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
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1693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d.png)
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专业课《金融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当美元指数下降时,()。
A.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B.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C.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D.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2、如果美国年储蓄存款利率7%,日本5%,预期美国和日本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和3%。
则美国投资者投资日元和美元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
A.2%和2%B.2%和3%C.3%和5%D.5%和8%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是()。
A.美元资产B.黄金资产C.英镑资产D.德国马克资产4、以下哪个市场不属于货币市场?()A.国库券市场B.股票市场C.回购市场D.银行间拆借市场5、下列不属于长期融资工具的是()。
A.公司债券B.政府债券C.股票D.银行票据6、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国家信用D.补偿贸易7、期权的最大特征是()。
A.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B.期权的卖方有执行或放弃执行期权的选择权C.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性D.必须每日计算益亏,到期之前会发生现金流动8、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
A.汇率B.流通速度C.名义利率D.实际利率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B.消费信用C.国家信用D.补偿贸易10、以下的金融资产中不具有与期权类似的特征的是()。
A.可转债B.信用期权C.可召回债券D. 期货11、关于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证券市场是有效的B.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借入和贷出C.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D.投资者在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12、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企业债券B.银行债券C.银行抵押贷款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3、优先股的收益率经常低于债券的收益率,原因是()。
金融学第3次作业满分答案
![金融学第3次作业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3e900576eeaeaad0f3309c.png)
2015年12月份考试作业金融学第3次作业满分答案(答案在后面)一、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8 分)1.某投资者在一级市场购得面值为1000元,期限3年,名义利率10%的某公司债券;持有2年后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其出售价为1175元。
试问该投资者的年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出售时的市场利率为8%,该投资者的出售价格应为多少?此时二级市场债券购买者的预期年收益率又是多少?2. 当名义存款利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1.1%时,计算存款人实际利率3.已知某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存款为20万元现金,法定准备率为10%,(1)其它条件不变时,计算商业银行体系的新增存款和派生存款总额。
(2)如果商业银行保留了6%的超额准备金,此时银行的新增存款又是多少? (3)如果客户将存入的20万元中的40%转化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1 %,此时增加的存款总额又是多少?(4)如果客户将存款中的10%以现金方式提出,此时银行新增的存款总额又应是多少?4.德国某公司需要一笔$100万准备在美国投资,估计三个月能收回投资。
为了保值,该公司进行了掉期交易。
已知:即期汇率:$1=€1.0830-1.0850,3个月远期美元贴水为0.0035~0.OO25,试计算其掉期交易成本。
5.年初,你花5000元购买了1000股某股票,当年收到现金股利每股0.1元,如果你预期年末其单位股价为5.5元,你的预期年收益率是多少?如果年末该股票实际价格为4元,你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时间跨度1年)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商业银行2. 货币供应量3. 本位货币4. 外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1.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有哪些?2.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利息收益应计入什么项目?为什么?3. 简述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4. 什么是银团贷款?银团贷款的特征和总成本的构成。
金融学第三次离线作业
![金融学第三次离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e8d91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a.png)
金融学第三次离线作业《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
如果把所有社会公众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2、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
3、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币乘机。
4、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二、简答题:(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答:1.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3.货币需求量是一个弹性区域(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答:(1)1997年之前的货币供给机制:信贷供给呈现倒逼机制的特点。
(2)1997年以后的货币供给机制:惜贷现象产生的本身已说明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而开始实施自我约束机制。
由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行为而受到有力的抑制。
(三)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答:1.社会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内在联系2.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四)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各是什么?答:1.货币的均衡,就是货币供应量基本符合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必需的货币量。
这种均衡有二层涵义:(1)货币均衡是在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的均衡。
(2)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偏离的广义均衡。
2. 货币失衡,是相对于货币均衡而言的,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不相适应已达到了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即供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货币失衡有Ms>Md和Ms<Md两种表现。
当Ms>d时,通货膨胀;当Ms<Md时,通货紧缩。
(五)通货膨胀的分类有哪些?答:1.按物价上涨的程度,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2.按市场机制的运行情况,分为公开的和隐蔽的通货膨胀3.根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分析,分为预期的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4.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六)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答:(1)收入的增长远低于经济的增长。
