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认识论复习课(2020)
认识论_复习课件
B 施⑥教师教书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 ③⑤⑥⑦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来源与获 得认识的途径是 一回事吗?
实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践
1、实践提供认识工具
是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提高认识能力
认
3、实践提出新问题,新要求
识
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基
部 分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
易混易错点: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既是一种客观物 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人 认识世界
实践 自然界
类
客观世界
活 动
改造世界
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
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 质性的活动。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 (世界观+方法论)
实践的特征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起反
认
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起积极推动作用,
识
(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论 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 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
指导
实践
改造 客观 世界
实践 结果
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 参加实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认识论_复习课件
A
2、在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方面,专家呼吁全社会“转 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A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 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 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 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 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为什么书本知识不是认识的源泉呢? 第一,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 第二,间接经验是相对直接经验而言,最终来源于实践。
第三,从知识总体而言,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 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 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 知识体系
实践及其特点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实践的含义
人的 认识 从何 而来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三个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 配的原则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 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认识论复习课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缩,正确的认识 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 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课后完成课时练作业
考点突破
材料: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 改革开放前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配置 1978~1984年
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1984~1988年 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8~1992年 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 1992~2012年 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在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 现这一过程的?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 的,决定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 化发展的。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 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政府与市场关 系的认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政府与市场 关系的探索过程,正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 发展真理的生动体现。
客观性 内容客观
第六课 认识论
商业 银行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编号:34编写人:任彦淑 审核人:姚彩美 李涛 使用时间:12、19班级: 姓名: 学号 : 面批 二次批改【高考考点】⑴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⑵投资:投资效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⑶融资:【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时间,自主复习,默写完成下列学案内容。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 (1)含义:(2)目的 ?(3)储蓄机构主要是A 、含义: (4)种类 ①B 、投资特点:② A 、含义:B 、投资特点:(5)风险与收益:2、利息、利率与本金(1)利息的含义:(2)决定利息多少的三个因素:(3)利息的计算方法:(4)利率的含义、表示方法: (了解)3、 (1)商业银行的含义:(2)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主要业务有哪三类?分别的地位是?(3) 其它业务? (4)营利的主要来源是?(二)投资1、 (1)股票的含义:(2)股东的基本权利:(3)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4)股票投资的特点:(5)建立和完善股市的意义:储蓄存款 业务 股 票2、 (1)含义:(2)种类3、 (1)含义:(2)功能:①基本类型: 、(3)业务: ②新发展:(4)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三)融资从国家和企业角度,融资渠道应该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和经营保险业务。
知识提醒: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1)储蓄。
利率较低,方式多样,一般没有什么风险。
(2)债务。
特别是国债,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但时间长。
而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都是利息高、风险大,但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3)股票。
收益高、风险大,不能退股,只能转让,要有良好的投资心态。
(4)商业保险。
对财产、人身健康、安全有规避风险的作用,投资保险有回报率,但时间长。
课内探究案合作一:判断并分析:1.商业银行不是企业。
(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5张PPT)
求索真理 的 历 程 (辩证唯 物主义认 识论)
特征
客观的 最基本、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的
有条件的
特定的过程,主与客、理与实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考点解读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 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A.①③ B.①④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②
真题体验 B
(2015·江苏卷)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 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真理 特征
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材料一: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正式出台。在改革开放至今的 30多年时间里,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 ① 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经过长时间酝酿后,各界等待良久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作为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最大亮点就是坚持了市场化取向,表明决策层对于国企改革的认 ② ③ 识在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更深入地推进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指导意见》出台蕴含的哲学智慧。 实践 认识 真理
第六课认识论复习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真理的基本属性、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和追求真理的信念。
【学习重难点】1. 实践特点2、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1、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②③④(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3)方法论要求。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点?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探究1:【易错易混点辨析】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社会性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5.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6.实践是检验人是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7.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8.有用即真理。
