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

合集下载

道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道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道家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现代著名学者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家”;世界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

”的确,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道学的作用实与儒学不相上下,它们一隐一显,共同浇灌着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对中国社会之发展和中华民族性格之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或者更准确地说,90年代之前,道学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如果说儒学的研究可谓“门庭若市”的话,那么,道学的研究则可谓“门庭冷落”。

有人将这种情况概括为“儒热道冷”,是大体符合实际的。

令人欣慰的是,90年代以后,道学研究开始步“儒学热”之后尘,受到学界的关注,并陆续出版、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如果说用“道学热”来揭示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特点,具有某种言过其实和“扬道抑儒”之嫌的话,那么,指出道学研究构成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总的看,20世纪后半叶的20年特别是后10年,道家文化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种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关于老庄其人其书及其他道家人物与著作的研究;二是关于道家思想渊源及学派演变的研究;三是关于道家文化基本精神及特质的研究;四是关于道家思想的研究特别是道家之道论与人论研究;五是关于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包括道家学派内部的比较研究,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比较研究,道家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六是关于道家之历史地位与道学之现代价值的研究;七是其他问题的研究,诸如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研究,道学史研究,郭店道家简研究等等。

前不久,笔者组织编写《中国文化研究20年》一书,就中曾设专章,从上述诸方面就近20年道家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通过这一总结,并通过与儒学及儒学研究之情况的比较考察,我们感到,有几个问题仍有必要提出来,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一)关于道家之地位问题80年代中后期以来,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除极少数论者执守扬儒抑道的立场外,绝大多数论者都普遍认同道家之重要历史地位。

老子“为道”思想的现时启迪与批判

老子“为道”思想的现时启迪与批判

古代文学研究老子/为道0思想的现时启迪与批判张惠军众所周知,道体思想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以/道0作为终极本源的宇宙论思想指导了老子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老子眼中的理想人格是有智能、能体道、能弃智、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所谓有智能,是指人有知、有明、能知人、能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5老子633章)所谓能体道,是指人能体悟大道的本性和大道的法则,并以大道的本性为自己的本性,以大道的法则为自己的法则。

大道的本性是虚静,故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0(5老子616章);大道的法则是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5老子625章)因而体悟大道,说到根本上就是使人的内心虚静,使人的行动自然。

所谓能弃智,是指人顺应自然,不炫耀自己的智慧,不有意使用自己的智慧。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0(5老子622章)所谓精神境界,老子认为人的形体是可以死亡的,而人的精神却可以永久长存。

只有体悟大道,进入高尚的精神境界,人才可以死而不亡。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与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0(5老子623章)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精神成了老子思想的突出特点。

老子把大道视为衡量一切事物本性的准绳,也视为衡量人之本性的准绳。

在老子看来,人的本性不是别的,就是遵从大道而行,并用大道的本性指导人的行动,解决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问题。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0(5老子614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0(5老子621章)所以,老子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充分认识/道0的本质,并能依照/道0的本质去行事,即培养/为道0之人。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0(5老子654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为道0之人呢?老子认为,理想完善的人生境界只能是自然的境界,婴儿般天真未凿的境界。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烂的大树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烂的大树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烂的大树“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深根已烂的大树”众所周知,道家思想构筑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部分。

人们给了道家以极高评价,尤其在认识自然和应对自然变化等领域。

众所周知,道家源自对自然现象观察的深刻总结,既是古人洞悉自然现象后高度升华了的思想精髓,也是贤者行为处事的最高准则,不管是日常的应对,如生存中的趋利避害、农耕、水利、医疗保健等;还是社会政治领域的治理等,都是如此。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JosephNeedham)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十章中曾高度评价,“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他进一步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道家鼻祖老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有规律,在《道德经》中他称此为“道”,强调“道”乃世界之本原,柔弱因循则为“道”之用。

并以“道”为核心,倡导“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由此形成了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的一系列生存策略,这就是著名的“无为论”一一“无为而无不为”。

所谓“无为”,指需在洞察自然之道,不违背事物之性(道)前提下处事,方能够从容应对(“无不为”)。

简言之,道虽无为,却约束着天下万物,只有遵循规律来应对自然,处理万事(包括治理国家)才能够成就万事。

这,是具有深刻哲学蕴意的,它强调的是不可主观臆断之妄为,而一切应对及作为都需遵循客观规律(道),顺应规律而为,这才是合理之为,因而也是积极有效之为。

有学者分析中国历史之兴衰,统治者若能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等治理思想,大都取得了盛世之效果。

