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

合集下载

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第2期,总第80期2009年6月1513国土资源遥感R E M O T E SE N SI N G F O R L A N D&R ES O U R C E SN o.2.2009J un..2009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周建民1’3,李震2,李新武2(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100086;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干涉雷达相干性问题是制约利用干涉方法提取中国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重要原因。

本文在理论分析干涉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基础上,从垂直基线、地面坡度和波长3个方面对比了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表面的干涉特性。

以中国两部典型的内陆冰川(冬克玛底冰J i l)为研究区域,采用C—band的E N V I SA T/A SA R和L—band的A L O S/PA LS A R数据,对比分析二者在冰J i I区域相干性的差别,并给出了鼍化结果。

研究表明,相比于c—b and雷达干涉数据,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区域具有更强的抗失相干的能力,更适合于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提取。

关键词:雷达干涉测量;失相干;相干特性分析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70X(2009)02—0009—050引言中国西部冰川分布区是我国及高亚洲10条大江大河的水资源形成区,冰川对这些江河水资源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十分突出的影响。

冰川也是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的敏感指示器,其变化信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出全球气候的变化特征。

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已给我国西部水资源变化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对冰川相关参数提取技术的研究极为必要。

近些年来,雷达干涉测量(InS A 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 i gi t a l El e va t i on M od.el,D EM)和提取地表形变信息等¨卫。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张寅生;姚檀栋;萍健辰;大火田哲夫;矢吹裕伯;藤田耕史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1996(18)1
【摘要】本文以连续的、至少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处的辐射平衡及能量平衡特征。

冰川表面独特的下垫面性质,使其净辐射值全年有5个月左右为负;潜热交换量基本与净辐射成反向的季节变化;感热交换全年均为正值而成为该冰川表面主要热源之一;传导热交换量对能量平衡的贡献很小。

该冰川表面的能量交换水平季节变化明显,冰川表面气温季节变化与净辐射关系密切。

冰川表面气温对总辐射通量变化的敏感性系数与其反射率及吸收辐射通量关系密切。

【总页数】10页(P10-19)
【关键词】唐古拉山;冰川;平衡线;高度;能量平衡
【作者】张寅生;姚檀栋;萍健辰;大火田哲夫;矢吹裕伯;藤田耕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古屋大学大气与水圈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6
【相关文献】
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J], 谯程骏
2.冬克玛底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物质平衡(1992/1993年) [J], 蒲健辰;姚檀栋;张
寅生;濑古胜基;藤田耕史
3.小冬克玛底和海螺沟冰川的物质平衡(英) [J], 蒲健辰;苏珍;姚檀栋;谢自楚
4.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J], 盛文坤;王宁练;蒲健辰
5.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J], 侯书贵;秦大河;皇翠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区的河流与湖泊

青藏区的河流与湖泊

中国地理 青藏区 20
(二)我国第一大湖——青海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十六章 青藏区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21
第十六章 青藏区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22
第十六章 青藏区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23
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的河流 与湖泊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1
第十六章 青藏区
青藏区的河流与 湖泊
一.河流纵横谈 二.湖泊星罗棋布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2
第十六章 青藏区
一.河流纵横谈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二)高原河水何处来 (三)险滩峡谷知多少 ( 四 ) 河流的水文特征
D、热融湖塘产生于高原多年冻土区。 最初的形式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洼地, 在雨季汇集了附近的雨水,但雨水带来 的热量会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 洼地越来越深,湖面也越来越大,水量 越来越多。当积水多到一定程度,在冬 季洼地里的水也不再干涸,而其下的多 年冻土层消融殆尽,洼地彻底变成高原 湖泊。
第十六章 青藏区
• 水能资源丰富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13
第十六章 青藏区
二、湖泊星罗棋布
(一)成群分布的湖泊
1、总说 2、湖泊分区 3、湖泊多原因 4、湖泊的特点
(二)我国第一大湖——青海湖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地理 青藏区 14
第十六章 青藏区
(一)成群分布的湖泊
青藏高原的湖泊以成群分布为特点,而且绝 大多数又都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中国地理 青藏区 4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降水观测误差修正分析何晓波1,2,叶柏生2,丁永建2(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水文与流域科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青藏高原由于降水观测点分布等原因一直是水文和气候研究的薄弱环节。

2005年5~10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中部冬克玛底河流域进行连续的人工气象观测。

观测期间根据不同降水类型和气温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气温217℃为临界值对降水类型进行了划分,利用已有的T 2200B 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的修正公式,并在日尺度基础上对降水进行了修正对比。

经过修正,中游T 2200B 型雨量站全年降水量66211mm ;普通雨量计全年降水量为65712mm ;2005年修正后的降水量相比1993年观测到的降水量472mm 增加了近200mm 。

结果表明在高寒山区降水观测,依据同步观测的气温划分降水类型,可以根据相关修正公式修正T 2200B 型自动雨雪量计和普通雨量计降水观测值。

从而能够在高寒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自动连续准确的观测高寒区域的降水。

关 键 词: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降水观测;误差修正;降水类型中图分类号:P3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6791(2009)0320403206收稿日期:20082082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7C B411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41001);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K Z CX 32SW 2345)作者简介:何晓波(1977-),男,四川武胜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与环境研究。

