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

合集下载

端粒酶

端粒酶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会随着分 裂次数的增加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 度时便无法继续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细胞最终 死亡,故而能够根据端粒的长度预测细胞的寿 命。但是在生殖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不随细胞 分裂而缩短,推测是由于生殖细胞中富含端粒 酶的缘故。 端粒酶对桑椹胚-胚泡转型这一过程有重要 作用,一旦缺少端粒酶,该过程就不能发生。 桑椹胚-胚泡转型是植入前发育的重要阶段, 能够导致首次二细胞系分化――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和滋养层细胞 (trophoblast)。 端粒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 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在不 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 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 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 外细胞的增殖能力。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 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 可能参与恶性转化。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 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 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用什么方法 让端粒延缓 衰老
首先降低身体的新陈代 谢速率,少吃少饮。这与 Hayflick限度和端粒长度 均有关联。代谢率高,细 胞分裂次数增多,端粒缩 短,寿命也短了。
其次,用药物刺激体内的干细胞 (一种保持潜能的细胞),弥补衰老 损耗细胞。生长激素注射法,对调动 干细胞,延缓老化是有一定作用的。 生长激素的抗老效果是比较肯定的。 端粒酶抗衰老,目前只具理论价值。 连动物实验都很少。早在三十年代, 遗传学家Mullert发现染色体末端结构 对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十分重要,并定 名为(telonereTLM). 1978年Blackburn和Gall首先在四膜虫 中发现并证实了端粒结构.端粒是由端 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他们发现 这种rDNA每条链的末端均含有大量的 重复片段.后来发现真核生物绝大多数 DNA末端都是由特定的基本序列单元 即端粒序列大量重复而构成的.对于一 个给定的真核生物物种,它一定具有 特征性的端粒DNA序列。

端粒酶

端粒酶

简介细胞中有种酶负责端粒的延长,其名为端粒酶。

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藉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端粒酶(Telomerase),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端粒在不同物种细胞中对于保持染色体稳定性和细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缩短的端粒其细胞复制能力受限),从而增强体外细胞的增殖能力。

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

端粒酶在保持端粒稳定、基因组完整、细胞长期的活性和潜在的继续增殖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DNA 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由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但是,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到相当严密的调控,只有在造血细胞、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这些必须不断分裂的细胞之中,才可以侦测到具有活性的端粒酶。

当细胞分化成熟后,必须负责身体中各种不同组织的需求,各司其职,于是,端粒酶的活性就会渐渐的消失。

对细胞来说,本身是否能持续分裂下去并不重要,而是分化成熟的细胞将背负更重大的使命,就是让组织器官运作,使生命延续。

端粒酶是一种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酶,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DNA,赋予细胞复制的永生性。

中文名端粒酶外文名Telomerase类别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属性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端粒构成6个碱基重复序列和结合蛋白目录1功能特性▪特性▪合成2开发历程▪发现端粒▪人体衰老▪寻找衰老钟▪抗老之路▪特殊结构▪催化酶▪注意▪端粒DNA▪结合蛋白质3功效▪长生不老▪诱人的希望4国内研究▪人类衰老▪专家观点5假说研究6最新研究7结直肠肿瘤1功能特性编辑特性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

人端粒是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延长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酶类,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染色体免受端粒磨损和损伤,从而维护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它们具有一
定长度的重复序列。

端粒酶通过在染色体末端添加端粒重复序列,延长了端粒的长度。

这是因为染色体在每一次复制过程中,末端由于DNA聚
合酶的特性会发生一部分的缺失,而端粒酶可以在每次细胞复制过程中添加端粒重复序列,弥补了末端的缺失,保持了染色体的完整性。

端粒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端粒磨损和损伤引发的染色体错联和断裂。

在染色体末端没有足够长的端粒来保护的情况下,末端的DNA会被视为染色体断裂,并触发DNA修复机制。

然而,由于染色体末端并没有真正受损,DNA修复机制会错
误地将两个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染色体错联,从而导致基因的断裂、丢失和不稳定。

端粒酶的存在使得染色体的末端不会被视为断裂点,从而预防了这种错误的修复。

此外,端粒酶的活性也与细胞的衰老和增殖有关。

研究发现,端粒酶在干细胞和胚胎细胞中表达活跃,能够保持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年轻状态。

然而,随着细胞的增龄和分裂,端粒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导致端粒的缩短和染色体稳定性的破坏。

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端粒酶通过延长端粒的长度保护染色体免受端粒磨
损和损伤,维护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它还能预防染色体错联和断裂,并与细胞的衰老和增殖密切相关。