例如,汉代的文景之治与唐代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颂的昌明时期,而这两个时期就是奉行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治理原则。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张绪通先生认为:“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道家及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道家哲学是我们华夏民族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它最能反映我们华夏民族原始思维的特点,它是华夏文化的个性,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精粹之一。

道家哲学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是中国文化理性思维的源泉,只不过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都遭到了国人普遍的误解和忽视。

我想我们不应该仅仅通过现实社会中道教存在的状况来否定道家哲学与道教文化以及其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的作用,因此对于道家及道教文化我们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阐发它、审视它和开发利用它,而不应该是盲目地否定它或忽视它的存在。

关键词:道养生自然和谐伦理生态道家文化不是化石,不是文物,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它是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之中的,它还在活动,还在具有生命力,还在努力地表现自我。

那么为什么它还能活着,还能受到一些人的欣赏和研究呢?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能够使人们从中发现医治现代社会和民众心理顽疾的妙方,能够教会我们怎样与大自然和谐地相处,总之,它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世代的积累而流传下来的,它饱经沧桑、禁受住了岁月长河的洗礼,其间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当代人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仍具有启迪的意义和价值。

(一)道家及道教文化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截至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道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力图对道家文化的实现意义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掘,从而为我们当代人所用。

英国的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而我们中国学者董光璧在其《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的一文中指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道家思想治国还是儒家思想治国作文

道家思想治国还是儒家思想治国作文

道家思想治国还是儒家思想治国作文
道家思想治国。

你知道吗?道家思想治国就像是种树,得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不能乱砍乱伐。

国家也一样,得让老百姓自由发展,别老是干预。

无为而治,听起来好像啥都没做,其实呢,是一种大智慧。

道家说,领导者得像水一样,柔弱但又能包容万物。

这样治国,国家才会和谐,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

儒家思想治国。

儒家思想治国啊,就像是种花。

得用心去浇灌,用爱去呵护。

儒家认为,君主得是个道德模范,这样才能引导老百姓向善。

还有啊,得用礼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社会有序。

别忘了教育,这可是
培养人才的摇篮。

儒家思想治国,就是让国家像花园一样,开满了
美丽的花朵。

两种思想的碰撞与融合。

其实,道家和儒家思想治国,也不是完全对立的。

有时候,它
们还能碰撞出火花呢!就像水和火,看似不相容,但也能创造出美丽的彩虹。

道家注重和谐,儒家注重秩序,结合起来,不就是最好的治国之道吗?让老百姓既自由又有规矩,这不就是咱们想要的国家吗?
现代社会的启示。

虽然现在是现代社会了,但道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比如,我们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能老是干预他们的生活。

同时,也得有规矩,有制度,让社会有序发展。

最重要的是,君主或者领导者得是个有道德的人,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所以啊,咱们在治国理政的时候,不妨多想想道家和儒家的智慧,看看怎么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让国家更加和谐、美好。

道教提供了最深刻且最完美的工业社会生态智慧

道教提供了最深刻且最完美的工业社会生态智慧

道教提供了最深刻且最完美的工业社会生态智慧*导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介绍情况。

中国网董德摄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介绍情况。

中国网董德摄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在2011年9月7日举行的国际道教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谈到道教的影响和作用时,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做上述表示。

*中国人常说,你知道吗?其实知道很不容易张继禹道长介绍说,,道教的影响和作用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传承着道家文化。

所以,道教既包括了道家文化,也包括了后来道教界自己丰富和发展的宗教特色。

但是,近代以来,对道教的观感,往往以为道教就是算命、看相的或者是迷信的,没有什么内容和思想的,这恰恰是一个错误。

对道教来讲,核心的思想,就是以老子《道德经》为根本经典的思想。

比如说清净无为的思想、道法自然的思想、虚怀若谷的思想等等这样一些方面,这些方面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就像刚才讲述的,都是非常有益的。

