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人才外流分析
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
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希望通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本文主要围绕国内外人才流动的现状与研究进行探讨。
二、国内人才流动的现状1. 人才流动的类型国内人才流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地区内的流动,也即由一个城市或地区流向另一个城市或地区。
二是跨行业流动,比如从一家企业跳槽到另一家企业、或者由学校的教职员工转至其他机构等。
2. 人才外流与留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职业前景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国内人才流向外部的现象日益增多。
很多人选择离开原来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或者国家,前往需要人才支持的国家或者地区。
而一些人则选择留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由于当地高薪、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很多人宁愿留在当地发展。
3. 人才流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人才流动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流动人口的到来,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
而对于人口流失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人口缺口和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从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三、国外人才流动的现状1. 人才流动的类型国外的人才流动与国内类似,主要包括地区内和跨行业流动两种类型。
其中,地区间的人才流动比较常见,如有些人选择前往发达国家或地区寻找更好的职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2. 人才流入和流出的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海外发展。
而一些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虚拟招聘会、清晰的移民政策等来吸引人才流入。
3. 人才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国外的人才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说。
在流入的情况下,一些高级人才能够为所在国家或地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企业发展。
同时,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引进海外人才也有助于缓解自身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四、人才流动的影响和研究1. 影响人才流动不仅是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决策,也是影响国家和世界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30年来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知识精英流失全球第一知识讲解
中国30年来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知识精英流失全球第一中国知识精英流失全球第一“海外移民潮”背后的中美博弈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一面是积极地吸引海外投资,一面是投资移民“蠢蠢欲动”,中美两国的资本流向格局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为吸引投资移民,提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美国国会提案称“外国人购房超50万美元可获美国居民签证”,道理似乎很简单:在国内购买力相对住房需求极度饱和的情况下,借助移民的力量消化过剩的房屋存量,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50万美元换来的美国永久居留权(即“绿卡”),并不能直接找工作,但可以带来更具财富实力的消费,进而能够打破消费萎靡不振的僵局。
美国还准备成立跨23部委的办公室,大力推动美国“招商引资”行动,并通过本国的市场、资源优势重振美国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投资外移以及内需后续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都把移民政策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也经历了从劳工移民、留学移民到如今以智富阶层为主力的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
在国际移民大潮中,近几年中国海外移民也呈扩大趋势。
中国社科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
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人才流失海外。
留住“财富”要先打破垄断近些年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潮涌现象”,不仅造成了中国的财富流失、人才的流失、税收的流失、消费的流失,更对中国“橄榄型社会”的建立造成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然而在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中国也正在付出巨大的增长代价: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较高的税收负担和较低的福利水平等等,这一切开始动摇了人们幸福的基础。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国民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20%~30%。
人才外流的趋势
人才外流的趋势
人才外流的趋势是指高素质人才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去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人才外流的常见趋势:
1. 经济原因: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条件不佳,导致人才外流。
这可能是因为就业机会有限、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差等原因。
2. 教育和科研条件:有些人才可能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或地区,以获取更好的教育和研究资源。
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资源,因此吸引了许多优秀的研究人才。
3. 政治环境:政治不稳定、人权问题、腐败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人才外流。
一些人才可能会选择离开政治上不稳定或受政府限制的国家或地区,以寻求更大的自由度和人权保障。
4. 发展机会:一些地方的经济不发达,缺乏高端产业和创新机会,这使得人才选择离开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吸引了许多人才。
5. 薪资福利:薪资和福利待遇是人才选择留在或离开某个地方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些地方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也不理想,这使得人才选择离开去寻找更好的待遇。
6.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些地方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医疗保健、教育、交通等方面,这也是人才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外流不仅对原国家或地区造成人才缺失的问题,也可能对接收人才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一定的利益,如技术和知识的流动。
因此,人才外流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中国的人才外流
中国的人才外流这次的讨论主题围绕劳务输出与人才外流展开,在此我想只针对中国的人才外流来谈谈。
所谓“人才外流”,即“正向选择”的移民,主要描述了两类现象:赴海外求学,毕业后移居海外的留学生;直接的技术移民。
一般认为后者造成人才输出国更大的损失,而前者是“人才外流”的主要组成,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人力资源的国际转移,也就是熟练劳动力(如科学家、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等)从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到发达国家这种现象。
我国的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且主要流向美国。
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国人才面临“第三次外流”高峰,与改革开放后前两次人才流失不同,这次人才外流的最大特点是“在职”流失。
究其人才流失的原因: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受几千年的思想禁锢的中国人更崇尚西方国家的自由平等的文化,而目前国内缺乏一种公平合理的用人环境,在追求个性化的21世纪,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国内教育、用人、移民制度改革缓慢,国外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在移民政策上也有很大的优惠。
中国在用人机制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是“权力垄断下”的人才观念,我们提倡尊重人才,但这样的尊重好像总局限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而在合理使用上却不尽人意。
其次因为有一些人有科技成绩在前,又掌握了一定的权利,总是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其他人才,对待冒尖的一打二压,对待听话的就任意使唤,以致有不少年轻的人才出现过劳死的现象。
新经济时代,拥有良好知识结构的创新人才,已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
面对不可阻挡得出国热潮,当务之急是将大量滞留海外的中国白领吸引到国内的民族高科技工业就业、任职。
根据实际改善国内的用人环境,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尤其要重视激励机制。
新加坡、印度、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长期采用以下政策和灵活措施来提高留学生的回流率: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游戏规则、很高的知识密度、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开放的经济环境、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性大学以及专业化配套的商业基础设施等。
