、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中信出版社,2014年。
35、托夫勒著,黄明坚译《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06年。
36、勒高夫著,方仁杰等译《历史与回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