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具体章节内容为:《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理解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生活背景。
2. 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阅读更多名著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学习鲁迅先生的文学表达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章节内容梳理:逐章讲解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章节,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朝花夕拾》2. 主要内容:章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3. 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分析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批判封建礼教的。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人物形象及其特点: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特点见教材。
鲁迅先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方式:讽刺、对比、揭露等。
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
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
编号:__________ 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目录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2 主要内容概述1.3 作品主题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5.5 实践环节5.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2 板书重点6.3 板书难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分析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作品推荐9.2 课堂话题讨论9.3 实践活动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1.1 《朝花夕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1.2 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1.2 主要内容概述1.2.1 作品的基本情节1.2.2 作品的主要人物1.3 作品主题分析1.3.1 对童年的怀念1.3.2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了解作品的背景及主题2.1.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2.3.2 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1.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1.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3.2 教学重点3.2.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3.2.2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1.1 PPT课件4.1.2 相关文学作品资料4.2 学具准备4.2.1 笔记本4.2.2 阅读作品《朝花夕拾》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利用PPT课件展示作品封面和作者照片5.1.2 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5.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感受5.3 课堂讲解5.3.1 讲解作品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5.3.2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5.4 小组讨论5.4.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5.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5.5 实践环节5.5.1 学生选取作品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5.5.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交流阅读体验5.6 课堂小结5.6.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1.1 作品背景与主题6.1.2 主要情节与人物关系6.2 板书重点6.2.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6.2.2 作者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观6.3 板书难点6.3.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6.3.2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1.1 复述作品的基本情节7.1.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7.2 作业要求7.2.2 格式:作文纸7.3 作业评价7.3.1 评价内容:情节复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7.3.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1.1 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程度8.1.2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感悟和价值观的认同8.2 教学方法改进8.2.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8.2.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8.3 学生反馈分析8.3.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8.3.2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和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作品推荐9.1.1 《呐喊》9.1.2 《彷徨》9.2 课堂话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1.1 《朝花夕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在介绍鲁迅时,要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朝花夕拾》在鲁迅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十五章《朝花夕拾》选文,详细内容为《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经典篇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分析文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风格。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作品中的隐喻手法。
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感悟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对《朝花夕拾》的经典篇目进行详细解读,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隐喻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狗·猫·鼠》为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藤野先生》进行文本分析,锻炼批判性思维。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2. 板书内容:(1)鲁迅先生简介(2)经典篇目:《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3)文学风格:讽刺、幽默、深刻(4)隐喻手法:象征、借代、讽刺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某篇目,谈谈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篇章一:引言朝花夕拾是中国作家鲁迅的一部代表性散文集,以鲜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教学中,通过全书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思想观点,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朝花夕拾,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思考。
篇章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感受鲁迅犀利的观察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思考;2. 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朝花夕拾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提升对文学语言的认知;3.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分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4. 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见解并就作品内容展开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篇章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2) 模块式阅读朝花夕拾,包括各篇散文的主题和思想;(3) 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4) 深入讨论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2.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或摘取一段精彩引语,激发学生的兴趣;(2)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各篇散文,注重注释和标注关键词,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脉络;(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各篇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协助理解作者观点;(4) 学术演讲:学生针对选定的篇章,进行学术演讲,展示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见解;(5)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6) 辩论赛:分组进行辩论,探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篇章四:教学过程1. 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阅读,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以及朝花夕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模块式阅读朝花夕拾:学生按照模块划分,独立阅读各篇散文,并进行笔记和标注,理解每篇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各篇散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问题和疑惑,协助理解作者观点。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二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长与<三字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三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四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社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五课时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二、作业布置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主动表达?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评价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仿写水平等方面。