新时代下的国际人才流动报告2023
新时代下的国际人才流动报告2023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国际人才流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对2023年全球人才流动数据的分析,探讨新时代下的国际人才流动趋势和特点,并从政策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际人才流动的背景在新时代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不断推动国际人才的流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深,为人才跨国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在此背景下,各国对于国际人才的吸引和引进也变得更加重视。
二、国际人才流动的趋势分析1. 高技能人才的流动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产业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各国纷纷争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大吸引力。
2. 跨国公司的人才交流: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人才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也日益频繁。
这种流动不仅带来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 教育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愈发密切,加大了人才的流动。
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和人才的交流。
三、国际人才流动的特点总结1. 多元化流动方式:国际人才流动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移民和留学,还包括跨国公司的派驻、项目合作等。
2. 人才互惠互利:国际人才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各国都希望通过人才流动实现互利共赢。
吸引和引进人才,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3. 文化交流与融合:国际人才流动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促进全球文明进步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四、国际人才流动的政策建议1. 加大引才政策力度:各国应该加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
2. 优化人才流动环境:各国应该努力为国际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各国应加强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流动和共同发展。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的流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一直以来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经济的支柱。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凸显,这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一、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现状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率超过14%,高校毕业生流出率超过30%,其中大部分人才向华南、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向地。
不少东北地区的研究生和高校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在外地就业,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人才流失现象。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一直以来相对滞后,工业结构单一,对人才需求不足,而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当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
这导致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2. 薪酬水平不高东北地区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薪酬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高薪吸引了不少东北地区的人才前往这些地区。
3.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虽然东北地区有不少知名的高校,但整体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这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到外地或者国外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会。
4. 就业创业环境不够好东北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相对欠缺竞争力。
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创业环境,更能够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1. 经济发展受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流失将会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
在现代社会,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而人才的外流将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创新发展和科技进步。
2. 社会稳定受损人才流失也会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国人才外流及其成因和对策研究
我国人才外流及其成因和对策研究引言:我们应该用全面的、长远的、动态的、辩证的和开放的观点,来看待评估所谓人才流失问题。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扩展秩序中,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从落后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向更有利于其价值实现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这种人往高处走的流动情况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有其自身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面对它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和问题,理性的、正确的态度只能是顺应它、因势利导地运用它、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它和积极地去应对它;如果不能正视它、不明就理地逆它而行,其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得不偿失,把问题越搞越糟、矛盾越搞越激化,最后使自己陷于越来越被动的困境不能自拔。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争夺与反争夺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构成了国际人才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方面,只要国家、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人才流动就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只要坚持对外开放,只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人才外流现象就会缓解,海外人才回归就可能变成现实。
而如何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
人才外流的特点是由低到高,由不发达到发达,由传统观念到现代意识的转变,是人类社会行为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国际社会不平衡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我国人才外流的特点、影响及原因分析我国向海外移民大致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后到清代中期。
这一时期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和人们对外部世界知之不多,移民主要去往东南亚国家;第二阶段从清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前。
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的入侵和交通工具的改善,使国民大开眼界,这一时期移民去往世界各地的都有;第三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初期(1949—1979)。
由于第二次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两大阵营的形成,相互间交流的减少,这时期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成后基本都回到了国内,从大陆往外移民较少;第四阶段从改革开放初到现在。
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及其影响
参考内容二
热钱是指在短时间内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短期资本,其主要目的是追求高 收益和快速回报。由于热钱通常追求短期的利益,它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演示将探讨热钱规模的衡量方法、热钱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建议。
一、热钱规模的衡量
热钱规模的衡量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外汇储备变化、贸易 顺差和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变化是指当一个国家货币持续升值时,外汇储备会增 加,这可能是热钱流入的结果。贸易顺差是指出口收入超过进口支出的部分,
中国的人才外流现象确实存在,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才危机”。中国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例如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薪 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 国的交流合作,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感谢观看