E 2mail :hxb @lzb 1ac 1cn全球气候变暖对降水的影响,就中国而言西部(大约以103°E 为界)近30年来该区域年降水量表现出普遍增加的趋势。

唐古拉山简介

唐古拉山简介

唐古拉山简介
唐古拉山位于中国新疆境内,东起西藏川藏界,南至柯坪县,是中国大陆最高山脉,又称祁连山脉,全长为2500公里,是分割中华大地南北方向的屏障,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山脉之一。

唐古拉山多山峰林立,最高峰麦积峰海拔7,556米,山脉南北纵贯青藏高原,多为大型高原,普遍海拔较高,山高参差,山深多谷,陡峭山川横亘其中,形成一条国家铁路向西的重要通道。

唐古拉山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多种植被自古以来,在自然免疫中向外繁衍,各种物种与自然环境相融,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山脉的迷人美景。

大片草原,参天碧松,涓涓细流,峰峦叠壑,彩霞映景,到处可见,自古以来,唐古拉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将民族文化、自然风光融于一体,有“林、田、湖、雪”等天然地理景观;兽类、鸟类,植物种类多得皆不可胜数。

在唐古拉山上,有“草原”、“湖泊”、“雪山”、“河流”等特色景观,有辽阔的草原,湖泊景色如诗,多是唐古拉山天然风情的
精华所在;极目远眺,仿佛一条山脉下穿梭着许多群山,更显绚烂奇绝。

唐古拉山周围还有许多景点,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被誉为“全世界第一大峡谷”,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自然奇观之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聂荣自治县,被誉为“国家名胜军列之内”,可见唐古拉山周围有太多值得去游览的景点,绝对是一个叫人津津乐道的景观。

唐古拉山千万里雪山,湖泊无限,草原莽莽,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以及景色万千,为这里增添了玉山景色和自然风光,而且大唐古拉高原的绝美风光尤其引人注目,草原草地上有海不足的羊群,令人眼花缭乱,宛如置身大唐古拉法国,惊叹它的美丽。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系列介绍:水系(河流湖泊)篇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系列介绍:水系(河流湖泊)篇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系列介绍:水系(河流湖泊)篇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河流发布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融化和积雪的融化。

区域内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是内外水系分界线。

这条内外水系的分界线将青藏高原的河流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两个部分。

内流水系主要位于高原的西北部,主要是柴达木盆地和羌塘高原及局部小块的封闭湖盆,大多是内流河的河水会注入这些洼地中,形成为数众多的咸水湖;外流区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黄河、长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

外流区可分为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和西南水系长江和黄河均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四个分支,包括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印度河(起源于藏南西南边缘),均注入印度洋,属于印度洋水系。

在外流河水系中,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支流众多,流域宽广,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类型。

由于外流水系大多起源于藏东南或东部,所以其补给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补给。

因此与内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长,其流经地的两岸,常因为堆积、侵蚀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冲击平原或台地。

由于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暖湿空气难以到达内流区域,降水稀少;而日照充足,又使得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内流河大都径流量较小流程较短;内流河大多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因此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普遍结冰,夏季为汛期,常发生断流现象,也就是说间歇性河流多;因内流河大多是注入洼地和盆地,因此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咸水湖泊,如著名的纳木错、青海湖等。

主要河流青藏高原是中国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东部和南部的边缘山区河网密集,较大的外流河有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朋曲、怒江、雅鲁藏布江及属于太平洋水系的澜沧江、黄河和长江等大河的上游段。

•怒江怒江又名潞江,古称泸水、黑水,为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

它发源于青藏边境唐古拉山中段南麓,向南流经西藏东部和云南西部。

龚晓南:半生“玩土”,只为“夯实基础”

龚晓南:半生“玩土”,只为“夯实基础”

