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_《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请全体同学一起背诵《静女》导语:在刚刚背诵的《静女》一诗中,静女采了彤管/荑草,作为礼物赠送给小伙,小伙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并且通过“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的双关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直抒胸臆,间接或直接地想静女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几百年后,也有一个人,涉江采了一束芙蓉花,想要送给自己的爱人。
花送出去了么?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走进《涉江采芙蓉》,一探究竟。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情感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2.感悟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手法)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2、感悟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手法)三、新课讲授(一)古诗十九首1.题目解析《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它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它们并非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
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2.写作背景: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之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流。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3.内容、手法解析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体会诗歌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式分析;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诗歌主题的抽象提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学生预习《涉江采芙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2)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如意象、手法等;(3)探讨诗歌主题,分享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2)详细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内涵;(3)举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其他古典诗歌;(2)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课堂分享,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涉江采芙蓉》;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有,如何改进?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是否得到提高?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公开课《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公开课《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公开课《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附中录播教室上了一堂公开课,授课内容为《涉江采芙蓉》,授课班级为高一·11班。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后,我陷入深思:走上讲台六年多,我不知不觉懒散了、松懈了、落后了。
有些问题潜滋暗长,而我竟不自知。
所幸,附中严谨的教风和教研组老师们直言不讳、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让我非常幸运的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可怕状态。
在反思之前,我当以最真诚的态度,感谢这一次公开课,更感谢组里的老师们!一、教态掌控这是我第一次在教学反思中写到教态。
表面看来,教态即教学姿态,是教师的形象气质、面部表情、口头和肢体语言,但这绝不是教态的根本用意。
从根本来说,教态这个词的重心在于“态”,即态度。
通过教态,教师传达给学生的是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人生态度。
《三字经》讲:“教不严,师之惰。
”所以,教态首先在于一个“严”字,在于严谨、严肃、严厉。
这三个词语,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而是对待知识和课堂的基本原则。
而我课上所呈现的教态,随性多于严肃,轻松多于严厉,自由多于严谨,故此当为我所反思之一,所需践行之一。
二、前期准备一堂好课,必定包含课前准备、课上呈现、课后反思三个过程,作为基础过程的课前准备,决定了后两个过程的成效。
课前准备,应当包含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试讲磨课等。
其中,试讲磨课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它能修正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的问题,也能提前预测课上呈现的问题。
正如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一样,好的公开课,一定是磨出来的。
此外,磨课不只是一个调整课堂设计思路和环节的过程,还是一个引领教师重构课堂设计理念、重建教学基本逻辑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
以往,我常将重心放在课堂呈现上,课前准备往往有欠,此为我所反思之二,所需践行之二。
三、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综合衡量了学生参与程度、师生课堂关系、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教学细节的合理科学与否等等。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授课之前,我进行了一定的准备,然而授课之后,却发现有不少遗憾之处。
现对其进行反思如下:一、优点1.诵读比较充分。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法则,在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理解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反复诵读。
在感悟诗意的基础上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音乐再现情景。
适当的背景音乐能够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从而激起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学生们在音乐背景的渲染下,较为快速地调动起了情感,诵读效果比较好。
3.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在探究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这一问题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4.充满激情。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以充满深情的状态进行教学除了让文本中的情感感染学生,也用我的深情来熏陶学生。
体现了语文学科以“情感”为基点的“人文性”。
二、缺点及改进方案1.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我说得过多,学生反而说得较少,限制了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的适度性,做出回应,进行适度点拨即可,不可反客为主。
2.心理调控能力较差,有紧张情绪。
我在放第一张幻灯片的时候,背景音乐出不来,想用话筒,连接线有问题,没有用上。
刚开始上课就出现这两个问题,我顿时紧张起来,学生的情绪也受到感染,变得紧张起来。
使得课堂教学显得不够自然。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准备得充分一些,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并且增强成功教学的信心。
3.课堂语言不够生动优美,语速过快。
语速过快,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打开。
