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类

围岩分类是为解决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和支护问题而建立的。因而围岩分类是围绕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和支护的影响因素而作为分类原则,这些因素主要有:岩体的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岩体强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地下水的影响;区域构造影响和地震影响等。在实际制定围岩分类时,一般主要考虑岩体强度、岩体结构特征和完整程度以及地下水活动等方面的因素。国内外的围岩分类所选取的基本因素大致都是这样,但在综合反映基本因素的指标上是不同的。

一、“普氏”分类

普氏分类在我国曾应用较广。主要是考虑岩性,而未考虑岩体构造和围岩完整性。围岩压力公式是把坚硬地层视作松散介质,形式上套用了松散地层中的压力拱理论和公式,即垂直压力为:

P=γ0h1 (8-26)

式中P——垂直压力;

h1——压力拱拱高,h1=a1/fkp ;

a1——压力拱半跨;

fkp——岩石坚硬系数;

γ0——围岩的重度。

工程地质勘测工作基本上是根据地质条件和经验确定fkp值。见表8-16。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确定fkp值:

fkp=Rc/10 (8-27)

式中R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普氏岩石分类表8-16

这种方法曾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些单位仍应用此分类。但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与其计算方法存在严重的缺陷。

1.它主要是为估计土石工程的工作量、确定施工开挖定额服务的。因此它只能说明岩石开挖的难易程度,不能全面反映岩体的稳定性。

2.fkp值以岩石强度为基础,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决定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岩体结构特性,即它的完整性,在分类中虽然也规定要根据岩石的物理状态(风化的、破碎的)划归于较低一类去,这样给确定fkp值带来了很大的主观臆断性。我国各部门由于工程特点不同,确定fkp值标准也不同。甚至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洞室的岩石,不同的人可以得出相差很大的fkp值。

3.分类等级较多,给使用上带来不便。由于选用的fkp值不同,相应计算得到的围岩压力也相差很大。当fkp=2和fkp=4时,则压力可相差近一倍。

4.普氏压力计算公式根据松散体理论而得,而地下洞室多位于坚硬及中等坚硬以上较完整的岩体中,理论假设前提与客观实际相差太大。一般来说,在坚硬地层中围岩压力公式计算结果偏大,而在松散地层中计算结果偏小。

二、泰沙基分类

泰沙基于1946年提出使用钢拱支撑的隧道围岩分类方法。他考虑了岩体的构造、岩性以及影响建筑物稳定的其他一些性质(如受化学侵蚀、膨胀性等),推荐了不同岩性的支撑与衬砌上的荷载计算公式(表8-17)。泰沙基分类在英美等国应用较广。我国有关单位在订规范时也参考了这种分类。

K·泰沙基分类(1946年)表8-17

据我国水电有关部门在一些塌方地段曾用泰沙基分类表所订的土荷载高度进行核算后认为,凡符合泰沙基分类所指的地质条件,一般还较接近于实际情况。但是,这种分类也是建立在岩体塌脱成自然平衡拱的概念基础上。

三、按岩体质量等级的围岩分类

岩体质量是受岩石质量、岩体完整程度、地应力的大小、地下水的作用、软弱结构面产状等因素所影响,因而岩体质量等级也以此为标准。

近年国际上在进行围岩分类时,普遍采用岩体质量等级作为围岩分类的标准。如岩体质量评分的地质力学围岩分类(RMR)、岩体结构评价的RSR围岩分类,以及岩体基本质量分级(BQ)的围岩分类。

(一)RMR分类

本分类是比尼奥斯基(1973)根据矿山开采掘进的经验提出的岩体质量评分的地质力学围岩分类。该分类考虑了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为衡量岩体质量的评分标准。这六个因素为:岩石强度、岩体质量指标RQD、不连续面的间距、状态和方向条件、地下水等。其中岩体质量指标RQD是用来表示岩石的完整性、RQD的确定方法是:采用直径为75mm的双层岩心管金刚石钻进,提取直径为54mm的岩心,将长度小于10cm的破碎岩心及软弱物质剔除,然后测量大于或等于10cm长柱状若心的总长度(Lp)。用这一有效的岩心长度与采集岩心段的钻孔总进尺(L)之比,取其百分数就是RQD。其表示式如下:

RQD=(Lp/L)×100%(8-28)

RQD值按其大小可分为五个质量等级,如表8-18所示。

岩石质量等级表8-18

RQD的岩石质量等级只是考虑了岩块的大小,也就是岩体的完整性,但它并没有考虑岩石的质量和其他地质因素的影响,因而RMR分类中将RQD作为一项的影响因素来对待。

RMR分类是将上述各因素单项分数后累加起来,得到岩体质量总评分。根据这个评分划分岩体质量等级。如表8-19和表8-20所示。

上述二种按岩体质量分类的结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已由茹夫莱泽

(T.C.Rufledgc)根据新西兰的经验作了对比求得下式:

RSR=0.77RMR+22.4

RMR分数计算表表8-19

按RMR值划分的质量等级表8-20

(二)RSR分类

本分类也称岩体结构评价的分类,它是1974年威克霍姆提出的以岩体结构特征作为围岩分类的主要影响因素。此法考虑了地质(参数A)、节理(参数B)和地下水(参数C)三个因素,并按表8-21所列的标准进行评分。RSR值为该三项评分之和,其变化范围在25~100之间。

RSR参数取值标准表8-21

注:预计涌水量单位gal/(min〃1000ft)指1000ft(1000×0.3048m)长的隧洞每分钟的涌水量(1gal=3.785L)。

(三)BQ分类

本分类也称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是近年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提出的。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根据我国实际,改进了此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标准。认为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不仅与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有关,而且还与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和地应力等因素有关。对这些因素的处理方法,提出先考虑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的影响,据此定出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BQ。而后考虑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和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据此对BQ值修正,称为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1.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BQ按下式确定

BQ=90+3Rc+250Kv (8-29)

式(8-29)中的Rc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如表8-22所示;Kv为岩体的完整性系数,按其值的大小可将岩体划分为不同的完整程度,如表8-23所示。Kv值的大小是与岩体体积裂隙数Jv有关。它的含义是单位岩体体积内的节理裂隙(结构面)数目(条/m3),并按下表8-24所列的Jv值来确定大Kv值。Kv值也可用声波测试确定,这时岩体完整系数从为岩体声波纵波速度与岩石声波纵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岩石坚硬程度表8-22

岩体的完整程度表8-23

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系单位岩体体积内的节理(结构面)数目。

Jv与Kv对照表表8-24

注:岩体体积节理数Jv系单位岩体体积内的节理(结构面)数目。

2.按式(8-29)求得BQ值,可安表8-25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