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诊断
《颈部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5
(一)鳃裂囊肿 第八节
★ 由未完全退化的鳃裂组织发育而成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女发病率相似 ★ 第2鳃裂囊肿常见,位于颈外侧区,常见于下颌角下
方、胸锁乳突肌中1/3的前缘或下方,瘘管的内口一般 为扁桃体窝或腭咽弓附近 ★ X线:瘘管造影可观察瘘管的行径、内口和有无分支 ★ CT:
★ MRI可良好的解剖背景上显示病变
精选课件ppt
12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八节
★ 超声多用于进行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检查 ★ CT可以发现和诊断颈部血管性病变、甲状腺和甲状
旁腺病变;对于显示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确定癌肿 的侵犯范围与分期等亦有重要的价值 ★ MRI对显示较小的甲状旁腺肿瘤较为敏感,并可区 别甲状腺的实性肿瘤与囊肿,胶样囊肿与出血囊 肿,甲状腺肿瘤手术后改变是水肿、纤维化或肿瘤 复发,后者Gd-DTPA增强显示明显强化
扫描无强化
★ MRI:T1WI囊肿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精选课件ppt
22
六、颈部淋巴结病变 第八节
★ (一)颈淋巴结转移瘤 ★ (二)颈部淋巴瘤
精选课件ppt
23
(一)颈淋巴结转移瘤 第八节
★ 颈部恶性肿瘤中20%为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 ★ 转移瘤的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肿瘤 ★ 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为鳞状细胞癌,主要来自口腔、鼻窦、喉及
精选课件ppt
1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八节
★ 颈部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至乳突的连 线、上项线及枕骨隆凸
★ 颈部下界为胸骨上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和 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 颈部前方以胸锁乳突肌前缘为界,前方为颈 前部,其后方至斜方肌前缘为颈外侧部,被 斜方肌被覆的部分称为颈后部(项部)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最小直径为 5 m m ,最大直径 5 m 。形态为椭 圆形 、圆形 、不 m 0 】 4例患者淋巴结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 】 2 。l 图 _ ) 例.
中国 C 和 I T 杂志 21 年l 月 第8 第5 总第3 期 00 0 卷 期 4
图 1、 2 同 一 病 例
颌 下 见 多 发 肿 大 淋 巴 结 , 呈 圆 形 及椭 圆 形 , 图 1平 扫 密 度 均 匀 ; 图 2增 强 后 均 匀 强 化 ,淋 巴 结 边 缘 光 整 , 边 界 同一 病 例 图 3 平 扫 右 侧 胸 锁 乳 突 肌 内 前 方颈 血 管 鞘 周 围可 见 肿 大 淋 巴结 ,淋 巴结 边 缘 可 见 片 状 钙 化 。左 侧
l ・ 0
肺 结 核 血 性 播 散 或 肺 门淋 巴结 颈部淋 巴结结核是较常见 的 核 、继发肺结核病 灶经淋 巴管播
CHI S OUR NE E J NAL OF CT AND I OCT 2 0Vo , . t tl .4 M u, 01 , l No5 oa 3 8 No
颈部淋 巴结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好发部位。随着近年来 C T自 对颈部淋 巴结结核病灶的大小 、形态 、数 目、范围及对周围结
犯 、压迫情况 的观察有极大的帮助,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定性有
值 。本文结合病理 回顾分析 1 5例颈部淋 巴结结核的 C T表现, 对 本病 的认 识 。
清 晰 图 3 4 5 6 、 、 、
胸 锁 乳 突肌 外 缘 淋 巴结 结 核较 大 病灶 呈不 规 则 低密 度 影 , 平 扫密 度 不 均 ,边 界不清 , 图 4平 扫 左侧 胸 锁 乳 突肌 淋 巴结 结核 致 周 围脂 肪 间 隙 不 清 ,皮 下 筋膜 增 厚 , 后 方可 见 一 肿 大 淋 巴结 , 平 扫 密度 均 匀 图 5增 强扫 描 ,左 侧 淋 巴结 核 呈 不 规 则厚 壁 环 形 强 化 ,环 不 完 整 , 中心 未 强 其 化 区延 伸 至 淋 巴结 外 。后 方 肿 大 淋 巴结 呈 不 均 匀 强 化 ,其 内见 小 片状 低 密度 影 图 6增 强 扫 描 更 加 清 晰 显示 ,病 灶 周 围 渗 出致 周 围脂 肪 间 隙消 失 , 皮 下 I I . . 胸锁乳突肌周围发病最多,单侧发病 8
