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发言稿范文
道德的本质发言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
那么,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
道德的本质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自觉性和自愿性。
道德是人类内心自觉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道德并非被外力强加于我们,而是我们主动选择去遵循的。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道德的标尺,它会指导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公平和正义。
道德是建立在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
我们在行为中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道德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第三,责任和义务。
道德意味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履行我们的社会角色和职责。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我们都应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各自的领域内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总结一下,道德的本质在于自觉性和自愿性、公平和正义以及责任和义务。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牢记这些道德原则,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只有在道德的引领下,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谢谢大家!。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
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
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1。
道德的本质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道德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那么这个暑假的道德准则便会滋生多数人的暴政。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光靠道德准则来约束,而应该同时用法律加以约束。法律是人们在理性状态下定制的,用以约束非理性状态下人们的行为。
道德和法律共同作用便能够维持和谐的社会状态。
我认为最高的道德便是“尊重自由”,所谓“尊重自由”即你个人的自由以不伤害他人的自由为限。通俗一点讲,就是你干什么都行,但你不能伤害到别人。有人认为讲道德光尊重别人的自由还不行,还得为别人做点什么,为他人服务这才算得上道德,“尊重自由”只不过是最低的道德罢了,其实不是。做到尊重自由并不容易,言论自由·同性恋自由·自杀的自由等等,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都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仔细想想,他对谁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没有,如果没有,即使我们个人并不喜欢,也应该容忍。
这就是道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认同。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我在道德领域有一个伟大的新发现。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很清楚地把它论述出来,但我现在还是力图把它比较清楚地论述出来。之所以在它还不很成熟时就急于把它论述出来,实在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对人的生活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欢迎各位专家或路过的人多多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宣传甚至剽窃我的新发现。只要这个新发现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我不在乎这个新发现的发现者是谁。
《道德的本质》课件
02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宗教起源
一些宗教经典中包含了道德规范 和价值观,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在 宗教信仰和实践中得到传承和发
展。
道德的自然起源
一些学者认为,道德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即那些具有道德和伦理 观念的人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
道德的文化起源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 成了各种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 传统和习俗中包含了道德规范和
跨文化道德比较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 和融合,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道德进步 和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可 以发现某些道德观念具有普遍性,适 用于多种文化背景,而有些道德观念 则具有文化特异性。
05
道德的实践与应用
道德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
01
02
03
04
自我约束
道德要求个人在生活中自我约 束,遵循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的道德观
01
02
03
个人主义道德观
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认 为个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 负责,追求个人幸福和利 益的最大化。
社群主义道德观
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 责任,认为个人应该服从 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的 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全球伦理观
强调人类共同点和普遍价 值,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遵 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尊重 人权和人类尊严。
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是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社会道德包 括公正、平等、尊重法律、公共利益等原则,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道德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要求社会成员在行 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遵循公共利益。社会道德的发展需要 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舆论、文化等途径来弘 扬社会正气,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3
一、道德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批判以往错误的观点出发, 揭示出道德的一般本质,认为道德既不是人主 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道德的本质蕴藏 于社会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行业借鉴#
行业借鉴#
26
二、道德的结构
(一)社会道德结构
在社会道德结构三要素中,道德意识是道德准 则制定的思想前提,又对道德活动具有指导意
义;道德准则是道德意识的现实表现,又是道
德活动的直接行为依据;道德活动不仅是道德
意识形成的现实基础,而且是道德准则得以表
