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案引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是重要的一环。

老桥作为家乡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老桥,并培养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化意识。

一、任务目标:1. 了解家乡老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会运用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 锻炼写作和表达能力,撰写调查研究报告;4. 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二、任务过程:1. 引入结合家乡老桥的照片或实地参观,激发学生对老桥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讨论老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老桥对家乡的意义。

2. 调查准备要求学生自愿加入调查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老桥进行调查研究。

教师组织讲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如访谈、观察、采样等。

3. 数据收集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有关老桥的数据和信息。

要求学生保持客观、准确地记录和整理数据。

4. 数据整理学生小组按照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

5. 报告撰写学生小组根据数据和信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的结构要清晰,包含引言、背景介绍、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报告展示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展示。

可以通过口头陈述、PPT演示或展板展示等形式,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7. 反思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整个调查研究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讨论老桥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1. 观看纪录片或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老桥的背后故事和相关传说。

2. 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体验和感受家乡老桥的魅力。

3. 邀请当地老年人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老桥的历史和文化,增进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评价标准:1.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3. 报告展示的清晰度和说服力;4. 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作用以及建造原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3. 学科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桥梁的作用和建造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桥梁,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有哪些桥梁?这些桥梁有什么作用?2. 桥梁知识讲解(20分钟)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简单介绍桥梁的作用和种类。

如拱桥、梁桥、索桥等。

讲解桥梁建筑的基本原理,如引力、承重等。

3. 桥梁观察活动(30分钟)分成小组,安排学生实地观察家乡的桥梁。

引导学生观察桥梁的材料、结构和细节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桥梁的共同特点。

4. 桥梁建造实践(40分钟)小组合作进行桥梁建造实践活动。

老师提供纸箱、纸板、胶水等材料,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桥梁特点,设计并构建一个简易的桥梁模型。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创造力。

5. 实践展示和分享(20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给全班,并分享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并提出改进建议。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桥梁的作用和建造原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对家乡的桥梁进行观察和思考,并保持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 教学手段:图片、视频、实地观察、小组合作实践。

2. 教学资源: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纸箱、纸板、胶水等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准确描述桥梁的材料、结构和细节等。

2. 桥梁模型: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是否符合观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3. 分享交流:学生在分享中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过程。

4. 学习态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是否表现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家乡的桥的教案范文

家乡的桥的教案范文

家乡的桥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对家乡桥梁建筑特色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与特点2.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3. 家乡桥梁的建筑技术及其创新发展4. 家乡桥梁的保护与传承5. 实践活动:参观家乡桥梁,绘制桥梁设计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历史与文化价值。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建筑技术的理解及其创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桥梁,思考其特点与价值。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家乡桥梁的建筑技术及其发展。

3. 采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桥梁的魅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桥梁,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家乡桥梁的种类与特点:介绍家乡桥梁的分类,如石桥、木桥、水泥桥等,并分析其建筑特点。

3. 分析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讲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演变,阐述其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桥梁背后的文化内涵。

4. 探讨家乡桥梁的建筑技术及其创新发展: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技术,如榫卯结构、悬索结构等,探讨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发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学生亲身感受桥梁的魅力,并鼓励学生绘制桥梁设计图,提出创新设计理念。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桥梁设计图的绘制,评估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理解。

2. 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参观家乡桥梁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坐落于大运河畔的龙城常州,还保留着一些古桥,他们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龙城的变化,记载着龙城的历史。

现在,我们常州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常州的河上又架起了许许多多的桥。

桥梁不仅仅是两岸的沟通,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桥梁综合了力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因而它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通过调查研究常州的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成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研究桥,并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

在活动让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让学生对桥梁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桥梁的历史、发展、种类、用途、结构等有一定的认识。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学习各种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3、通过动手做纸桥,对所掌握的知识有一个综合的运用。

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神奇的大自然。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活动年级:五年级活动过程:?活动一:课前调查,、师生谈话师:同学们,老师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桥梁图片,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分享一下,生:(大声:想)课件欣赏桥梁图片(略)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生在常州,长在常州,你们知道石门常州有什么特点吗, 生:常州有著名的画家刘海粟,有天宁寺;常州有古老的历史;常州有很多的河;也有很多的桥……师: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真不少,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州的桥,关于桥,你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通过学习家乡的桥,了解桥的种类和建造材料。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关于不同种类的桥。