2013年9月份考试金融学第三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金融学第三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7ee908cbceb19e8b8f6ba46.png)
2013年9月份考试金融学第三次作业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1. 开放式基金2. 金融资产泡沫3. 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4. 什么是一价定律?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一枚面额为500元,期限为6个月的国库券,市场发行价485元,计算投资者收益。
2. 某人自2000年11月3日在银行存款500元,年利率3%,2001年3月8日偿还。
按单利计算,普通利息的收入是多少?如果利息税率为20%,扣税后利息收入又是多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1. 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相关性如何?2. 什么是金融工具?大体种类有哪些?3. 如何理解国际收支的内涵?4.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题(20分,共 4 题,每小题 5 分)1.参考答案: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确定的营业场所随时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解题方案:评分标准:回答出概念得4分2.参考答案:由于人们对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的变化,导致金融资产的市场供求变化,使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交易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实物资产的现有价值形成过多虚拟价值。
金融泡沫破灭的过程就是虚拟资产价值回归的过程。
解题方案:金融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实物资产的现有价值形成过多虚拟价值。
评分标准:回答出原因是由于人们对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的变化得2分,回答出金融泡沫破灭的过程就是虚拟资产价值回归的过程得2分3.参考答案:股票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幅度并衡量股市行情的综合指标。
它集中地反映了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
股价指数是股票市场的测量器,是显示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其它各种因素变化状况的“晴雨表” 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股票价格指数通常以“点”为单位. 股票价格指数有综合指数和成分指数。
北语 19秋《金融学概论》作业_1234
![北语 19秋《金融学概论》作业_1234](https://img.taocdn.com/s3/m/004bbefb02d276a200292ef6.png)
19秋《金融学概论》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通常用Md/P表示()(4分)A. 名义货币需求B. 实际货币需求C. 现金货币需求D. 存款货币需求答:B 【131】【9666】【2906】2.商业票据市场最发达的是()(4分)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答:B3.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4分)A. 纸币本位制B. 金银复本位制C. 金本位制D. 银本位制答:D4.创造基础货币的主体是()(4分)A. 商业银行B. 投资银行C. 财政结构D. 中央银行答:D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主要是买卖()(4分)A. 股票B. 政府债券C. 公司债券D. 商业票据答:B6.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4分)A. 可贷资金量减少B. 可贷资金量增加C. 可贷资金量不确定D. 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答:B7.商业银行“三性”原则是指盈利性,流动性和()(4分)A. 投资性B. 投机性C. 安全性D. 风险性答:C8.下列4项中,货币职能中首要的职能是()(4分)A. 流通手段B. 价值尺度C. 贮藏手段D. 支付手段答:B9.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是()(4分)A. 基金B. 汇率C. 外汇D. 债券答:C10.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4分)A. 充分就业B. 经济增长C. 物价稳定D. 国际收支顺差答:D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按衡量货币价值划分,汇率可以分为()。
(4分)A. 名义汇率B. 实际汇率C. 有效汇率D. 基本汇率答:ABC2.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的关系划分,可将货币分为三个类型,即()(4分)A. 商品货币B. 代用货币C. 信用货币D. 纸币答:ABC3.金本位制的形式有以下哪几种()(4分)A. 金币本位制B. 金块本位制C. 金汇兑本位制D. 双本位制4.金融市场按交易方式可分为()(4分)A. 股票市场B. 现货市场C. 期货市场D. 期权市场5.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金融学》第一次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金融学》第一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406448001f69e31433294f6.png)
《金融学概论》第一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的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既然是一般等价物,意味着货币可以测量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大小,并且可以和任何商品交换。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与租住形式称为货币制度;3、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4、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用百分比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5、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作用的利率。
7、违约风险:是指债权的发行者不能支付利息和到期不能偿还本金的风险。
8、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9、股票市场:是进行各种股票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
10、市盈率:是指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净收益的比率。
(二)简答题:1、货币的职能是什么?答: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
具体地讲,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应量如何进行层次划分?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应量采用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通货即是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等于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相当于各国通常采用的M1;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之和;3、信用与金融的关系是什么?答:1.信用与金融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现代信用的主要对象是货币,金融的对象也是货币;以信用货币为载体的信用关系就是金融;2.信用与金融内涵不同,外延也不能相互涵盖;信用是借贷行为,表现为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实物和货币借贷是信用的两种形式;而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其形成必定以货币为载体,表现为源于借贷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发行股票而形成的所有权关系;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经济学导论作业三参考答案