大爱融入青藏高原
—— —追忆冰冻圈科学家叶柏生
姻 丁永建 本报记者王进东 长空 2012 年 8 月 22 日, 广 袤 的 青藏 高 原 , 碧蓝, 大地葱绿 。暖阳 下, 微 风拂 面 夹 着清 新的 花香; 远处的 动 物 也成 群奔戏。 藏地的 香 巴拉 , 生 机勃勃 , 一 派和谐静穆 的景象。 中国科学院 寒 区 旱区 环境与工程研 究 所“ 黄 河 长江 源 区冻 土 水文选点 ” 考 察 车在 青海省 曲 麻莱县 境 内 急驰, 当 行 至距 不 冻泉 50 公里、 海拔 4500 米 的高 原 车 公 路时, 突然, 一声轮胎爆破 声 , 划 破 了 静空 , 辆翻向 了 路侧 ,中国科学院 寒 区 旱区 环境与工 程研究 所 研究 员 叶柏 生不 幸遇难 ,永 远 离开 了 享年 48 岁。 我们, 为我 叶柏生科研工作 兢兢业业 , 一丝 不 苟 , 国 冰冻圈 及寒 区 水文 学科的研 究 发 展作 出 了 杰 出 的贡献 。他 诲人 不 倦 , 呕 心 沥血, 精 心培 育 研 他尊敬 师 究 生, 是一位 深得学生爱戴的 好园 丁。 深得 同 事 和朋友 们的尊敬。 他 乐 长, 平 易近人 , 于 助人、 不求回 报, 在 平 凡的 点 滴 生活 中 体现 出 善 良、 真诚的 为人 品格。 他孝敬父母 , 爱 护家人, 是 一位难 得的 好 儿子、 好 丈 夫、 好 父亲 。 他的 突 然 离世 , 对我国 冰冻圈 及 寒区 水文 科学的 发 展 是 一个重 大损 失。 难 点。 此 次考 察 的 终点 就 是 唐古 拉 山 冬克玛底 ,说 赚钱的行当 他 “傻” “ 放着 优越 的地 方 不 去, 人却离去, 真是 “ 壮志未 流 域, 谁知终点将至, 不 干, 一天到 晚 还 穷忙乎” 。但 他每 次 都 对此 付 长 使英雄泪满 襟。 酬” 身 先死 , 之一 笑。 实际 当时他 已胸 有成竹 , 在脑 海里早 已 叶柏生 还有 许多 研 究成果 在 此难 以一一 叙 勾画 出了西 北地 区水文研究 的蓝 图。 事实 证明 , 述 , 他 已经 在 中 外刊物 上发表 学术 论文 100 多 这些 资料 为后来他在 水文气 象 研究 上 的 成功奠 篇, 对 我国 寒区水文研 究作出 了杰 出贡献。 定了 坚实的基础。 勤奋 有加 。 记 不清有多少 先 叶柏 生工作努力, 上 世纪 90 年 代 叶柏 生 曾 多 次 出 国深 造, 多少 个 节假 日 加 班加 点 , 从 访 问学习。 他 个 夜晚 他挑灯夜战 , 后赴 美国、 日 本、 德 国和 法国交 流、 天 山站 到唐古 拉 山 站, 从江 河源 到 内 陆河流 域, 本 来可以 留在那 里 工作 和 生 活,但 他始 终 心 系 从 青藏 高 原到 天 山 南北 都 留 下了 他 的足 迹。 为 祖国, 不 改毕 生 为 祖国 报 效的 决 心, 每次 都 如期 寒 区科学事业 , 为他热 爱 的 寒区 水文 研究 , 付出 全 回国。 他 的导师施雅 风先 生曾对 他有 过客观、 也 收获 了丰硕 的成 果。 热心 了 巨大的努力, 面的 评价: “小 叶 同志 , 基础 理 论 知识 扎实, 是 一位 著 名 科学 家 施 雅风 尽 其 一生 经 验, 发 出 了 科研事 业 , 扎根 西 部 , 以 民 族 大 业为 重 , 冰 “冰冻圈是智勇双全者的事业” 这一肺腑之言。 难得的好同志” 。 冻圈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研工作, 野外工作均 在 高寒 缺氧、 人 迹罕 至 的地区 , 工作条 件 和 环境 壮志未酬 只有聪明的脑袋是不够的, 还必 异常艰苦。 因此, 者之能。这里所 谓的 “勇” , 不仅仅是 在 兰 州 冰川 冻 土研 究 所 工作 期间, 叶柏 生 须具备 “勇” 勇于奉献 承担 了多项 国 家、 省部级 基 础研 究 项 目和 重 大 具 有强 壮的身 体 , 而 且具 有 吃苦 耐劳 、 研究 课题。 先后主 持完 成 国 家 “ 攻 关” 课 题、 “国 的精神。冰冻圈所从事的野外工作, 可以 说是世 家重 点基础 研 究发 展 计 划” 课 题, 中科院重 点 方 界上最艰苦的科学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 个人 水 利 部国 微不 足 道的, 而 需要的 是 团 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重 点 项目、 的 “勇 ” 是 十分 渺小 、 “勇” , 需要大智大勇。 际河流研 究 项 目等 十 余项 科研 项目 。 在寒 区 水 结互助、 协作共进的集体的 文研 究方面 取 得优 异 成 果, 曾获 中国科学院科 叶柏生 正是冰冻圈 科学研 究 领域大 智大 勇 的 努 技进 步奖 一等 奖, 是我国 寒 区水文 研 究方面 的 力践行者、 典型示范者、 模范带头者。 主 要学术 带 头 人 。 由 于 业 绩 突 出 , 1995 年 叶柏 一 位年 轻 学 者追 忆 到 , “就 在他出 事的前一 生被 中国科学院特 批为 副研 究 员;其 间曾 任 中 个 月, 2012 年 7 月 底 在 对 疏勒 河流 域 上 游 的 考 国科学院天 山 冰 川观 测 试 验 站站 长 ; 1999 年 受 察 中涉 及到选 定 冻 土水文 试 验小流 域, 当时正 聘 为 研 究 员; 2008 年 入 选 中科院 百 人计 划 。