现、保持、变化和更新的重要条件。三者的划
分是相对的,作为社会道德现象的有机组成部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体道德认知过程; 二是个体道德情感过程;三是个体道德意志过程。
行业借鉴#
29
二、道德的结构
(二)个体道德结构 个体道德意识倾向是个体对现实道德关系、道
行业借鉴#
24
二、道德的结构
(一)社会道德结构
2、道德准则
社会道德总是以一定的准则来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 道德准则包括道德基本原则、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等 方面。
道德基本原则是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是各种道德准 则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道德基本规范是道 德原则在重大社会关系领域中的应用,是社会对其成 员的行为方式最基本的要求,对社会成员起普遍的约 束作用。道德具体规范是社会生活各具体领域中的规 范,从更具体的意义上对善恶进行评价和反映。
行业借鉴#
7
一、道德的本质
(3)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 的共同道德观念。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二)个体道德行为
个体道德行为倾向是个体对道德义务和道德实践的选 择偏好,往往决定个体道德行为的品格。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自我道德修养倾向,如自我道德心理涵育倾向、自 我道德行为整饬倾向等;
(2)自我道德选择倾向,如道德动机选择倾向、道德行 为方式选择倾向、道德目的或效果选择倾向等;
(3)自我道德评价倾向,如道德动机评价倾向、道德行 为方式的评价倾向、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评价倾向、道德行为整 体评价倾向等。
个体道德意识过程
个体道德意识过程是个体对社会道德关系和社 会道德活动的动态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可将其 视为保证个体道德活动的能力系统。它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道德认知过程,如道德直观、道德体 验、道德思维和道德想象等过程;
(2)个体道德情感过程,如道德情绪和道德情 操的发生、发展、确立等过程;
---道德具体规范是社会生活各具体领域中的规范,从更 具体的意义上对善恶进行评价和反映。
道德活动
道德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道德意识指导下形 成的,反映一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 为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道德水 平提升而进行的各种具有善恶意义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道德决策活动、社会道德评价活动、 社会道德教育活动等。
道德意识
道德意识是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 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社会意识。一方面,道 德意识包括各种社会情绪、舆论、风尚、习俗、 惯例等社会道德心理现象,这些同人们的日常 生活、道德经验相联系,通常是感性的、不系 统的,同时又往往在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固 定下来并代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 面,道德意识还包括各种道德思想、观点和理 论体系,这些并不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道 德经验相联系,通常是理性的、系统的,不同 性质的道德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往往反映着 不同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
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反映着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
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经济关系制约的,具有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
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特殊本质)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经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的。
由于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于人类生活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对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能动作用:使人们从伦理关系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伦理观念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以巨大影响,调节和引导着这些活动,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生活秩序。
1、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方式(1)从“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上来把握世界“实然”与“应然”的关系问题,原本是休谟提出的著名难题,即所谓的“休谟法则”。
“实然”、“是”、“事实如人类增强了走向理想未来的信心,并充分展示出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构建理想世界的主体性。
【最新】道德的本质
【最新】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很多人虽然道德不离口,但是要他说出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他立马装逼,不得已就按教科书被条条框框。
我个人认为,道德的本质是宽以待人。
这是一个人的柿油意志,不能强迫,意思是不能强迫一个人一定要宽以待人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宽以待人。
一个人可以不宽以待人,但不能损害别人,损害别人就走向道德反面了。
如果走向道德反面继续深陷,则会碰触法律底线。
假如一个人的行为后果可以量化,当后果值小于一个负数,则由法律维护受害人的权益;如果在这个负数至零的区间,则行为受道德谴责,行为后果也在受害人的宽恕范围内;如果后果值大于零,则是道德赞美的。
后果值大于零又分为几种情况,利人利己,利人不利己也不损己,利人损己,在这几种情况下,受益人基于自愿可以给损失方补偿,也可以不补偿。
洪晃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妈妈希望你懂的第一件事情是人的尊严,就是爸爸常说的,你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对你有礼貌。
当你需要阿姨帮你的时候,要说‘劳驾’,不能用命令式的口气。
我知道你的小朋友中有的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要按照我和爸爸教你的去做,别人没有礼貌,不要去理睬,但是自己要有礼貌,这就是你的尊严。
你的尊严不是别人对你有礼貌,而是你对别人有礼貌,不管别人是什么样的。
”她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讲礼貌?我的一位领导在飞机上听到后座一个妈妈在教育大概四五岁的儿子,母子的对话很有趣。
妈妈:“刚才在车子上,那个叔叔给你让座,你没有说谢谢吧?”儿子:“没有。
”妈妈:“你看,叔叔自己本来坐着,却让给你坐,自己站着,你看你是不是要说声谢谢?”儿子:“不要。
”妈妈:“你这样,以后别人都不给你让座了。
”儿子:“不让就不让。
”妈妈:“没有座位,你就会累的。
”儿子:“累就累。
”领导说,这让她思考,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以后就没人让座给你了),还是从道德的角度?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什么方式才是合适的呢?我不是专家,我的感觉是,这可以是一个多选题,功利和道德两种方式都可以采用。
关于道德本质的说法
道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规范,它关乎着每个人的价值、行为以及社会关系。
