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青釉龙柄鸡头壶(南朝)
第五十九页
南朝 越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
第六十页
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
第六十一页
第六十二页
青釉双龙柄鸡首壶
泰州博物馆
青瓷莲花尊
C.莲花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艺术性的造型,设 计别致,意匠新颖。
尊体以腹为中心,下部 塑饰向上的莲花瓣,上部塑 饰向下的莲花瓣。又名仰复 莲花瓷尊。
第六十三页
黄釉贴花莲瓣纹尊(北齐) 高20厘米,口径11厘米,山 西省寿阳县出土,山西省博物 馆藏
第四十一页
东晋婺窑双复系盘口壶
第四十二页
婺州窑瓷器装饰简朴,均为刻划花纹,风格文雅大方。产品造型上与 越窑类似,但婺州窑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如三国时的人形互联,三圆柱形 足水盂,西晋时雕贻龙纹盘口瓶等。瓷器特征: (1)三国时期的胎普遍呈浅灰色,断面较粗,没有完全烧结;西晋以后,一部 分产品改用含铁量较高的红色粘土作坯,胎色泛红。 (2)三国时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黄的。釉层厚薄不匀,
虎头罐、扁壶、圈足唾盂、三足盘、平底盘、长方形多格盘、镂 孔香熏、熊形或兔形水注;
冥器,有谷仓罐、羊形器、神兽尊、熊形尊、灶、犀牛形镇 墓兽、鸡笼、狗舍、猪圈、男女俑、部族家丁形象等瓷塑。
第五十页
西晋对比汉、三国
西晋青瓷的胎质比汉、三国制品细腻,体薄精巧,颜色浅灰。
装饰方法流行在器物上印出一条不宽的装饰带,内印、刻 细小斜方格纹、菱形纹、联珠纹,或粘贴范印的铺首;在器物 上捏塑鸡、羊、虎、龙(多在器物的柄上);在香熏等器物上有 楼孔装饰。
第三十六页
第三十七页
②浙江窑系分布:越窑(曹娥江地区)、瓯窑(东部瓯江地区)、 婺窑(衢地区)、德清窑(北部东苕溪地区 黑瓷产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 邺城是规整的有中轴线的封闭型都城,体 现了古中国人的皇权思想,为唐都长安城 的规划提供了典范。
瓷虎子
4/20/2016
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
在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已经进入瓷器时代
瓷器的优点
坚固,耐用,干净,不怕酸碱,盛食不变
味,易于洗涤,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
而且它细腻光滑,半透明,具有与高雅的玉石的色
泽和温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陶瓷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 期
最早的瓷器?
盘口壶
青瓷
青瓷的主要品种 1.盘口壶:鼓腹,细颈,口呈盘形。
装饰纹样:树纹,狮纹,菱花纹,忍冬菱纹, 兽纹,鸟兽树木纹,双兽对鸟纹,几何纹,条 带连珠纹等。
4/பைடு நூலகம்0/2016
4/20/2016
染织服装
4/20/2016
染织服装
4/20/2016
染织服装
服装造型上追求宽衣博带
建筑艺术
邺城 (河北临漳县)
以邺城为代表的新的都城布局对后世影响 很大。
盘口壶
瓷熏炉 瓷虎子
2.鸡头壶: 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
4/20/2016
陶瓷工艺
盘口壶
3.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 瓷虎子
陶瓷工艺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4.虎子: 一种溺器,多做成兽形,南方比较流行
中国工艺美术史—6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画像砖 第四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四节 漆器工艺
概述
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 各种生活器皿。
龙虎镜
兽形生肖镜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zī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 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 明的西域特色。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麦积山位于甘肃 省天水市东南约35 公里处 。山峰的西 南面为悬崖峭壁, 石窟就开凿在峭壁 上,有的距山基二 三十米,有的达七 八十米。在如此陡 峻的悬崖上开凿成 百上千的洞窟和佛 像,在我国的石窟 中是罕见的。
金属工艺
1、在金属工艺中,一般日用器皿都被青瓷所代替,唯有铜镜尚有特色。 2、浙江绍兴的铜镜,多采用浮雕的手法,表现立体的效果,题材多为人神车马、神 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漆器工艺
1、由于战争混乱,这一时期的漆器已不如汉代那样发达。同时,由于 陶瓷生产发展 很快,许多生活用品都可以用陶瓷代替,因此漆器的生产就相对减少。但漆器制作 技术方面仍是向前发展的。 2、漆器工艺:夹纻造像、斑漆、绿沉漆。
莲花和忍冬: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花草纹样。从商周到 六朝以前是以动 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唐代以后则是以植物纹为题材的装饰阶段,而六朝时期则 是一个重要的过度时期。 这也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 在发展和变化, 人们的审美逐渐摆脱宗教和神话思想的束缚,、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了思 想上的解放。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 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 丰富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 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 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 象史资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 空间 。