张继禹道长指出。

道教的文化应该说是精深博大的。

中国人常说,你知道吗?其实知道很不容易。

张继禹道长说,对道教来讲,就是要去探索道是什么,我能知道多少道,所以对于道教徒来讲,他的毕生修行就是以道为事。

这样一个过程是道教的思想核心。

*道教提供了最深刻且最完美的工业社会生态智慧围绕着道,有虚无、柔弱、不争等等思想,这些思想以至到今天仍然有它的积极价值。

中外一些有识之士都赞赏道教精深的文化。

比如,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经说:中国人的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特别是近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西方社会许多有识之士在道教的文化中找到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益的思想启迪。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道德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道德经无为之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精髓全在这句话上!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老子是位大彻大悟的智者。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老子向他讲述了一段深奥的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界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这一派道家清静无为的话使孔子觉得高深莫测,他感叹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提出天道自然的本体观。

他首先把“道”抽象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以取代传统观念中上帝的位置。

道本意为人们行走的道路,经过引申,具有规律、法则的意思。

老子则把他抽取出来当作了万事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所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本源一旦确立,万物的生发也就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至于这“道”到底是什么,老子没有作具体的区分,只是把它说成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象的“惚恍”,或者就是“无”。

在老子的本体论中,尽管他没有将世界中的物质与精神做具体的区分,但他能够用“道法自然”说明宇宙的总体构成,要远比原始宗教的天道观进步的多,也比朴素唯物主义所阐述的金木水火土要深刻的多。

《老子》一书的形成,标志着人们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老子把他自然无为的世界观运用到历史领域,为后人创造出“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和与世无争的人生理念。

在政治上。

老子提出“无为”的原则。

他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训练]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训练]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

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略谈道教格言警句对现代人的启示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留传有许多格言、箴言、警句,均言简意赅,含义深刻,给后人以很大启示和鼓舞。

如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东坡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近代人王芸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道教格言更是丰富多彩,蕴涵广博,幻化无穷。

如老子《道德经》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这些脍炙人口的格言,多少年来,流传广泛,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因而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李约瑟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格言是道教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内容广博,包涵深邃无穷的智慧,闻名世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的道教主要经典《道德经》,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放射着耀眼的哲理之光。

道教的《南华经》、《黄庭经》、《抱朴子》、《悟真篇》以及吕纯阳、王重阳、丘处机、马丹阳等祖师语录和《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等,均包涵着极为深厚的道教智慧语典。

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哲理与人生”、“为人与处世”、“养生与修真”、“劝善与良言”、“戒律与修持”、“生态与环保”等诸多方面,其中许多格言警句,早已成为至理名言流传至今,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

一、哲理与人生方面道教经书中有很多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

如《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格言就是指导后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注重从最初开始,从小做起。

比如要培养一棵粗壮的大树,就必须精心育苗加以培养,建造一座高楼,应特别重视打好牢固的地基,即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走很远的路程,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还要坚持一步步地走下去;要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善始,从一点一滴做起。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

《理解道德经·简介》理圣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

”《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

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

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

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

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

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

”《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

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

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基于《道德经》一书,寥寥5千字,阐明了思想核心,讲述了人生哲理,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的哲学著作。

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以其独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有时被一些非官方儒学的重要人物改造与继承,如汉代的杨雄、桓谭、王充等;有时为官方儒学所汲收,如宋明理学;曾经一度成为官方哲学或一时代的统治思潮,如汉初的黄老学和魏晋玄学。

此外,道家哲学还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的道教与佛教两大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而在今天,道家思想依然没有过时,依然在发挥着它重要的当代价值当今,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道家文化的现代意义作了发掘。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指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第二卷第178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董光璧《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一文认为:“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

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

(《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第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葛荣晋发现:“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魂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引论》第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见,道家思想有其自身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不读《老子》 不懂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不读《老子》 不懂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不读《老子》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是公认的“诸子百家之祖”、“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所撰写的《道德经》(《老子》),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等等,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也成为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帛书版老子《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亦有区别:1.《德道经》更接近老子原文。

马王堆出版的汉帛书版的《老子》即是《德道经》,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比敦煌本、楚简本都要早,而且这些版本均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的顺序。

揭示了老子淳德归道的本义,是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的真本,称为《德道经》。

而汉以后的版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的顺序,就是我们看到的通行本《道德经》。

2. 内容上,《德道经》更确切,接近老子原意。

比如:'治水'章,在帛书版《老子》(《德道经》)中是'上善治水',但是汉代以后就被篡改成了'上善若水',意思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个'若'和一个'治',两者的含义是绝对不同的。