颈部淋巴瘤影像诊断

❖VII区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在公布TNM分期 时,又补充第7个分区,即上纵隔淋巴结,两 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 动脉弓水平。
❖另外枕下组、腮腺内、耳前、耳后、颊组及咽 后组淋巴结不在7分区内,而是根据其解剖部 位进行命名。
结内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 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等信号,部分呈高信号(细 胞成分、纤维化、细胞间质水分聚集),增强呈轻度强化
❖ 密度/信号均匀,坏死罕见(放化疗后,伯基特淋巴瘤,HL常见 )
❖ 境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 ❖ 边缘不整提示周围侵犯 ❖ 钙化少见,可以出现于治疗后,点状、无定型、结节状 ❖ HL淋巴结累外淋巴瘤影像学表现
❖密度/信号与结内淋巴瘤相似,轻中度强化,( 若感染或血管成分增多,可明显强化)
❖鼻咽癌:双侧多见,咽后组及V区常见,80% 形态规则,边界清楚
❖喉癌、下咽癌:单或双侧,颈静脉链周围常见 ❖口咽癌介于两者之间 ❖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强化伴中央液性低密度区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1、IV区常见,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有特异性。 ❖2、淋巴结分囊性变;细颗粒状钙化。 ❖3、较小 ❖4、边缘规则 ❖5、增强后:明显强化,壁内见明显强化的乳
谢谢
❖多位于粘膜下,体积较大,分叶状,病灶粘膜 完整,坏死少见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骨质破坏 ❖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非连续性累及多见 ❖不同部位及器官可有不同表现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多见于童及青少年,无原发肿瘤 病史,容易融合成团,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 皮肤增厚或破溃,VI、V区下部多见
❖分型: ❖I型: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II型:密度不均匀,增强后环形强化 ❖III型:融合成块状,边界不清或与肌肉相连,
颈部淋巴瘤影像表现-PPT精品课件

节状 HL淋巴结累及常为连续性,而NHL非连续性更为
常见
M, 64Y, 发 现 颏 下 肿 物 半 月 余
影像表现
结外淋巴瘤
密度/信号与结内淋巴瘤相似,轻中度强化 (若感染或血管成分增多,可明显强化)
M,68,左侧牙龈肿痛1月
F,65Y,发现右腭部肿物3月余
右侧上牙槽、硬腭右侧淋巴瘤并骨质破坏
影像表现
喉咽淋巴瘤
约占喉咽肿瘤<1% 老年多见 多见于声门上区 表面光滑、息肉样、直径1-3cm,表面 光滑 部分可沿粘膜下区浸润性生长,使喉腔 环形狭窄
右侧声门上区淋巴瘤
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淋巴瘤 结节状增厚、浸润性生长
简介
HL主要为结内淋巴瘤(>90%);NHL约 65%为结内淋巴瘤, 25%-30%为结外淋巴 瘤
颈部结外发病率:Waldeyer环>鼻窦>唾 液腺>口腔>喉咽>甲状腺
发病年龄: • HL(双峰):20Y-24Y/80Y-84Y,极少见
于5Y以内 • NHL :50Y-60Y
临床表现
系统性症状: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疲惫、 皮肤瘙痒、贫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或者多 种并存
多位于粘膜下,体积较大,分叶状,病灶 粘膜完整,坏死少见
高级别肿瘤可出现骨质破坏 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非连续性累及
多见 不同部位及器官可有不同表现
F,44Y,咽部不适1月余,发现颈部肿物10天余。
影像表现
特殊部位淋巴瘤
Waldeyer环 鼻窦、鼻腔 唾液腺 口腔 喉咽 甲状腺
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肿瘤
沿神经走行区分布,绝大多数为单发,边 缘光滑 信号不均,增强后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或 边缘强化 可推移周围结构,而无明显侵犯
淋巴结结核演示课件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通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二线抗结核药物
链霉素、卡那霉素等,用于一线药 物不耐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