木板漆绘——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 西南。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墓葬规模较 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 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 代绘画实物。 • 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 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 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 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 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二、魏晋南北朝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
• 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 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 ,正如“春蚕吐丝”一样,称为“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
陆探微
南朝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 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 “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 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 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画风 在艺术表现上,笔迹劲利,讲求骨气用小性之美,亦与当时的审美 风尚相关。前文所引“顾得其神”、“陆得其骨”,正是指陆探微 绘画既得线条的力度之美,又得表征内在生命的“气”的刚性之美 。
一、绘画
墓室壁画(见书本)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分布地域广泛,等级差别明显, 图像内容多样,造型栩栩如生,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 值和艺术美学价值。
陵墓雕刻
南朝陵墓前的石兽通称“辟邪” ,造型有狮子和麒麟 两种。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尤可注 意的是,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 虽然后代不再有,但由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炼的手法 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石狮形式的 创造。
佛教雕塑-龙门石窟
龙 门 石 窟 宾 阳 洞 中 洞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
• 南朝墓室拼镶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 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色 的艺术品种。
•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簏 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人物, 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为嵇康、 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向秀及荣启 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当时弥漫于社 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形象反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
石雕工艺制品大量表现为石窟雕刻的 石佛,以及陵墓前的各种石兽、石柱 等
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岗、河南 龙门、河北响堂山、南京栖霞山等。 这些石的造像不仅数量多,而且规 模宏大,这是集体创造的艺术结品,
也是古代雕刻史上的明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佛特征是:顶有肉髻, 花冠珠饰,袒胸、露臂、足、细腰歪身,佩珠挂 璧,立像少而坐像多。石兽多为天禄、辟邪。天 禄有角,立于墓前右方;辟邪有翼而垂舌,立于 墓前左方。石柱以南京肖景墓前的为代表。身有 校,宛如希腊殿柱。柱顶有莲瓣,上立辟邪。
画像砖
1.邓县画像砖
该墓是一座前有甬道的单室券顶砖墓,全长 9.8米。墓室及甬道均用带莲花等纹饰的花纹 砖砌成,并嵌砌模印加彩的画像砖,地面也用莲花图案小砖平铺。
2.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 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 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石窟边缘常雕饰卷草花纹, 这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卷草纹 的枝干成二方连续的卷曲状,主要由叶子 组成,叶子的变化和组织丰富多样,响堂 山石窟的浮雕卷草图案是其代表。这种卷 草花纹还应用在佛光、石碑边侧,并大量 应用在敦煌的藻井图案中
感谢观看
肆 漆器工艺
夹贮
概述:
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古 老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漆 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 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 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 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 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论述魏晋南北朝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发展。
在艺术领域,画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
