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
2.掌握原子结构的主要内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的主要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认识元素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分布和应用。
4.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的推断和分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原子结构。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元素性质的比较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如元素知识问答、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请你们小组探讨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元素性质的变化原因。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3《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根本信息教材课题第三单元课题 3 元素课型课时新授课第一课时核心涵养经过对元素看法的学习,成立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元素观,形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学生解析学生已有知识: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看法;3.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4.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组成;5. 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C、S、P、Fe、Pb、O2、N2、CO2、H2O、S O2、P2O5、Fe3O4。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看法的能力,但抽象思想和逻辑思想的能力还较弱。
而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授课目的1.元素看法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2.形成“化学反响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看法;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生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亲近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差异与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1.元素的看法形成; 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难点:元素看法涵义的理解授课方法问题驱动、合作研究、多媒体辅助授课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宣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经过预习反响,认识学生的单薄点。
第1 页技术设备可否使用触屏一体机、实物投影是可否使用视频或音频是可否有演示实验否可否有学生分组谈论等活动是使用的课件种类PPT授课模块模块 1:情况引入,物质的根本成分是元素 3 分钟模块 2:建构活动,元素看法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重点7 分钟模块 3:小组谈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 分钟模块 4: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4 分钟模块 5:成立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 10 分钟模块 6: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踪影,小结本节的收获 4 分钟模块 7:练习谈论 5 分钟授课过程★模块1:情况引入,物质的根本成分是元素 3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显示 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旗袍青花让学生区【表达】元素,这个词我们其实不陌生,生活分清楚生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活中的素、时兴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元素〞与应事物的根本成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课题3元素课件(第一课时)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差别很大,如图所示。地 壳里氧、硅、铝、铁的含量相对较多。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氮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氢、氯、钠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三位的元 素: 氧、碳、氢 注意以下问法 地壳含量最多非金属元素
元素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
讲个数
数。
适应范 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 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或
围
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
应用实 例
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 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O2 H2O CO2 HgO
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判断某两个原子是否为同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不同
三个“决定”
▪ 决定原子质量的是:原子核(质子数和 中子数)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
数
★做课本65页“练习与应用”的 2、⑴ ⑵⑶ ⑷
2.元素的特点:
(1)、元素用于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 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如:不能讲氢、氧两个元素
例: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
KMnO4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锰元素、四 个氧元素组成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课
18 Ar 氩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研究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②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研究,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颠末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肯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切的熟悉,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另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激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研究。
12.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一)元素【阅读】课本P59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
(“变”、“不变”)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1.既讲,又讲。
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学习了前两节的内容,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化学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时前面也接触了几种物质和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
通过学习元素,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体会,而不能单纯停留在对符号的记忆。
三、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
)。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元素(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2)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的联系。
教学用品仪器药品其它学案、课件等环节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景导入【情景创设】在初三年级的笑笑同学最近腿老抽筋而且上体育课时膝盖痛,都跑不动。
针对笑笑的情况医生确诊她是缺“钙”,请你为笑笑建议缺“钙”吃什么好呢?讨论回答:思考: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激活课堂,引入主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其中的“钙”、“锌”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例题2】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2个氢原子B.一个氢分子C.氢元素D.2个氢元素【归纳】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3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是否变化【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在化学反应中那些微粒发生了变化?哪些微粒没有变化?问题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祁蕊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内容标准中要求是“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
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
针对元素概念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概念教学模式。
利用建构主义中的“中学化学概念教学建模”模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逐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初步形成元素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初中阶段元素观的教学主要以三个阶段展开,一步步的建立起来。
首先是元素第一课时,初步建立元素观,接下元素第二课时,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最后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利用元素种类质量守恒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元素观,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知识技能:1. 学习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能够写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具有一定的阅读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障碍点:1. 将元素与物质、原子混淆。
2. 不能将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
发展点:1. 深刻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元素概念。
(2)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将对物质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建立联系。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元素【新课引入】这里的“铁”“氟”“钙”指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这里的“铁”“氟”“钙”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温故知新】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从微观世界认识了物质的构成,人类对物质的研究是多元的,科学家还引领我们从另一角度认识物质,就是我们“早有耳闻”的“元素”角度。
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3),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那什么是元素呢?怎样理解物质是元素组成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
【学生活动】分析下列分子的构成。
(1)氧分子由构成。
(2)二氧化碳分子由和构成。
(3)水分子由和构成。