端粒酶的功能对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和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端粒酶

端粒酶

第一部分介绍端粒酶及其功能承接部分由于DNA每复制一次,端粒DNA会少一段,所以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酶(又称端粒体酶、端聚酶)是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特有的、必需的一种DNA聚合酶是由RNA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蛋白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RNA 则作为逆转录的模板。

(端粒酶)(与DNA结合的端粒酶,RNA和蛋白质组成)端粒酶的重要功能是识别结合端粒末端从而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减少的序列从而维持端粒结构的完整从而阻止因DNA复制端粒不断缩短从而稳定染色体的长度,避免细胞过早凋亡第二部分端粒酶的具体结构和作用机理具体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端粒酶RNA 组分(telomerase RNA,TR)端粒酶相关蛋白亚基端粒酶催化亚基(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这个是活性中心(图中有TERT及许多其他的亚基)RNA部分分为模板区与非模板区模板区决定合成端粒的特异性模板区的一部分序列突出在外,处于单链状态,便于与端粒区的重复序列结合,并有效地充当逆转录的模板。

非模板区具有酶与底物的结合位点,与端粒DNA最后一段重复序列配对蛋白质亚基区原本认为有7个蛋白亚基,其中包括活性中心所在的TERT10月《science》上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又发现了2种新Teb蛋白其中蛋白p80 及其同源物,人类中称为TP1,位于氨基末端,与TR特异性结合而其他一些蛋白有的起到折叠作用,有的起到辅助TERT催化的作用活性中心TERT在各种生物中高度保守,起到催化作用,人类的TERT是含有11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所有这些端粒酶催化亚基都具有逆转录酶的共同结构7 个蛋白质域以及端粒酶催化亚基独特的保守区域,T 模体TERT 的三维结构由三部分组成:RNA结合区(TRBD)、逆转录区(the reverse transcriptase domain)和羧基末端延伸区(carboxy-terminal extension,CTE)。

端粒酶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端粒酶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端粒酶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 - 蛋白质复合物,存在于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末端。

它在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修复染色体的端粒,从而延长细胞寿命。

端粒酶能够将 DNA 链的末端修复为完整无损的状态,从而保护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的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 - 蛋白质复合物,其中包含 RNA 成分和蛋白质成分。

RNA 成分充当了酶的催化活性中心,而蛋白质成分则负责酶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 RNA 成分,并且能够在 DNA 复制时被激活。

端粒酶在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它被用于治疗癌症、抗衰老、延长动物寿命等方面。

此外,端粒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其工作机制和生物学意义,以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

端粒酶 名词解释

端粒酶 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酶类,它主要负责在染色体末端的
端粒区域补充并维持端粒的长度。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其存在可以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降低突变的概率。

然而,每次细胞
分裂后,端粒会缩短,最终导致染色体稳定性的丧失和细胞老化。

端粒酶通过加入新的端粒DNA序列来抵消端粒的缩短,从而使染
色体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稳定。

它由一个RNA分子和一个蛋白质部分
(逆转录酶)组成,RNA分子起到了导向端粒序列复制的作用。

在正常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通常很低,因此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
增加,端粒逐渐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肿瘤细胞,端粒酶可被异常激活,使细胞能够无限制地分裂,
这是癌症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因此,端粒酶成为一种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靶点。

通过抑制肿瘤
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可以阻断其无限制增殖的能力,用于治疗一些
癌症。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利用端粒酶来延长正常细胞的寿命,
以延缓衰老和改善人类寿命。

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

端粒酶逆转录酶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它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端粒(染色体末端)上,并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端粒酶主要负责保护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防止染色体在每次细胞分裂时缩短,从而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

端粒酶的功能在细胞衰老和癌症等疾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逆转录酶是一种酶类蛋白,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够将RNA转录成DNA。

在真核生物中,逆转录酶主要存在于一些病毒中,如HIV 病毒。

逆转录酶使得病毒能够将其RNA基因组转录成DNA,并将DNA 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完成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传播。

端粒酶和逆转录酶之间的关联在于它们在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中的作用。

端粒酶的活性能够影响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细胞的生长。

逆转录酶则在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传播中发挥作用,它的活性也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总的来说,端粒酶和逆转录酶在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联对于细胞的稳定性、衰老和
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这两种酶的研究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端粒酶是一种酶类,主要负责在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上催化反应,帮助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它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在细胞衰老和癌症等生理和疾病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以下是端粒酶的相关名词解释。

1. 端粒(Telomere):端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重复序列。

它和染色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起到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降解的作用。

2. 酶(Enzyme):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而自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

