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
东边小学六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日食月食模拟
认真观察三球仪的运动规律以及日食、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年级
实验名称
日食、月食模拟实验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日食、月食模拟实验,了解日食月食
实验器材
三球仪(28007)地球仪(34002)乒乓球一个(自备)塑料小球一个(自备)篮球一个(自备)
实验步骤
1、师用三球仪做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日食、月食形成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2、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3、生用三球仪做日食、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4、生用乒乓球、塑料球、篮球分别代表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三个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在特殊位置关系时形成的日食和月食。5、师用课件总结本实验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6、收集整理器材。
日食和月食
月全食(月球位于本影)
比较日食和月食全过程是否有差异?
(日食)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缘开始, 东缘结束,月面亏损于东缘,复原于西缘。 月食从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要求:设计一张表格,反映日食和月食的差异。 日 食
日、地、月三 者的位置 发生时间 (农历) 类 型 月亮位于太阳、地 球的中间
月 食
小结
日全食(地球位于本影)
日食
日偏食(地球位于半影)
西缘开始 东缘结束
日环食(地球位于伪本影) ◎发生时间:农历初一,但不是每月都有
◎地球上不同地点见到日食类型有可能不同, 不是所有白昼的地方都能见到日食
月食
亏损于东缘 复圆于西缘 月偏食(月球位于半影) ◎发生时间:农历十五、或十六但不是每月都有 ◎发生月食时,地球上能见到月食情况差不多 一致,且见食区可达半个地球。
偏食—全食—偏食,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月食
您能判断出图组中各图分别 是月全食的哪一步?
想一想
初亏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月食从月轮东缘开 始, 于西缘结束
二、月食的类型
月球位于本影:月全食 月球位于半影:月偏食
注意:因为地球的本影很长,月球不可能跑到地球的 伪本影中,所以没有月环食
一、月食的形成原理及过程
太阳
B区 地球 A区 B区
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 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 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份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 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过程: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月球别地球遮掩时即月食从月轮东缘开始,于西缘结束。
返回 继续
教科版3-6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教科版3-6年级科学实验汇总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种子的萌发实验。
- 实验材料:绿豆(或其他植物种子)、透明塑料杯、纸巾、水。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塑料杯内壁垫上几层纸巾,把绿豆种子放在纸巾中间。
- 往杯内适量加水,使纸巾湿润但杯底不能积水。
- 将杯子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
-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会逐渐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向水性实验。
-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盒、带根的植物幼苗(如豆芽)、潮湿的土壤、干燥的土壤。
- 实验步骤。
- 将透明塑料盒一侧装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装入干燥的土壤,中间用隔板隔开。
- 在隔板上方的小孔处植入带根的植物幼苗。
- 将塑料盒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方向。
- 实验现象及结论:植物的根会向潮湿土壤的一侧生长。
这表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饲养与观察实验。
- 实验材料:蚕卵、桑叶、纸盒。
- 实验步骤。
- 在纸盒中铺上桑叶,将蚕卵放入纸盒内。
- 保持纸盒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定期更换新鲜桑叶。
- 观察蚕从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成长,吐丝结茧变成蛹,最后羽化成蛾的全过程。
- 实验现象及结论:通过观察蚕的一生,可以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动物的繁殖方式观察实验(以鸡为例)- 实验材料:母鸡、公鸡、鸡窝。
- 实验步骤。
- 将公鸡和母鸡放在一起饲养。
- 观察母鸡产蛋情况,以及鸡蛋是否能孵化出小鸡。
- 实验现象及结论:母鸡会定期产蛋,但只有经过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化出小鸡。
这说明鸡是卵生动物,通过雌雄交配后产受精卵繁殖后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一、溶解。
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以食盐为例)- 实验材料:食盐、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
- 实验步骤。
- 在透明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件、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实验记录单。
课前谈话: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学生先数,每次可以数一到两个数字,谁先数到六谁就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食和月食》教案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4、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阅读课本54页日食的成因。
3、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1、教师模拟实验要注意: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和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2、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望))
小结: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
设计
4、日食和月食
日食(农历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日食和月食
日食发生之时
★ 日 、月 、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
★ 日食必定发生在农历初一
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1)月球挡住了 全部的太阳光时, 发生日全食 (2) 月 球 挡 住 了部分的太阳 光时,发生日 偏食。
(3)月球挡住了 中间的太阳光时, 发生日环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日食观测方法
• 专用观测镜:(或自制的通过专业减光膜如“巴德膜”过 滤后的观测设备) • 小孔成像法:用一根针在纸上穿一个小孔,通过小孔在另 外纸面或其他界面上的投影观测日全食;另外还可以利用 两只手指交叉组成小孔来观测。 • 望远镜投影观测法:太阳的影像经过望远镜后,会在地 面上投影,通过观测投影来观看日全食。但绝对不能通过 望远镜直接观看日全食,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失明。 • 电焊护目镜:有专门出售电焊护目镜的店面。但需要注意: 电焊护目镜与墨镜不一样,墨镜不可用于观测日全食。