生 是 中 午时 候 ,大 家 从清 晨 7 点由 青海湖 一 路 颠 前为 中国科学院寒 区 旱 区环境 与工程研 究所 研 簸 行 至 疏勒 河 海拔 4200 米 的 源 区, 高原反应和 究员。 饥饿已 经伴随 着 每 一个 人 , 天又 下 着 雨, 寒风 吹 由于 选定 的 叶柏 生 对全 国 范围 内 的 降水 观 测 误 差 进 行 来, 大 家只 想蜷缩 在车 内不想 动弹 。 难 以确 定。 大家 了系 统纠 正 ,为 目 前准 确 认 识气 候 变 化对 水 资 试 验小流域远看界 线很 不清楚 , 源的 影响 提 供 了重 要科学依 据,得 到 了国 内 外 建 议能 不 能简 单 看 一下 , 将来在 地图 上 勾 一下 同行 的广泛 关注。 就 可以了。要 知 道, 这是在 缺氧 的高 原, 天又在 叶柏 生 发现了 多年 冻 土 区河流 径 流 的年 内 下 雨, 要工作的 话 还 得 爬 山 、 过 沼泽 、 钻铁 丝 围 分配 与流 域 冻 土覆盖 率 之间 的 关系,并 给 出了 栏 等,大 家当时 的 心情 可 想 而知 。叶 老师看到 先休 息一 下, 他 去 看 一 下很 定量 描述 , 是 目前国 际上冻 土 水文 研 究 中的 创 后, 说 大 家 都 累 了, 新成 果之一。 快就回来。 他 身先 士卒, 其他人在他的带 动下 也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叶柏 生就从冰川动力 一 起去 了现场 。 尽 管很辛 苦, 当最 后站在分水 岭 学的角度, 对流域尺度冰川变 化及其径流对水资 的 山脊 线上时 , 他 很高 兴 地 说: 这 样 实际 跑 上 一 其对不同 规模冰川 源的影响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趟 能让 大 家更 为 心 中有 数 ,将 来 的具 体 工作才 是气候 变化对冰 我们 尽管很 累, 但实地看后 心里 踏 动力响应时间过程的定量描述, 能 做得 更好。 也 川径流影响研 究中 具有标 志性 的研究成果。 实了许 多, 对未 来 的工作也 确实 心 中 有了 数 , 叶柏 生研究 了我国 西 部 降水 和 径 流 的 区 域 为 叶老师敬业 、 吃 苦、 严谨的 精神所 感动” 。 变化 差异, 认 为这 种 差 异主 要 是季 风 和西风 环 流相 互作 用 的 结果 。 正是基于这一研 究 结果 的 模范师表 认识 ,针 对 黄 河上 游 近几 年 径 流有 所 增 加的事 叶柏 生以 身作则, 诲人 不倦。 对学生耐 心宽 实, 到实地 考 察源 区 径 流状 况 亦是 促 使 他此 次 考察 的动 力 之 一。 源 区水 丰草 绿的事实 促使 他 厚、 循循 善 诱 、 平 等相待 , 他 的 精 神 具 有 巨 大的 在行 程中 就 在考虑 如 何 将黄 河 源和 新 疆径流变 和 无言 的 感染 力 和 号召 力,使 他 的学生们 在感 不 敢有 丝毫的 懈怠 。 他已 经培养 化的 最新 趋势 总结 成 文 ,谁 知 一场意 外 将这一 动和敬 佩之余 , 博 士、 博 士 后, 他 们多 已 成为各 出 20 多 名 硕士、 科学 愿望随 同滚滚江 水带入 了茫茫大海 之中。 他 的学生 2007 年起, 叶柏 生率 领团队 着手 在 海拔 高 自 岗位 的骨干 力量 。 不 幸事件 发生 后, 克 服旅途 各种 困 难 ,从国 内 外赶赴 高原 小 城 格 度 5100 米 之 上 的 唐古 拉 山 冬 克玛底 流 域 组织 并建 立了 寒 区 水文 综 合 观测 系 统。 在 这一监 测 尔 木, 又转赴 兰州, 参 加 遗 体 告 别 及追 悼仪 式 , 冻 土、 积雪 、 降水、 生 态 等 水文 以 悼念 他 们曾 经 朝夕相 处的 良师 ,足 见 他在学 平台上, 将冰 川、 过程 进行 综 合 研究 , 确 定其 各 自在 流 域 水文 过 生 心目 中的地 位和 影响 力。 他 的学生 陈仁升 说 : “ 叶老师 是一 位 忠 厚 长 程中的功 能 和 作用 , 是他近 几 年致 力研 究的 重 点,也是当 前国际相关 科学领域研 究 的 热点 和 者。 这 句话不 是恭维, 是我常 对我的�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谯程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利用1973年MSS 、1992年TM 、2001年ETM +、2007年TM 数字遥感影像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 ),结合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分布范围。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面积1976年比1969年减小了0.84%,1992年冰川面积比1976年的减小了1.77%,2001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减小了4.24%,2007年冰川面积比2002年减小了3.31%。

