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邻:一名儿科医生的感悟·温州商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海邻:一名儿科医生的感悟·温州商报

张海邻:1971年7月出生于浙江慈溪,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医学院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浙

江省“151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和

温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秘书,温州市第七届青联委员,获第十一届温

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10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拥有

0.23名儿科医生》的文章,文章介绍我国儿童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20%,比照发达国家每千名儿童拥有1.36名儿科医生的标准,我国儿

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名.儿童看病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百

姓反应强烈.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是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普通医

院的儿科则门可罗雀.

在温州,这样的现象同样突出.作为浙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儿童专科医院,近几年,育英儿童医院最高日门诊量如“吉尼斯纪录”般不断

被刷新,原本设计容量仅为800人的门诊大厅,曾经创造过逼近4000

人的日就诊人数,邻近崩溃值.而在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疾病往往

占四到六成,肺炎更是住院儿童中列首位的常见疾病.作为育英儿童

医院呼吸科的副主任,张海邻和他的同事们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

挑战.

“老医师”不再“绝对权威”

与张海邻见面是在育英儿童医院5楼的呼吸科住院部.相较于以

往去过的成人病区,这里的墙壁上装饰着卡通贴纸,多了几分难得的

童趣,但病房里间或传来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令人揪心.张海邻

语速很快,走路如“风”,路过病房但凡见到家属,便上前询问、叮嘱

几句.在家属们眼中,这位有16年临床经验的“老医师”是他们的

“定心丸”.都说内科医生越老越吃香.张海邻笑说,自己确实“老”了,40岁不到白发不少,有家属带着孩子来看病,督促孩子叫他“阿公”.社会不同了,即便“老医师”也不是绝对权威的,更不能倚老卖

老.这不,今天刚上班便有病患家属拿着手机来找他,说是上网“百度”了孩子的病症,有不解之处,希望医生给出解释.不再是以前医生说什

么便是什么的年代了.

“医患”沟通,医生要学会“主动”

跟随张海邻穿梭在住院部,他告诉我今年从开春到现在这里一直“人满为患”,走廊上都是“加床”病人.七八月份是高峰,儿童感冒、发烧、支气管炎等病症高发,跟着是一轮“哮喘”热,“肺炎”也接

踵而至.最忙的时候他一天门诊下来要看七八十人,算一算上班时间,

即使不吃饭不上厕所,一天要看完这么多病人,花在每个病人身上的

时间也只有五六分钟.张海邻说,自己语速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自己现在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磨嘴皮子”.这个“磨嘴皮子”包含两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病情,二是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带着孩子来

看病,既焦灼又无助,盼望肯定的答复是人之常情,但医生给人的感觉

却总是“模棱两可”.“医生毕竟不是万能的,一些疾病的复杂与变

化性大,决定医生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必须实事求是和客观.”在

张海邻看来,“医患”沟通的方法很重要.

张海邻更乐于主动与病患家属沟通,除了关注孩子的病情,得空与家属唠上几句家常,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忘叮嘱几条预防常识,这

在他看来都是“沟通”的方法.

医生不是万能的,但必须竭尽所能

都说儿科医生逗孩子必定“有一套”,否则没法给孩子看病.张海邻也有“绝招”,就是“打响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还在工作牌

上贴过“笑脸”.“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一定要有‘同理心’.”这

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病患家属,作为医生首先要感同身受,要理解对方.”张海邻看过这样的例子,一名母亲,30多岁才生下

孩子,孩子肺炎住院,治疗过程很顺利,出院时一切指数正常,但几天

后突发颅内出血,最终没有挺过来……家属几乎崩溃,护理人员也眼

眶泛红.“这时候才发现,其实人的能力真的有限,但这就是医生每天

必须面对的,不断去挑战这些‘不可能’,医生能做的就是让家属

“知情”,并告之他们自己必定竭尽所能.”

从温州医学院儿科系毕业便留在温州工作,已有整整16个年头.同事们说张海邻是“劳碌命”,凡事喜欢亲历亲为.他说,自己这是“性子急”,但这些年的磨砺下来心态也“圆通”不少,他是讲课从来不用话筒的人,但跟病人沟通时他要求自己把语速放慢、放缓.看着孩子们病愈出院,蹦蹦跳跳地离开,用他的话说,这时候“跳”出来的就是“成就感”.

“一路小跑”着,做个好医生

现在的张海邻,专业主攻方向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诊治.他曾在2000年赴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和急救专业进修,进修结束回院后,率先在浙南地区开展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该技术对肺部肿块、肺不张、咯血、喘鸣、间质性肺病和感染肺部疾病的诊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应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疾病的治疗,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2003年,他通过开胸肺活检技术率先在国内报道“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儿,并因此引发儿科呼吸界关于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讨论,颇具影响力.除了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精进,他还热心医学科普推广工作,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媒体多方推广普及医学健康知识,开展科普讲座,坚持十多年深入山区义诊、体检,多次被温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志愿者”……用他的话说,自己正在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康庄大道上“一路小跑”着.

商报记者郭微

蒋文广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