道德本质是描述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道德的属性、来源、应用等方面。
道德的本质可以从其属性角度描述。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取向的规范,它注重人的生命、自由、尊严和幸福,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
道德要求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道德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道德的本质可以从其来源角度描述。
道德的本质源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观察,包括道德行为的经验总结和道德原则的形成。
道德原则是人类行为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护和谐而所制定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道德原则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和文化传统,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道德的本质可以从其应用角度描述。
道德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对社会和个体行为的规范。
道德规范具有引导作用,它要求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保持良好的道德作风。
道德规范也具有监督作用,它能对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和行为进行惩戒和监管,以维护公正、平等和正义。
总之,道德的本质是以普遍性、客观性、人本性、实践性、价值性为
特征的规范体系。
在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变革,我们需要不断加深对道德的认识和体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才能走向更加和谐、健康和美好的社会。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故事事例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故事事例首先,让我们来探讨道德的本质。
道德可以被理解为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共同遵循的规范和规则。
道德的本质可以说是对人类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追求和归纳。
例如,诚实、正义、善良、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原则都被视为道德的本质。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可能对道德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但这种基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道德的作用。
道德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道德在个人层面上有指导行为的作用。
通过遵循道德原则,个人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正直和良好的品德。
例如,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通常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一个不守道德的人可能会失去信任和声誉。
个人的道德行为也反映了其内在品格和道德素质。
其次,道德在社会层面上起着调和人际关系的作用。
道德原则和规则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例如,正义和公平的原则可以减少不公平和冲突,尊重他人的原则可以促进和谐和包容。
道德行为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合作,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道德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不同文化和社会对道德有不同的理解和强调,这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的风气和道德风尚,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纳粹党实施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大屠杀。
这一行为违反了基本的道德原则,涉及到正义、人权和尊重他人等价值观。
这种违反道德的行为导致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和社会动荡,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案例证明了道德的力量和重要性,道德行为的缺失会导致无法预测和灾难性的后果。
综上所述,道德的本质在于基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追求,道德的作用在于指导个人行为、调和人际关系以及反映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它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3章 道德的本质
(四)、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
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在新旧社会交替,或者同一社会进行重 大改革时,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发生变化必 然引起道德现象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宗教道德展开了激 烈的斗争,并逐在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推动现实道 德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道德的特殊本质
如何把道德与上层建筑中它因素 区 开来,仅仅了解道德的一般本质还不 行,还要进一步掌握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的这一特殊本质可以表述为: 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的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一、人类社会秩序的目的性与社会规 范的手段性
在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中,由于社会资源 (经济利益、政治地位、荣誉、受教育的机会等) 的稀缺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的 每时每刻,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无时不 在,这种矛盾与斗争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因此, 制定一系列的规范,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是人类 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道德、法律、政治、风俗 习惯、宗教等便是人类为维持自身正常秩序而制定 出来的社会规范。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一,何谓普世价值? 二,普世价值存在的根据(逻辑根据历史 根据、现实根据 三,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
一,何谓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以人类为主体,是人类在长期的矛盾、 冲突过程中形成的公认的、共享的共同价值。 如每个人都有的“食色,性也”的物质需要; 再如民主、平等、自由、法治、人权等政治价 值观与政治体制(有的学者常以“西方式的民主” 不适合我国国情为例而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事实 确实如此,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是民主政 体吧,我们现在总不能回到“君为臣纲”、“言出 法随”的专制政体中去。在此意义上,民主就是一 种人类共享的普世价值。)
《道德的本质》课件
道德行为的选择: 在面临道德困境时, 需要权衡利弊,做 出符合道德标准的 选择