下面将介绍几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并具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一、顾恺之顾恺之(公元345年-公元406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画家,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画作注重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物形态的真实感,力求以细腻的笔触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顾恺之的山水画以峻峭险峻的山峦和奇异的云雾为特色,给人以壮观和神秘的感觉。
他的人物画则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二、僧释道宣僧释道宣(公元596年-公元667年)是中国古代佛教壁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之一。
他擅长绘制佛教壁画,尤其是在石窟寺庙中的壁画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僧释道宣的壁画作品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注重表现人物形象的肌肉曲线和衣纹的细节。
他的作品色彩鲜艳,构图严谨,给人以庄严和肃穆的感受。
三、张僧繇张僧繇(公元344年-公元405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画家和书法家。
他擅长绘制人物画和花鸟画,并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张僧繇的人物画以细腻的笔触和精细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他的花鸟画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给人以生动和真实的感觉。
在书法方面,张僧繇的作品以楷书为主,笔势遒劲有力,给人以庄重和雄浑的感受。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各有特色,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丰富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些画家们的艺术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欣赏和研究,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美术》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包括石窟艺术、佛教艺术、文章 艺术和装饰艺术,并探讨其对传统美术发展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分裂政权
由于内外战乱,中国政权出现分裂局面。
社会变革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知识分子兴起,士人文化 盛行。
文化融合
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多元 文化格局。
总结
艺术特点
石窟艺术、佛教艺术、文章艺术和装饰艺术, 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与审美追求。
传统美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文章艺术
1 竹刻
2 石刻
纤细柔美的竹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被誉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瑰丽多彩的石刻艺术,通过雕刻技法展现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精神风貌。
体现了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对 艺术的追求和追逐极致的表现。
玉制品
精美典雅的玉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被视为 吉祥吉利的象征。
艺术繁荣
艺术家追求自由创作,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
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窟艺术,体现了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繁荣和信仰。
长沙岳阳楼石窟
充满南方风格的石窟艺术,展示了当地文化和南北 朝时期的交流。
佛教艺术
1
佛像
富有禅意的造型,佛教艺术的精华,展现了菩提心的追求。
2
佛教壁画
绚丽多彩的图案,独特的民间特色,吸引了广大信徒和艺术爱好者。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 南北朝的裤有小口裤和大口裤,以大口裤 为时尚,但穿大口裤行动不方便,故用三 尺长的锦带将裤管绑住,称为缚裤。
• 到晋朝裤褶就成了天子和百官都可以穿的 常服,在后魏,朝服都穿裤褶,此时,汉 族上层社会男女也都穿裤褶。南朝的裤褶, 衣袖和裤管都更宽大,即广袖褶衣、大口 裤,这种形式,又反过来影响了北方的服 装款式。
瓷釉莲花尊
第二节
漆器工艺、金属工艺、染织工艺、 家具工艺、建筑工艺、石雕工艺
• 一、漆器工艺、金属工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承袭了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漆
器开始向多样化发展,工艺装饰手法也更加细致深。髹 漆工艺和金属工艺的制作技术有所改进、重心有所转移。 脱胎像的兴起,绿沉色漆的出现,金玉镶嵌漆器的发展, 是这个时期髹漆工艺的新贡献。六朝盛行佛教,教徒们 为了宣传教义,扩大宗教影响,开始利用夹苎工艺塑造 佛像。这一时期,漆器纹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增加, 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草虫入画,舞蹈、音乐、宴会、 狩猎以及人物叙事等叙事性内容,开始较多地出现在漆 器上。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 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 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因此其服式要便 于骑马奔跑并利于弯弓搭箭,以致使得其 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
• 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即为 这种短衣长裤形式。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 裤褶与裲裆,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 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第一节 陶瓷工艺