治疗方案
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 2HRZE/4HR(2个月强化期+4个月 巩固期),确保足够的疗程和剂量 。
手术治疗指征及术式选择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淋巴结破溃形成 瘘管、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脓肿、压 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和范围,可选择淋巴结 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等。对于 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手术 。
其他治疗方法探讨
免疫治疗
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抗结核药物 的治疗效果,如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 制剂等。
VS
中医药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 敷等方法,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 度、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应调整药物种类和
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
果。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脓肿形成
淋巴结结核可能导致脓肿形成,引发 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 致破溃和感染。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 中,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需与其他淋巴结疾病相鉴别,如淋巴结炎、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 鉴别要点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等。
颈部影像解剖ppt课件

2019/9/4
23
• 3区位于舌骨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 • 4区位于环状软骨和胸锁关节上缘2cm之间
2019/9/4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4
25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 下颌骨 下缘
2019/9/4
9
nodal stations:
1a
1b
2a
2b
3
4
5
6
RP
lfafrtroeomrmalbbtaoaccakknotoeffrSiIoMJrtbogelblalanicedks toooffbdSaiCcgkaMsotrficIJmuscles
2019/9/4
6
pterygoids styloid process stylopharyngeus superior phar constr buccinator masseter
internal jugular
parapharyngeal space
parotid carotid
retromandib v tonsillar pillars
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 变性淋巴结,
• 诊断标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
≥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 径≥10mm
2019/9/4
5
• 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仅可以触及表浅的0.5cm
大小或深部1.0cm大小的淋巴结,但对位于
胸锁乳路突肌深面、气管食管沟及咽后组 等深部的淋巴结却难以触及 。
颈部淋巴结的CT分区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二)超声表现

颈部淋巴结结核---(二)超声表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⒈分布规律颈部淋巴结结核常为多发,可呈“串珠状”排列于颈部大血管周围。
约80%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发病区域在Ⅱ、Ⅲ、Ⅳ、Ⅴ区,10%左右的病例发病在Ⅰ区,Ⅵ、Ⅶ区较少见。
同一患者可累及多个区域。
图示Ⅲ区及Ⅳ区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⒉大小与形态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淋巴结生长繁殖,由于其毒力强弱及淋巴结内部的免疫应答差异,导致淋巴结结核的大小可相差悬殊。