![金融经济学导论作业三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c42a3deefdc8d376ee32ec.png)
A 的期望回报率为 30%,证券 B 的期
望回报率为 20%. 回答如下问题: (1)假设投资者甲选择的“市场证券组合”由 75%的 A 和 25%的 B 组成,投 资者乙选择的“市场证券组合”由 50%的 A 和 50%的 B 组成,求每个投资者计算 的关于 A 的 Beta 值。 (2)给定你对(1)的回答,下面哪一个论述是正确的?请从 Beta 值角度解 释原因。 I. II. 投资者甲将比乙需要一个更高的 A 的期望回报率 两者都需要相同的 A 的期望回报率
O ( n ) 的速度增加。这些都使得对于大的资产组合的管理成本十分巨大。
2
(2)
交易成本过大。由于实际中每笔交易通常都有最少交易量存在,即现实 中资产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因此当资产数量过多时,调整组合的成本也 会变大。
(3)
随着资产种类上升,分散风险的边际收效下降很快。从上面的特例可以 看出,可分散风险是以 O ( ) 减少的,因此在资产种类较多时,继续增加
30% r f 甲 1.29 (27.5% r f 甲 ) 30% r f 乙 1.53 (25% r f 乙 ) r f 甲 18.88% r f 乙 15.57%
因此, 甲的证券市场线为
E ( ri ) 18.88% i (27.5% 18.88% ) 0.1888 0.0862 i
ry 5% 0.5 (10% 5% ) 2.5%
因此该股价格被低估,应该买入。另一方面,由于该股具有和无风险资产相同 的预期收益率,同时,其和市场反向变动的特性比无风险资产更有利于减少资产 组合的风险,因此应该买入。 (3)由第 3 题结论可得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d8304370b1c59eef9c7b406.png)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是个人、企业、各种机构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那种需要。
所有个人、企业、机构的货币需求,可视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实质,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潜在的或正在实现的购买力。
2、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简答题:(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其特点有: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甚至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3、投资需求与投融资制度之间的矛盾(七)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性约束有哪些?主要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证券抵押放款的法定保证金比率、消费信贷管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房地产信贷管制。
(八)金融监管的原因是什么?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金融业得特殊性。
(九)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依法管理原则。
金融学概论练习题以及答案定稿版
![金融学概论练习题以及答案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627c1df524ccbff0218430.png)
金融学概论练习题以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金融学概论练习题以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股票市场下跌造成了。
A.社会财富减少 B.股民财富减少,其余的人财富增加C.社会财富增加 D.股民财富减少,其余的人财富不变2.目前在我国,哪一个利率是我国最早的市场化利率。
A.居民储蓄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C.同业拆借利率 D.活期存款利率3.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大货币供给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
A.利率上升B.利率不变C.利率下降D.先上升后下降4.在可贷资金理论中,若政府赤字通过发行债券弥补,赤字增加意味着。
A.利率上升B.利率下降C.利率不变D.利率难以确定5.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所决定。
A.资本供求B.借贷资金供求C.利润的平均水平D.货币供求6.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
A负债业务B资产业务C清算业务D其他业务7.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C使商业银行没有行动D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8.下列中,体现中央银行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的是()。
A代理国库B对政府提供信贷?C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D发行货币9.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属于:A.单一银行制B.总分行制C.代理行制度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判断题1.有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必须为负,违约风险越大,风险溢价越低。
2.分割市场理论认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短期利率变动的预期。
3.预期理论认为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线下降;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则上升;如果未来短期利率不发生变化,收益率曲线也不动,即呈水平状。
4.实行浮动利率,借款人在计算借款成本的难度要大些,但是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
因此,对于中长期贷款,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5.由市场决定利率,穷人借贷的利率会比富人高。
13春《金融学概论》作业3
![13春《金融学概论》作业3](https://img.taocdn.com/s3/m/2c43473bf78a6529647d53ed.png)
题号: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6.45内容:属于我国股票类别的是()A、国家股B、法人股C、人民币特种股D、H股标准答案:ABCD学员答案:ABCD本题得分:6.45题号: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6.45内容:现代银行具备三个特点()A、利率水平低B、信用功能扩大C、具有货币信用创造能力D、自由化标准答案:ABC学员答案:ABC本题得分:6.45题号: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6.45内容:商业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商品赊销B、预付定金或货款C、货币借贷D、分期付款标准答案:ABD学员答案:ABD本题得分:6.45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23内容: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仅把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只研究了货币的()职能。
A、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3.23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23 内容:在双本位之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被后人称为()A、拉姆齐法则B、马歇尔法则C、格雷欣法则D、休谟法则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3.23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23 内容:按照四分法的观点,()职能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标准答案:D学员答案:D本题得分:3.23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23 内容: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的口径,狭义货币指的是()A、M0B、M1C、M2D、M3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3.23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23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执行着货币的哪项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3.23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23内容:基础货币由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
