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诗二首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二首赠刘景文PPT课件2
导读
苏轼写诗常含哲理,这首诗便是一例。诗中以植 物的生长结实暗喻人生。刘景文是宋代将门之后, 才德兼备,受时人敬重。苏轼赠诗,其实也是自 勉。荷花菊花为花中君子,但苏轼却以两花凋谢 来点出橙黄橘绿的初冬景,给冬天带上颜色与生 命,与历来诗人描绘的肃杀冬景迥然不同,也见 诗人积极的人生观。
注释
➢ 荷尽已无擎雨盖:凋零枯败的茎再也撑不起像伞子的。 ➢ 尽:此处指荷花凋萎。 ➢ 擎:举的意思。 ➢ 雨盖:挡雨的伞子。此处指像伞子的荷叶。 ➢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凋零,只剩那不怕霜打的花茎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2022/4/232022/4/232022/4/2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232022/4/232022/4/234/2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232022/4/23April 2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依 然挺拔。 ➢ 傲霜:不怕霜打。 ➢ 最是:最好。 ➢ 橘:常绿灌木,叶长卵形,茎有刺,初夏开白色花,
花后结实;至冬成熟,色红或黄,味酸甜食。
赏析重点 这首诗通过荷、菊、橙、橘等花果的变化,描写
秋末初冬的景色。 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之景:那
曾经铺满碧叶红花的荷塘,早已红衰翠减,枯败的茎 再也撑不起如伞子般的荷叶了;园圃里的菊花,凋谢 枯萎,花叶无全,惟有枝干傲霜斗雪,依然挺拔。在 这初冬时节,荷与菊不得不让位给生机盎然的初冬骄 子——橙和橘。诗人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
精品【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第2课时】《望天门山》》课件
zhòng)
三、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湖光秋月/两相和 C.潭面/无风/镜未/磨 D.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写出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谐。这里指水光和月光融为一体。 没有打磨。 未磨: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遥:__________________ 远远地。 翠:__________________ 青绿色。
4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会认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学习通过査阅工具书等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从《望天门山》中,我感受到天门山矗立两岸、 对峙如门的英姿,长江水奔腾回旋的气势。
课文结构
望 天 ( 李 门 白 山 )
天门断——碧水回
青山出——孤帆来
雄奇、壮美
课文主旨
《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矗立两岸、对峙如 门的雄姿,写出了长江碧水奔流、孤帆远来的美景, 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狂放不羁、 乐观豪迈的情怀。
了解古诗的意思,有时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读下面 的资料,看是否对你理解《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帮助。
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 耸立于长江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_古诗二首_乐游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乐游原》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 看拼音写出不同的汉字并组成词语,注意书写美观。
2. 查字典填空。
“驱”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3. 比一比,再组词。
4. 填写古诗。
(1)向晚________不适(2)________车________古原(3)只是________黄昏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古原即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________(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千百年来,人们因持不同看法、不同解读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你认为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述理由。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乐游原》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达标1.【答案】驱,晚,趋,挽,适,意,式,益【考点】看拼音写汉字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驱车:乘车或驾车。
故选“驱”。
趋势: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
故选“趋”。
晚上:天黑以后。
故选“晚”。
挽留:留住要离去的人。
故选“挽”。
合适:适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故选“适”。
形式:某物的样子和构造,区别于该物构成的材料。
故选“式”。
意义: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故选“意”。
益处:有益的地方或好处。
故选“益”。
故答案为:驱趋晚挽适式意益2.【答案】Q,qū,马,4,驱赶,驱散【考点】查字典古诗二首(池上、所见)【解析】考查了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二首》课件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师: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 但出作:者突想出象。力体非会常“出丰”富的,作他用认:为 天 门 山 有 情 , 为 迎 接 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
天门中师断:楚在江开作:者浩荡笔东下流,的楚楚江江冲仿破佛天门成,了奔有流巨而去大。生 命力的事 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 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让我
们用图示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回:huai,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是问东直题流向:至前此既奔回然腾:楚而江东去流波,的涛却碧汹说绿涌“的,至江能水此冲,回断经”天过呢门两?,山这为之句什间话么狭突它窄出不的描通
古 诗 二 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 有《刘宾客集》。
Hale Waihona Puke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 淡水湖,绵延八百里,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 ()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
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古诗二首江南春》PPT课件 (2)
边读边思考: 1、《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哪些景物?表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 春天的吗? 3、诗句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内 容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29
写古 写今
2019/5/21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忧国 忧民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在我国南方先后存在过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不需要解释。)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多。(因为南朝时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高大的佛寺建筑。这里指寺庙。
2019/5/21
21
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019/5/21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叶绿花红,
描写春天的诗,你能说一首吗?