结合气象资料和有限的野外资料进行分析,该地区冰川退宿趋势同气温升高趋势基本一致。

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时间里,冰川面积总共减小17.61km 2,占1969年面积的9.81%,冰储量减少5.75km 3,相当于水资源损失5.17km 3。

关键词唐古拉山;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P34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4-07703-03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lacier Changes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QIAO Cheng-jun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Applied Ecology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numeric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MSS data in 1973,TM data in 1992,ETM +data in 2001,TM data in 2007)and nu-meric terrai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glacier inventories data ,the glacier distribution range in Dongkemadi Region of Tanggula Mountain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s area in the study area had decreased by 0.84%,1.77%,4.24%,3.31%from 1969to 1976,1976to 1992,1992to 2001and 2001to bined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imited field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glacier shrinkage in the study area was mainly subjected to continuous temperature rise.From 1969to 2007,the glacier area had decreased 17.61km 2,being 9.81%of that area in 1969.Theglacier volume had decreased 5.75km 3,which meant that water resources lost 5.17km 3.Key words Tanggula Mountain ;Glacier change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41150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SHZ1-46)资助。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2.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 )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可知,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百分率更大,不表示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

第2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可能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

国内外学者运用智能交通卡数据(SCD)研究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

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记录了智能交通卡卡号、刷卡进站站点、进站时间、乘坐线路、刷卡出站站点、出站时间。

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以半小时为时间间隔统计了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进入和离开地铁的乘客数量(下图)。

根据材料,完成3~5题。

3.运用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进行地铁客流时空分布研究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A.数据详细地记录了居民出行的全部轨迹B.数据结构简明,只包含地铁出行的客流C.以地铁站点信息为基础,可兼容其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D.数据详实、精确地记录了乘客的检入和检出时间与地点4.根据客流量最高峰值的对比,北京地铁客流量的晚高峰拥挤程度低于早高峰,这是由于( )A.乘客上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B.乘客上班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C.乘客下班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D.乘客下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5.从出发与到达时刻客流量的相关度,可以推测出大部分乘客的乘车时长约为( )A.半小时B.2小时C.4小时D.10小时答案 3.A 4.D 5.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只包含地铁出行的客流;其数据详实、精确地记录了乘客的检入和检出时间与地点;以地铁站点信息为基础,可兼容其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但不能详细地记录居民出行的全部轨迹,故选A。

唐古拉山脉

唐古拉山脉
安多是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青藏公路和安狮公路的会合处。县城所在的帕那镇坐落在河谷的出口,再向 前就是开阔的草原。青藏公路3429公里的标志,在安多县城边,公路边建有运输服务站。
铁路自唐古拉山口前行,抵达入藏后的第一个城镇安多。安多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的岔口”。
晨曦中的唐古拉山 卓玛峡谷风景区在离拉萨230公里的那曲县古格乡境内,距109国道11公里处。这一处 海拔约4700米的峡谷地带,远离尘世侵扰,林木苍绿、花香袭人,湖光山色、生机盎然。峡谷风景区全长约15公 里,呈南北走向,一侧雪山巍峨、银装素裹,宛若仙女披上了洁白的羽衣;另一侧则灌木葱茏、百花溢香、生机 盎然。纯净的雪山冰川融化成了一条清澈的谷间山溪,伴你而行,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谢谢观看
一般日饮五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吃三顿饭。夏季昼长或牧忙季节,也会吃四顿 饭。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藏北人 非常好客,有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鸣、第一次春雷等场合,都 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
唐古拉山脉在中生代时,因为羌塘地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褶皱隆起并逐渐露出海面。以后,这一地域 受新生代几次造山作用的影响,继续上升,而形成如今的山体。 在地质学上,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薄皮构造的 一部分,是由其南边的班公错-怒江断层带和北边的澜沧江断层带夹峙的产物。唐古拉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属于大陆 性,但东段为半湿润型,西段为半干旱型。
14世纪,西方世界才第一次得到了对这片高原真实与虚构的描述,探险家、传教士和登山者接踵而至。
旅游资源
措那湖 安多
那曲卓玛峡谷 桑丹康桑雪山
古露
夯错湖自然保护区
羌塘草原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1990—2020年冬克玛底流域冰川变化遥感监测张翠兰;曹香芹;冀琴【期刊名称】《测绘通报》【年(卷),期】2024()4【摘要】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体现,对全球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运用目视解译法提取了近30年冬克玛底冰川边界,分析了1990—2020年冬克玛底河冰川面积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大气校正法反演了冰面温度,探究了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面积持续减退,总面积退缩1 km^(2),年均变化率为-0.21%。

(2)冬克玛底冰川在海拔[5600,5800)m处分布较广泛,海拔[5300,5400)m处冰川退缩最强烈。

近30年来大、小冬克玛底冰川分别后退382.89和141.39 m。

(3)2017—2020年冬克玛底冰川表面形变速率介于-233.192~172.512 mm/a之间,高海拔区冰面整体呈积累状态,冰舌和部分区域呈减薄趋势。

(4)冬克玛底冰川表面温度较高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冬克玛底冰川西部到南部边缘和小冬克玛底冰川西部边缘与部分东部边缘,较低温度区域主要分布于整个冰川东部,气温上升可能是导致冬克玛底冰川消融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8页(P61-68)【作者】张翠兰;曹香芹;冀琴【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相关文献】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2.1966~2015年长江源冰川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以冬克玛底河流域为例3.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4.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总溶解固体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5.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克勒青河流域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

高考地理名师指津: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等3题唐古拉山和西昆仑山冰川面积的变化试题引入: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9.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试题解析:第8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可知,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百分率大,但不代表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

第9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可能会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

试题答案:8.D9.C温带海洋性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判断试题引入: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本月均温累加值=本月均温+上月均温累加值)。