金融学知识第三次作业答案.doc
![金融学知识第三次作业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419c0ea8956bec0875e300.png)
课程名称:金融学学生姓名:曹亮作业标题:记分作业三这是你的第3次测试答题说明:一、单选题1、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凡引起资产增加的项目应反映为()。
A.借方增加B.贷方增加C.借贷减少D.贷方减少2、下列各项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其他投资中的项目是()。
A.投资捐赠B.购买外国股票C.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存贷款交易D.购买外国专利权3、储备资产减少应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借方B.贷方C.借贷双方D.附录4、能够体现一个国家自我创汇能力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贸易差额B.经常项目差额C.国际收支总差额D.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5、由于过于强大的工会力量使一国国内工资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周期性不平衡B.经济增长收入性不平衡C.产品结构性失衡D.要素结构性失衡6、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在IMF中的储备头寸7、在外债期限结构的管理中,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例不应超过()。
A.10%B.15%C.20%D.25%8、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偿债率是指()。
A.外债还本付息额/GNPB.外债余额/GNPC.外债余额/外汇收入额D.外债还本付息额/外汇收入额9、国际资本流动就可以借助衍生金融工具具有的()效应,以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来控制的名义数额远远查国其自身的金融交易。
A.羊群效应B.冲击效应C.杠杆效应D.一体化效应10、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核心主体是()。
A.外汇经纪商B.外汇银行C.外汇交易商D.中央银行11、()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是所有外汇交易汇率的计算基础。
A.期权汇率B.期货汇率C.远期汇率D.即期汇率12、正因为存在外汇市场上的()活动,才使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趋于同一。
A.即期交易B.远期交易C.套汇交易D.掉期交易13、影响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北大经院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
![北大经院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68cef1bfad6195f312ba687.png)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黄田帅00425123经院04级金融学系Ⅰ、在短期中,价格是粘性的,价格水平P不变;而在长期中,由于利率代表着不同时期货币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度量并没有受到货币需求一次性冲击的影响,因此,长期中利率R 是不变的。
进而可以得到,由于实际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给没有发生改变,且在长期中,利率不变,从而长期中价格水平会发生变化,引起汇率E的变化。
由于存在理性预期,因E也会发生变化。
此,在实际货币需求发生改变时,相应的预期汇率e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在短期中,实际货币需求下降,价格水平P不变,从而利率R下降。
在资本市场上,E上升,由于预期在长期中价格水平P会上升导致汇率E在长期中上升,因此,预期汇率e由利率平价,在短期中,汇率E上升。
在长期中,价格水平P上升,最终导致利率R与初始水平相等。
在资本市场上,由于E的上升,由利率平价,即使是初始的利率水平R,也导致了长期中汇率E高于预期汇率e初始水平。
Ⅱ、在汇率粘性价格模型中,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会使得汇率的短期变动大于长期变动,即为超调。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会带来产出Y的增加,则会使得实际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市场上造成减少了原模型中利率R的下降幅度。
又由于产出Y会逐渐恢复到原本的水平,E不变。
从而,在短因此,在长期上,结论与原模型相同,汇率与原模型相同,预期汇率eE不变,因此短期汇率E上升的期的资本市场上,由于利率R较原模型为高,而预期汇率e幅度小于原模型,产出的增加降低了超调程度。
Ⅲ、如果第一种解释成立的话,由于存在对未来通胀率的预期,相应的会传导到资本市场上,引起预期汇率的上升,从而可以用资本市场的两个数据来判断第一种解释是否成立:若理性预期和利率平价成立,那么下一期的汇率就代表着本期的预期汇率,从而可以通过下期汇率是否变动来判断第一种解释是否成立。
若CIP成立,那么本期的远期汇率就代表着对汇率的预期,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远期汇率是否变动来判断第一种解释是否成立。
《金融学》形考作业3答案
![《金融学》形考作业3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96532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1.png)
《金融学》形考作业3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里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4、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5、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6、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7、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8、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量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0、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1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货币供应量数倍伸缩的基础,是市场货币量形成的源头。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成数倍于基础货币量的市场货币供给总量。
12、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3、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是社会总供给均衡的一种反映。
是相对的动态的均衡。
1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5efbf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c.png)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是个人、企业、各种机构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那种需要。
所有个人、企业、机构的货币需求,可视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实质,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潜在的或正在实现的购买力。
2、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简答题:(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其特点有: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甚至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新的挑战:尽管央行不必如以往那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创造央票来“冲销货币”,减小了冲销和财务成本,但在旧有货币供给模式面临改变、原有货币扩张能力出现收敛的新局面下,央行也将无法再借新增外汇占款而维持低利率,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到接近自然利率的均衡状态。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面临新的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承担“买卖”和“对冲”外汇的角色,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将不再遥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来确定基础货币的投放,提高货币乘数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北语网院金融学概论1-4答案 (1)