'若',着重于理性的朦胧,强调要'仿效'水的品格和精神。

而自然界的水有清有浊,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为灾为患,浊恶之水和灾患之水并不具备'上善'属性。

老子说的是'治水',那就是非常典型地表明,要用至美和至善的东西来'治'自己的生命之水,让它成为上善之水。

3.《老子》五千言,在书写过程中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道”,如果没有淳德为基,则难以感格、体悟和进入其中。

只有通过修养这个“德”,具备“五德”,也就是老子第一章中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都齐备,五归化于一,才能够有资格达成“德”。

“德”丰满不缺以后,才能品尝“道”的滋味,知道“道”是怎么运行的。

国外名人看《道德经》(图)

国外名人看《道德经》(图)

国外名人看《道德经》(图)
近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道德经》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思想很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

托尔斯泰、李约瑟等著名人物,都对《道德经》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话。

《道德经》中丰富的养生思想也日益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养生修炼团体。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哲学家)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历史哲学》
托尔斯泰(1828-1916年,俄国文学家)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1884年3月10日日记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科学家)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中国科学技术史》
汤川秀树(1907-1981年,日本物理学家)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

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第三节 西汉初年的黄老学派
一、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 《汉书》记载: “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
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镇以无为。 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汉兴,以黄老治天下,自曹参始。” 汉代黄老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盖公和曹参。 关于统治思想的确立问题,汉代初年进行了“汤 武革命”的辩论。
二、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
(一)《淮南子》中的黄老之学
1.对“无为”论的积极改造
《淮南子》自觉地肯定了于“无为”中求“有为” 的老子真义。指出老子的无为实际上是因势利 导:“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 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工焉,故五谷得遂 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 而后稷之智不用。”
“水之用舟,沙之用鸠……因高为田,因下为 池。”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自史官。历记 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 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3.对“处静尚俭”的帝王心态的发挥
《淮南子》认为,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 严刑峻法无济于事,提出:治理天下,以“神化为 贵”。所谓“神化”就是指君王以自己的精神风范 去感化臣民。
第二节 先秦道家
一、老子思想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一)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 “道者,万物之奥。”
(二)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黄老之学的学术评 价
1.黄老之学有吸纳百家的开放性 “Βιβλιοθήκη 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

关于道教文化

关于道教文化

关于道教文化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选择性忘却和漠视,作为本土文化代表的道教进入阶段性低迷状态。

但低迷不代表停滞或倒退,低迷往往也是吸收现代文明成果焕发新机的一个过程。

英国李约瑟博士曾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鲁迅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其实,中国人骨子里都是道士,道教文化就像一股绵绵细流,一直在国人的血管里缓缓流淌。

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回暖的背景下,道教文化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道教文化的文艺形态表达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音乐、书法、养生、太极、戏曲等不一而足,晚会整合运用了多种道教元素。

道教文化与名山历来联系深远,很多高山上的清雅之地都是道家的修炼之地,而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大多隐于名山大川之中。

除了山,在道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那就是水。

老子有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的品格最接近于造化众物的“道”,也是晚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此外,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玄远意境的审美深刻塑造了中国山水画、武术、器乐、戏曲等艺术风格,在整台开幕式表演中,这些艺术形式都有表现。

道教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大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滋养了无数高道大德,催生了无数文人墨客、艺术名家。

如诗仙李白、《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阿炳、书法大家颜真卿、药王孙思邈等,不胜枚举。

金涛认为,道教文化的文艺形态表达从来都不缺少原始素材,缺的是符合时代的现代传播手段和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完美呈现。

道教本着先修己,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原则,以己所修推而及之家国天下,实现社会和谐、自然和谐。

本次开幕式晚会可以说是近百年来首次尝试在现代语境下,用现代舞台手段和艺术形式展示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希望抛砖引玉,在将来看到越来越多的道教文艺作品,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中华道教文化这块璞玉。

漫谈道教发展及演变

漫谈道教发展及演变

漫谈道教发展及演变作者:段亚利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4期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宗教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道教的研究成果也相对丰富,济源王屋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道教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目的地之一,因此从宏观层面了解道教的起源、发展及演变,找出道家、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济源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教;发展;演变一、道教的起源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渊源较早内容也很庞杂,南朝粱刘勰在《灭惑论》中说.道教“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

要而言之,包括先秦时期的古代巫术、鬼神崇拜、道家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谶纬思想,还有部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等。