THE END
谢谢观赏
实验二:模拟日全食
东
西
日全食过程
观察日食的注意事项
• 请勿将相机、望远镜等观测仪器直接对向太阳,这样不仅将造成仪器 内透镜损坏,经光学聚集的太阳光也将直接将视网膜烧坏。 • 太阳镜:这是最危险的观测日全食方法之一,也是被谬传最广的方法 之一。墨镜、太阳镜不是专门为观测日全食而设计,直接戴墨镜/太 阳镜观测日全食会伤害眼睛。 曝光过的底片:以前有人用过这一方法观测日全食,但由于每个人利 用底片制作水平不一样,底片曝光程度不一样,不能完全保证观测安 全,不推荐这一方法。 蜡烛熏黑玻璃:这也是比较早期的土办法,但仍然有问题,由于熏黑 程度、玻璃片厚薄等不均匀的问题,也同样不能完全保证观测安全, 不推荐这一方法。 软盘磁芯:同蜡烛熏黑玻璃。 X光底片:这一方法没有经过完全论证确认,不建议大家使用。 倒入墨汁的水:尽管有墨汁的水已经变成了黑的背景,但仍然会将较 多的太阳光反射到观测者眼中,对眼睛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不推 荐使用。 为了视力安全,请使用 专业观测设备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日食和月食
发 光 体
物 体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一)发光体的面积
发光体的面积越大,本影面积越小,半影面积越大。
影子示意图
(二)发光体到物体的远近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一)发光体的面积 (二)发光体到物体的远近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1.当发光体面积大 于物体面积时,发光体 距物体距离越近,本影 面积越小,半影面积越 大,越远本影面积越大, 半影面积越小;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二、影响本影和半影面积大小的因素
(三)发光体和物体面积的相对大小。
2、 当发光体面积 小于物体面积时,发光 体距物体距离越近,本影 面积越大,半影面积越小, 越远本影面积越小,半影 面积越大;
其他物体上投射出完全黑暗的区域称为本影。在本影区域内,发光
体的光线完全被物体阻挡,没有任何光线到达。
发 光
物 体
体
半影:当物体不完全挡住光源时, 所形成的半明半暗的区域称为半影。 这是由于物体未能完全遮挡住光源, 导致部分光线能够到达该区域,使其 不像本影那样完全黑暗。
知识铺垫
影子知识
一、影子概念
模拟演示
日食的类型
准备一大一小两只球(或圆盘),大球直径约是小球直径的4倍。
当观察者位于下图中三个不同_位__置___时,分别用_单__眼___观察 _小__球___遮掩_大__球___的现象。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将观察到的
大球形状分别画在右边空白的圆内(用斜线表示被遮住的部分)。
1
3
A
B
C 观察两球遮掩现象
《日食和月食作业设计方案》
《日食和月食》作业设计方案《日食和月蚀》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日食和月蚀的基本观点,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2. 掌握日食和月蚀的分类及其观测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蚀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 日食和月蚀的分类及其观测方法;3. 日食和月蚀的原因和特点;4. 日食和月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日食和月蚀的基本观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日食和月蚀的定义、分类及观测方法,让学生对这两种天文现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模拟日食和月蚀的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些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4. 讨论交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日食和月蚀的原因和特点,增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日食和月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对天文学的兴趣,开拓视野。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日食和月蚀的观测方法和特点;2. 小组讨论:评判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环节,展示日食和月蚀的实际情况;2. 实验器械:如光源、天文望遥镜等,用于模拟日食和月蚀的过程;3. 实验报告模板:用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规范格式,便于评判。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2. 学生参与: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活动,提高他们的进修兴趣和自主进修能力;3. 教学效果: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册
试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试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试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3、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4、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5、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6、几天后,视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改变,并记录下来。
7、整理器材。
试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试验结论:馒头在暖和、潮湿的状况下简单发霉。
试验名称:蜡烛的改变试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试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视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视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试验现象:蜡烛起先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试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改变,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试验名称:探究水泥的改变试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水泥、铁架台、坩埚试验步骤:1、检查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视察水泥改变。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
4、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视察现象。
5、整理器材。
试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改变。
试验结论:水泥不能复原原状。
试验名称:食盐的改变试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食盐、铁架台、坩埚试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搅拌,视察想象。
4、把食盐水放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视察现象。
6、整理器材。
试验现象: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试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复原原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第4课时 日食和月食
第三单元宇宙第4课时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日食和月食》科学PPT课件(7篇)
继续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是怎样形成的?