![北语网院金融学概论1-4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508a01a8b84ae45c3a358c60.png)
考生答题情况--------------------------------------------------------------------------------作业名称:15秋《金融学概论》作业1 出卷人:S详细信息:题号: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从发展趋势看,间接融资更具有市场性特点,而直接融资的市场性相对较弱。
1、错2、对标准答案:1题号: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货币供给量是一个流量概念。
()1、错2、对标准答案:1题号:3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历史上对货币的唯心论解释是货币名目论。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4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5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离岸市场需要持有的准备金比较少,其经营成本低于国内银行。
1、错2、对标准答案:1题号: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
1、错2、对标准答案:1题号: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巴塞尔新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应达到8%。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6.25内容:融通资金的总和也被称为金融市场。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的发行量,会导致利率的下降。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1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只能以贵金属的条块形态出现。
1、错2、对标准答案:2题号:11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股票市场属于货币市场范畴。
()1、错2、对标准答案:1题号:12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3.12内容:补偿贸易的特点是商品交易与信贷行为相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信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交通大学-《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金融学概论》第三阶段作业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是个人、企业、各种机构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那种需要。
所有个人、企业、机构的货币需求,可视为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实质,是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潜在的或正在实现的购买力。
2、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简答题:(一)如何理解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其特点有: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如何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资本流动双向平衡将成常态,资本项目甚至出现逆差的大背景下,我国货币供给主渠道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是新的挑战:尽管央行不必如以往那样,通过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创造央票来“冲销货币”,减小了冲销和财务成本,但在旧有货币供给模式面临改变、原有货币扩张能力出现收敛的新局面下,央行也将无法再借新增外汇占款而维持低利率,市场利率将逐渐回归到接近自然利率的均衡状态。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面临新的重大改革,央行不再承担“买卖”和“对冲”外汇的角色,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将不再遥不可期,到底是以什么来确定基础货币的投放,提高货币乘数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标。
(三)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1、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2、货币总需求引出货币总供给3、货币总供给构成对市场总需求的载体4、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保持平衡。
(四)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各是什么?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货币失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不一致的状态,要么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要么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五)通货膨胀的分类有哪些?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2、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3、恶性的或脱缰的通货膨胀4、隐蔽的通货膨胀5、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6、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7、结构性通货膨胀(六)我国通货紧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1、体制缺陷。
2、产业结构不合理。
3、投资需求与投融资制度之间的矛盾(七)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制度性约束有哪些?主要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间接信用控制工具、证券抵押放款的法定保证金比率、消费信贷管制、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房地产信贷管制。
(八)金融监管的原因是什么?1.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金融业得特殊性。
(九)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依法管理原则。
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
三、论述题:(一)货币供给过程中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哪些?由央行供给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2.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
其中在货币供给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银行体系。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供给的,货币供给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活动密切相关3.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金融体制下,货币供应量是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而注入流通的。
这一供应过程具有三个特点:①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②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即中央银行创造现金通货,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③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有重要影响。
