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30bf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3.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脑梗塞发生后,患者往往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中药或西药,但效果有限。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方法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116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优势1. 综合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注重调理整体,通过调理气血、益气健脾、通络活血等方法,促进身体的康复;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对症治疗,加快康复进程。
2. 减少药物副作用:传统药物治疗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药物,容易产生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能够在尽量减少药物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促进康复:中医理疗、针灸等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瘫痪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二、临床资料本研究共选取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58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
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包括偏瘫、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中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观察治疗效果,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健脾、通络止痛等中药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康复速度较慢,总有效率为65%。
2. 西药治疗:采用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等西药治疗方法。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也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总有效率为7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中药治疗的辅以针灸、理疗等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康复训练。
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得到了较快改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总有效率为90%。
四、结论综合上述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c2509ecba0d4a7302763ae0.png)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官云(个旧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内科,云南 个旧 661000)0 引言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1],脑梗死患者比例能占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75%以上,具有高发性特征,随着神经内科脑梗死治疗技术的改进,溶栓治疗日益成熟精进,卒中单元广泛开展,致使其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
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65%以上,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通常以西医治疗方法为主,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溶栓是其重要治疗手段,临床经验来看有一定的疗效,但难以规避西医治疗的痹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评价中西医结合医治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我院对其开展了深入探究,现详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同意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患有急性脑梗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是42-70岁,平均年龄是(64.24±6.24)岁。
对患者进行平均分配,共分两组:试验组共有39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区间是42-70岁,平均年龄是(65.24±7.34)岁;伴糖尿病的有12例,高血压有9例,心肌梗死有8例,冠心病有9例;病例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分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神经功能的损害是轻度的为21例,中度为10例,重度为8例;梗塞部位于基底核区的是12例,丘脑是13例,侧脑室旁的有9例,颞叶区的有1例,双侧额叶的有4例。
对照组共有39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区间是40-69岁,平均年龄是(63.06±8.16)岁;伴糖尿病的有11例,高血压有10例,心肌梗死有9例,冠心病有8例;神经功能的损害是轻度的为20例,中度为11例,重度为8例;梗塞部位于基底核区的是10例,丘脑是14例,侧脑室旁的有10例,颞叶区的有3例,双侧额叶的有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应用与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应用与疗效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d3a23164028915f804dc2d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应用与疗效评估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自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值得借鉴。
标签: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效果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西医治疗包括抗凝、溶栓、脱水、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支持治疗等,尽管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但过多着眼某些具体现象,而忽略整体[1]。
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治疗脑梗死上也有多年历史。
不过,随着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也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我院针对接诊的7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7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4年1月~2016年6月。
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后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2],簽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脑出血、心肝肾等脏器病变、代谢性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2组,各自35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6.4±3.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4±1.2)年。
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6.3±3.7)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7±1.3)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4045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7.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康复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医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采用综合疗法来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患者。
这些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更完善、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并对116例患者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患病部位等;2.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疗效评价方法;3. 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治疗效果,寻找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4. 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建议。
通过本研究,旨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方法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相关检测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
并且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及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7baa53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0.png)
观察2023-10-29•引言•脑梗死的中西医病因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优势与不足•结论目录01引言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具有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02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03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康复训练等。
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观察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选取符合条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
02脑梗死的中西医病因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气血逆乱有关,如气滞血瘀、痰浊内阻等。
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年老体虚尤其是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脑部血栓。
老年人由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容易形成脑部血栓。
03中医病因分析0201西医病因分析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损伤和狭窄。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脑梗死的发生既与中医的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也与西医的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关。
综合病因分析综合病因中医和西医在病因分析上存在相互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和,西医注重病理生理机制的修复。
相互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需要综合考虑中医和西医的病因,制定综合的治疗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治疗策略0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和效果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部缺血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fe059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脑梗塞是指在脑血管的任何部位发生局部缺血性梗塞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梗塞是以中风病其中梗塞性占80%~85%。
在患者康复后,一些患者会出现脑梗塞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我们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
患者的临床资料齐全,符合入选标准,并且患者和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等。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1.3 评价指标我们主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评价疗效。