端粒酶就是一种酶,它能够在特殊的序列上进行催化反应。

3.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生物体中负责遗传信息储存和传递的核酸分子。

端粒是由DNA组成的,它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与染色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4. 催化反应(Catalytic Reaction):是指酶能够加速和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

端粒酶的功能就是在特定的DNA序列上进行催化反应,帮助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5. 有丝分裂(Mitosis):是有核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从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端粒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维持染色体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6. 减数分裂(Meiosis):是有头细胞分裂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步骤。

端粒酶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染色体正确分离。

7.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指细胞功能衰退和增老的过程,与机体衰老和相关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端粒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通过调控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影响细胞衰老的速度和程度。

8. 癌症(Cancer):是指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具有不受控制地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特点。

端粒酶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活性和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形成和侵袭能力有关。

总之,端粒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通过催化反应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参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衰老和癌症等生理和疾病过程。

端粒酶的功能

端粒酶的功能

端粒酶的功能端粒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分子,它在细胞分裂和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端粒酶主要参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和稳定,保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端粒酶的功能。

一、端粒酶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复合物组成的酶,它主要由两个亚单位组成:催化亚单位和RNA模板亚单位。

其中,催化亚单位是由TER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RNA模板亚单位则是由TR基因编码的RNA分子。

催化亚单位含有一个特殊的催化中心,可以将RNA模板亚单位所携带的信息转化为DNA序列,从而合成端粒DNA。

端粒酶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反转录酶的功能,可以将RNA模板亚单位所携带的信息转化为DNA序列,从而合成端粒DNA。

此外,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还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在染色体末端的特定区域进行作用,不会对其他区域的DNA产生影响。

二、端粒酶的功能1. 保护染色体末端端粒酶主要参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和稳定,保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叫做端粒,它具有一定的长度和结构特点。

端粒的长度和结构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非常重要。

如果端粒过短或结构异常,将导致染色体末端的异常融合、断裂或丢失,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端粒酶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染色体末端合成和维持端粒DNA序列,从而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端粒酶通过合成端粒DNA序列,可以防止染色体末端的损伤和丢失,保证染色体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2. 参与细胞分裂和生长端粒酶还参与了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需要复制和分离,每个子细胞都需要获得完整的染色体。

端粒酶的作用可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染色体的正常复制和分离。

此外,端粒酶还可以调节细胞的生长过程。

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长度可以影响细胞的生命周期和老化过程。

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长度与细胞的寿命和老化程度密切相关。

3. 参与维持干细胞的功能端粒酶还参与了干细胞的功能维持。

端粒酶 名词解释

端粒酶 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复合体,它负责在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区域合成DNA,以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降解。

端粒酶的活性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因此,它在许多生物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都会被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然而,在复制过程中,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区域会逐渐缩短,这可能导致细胞不稳定和基因表达异常。

端粒酶的作用就是通过合成新的DNA来延长端粒区域,从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除了保护染色体外,端粒酶还参与了一些其他的生物过程,如DNA修复、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衰老等。

因此,端粒酶的活性对于维持细胞的健康和寿命至关重要。

在某些疾病中,如癌症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端粒酶的活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和基因表达异常。

因此,研究端粒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端粒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复合体,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端粒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并为治疗某些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端粒酶

端粒酶

端粒酶端粒酶的结构目前存在有众多的衰老学说,其中盛行了一种学说,那就是端粒学说。

①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

形态学上,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这是因为DNA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因而得名。

研究发现,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随着培养传代次数增加,端粒长度是逐渐缩短的。

而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直接相关。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其中还有特异性引物识别位点,可以以自身RNA为模版,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因“末端复制问题”而导致的端粒片段丢失,从而延长细胞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

②由于端粒酶可被热、蛋白酶K和RNA酶破坏,因此认为它是由蛋白质和RNA两部分组成的。

人端粒酶RNA组分基因命名为hTR,定位于3号染色体,约有450个碱基的转录本,其中包括11个碱基的模版互补序列,即5·-CUAACCCUAAC,这个模版互补序列刚好每次与1.5个(TTAGGG)互补而特意的合成人染色体DNA的端粒。

通过电穿孔法将hTR反义核酸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结果发现端粒长度明显缩短,Hela细胞分裂增殖受到抑制。

从23~26代开始死亡,说明hTR对于维持端粒酶结构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人端粒酶蛋白成分包括两者:人端粒重复结合因子(hTRF)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hTRF又称端粒酶相关蛋白1(TPI),是端粒酶调节亚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为300×103,能够与双链端粒性的肿瘤细胞株HT1080的端粒渐进性缩短;相反,hTRF1功能区诱导突变将会引起端粒加长。