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人才选 择到国外求学、工作或创业。据相关统计数据,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才涌向 国外,其中大部分是高层次人才,如博士、硕士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这种现象 在高科技领域尤为明显,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科技人才外流的原因
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时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其他发展 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开始向这些国家派遣医疗队。早期的医疗队主要集中在 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目的是提供短期医疗服务和支援当地医疗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对外 援助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 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万多名援外医疗人员,分布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 些医疗队在当地主要从事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我国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1. 引言1.1 我国的人才国际化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国际化培养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人才国际化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拓展人才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发展。
当前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现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和人才,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一些企业也在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发展。
我国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理念和方法上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体系的对接和合作。
人才国际化培养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以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国际化培养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需要我国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才能推动我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正文2.1 当前我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现状我国在人才国际化培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到海外名校学习深造,从而提升其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人才国际化培养,如设立奖学金、提供海外交流机会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许多企业希望拥有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员工,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一)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原动力,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国有企业骨干管理人才流失率达10.8%,在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更是高达50%以上.从我国目前人才流失的现状入手,分别从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员工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对东莞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案例分析,找出导致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高的具体原因.关键词:人才;人才流失;现状;原因1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呈现出如下三种特点:1.1企业中坚人员流动性强在现代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部分人才,因为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管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核心成员是形成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不能保留这一部分员工,即使企业总流失率的数值再低,对企业也是没有价值的。
1.2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竞争对手人才流失的原因多是同行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或者是这些企业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国内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的离职为例,陆强华离开创维公司后去了另一彩电生产企业高路华公司。
TCL通讯的总经理、“手机狂人”万明坚离职后做了长虹股份所属的国宏通讯的掌门人,成为长虹进军通讯产品制造业的一面旗帜。
1.3人才流失呈现“集体”意识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多伴随着其下属员工的集体跳槽,这在企业高管人员的离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种骨干员工的集体流失,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即有可能致使企业经营得全面瘫痪。
2002年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跳槽案中带走了150多名企业精英;北大方正助理总裁周险峰率30多位pc技术骨干集体跳槽加盟海信数码,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与20多位销售经理集体离职.这些事件均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苗头。
大学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内部的人才流动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人才流动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并给出相应建议。
二、人才流动现状分析流动规模: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流动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近五年大学教师流动率年均增长XX%,而学生跨校、跨专业流动也日趋频繁。
流动方向:人才流动主要集中在热门学科、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之间。
同时,随着新兴行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学科的人才流动尤为活跃。
三、原因分析学术发展:为了追求更好的学术氛围、研究资源和职业发展,许多教师选择从一般高校流向重点高校或研究机构。
待遇差异: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动的重要原因。
学科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学科的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人才的聚集。
四、实例分析以某985高校A的计算机科学系为例,近年来,该系多名骨干教师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高薪挖角。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待遇优厚外,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校和企业能够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设备、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以及更多的创新机会。
这些流失的人才中,部分在新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带动了原单位相关领域的发展。
五、影响分析积极影响:人才流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提升整个学术界的创新水平。
负面影响:过度的人才流动可能导致原单位研究力量削弱,影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频繁的人才流动也可能不利于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和学术环境。
六、建议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更为合理的薪酬和奖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建立研究团队等方式,加强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减少人才流动的阻力。
优化学科布局:高校应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培育新兴学科,吸引更多人才聚集。
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在人才争夺战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对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要想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国有企业需要从晋升机制、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同时,国有企业也需要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得员工具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帮助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发展。