比一比
2019/5/21
1
你去过江南吗? 你知道春天的江南是什么样的吗?
2019/5/21
2
2019/5/21
3
2019/5/21
4
2019/5/21
5
2019/5/21
6
2019/5/21
7
2019/5/21
8
2019/5/21
9
2019/5/21
10
下来的概数而言。
2019/5/21
23
南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寺庙?
2019/5/21
24
2019/5/21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 已呈现出衰败的趋势,战 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 朝的统治者却效仿南朝, 不惜代价大建佛寺,想祈 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 固。
25
这些寺庙现在怎样啦?
4课古诗二首
(1)但悲不见九州同()
(2)但爱鲈鱼美()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2.“却”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C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3.“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
大庆市***学(初一)(语文)导学稿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
学生姓名时间2011.9.16
主备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
学习重点
重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古诗,应先弄清诗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思。体会《示儿》的作者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作者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乐的原因。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思维创新训练】
1.你能说出下列成语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吗?
暴风聚雨——一暴十寒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从容不迫——从长计议鞭长莫及——拔苗助长
星移斗转——勾心斗角一团和气——一唱一和
将错就错——调兵遣将兴师动众——兴致勃勃
恋恋不舍——退避三舍千载难逢——满载而归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成对的成语吗?
2.下面加重字的读音只有一组全对,请用“V”标出。
忽传涕泪衣裳漫卷即从
(1)cuántìsāngjuǎnjí()
(2)chuantìshangjuǎnjí()
(3)zhuàndìsangjiǎnjì()
(4)zuàndìshāngjiǎnjì()
第4课《古诗二首》一课一练(附答案)
4. 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hánlěng zèng sòng júhuā shíjìng xiéyáng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银行.()步行.() 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到处()处理()五、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4、“篱落”就是指“篱笆”.( )六、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山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八、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B.碧:碧绿C. “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 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寒冷赠送菊花石径斜阳二、1.②①②2.①②①三、石径经过下霜露水残阳深浅斜阳抖落挑水跳高四、1. (4) 2. (1)3.(2)4. (3)5. (5)五、1、× 2、×3、√ 4、√六、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七、1.唐杜牧秋 3、42.石径人家白云霜叶3. D.八、1. 秋2.夜晚所看所想3.宋叶绍翁家乡4.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1.A2.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B4. 悠闲清静的心境5.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课文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课文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分别是杜甫《绝句》和高鼎《村居》WTT在此整理了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课文同步练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课文-同步练习一、读第一遍课文,标自然段,查字典标出不认识的字。
二、读第二遍课文,在文中勾画生字、新词。
(课后认字、写字和语文天地中我的摘录笔记的相关词语,课后出现的生字标拼音)1、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
大宛( ) 锋棱( ) 骁腾( ) 燕山( ) 燕子( )2、形近字组词{ 棱() 凌(){ 堪( ) 湛( ){ 骁( ) 饶( ){ 峻( ) 骏( )3、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燕子(yān yàn) 燕国(yān yàn) 莺歌燕舞(yān yàn) 燕山(yān yàn) 似乎 (sì shì) 相似 (sì shì) 似是而非(sì shì) 似的(sì shì)4、给P86写字条的字组词,每个字组三个。
三、读第三遍把课文读通,读顺,完成下面的内容。
1、补充诗句,看谁填得又准又快。
(1) 大漠( ),( )。
选自《》作者( )。
(2) 所向( ),直堪( )。
( )有如此,万里( )。
这四句诗出自( )写的《》2、想想填填,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骁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想一想,这些词语古今意思有什么不同?3、大声朗读古诗二首,体会两首古诗的所表达的情感,两首古诗都写了马,但所描述的马各有不同,比较一下两首古诗的不同之处?四,分别找一找与“马”有关的成语和诗句,分别写出两个。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二首》(春日)教学 PPT精品课件2冀教版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 “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 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 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 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 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 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 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 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 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 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 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 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 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 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 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 之中的哲理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励志学习的名言警句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望天门山优秀课件冀教版
2.借助重点字词,理解句意,从而理解诗意。 《望天门山》诗意:天门山被波涛汹涌的楚江从
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被天门山阻隔)湍 急的水流回环旋转。两岸的青山耸立相对着出现,一 只小船在江上扬帆而行,仿佛从太阳旁边驶来。
3.根据诗意,想象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天门山雄奇、壮美。
4.说说你学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从《望天门山》中,我感受到天门山矗立两岸、
对峙如门的英姿,长江水奔腾回旋的气势。
课文结构
望
天
( 李 白
门 山
)
天门断——碧水回 青山出——孤帆来
雄奇、壮美
课文主旨
《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矗立两岸、对峙如 门的雄姿,写出了长江碧水奔流、孤帆远来的美景, 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狂放不羁、 乐观豪迈的情怀。