完成下题。

45.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可推测甲地()A. 位于南半球B. 河流有冰期C. 年温差较大D. 不适合谷物生长46.甲、乙两地都是()A. 河流夏汛显著B.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 旱涝灾害多发D. 乳畜业发达试题解析:45.利用气候的数值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是模拟卷中常考的知识点,考的最多的气候类型可能就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考的多是因为地中海气候是唯一一个雨热相反的气候类型,且是唯一一个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青藏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青藏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青藏地区一、知识讲解1.主要地理事物(1)地形区名称A横断山脉,B祁连山脉,D昆仑山山脉,E巴颜喀拉山山脉,F唐古拉山山脉,其中E山脉是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的分水岭。

盆地:C柴达木盆地。

高原:N青藏高原。

谷地:L雅鲁藏布江谷地,W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分布区。

(2)河流M黄河,K金沙江,I澜沧江,H怒江,G雅鲁藏布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世界第一大峡谷位于图中G、H、I、K、M等河流中的G河流上,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水量大,落差大。

(3)本区除水能资源丰富外,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城市拉萨有“日光城”之称;羊八井地热电站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本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4)矿产及矿产地名称Q钾盐、察尔汗;T石油、冷湖。

(5)城市与交通:城市:西宁,格尔木。

铁路线:青藏铁路,于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2.青藏高原主要自然和人文特征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回答1~2题。

1.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气候寒凉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④⑤⑥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④⑥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寒凉;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冰川众多,湿地广大,因此生态环境脆弱。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故选A项。

第2题,三江源地区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高中地理之青藏地区

高中地理之青藏地区
中国地理 之
高原冰川
布达拉宫
藏羚羊
掉 袖 藏 袍
藏袍
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
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1、自然地理特征: ⑴位置、范围 ⑵地形特征 ⑶气候特征 ⑷河流特征 ⑸植被 ⑹土壤 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农业生产特征、分布 ③工业生产特征、分布 ④交通、重要城市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羌塘自然保护区
湖泊众多,大河源头
5.据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
区海拔5200米附近的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
给的)数量和面积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蒸发减弱
B.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B
C.引水灌溉减少,节约用水
D.降水增多,雨水补给为主
? 科研旅游
世界屋脊 显著自然特征
冬季: -8℃ 夏季:8-16 ℃
高、寒
海拔高 气温低
降水由 东南向 西北减 少
高原山 地气候
描述青藏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012.四川高考)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1月平均气 经纬度位置 温
(℃)
7月平均气

年降水量
(℃)[来源: (mm)
学科网]
柴达木盆地为什么叫作“聚宝盆”? 矿藏丰富,煤、石油、铅锌矿、钾盐都在开 采利用。察尔汗湖建设了最大的钾肥厂。
为什么青藏地区水能丰富?
高原内部和边缘有许多高大山脉,河流落差 大;河流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水量较丰富。
为什么说这里是科研、旅游的宝地?
洁净,环境优美,自然人文地理有特色
云梯溜索独木桥, 羊肠小道猴子路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矿产分布图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焦克勤;沈永平【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03(25)1【摘要】自中更新世以来 ,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 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 (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 )和 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 (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 ) .昆仑冰期 (最大冰期 )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 (0 80~ 0 6 0MaBP) ,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 ,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 ,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16~ 18倍 ;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 (0 30~ 0 135MaBP) ,比现代冰川大 13~ 15倍 ;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 ,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 (75 0~ 5 8 0kaBP)和晚冰阶 (32 0~ 15 0kaBP ,2 3 0kaBP时达到极盛 ) ,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 ,因此 ,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 (LMG)进行了探讨 .LMG时 ,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 10倍 ;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 ,冰碛物的14 C测年为(3 5 40± 16 0 )aBP ,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 ;小冰期发生在15~ 19世纪 ,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 .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 ,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 ,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 ,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总页数】9页(P34-42)【关键词】唐古拉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小冰期;冰碛物;新冰期;青藏高原【作者】焦克勤;沈永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6【相关文献】1.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第四纪冰川作用 [J], 赵希涛;吴中海;朱大岗;胡道功2.第二部分南北半球第四纪对比:环太平洋高山地区末次冰川作用的年代 [J], Port.,SC; 顾兆炎3.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J], 盛文坤;王宁练;蒲健辰4.亚洲中纬度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差异性探讨 [J], 张威;于治龙;李媛媛;贺明月5.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J], 万晔;韩添丁;朱静;丁丽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

1955—2008年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径流模拟研究高红凯;何晓波;叶柏生;高鑫【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1(33)1【摘要】采用HBV水文模型,对长江源区有冰川覆盖的冬克玛底河流域日径流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使用冬克玛底河流域周边4个有长期观测资料的气象站日气温、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法插值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气温数据,应用降水梯度与反距离权重相结合的方法恢复了流域1955—2004年日降水数据.采用数据质量较好的2004/2005年度和2006/2007年度两个物质平衡年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应用2005/2006年度和2007/2008年度水文气象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的检验.在确定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流域年月径流深的前提下,采用率定好的模型参数和恢复的气象资料,恢复了1955—2004年冬克玛底河流域的年径流深;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结果表明:1955—2008年冰川物质平衡呈亏损趋势,平均-136.0mm.a-1;年径流深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增加5.61mm.a-1.径流深的增加量中约34%是因为降水增加所致,66%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冰川消融加剧所致.【总页数】11页(P171-181)【作者】高红凯;何晓波;叶柏生;高鑫【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6【相关文献】1.1966~2015年长江源冰川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以冬克玛底河流域为例2.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反照率变化特征研究3.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流域河水总溶解固体和悬移质的变化特征4.反照率对冬克玛底冰川径流及物质平衡模拟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侯书贵;秦大河;皇翠兰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1996(18)3
【摘要】利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坑和表层积雪样品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本区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冰芯记录的干扰。