因此,hTRF1是端粒生长抑制因子,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hTERT又称端粒酶相关蛋白2(TP2),是端粒酶结构蛋白,蛋白序列含有4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30kD,其编码基因为单拷贝,定位于5p15.33,长度约为40kb。

端粒酶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端粒酶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

端粒酶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端粒酶是一种酶,主要作用是延长染色体的末端,被认为是细胞老化和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端粒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理解细胞老化机制和开发抗衰老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端粒酶主要作用在染色体的末端,称为端粒(telomere)。

端粒由DNA序列组成,它们位于染色体的末端,并起到保护染色体免受因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的损害。

然而,由于DNA复制的不完全性和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中的缩短,端粒会随着细胞的增殖而变短。

一旦端粒缩短到阈值以下,细胞的生存能力将受到限制,导致细胞衰老和死亡。

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的酶,它可以反转端粒缩短的过程。

端粒酶的核心是一个酶活性亚基,称为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反转录酶可以使用RNA模板合成DNA,从而维持或延长端粒的长度。

在这个过程中,端粒酶通过其RNA亚基(TERC)在端粒末端的DNA序列上引导反转录酶的活性,从而完成端粒的延长。

此外,端粒酶还包括其他蛋白质亚基,这些蛋白质亚基可以与端粒的DNA序列特异性结合,提供进一步的稳定和保护。

端粒酶的活性在细胞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酶可以延长短端粒,维持其稳定性。

然而,在细胞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中,端粒酶活性下降,导致端粒缩短、损伤和细胞功能的下降。

因此,端粒酶在细胞老化和衰老过程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近年来,端粒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抗衰老研究和治疗上。

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端粒酶的活性或延长端粒的长度,可以延缓细胞老化和衰老,并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目前,已经开发出一些端粒酶活性增强剂,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和RNA干扰技术。

虽然这些方法在实验室中显示出一定的抗衰老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总之,端粒酶是一种能够延长染色体末端的酶,它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端粒酶可以延缓细胞老化和衰老的过程。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的结构
端粒酶是一种酶,它负责维持和修复端粒的长度。

端粒是
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它们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逐渐缩短,最终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

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在细
胞分裂过程中,通过加入端粒反复序列(telomere repeat sequence)来延长端粒长度,从而延缓细胞老化过程。

端粒酶由两个核心亚基组成:一个称为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另一个称为端粒RNA(telomerase RNA component,TERC)。

TERT是一个酶的亚基,它负责反转录DNA序列,将RNA 模板转录成DNA,并将其加入到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
序列中。

TERC是一个RNA分子,它充当TERT的模板,
提供在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上重复的序列。

除了这两个核心亚基外,端粒酶还包含一些辅助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在端粒酶的催化活性和定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辅助蛋白质包括TP1(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1)、TP2(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2)等。

端粒酶的结构研究表明,TERT由多个结构域组成,包括端粒酶保守基序结构域,催化域,RNA结合域等。

TERC则是由多个RNA序列组成的二级结构。

这些结构域和序列在端粒酶的功能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端粒酶是一个复杂的酶,它通过多个亚基和辅助蛋白质的协同作用,维持和修复端粒的长度,延缓细胞老化和死亡过程。

端粒酶 生物化学

端粒酶 生物化学

端粒酶生物化学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酶类,它可以帮助细胞在分裂时保护其端粒(末端重复序列)不会受到缩短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端粒酶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深了人们对其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端粒酶的结构非常复杂,由很多组成部分构成。

它主要包括多肽质量较小、短粘结区域和外围区域等部分。

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其各自的生物化学功能,起到了结构和激活酶的作用。

在端粒酶的作用过程中,主要参与其中的部分是多肽和短粘结区域。

端粒酶对细胞的健康非常重要。

它保护末端重复DNA 序列(端粒)免受缩短的影响。

缩短的端粒可能会导致某些细胞死亡。

当端粒被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便会开始死亡。

端粒酶的作用就是保护这些端粒,从而使细胞保持健康。

这项研究的贡献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意义,而且该发现也有可能产生实际的医学意义。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端粒酶以及它在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开发出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因为癌症病人的端粒不易出现缩短,这可能使得癌细胞比正常的细胞更加活跃。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细胞开始分裂而端粒长度短的情况是无法防止的。