9.真理是标志着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10.人的是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
11.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探究2:(12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认识论-复习课件
认识的本质是具有相对性的。由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总是有限的、相对的。因此,认识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具有能动性的。认识不仅是对客体的简单的复制,而是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的构建和再创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类能够通过实践和思维等方式,不断地探索、 发现、创新和超越,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认识的定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种反映不仅是对客体的简单的复 制,而是包含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 的构建和再创造。
认识的来源
01
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
通过与客观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02
认识的来源
除了实践外,人类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学习、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得。这
02
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面特征。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层次,它们是人们对事物的初步印象和直观认 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通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深 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 在联系。
04
认识的局限性
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01
02
03
个人经验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 背景等都会影响其对世界 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和价值观
情感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 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有 时可能导致偏见或误解。
认知偏差
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可能存 在一些固有的认知偏差, 如确认偏误、可得性启发 等。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第六课复习教案
阅读思考,注意关系,明确体系
记忆并注意结论的辩证运用,
做课时作业11基础小练1--2
自主讲评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进行记忆记忆。
学生概括,学生补充归纳。
做课时作业11基础小练3--4
注意结论的辩证理解分析,自主讲评课时作业11能力提升1-- 3
五、实践的
基本形式
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七、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
思考展示答案分析并归纳做题方法。
自主讲评课时作业11能力提升7—8和9
学生自主记忆理解
做第二单元练习题
五、布置作业
自主整理补充笔记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表明:方法论要求
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
不是直线式上升或一帆风顺
做课时作业11基础小练6--8
阅读材料思考,抓住关键词归纳概括
和理清材料表达的顺序
自主讲评课时作业11能力提升4—6和9
自主讲评课时作业11判断
八、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九、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四、课堂总结
PPT多媒体展示: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注意区分)
PPT多媒体展示:
含义解析及客观性的理解
课时作业二P4第4--8
真理的条件性(空间)
真理的具体性(时间)
树立正确的实践观,自觉参加实践锻炼,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重点】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反复性无限性
认识论复习ppt课件
A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我国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8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
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
1
哲学全书基本框架
马
唯物论 4、5课
克 思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6课
主
义
辩证法 7-10课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2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
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
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思考:Δ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判断)。
5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蜜蜂酿蜜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神七飞天④鹦鹉学舌 ⑤《物权法》颁布实
B 施⑥教师教书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④
认识论复习学习教材PPT课件
客观 因素
制 约 因 素
充分尊重和利 用客观因素 不夸大也不放 弃主观能动性 排除错误的主观 因素 积累正确的主观 因素
客观条件 观念 能力
主观 因素
方法
身心健康
利益出发点
知 识 框 架
本质
事 物 现象
思维
理性认识 认 识
感官
感性认识
通过实践,反映到人脑中
整 个 世 界 的 认 识
深化、拓展、 推移
哲 学 复 习
(认识论部分)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分析
•易混易错点
知 识 框 架
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观能动性
怎 么 做
是什么
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精神状态”
为什么
认识世界的角度 改造世界的角度 积极的精神状态的角度
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知 识 框 架
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觃律
4、正确认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应该避免的错 误倾向:
(1)混淆现象和本质,把现象当成本质,武断 的下结论。 (2)割裂现象和本质乊间的联系,认识事物不 从现象入手,企图直接把握事物本质。
三、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 践
杢源 •正确的认识 指导实践走 向成功 反 作 用 •错误的认识 使实践误入 歧途。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不只是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四、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的关系
1、第一个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第六课 复习 课件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历史条件 (1)真理的条件性(空间)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对一定条件下客观事物的正确认 识,运用真理也要立足于一定的条件!!! (2)真理的具体性(时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事物发展的特定过程 和阶段而言的!! 运用时要注意时间推移、条件变化!!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离开一定的具体条件,真理也可能变成谬误!!
实践含义、特征、基本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决定认识(基础)
认识论
第六课 认识的反作用
真理的含义、属性、特征
1、实践的三大特征: 认识论的主要知识: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1、2、3实践的知识) 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5、6真理的知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要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克服错误 正确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开展,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认识误导实践开展,阻碍事物发展 4、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捍卫真理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注意真理所适用的 范围和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正确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开展,促进事物发展
2、错误认识误导实践,阻碍事物发展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人)对客体(客观事物) 在实践中能动反映的过程 人脑
实 践 产生 反 映
第六课认识论
①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论
主 观
正确反映 错误反映
世 界
真理
谬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唯物论
如实反映 歪曲反映
正确意识 错误意识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 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什么是真理?
