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化发展

□许莹莹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新闻改革取的了长足得进步,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性化趋势不断增强,并且越来越明显。

电视媒体关注受众需求,实现了报道内容的平民化和报道方式的平民化,诞生了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说新闻,频道的专业化,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都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人性化;报道方式

【作者单位】许莹莹,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现代社会,由于追求经济浪潮,人文世界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时间,关注人、尊重人成为知识界议论的话题,人文关怀成为世界文化潮流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人类理想的终极关怀。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思考的出发点,肯定人的自身价值和尊严,并以人文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为依据,去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合理性,排斥科学对人自身的异化,关注人自身的异化,关注人自身的生存境况,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电视新闻实现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趋势,是电视台本身的要求,是在新形式下“眼球经济”的产物。

将“人文关怀”引入到电视新闻中,至少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要从被报道的对象出发,一方面要考虑接受对象即受众。对待报道对象(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和与之相关的人),要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关注,不能用媒体的话语霸权强加于人;对待接受对象,要从观众需求心理考虑,即观众需求什么样的电视新闻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接收。就当今我国电视新闻现状来看,其“人性化”的表现,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道内容的平民化

电视节目是给观众办的,它必须以平民的视角来进行,其内容也要力求亲切自然,节目也就要把观众放在主人公的地位,改变以前的说教模式,以平等的身份与观众达成一种默契与沟通。

具,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去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二)个人成就感。个人成就感是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他们依靠努力工作来赚钱,再用这些钱来进行消费,获得物质上是享受,而这些享受正是他们个人成就的最好见证。美国人赞赏那些取得成就的人,一个人的价值通常通过其在某些领域的成就体现出来,但是对于这些成就,往往是通过经济来衡量的。因此,消费就成为塑造其个人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努力工作。美国人提倡借贷消费,所以,他们必须努力工作,赚取更多的钱,才能维持好自己的生活需要,艰苦的工作将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他们靠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拥有和享受水平。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途径,工作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消费需要,而且也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财富,工作成为人们取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基础。

(四)效率和实用主义。美国人做事非常讲究效率,因为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容不得他们办事拖拖拉拉,这样只会使他们不能自给自足。美国人倾向于用实用主义来评价事物,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国边缘地区价值观的影响,因为边远地区的危险环境使他们对效率和使用工具非常追

求。他们非常重视技术的使用,并且总是利用这些技术来制造一些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方便的东西,并有一种想控制物质世界的强烈欲望。

(五)自由。在美国所有价值观中,自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于美国人来说,自由代表着不受约束,这从他们的消费行为上表现的很明显,他们的金钱大部分用于消费,而且是超额消费,注重物质的享受,而不像中国人一样,把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储蓄,不懂得享受。美国人更习惯于自由,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他们更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这种思想是进步的,而进步的思想和物质增长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郭立珍.20世纪初期美国消费文化转型考察[J].北方论丛,2010

2.周成璐,景一.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

961

·

(一)电视把视角定位在平民,让群众在电视报道中唱主角。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广播电视学术研讨会上曾说:“广播电视已不是英雄的时代,而是平民的时代;也不是一个喜欢表演的时代,而是喜欢自然的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话语权从政府下放到人民,平民意识大大增强。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受到重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最具代表性的提法。富有强烈责任感的节目工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百姓呼声。他们用摄像机镜头记录了老百姓面临得种种问题和困难:贫困问题、住房问题、疾病问题、失学问题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普通老百姓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沉重。

(二)电视现在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加强,改变过去只报喜不报忧的观点,及时引导舆论,充分发挥电视的喉舌功能。“新闻单位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要大量宣传正面典型,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以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与此同时,各级媒体也要紧紧抓住‘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现象和反面典型予以揭露。”现在,中央级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以及市级电视台对这方面的报道都大大加强。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报道了大量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种社会现象。

(三)国际报道比重明显增加。现在,中央电视台对国际战争的报道也大大加强,对国际舆论的走向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央电视台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得突破,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通过直播、转播等电视手段,每天播发大量的信息、评论,使电视观众的知情权得到了相当大的满足,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战争爆发前,《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都做了大量关于美国、利比亚政府组织和反政府组织以及营救中国公民的情况。战争中,通过前方记者和后方主持人的连线向观众传播了大量的信息,并把军事、国际关系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与资深外交官和国际新闻记者请入演播室,分析、讨论当前战况,以及插播有关背景节目、战况综述节目等做法增加了信息含量与信息深度,做到了信息增殖。

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人性化

电视新闻在报道方式方面也更加趋向人性化,日趋和观众的欣赏心理吻合,和时代发展潮流吻合。出现了融入主持人态度、和受众“平起平坐”的播报新闻方式———说新闻,并且适应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加强。

(一)新的新闻播报方式的诞生———说新闻。现在媒体的传播理念实现了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近年来,在电视界出现了“说新闻”这个名词,电视新闻实现了由播新闻向说新闻的转变。实践证明:“说新闻”这个新闻播报方式亲和力强,很受观众欢迎。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电视新闻节目都在采

用“说新闻”的方式,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

“说新闻”这种方式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但是,电视新闻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播新闻,播音员板着脸看着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的文字稿,带着老百姓怎么也学不会的,极规范的吐字发音和稳健的语调,把用书面语写成的新闻一字一句地念出来。这种播报方式不但没有发挥电视优势,反而人为地拉开了电视新闻和观众的距离。

(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加强。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人类生活社会化程度得提高,各种社会问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球,此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前所未有的多层次、立体化。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迎合了这一需求。“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指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作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得报道与点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以特有的报道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报道,对新闻事态的发生发展过程作深入得剖析。”它的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受众的需求。

我国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近几年来大量出现,并且已经越来越引起电视新闻界的关注,并且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中央电视台有《焦点时刻》、《时空报道》、《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以及经济新闻中的深度报道节目。《新闻调查》播出了杭州胡斌的飙车案等等一系列深度报道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频道日益专业化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专业分工的细化,人们的思想也日益解放,精神要求日渐提高,观众群体日渐分化,这就导致了电视界对观众需求难以全面把握。

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也越来越挑剔。观众迫切要求具有特色鲜明、节目精彩的专业频道出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天连续24个小时直播各个国家的新闻事件,将各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在最短的时间里展现给受众,以让受众及时了解世界国家动态;同时中央电视台又出现了儿童频道和音乐频道,满足了少儿在放学后的娱乐,音乐频道满足了青少年欣赏民族音乐、经典名曲等的爱好;为了满足戏迷爱好者的需求,有了戏曲频道;而其经济频道、综合频道、英语频道等等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视传播理念已由完全的传者主导向受者主导转变,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领域大大拓宽,电视新闻报道的人性化趋势大大增强。电视新闻越来越从受众的心理出发,尊重受众,满足受众需求。“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已经成了电视新闻的“家常菜”。电视新闻在报道方式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合受众需求的报道形式。可以说,今天的电视新闻在更多考虑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电视新闻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卢慎勇.邹议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J].新闻爱好者,2003 2.叶子.电视新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

07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