研究发现淋溶作用能够对数周至数月时间尺度的雪层记录产生“平滑”作用,但不会影响冰芯记录的长期变化趋势;不同离子在淋溶过程中迁移强度并不一致,表现出一定的淋溶择优性,但同前人的淋溶择优性排列顺序并不完全相同。

对雪层融水初始CF值的估计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总页数】8页(P227-234)
【关键词】冰种;雪层;淋溶作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
【作者】侯书贵;秦大河;皇翠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6
【相关文献】
1.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 [J], 谯程骏
2.积雪淋溶作用对冰川雪层内主要阴、阳离子记录的影响 [J], 侯书贵;秦大河
3.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作用区的水化学特征 [J], 盛文坤;王宁练;蒲健辰
4.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平衡线高度附近的能量平衡 [J], 张寅生;姚檀栋;萍健辰;大火田哲夫;矢吹裕伯;藤田耕史
5.青藏高原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J], 侯书贵;秦大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①张寅生1 姚檀栋1 蒲健辰1 效存德1 康世昌1侯书贵1 太田岳史2 矢吹裕伯3(1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2日本岩手大学农学部;3日本名古屋大学大气-水圈科学研究所) 摘 要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 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

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

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163,径流模数为26L/(s ・km 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

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关键词 唐古拉山 冬克玛底河流域 水文过程冬克玛底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区,海拔均在5000m 以上,河谷谷底为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平坦开阔的稀疏草地。

植被为单一的短草植物,生长最盛时高度约为3~5cm 。

河流源头发育着两个分支的冬克玛底冰川,山顶高处为基岩裸露。

年平均气温为-610℃,气温年较差为2419℃,全年只有6~9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降水集中于6~9月。

笔者于1993年5~9月在该流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水文特征观测。

观测项目为降水、地面及水面蒸发,流域径流量及地面和冰川表面气象观测,冰川物质平衡观测。

本文拟以冬克玛底河流域冰川消融期(5~9月)连续的实测资料,分析其水文过程变化特征。

1 测点及观测方法观测点的布设如图1所示。

在冬克玛底河河口附近设一水文站,其附近地面设立降水、蒸发和气象观测站,该水文站称为流域站,控制着整个冬克玛底流域,控制面积约50150km 2。

冬克玛底冰川末端设有水文站,冰川表面设一气象站并在其侧碛上设一降第19卷 第3期1997年冰 川 冻 土JOURNAL OF G LACIOLO GY AND GEOCR Y OLO GYVol 119 No 131997①本文于1996年12月9日收到;属冰冻圈课题资助项目。

水观测点,该水文站称为冰川区站,控制面积为21149km 2(其中冰川面积16.40km 2)。

降水和蒸发采用手动方式,径流及气象观测均为自动记录,仪器记录间隔为1h。

图1 观测区域示意图Fig 11 Skech map of the observationarea降水量利用标准雨量器观测,根据降雨过程结束随时量测。

为减少风对雨量器捕捉率的影响,亦布设了加防风圈的Tretyakov 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进行校正。

蒸发观测采取Lysimeter 称重法:E =ΔW /S +P r (mm )(1)式中:E 为蒸发量;ΔW 为自然土体重量变化;S 为容器面积;P r 为降水量。

ΔW 每天20∶00时称重得到,从式(1)即可得日蒸发量。

同时亦进行了水面蒸发、潜在蒸发及土壤含水量观测。

如上所述,研究区域径流观测以两个站控制。

以整个流域径流量减去冰川区径流量即得流域非冰川区径流量;再以非冰川区径流系数估算冰川区非冰川下垫面由于降水形成的径流量,对冰川区水文站所得径流量进行分割可得冰川融水径流。

2 结果与分析2.1 降水观测期间各月降水量如表1所示。

与夏季其它月份相比,5月降水量极少,这估计是青藏高原季风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形式所致。

据姚檀栋等(1993)的研究,该区域自55123期张寅生等: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月底或6月初开始为海洋性气团所控制,两种气团控制的降水过程数量差别极大,这一点已被降水的氧同位素分析所证实。

表1 冬克玛底河流域1993年夏季月降水量Table1 Monthly precipitation on the Dongkemadi River Basin in the summer of1993月 份降 水 量(mm)标准雨量器Tretyakov观 测 时 段57188135月18~31日692129617整 月71351814419整 月81251913312整 月9491452179月1~22日 Tretyakov降雨器所观测各月降水量均高于标准雨量器的观测值,观测时段内前者高出后者612%,该修正率小于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的研究结果(杨大庆等,1988)。