(重点)
2
真理有哪些特性?
(重点)
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重、难点)
1
什么是真理?
认识:是人对客观对象的能动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认识
相符合
客观对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符合
真理 注:真理和 谬误有严格 的界限,不
谬误 容混淆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性质
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 ≠主观思维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②改变造革自社然会的的生 实产 践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判断: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1 实践的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2、工人做工。 3、学生认真学习。
4、 “争论克隆人”。
《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有个人去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 的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以精通,学成归来后、在众人面前 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术之后,一个老人站出来问了一句: "可是世界上根本不 存在龙,你的技术再高到哪里去屠龙?"
哲学 第六课认识论高考复习导学案高考题汇编 答案版
哲学第六课认识论[重点知识默写]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属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易错点集锦】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2、认识具有无限性,不存在终极真理。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但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5、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能成为检验的标准6、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唯一动力8、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9、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1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判断正误】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4、认识就是简单重复反复循环。
5、真理每向前超越,就推翻了以前的真理。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8、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9、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1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11、实践是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检验人们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3、实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赏析: 材料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制教 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 知识课程”的要求,2016年7月教育部.司法部等部门颁 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大刚提出。开展青少年法 治教育,要以宪法为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 育的各个阶段。 材料二 某中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同时,积 极开展模拟家庭.法治情景剧展演.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感。养成规划意 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从认识角度,说明在法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青少年学以 致用。
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提升青少年 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陶冶法 治情感。(1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 只有学以到致用,才能用所学的法 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尊法守 法的习惯。(1分)
典型题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 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受 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时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 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 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 严峻,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列入 新发展理念,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 再到“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宪法。
(2020•江苏合格性考试)中国科学院国 家天文台2019年11月28日宣布,其研究团 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个迄今为 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研究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了一个 迄今为止 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体现了认识工 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 直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A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目的, BD错误。
真题再现:
1. 2016年2月II日,美国科学家宣布, 他们利用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的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 这表明( ) A.人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不可能被怀疑和推翻 D.人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
2. 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 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 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 水淡化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 用。这表明( )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认识是实践的前提 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 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宿。
夯基固本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侧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
5.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 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只有走基 层、接“地气”,才能在新闻报道中有 底气、长灵气,把最鲜活的新事物、新 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出来。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真理都是客观的 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
6.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 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经历了一个从 忽视到初步认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发展过程。
一、实践的含实义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主体
对象 直接现实性
①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②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不是主观世界, 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③实践能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按照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 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 使其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 系列活动的总称。
误区点拨
× 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点拨: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成为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真理中都包含着
谬误。 ×
点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 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 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的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认 直接经验 (实践) 识 途 径 间接经验 学习或传递知识 实践
实践 是认 识的 唯一 来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四、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是客观的 ①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③真理与谬误界限不容混淆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 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误区点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点拨:由于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 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 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差异性,但 这些差别的认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并没有否认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生态 文明建设的认识过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来源于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并在其基础上深化和发展。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党对生态 文明理念的探索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直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接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
现 实 性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活 动
二、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提醒(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 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 个人的活动。
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
点拨:真理是发展的,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得以完善, 向前发展。
五、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反复性 认识的主体 认识的客体
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 认识的主体 认识的基础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2020)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含义、 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的特点+方法论
考点展示: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 5.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
遇到
产生
①实践
新问题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新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
锻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认识本身不能回答
B. 客观事物自身也 不能回答
C. 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 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 事物是否相符合
实践
主观 客观 认识 结果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 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正确)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 2.实践的三个特点: 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能动性: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史性: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社会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 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 各不相同的(历史性)。
3.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人能 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 有( ) 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动创造性 D.直接现实性
4. 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由于古代商业 贸易的发展,原有的筹算不能适应计算 的需要,筹算逐步演变为珠算。这一演 变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判断题: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 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6.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 7.客观性是真理的唯一特性( ) 8.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 9.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10.坚持真理就要做到客观符合主观( )
上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