这时,通过研究端粒酶,找到一种能够保护端粒的方法,就可为避免细胞被摧毁提供了基础。

除此之外,由于端粒酶分子机制的解析,使得科学家们终于有机会使用新的治疗措施来干预细胞分裂。

利用对端粒酶的基础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创新的药物,以帮助治疗许多潜在的遗传性疾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囊性纤维化、帕金森氏症等等。

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端粒酶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

总之,端粒酶在生物化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保护着细胞的端粒,并防止其不受缩短的影响。

端粒酶的研究有望为我们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我们治疗数以千计的遗传性疾病和狂犬病,可以说,端粒酶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继续深入了解该类酶类分子的结构和生物化学功能,以期在未来的治疗中,更好地利用其潜力,以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端粒酶活性检测

端粒酶活性检测

端粒酶活性检测什么是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是一种用于测量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负责维持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被称为端粒。

每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会缩短一小段,导致细胞老化和损伤。

而端粒酶能够加上丢失的端粒序列,从而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端粒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进而揭示细胞老化、癌症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原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结合端粒酶的特异性,通过测量PCR扩增产物的长度来间接判断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强弱。

端粒酶活性检测通常采用两种主要的方法:1.TRAP(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该方法通过PCR扩增端粒酶作用后产生的DNA片段。

首先,从细胞中提取总DNA,然后用端粒特异引物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的产物是一个长度可变的DNA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分析后,可以通过观察DNA产物的长度来获得端粒酶活性的信息。

2.TRF(终端限制片段长度)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性酶切和Southern blot等技术来测量端粒长度。

首先,从细胞中提取总DNA,然后用限制性酶切割DNA,产生一系列端粒片段。

然后,使用Southern blot技术将DNA片段转移到膜上,并与端粒特异性探针杂交。

最后,通过观察酶切后的DNA片段长度来推断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应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许多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细胞老化研究: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细胞老化的机制。

随着细胞的老化,端粒长度会逐渐变短,端粒酶活性也会随之下降。

通过测量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可以揭示细胞老化过程中端粒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癌症研究:端粒酶在癌症细胞中常常被过度表达,维持了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估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从而了解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机制,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名词解释
端粒酶是指一类重要的酶,它可以促进DNA片段的有效合成。

端粒酶
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染色体上的DNA片段的复制。

这些片段经常会在细
胞再分化或细胞凋亡时终止,从而保护控制基因表达的基因的稳定性。

端粒酶的活性依赖于其结构上的变化,也就是在去粒过程中位于头、
尾端和中间等部分的特殊结构形式,经历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后,这种结构改变才能实现有效的限制。

表达端粒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保护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即阻止染
色体上的DNA序列在全基因组复制时出现错误突变。

因此,端粒酶被
认为是保护和维护基因复制和表达的重要因子。

端粒酶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凋亡。

它通过监测凋亡细胞中特定基因的
更改来捕捉凋亡,并被证明是凋亡分子机理的有效方法。

因此,端粒酶在限制DNA的复制、保护遗传物质稳定性和检测凋亡这
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被称为生命的重要元素。

端粒酶专业篇ppt课件

端粒酶专业篇ppt课件
熟的端粒酶。
端粒酶的降解主要通过泛素-蛋 白酶体途径进行,涉及多种E3 泛素连接酶的作用。
泛素化后的端粒酶被蛋白酶体 识别并降解,从而维持细胞内 端粒酶的稳定水平。
04
端粒酶与疾病的关系
端粒酶与肿瘤
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异常表达
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处于沉默状态,但在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维持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 ,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
端粒酶与神经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有关,研究端粒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有 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Βιβλιοθήκη 端粒酶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跨学科合作
端粒酶研究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加强 跨学科合作,共同推进研究进展。
临床转化
端粒酶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 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衔接。
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
端粒酶通过维持端粒长度,使肿瘤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肿瘤细胞永生化的关键机 制之一。
端粒酶与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
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高表达端粒酶的肿瘤细胞具有 更强的转移能力和更高的恶性程度。
端粒酶与心血管疾病
端粒酶与动脉粥样硬化
端粒酶活性异常增加与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 功能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等 机制发挥作用。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长度逐渐缩短,影响细胞分裂的效率和稳定性。
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分裂周期密切相关,对细胞生长和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端粒酶与基因表达
端粒酶通过影响端粒的结构和 长度,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端粒酶活性与转录因子和染色 质重塑复合物相互作用,调控 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的作用
端粒酶又被称为端粒末端转录酶,它在细胞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端粒酶主要功能是在染色体末端添加和维持端粒序列,以防止染色体末端的损耗和融合,保护基因组的完整性。