推荐阅读
洞庭湖 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天门山六大谜团】 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鬼谷显影、
野拂藏宝、天门瑞兽。
拓展积累
洞庭湖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以产鱼和湘莲著称, 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湖中君山独秀,东岸有岳阳楼,为风景名胜区。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教师点拨:朗读《望洞庭》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虽被贬但仍 欣赏湖光山色的广阔胸襟,政治上失意但能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感受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乐在其中的闲适心情,用平和 而不失愉悦的语气来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理解(重点):这句诗着重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着重写出了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 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 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 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显示了大自然创造 力的神奇和伟大。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_古诗二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二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达标1. 看拼音写词语。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3. 选一选。
4. 连一连。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A.杜甫B.苏轼C.苏辙“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怜”表示的是什么意思?()A.可怜B.爱惜C.珍惜“青苔”是什么植物()A.蕨类植物B.木本植物C.苔藓类植物“柴扉”表现了园得什么特征()A.豪华B.庄重C.简陋五、课内阅读巩固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游园不值》③《题西林壁》④《静夜思》⑤《示儿》⑥《春夜喜雨》⑦蕙崇《春江晓景》⑧《早发白帝城》(1)苏轼________(2)王安石________(3)李白________(4)陆游________(5)杜甫________(6)叶绍翁________。
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蕙崇《春江晓景》中,静态描写的事物是________,作者联想出来的事物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
(2)《游园不值》中“不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而“一枝红杏”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
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
(2)应怜________印苍苔,小扣________久不开。
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________,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
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________,讴歌春雨________之功。
(2)《游园不值》中诗人是怎样的一个情感变化过程________,诗中最后两句暗含了怎样的哲理________。
十、课外拓展阅读阅读。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最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4.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赠刘景文》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秋天吗?你能用《识字1》当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作者)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刘、菊、残、君、橙、橘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3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四、品味赏析。
1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1)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吗?里面是怎样描绘初夏的荷叶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学生若不知道,老师补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到了秋天,荷花就像诗中描绘的这个样子,指名学生说深秋荷叶的样子。
2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吗?(还有。
)(2)“傲”字是什么意思?指自高自大吗?(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强不屈的精神。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诗二首》(春日)教学 精选教学PPT课件1冀教版
她说自己最近认识了一个男生,对方有车有房有存款,只是自己对他不曾看对眼。 我说;“既然你不喜欢他,那为何要纠结呢。你有没有想过另一半是陪伴你走完一生的人。不喜欢不如直接回绝了人家,两不耽误,各自再找。而你又有赚钱的能力,嘴上总是挂着靠人不如靠己的字眼,既然不靠对方经济补给,那结果自然明了。后来我听说,她之所以苦恼,全因母亲的一席话。 “什么都比不上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不是么?感情都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亲朋好友给介绍,见见面走个过场便走在一起水到渠成。哪有那么多矫情,见怪不怪的。甚至我的上一辈还是受父母之命呢,爱情有用么,穷苦夫妻百事哀。就算你们之间的爱情浓烈到坚贞不渝也终会为现实所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看你你表姐跟着另一半满世界的旅行,你不眼气么?”为人父母,大都喜欢这样教育子女。父母不是你感情经历的
不敢轻易靠近打扰,是怕自己扰了你的生活步调;不敢轻易对你开口言爱,是怕那样做是一种冒犯,是一种伤害我们关系的因素。 关于你。就是因为我的害怕,我亲眼看你走向她。我喜欢你是事实,你有女朋友也是事实。我以为我不说出口就会保持这样的朋友关系,却还是她赶了个巧,那应该是个寒假,你有女朋友了,我还是听说,我那么爱,却还是无果。于是我和她之间就莫名其妙的就多少有了敌人的感觉,或许就是别人口中的那样,世界上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女人,会因为一个男人要么很友好,要么是仇恨。关于她我做不到友好,但也不是仇恨,只是你选择了她,我
乌鲁木齐市第113中学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_马玉梅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古诗两首》中的生字。
二、教学课题第2册第4课《古诗两首》三、教材分析本课《古诗两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
这一单元安排的几课内容都与春天有关,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春天、感受春天。
而本课以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内容,可以说是对整个单元内容的一个深化和提升。
因为古诗所描绘的春天,语言更加优美,意境也更加深远。
两首古诗中,《春晓》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雨后春晨图,《村居》则描绘的是一幅儿童春戏图,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春晓》是热爱中带着淡淡的怅惘,生发惜春之情,而《村居》则是热爱中渲染自由欢乐的童趣,两首诗画面感都非常强,情感也比较强烈,极利于学生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古诗语言优美,朗朗上口,也利于学生背诵积累。
四、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话法、情景创设法、想象感受法、多媒体辅助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激趣导入1、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到来,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把你眼中的春天跟大家描绘一下吗?2、同学们真聪明,居然用到了前几课学到的词语,这么懂得学以致用,老师真佩服你们!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真美,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这两首诗的作者是古代很著名的诗人,他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二首”。