首先,道教起源古代宗教思想文化和民间巫术。

在古代生活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

道教承袭了这种鬼神思想,成为道教神灵的组成部分。

古人卜筮可以断吉凶、巫师可以交通神鬼的思想,也被道教吸收。

其次,道教源于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

第三,道教源于道家思想。

道家为一学术派别,不是宗教。

但道教在理论上紧依托道家,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

道家思想乃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渊源。

第四,道教源于纬神学。

用谶的方法和阴阳五行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推验吉凶。

这些思想被道教吸收,成为道教的符篆思想和方术思想。

第五,道教源于黄老思想。

黄老中的神秘思想很多,加上黄老之学的神仙方术,长生不老和阴阳五行思想,东汉时期已经将黄帝和老子神秘化,这些成为道教的前身。

道教文化的思想渊源除了以上所说,还吸收了易学、明阳五行思想与古代医学知识等,故道教文化的思想渊源是“杂而多端”的,许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文化中。

二、道教的兴起与发展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孕育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

道家经典句子

道家经典句子

道家经典句子道家经典句子道家简介:春秋时期,老子[1] 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然由于道教佛教化过重,道教也只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而老子则为元始天徒孙与佛教《正诬论》等说法如出一辙。

而道教也只是以道家思想为旗帜,吸引仰慕老庄的慕道者,为了诱导大量崇尚道家的文人入道。

与道家思想关系反不如中国化佛学等来的亲近。

道家经典语录句子: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可敬的道家智慧,可叹的不肖子孙孙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我非常难过地想:现代中国,道家已经失落;中国人,对道家是普遍误读了的!极少数真懂道家的人,视为至宝而不肯轻传世人;另一些“热情”地宣扬道家和解读[老子]的“大师”们,与其说他们是在“弘扬”道家思想,推崇[老子],还不如说他们是在谋杀道家,谋杀老子,而且杀人不见血。

多年前,真老子真道家老子就已死去!现在打着“道”的旗号的人,恐怕就是南先生所说是“老子的罪人”吧。

我觉得自己也是“罪人”!更多的人,根本不懂道家,不懂没关系,就保持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敬畏和距离也好,不管这种东西的对错好坏。

比如说对“算命”之类,很多人其实不相信,但也不说绝对不信,所以保持距离吧。

可是这些根本不懂道家的人,却又喜欢评论道家。

他们并不去真正了解老子和道家说了什么,只是凭着自己想象出来的对老子的看法,对“无为”对“道法自然”的理解,就无知无畏地批评,忽略和鄙视道家。

道家在今日的中国,实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这颗大树的“根”,是已经烂了,还是将要烂了,还是没有全烂,只是烂得差不多了?反正,谈“好”肯定是自欺欺人,谈“烂”,还可以争论烂的程度。

如果一个大树,根已经烂掉的话,尽管表面上枝繁叶茂,在外形上以其庞大的身躯,炫耀自己的“强大”和“历史悠久”,可是绝对经不起风雨的。

一旦有风吹雨打,就会轰然倒下,留下一地的枯枝败叶。

我更难过的是:今天,我们要了解[老子]和道家的价值,只能借用外国人的评价,国人们才肯“信任”,知道不是某些复古的“国粹派”老古董在忽悠大家。

可是还有更让大家“难过”的事情:老子竭力提倡的理想社会和人民生活模式,在中国一直显得“不现实”,好像很遥远。

特别是现代的中国,更是离老子的生活理想远得“不可以道里计”。

可是,我在一些西方国家,有些并不是很发达,却发现或多或少,体现的就是老子的社会理想和生活模式。

这,恐怕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吧?考虑到[老子]在国际上的地位要比孔子高得多,考虑到[老子]的发行量仅仅次于[圣经];一本如此“晦涩难懂”,中国人读起来都“头大”的书,在德国居然每十户拥有四本的比率;美国DISCOVERY频道采访我的时候,“老外”所提出的关于道家问题的水平和理解的深度,专指核心的“到位”程度,至今我在国内没有见到一个人能够问得出来。

我在国内谈道家,解决的尽是“基本功”“小儿科”一级的问题,让我不禁想,[老子]是不是早已经“出国留学”了?考虑到这些情况,各位朋友对国外居然有老子式的“理想社会”不奇怪吧?那不是落后,而是高度的文明;当然,国外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东方的智慧,他们也会不说这是中国道家的智慧。