3.综合评价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及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朝花夕拾》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名著《朝花夕拾》,具体章节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详细内容包括:1. 阅读文本,理解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2. 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探讨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童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生活。
3. 例题讲解:挑选文本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
a. 描述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b. 鲁迅先生对老师的感情如何?a.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b. 这些人生哲理对你有什么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b. 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思维导图:以文本内容为主线,展现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b. 作文: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其他篇目,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表达;2. 例题讲解:分析鲁迅先生对自然、亲情、师恩的描绘;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4. 作业设计:思维导图和作文的布置。
《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4、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篇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体会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等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精读、略读、做读书笔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照片和名言,引出《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鲁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思想主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渊源。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三)阅读方法指导1、向学生介绍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句、写心得体会、绘制思维导图等。
(四)作品内容解读1、选取《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进行详细解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导语:罗大佑的《童年》虽然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著《朝花夕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朝花夕拾》的精选篇章,具体包括《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章节。
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篇章中的精彩描写、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和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鲁迅先生的文学语言和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讲解: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内容,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语句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鉴赏文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文本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精选篇章及主要内容3. 人物形象及语言特色4. 作品主题及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狗·猫·鼠》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思考。
(2)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语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结合《社戏》,谈谈你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描绘猫的虚伪、阴险、凶残等形象,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通过对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善良品质的向往。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夕拾"朝花”,手留余香——《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散文诗集《野草》。
(二)文体特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散文集是多篇散文集成的书。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朝花夕拾》收录了1926年鲁迅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10篇散文,加上1927年创作的《小引》与《后记》,共12篇散文,1928年由北平(今北京)未名社结集出版。
(三)作品价值《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追忆了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等的不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境遇的思考。
此作品的学习价值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心路历程、审视当下。
1.心路历程童年时的鲁迅曾因得到一本《山海经》而欢欣雀跃(《阿长与《山海经》》),因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玩耍而获得无限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时,在经历前往异地求学。
青年了父亲延医不治、家境衰落的境遇后(《父亲的病》),他离开家乡时,经历了仙台“观影事件"后,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弃医从文之路《藤野先生》)批判旧教育制度,批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换汤不换药的民国社会《范多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农》)……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印迹承载了他的温馨回忆,蜕变。
2.审视当下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正遭受“正人君子”们的攻击和守旧势力的排挤,其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正是1926—1927年的社会缩影。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导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著名。
本文将针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价值;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思考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辩证。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集,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现象、人物描写、自传等多个方面。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华盖集上集序》、《战士的母亲》等。
2. 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并对每篇散文进行基本的理解和总结。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3)针对性讲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推动学生深入思考。
(4)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三、教学步骤1. 分发散文集《朝花夕拾》给学生,鼓励他们在预习阶段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激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见解。
4.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拓展。