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体共同决定。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经济体系以外的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1,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和实际财产的再分配的效应,是最主要的效应。
工资收入不变或者增长慢于价格的上涨,工薪阶级会蒙受损失。
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进一步加剧。
通货膨胀对财产价值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财产形式。
2,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的短期效应。
在未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未被预期的通货膨胀使实际公司成本下降,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扩大。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只会促进工资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推进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产生破坏性影响。
3,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三)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有哪些?通赁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企业财富的缩水2)居民财富的缩水3)政府财富的缩水2.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
物价的普遍下跌3.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4.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四)我国应对通货紧缩的主要思路是什么?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扩大内需;主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如何配合?一、正确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特色,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各有优势,两者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又各自独立不可替代,具体表现:(一)两者的目标相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两大经济政策,两者的目标一致,虽然可供具体操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以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相对稳定为最终目标。
(二)两者的功能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尤其是货币政策需求总量的控制更具有力度;但在我国传统经济政策中,往往只重视财政政策对总量的控制,而仅仅把银行看作是财政的出纳机构,机械地视银行为财政的附属物。
其实财政在总量的控制上只能改变总量的分布结构,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其有效供给,它对总需求的调控却没有货币政策更为直接。
(三)两者的效率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两大问题上功效不同。
财政政策可以运用税收杠杆与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对不同的经济效益主体,实施不同程度的调节,在解决社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上,尤其是通过所得税调节,具有独特的作用,而货币政策由于受信贷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制约,是很少顾及到公平性原则问题。
(四)两者的作用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对调节物价总水平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变动基础货币,调整存贷利率,影响社会总需求,尤其是对资源约束型经济效果更为显著,而财政政策在这一方面却难以与货币政策相比。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模式有三种可供选择:(一)“松财政与松货币”政策模式,即“双松”模式,它通常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税收支出投资优惠,调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率等来刺激社会需求,以使经济复苏。
(二)“紧财政与紧货币”政策模式,即“双紧”模式,它通常在需求过旺,供需缺口过度拉大时,政府为抑制过度膨胀的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震荡,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控制信贷计划,进而控制社会总需求。
(三)“紧财政和松货币”政策模式,即“一松一紧”模式。
前者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运用税收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同时,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加剧,后者是指政府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存贷利率以鼓励投资,同时,减少政府支出,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以稳定物价,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由此可见,对如何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三种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运行情况。
权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抉择。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最佳模式选择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如何正视在国民经济进行过程中,有些地方经济过热现象有所抬头,1993年度第1季度和第2季度物价总水平,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基础货币也出现不规则的增长现象,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采用“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其理由:(一)从调控模式上看,“松财政与松货币”模式会带来较高的投资和较高的经济增长,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总量基本平衡而结构不够合理的经济现状,具有坚实的国情基础。
(二)从财政管理上看,我国财政比较困难。
1991年至1992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赤字达23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为206.4亿元,地方财政赤字为31.1亿元,1979年至1992年累计赤字达1 000亿元。
财政收不抵支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财政,“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不但没有解决财力分散的格局,反而助长了区域封锁,同时承包制不仅承包了利润,而且也变相承包了税种,各地方以局部利益为目标,引起了强有力的投资冲动,变相承包税种,越权减免,开发区低价批租,乱开保税区等,严重地冲击了中央财政、使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而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价值调控,因此,提高中央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实施紧缩财政政策,是我国目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
(三)从货币政策职能上看,在实施紧缩财政的同时,必须辅以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扩张的经济必然对货币提出扩张的需求。
资金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加油站,资金不足的矛盾,在紧财政的情况下只能运用较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融资、拆借和非金融机构信贷,加以弥补,从而使建设资金得以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