由于观测期间为5~9月,该结果在用于年降水量修正时偏小,但据研究该区域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例为9215%~9411%(丁良福等,1993),所以年降水量的修正率也不会很大。

相关分析得到:P rt=110616P rs+010406 (mm/d)(2)(样本数133;相关系数0199)式中:P rt与P rs分别为Tretyakov雨量器与标准雨量器的观测降水量。

本文的计算均利用前者观测结果,所以观测时段总降水量为43616mm。

212 蒸发冬克玛底河流域的土壤月蒸发量与其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表2),但其变差明显要小得多,既显示了土壤蒸发量随降水量的大致变化,又表明其具有相对独立变化的特性。

地面蒸发过程受到气候要素、下垫面条件等诸多因素所控制,相关分析表表2 1993年夏季冬克玛底河流域土壤日蒸发量及平均土壤含水量Table2 Monthly soil evaporations and average soil water contentson the Dongkemadi River Basin in the Summer of1993月 份土壤蒸发(mm/月)潜在蒸发(mm/月)水面蒸发(mm/月)土壤含水量(%)0~4cm10~14cm524187715133134333 663109910147104037 7831410514142165246 8771511116127114546 95410901087104752612冰 川 冻 土19卷明,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之间存在以下线性关系:E =01726E w -0120 (mm/d )(3)(样本数150; 相关系数01853)式中:E 为土壤蒸发量;E w 为水面蒸发量,它是以20cm 直径蒸发器观测得到的,其观测值要稍高于实际水面蒸发量。

土壤的给水性能是决定地面蒸发量的重要因子,它是由土质、土壤结构及土壤含水量所构成。

同一地点即在其它两项因子不变情况下,土壤蒸发量与其表面含水量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应存在指数关系(Brutsaert ,1982)。

以观测结果拟合得到:E =(W2318)11646 (mm/d )(4)(样本数150;相关系数01816)式中:W 为地表土壤含水量。

对式(3)取W 的导数,则有:d Ed W=012464W 01646(5) 式(5)的意义在于当其它因子保持恒定时,土壤蒸发量的变化除决定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值外,还与其本身大小有关。

例如当土壤含水量为50%时,其值变化1%会使0111mm 的土壤蒸发量变化;土壤含水量为80%时,其值变化1%会使土壤蒸发量变化0115mm 。

2.3 径流表3给出了1993年夏季冬克玛底河整个流域、冰川区及推算出的非冰川区各月的径流量。

整个流域的径流量与其降水量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5月径流量很小,只占观测时段总径流量的2.2%;8月径流量最大,占总径流量的42%;7,8两个月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83%。

冰川区径流量5,6两个月均为零,7月突然增加,8月最大。

从月总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最为相似的是非冰川区径流量,各月径流量所占比例与降水量的比例非常接近。

从图2给出的非冰川区日径流量和日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可看出以下特征:首先,尽表3 1993年夏季冬克玛底河流域月径流量(×105m 3)Table 3 Monthly discharges on the Dongkemadi River Basin in the Summer of 1993月 份冬克玛底河流域冬克玛底冰川区非冰川区5 3159  0100 3159 611124 0100 1112476515737185271718671175219014127912131 6123  6108 合 计15918896198621897123期张寅生等: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管5~6月发生了一定强度的降水过程,但并未导致非冰川区径流量出现峰值变化,这是由于该区域海拔很高,5~6月夜间气温依然低于0℃,地表白天融化,夜间冻结的缘故。

落到地表的降水亦经历冻结-融化-再冻结的缓慢过程,极难形成径流。

7月初地表完全融化,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加之强度较大的连续降水,便形成观测时段最高的径流峰值。

日径流深近12mm 。

其次,径流过程高峰值往往形成于较为连续的降水过程,是由于土壤径流的形成过程所决定的,降水到达地面首先要满足表层土壤的饱和状态,然后才能形成径流,所以相当一部分不连续的降水消耗于土壤的蒸发过程。

三是径流变化过程明显较降水变化过程平缓,或者说前者较之后者的变化有一个滞后时间。

图2 冬克玛底河流域非冰川区1993年夏季气温(a ),降水(b )和径流(c )变化过程Fig 12 Uariations of dailytemperature (a ),precipitation (b )and discharge (c )in ice -free area of theDongkemadi River Basin in the Summer of 1993812冰 川 冻 土19卷3 讨论311 冰川融水径流的估算冰川融水径流,较为普通的定义是冰川表面当年积累区和消融区内的冬春季节雪、夏季固、液态降水和冰川冰、冰内、冰下以及埋藏冰融水径流,即冰川区除去裸露山坡径流的所有径流量(杨针娘,1991)。

对于冰川融水径流的准确计算十分困难,因为在冰川区流域内不存在任何一点可以布设水文站使其只控制冰川融水径流过程。

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利用径流系数相似法进行估算,即利用同流域相似下垫面条件非冰川区径流系数,估算裸露山坡降水所形成的径流量,从而得到冰川融水径流量。

即:R g =R -R B (6)R B =α・P r(7)式中:R g 为冰川融水径流量;R 为冰川区总径流量;R B 为裸露山坡径流量;α为非冰川区径流系数;P r 为降水量。

冰川区的降水观测位于其侧碛之上,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限制,其资料序列不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