增殖期淋巴结多可增大,最大长径可>30mm,脓肿形成时甚至可达50~80mm。
当淋巴结结核愈合时,淋巴结体积可缩小,常以短径缩小明显。
颈部淋巴结结核以L/S<2者多见,原因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的淋巴结内呈破坏性生长,造成淋巴结内部正常结构的损毁,当结核分枝杆菌毒力较强或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较快发生干酪样及液化坏死,造成内部压力增高,呈膨胀式生长,故形态发生改变呈类圆形或圆形。
而L/S≥2者多为感染早期,淋巴结内部结构尚无明显破坏,故维持原有形态。
图示淋巴结呈类圆形(箭头),L/S<2;图示淋巴结呈椭圆形,L/S>2;测量淋巴结大小时需注意:因淋巴结结核易发生粘连或融合,为避免将两枚淋巴结判断为一枚而影响治疗前后对大小形态的评估,测量时需注意相连淋巴结间的切迹,可以以切迹一侧淋巴结包膜做延长线勾勒出淋巴结外形,再测量淋巴结的最大长径(L)。
图示右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个淋巴结粘连,测量时寻找切迹(箭头),切迹为相邻淋巴结的分界;图示两枚淋巴结各自的血流信号,来源于淋巴门(箭头、三角形箭头);图示可沿其中一枚包膜勾勒出延长线测量淋巴结最大长径(L);⒊内部回声⑴皮质、髓质及淋巴门:在淋巴结结核病变早期声像图中皮质、髓质及淋巴门可无改变,表现为皮质回声均匀,髓质回声可见,淋巴门多可显示。
随着病情进展,皮质增厚,回声减低,髓质消失,如髓质存在也常为细窄或呈偏心分布,淋巴门不能显示。
后期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范围的扩大,使皮质的浸润及髓质淋巴窦结构遭到破坏,淋巴结内结构杂乱,无法辨认皮质、髓质及淋巴门。
颈部淋巴结分区及转移的影像特征ppt课件全篇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口咽癌淋巴结转移
下咽癌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①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 mm ( Ⅱa 区为 11 mm) ; ②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 ③同一区域内3 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呈簇状聚集且最小 径≥8 mm; ④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 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淋巴结相互融合) ; ⑤咽后淋巴结横断面最小径>4mm , 如转移咽后淋巴结与原发灶任何一层面均无法区分者归为原发灶。
颈部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多为单侧发生,常见于Ⅲ、Ⅳ区,尤其可发生气管食管沟及上纵隔淋巴结移,而头颈部其他原发肿瘤很少转移至此。
颈部淋巴结转移
喉声门上区淋巴回流丰富,声门上型喉癌易有颈淋巴结转移,齐金星等对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 Ⅱ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者112例(81.8%), Ⅲ 区68例(49.6%), Ⅳ区24例(17.5%), Ⅵ区3例(2.2%), Ⅴ区1例(0.7%), Ⅰ区1例(0.7%)。有 Ⅵ、Ⅴ 、Ⅰ 和Ⅳ 区淋巴结内癌转移的病例均同时有Ⅱ 区或 Ⅲ区淋巴结内癌转移。
颈部淋巴结的解剖分区
颈外侧淋巴结 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沿颈外静脉排列。 颈外侧深淋巴结(颈深淋巴结):沿颈内动、静脉和颈总动脉排列 颈外侧上深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位于乳突尖至肩胛舌骨肌横过颈动脉的水平处 前组(颈内静脉前淋巴结):沿颈内静脉排列 外侧组(颈内静脉外侧淋巴结):沿颈内内静脉外侧分布 颈外侧下深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沿颈内静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的周围排列 前组:沿颈内静脉配布 外侧组(颈横淋巴结):沿颈横血管及其分支排列 咽后淋巴结:位于咽后间隙内。
颈部淋巴结影像诊断