以下是端粒酶的几个主要作用:
1. 延长端粒:在染色体的末端,存在着一段特殊的DNA序列,被称为端粒。

端粒酶通过逆向转录的方式,在DNA的末端加
上端粒序列,从而防止染色体的缩短和丧失。

端粒的延长有助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2. 保护染色体:染色体会在每一个细胞分裂时不断地缩短。

端粒酶可防止染色体末端的丧失,从而避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异常。

研究发现,端粒酶活性的损失与衰老、疾病和癌症的发生有关。

3. 延长细胞寿命: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寿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末端会逐渐缩短,当端粒长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通常会进入老化状态。

端粒酶通过延长端粒长度,可以有效地延长细胞的寿命。

4. 参与DNA修复:端粒酶对于DNA的修复也有一定的作用。

当染色体受到损伤时,端粒酶可以在损伤的位置上添加端粒序列,促进DNA的修复和恢复。

综上所述,端粒酶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延长细胞的寿命,并参与DNA的修复过程。

端粒酶作用

端粒酶作用

端粒酶作用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主要功能是延长染色体端粒,防止染色体末端的逐渐缩短。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末端会被称为端粒的DNA序列不断减少,当减少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就会进入老化或死亡状态。

端粒酶的存在和作用,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端粒酶的活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一个RNA分子,称为端粒酶RNA(TERC),它是端粒酶的模板,能够提供DNA合成所需要的序列信息;另一部分是一个蛋白质复合物,称为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它是端粒酶的催化剂,具有合成DNA链的功能。

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活性的端粒酶,促进端粒的延长。

端粒酶的作用是通过在染色体末端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来延长端粒。

端粒酶通过“逆转录”反应的机制进行DNA合成。

具体而言,端粒酶通过利用自带的RNA模板,将其与末端的单链DNA配对,然后通过逆转录反应的酶活性,在RNA模板的引导下合成新的DNA链。

这样,染色体的末端就能够得到补充,端粒的长度得以维持或延长。

端粒酶活性的衰减和端粒的缩短是细胞老化和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正常的细胞衰老中,端粒酶的活性逐渐减弱,导致端粒不断缩短。

当端粒长度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进入衰老状态,最终导致细胞的功能下降或死亡。

而在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通常会增强,导致端粒不断延长,使得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进行分裂和增殖。

因此,端粒酶在细胞衰老和肿瘤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端粒酶成为了研究和开发新型抗衰老和抗癌药物的热点。

一些研究者尝试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来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从而实现延长寿命的目标。

而另一些研究则尝试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总之,端粒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能够通过延长染色体端粒,起到保护染色体和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

端粒酶的活性衰减和端粒的缩短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发展紧密相关。

对端粒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衰老和肿瘤的分子机制,并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端粒酶引物序列

端粒酶引物序列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酶,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维护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序列,防止染色体逐渐缩短。

端粒酶包含一个RNA组分和一个蛋白质组分,它的RNA
组分具有一个能够充当模板的序列,用于合成端粒DNA。

端粒酶引物序列是用于在实验室中检测和研究端粒酶活性的一种工具。

这个引物序列通常设计在端粒酶RNA的模板区域,用于引导端粒酶合成新的端粒DNA。

由于端粒酶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的活性差异,端粒酶引物序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细胞的老化和癌症发展等生物学过程。

以下是端粒酶引物序列的一般特点:
1.RNA 模板区域:引物通常包含端粒酶RNA模板区域的序列。

这个模板区
域用于配对细胞内的端粒酶RNA,从而合成新的端粒DNA。

2.特定序列:引物通常设计为特定的核酸序列,以确保其能够选择性地与端
粒酶RNA结合。

这有助于提高实验的特异性。

3.适当长度:引物的长度通常在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其在实验中的稳定性
和特异性。

4.无特异性问题: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与其他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以防止实
验中的干扰。

具体的端粒酶引物序列设计通常会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细胞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来设计和验证端粒酶引物的性能。

在实验中,端粒酶引物序列常用于端粒酶活性的测定、细胞老化研究和癌症治疗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粒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新进展近年来,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端粒酶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端粒酶是唯一的一种以自身RNA序列为模板将端粒重复序列复制添加到染色体3′末端的核蛋白酶。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人类85%~90%的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的激活及端粒长度的稳定与肿瘤、衰老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针对端粒酶基因的调控可以通过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具有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作用,是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本文中对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活性的调控,端粒酶与肿瘤和衰老的关系,端粒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来源的端粒酶抑制剂、研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提供参考。

1.端粒与端粒酶1.1端粒端粒(T elomers)为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其DNA 含有大量的TTAGGG n串联重复结构,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防止染色体融合、重组和降解,起着保护染色体末段的作用。