2.提前准备好纸张、颜料和画笔。

3.家乡附近的桥或桥梁照片,或者让学生事先了解自家附近的桥梁情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学生们是否见过桥?桥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们知道不同种类的桥吗?可以举例说明。

2. 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介绍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比如,桥是用来连接两个地方的建筑物,可以让人和车等交通工具方便地过河或跨越障碍物。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桥的情况,如桥的形状、颜色、建造材料等。

3. 家乡的桥•鼓励学生分享自家附近的桥的情况。

提出以下问题:自家附近有哪些桥?桥的种类和样式如何?桥是如何建造的?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家附近的桥。

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

4. 制作桥的画作•给每位学生分发纸张、颜料和画笔。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家乡桥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绘制一幅桥的画作。

•鼓励学生在画作中注明桥的特点和建造材料。

5. 分享和展示•鼓励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制作的桥的画作。

可以邀请学生上前描述自己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绘制桥的选择和想法。

•让其他学生提问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延伸将学生绘制的桥的画作制作成展板,并可以举办小型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

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走进家乡的桥”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们一起参观家乡的桥梁,进一步加深对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让学生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家乡附近的桥,通过绘制桥的画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分享和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户外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介绍。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3. 户外探索活动的具体安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2. 实践法: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制作PPT。

2. 准备户外探索活动的道具和器材。

3. 安排安全员,确保户外活动的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3. 户外探索: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

4. 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户外探索活动的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户外探索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审阅学生的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实地了解桥梁的运行状况和维护工作。

3. 开展桥梁模型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

2. 户外探索活动的道具和器材,如测量工具、记录本等。

3. 桥梁设计师或专家的讲座资料,以及桥梁参观的相关信息。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

《家乡的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与技术。

3. 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

4. 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

5. 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建筑特点与技术。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建筑特点与技术。

2. 准备桥梁模型制作材料,如纸板、塑料管等。

3. 安排实地考察时间与地点,联系相关部门或单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讲解家乡桥梁的建筑特点与技术,展示相关图片与视频。

3.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进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细节。

4. 回到课堂,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特色桥梁,进行比较分析。

2. 介绍桥梁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技术。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桥梁故事与传说。

2.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桥梁建筑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实地考察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桥梁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邀请桥梁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了解。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教案及反思科目:科学年龄:3-5岁主题:走进家乡的桥目标:- 让孩子了解桥的作用和种类- 增加孩子对家乡桥的认知和兴趣- 提高孩子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材料:-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桥- 一些小玩具车辆- 纸板和颜料- 水彩笔和毛笔- 杂志和报纸活动:1. 导入(5分钟):和孩子谈论桥的作用和种类,引导他们谈谈在家乡所见过的桥,它们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2. 观察(10分钟):给孩子展示不同种类的桥的图片,鼓励他们观察并描述每种桥的特点和功能。

3. 制作桥模型(15分钟):让孩子用纸板和颜料、毛笔等材料制作自己家乡的桥模型,可以根据图片或记忆中的桥来制作。

4. 桥上的交通工具(10分钟):给孩子一些小玩具车辆,让他们在桥模型上模拟车辆行驶的场景,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桥上的交通情况。

5. 绘制家乡桥景(10分钟):给孩子提供纸和水彩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家乡桥的记忆和想象来绘制桥景。

6. 反思(5分钟):让孩子看一些有关桥的图片,分享他们对家乡桥的感受和一些有趣的故事。

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桥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制作桥模型和绘制桥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在观察和描述桥的特点和功能时也展示出了较好的思维活跃和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引入活动时,可以利用一些互动性的问题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在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孩子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孩子们对家乡桥的感受和认知,也让我更好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在这次科学教学中,我观察到孩子们对家乡桥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在制作桥模型和绘制桥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参与性和创造力。

他们还在观察和描述桥的特点和功能时展现出了较好的思维活跃和表达能力。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和鞭策,也激励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更多地考虑和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感受家乡桥梁的特色和魅力。

2.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和特点2. 桥梁的结构和设计原理3. 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4. 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5. 参观和实践环节:分组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造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2. 视频播放法:观看桥梁建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亲身体验桥梁的魅力。

4. 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桥梁的设计原理和文化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桥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桥梁模型或图纸,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安排实地考察的时间和地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结构和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3. 实践:分组观察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构造和设计,学生可以尝试绘制桥梁图纸或制作桥梁模型。

