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语文对于中考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文言文作为其中的难点让许多学生感到十分头疼,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初中学习的文言文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左传》。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11、加:虚报。
12、信:实情。
13、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4、福:赐福,保佑。
15、狱:案件。
16、虽: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实情判断。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考点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考点为您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考点》,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考点考点一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方法指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一是准确识记重点课文的课下注释,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实词;二是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即“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三是重点注意文言实词的四种情况,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四是对重点文言文要根据以上四种情况做好知识梳理,同时做到对比记忆。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文言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难于掌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在意义和用法上弄清弄懂,且能举一反三。
考点二翻译句子【题型示例】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翻译下列句子。
【方法指津】翻译句子时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1.把句中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然后连词成句,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2.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
考点三紧扣文本内容,捕捉有效信息【题型示例】1.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下面说法与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方法指津】解答关于此考点的问题,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读题干,划区域。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然后在原文(文段)中找出或圈定与题干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
第二步:细读文本,分析归类。
要弄清楚文章(文段)写了“何人何事”,为筛选信息打好基础。
第三步:按照要求,甄别判断。
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类、提取和概括。
考点四分析写作特点【题型示例】1.本文(×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段分析。
2.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方法指津】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言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上入手。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二)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二)为您整理“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二)”,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整理(二)21。
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22。
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23。
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4。
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5。
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7。
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9。
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30。
分:fēn①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②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③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④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31。
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2。
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33。
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34。
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②搀扶(出郭向扶将)35。
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36。
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37。
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38。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行 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 nán 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 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 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 qí 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 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 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 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 háo 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 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 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 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本文导航1、首页2、文言实词3、文言虚词4、文言句式5、文言文通假字6、文言文中的成语7、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文为考生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文言文中的字音、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中的成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具体详解如下:(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
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读(fú) 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读(f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间] 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
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
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 原音(wáng)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语] 原音(yǔ)破音(yù)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kèhán)燕(yān)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抢先看.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抢先看2017年中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新初三学生要开始备考2018年中考了,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备考中考语文,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抢先看这篇内容,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诵方法指导: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一)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一)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有标志词语,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有标志词语,为所。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有标志词语,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判断句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方柯,天才也。
”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精选: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
精选: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小学教育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仅供参考!
序号标题
1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2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3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
4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
5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6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字音
72018中考语文知识点:文言句式。
[推荐精选]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出师表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3、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4、殊遇:优待,厚遇。
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4。
施:①shī,施实。
(然后施行……《出师表》)②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①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②sì,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出使(使于秦)③使者(使子为使)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②子何恃而往《为学》)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②代词这样(如是再三)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③舒适(其体不适)112。
书:①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②文字,字条。
(得鱼腹中书)③书信。
(一男附书至)④文件。
(军书十二卷)113。
数:①shù,表多次。
(又数刀毙之《狼》)②shǔ,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③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②就、于是(遂逐其师)③因而(恐遂汩没)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文言词义
(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皮 ”本义是指兽皮,现指 “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如 “树皮 ”、 “封皮 ”。有利用通感方
法扩大的, 如 “甘 ”,原义是 “美 ”、“甜 ”,现在除了 “味美 ”之外, 还有 “心里乐意 ”的意思, 如 “心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 ”是中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
中也有涉及。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其一, “理解 ”一词体现文言文 “阅读 ”方面的要求,告
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又如: “朝服衣冠 ”的 “朝 ”,应该读 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因古代大臣朝见皇 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 “朝( cháo)拜 ”,动词。课文中 “皆朝于齐 ”的 “朝”就是 “朝拜 ”,进 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 “朝廷 ”,课文中 “于是入朝见威王 ”即是此义。识记一词
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4、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 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 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而目 的是拉长音节, 使语气更加充足, 使语意更加充实。 如 “根本 ”都是指 “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 ”, 意思一致, “谤讥 ”两个词语都是 “批评 ”的意思。
5、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中,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词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 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指 ”,指出, “示 ”,给 …… 看;
二、一词多义
2018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虚词总结莫 1.用作无指定代词,充当主语。
(一)代人时,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指南录〉后序》) (二)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2.用作否定副词。
(一)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今为君计,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训俭示康》) (二)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货殖列传序》)也语气助词。
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示判断语气的,如: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业。
(《左忠毅归逸事》)2.表示肯定语气的,如: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指南录〉后序》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左忠毅公逸事》) 就是有否定词的句子,仍然是一种表否定的肯定。
如: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
"(《书博鸡者事》)3.表示疑问语气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4.表示感叹语气的,如: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见孟子》)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
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
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二、背诵方法指导:
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的目的。
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
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
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诵的题目,仔细咀嚼题干的要求,抓住关键字来思考该回答哪些内容,注意在回答题目时有可能要作一些细微变化。
第六步:对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诵,理解起来还是较简单的;而对于在所有学的中搜索符合题干要求的语句,难度就大多了。
这只能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贯通,如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战争残酷、爱好和平、悠闲自得的心境、自然环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给它们加以归类,有意识地逐渐扩大你收集的范围,在答题时可选择最符合
题干要求的句子,保证万无一失。
三、如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学生为文言文阅读而苦恼,怎样快速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呢?这是不少学生都想知道的,其实只要多背诵,多练习文言文就能很快掌握住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今天我们来就来谈谈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第一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第二,“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译:“补”指增补,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删”指删除,就是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换”指替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
语词汇:“调”,指“调整”,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三,由“会义”到“操作”的翻译步骤:“会义”就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文句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在翻译之后检查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吻合语境。
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