端粒是线性DNA,它的末端会随周期性的复制而逐渐缩短。

Muller1于1938年首次发现这一结构并将其命名为端粒(T elomers)。

由于末端复制问题,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就缩短50~100,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时,细胞就会出现衰老以致死亡,因此在正常真核细胞中,端粒可被看成是“生命的时钟”或“有丝分裂的计数器”2。

1.2端粒酶端粒酶(T elomerase) 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特异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具有逆转录的酶活性,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5’-CUAACCCUAAC-3’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并连接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端粒的缩短,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能力3。

端粒酶的主要功能是:①通过自身的RNA 模板、催化亚单位和辅助蛋白将端粒DNA 添加到染色体的末端;②维持和平衡端粒序列长度;③修复断裂的染色体末端4。

端粒酶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人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端粒酶相关蛋白(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TP1/TLP1)、人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the catalytic protein subunit of telomerase,hTERT),其中hTERT和hTR组成端粒酶最小核心结构。

端粒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使其能以hTR为模板,向染色体末端添加TT AGGG序列。

端粒酶的活性调控在多个水平进行,包括hTERT和hTR基因转录、剪接和成熟,活性端粒酶组装和端粒酶结合到端粒发挥延伸作用。

而hTERT启动子是端粒酶活性调节的一个决定因素,在大多数的恶性肿瘤中检测到hTERT启动子的活化并与端粒酶活性有高度的相关性5,6。

2.端粒、端粒酶与癌症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衰老者端粒缩短;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可激活端粒酶, 使其以自身为模板合成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 则细胞免于衰老死亡而获得永生化, 发展成肿瘤细胞7;端粒酶在大多数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活性;大约在85%-95%的肿瘤细胞中检测到了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阳性),在常见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化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中腔鳞状细胞癌 80%~90%、食道癌 87%、胃癌 85%、肺癌 80.1%、肝癌 85%、乳腺癌 85%、肾癌 71%、胰腺癌 95%等8。

由此可见端粒酶基因的异常激活是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的共同途径。

端粒酶在恶性肿瘤增殖中的重要性及其高表达率,使之成为恶性肿瘤化疗和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9,10。

当端粒酶催化亚基基因在转入细胞内既能延长细胞寿命又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时,延长寿命的细胞就能有效的抑制衰老,如皮肤的老化、肌肉的退缩和动脉硬化等11。

由此可见,端粒酶与老年人的多发肿瘤疾病也有着密切关系。

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衰老凋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端粒酶活性抑制剂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重点。

2.1端粒酶活性升高可能引起癌症对癌细胞的研究发现:永生化是癌细胞所具有的显著行为,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也具有永生化行为,癌细胞具有端粒酶被激活的细胞所具备的特性,抑制端粒酶活性可以使永生化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

癌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端粒酶来防止染色体端粒缩短,以便不断分裂繁殖。

2.2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对实验鼠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体内缺乏端粒酶以及一些抗癌蛋白质(p53),结果发现,实验鼠患上了鼠类通常不会患的人类癌症——器官上皮细胞癌。

研究表明:端粒酶缺乏同样会引起癌症。

1995年Hiyama等人研究了100例成纤维神经细胞瘤,发现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占94%;端粒酶活性越高的组织越容易伴有其它遗传学变化,并且预后不良;低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组织中未见有相应的变化,且都预后良好;甚至有3例处于IVS阶段的无端粒酶活性的病例竟出现了肿瘤消退的现象。

这似乎说明:端粒酶同癌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但是否是因果关系,还很难定论。

3.端粒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及治疗肿瘤的研究Colorado大学的Thomas Cech 和Robert Weinbrg博士已克隆出一种控制人类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基因,应用这种基因,很有可能得到一种新的蛋白质——端粒酶控制剂。

目前,端粒酶控制剂直接用于人体试验还尚不成熟,但为人类征服癌症以及其它的同衰老有关疾病的治疗指了方向。

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使端粒酶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 对于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12。

目前,抑制端粒酶活性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主要策略有:①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

②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基。

③核苷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反转录过程。

④细胞分化诱导剂抑制端粒酶活性。

⑤对细胞内调节机制进行调控。

⑥其它抑制剂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

3.1以端粒酶RNA为靶点3.1.1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端粒酶是以其自身RNA为模板来合成端粒DNA序列,因此可以通过消除其模板作用抑制端粒酶活性,达到限制端粒合成的目的。