尊重他人等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具有自律性 法律注重行为规范,道德注重内心修养 法律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特殊性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保障道德的实施 法律对道德的约束力,防止道德沦丧 法律对道德的引导作用,促进道德的提升 法律对道德的保障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提高法律的执行效果 道德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道德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道德行为的影响: 对他人和社会的 影响
道德行为的教育: 如何培养和提升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 人、保护环境等。
道德行为的推广:通过教育、宣传、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人们树 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行为可以影响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发 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道德行为的决策:在 决策过程中,需要考 虑道德因素,确保决 策符合道德标准
道德行为的影响:道 德行为会对个人和社 会产生影响,需要权 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
道德行为的责任:在 道德行为中,需要承 担相应的责任,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
道德行为的评价 标准:是否符合 道德原则和规范
道德行为的反思: 对自身行为的反 思和改进
道德规范具有普遍适用性
道德观念在不同文化、宗 教、民族中都有体现
(李春秋版)第一章道德的本质
四、道德与宗教 • 1、区别——对社会发挥作用的依靠力量 不同;与唯心主义联系必然性不同;在
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同。
• 2、联系——历史上紧密相联;现实社会 不同地位。
第四节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2、独特的层次性 3、广泛的社会性 4、相对稳定性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夸大或否定道德的作用都是不对的 (1)道德决定论 (2)道德无用论 2、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论证作用
在漫漫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科技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千古不朽
的贡献。没有科技的进步,人类今天还可能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年
代,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人类一直对科技抱以巨大的热
情,寄予厚重的希望。
然而,套用佛经上的箴言:每人都有一把打开天国之门的
钥匙;同一把钥匙也能打开地狱之门。科技也是如此,它可以打开
天国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当我们利用科技造福于人类发展 时,科技便是我们打开天国之门的钥匙;倘若我们利用科技肆意妄 为,科技便成为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人类极有可能成为科技进 步的牺牲品。 就像原子能在为人类造福之前,首先是作为杀人武器而诞生的。
讨论(1)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
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
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 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
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 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 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 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道德的本质[优选内容]
行业借鉴#
29
• 应然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对实然的反思性 把握。
• 作为集合体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揭示的
是社会应当具有何种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 秩序,它所探究的是存在秩序、规范、关系及其 合理性。
• 作为单个人的“应然”存在方式,所指示的
是个人应当具有何种品质美德,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它所探究的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价值和生活 方式。
“人的最有价值的努力是为我们行为的道德化而奋斗。我们的内
心平衡,甚至我们的生存本身都取决于道德。惟有我们行为的
道德化才能赋予生命以美好和尊严。”
——爱因斯坦
第三讲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他
行业借鉴#
1
(一)道德的起源
• 一、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几种道德起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三)道德与宗教
• 在发生学的意义上,道德与宗教有着原初 的混沌一体。在原始的禁忌、祭祀、巫术 中,存在着原始宗教与原始道德。
•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通过宗教神话和宗 教礼仪来强化道德(规范)的社会影响力。
行业借鉴#
32
区别
• 第一,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超然与必然
宗教总是把现实的客观必然性,转换成超 人类、超尘世的虚幻的异己力量;道德反 映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它赋予必然以正当和善的意义,以此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行业借鉴#
9
• 劳动、社会关系和自觉意识三者的有机统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道德起源问题的基 本视角。
行业借鉴#
10
(二)道德的本质
•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 映,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 于社会经济关系。
伦理学知识点13 道德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2、道德作为实践的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 目 的的活动。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 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3、道德的本质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也昭示人 们,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 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第二节 道德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质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1、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 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 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 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 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单一的思维活动。