• 1、概述
• 2、陶与瓷的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又叫高岭土);2)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约800度左右,瓷器约1200度左右;3)物理性质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渗水,敲击
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1.瓷器
青瓷 黑瓷 白瓷
青瓷羊 三国
青瓷羊(局部)
东晋
青釉堆塑谷仓 三国
双系盘口壶 晋
青瓷莲花尊 南朝
青瓷莲花尊 南朝梁
青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
青瓷兽形尊 西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东晋
狮形烛台 西晋
卧狮形烛台 西晋
青瓷双系鸡首壶 晋
青釉褐斑羊头壶 六朝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西晋
二.陶瓷工艺
陶器:用普通粘土作原料,成型后经8001000℃高温烧成的器皿。坯体不透明,有 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 分为细陶和粗陶,多数不施釉或施低温釉。 瓷器:以瓷土或瓷石为原料,在12001300℃高温下烧结,质地坚硬致密,基本 不吸水,叩之清脆,有金石之声,胎呈白 色,透光性好,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 璃质釉,胎釉结合紧密。
龙门石窟
宾阳洞
“竹林七贤”画像砖 南朝
竹林七贤
魏末晋初,文坛中的代表人物阮 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五戎、 刘伶七人,在腐败黑暗的现实面前, 不仅理想破灭,自身安全也无保障。 每当苦闷之时,就相约畅饮,然后带 上琴、棋、书、画和食物,躲进山后 竹林,抚琴吟诗,借酒浇愁,暂时忘 却人间烦恼,人称“竹林七贤”。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一.概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前后近四百年间, 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战乱的一个时代。三 国、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 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期,起着承上启 下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的时 代特征,影响着工艺美术的面貌和发展,主 要体现在: 1.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2.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 3.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的变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3.1 第三章 第一节 北方城市的发展与美术的变化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熙平(516—517)中灵太后胡氏在城内太社以西所起永宁寺塔基遗址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洛阳伽蓝记》卷一:“举高九十 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 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永宁寺塔 楼阁式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神龟二年(518)八月,灵太后登永宁寺塔,“远存瞩眺,周见山河”。 (《魏书·崔光传》) 崔光上表谏止:“为人子者,不登高,不临深”外,又说“今虽容像未 建,已为神明之宅。”“宝塔高华,堪室千万,唯盛言香花礼拜,岂有登 上之义?”“因其所眄,增发嬉笑。未能级级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 士女,公私凑集。上行下从,理势以然,迄于无穷,岂长世竞慕一登而可 抑断哉?”(《魏书·崔光传》) “视宫内如掌中,临京师若家庭。”(《洛阳伽蓝记》卷一)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邺南城平面图 东魏北齐 河北临漳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西汉长安城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东汉雒阳城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金虎台遗址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北魏平城宫殿遗址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平面图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北魏洛阳城遗址平面图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北方城市的发展与美术的变化
一、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二、家具与器物 三、墓葬美术的新格局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曹魏邺城(邺北城)平面图 河北临漳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邺(北)城平面复原图 曹魏十六国 河北临漳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洛阳城平面复原图 北魏后期 河南洛阳东郊
一 都城与建筑的新发展
东魏北齐邺城(邺南城) 遗址平面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曹 植 守
九望 洛
幕水 , 夜 不 能 寐
第曹 植 告
十别 洛
幕水 畔 , 依 依 不 舍 , 回 头 张 望
《洛神赋图》中的“中国美学”经典样式
人困马乏
“王侯摊”
烛台夜景
神鬼加持 回头告别
时光流逝
中国长卷画独有的美学:不 是在看一张照片,而是像电 影一样在了解一个故事。
二维的图像,三维的空间,四维的时光流逝
射猎图(局部)
敦煌壁画是画家对文化大融合的贡献
莫高窟唐代菩萨像
西方净土变(局部) 唐 壁画 敦煌217窟
“净土”指干净的国土,“幸福的地方”
书法成就
东晋是行书,草书的成熟期。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简 易、流畅的字体,结构近于楷书的叫“行楷”,近于草书叫“行草”。
“天下第一行书”
流觞曲水
《洛神赋图》