消除端粒自身模板作用的方法有;反义核苷酸封闭hTR、反义肽核酸封闭hTR、锤头状核酶切割hTR序列。

反义核苷酸封闭hTR 端粒酶RNA序列中含有与端粒DNA互补的模板序列,因此可设计能与之结合的反义核苷酸来灭活端粒酶,从而阻止端粒序列的合成。

Feng13等首先用含反义hTR 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过23~26倍增时间后,HeLa 细胞进入生长危机,并伴随有端粒长度的缩短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

为了提高抗反义核酸降解和进入组织细胞的能力,Piytts 等设计了一种甲基化的反义RNA(2’-O-methyl-RNA),用阳性脂质将其导入人前列腺肿瘤细胞系DU145,使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减少了97%。

有学者发现,用硫代反义核苷酸活性,还能抑制淋巴瘤细胞系OMABL1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反义肽核酸封闭hTR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s,PNA)是一类人工合成的DNA或RNA类似分子;PNA与核酸分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将DNA中的磷酸脱氧核糖骨架被酰胺键连接的多肽骨架所代替,碱基通过亚甲羧基链与骨架中甘氨酸的氨基连接;PNA具有与天然DNA相类似的结构特征和相同的DNA/RNA结合特性。

PNA与DNA结构比较1.骨架由N-(2-氨基乙基)甘氨酸构成2.碱基通过亚甲羧基链与骨架中甘氨酸氨基连接PNA对DNA或RNA的亲和力较相应DNA与DNA和DNA与RNA之间的亲和力高在100mmol/L NaCl 溶液中,每碱基的Tm值约升高5℃;导致PNA-DNA双链和PNA-RNA双链的Tm值升高的原因是由于PNA-DNA和PNA-RNA 中两条单链之间缺乏静电排斥力;PNA-DNA 和PNA-RNA双链的方向可以是同向平衡,也可以是反向平衡,反向平衡时Tm值更高。

不同盐浓度对杂交分子Tm值的影响NaCl浓度PNA/DNA DNA/DNA0 mmol/L72℃38℃140 mmol/L69℃56℃1000 mmol/L65℃65℃反义肽核酸封闭hTRPNA不带电荷,中性骨架间无排斥力,使之具有比DNA寡核苷酸更强的结合力和抗蛋白酶和核酸酶降解能力;Norton等设计了针对hTR模板区的不同长度的PNA,发现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随链的延长而增强;PNA的高度亲和性、高度特异性和抗降解能力,使之成为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新药。

锤头状核酶切割hTR序列核酶是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小分子RNA,通过序列特异性地与靶RNA分子配对,对底物进行切割,从而使其失去生物学功能;Wan等,合成了一种甲基化修饰的锤头状核酶(2’-O-methyl-modified hammerhead ribozymes),具特异性切割hTR模板区序列的功能。

核酶:四膜虫rRNA自我剪切将该酶与人神经胶质瘤U87-MG细胞系的细胞抽提物共同孵育,端粒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效应;Y okoyama等设计了针对人端粒酶RNA模板区的锤头状核酶,能有效切割非细胞体系中的RNA 底物,将其导入子宫内膜癌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

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Horikawa等发现:将正常人3号染色体导入人肾癌细胞系RCC23,可引起其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端粒的进行性缩短和细胞的老化,并且证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是由于编码hTERT的基因的下调引起的,提示:3号染色体上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hTERT基因表达的基因;最近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三个主要组成成分中hTERT与肿瘤的关系最密切,已成功将其克隆;hTERT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的理想靶点。

抑制端粒酶活性——核苷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反转录端粒酶具有反转录酶活性,在催化合成端粒DNA的过程中,需要有4种dNTP的参与;利用核苷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反转录过程✦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止端粒延长。

Strahl等发现:双脱氧鸟嘌呤核苷(dideoxyguanosine,ddG)可使永生化的人淋巴细胞株JY616 和Jurkat E6-1的端粒发生进行性缩短和端粒酶活性的明显抑制,而且ddGTP也有类似的抑制作用。

Melana等在培养基中加入叠氮脱氧胸苷(3’-azido-3‘-deoxythymidine,AZT),发现:乳腺癌细胞系(四种)、T4白血病细胞出现生长抑制和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但不同细胞系所需剂量不同。

抑制端粒酶活性——细胞分化诱导剂分化不良的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一般很高,但终末分化的正常人体细胞却无端粒酶活性表达,这提示:细胞分化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某种关系;Bestilny等研究发现,维甲酸(RA)、二甲亚砜(DMSO)和TPA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在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等永生化细胞终末分化时,可明显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使凋亡细胞增多,但这些诱导剂本身并不能直接抑制端粒酶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