【学生讨论并展示】氧气由大量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教师引导】这三种分子当中都含有氧原子,里面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他们统称为氧元素,化学上,将质子数(核电荷数)都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活动】想一想:它们属于哪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都是,属于。
它们的质子数都是,属于。
【师生总结】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1的一类原子属于氢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均为6的一类原子属于碳元素。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同一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可能中子数是不同的,只要这质子数相同,科学上就将这些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归为一类,统称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教师引导】交流讨论:电子数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吗?【学生讨论并展示】钠原子和钠离子都是11个质子,他们都是钠元素,但是电子数不一样,说明电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
【师生总结】元素的种类与电子数无关,由质子数决定。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优秀教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明确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分类及重要性。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例如一大二小的原则,并能熟练书写前20个元素的符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特别是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
-绘制前20个元素的符号,并按照周期表的结构进行排列,强化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和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2.研究性学习任务:
2.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周期表的构成,初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元素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并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某些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如原子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等,并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记忆是基础技能的重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并能正确书写。
-设想:采用歌曲、顺口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记忆效果。
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理解元素周期律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原子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等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设想:利用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元素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元素》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1. 理解元素的概念,并能识别常见的元素符号。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规律。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元素性质和应用的了解。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元素》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包括元素的定义、分类、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等。
并熟记前20号元素的符号及基本性质。
2. 元素周期表学习学生需仔细研究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周期性规律,尝试找出不同元素间的关系和规律。
3. 实践活动(1)绘制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标出前20号元素的符号和部分性质。
(2)查阅资料,了解至少五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以小组形式进行元素知识竞答,可以是线上或线下进行,内容涵盖所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巩固部分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并能够流利地复述元素的基本概念。
2. 元素周期表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出元素的相对位置,并能够解释其排列的规律。
3. 实践活动部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尤其是对元素性质和应用部分的调研,需有详细的记录和心得体会。
小组竞答需有明确的分工和记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周期表绘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对元素性质和应用的调研深度和广度;(4)小组竞答的参与度和正确率。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收到作业后进行详细批改,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部分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会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学生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元素》这一章节的知识。
附加说明:除了本次作业,学生需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小组竞答环节,应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变, 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
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过渡元素分类
3、元素的分类:P62
1)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2)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氦、氖、氩、氪、氙) 3)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碳、磷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溴 气态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氧、氢
含量最多 的非金属 元素 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 素
地壳中元素含 量前四位:
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氧元素
钙元素
自学指导(二):P59讨论: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 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硫+氧气 S O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H2O2 点燃 二氧化硫 SO2 水+氧气 H2O+O2
3、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 C ) A、碘原子 B、碘离子 C、碘元素 D、碘分子 4、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 它是由____ 3 种元素组成的,每个分子中共有 38 个原子。 5*、CO2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CO2是由 氧元素和碳元素 组成的。 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 构成的,
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
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用S表示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 用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 书写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 小写(一大二小)
找出下列元素符号的错误
钡
BA
正确答案
Ba
金
au
银
Ag
Au
Ag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 P62表3-4 背住
(此外还可表示铁单质)
5Fe?
5个铁原子
表示几个某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 (只表示微观)
课本P65[练习与应用]
1
1、过氧化氢(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 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 2、不同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一、元素
说明: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 1、定义: 一类原子的总称 碳元素
几种碳原子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自然发现的元素的种类:100余种 而这些元素却组成自然界3000多万种物质
2、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
原子
元素
1、是粒子的总称 2、只讲种类 3、从宏观角度描述 物质的组成。
区
别 联 系
1、粒子; 2、讲种类,讲个数; 3、从微观角度描述分 子的构成。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
O2、H2、N2、 H2O、CO2等 元素 Fe、Hg、He、 S、P等 氯化钠、 硫酸铜等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补钙”、“补铁” 这里指的是什么?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书法
3、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什么是元素?
水分子
我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我 们都有8个质子,所以我们 统称为氧元素。
氧气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59--60 ,思考: 1、什么是元素? 2、已发现的元素有多少种? 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4种元素是哪几种? 4、生物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什么元素?
名称 元素符号 名称 元素符号
氢 碳
氮 氧 氟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H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氯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碘 钡 金
Cl K
Ca Mn Fe Cu Zn Ag I Ba Au
2、元素符号的意义
O?
(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3)有些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H: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Fe 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Biblioteka 构成分子构成
微 原子 观
离子
宏观
构成
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P61—P62上,思考: 1、元素符号用什么文字来表示?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元素符号有哪些意义?
二、元素符号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
母来表示元素
像S、H、C、O等这些用来 表示不同元素的符号就叫做元素符号。
1、元素的定义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地壳中元素含量占前五位元素:氧、硅、铝、铁、钙 3、元素符号的意义:1种元素、1个原子 4、记课本P62的元素符号 5、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原子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 1、《新课篇》P38-39、 2、复习小测 3、预习P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