具体包括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言语能力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等。
二、Results在116例患者中,治疗后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42例恢复良好,34例有所改善,28例无明显变化。
言语能力方面,49例恢复良好,28例有所改善,39例无明显变化。
认知功能方面,61例恢复良好,31例有所改善,24例无明显变化。
三、Discussion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神经的修复;理疗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针对言语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营养;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理疗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优势在于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2e460733d4b14e8424687e.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GS250 mL静滴;治疗组第一是先用血栓通注射液10 mL注入20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输液治疗,同时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输注。
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整体来看,通过中西医联合药物治疗的要比单纯进行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采用两种诊疗方式对于急性脑梗死引发的脑神经损伤恢复通过实验室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作为近年来开始使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更能有效终止病情进展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血栓通;奥扎格雷钠;急性脑梗死;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Selected from July 2012 to July 2015,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given 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20 mL add 5% GS250 mL static drops;The first is to use blood clots pass first injection treatment group 10 mL 200 mL of normal saline was injected transfusion treatment,at the same time use of ozagrel sodium 80 mg in 0.9% sodium chloride 250 mL of intravenous infusion.Results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the whole,through the combination drug therapy than pur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Respectively using two kin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brain injury recovery through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have bigger differenc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Xueshuantong and ozagrel as drugs in recent years began to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ment,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clinic,more can effectively stop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improve nerve function defect,and high safety,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ueshuantong;Oza Grey Na;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efficacy急性腦梗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致死率、病残率非常高[1]。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3354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6.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各种后遗症。
传统医学对脑梗
塞的治疗往往注重药物治疗,而中医则注重人体阴阳平衡,针对不同症状、不同体质进行
个体化的治疗。
本文总结了116例脑梗塞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在本研究中,116例脑梗塞患者均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中,78例为男性,38例为女性。
年龄范围为37岁至80岁。
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理疗、康复训练等。
治疗周期为3个月至半年,每周治疗2-3次。
结果:对1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
其中,33例完全恢复,69例症状显著
改善,14例症状略有改善。
治愈率为28.4%,有效率为86.2%。
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
方面:
1.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治疗后,患者的言语能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神经系统功能均
有所提高。
2.改善肢体功能:患者的肢体瘫痪、肌肉僵直等症状有所缓解,行走、抓握等日常活
动也有所恢复。
3.改善心理状态:治疗后,患者的情绪稳定,自信心增强,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有
所改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后遗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针对不同症状、不同体
质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西
医结合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治疗剂量和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
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以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4ec7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e.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逐渐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对116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11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3例,女性53例,年龄范围在40至70岁之间。
患者均已确诊为脑梗塞后遗症,且病情稳定,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镇痛药物等,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则主要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传统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神经功能恢复能力。
三、治疗过程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评估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疗效,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神经功能自评量表等。
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按时接受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疗效分析经过治疗,11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
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分20.5±3.7分提高到治疗后的平均分28.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活质量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分60.17±8.4分提高到治疗后的平均分78.67±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神经功能自评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分24.8±3.6分提高到治疗后的平均分32.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疗法能够调理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力,而西医疗法则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c75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之外,现代医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分析11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患者基本情况116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54岁。
患者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5个月,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步态异常等。
二、治疗方法本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按摩和康复训练等。
1. 中药内服:采用补益气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制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药处方。
2. 针灸:主要选择头部、面部、四肢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3. 推拿按摩:采用推拿按摩的方式,以促进患者的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4. 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言语康复、认知训练等。
三、治疗效果经过3个月至6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16例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肢体无力症状改善率达到85%,言语障碍症状改善率达到75%,认知障碍症状改善率达到65%,步态异常症状改善率达到80%。
在脑梗塞后遗症的并发症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37例患者合并抑郁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到了80%;有25例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到了75%。
四、讨论与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在本组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步态异常等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而且,该治疗方法还对脑梗塞后遗症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中药内服治疗可以调节体内气血,促使患者体内的气血得以修复,进而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二是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可以刺激相关穴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三是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逐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8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8例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b92c3f172ded630a1cb656.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8例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5例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8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7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