4. 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分享参观和实践的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家乡的不同桥梁,并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解释桥梁的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

4. 学生能够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桥梁工程师或历史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桥梁的建筑技术和历史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桥梁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创新和实践。

3. 开展桥梁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记录家乡的桥梁。

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了解家乡老桥的历史、结构、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调查家乡老桥的历史、结构、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2. 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

4. 开展主题班会,分享调查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家乡老桥的历史、结构、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2)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纸、笔、照相机、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老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老桥。

2. 确定调查主题: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家乡老桥的主题。

3. 学习调查研究方法:教师讲解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基本方法。

4. 实施调查: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活动。

6. 主题班会:各小组分享调查成果,进行交流与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关于家乡老桥的调查研究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完善调查报告: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改和完善调查报告。

2. 拓展阅读:推荐关于家乡老桥的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调查报告和主题班会表现,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

徒步走过桥——《家乡的桥》教案户外探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户外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2. 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3. 户外探索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户外探索,了解家乡桥梁的基本情况、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桥梁的特点,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家乡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采访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索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家乡的桥梁情况,规划考察路线,准备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准备考察所需工具(如笔记本、相机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桥梁情况,引发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 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桥梁在地域文化中的地位。

三、户外探索(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座桥梁进行考察。

2.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采访等方式,了解桥梁的基本情况、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

3. 学生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四、课堂分享(10分钟)每组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介绍所考察桥梁的情况,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户外探索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桥梁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掌握桥梁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桥梁的结构原理。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家乡的桥梁图片、桥梁结构示意图。

2.桥梁模型:可供幼儿操作的各种桥梁模型。

3.画笔、彩纸、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家乡的桥梁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桥梁的了解。

(二)基本环节1.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a.桥梁的组成部分:桥面、桥墩、桥梁。

b.桥梁的作用:连接两岸、方便交通。

c.桥梁的分类:梁桥、拱桥、吊桥等。

2.教师展示桥梁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桥梁结构。

a.梁桥模型:展示梁桥的结构特点,让幼儿了解其承重原理。

b.拱桥模型:展示拱桥的结构特点,让幼儿了解其受力原理。

c.吊桥模型:展示吊桥的结构特点,让幼儿了解其稳定性。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桥梁的搭建方法。

a.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桥梁类型,讨论搭建方法。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搭建桥梁模型。

a.分组操作: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动手搭建桥梁模型。

b.合作完成: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桥梁模型的搭建。

5.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评价桥梁模型的优缺点。

a.展示作品:每个小组展示搭建的桥梁模型。

b.评价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评价桥梁模型的优缺点。

2.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桥梁。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份关于桥梁的手工制作作品,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家乡的桥梁特点,掌握了桥梁的基本结构。

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

3. 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介绍2. 桥梁的结构和功能3. 桥梁的设计原理4. 桥梁的建筑材料5. 桥梁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桥梁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桥梁的设计原理。

2. 难点:桥梁的建筑材料,桥梁的保护与传承。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直观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PPT、图片等资料,讲解桥梁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桥梁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的相关教材。

3. 准备桥梁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的案例。

4. 准备实地考察所需的安全器材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知识。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桥梁的特点和设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建筑材料和保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程作业1. 要求学生绘制自己家乡的桥梁,并简要介绍桥梁的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桥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家乡桥梁的认识。

2. 实地考察评价: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家乡的桥》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培养学生的乡情教育。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对桥梁建筑特征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种类与特点2. 桥梁的建筑工艺与技术3. 家乡桥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4. 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5. 实践活动:参观家乡桥梁,进行桥梁设计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桥梁,了解其特点。

2. 讲解法:讲解桥梁的建筑工艺、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桥梁,开展桥梁设计比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桥梁,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

3. 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桥梁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桥梁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建筑工艺及文化价值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桥梁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合作探究的情况。

4. 学生对桥梁保护与传承意义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相关书籍、资料,以便学生查阅。

3. 安排实践活动,如参观桥梁、桥梁设计比赛等。

4. 准备评价工具,如评分标准、作业模板等。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家乡桥梁的种类、特点等。

2. 书籍、资料:提供更多关于桥梁建筑、历史、文化的知识。

3. 实地资源:利用家乡的桥梁作为教学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

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桥梁的在线资料,拓宽视野。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doc