5.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6. 学生进行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考察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理解能力和识别作者意图的能力。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朝花夕拾》这本名著。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朝花夕拾》全书共十个章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前三个章节,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详细内容:(1)《狗·猫·鼠》:鲁迅先生以狗、猫、鼠三种动物为载体,讽刺和批判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
(2)《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展现了鲁迅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的思想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名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个章节,了解主要内容。
3. 例题讲解:(1)分析《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是如何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思想的。
(2)从《阿长与<山海经>》中,体会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望。
4. 随堂练习:针对三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2、帮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中主要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中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
(2)掌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对鲁迅的印象。
(2)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一些经典语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2)讲述《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
3、作品内容分析(1)选取《朝花夕拾》中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进行详细讲解。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在作品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4、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2)教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句、写下自己的感悟等。
(3)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或段落,并分享喜欢的原因。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朝花夕拾》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
学生们可以从《朝花夕拾》中获取那些缺失的社会经验。
如《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她一直怂恿鲁迅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
再比如范爱农的族人,范爱农过世后,朋友们想集一点钱作为他女儿学费的基金,结果一经提议,即有族人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募资一事不了了之。
从认识的价值来讲,这些事情都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
鲁迅生活在一个糟糕的年代,鲁迅的遭遇是一个比较悲惨的遭遇,但是我们从他的作品当中看到,鲁迅并没有变成佛系少年,他也没有变成丧系青年。
他的血始终是热的,始终以一种积极姿态投入到人生当中。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会发现他写这些文章是为了寻求温暖的,可见温暖的情感对于孩子有多重要。
人生是非常短暂和渺小的,苏轼说“寄蜉蛇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过别人的人生,或者我们不只活这一辈子,有没有办法活在别的世界?有办法!那就是读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的入口。
你想想看,你可以跟鲁迅一起成长。
《二十四孝图》,像黑白无常的事情,他花了那么多笔墨去刨根问底,到底黑无常、白无常的形象,我说的对不对?这本身就可以给学生一种启发。
我们还可以对鲁迅的理性思考再做一种理性的思辨,鲁迅的思考有没有合理性?有没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果放在今天的背景下看,这些思考又有什么意义?任务(一):我为鲁迅设计三门课纵观《朝花夕拾》整本书,鲁迅一共就读过5所学校,总体看下来鲁迅对这些学校的课程都不太满意。
如果请你为三味书屋时期的鲁迅设计3门课,你会怎样设计?你的理由是什么?美术课,科学课,民俗文化课。
任务(二):当前,国学班引起的争议常常见诸媒体。
假如鲁迅在世,他对当下的“国学热”是否赞同?可以展开辩论,可以假借鲁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可以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表明观点。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要求必读的名著。
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包含十篇散文,通过作者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七年级的学生正站在童年跨越到少年的门槛上,面临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越过的难关。
一方面学生对文章内容所处的时期了解甚少,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所刻画的场景中。
另一方面对鲁迅本人和他的写作笔法有畏难心理。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因此,本课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课程的层层深入中,消除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隔膜。
1.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播放视频:视频欣赏:《起风了》(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学生能够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朝花夕拾》中所表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朝花夕拾》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理解《朝花夕拾》中所表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思考《朝花夕拾》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朝花夕拾》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讲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讲解《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组织学生讨论《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引导学生分析《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4.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欣赏《朝花夕拾》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鲁迅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吗?2. 讲授新课讲解《朝花夕拾》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讲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讲解《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让学生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布置练习,让学生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朝花夕拾》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等。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其中更多的篇目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朝花夕拾》是一部颇受词人、散文家喜爱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也是一本必读的名著之一。
如何将《朝花夕拾》更好地引入课程教学并浅析教学设计,是本文着重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一、《朝花夕拾》的特点和价值《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散文的代表作,它通过对人生的回忆和感悟,从一个更为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社会问题。
《朝花夕拾》所包含的记忆,发人深省的思想,以及对我们的历史与时代的反思,都是书中的亮点之一。
《朝花夕拾》以传统文化精华为主旨,探索人性的深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案例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开阔思维,培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并描述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从而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提供一些有益的阅读技巧,如朗读等;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文化保护的话题;2)课内阅读:进行朗读,引导他们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内容架构和重点要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散文的阅读感受,分析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
4)个性写作:让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结合自己的想法,体验散文的感受,并从中学到如何写出优秀的散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麦克风3.白板、黑板和粉笔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资料和作文的批改,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能够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反省,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2024版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引言•《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年回忆类文学作品比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引言知识与技能01过程与方法0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朝花夕拾》概述重点篇章导读鲁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介绍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02《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鲁迅生平及时代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030201《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