继续
观察
把大小两个球按图3-34放置在同一视线上,并 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
程。
B
A
1
3
观察记录:用斜线表示大球被遮掩的部位。
开始
结束
日食的过程
观察记录:用斜线表示 小球被阴影遮掩的部分。
开始
图2-37 模拟月食的实验 结束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示意图
B区月偏食 A区 月全食 B区 月偏食
1、现在你知道月食是怎么发生的了? 2、想一想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应处于怎样的位置? 时间一般在农历月中的哪一天?
1.月全食过程的顺序是怎样的?
实 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球,大球直径约是小球直径的4倍。当观察者位
于图3-32中三个不同位置时,分别用单眼观察小球遮掩大球的现象。
验 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将观察到的大球形状分别画在右边空白的圆 内(用斜线表示被遮住的部分)。
1
3
返回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每隔8分钟拍摄的日环食
返回 继续
日食形成的原因
2.观察月面的亮度与颜色
月食时月面的亮度和颜色可区分为以下5级:0级,非常暗淡, 几乎看不见;1级,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级,微亮, 呈黑红色或棕黄色,中心有些暗斑,外侧相当明亮;3级,呈砖红 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级,呈铜红色,非常明亮,外 侧很亮,略有蓝色,可看到大的细节。观察月全食时,要对月面 的亮度和颜色的级别作出判断,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记录当时 的天气情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4章第5节日食和月食
月食亏于东缘,复圆于西缘。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月食是月球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是由于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见部分月面或全部月面变暗。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1)日食、月食的成因是什么?
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太阳;
。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第4章 地球和宇宙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第 4 章 地球和宇宙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常考透视
常考1 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异,了解日食和月食是 很普通的天文现象。 【考试热度】 ★ ★ ★
例1 形成模拟“日食”和“月食”现象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乒乓球、皮球(或气球)。 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一手持乒乓球(代表月 球),另一手持皮球(代表地球)。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解析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和月食就是光的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日食是我们看不见太阳或者是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是由于月球 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不见或 只能看见部分太阳;月食是月球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是由于地球挡住了 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所以我们看见部分月面或 全部月面变暗。
C)
第5节 日食和月食
解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位于月球背光一侧形成的长长的阴 影区内,月球挡住了我们观测太阳的视线,从而产生了日食。当太阳、地球、 月球的位置呈一直线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为农历初一左右。当农 历八月十五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不会发生日食。
日食与月食
古代人对月食的认识:“天狗吃月”
月食:月球进 入地球的阴 影区,使得月 面部分或全 部变暗的现 象叫月食。
发生月食部分 的颜色是怎样 的?为什么?
呈暗弱古 铜色,这是 由于地球大 气对太阳光 的折射造成 的。
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我们看到 的月球和太阳有何不同?