《走进家乡的桥》中班科学教案.doc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有设计造出了各种现代桥梁,我们一起来看看桥是怎样发展的?
4、教师小结:我们的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而且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四、设计“桥”
1、教师:桥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你想不想来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桥?
2、绘画:家乡的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开展得意成功,主要依赖与家长的合作,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真正体现了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活动之前,家长带领孩子参观了家乡的桥,给家乡的桥摄像,同时还和孩子一起搜集桥的图片,制作桥的模型,无形中孩子对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后,我们将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家庭资源,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家园的互动,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桥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现状调查。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介绍。

3. 桥梁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4. 家乡桥梁的多媒体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桥梁设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参观法: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家乡桥梁,了解桥梁的现状。

2. 调查法:学生分组进行桥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访问法: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为学生讲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桥梁设计。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收集相关信息。

2. 第3-4课时:学习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3. 第5-6课时:进行桥梁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4. 第7-8课时:邀请专家讲解桥梁设计和建造,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5. 第9-10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总结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课堂讲解: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中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自己家乡的桥的种类和历史及文化;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桥的种类及作用;2.家乡的桥的种类及历史文化;3.实地观察桥的结构和构造。

【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等。

2.小区内或校园内的桥。

3.教材、图片、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5分钟)1. 课前搜寻家乡桥梁的图片、介绍资料,并与学生分享。

2. 在班级的观察活动中注意桥梁的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

二、讲授知识(10分钟)1. 展示图片,讲解各种桥梁的种类及其作用:吊桥、拱桥、跳石桥、人行桥、公路桥等。

2. 讲解桥的结构及构造:桥面、桥墩、桥台等。

三、实地观察(25分钟)1. 带领学生走到附近的桥梁,让学生观察桥的结构和构造。

2. 学生用手摸摸桥柱、桥梁、栏杆等部位,体验桥梁的形态和材质。

四、回到教室(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开始讲解家乡桥的种类、历史和文化,以学生关注的桥为例,通过图片、资料等介绍。

2.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印象中的家乡桥。

五、总结提高(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总结。

2. 复述本节课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桥梁的形态和材料,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兴趣,进而了解了家乡的桥梁的种类、历史和文化。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贴近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大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大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

大班科学教案走进家乡的桥一、引言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了我们的回忆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家乡也在不断变化,其中有一座桥,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

通过科学教案,可以将这座桥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他们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和历史,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材料,了解桥的功能和作用;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4.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活动前准备:收集关于家乡桥的图片、文献资料等;2. 活动材料:纸张、笔、剪刀等;3. 活动地点:教室或户外广场。

四、活动内容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歌曲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桥,并简单介绍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桥的感受和回忆。

2. 探究桥的结构(20分钟)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纸张、剪刀等材料,让他们设计和制作一座小型桥梁模型。

通过制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 观察实地桥梁(30分钟)将学生带到家乡附近的一座桥梁,观察桥梁的形态、材料和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桥梁上的各种构件和细节,启发他们思考桥梁的功能和作用。

4. 桥的历史(2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讲故事的形式,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桥的历史。

讲解桥的建造年代、建造者、改建过程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如何保护桥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如何保护好家乡的桥梁。

可以提出问题,如“桥梁的养护应该是谁的责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桥梁?”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桥梁模型。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思考和体会。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评价,为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班综合教案家乡的桥

大班综合教案家乡的桥

大班综合教案:家乡的桥
大班综合教案: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家乡桥梁的种类和作用。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桥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绘画、游戏等多种方式体会桥梁的作用和美。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3. 相关图书和文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桥梁种类、作用和美,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桥梁的建造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观察法:通过展示桥梁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学会观察、辨别和分类。

2. 绘画法:通过绘画桥梁的形象,让学生理解桥梁的形态和美。

3. 游戏法:通过模拟桥梁搭建和行走,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桥梁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讲述家乡的桥梁。

2. 展示桥梁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学会观察、辨别和分类。

3. 绘画家乡的桥梁,让学生理解桥梁的形态和美。

4. 模拟桥梁搭建和行走,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桥梁的作用。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绘画、游戏等方式深入地理解桥梁的种类、作用和美。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本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节,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家乡的桥
一、活动主题名称:走进家乡的桥
二、适用年级:中年级
三、设计意图:
桥梁是人类为了满足交通的需要而对自然所做的一种改造,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发展,按地理条件就赋予桥梁不同的特征。