“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 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绢本设色,卷,东晋,顾恺之 长348.2,宽24.8 伦敦大英博物馆
顾恺之深刻意识到眼睛对于刻 画人物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在 他的人物画中,总是强调传神。
第曹 植
一告 别
幕哥 哥
, 离 开 京 师
画家与画论
曹不兴:“误点成蝇”, “画佛之祖”
顾恺之
《论画》、《画云台山记》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
张僧繇:佛像画家, “张家样”古代寺庙壁 画影响较大的样式
卫协:注重人物 神情的刻画
陆探微“穷理尽兴, 事绝言象,包前孕 后,古今独立”
谢赫“六法”的出现产生了影响,
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也有很 大程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列女古贤图屏风漆画(之三局部
楚莊樊姬)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二节 金属工艺
六朝的金属工艺,以铜、铁、金、银为主。由 于战争的影响,冶铁发展,大量用于兵器以及农 具。随着佛教兴盛,铸铜造像兴起,工艺制品远 不及秦汉,在冶铁铸造和工艺技巧上颇有发展, 尤其是将金属工艺与佛像艺术相结合,有雕塑家 直接参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制铜工艺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 其金属工艺是一个衰 落的时期。 1、种类:日用铜器较少,只有铜洗、铜奁、铜 熨斗、铜炉等,大体都是汉代的传统用品。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供养人像刺绣 北魏 长49.4,宽29.5厘米
这是刺绣佛像的供养人部分,原绣已残为几块。图示的主体是五个女 性供养人,题名尚存,右方为比丘尼,袒右肩,左肩低蓝绿色偏衫,身 着红袈裟,其左方的四人右起依次为元嘉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她 们头戴紫褐色高冠,身着窄袖对襟长衫,其上的花纹为红或褐色的桃形 忍冬和卷草忍冬,下有绿或黄色的长裙曳地,是孝文帝改革服制前的鲜 卑贵族女装。这幅佛像是在黄褐色丝织物上以辫绣针法绣出的,针针相 接,十分紧密,绣地几不可见,色彩颇丰富,用工很多。在佛家看来, 布施物越精工,信仰便越虔诚。
江西科技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三、夹纻造像 用漆灰造形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在战国、两 汉时已经流行。六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徒们为了传 播教义,为了扩大宗教的影响,开始利用夹纻工艺来 造佛像,以便于装在车上游行。这种佛像比铜像轻便, 又比泥佛像坚固,一时极为流行,称之为“行像”。 晋代的戴逵就以制作夹纻像而著称。他曾为南京瓦棺 寺制作夹纻像五躯,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 (斯里兰卡)的玉雕佛像,称为“瓦棺寺三绝”。夹 纻像,后世又称为“干漆像”、“脱空像”、“搏换 像”、“脱纱像”、脱胎像“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AD220-AD589)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的特征:1、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
魏晋开始,艺术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再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2、人的觉醒艺术家重视自身人格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尽力表现作者的才情风貌。
两汉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动的行为)让位于魏晋的五彩缤纷的人格(静的玄思)。
以“胜流”、“名士”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和以寄情岩壑或向往仙圣为主旨的山水画在这时开始成熟。
3、士大夫阶层成为画坛中坚力量从此,绘画的审美层次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佛教的兴起,使得佛寺和石窟的壁画与佛像的制作勃然兴起。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分类:(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理论顾恺之是画史上第一个著有专篇画论的画家。
《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了他的三篇文章:《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谢赫《古画品录》,提出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是对传统绘画实践的系统总结。
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宗炳《画山水序》是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1、三国、两晋的绘画曹不兴: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稽康:擅长画人物故事卫协:画仕女佛像,旷代绝品,被评定为“神品”荀勖:画人物肖像能“衣冠状貌如平生”实物遗存——嘉峪关魏晋砖墓壁画2、东晋、南朝的绘画江浙一带画家渐露头角,士族成员中涌现出大批知识分子专业画家,其中顾恺之是中国早期画家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南朝最著名的人物画家,与顾恺之并称为“六朝三大家”。
南朝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至南朝刘宋时期,脱离人物画背景而独立成科的山水画正式确立。
3.北朝的绘画北魏是以工匠为主创作的寺观、石窟壁画占首要地位,而区别于以士大夫卷轴画占主流的东晋和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两宋时期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东晋著名画家,多才艺,工诗赋,尤精于绘画,擅长于佛道、人物、肖像、禽兽、山水,尤善传神。
曾在建康瓦棺寺作维摩诘壁画,为世所称。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等。
萧绎——(505——554年),字世诚,博学善画,尤以肖像画最擅。