月食 日食
• 日食发生时太阳表面是黑色的; 月食时,月球表面是古铜色的 。
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水星和金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运行, 称为“内行星”,因此地球上可以看到水星 凌日和金星凌日,不过地球、金星、水星的 公转轨道互有倾斜,凌日现象就不是经常发 生。水星凌日约每100年发生13次,金星每 243年间只有4次。除了2003年5月7日可以看 到水星凌日外,200源自年6月8日又发生了金星日食
请比较日食和月食的差异。
日
食
月
食
日、地、月三者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 的位置 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 初 一
地球位于月亮、太 阳的中间
十 五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 日偏食 西 边
月全食、月偏食 东 边 一个多小时
亏损先于哪边
持续的时间
几分钟
1.下列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产生日食的是( C )
日食的原理
月球背光一侧有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 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月球的阴影落到地 球上时,地球上站在月球阴影里的人观测太阳 时,会发现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挡住了,这 就是日食现象。 日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应在同一条 线上,且月球在中间。
日食只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才可能发生。 此时的月相是新月。 由图可知地球上能观测到
月食的 月全食、月偏食 类型:
月 食
六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日食和月食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含答案
《日食和月食》习题一、基础过关1.日食( )--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 )直线上2.月食( )--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 )直线上3.日食和月食是( )、( )、( )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4.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 )。
而( )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二、综合训练(一)请你选择1.科学家设想,人类将来可能移居月球,如果能实现的话,月球上的居民则( )A.可看到月食现象B.可看到日食现象C.可看到日食和月食现象D.看不到日食和月食现象。
2.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月食现象。
B. 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C. 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 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3.在元宵节我们可能看到的天文景观是( ) A. 看到一个半圆的月亮 B.发生月食现象 C.发生日食现象 D.看到一个弯弯的月牙4.在我国,日月星辰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先自东向西再自西向东D.先自西向东,再自东向西(二)请你判断1.“红月亮”实际上是一种月全食现象。
( )2.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从而形成了日食。
( )3.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 )三、拓展应用(一)画图。
1.月食的形成示意图。
2.日食的形成示意图。
(二)简答1.日食是怎样产生的?2.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三)实验1.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农历的初一前后,一条2.农历的十五前后,一条3.太阳、地球、月球。
4.日食,月食。
二、综合训练请你选择1.B2.B3.B4.B请你判断1.∨2.∨3.∨三、拓展应用(一)画图。
小学科学日食和月食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内容
小学科学日食和月食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内容
李海连:《日食和月食》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我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食、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件,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刘序考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讲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能突破难点,教学效果很好。
张楠老师说:本课教材编排分为“日食”和“月食”两部分,由于月食的成因和日食的成因有相似之处且采用的研究方法类似,所以,当学生充分理解了日食的成因后,能根据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月食的成因。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重点研究日食的成因,月食的成因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简化课堂,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长时间探究。
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就是一次次的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大胆创新,强化研究,不断总结研究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教学实录
《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播放《舟山日食食既前》视频录像和《吉安日全食精彩镜头》视频录像。
观看通过视频再现、学生观日食照片,引领学生轻松进入09年日全食场景,及时进入到教学情境中。
并通过回忆,让学生显现对日食的前认知。
1、看照片:我们在看什么?板书:日食2、回忆:2009年7月22日,我们很多同学都去看了这场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你能说说当时看到的日食情况吗?回忆并简述观看到的日全食过程。
二、实践感受阶段(观察):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特点并进行合理推理1、让我们一起欣赏陈方维同学拍的日食照,边欣赏边思考: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光?个人汇报,教师整理记录。
2、反问:为什么可能是月球呢?你有什么理由?(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
挡住太阳的物体在运动。
)3、(出示图)我们已经知道,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小小的月球凭什么挡住太阳的光呢?(近大远小,天空中只有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1)、学生能回答出:挡住太阳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它是运动着的;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
它可能是月球。
(2)、能说出是月球的推测依据。
通过观看同班学生所拍的日食照片,进一步加深了解日食发生过程,能试图发现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并能有根据的进行推测。
推测能有效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前制造前概念上的矛盾和冲突,是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科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这一过程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品质,纠正不合逻辑的猜测。
三、实践感受阶段(实验):日食模拟实验1、大家推测认为: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收集信息,观测)科学家还会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2、模拟实验计划讨论:①用什么实验材料做?什么材料代表什么天体?──方案一:手电筒、大小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题:模拟日食和月食实验
实验材料::手电筒1只、乒乓球1只、玻璃球1只
我的猜测:日食、月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日、月、地三个星体位于不同的位置形成的
实验步骤:1、手电筒代表太阳,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
2、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3、观察太阳不动,地球和月球在运行时,阴影光线分别在“月面”和“地面”形成的景象。
观察到的现象:当“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时,就是日食;当“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时,就是月食。
结论:我认为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球体,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产生的光线互相遮挡的一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