以为就是自己的,西方的,自然如此,本来就应该这样的。

“用而不言”,真的学到家了。

的确是这样,老子的东西,就是“道”。

谁学了,就是他自己的,别人抢不走。

别以为老子是中国人,你是炎黄子孙,就理所当然地“拥有老子”,没门!我们是子孙没错,但都是“不肖子孙”,早就把老祖宗丢了,把老子忘了。

甚至我们东方的伙伴国,而且是最瞧不起中国人的两个民族,他们学习老子,要比我们学得好得多。

他们可以学到骨子里,也毫不隐讳地表现在面子上。

一个是韩国,他们崇拜道家,已经崇拜到国旗上;他们毫不隐讳地告诉全世界,他们国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道家的智慧,道家思想就是韩国的灵魂。

我们当垃圾丢掉的根,正在韩国欢快地成长,成为他们民族强大起来的精神武器。

那些国内自以为是地批评道家“消极,落后”的混蛋不肖子孙,在弱智地“哈韩”的时候,怎么不想想:韩国人看起来像是消极,落后吗?恐怕他们是我们知道的最积极,最进取的民族。

我们可以批评他们“不成熟”,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消极”。

这些不肖子孙,眼睛的确是瞎了!心更是漆黑一片。

可能会更让各位惊奇的是:王阳明的心学,研究的最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是韩国人。

而且,这个荣誉拥有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时间。

别以为王阳明是儒家,那是时代需要的一件衣服,他是披儒家名的真道家,反对四书五经,骂孔子,就是他这一派开的头,他人品好,没公开骂,但是他的弟子们却不客气。

把他说成儒家?也是皇家的豪华包装!可惜包装之后,王学变味,真的让学错了的后代书呆子歪解“存天理,灭人欲”,一批虚伪之徒硬把明朝的江山玩完了。

另外,与日本人相比,韩国人是最公开,最直白地表达出对中国人的轻蔑和鄙视的一个民族;他们到中国来赚钱的同时,还很放肆地嘲笑和侮辱中国人;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事实,而且我还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

但是请各位不要愤怒:这根本就不怪韩国人!古人早就说了: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是我们自己先侮辱了自己,是我们这些不肖子孙,自己辱没了祖先,也辱没了自己。

别人瞧不起,活该!败家子难道还希望有“尊严”吗?求别人看在祖先的面子上给个脸?其实,祖宗越是优秀,越是让人崇敬,别人看其后代的败家子们不成器的样,就越生气,越鄙视。

来中国的日本人对我们很客气,并不是因为他们“瞧得起”中国人,而是他们把对中国人的鄙视,埋得更深,直到骨子里;他们实际上比韩国人更瞧不起中国人。

所以,日本人的礼貌,只是代表他们更有修养而已。

同样,我们失去的东西,也一直在日本“发扬光大”;某全国重点大学国学班的教授,就公开惭愧地承认,日本的国学比中国研究得好,国际上学“汉学”的人,其实都是到日本去留学,而不是来中国。

到中国来的学生,主要是学汉语言文字的(我们只有语言的“皮”,没有思维,思想的“骨”了),现在我们国学班的学生,要学汉学还只能到日本去。

所以要学生们赶快学日语。

这不是矫情,而是事实。

“道”在日本,同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们追求在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上,在一切做人做事的细节上,都要完美地体现“道”的博大精深。

如“武士道”,甚至茶有“茶道”,花有“花道”。

他们说,做的一切,就是王阳明“念念不离天理”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顺便说一下:王阳明研究的顶峰在韩国,但是应用的博大和深入,却是在日本!各位同学看一下,正是这些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在一个资源极为贫乏,人口密度最大的小小岛国,造就了真正的世界级强国。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是日本人的同级别对手。

可是更为惨痛和不可思议的就是:即使韩国已经把太极图搬到国旗上,即使我们知道要向日本人学汉学,也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无论领导还是大众,都依然无动于衷;我们的国人,还是不知道要赶快捡起自己的宝贝!这只能让人“长太息兮而无以计”。

有人反对我:谁说的,现在我们不就在学国学吗?我们国家还提倡“孔子学院”呢。

岂不说孔子学院仅仅是“中国语言学院”的一个漂亮称呼,并不是真正在学孔子的思想。

国内目前的所谓“国学热”,更多的只是作秀,如于丹讲论语者流,只不过可以用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谁在认认真真地“经世致用”?这些大师们,有谁真正关心和懂得“经世致用”?我们都是在“玩”国学,玩“文化”而已。