关键词:国企、国有企业、人才流失近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市场全球化大趋势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还可能导致技术和管理断层,进而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对于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首先,国有企业人才外流速度呈加快态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国企员工选择离开,转向其他民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如短期内无法及时补充人员,会造成企业技术或管理断层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中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加明显。
其次,高端人才的稀缺性加剧。
受人才流失速度加快以及国企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加之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和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高端人才的出走越来越多,这也让很多国有企业陷入人才出走后,急需人才却又难以招到人的尴尬境地。
二、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主要原因分析1.薪酬待遇吸引力不足薪酬待遇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员工的重要因素。
虽然国有企业的薪酬待遇稳定性较好,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竞争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在薪酬结构和分配方式上缺乏灵活性,很难根据员工个人当期绩效表现进行即时性调整,激励性不足,无法充分体现员工个人能力及价值,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使优秀人才的流失成为必然。
2.晋升机制不顺畅晋升机制的不顺畅也是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我国人才流动的地域分布与流向分析
我国人才流动的地域分布与流向分析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其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
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条件各有优缺点,因此,我国人才流动的地域分布与流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地域人才的特点与需求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经济和社会基础存在着差异。
南方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越,科技研究和发展比较活跃;北方农业和资源丰富,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各地区的需求人才类型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包括沿海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
因此,这些地区对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较大,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类人才、创新人才等。
此外,由于地区投资力度大,人才市场的开发和竞争力也相对较高,因此,南方地区的薪酬待遇较高,但生活成本也较高。
二、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华北等地区,以农业资源为主导产业,并逐渐向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发展。
由于种种历史和地理原因,北方地区的人均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当地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小,而更倾向于侧重技能型人才、劳动力型人才等,如机械制造、煤炭开采、工程建筑等领域。
此外,北方地区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但物价相对较为稳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三、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地区,经济落后、发展基础薄弱,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个重大难题。
在政策引导的作用下,该地区开始逐步引进高端人才、鼓励人才流动。
当前,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领域等方面,如新能源、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
此外,在地方政府鼓励下,若干中小基层企业正在崛起,也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人才流动的地域分布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人才流动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南方、东部地区人才流动较为活跃的趋势。
其中,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是人才集聚的热点地区,而西藏、新疆等地人才流出较多。
我国人才外流原因及对策浅析
我国人才外流原因及对策浅析作者:孔晓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摘; 要: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推进带来了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始终是不均衡的。
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也开始认识到,各种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人才外流的现象就成为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直面的一大现实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本国高层次人才向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的大规模外流,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始终面临的一项挑战。
我国亦也不例外,同样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外流问题。
由此,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我国的人才外流问题。
首先分析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进而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对其原因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一些吸引人才外流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才外流;留学;原因;对策2010年,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簡称《人才规划纲要》),其中的很多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它的立意高、思想新,对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吸引外国人才的重要性。
今年是《人才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
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人才培养规模有了长足发展,人才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但是全球范围内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我国起步晚、底子薄,面临的形势也相当严峻。
“人才外流”,主要描述了两类现象:第一,在海外求学的毕业生移居国外;第二,直接的技术移民。
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自主投入、自主教育而成的人才,基于各种原因,在学有所成之时,选择去其他发达国家定居工作。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人才外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其一,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在学成之时并没有选择回馈祖国,而是继续留在国外工作;其二,在外资等企业的人才国际流动中,一部分流失在国外。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分析的是第一个方向的人才流失。
一、我国人才外流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近些年留学回国率约在80%左右。
以2016年统计数据为例,在留学归国人员中,11%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大部分的归国留学生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本科,高层次人才归国较少。
中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第一章: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是近年来,中国人才流失现象愈加严重,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对策,以期能够为中国的人才引进和留住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第二章:中国人才流失现状近年来,中国人才流失现象逐渐突出。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有500多万知识分子出国,其中约有30%在国外留学定居。
而截至目前,仅在美国就有近170万中国留学生,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
这表明了中国的人才流失现象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且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才的流失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薪酬不足: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薪酬水平相对偏低,而且一些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很多优秀人才选择出国寻求更好的机会。
2. 就业环境不好: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就业环境相对压抑。
有些人才难以在国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出国或者回归所在国籍的国家。