颈部淋巴结分区历史演变Ø1991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将淋巴结按Level分区法划分为6个区(Ⅰ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Ø2002年,美国头颈协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对Level分区法做了更新,补充了VII 区,并细化了Ⅰ区、II区、V区,进一步分为IA区、IB区、IIA区、IIB区、VA区、VB区Ø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外科组、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以及美国头颈学会进一步定义VI区淋巴结统一术语Ø2013年,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发表新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新增、并对原有分区进一步细化。
临床表现重要解剖结构2013版分区:Ø根据解剖学、外科学和影像学知识尽可能将边界准确地整合到放疗医师所用的轴位CT影像上。
Ø将不同淋巴结区域边界的描述差异最小化,并详细分析了每个淋巴结区所接收的淋巴回流的解剖部位和可能的原发肿瘤。
Ø新的淋巴结分区标准包括头颈部所有的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
2013版分区:Ø2013版颈部淋巴结分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划分为10个分区,新增了锁骨上内侧组(IVb)、锁骨上外侧组(Vc)、茎突后淋巴结组(VIIb)、腮腺淋巴结组(VIII)、面颊(XI)和后颅淋巴结组(X,包括耳后和枕部淋巴结组)。
颈部淋巴结分区 十分区(2013年由欧洲放射肿瘤学协会发表)I区 Ia区:颏下淋巴组 Ib区:颌下淋巴组II区 上颈淋巴组III区 中颈淋巴组IV区 IVa区:下颈淋巴组 IVb区:锁骨上内侧组V区 颈后三角淋巴组 Va区:上颈后三角淋巴结 Vb区:下颈后三角淋巴结 Vc区:锁骨上外侧组VI区 颈前淋巴组 VIa区:颈前淋巴结 VIb区: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VII区 椎前淋巴组 VIIa区:咽后淋巴结 VIIb区:茎突后淋巴结VIII区 腮腺淋巴组IX区 面颊淋巴组X区 颅底后组 Xa区:耳后、耳下淋巴结 Xb区:枕淋巴结小结颈部淋巴结引流范围及相应的原发肿瘤上界:下颌舌骨肌下界:颈阔肌(二腹肌前腹下缘)前界:下颌联合后界: 舌骨体、下颌舌骨肌外界:二腹肌前腹内缘内界:无上界:颌下腺上缘、下颌舌骨肌下界:通过舌骨下缘和下颌骨下缘的平面前界:下颌联合后界:颌下腺后缘(上)、二腹肌后腹(下)外界:下颌骨内侧、颈阔肌(下)、翼内肌(后)内界:二腹肌前腹外侧(下)、二腹肌后腹(上)上界:第1颈椎横突下缘下界:舌骨体下缘前界:下颌下腺后缘、二腹肌后腹后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外界: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肌、腮腺、二腹肌后腹内界:颈内动脉内缘、斜角肌内侧缘注:其中以颈内静脉后缘可分为IIa、IIb区上界:第1颈椎横突下缘下界:舌骨体下缘前界:下颌下腺后缘、二腹肌后腹后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外界:胸锁乳突肌内面、颈阔肌、腮腺、二腹肌后腹内界:颈内动脉内缘、斜角肌内侧缘注:其中以颈内静脉后缘可分为IIa、IIb区上界:舌骨体下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舌骨肌后1/3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外界:胸锁乳突肌内面内界:颈总动脉内缘、斜角肌40:环状软骨 25:甲状舌骨肌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骨柄上缘上2cm前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胸锁乳突肌(下)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斜角肌(下)外界:胸锁乳突肌内面(上)、胸锁乳突肌外缘(下)内界:颈总动脉内缘、甲状腺外侧缘、中斜角肌(上)胸锁乳突肌内侧(下)16:胸锁乳突肌 22:中斜角肌IVb区:锁骨上内侧组上界:胸骨柄上缘上2cm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内面、锁骨内面后界:中斜角肌前缘(上)、肺尖、头臂静脉、头臂干(右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下)外界:斜角肌外侧内界:Ⅵ区外侧界(气管前部分)、22:中斜角肌 7:右头臂静脉颈总动脉内侧缘淋巴结上界:舌骨体上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缘外界:颈阔肌、皮肤内界:肩胛提肌、斜角肌(下)淋巴结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颈横血管下缘平面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缘外界:颈阔肌、皮肤内界:肩胛提肌、斜角肌(下)Vc区:锁骨上外侧组上界:颈横血管下缘平面下界:胸骨柄上缘上2cm前界:皮肤后界:斜方肌前缘(上)、前锯肌前1cm(下)外界:斜方肌(上)、锁骨(下)内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外侧、Ⅳa区外侧上界:舌骨下缘或颌下腺下缘 (以最靠下的层面为准)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皮肤、颈阔肌后界:甲状下肌群前缘外界: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内界:无上界:舌骨下缘或颌下腺下缘 (以最靠下的层面为准)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皮肤、颈阔肌后界:甲状下肌群前缘外界:双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内界:无VIb区: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上界:甲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骨柄上缘前界:喉表面、甲状腺和气管(喉前和气管前淋巴结)、椎前肌(右侧)/食管(左侧)后界:双侧颈总动脉外界:气管、食管(下)侧面内界:无上界:第1颈椎上缘、硬腭下界:舌骨体上缘前界:上、中咽缩肌后缘 后界:头长肌、颈长肌 外界:颈内动脉内侧内界:头长肌外侧平行线上界:第1颈椎上缘、硬腭下界:舌骨体上缘前界:上、中咽缩肌后缘 后界:头长肌、颈长肌 外界:颈内动脉内侧内界:头长肌外侧平行线VIIb区:茎突后淋Array巴结上界:颅底(颈静脉孔)下界:第一颈椎横突下缘(Ⅱ区上界)前界:茎突前咽旁间隙后缘后界:第1颈椎椎体、颅底外界:茎突、腮腺深叶内界:颈内动脉内缘VIII区:腮腺淋巴组上界:颧弓、外耳道下界:下颌角前界:下颌骨升支后缘、咀嚼肌后缘(外)、二腹肌后腹(内)后界:胸锁乳突肌前缘(外)、二腹肌后腹(内)外界:皮下组织的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内界:茎突、茎突肌注: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SMAS)位于皮肤深层,由肌肉、腱膜和脂肪等组成IX区:面颊淋巴组上界:眼眶下缘下界:下颌骨下缘前界:皮下组织的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后界:咀嚼肌前缘、颊质体(Bichat脂肪垫)外界:皮下组织的面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内界:颊肌Xa区:耳后、耳下Array淋巴结上界:外耳道上缘下界:乳突末端前界:乳突前缘(下)、外耳道后缘(上)后界:枕淋巴结前缘即胸锁乳突肌后缘外界:皮下组织内界:头夹肌(下)、颞骨(头)Xb区:枕淋巴结Array上界:枕外隆突下界:Ⅴ区上界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外侧缘外界:皮下组织内界:头夹肌颈部淋巴结主要病变l反应性淋巴结增生l颈部淋巴结结核l巨淋巴结增生症l非霍奇金淋巴瘤l淋巴结转移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Ø淋巴结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常由邻近组织感染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病理结果:
左颈部淋巴结: 肉芽肿性炎伴坏 死,考虑结核。
10
淋巴结结核
11
基本资料:
• 淋巴结结核是一种肺外结核,它既是全身结核的局部表现, 也是局部感染的结果。
• 病原菌是人型或牛型结核分支杆菌
12
基本资料:
• 发病年龄: • 以小儿及青壮年发病较多,成年人中发病性、单侧、多个、多区域淋巴结肿大,CT增 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分房样强化、中心坏死及形成一个大 单房,可伴有周围肌肉脓肿,周围脂肪层不清,内部可见 点状或斑点状钙化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典型表现。根据穿 刺活检可确诊。
29
30
31
谢 谢
32
22
转移瘤
23
鉴别诊断:
• 2.淋巴瘤:颈部淋巴瘤多为双侧淋巴结肿块,病变内多无 液化坏死,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24
淋巴瘤
25
淋巴瘤
26
淋巴瘤
27
鉴别诊断:
• 3.炎症 • 颈部淋巴结炎 Ⅰ型淋巴结结核和淋巴结炎鉴别有一定困
难,因为两者影像上表现相似。鉴别困难 • 颈部化脓性炎症 颈部的化脓性炎症多有明显临床症状。
45岁之间 • 发病性别: • 女性稍多
13
基本资料:
• 发病部位:
• 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纵膈、腋窝及腹股沟较多 见,其中颈部最为常见,约占75%。
• 临床症状: • 肺结核伴淋巴结结核者多以肺结核症状为主: • 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发热、盗汗、咳嗽、
咳血、胸痛、体重减轻。 颈部淋巴结结核多以颈部包块就诊
17
分型的CT表现:
• Ⅲ型为浸润型,有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与周围组织有粘 连,移动受限,平扫表现为多发中心低密度区,增强后边 缘环状强化,其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18