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1.64%,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较为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总有效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减少,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
标签: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脑梗塞是医院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残程度高、难以彻底治愈等多种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对中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35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42~86岁,平均(62.81±13.26)岁;病程2~18年,平均(9.16±3.27)年。
对照组:67例,男36例,女31例;年龄41~87岁,平均(63.10±13.18)岁;病程1~17年,平均(9.14±3.1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实验组68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物,药方有郁金8g、红花10g、黄芪40g、石菖蒲10g、川芎10g、地龙9g、赤芍8g、桃仁8g、丹参20g、当归8g。
随症加减:烦躁失眠者,加夜交藤20g、合欢花9g;肢体挛急者,加伸筋草20g、白芍25g;口渴显著者,加石斛14g、芦根10g;头痛明显者,加牛膝8g、钩藤20g[1]。
以上中药均水煎服,1剂200mL,分2次/d服用,持续服用1个月。
西医治疗:应用蚓激酶,即选择蚓激酶肠溶胶囊(由青岛国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072)2粒,口服,3次/d,需持续应用60d。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6675eddfbb68a98270fefa5a.png)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西药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疗效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梗塞;疗效;安全脑梗塞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威胁性。
随着对脑梗塞临床治疗方法的不断研究,当前中、西医均有针对于该病的方法,给该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1]。
本文给予脑梗塞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探究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
纳入标准:符合全国脑病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2]对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肺等功能不全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3.48±5.5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19 h,平均入院时间(8.73±1.70)h。
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2.55±5.6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18 h,平均入院时间(8.47±1.6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该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急性期患者静脉滴注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华仁药业(日照)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265)进行降颅压治疗,将0.75 g胞二磷胆碱(长春大政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7)加入浓度为0.9%的500 mL氯化钠溶液及200 mL的丹参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346)进行扩容治疗,均为1次/d;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其20 mg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40),2次/d;10 mg辛伐他汀(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61)及75 mg阿司匹林(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76),1次/d。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25606a2783e0912a3162a4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
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依据中医辨证治疗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药治疗(包括辨证使用中成药及辨证应用中药协定处方)。
对患者进行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证候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近年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超过200万, 每年死于脑卒中者约150万,生存的脑卒中患者目前多达700万[1],中青年的发病率近年也有所增加。
脑卒中病死率高(22%~68%)、致残率高、5年内复发率高(30%~50%)和医疗康复费用高,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巨大的负担。
本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期寻找出一种对急性脑梗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的病例均为蓬莱中医院2008年01月至2010年06月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经颅脑CT和(或)颅脑MRI检查,符合以下标准:西医诊断: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中医诊断:中风病(依据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类诊断,风痰瘀血:兼见头晕目眩、头痛,声音高亢,肢体强急,口干口渴,气粗口臭,舌质暗红、紫暗或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脉象弦滑或数或脉象洪大有力;气虚血瘀证:兼见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语声低怯,神疲懒言,自汗出,舌质暗淡,舌体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或沉缓无力[2];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兼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口燥,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质红瘦或舌质淡,苔少或无苔,脉象弦细或沉细数。
排除有血液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影响中风病病情判断的病人,排除不服从治疗的病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f68dced83c4bb4cf6ecd1a1.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评价目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西药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组,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患者组,其ADL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梗死;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血管性痴呆是临床常见老年精神衰退性疾病,多发于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并伴有中度精神病症状,对患者的生活、社会交往造成巨大影响,有效改善和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关键[1]。
本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共7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26例,年龄为63~83岁,平均为70.3±3.7岁,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认知行为紊乱、健忘等临床症状,经影像学检查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其他神经症状的患者,排除患有阿兹海默症患者[2],排除药物过敏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有38例患者,结合组有39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等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西药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具体为给予患者尼莫地平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控制,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结合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具体成分包括桃仁、赤芍、川芎、丹参、石菖蒲、白术、茯苓、刺五加、菌灵芝、肉苁蓉、益智仁、山药、紫河车、制首乌、熟地、生黄芪和银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与系统评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观察与系统评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a121091310661ed9ad51f33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与系统评价罗小斌(湖南师大附属湘东医院神经内科长沙412200)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并进行系统性评价。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65例经脑梗死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内科疗法治疗。
观察组8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采用中医方式治疗,以上治疗持续1年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显著,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障碍或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的局限性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类型。
好发人群大多是中老年人,且起病急、症状重、致残率较高、易复发。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
有些脑梗死患者经过一年的治疗之后,仍未得到好转,仍旧存在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等症状。
此时称为脑梗死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此时期的恢复速度及恢复程度较慢。
本篇研究主要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83±2.05)岁,患病时间5个月~5年,平均病程(2.87±0.59)年;女35例,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2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49.29±4.12)岁,患病时间10个月~3年,平均病程(4.25±0.31)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0f9e7641a37f111f0855b76.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脑血管科收治的6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联合中医针灸、中药辨证治疗的研究组,记录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随访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较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降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加以研究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梗塞;神经功能;疗效脑梗塞是脑血管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常规西药治疗脑梗塞效果始终不理想,远期生存率低。
对此,本文在坚持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针灸、中药辨证等疗法对部分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3+4.0)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3~31分,平均(20.41+9.05)分。