3、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学习《春晓》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吧!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出示配乐朗诵flash《春晓》,点击课件“春晓视频”,超链接到/v_show/id_XMjM3OTMxNTI0.html一、了解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会认“螺”1个字,会写“庭、潭、镜、磨、螺”5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一、导入揭题,交流资料,了解洞庭湖(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水天相接,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洞庭湖的美景。
(二)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三)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加强积累)(四)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五)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二、精读会意(一)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
庭、潭、镜、磨、螺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交流汇报,相机教学(二)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比喻句要注意)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诗的节奏)(三)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生: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意诗的节奏)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延伸拓展(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师生互评。
(二)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
生自学、同桌互学。
全班交流、质疑、释疑。
(三)朗读体悟(四)小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好好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四、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写成一篇小短文。
作业新设计:一、默写古诗《望洞庭》,并完成练习。
,。
,。
附答案: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青螺”指的是()。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诗中采用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
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景色。
附答案:《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广阔的洞庭湖),“青螺”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美丽)。
诗中采用比喻_的写作手法,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_,_君山_比作青螺,潭面_ 比作_镜子__。
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水色__,_月光__,“和”的意思是:融为一体_ 。
诗中描写的是_洞庭湖月夜的景色。
三、我可以给“庭”字去掉“ ”偏旁,变成“ ________”字,组词()。
我可以给“庭”字换上“ ________”偏旁,变成“________ ”字,组词()。
我可以给“潭”字换上“________ ”偏旁,变成“ ________”字,组词()。
我可以给“螺”字去掉“________ ”偏旁,变成“ ________”字,组词()。
附答案:广扁扁嘴提手挺挺进言字旁谭天方夜谭虫累累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⑴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游过那些山?还想去游那些山?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天门山,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就去过那里,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
板书:望天门山。
二、初识“天门山”⑵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①望:看,往远处看。
②天门山:“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山的门,可见天门山是……(高、俊秀、险等)师补充: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⑶李白远望天门山,见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游览天门山。
三、游览“天门山”(一)我能读,⑷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⑸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①读音准确;②停顿恰当;③有表情地朗读;④有画面地朗读。
⑹变换形式,反复诵读。
(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全班读)(过程评价)(二)我能说,⑺说一说这首诗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欲设:①我感受到诗歌磅礴的气势。
理由:“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②我感受到李白内心的激动。
理由: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最后一句要用高昂的声音来表现内心的激动。
⑻说一说这首诗你不理解的和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学情预测: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从中断裂;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通,流过的意思;回:回旋;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天门山仿佛是被神斧拦腰从中劈开似的,长江从两山之间奔腾而出。
只见向东流去的碧绿的江水,在这里打了个回旋径直向北流去。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突出,耸出来;孤帆:单独的一只船;日边:遥远的天边。
两岸苍翠的东西梁山隔江相对从船的两边掠过。
一叶孤帆从天水相接的远方徐徐驶来。
(适时补充:把这句诗改为:“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①“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②“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③“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小结: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
)(三)我能画,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⑽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画?说说你的理由。
⑾单一景物;②画一个片段;③画连环场景。
⑾作品展示,讲画、评画。
四、课堂小结。
小结:①你能想象得出作者舟行天门山时的感情吗?(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
)②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我伫立在来自天边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飞神驰;乘船迎天门而去,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急流翻腾着漩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作业新设计:一、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附答案: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附答案:开流回出来仿佛看到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原来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附答案:天门中断楚江开开回青山日边来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___________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答案:两岸青山相对出碧水东流至此回三、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并把它画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