分型的CT表现:
• Ⅳ型为脓肿型,肿大的淋巴结中心软化,病变相互融合成 较大的低密度区,边缘厚且不规则的环状强化,周围脂肪 间隙消失。脓肿破或切开引流,创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
21
鉴别诊断:
1.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多数年龄较大,有原发肿瘤, 尤其是头颈部原发肿瘤病史,转移淋巴结多发于上颈部, 多表现边缘强化及中央低密度。一般认为淋巴结厚环强化 (强化环的厚度大于淋巴结直径的20%),结核的可能性比 转移瘤大一倍,且前者的环状影比后者更不规则。结核性 淋巴结易融合成团,与邻近肌肉粘连,常引起皮下脂肪层 呈鱼网状改变,局部皮肤增厚或破溃,此征象少见于转移 性淋巴结和淋巴瘤。一般认为形态不规则的花环样边缘强 化病变,失去淋巴结正常结构表现为大单房,伴有周围肌 肉脓肿,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脂肪层不清晰或闭塞、消失, 邻近肌肉增厚肿胀、皮肤增厚,与病灶分界不清,为结核 的特征性表现。
3
4
5
6
7
8
• 1.鼻咽部软组织稍增厚,左侧稍明显,右侧咽隐窝欠规则, 口咽部软组织增厚,增强扫描有所强化,邻近气道稍显受 压,鼻咽部咽旁间隙尚清晰,上述改变,性质待定:占位 性病变?炎性病变?其它?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 2.左侧胸锁乳突肌下方见多个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最大直 径约14mm,增强扫描有所强化,提示:肿大淋巴结可能 性大,不排除其它,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19
• 事实上上述各型常混合存在,结核性淋巴结增大在增强前 后的密度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环状强化和间隔状 强化有助于淋巴结结核的诊断。
20
MRI表现:
• MR影像上,在T1序列上中央坏死显示中度强度的信号,T2 序列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有强化。周边的肉芽组织,由 于炎性的富血供和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导致在T2序列上显 示为明显的高信号。肿大的淋巴结可能表现为多房状,表 面粗糙,无论是影像上还是临床上都类似于转移性的病变。 慢性或术后的淋巴有纤维化或钙化的成分,这在CT上可以 很好的被鉴别。在MRI上,治疗后的淋巴结结核无论是T1 或T2序列上都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而且没有强化。
病例回访案例(8月)
1
患者何XX,女,47岁,患者入院前2+月无明显原因出现 左侧颈部包块,无红肿疼痛,无头昏痛,无咳嗽、咳痰及 声嘶,无鼻阻、流涕及涕血,无咽痛、牙痛及发热,无潮 热盗汗,无耳痛流脓;无胸闷气促。患者未引起重视。2+ 月前患者发现左侧颈部包块进行性长大。
2
• 入院诊断考虑为:左侧颈部包块性质待诊。拟诊讨论:1. 慢性淋巴结炎?患者起病缓,病程长,左侧颈部包块无疼 痛,考虑炎性包块可能;2.淋巴结结核?患者起病隐匿, 左侧颈部包块,CT提示多发性结节,但无潮热盗汗,可 能性较小。3.淋巴瘤?患者左侧颈部包块多个融合成团, 近期有增大去趋势,不排除。4.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左 侧颈部包块多个融合成团,近期有增大去趋势,左侧咽隐 窝饱满,不排除 。
15
分型的CT表现:
• 颈部淋巴结结核按照病例学变化可分为4型,不同的类型 其CT表现不同。I型为结节型或肉芽肿型,表现为单一或 散在的密度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CT 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
16
分型的CT表现:
• Ⅱ型: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包膜未坏死,与周边尚 无粘连。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呈低密度,但淋巴结周围的脂 肪间隙尚能分辨,CT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中心低密度影 更加清晰。
14
基本资料:
• 颈部淋巴结感染途径:
上颈部淋巴结结核多由口腔、扁桃体等处结核杆菌的感 染引起,而下颈及锁骨上的结核灶多由肺部感染所致,一 般在抵抗力强时不易发病,只有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由原 发感染部位通过淋巴管或由胸内结核病变累及纵隔、气管 旁淋巴结,向上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引起颈部淋巴结结核, 只有极少数由血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