双盲法将6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衡,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经典的西药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行溶血栓药(NSl00 mL+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或扩容剂(0.9%NS500 ml+丹参注射液200 ml+胞二磷胆碱0.75g,静脉滴注,1次/d);重症者建议每周2~3次白蛋白服用。
研究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行中药、中医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其中中药治疗采取口服华佗再造丸(广州七奇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3次/日,8g/次,连续治疗6个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e544f1ccbff121dc36831c.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分析尿激酶联合中医疗法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西医疗法,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 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尿激酶;老年急性脑梗死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致死及致残率极高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很多患者即使被挽救回生命,也多因脑组织损伤严重而留下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1]。
早期溶栓恢复脑灌注疗法虽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溶栓时间窗非常短暂。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ACI患者的救治中得到推广应用,现将我科近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血栓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脑血管病会议脑梗死相关标准,均经头颅CT、MRl等证实。
43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42~71岁,平均(57.6±7.4)岁;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41~71岁,平均(56.9±8.2)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文化背景、住院期间治疗中的医疗干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西医治疗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疗法,如脱水疗法,加强神经营养,降糖、降压及调节血脂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0万U尿激酶(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2次/d,30 min内滴完。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6f861228ea81c759f578b7.png)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72.7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总满意评分为(8.15±1.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1.64),两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西医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量,并对全身的血液循环起到有效作用,使血管放松,促进脑部的营养代谢正常,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急症,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脑梗。
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为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高血压病、服药不当及精神因素。
脑梗塞发病较为迅速,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运动障碍、视力障碍和感觉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探究西医联合中医治疗脑梗塞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 2016年12月至 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 8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 例。
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9例,年龄 46-82 岁,平均年龄为(64.52±6.32)岁。
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8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5.67±6.83)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核磁共振和CT诊断,并确诊为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3e76acae7e21af45b307a8fd.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摘要】目的: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方法:取我院68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观察分析。
结果:察组总有效率迭97.77%;对照组总有效率64 7%;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5),观察组治愈率大于对照组;病患均无后遗症发生。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各大医院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脑梗塞;中风【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70-01脑梗塞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脑梗塞症状表现以偏瘫为主,同时还会出现感觉功能障碍、吐字不清等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症状。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4 名脑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到我院就诊的68 例患者,进行头颅CT 检查后均诊断为脑梗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其中观察组34 例,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53~87岁,发病时间2 个月;合并糖尿病8 例,高血压12 例,高血脂10 例,冠心病4 例。
按神经功能损坏程度分级:严重型(35~48 分)5 例,中型(14~34 分)20 例,微型(0~13 分)9 例;对照组34 例,其中男19 例,女15 例;年龄51~89 岁,发病时间2 个月;合并糖尿病15例,高血压8 例,高血脂6 例,冠心病5 例。
按神经功能损坏程度分级:严重型(35~48 分)1 例,中型(15~34 分)25 例,微型(0~14分)8 例;患者临床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P>0.05)。
2、治疗方法患者均应用脑梗塞一般治疗方案,包含对患者进行降颅压、补充抗凝及扩充血容量、降低血压等治疗;实验组以一般治疗方法为基础再采取中医治疗方案,服用逐瘀汤:黄芪25~70g,当归30g,丹参40g,葛根16g,地龙12g,水蛭粉6g(冲服),石菖蒲10g,茯苓18g,胆南星1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方法将脑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活能力、脑部神经功能。
结果观察组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用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能力以及脑部神经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脑部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梗塞;疗效;安全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作息均有着明显的改善,而中老年人群中的脑梗塞患者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于脑梗塞健康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广泛。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机体损害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疾病[1]。
对于脑梗塞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本文为了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存在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并发症及接受过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49~76岁;病程3~18年;学历分布: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21例,专科及以上37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每日静脉滴注吡拉西坦100 mL,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推注甲钴胺1.0 mg。
疗程为10天[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具体中药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加味。
方剂的组成为当归、郁金、桃仁、赤芍各8 g,地龙9 g,石菖蒲、红花、川芎各10 g,丹参20 g,黄芪40 g[3]。
另外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方剂进行调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则加芦根10 g、石斛14 g。
如果患者出现肢体痉挛加白芍25 g、伸筋草20 g。
如果患者夜间睡眠不足,有失眠烦躁现象,加合欢花9 g、夜交藤20 g[4]。
水煎至200 mL。
2次/d。
疗程为30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
显效:患者的脑梗塞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治疗后查体无相应的阳性体征。
有效:患者的脑梗塞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后查体相应的阳性体征有改善。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阳性体征仍旧存在,甚至加重。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脑血管性疾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脑梗塞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西医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西医治疗有局限性,对于疾病的控制时间短,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身体状况,为了从根源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应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
脑梗塞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缺陷,提高患者的自身机能、治疗有效率,并改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脑梗塞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脏腑衰弱、痰凝血瘀、经络不活、浊毒内蕴以及脑失所养[5]。
本文所采用的补阳还五汤,对脑梗塞患者可以起到多重功效,包括扶正祛邪、化瘀解毒、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等。
其方剂中的多味药材都有重要的功效,当归舒筋通络、活血通经。
丹参清心除烦、化瘀活血。
地龙可以通络除痹、解毒降浊。
另外黄芪与桃仁可以活血健脾、补气益血、清肠通便、去除浊淤[6]。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脑部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卫青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385.
[2] 余旭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8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11(17):418.
[3] 李佳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116例疗效分
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526-2527.
[4] 董为伟.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34(5):263.
[5] 高建,徐先祥,徐先俊,等.黄芪总皂苷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研究[J].中成药,2012,24(2):116-118.
[6] 杨淑珍,王有才,于福恩,等.晴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