3. 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中国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回国的人才很多时候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与创新环境。
4. 国际化水平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企业在全球化方面的欠缺,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去到具有更好国际化水平的国家和企业发展。
第三章:中国人才引进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引进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是,目前中国人才引进仍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才分类比较简单:目前,中国对人才的分类主要分为海外留学人才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才等,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分类并不够细化。
2. 引进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引进机制不够完善,很多优秀人才在来到中国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并出现流失的现象。
3. 市场化程度不足:目前,中国的一些人才引进机构并没有很好的市场化程度,导致了很多人才引进与企业定位不符合,导致很难留住人才。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最新数据)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最新数据)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长沙(见图表)。
其中京沪深居前三。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城市人才持续集聚,共有7座上榜,中部有武汉和长沙上榜,西部仅有成都榜上有名。
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强北京人才吸引力拔得头筹。
泽平宏观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最高而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
从收入水平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21年我国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30强城市排行榜》统计数据,北京市表现抢眼,以人均月收入21554元,人均年收入258648元,排名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从人才引进政策看,力度较大。
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在放宽年龄和门槛的情况下,不占引进指标的毕业生范围增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符合一定条件可直接办理落户……”上海人才吸引力位居第二位。
泽平宏观研究显示,上海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此外,2021年上海代替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深圳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三位。
近两年深圳人才集聚明显,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发展水平高,但是由于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始控制人口有序增长。
广州人才吸引力位居第四位。
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XX-2021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原因是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排名第五到第十位的是二线城市。
国际人才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人才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国际人才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
本文将对国际人才流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一、国际人才流动现状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国际人才流动日益增多。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500万的移民,并且移民人数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而在这众多的移民中,高科技领域人才、华人移民和留学生是其中的三大主流。
高科技领域人才的国际流动高科技领域人才的国际流动是国际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招揽外国高科技人才并出台相应的政策。
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
而在国内,中国也在积极吸引外国高科技人才,特别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科技人才。
华人移民的国际流动华人移民是国际人才流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涌向全球各地,并成为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开始回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这种双向流动的现象,为各国和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留学生的国际流动留学生是国际人才流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各国对外留学生的招收政策趋于开放,各地的留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球拥有的留学生数量已经超过500万人。
二、国际人才流动的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人才流动将愈发普及和频繁。
以下是未来国际人才流动的几个趋势:1、多元化未来,国际人才流动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才将跨越国界流动。
2、高端化未来,国际人才流动将呈现高端化的趋势。
随着各国对高科技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科技人才将投身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领域。
3、数字化和智能化未来,国际人才流动将呈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对策与建议
• 1、出台鼓励科技人才创业的政策 •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坚
决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陈腐观念, 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 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人力资本的生产要 素分配制度;落实对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 科研经费、住房、保险、家属就业、子女 入学等优惠政策。
六、对策与建议
中国人才外流分析
一、人才外流的概念
• 人才外流问题研究的先驱者格鲁贝 尔在其著作《人才外流经济学》中 将人才外流定义为“在一国接受训 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的高技能 者的迁移”。
(二)主观原因
• 3、人才开发投资相对不足 • 我国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为5773元,比2000年的7310元下降了21%,这 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7
五、中国人才外流产生的影响
• (3)国际竞争力的损失 • 当今,非经济因素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日
渐上升,人才的地位日渐重要。我国人才 外流,不但意味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削弱, 而且我国人才往往流向科技发达的美日欧 发达国家,增强对手的国际竞争力,使我 国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无疑是较低的,中国的 国民素质从整体上而言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这些不利因素本身已构成对中国经济发展 的很大制约,而宝贵的人力资源流失更加 重了这一制约。
五、中国人才外流产生的影响
• 2、弱化了国家科学技术潜力。中国外流人 员主要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本科生、研 究生,甚至博士生。他们素质较高,年龄 适中,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他 们大量涌向国外必然导致国内高技术人员 的短缺,弱化国家科学技术潜力,减缓国 际科技进步速度。
• 或用颁发补助金的方式。如法国。法国医 学基金会从1997年开始设立了鼓励高级研 究人员回国补助金制度,很快得到许多人 的申请。
结语
• 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适时 完善自身,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改革机 制,改善人才的待遇,营造重视人才、尊 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 这样,一方面留住人才,防止或减少本国 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吸引人才回流并引进 外国优秀人才,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 竞争,化挑战为机遇。
• 4、国内人才创业环境不理想
• 知识失业,分为显性和隐性,隐性的知识失业表 现为人才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据国家科委1997年抽样调查表明,能够在工作中 发挥全部能力的人才占14.6% ,而有30%的人才 基本不能发挥作用。
五、中国人才外流产生的影响
• 1、人力资源的流失 •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指标居世界前列,
• 2、高薪聘请或颁发补助金,吸引其回国 • 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机制,给科技人
才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予以大奖,制定优惠 政策。 • 成功例子:韩国建立大德科学城,发展高 科,多途径网络人才 • 各国都不惜重金聘请外流的科学家和工程
师回国工作,向他们提供比国外相当甚至 或更为优越的工资待遇或良好的居住条件 和环境。如新西兰、印度和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