代表作品《职贡图卷》。
隋唐画家展子虔(约531——604年前后),隋朝山水画家,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他的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尤长人物山水。
代表作品《游春图卷》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阎立本(?——673年)唐代初年,人物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等无所不能。
但他最擅长、成就也最突出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等。
李昭道——初唐时期,青绿山水画家,画风精巧细密。
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他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张萱——唐代陕西长安人,最擅长画妇女和婴儿,他的人物画创作多半是描写宫廷妇女的闲散娱乐生活,人物形象不仅“形似”,而且传神,能确切刻画人物的心理状况。
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梁令瓒——或称蜀人,活动于开元年间,画风严谨、精细,在天文学上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亦以仕女画为突出,以当时的关中贵妇为形象依据,具有以“丰厚为体”、“衣裳简劲,彩色柔丽”的特点,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
李真——中唐时人,师法周昉,代表作品《不空金刚像》。
韩滉——唐代长安人,他画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之心,此外,他特别喜欢画牛。
代表作品《五牛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传世画作与史论著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 会功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魏晋时期的传世画作
以《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为对象, 列女仁 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有远见卓识的 智图
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曹不兴擅画人物与佛像; 以画龙水题材著称画坛。
曹不兴
现存存画卷为唐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
END
结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洞窟大 致分三种。
肆
书法
东晋南朝时草书和楷书都有重大的发展 呢,书坛上可谓名家辈出,其突出代表
人物是王羲之一家。
随堂测验:
1.简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 作品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 的内容是什么?在美术评论中有何意义?
4
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主要创作活动在萧梁时期,是 具有很高地位的御用画家。
张僧繇
王微
南朝刘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论 画》。
他的画曾被谢赫评为“穷理尽 其,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 今独立”,是公元5世纪后半 期最有影响的画家。
陆探微
绘画
宗炳
南朝晋宋时期的王微是最早以 画山水知名的画家,著有《画 山水序》。
北齐著名画家,在当时被尊为“画圣”。
杨子华
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 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 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为”曹衣 出水“。
史论著述
01
谢赫《画品》
02 顾恺之《论画》、《画云台,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 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 了他的艺术主张。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589年),中国历史上由上古迈入 中古。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清谈风气的流行,使造型艺术 从内容上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国美术史上从 上古向中古转型的时代特征。
壹
传世画作与 史论著述
目录
贰
叁
墓葬绘画
雕塑
肆
书法、工 艺、城市 与建筑
女史箴图 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而创作的设色长卷。
顾恺之 表现出画家的文学才华, 因而有才绝、画绝、痴绝 的”三绝“之声誉。
西晋卫协师法曹不兴而青出于蓝; 卫协因技艺卓越被誉为“画圣”。
卫协
洛神赋图
传世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 存画卷多为宋代摹本,是根据曹植 的同名诗篇,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 成长卷。
南朝墓模印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 期
02
北齐娄叡墓壁画
04
叁
雕塑
南北朝时期的的雕塑,在继承前代优秀 传统与不断吸收外来的造型样式下,通 过广大匠师的创作与实践,艺术水平飞
跃发展。
雕塑
01
云冈石窟造像
02
龙门石窟北朝造像
03
莫高窟北朝彩塑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 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 窟规模极为宏伟。
《画云台山记》是他的一幅 山水画创作设想,从中可了 解早期山水画的部分面貌。
其中提及“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他还具体 论述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 上画出广阔的山水景物。
贰
墓葬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绘画包括墓室壁 画和漆画,其中墓室壁画数量最多。
墓葬绘画
01
北周安伽墓石 榻围屏画像
03
河北磁县湾村漳 村大墓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