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认识家乡的桥”综合实践方案应运而生。

本方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具体内容遵循以下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班级的特色;真实反映家乡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把活动渗透在时时、处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开展。

四、背景分析:
我们的家乡无锡烟波浩淼、水网如织,呈现出一片澄明如镜的江南水乡之色。

古时的无锡家家临水,户户临桥,桥连着街,街接着巷,无锡石桥之多,堪称天下闻名。

无锡的桥不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留给我们一份有价值的精神遗产。

如今,一桥飞架大江南北,各种新颖独特的高科技桥跃然水上,给水乡无锡赋予了现代的元素。

五、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无锡的人文历史、家乡建设、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民造福的责任感。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调查能力:调查江南水乡桥梁的类型的,以及这些桥梁的各种特点,采用的材质;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家乡桥梁的各种历史与变迁,及民间传说,形成文字表达,和声像、图片等资料进行汇总归类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画一幅美丽的桥,试着为家乡的河道设计既美观又牢固的桥梁。

3、知识目标:
了解桥梁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搜集信息、积累资料、撰写论文、探究家乡桥的丰富内涵,在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桥梁的反展与变迁,桥梁的结构与风土人情,桥梁构造与力学,桥梁的构造与美学,桥梁的名称与人们的愿望,桥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乃至中国桥梁建造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声望。

六、活动时长:
总时长:8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分时长:
第一阶段:“话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二阶段:“摄桥”1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三阶段:“画桥”1课时
第四阶段:“研桥”2课时并结合课外时间
第五阶段:“识桥”1课时
第六阶段:“设计桥”1课时
第七阶段:“写桥”1课时
七、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可布置同学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有关桥的知识。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话桥
一、吟桥
1、吟诵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吟诵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桥的诗句、美文。

二、问桥
1、组织同学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搜集信息最多,抢答最快并正确的同学有奖励。

2、出示抢答问题。

例如: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第一座浮桥建在什么地方?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
(3)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
(4)世界上最长的桥?
(5)中国最长的桥?
三、说桥
有诗云“人但知山阴道上之美,而不知桥在化工之妙。

”无锡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上,散布着千百座大大小小、形式不一的石桥,这是无锡的物色之一,如今,各种新型美观的桥纵横水乡,把无锡打扮得分外妖娆。

你知道无锡的哪些桥,请说说?
第二阶段:摄桥
千百座千姿百态的桥构成家乡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为无锡增添了璀璨的光彩。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去家乡的大街小巷、繁华闹市等走一走,拍一拍不同时间、不同特点的桥。

1、根据不同的形式、主题,举行摄影展。

如:
(1)按车流量的多少:寂寞的桥、热闹的桥、
(2)按时间的不同:日出的桥、日暮的桥、
(3)按年代的久远:古老的桥、新颖的桥
2、展示,评选出“最美的桥”
第三阶段:画桥
1、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2、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
3、出示习作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

4、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第四阶段:研桥
1、查阅资料:去图书馆、阅览室、网站查找无锡桥文化的有关资料。

2、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访问民间老人,调查建桥史、有关桥的民间传说以及目前人们的护桥状况。

3、实地考察:桥的外观,桥的流量,桥在今天的作用。

自由组合选定自己要研究的一座桥,并写好研究报告。

“认识家乡的桥”研究记录表
第五阶段:识桥
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
第六阶段:设计桥
1、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桥的造型越来越美观新颖、用途也越来越先进多元,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桥又会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大胆想象、设计出非常有特色的未来的桥?
2、学生自由设计,可以用画画,可以用手工制作模型。

3、举行“未来的桥”设计展。

评选出绘画组、模型组的“最佳设计奖“。

第七阶段:写桥
1、家乡的桥的确是美丽的,动人的。

老师相信,10几年以后,当我们班的同学成为——建筑师、导游、教师以后,面对如此独特的江南桥,一定会有许多想要说的话。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

2、习作展示,评出最佳作者。

九、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应始贯穿其中。

1、评价的激励性。

教师始终要用“显微镜”来看待学生研究中所表现的闪光点,在进入小组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问题时,在学生代表汇报他们智慧的结晶时,教师要能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想法,力求通过宽松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

2、评价的多元性。

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教师要以评价的要素提醒学生要做到礼貌、有序。

在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和提出要求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引导学生注重活动过程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正确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