我们只不过把国学,当作现代“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罢了。

这与奥运典礼上的“国学文化”表演相比,其实是一回事。

哪里是真正的国学!学国学,是要学国学的精神,而不是国学的语言,文字,服装,道具。

更不是打着“国学”大旗的文艺表演。

学国学的精神,也要挑派别。

不是所有的国学,都值得学的。

我在这里,不想和稀泥,说只要是中国古代的"辉煌"文化,都值得学习和光大,发扬。

我没这个本事,也不知道现在谁有这个本事。

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个必要!中国如果“病”了,不是把太医院所有的药,都拿来吃下。

那是“治病表演”,不是真“治病”,我们学国学,需要的是“对症下药”。

而且,我们要低下头来,谦虚地学习韩国和日本,看看他们学什么,用什么!老祖宗的东西,那一些更对我们的“病”。

我们国家历史上长期以来推行“儒家正统”,其实骨子里是学的道家,所以实际上执行的是“外儒内道”。

历史上同样是留学中国,东南亚各国,主要学的儒家表面一套东西,直到现在,也谈不上什么“强国”,因为他们没有“把根留下”。

只有日本,韩国,懂得中国文化骨子里的好东西到底是什么,而且把它学会了,学走了。

可惜,我们历史上的统治者,本来只是用儒学来装装门面,哄哄老百姓玩的。

也哄哄如东南亚这样的小国玩。

可是后代的子孙不肖,玩得连自己也忘了本源;后来的子孙皇帝们,大臣们,更是忘了“根本所在”,以为真的要“独尊儒术”,结果自己的王朝也很快衰落,覆灭。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汉唐之后,几乎所有的主要朝代,刚开始都格外重视道家,后来子孙一糊涂就忘了真东西,儒家的一套盛行,结果离衰败和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是历史的教训呀!一个强大的民族,靠的是文化的强大,而不是经济的强大。

满清时期,我国的经济力量是世界第一,是全世界的“出口基地”,生产其他国家无法生产的“高技术产品”,把全世界的白银都赚到中国来了。

我们国家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占世界GPD的比值,比当今的第一强国美国还要高得多。

可是,我们不是一个强国,因为我们的文化腐败了。

因为满清的子孙,忘记了康乾时期的祖宗,是学的道家思想后创出来的盛世。

后来的八股文,走了明末的理学之路,当然是死路一条。

甲午海战,输给硬件上只是我们零头的日本人,理由根本不是爱面子的“历史学家”说的慈禧挪用经费造颐和园,根本原因是军队的腐败;也可以说,是因为我们太有钱,也太看重钱了。

所以我们没有真士兵,也没有真长官,只有吃粮人!当然非输不可。

因为我们当时的大清国的文化精神早已违反了天道。

当年共产党打败国民党,难道是因为共产党更有钱吗?把经济和钱放在第一位,结果如何,不难预料。

当年的共产党不要钱,结果拥有了一个国家。

我们还是好好学“道”吧,本周日正式开坛说“道”,讲老子,讲道家;大家不要把听我讲的[老子]当知识来“学习”和“记忆”,[老子]不喜欢这一套,会骂你[徒学无益]。

所以,特传[老子]之命:来学习的人,统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来,共同研究,讨论第一,二章中的疑问,并欢迎辩难。

所以不是我讲,是大家一起讲。

这才是真正的搞学问。

只带耳朵来的人,不是好学生!本周的学习文章,改一个方式:开始真正做学问了,不要老是写心得,就像于丹似的;本周的学习要求,是写一篇[老子]道三章的解读,发到这里跟贴。

理论问题和难点都已经在我的第二章的解读里完成了,这一章相对很简单。

当然,如果嫌本章太简单,觉得浪费你智力的人,就写第四章的解吧,我没有意见。

我也写,周五晚七点后,我的第三章解会放到网上,供大家参考,批判!这样对大家都是很公平的一视同仁。

这个学术专题文章,请大家不要畏难;其实我让大家写的原因,是要给大家一点自信:我相信无论你们谁来解,都可以把第三章解得超过下面参考资料里面的几位“大师”级人物,[老子]的研究专家。

所以,各位的这篇文章完成后,相信会发现自己的水平原来很高,会更有信心地学[老子道德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