作品创作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人性的深刻关切。
主题思想: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同时表达了对自由、民主和科学的追求。
文学地位与影响01020303文本解读与赏析《朝花夕拾》由十篇散文组成,以回忆往事为主要内容,篇章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叙述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篇章结构灵活多变,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时弊的尖锐讽刺,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010203篇章结构分析关键人物形象塑造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独特的讽刺艺术丰富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语言描绘030201艺术特色与风格04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简介小说集《呐喊》、《彷徨》等《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14篇小说,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笔下的人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及写作动机,激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2.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3.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和《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给学生粗读和精读的方法,对重要的作品进行精读,更好地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预习要求:阅读《朝花夕拾》全书,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去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
(板书:《朝花夕拾》)PPT1展示: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鲁迅
二、阅读检测,整体感知
活动一 PPT2展示: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
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活动二 PPT3展示: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填篇名
对猫的讨厌和仇恨 ------
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描绘封建家长制的阴影 -------
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
描写童年生活的 -------
揭露庸医误人的 -------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
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
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教师小结:《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十篇中,前七篇是回忆童年生活,让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了当时的人心世道。
后三篇:《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的文字。
1927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添写了《小引》和《后记》,并改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PPT4展示:“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
” ---《小引》
活动三补充介绍背景资料
鲁迅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知县老爷,又到京城当过内阁中书。
像这样既出身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市民的敬畏。
但是,在鲁迅12岁那年,祖父因科举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家境迅速败落下来。
年少的鲁迅经常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药店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羡慕的眼光,而此时却是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很大。
PPT5展示: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教师小结:因此,《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板书: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三、精读课文,探究人物
活动一精读《范爱农》
1.出示精读方法 PPT5展示:
精读文章不马虎,品味语言要推敲,
联系修辞写具体,紧扣关键来比较,
领会主旨悟情感,结合语境巧措辞。
2.精读《范爱农》,合作探究
①文章回忆了范爱农的哪些事?
②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③文章通过写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①文章回忆了范爱农的哪些事?
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我”与爱农酒楼叙旧;
他与回国后的“我”结成朋友,共同办学;
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
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②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
范爱农是一位外冷内热,生性耿直而总是落落寡合,清高而又妥协、懦弱,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
③文章通过写范爱农的遭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通过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教师小结:
范爱农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五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
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锡麟的得意门生之一。
后来,东渡日本留学,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应陈子英之邀,前往横滨迎接范爱农这一行同乡。
见面之际,由于“绣花鞋事件”和“让座风波”,鲁迅不经意的摇头,让范爱农看在眼里,从此对鲁迅产生成见。
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爱农因交不起学费,不能再留学。
回到故乡,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鲁迅回国后,一次在熟人的客座上再次与范爱农相识,酒楼叙旧,两人冰释前嫌。
革命后,鲁迅做了校长,爱农做监学,脸上出现了从未见过的笑容,不大喝酒,很少谈闲天,办事勤快。
但是,由于“报馆案风波”,鲁迅被迫辞去校长一职,前往南京。
爱农的学监也被后任的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失业的爱农陷入穷困潦倒之中,到处漂浮。
在一次乘船游湖中,不幸落水身亡。
这就是范爱农坎坷的一生。
我们围绕人物形象,按照“写了什么事”“是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方法,分析了范爱农的形象。
(板书:事人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人物——藤野先生和衍太太
1.小组分工:藤野先生---《藤野先生》(1、2组)
衍太太 --- 《琐记》 (3、4组)
2.学生合作探究:
①《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琐记》中写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衍太太的不满?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①《藤野先生》明确:
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拘小节、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年轻人、品性正直的老师。
情:赞扬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深情的怀念。
②《琐记》明确:
事:怂恿别人的孩子冬天比赛吃冰;给童年的“我”看不健康的书籍;鼓动孩子们做危险的游戏;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去变卖;“我”没偷,她却肆无忌惮地传播流言。
人: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教师小结:
从范爱农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心忧民族却又潦倒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同情和悼念;
从藤野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弱国子民的恩师的深深敬意;从衍太太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这位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的鄙视。
正是从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情与残酷、个人和社会、现代和传统、快乐和痛苦交织、纠缠在一起的繁复情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
所有的爱汇聚成一幕幕温馨的回忆,所有的恨凝结成一句句冷峻的批判。
也许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因为它常读常新。
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2.布置作业:
精读《朝花夕拾》,探究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父亲的病》和《五猖会》中的父亲,《无常》中的无常的形象。
附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略读精读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