在此过程中,行为主体的活动没有受到任何其它因素的影响,完全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
道德意识活动源于社会性人类的公平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善的行为的基础,也是道德社会性评价形成的基础.以公平意识为起源的道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
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
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先有信仰,人的心灵和身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命运如何,怎么变化在这个社会中?这个人生来就要面对的问题的答案就在他的信仰里,信仰是标准,道德是对信仰的个人解释,信仰的内容应该是不改变的,而人的道德却可能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而违背了他的信仰,个人组成集体,如许多不同的信仰团体,在现在的环境下,按少数个体服从多数个体规则确定集体的信仰和道德,集体组成国家,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确定社会公共信仰,即国家法律,按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确定社会公共道德。
“道”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理解标准的解释,“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的执行标准的解释,“道德”可以认为是人对信仰判断标准的解释。
第四章 道德的本质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形成 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 是知行合一的。
2、道德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更是实现 价值的行动
3、道德是一种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 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精神。
4、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 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 造世界;不是简单的再现世界或描述世界,而 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
道德无用论:
贬低甚至根本否定道德的作用,或者通过 强调非道德因素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争论
“非道德主义”(道德无用论——完全否认道德 的社会作用)
代表人物:
“仁义爱惠不足用”
——韩非
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意志就是自我奋斗, 就是不断地相互吞食,道德只是一种巧妙的自私自利和 好看的罪恶。——叔本华、尼采
道德的其他功能
道德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辨护功能 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 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路面整修 行人拥堵检验道德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争论
“道德决定论”(“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极大的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
道德现象的各部分之间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例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
对撒谎和说真话的认识
对权威的认识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发 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 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 外的一位“巨人”,)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 研究结果:效果论
道德的本质发言稿范文高中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深刻的话题——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内心的自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那么,道德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首先,道德的本质是善良。
善良是道德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对待他人要充满爱心、宽容和理解。
正如古人所说:“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只是随着成长,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有些人偏离了善良的轨道。
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善良的本心,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其次,道德的本质是责任。
责任是道德的灵魂,它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要时刻牢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只有承担起责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再次,道德的本质是诚信。
诚信是道德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言行举止中保持真实、诚恳。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
一个诚信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反之,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必将被社会所唾弃。
此外,道德的本质还包括公平、正义、宽容、勤奋等品质。
这些品质共同构成了道德的内涵,使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那么,如何践行道德呢?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其次,我们要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在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人取得成就时,给予真诚的祝福。
再次,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道德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践行道德。
同学们,道德是我们人生的指南针,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道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的本质
摘要:本文从哲学、生活、个人等方面对道德的本质提出问题,并尝试研究与解答。
作者尝试解释道德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道德的本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以及个人与道德关系。
并在这些论述中提炼出道德本质的四层含义:有益性、利益性、社会性、个别性。
关键词:道德,本质,生活,个人,利益
一、什么是道德的本质
道德一词近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社会生活的繁复决定了统治阶级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法律、武力来强制社会功能在一定的秩序下稳定运行。
而这时就出现了“道德”。
道德正是为了弥补武力的空缺,以柔的方式来约束人类的行为,并保持社会能够在一定的秩序环境下运行。
什么样的才算是道德呢?道德的本质又是什么?这里就需要我们研究“道德”与“非道德”的区别。
从我们的第一印象里可以想到的是道德等同于利他,非道德等同于利己。
实则不然。
在我看来,“道德”是一种互利行为,即其他社会对象与你本人在这一事件中能够同时得到利益,或经济上的、或心理上的。
而相对的“非道德”则是一种互损行为,即其他社会对象与你本人在这一事件中同时损失了一些,或经济上、或心理上。
正如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所认为的,“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
”[1]而道德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说明它能够给人类带来利益、带来快乐。
即道德的有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
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
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认为道德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2]
不同我国古代的道德本质,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更强调的是一种现实的、有基础的道德本质,即道德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
我国古代道德观更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层面,是一种虚拟的道德。
类似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式道德观。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有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更具有说服力。
因此,从哲学角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
即道德拥有利益性。
综上,我归纳出哲学范畴内道德的本质所具有的两层内涵,一是有益性,即能够对人类产生相互的、公众的利益;二是利益性,即人类的道德行为都是由某种追求利益的目的而出发的。
二、社会中的道德本质
道德既然是用来约束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就必须不能脱离与社会生活而存在。
在社会中并不是北大的学生一定比河大的学生有道德,并不是奥迪车主一定比奥拓车主有道德。
社会中的道德已经不需要像哲学理论中那样的看不见、摸不着了,它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实像的转化。
比如: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都是有道德的体现。
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道德的本质是怎样体现在这些行为中的?道德的本质是否可以大范围的适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道德的本质是怎样体现在这些行为中的。
我们用到的是反证法。
简单的以“拾金不昧”为例。
“拾金不昧”是大众所能公认的,没有任何异议的道德行为。
对于拾金者,虽然他将得到的金钱失去了,但是他所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即自尊心、自豪感的极大提升。
而失主找回了自己的经济损失,所以说他们之间成功达到的“互利”
的目标,同时可以感受到助人的乐趣或者挽回损失的庆幸。
这也正是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利益出发点。
正符合我们上文说到的本质的两个内涵。
而“拾金而昧”的行为对于拾金者丢失的是精神上自尊心,并且可能会伴随长时间的不安情绪;失主则是承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及精神上的不甘。
所以说他们之间是“互损”,也即我们意识中的“非道德”行为。
有人或许会问:“如果某人把金钱看得比精神重要呢?他又失去了什么?”我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它起码不符合“互利”的行为。
对于他本人来说,或许不觉得有损失,人是有社会性的。
他的“拾金而昧”导致了社会群体对他不信任,甚至是孤立。
他损失的是社会资源,这是比金钱更加重要的资源,所以“互损”的结论仍然是可以成立的。
然后让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道德的本质是否可以大范围的适用。
相信大家注意到了,在这里我用到的是“大范围”的适用,而不是“一定”“永远”等词。
因为我们无法将每一种情况都加以列举并分析。
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在诸多个例中提炼出他们的共同点,即共性来作为我们的结论。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将用生活中常见小例子来为大家作答。
关于“乱扔垃圾”。
首先我们假设一个人物甲。
若甲在社会生活中总是可以做到“不乱扔垃圾”,对于其他社会成员来说得到的是一个清洁的社会坏境。
如果甲是出于习惯这样做,那么他则是遵从的自己的内心想法、欲望,得到的是心理上的满足与畅快,而这份满足于畅快也正是他的利益出发点;如果甲是逼迫自己这样做,那么他可以得到的是社会成员的肯定以及自我的肯定,他为什么要逼迫自己这么做?这正是他的利益出发点,他想要的就是这份肯定。
不难得出结论:在这个事件中,甲与其他社会成员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符合“互利”,同时甲又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点而行动,符合上述道德的有益性与利益性。
若甲总是“乱扔垃圾”呢?其他社会成员损失的是洁净的社会生活环境,而甲则损失了社会信任与肯定。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都提到了“社会成员”、“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源”等词语。
并把它们作为了道德的评判标准与利益条件之一。
因为道德与非道德的发生都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进行的,道德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而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具有高等的社会性。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道德本质的第三层含义:社会性。
即道德发生在社会之中,与社会有着相互的作用。
这在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中也有提到。
三、道德本质与个人
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更强调一种合作与集体,所以中国的道德观念便是以集体为主、以大局为重。
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是以尊重个人为主。
这正是在上文中提到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认为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而社会又是由家庭与个人所组成的。
所以家庭与个人的经济基础可能影响到家庭与个人的道德观念。
我们已经论述了道德本质具有利益性,也就是每个人在道德行为前都会有以利益为目的的趋向。
而与道德争议最大的社会因素便是经济因素,通俗点说就是“钱”。
仍然以“拾金不昧”为例。
若拾金者是比尔盖茨,他会毫不犹豫的将钱拿出去,因为他没有必要去要这些钱。
而如果是一个父母双亡、生活困难的人捡到这样一笔钱,他一定会犹豫、会挣扎。
也就是说他的经济基础影响到了他的道德行为。
因为道德是与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所以在道德面前,个人仍是会衡量利益再做结论的。
除此之外,个人的信仰、成长环境、生活环境等等都会影响个人对道德的评判,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判断与标准,所以我们说道德本质的第四层含义是个别性,即道德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
四、结论
道德的本质包含有四层含义,分别是有益性、利益性、社会性与个别性。
综合来说,道德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针对个人而言,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且可以让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同
时获益,但受制与社会同时又可以作用与社会的一种社会性质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论自由》约翰·米尔[英]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