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加强自我学习,积累优美的词汇,加强课堂语言的感染力,并且注意放慢语速,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诗歌的意境分析和艺术特色欣赏。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一些生僻词汇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享。
4. 探究学习:(1)学生对比分析《涉江采芙蓉》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
(2)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字词理解和句子解读的准确性。
3. 学生对诗歌意境分析和艺术特色欣赏的能力。
4. 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反思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反思。
2. 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
3.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合理有效。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5. 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5篇范文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微格模拟教学中,我选的课题是《涉江采芙蓉》,这是被称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体诗。
根据新课标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我把上课的重点放在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上,旨在“涉江”采得“美芙蓉”。
现在主要针对这个教学尝试做些反思:我确定这个教学重点的原因是,现在中学在古典诗歌教学上有的老师以串讲法和诵读法为主,限于讲解诗歌的字、词,把古诗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文串讲课,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最为自由,最能表现多元有界解读的诗歌赏析却很大程度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失语,赏析变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
这样只能“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无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
”(杨平东《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新课标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所以我选择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绪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掌握了一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传统,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体验了一回心灵之旅,试与诗人产生共鸣,使课堂充满人文性色彩。
我设计在讲解颈联“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时候突出我的课堂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艺术画面。
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具有很强的动作感和画面感的词“还顾”“望”,心理描写的词“漫浩浩”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频频回望故乡的画面和路途绵延无尽的距离感。
学生此时对诗句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有了一些朦胧的体验。
然后再在学生有了一定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用想象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描摹一下这两句诗歌的艺术画面。
此处,学生可以闭上眼睛,跟着发言同学的思路,在脑中浮现画面:一条望不到头的大道把男女双方隔开,大路一端妻子望眼欲穿,另一端丈夫不时地回头望乡,欲见妻子而不得,而这漫浩浩的无情的大道却成为了男女双方感情共同寄托的唯一的对象。
此时,学生的感情有了一定的升华,我再导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汇报课《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上个星期五,十月十八日讲完汇报课《涉江采芙蓉》,顿觉轻松,中途虽也想过一些问题,但都不成条理,浅尝辄止,直至今日,才述诸笔端。
既然是半学期的汇报课,那自然是比刚来时的上岗课要好,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时想的周到些,从导入到讲解都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情”字,讲课时也比原来更加大方得体,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完全投入到了诗词之中,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忘我的激情,除开中间看了一眼教案外,基本上脱离了照本宣科,“读稿”的过程。
做到了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能够较深入的带着学生剖析诗歌背后的意境,情感。
整堂课感觉讲得很细致,很紧凑,时间过得很快。
当然这是讲完后我的自我感觉,不可否认也确实比平时上课要好些。
但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发现还是有很多不足。
反思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课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反应,上课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老师一个人手舞足蹈的去表演,怎么样去提高学生的兴致,让学生来表演这才是关键。
这节课上学生参与的程度太少,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反应的时间,读的时间,自我感悟的时间。
另外,我在课堂时间上把握的也不好,前边引入拓展的较多,致使后面有些匆忙。
语言也显得拖沓,做不到简洁准确有力,在教学语言上还有待锤炼。
在教学设计的内容过渡衔接方面,有些生硬,语言引导不够。
另外在投入的讲解之余还差点忘了板书和换课件。
事后总体感觉,上课太过于随性,有些缺乏条理,想到什么说什么,在平时上课时,学生甚至感到茫然,不知所云。
课堂上缺乏理性的诱导和语言的精确,节制。
最后再来感叹一声,上课,教书真是个细致活,马虎不得,而且还须得有耐心,真是要百般设想,多方折腾。
估计再教个几年书,想问题会越来越细致周到,就怕到时连年轻人的棱角也会被磨掉。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涉江采芙蓉》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运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诵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情感的理解。
2. 诗中哲理的领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涉江采芙蓉》全文打印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涉江采芙蓉》的创作背景。
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
三、诗歌背诵(5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深入分析诗歌情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
三、诗歌创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创作任务:以《涉江采芙蓉》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
2. 学生现场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领悟诗歌哲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领悟诗人的哲理。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中哲理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三、公开课反思(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公开课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领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涉江采芙蓉》。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
(3)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谢灵运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涉江采芙蓉》终于被正式搬上了讲台。
虽然在录课之前进行了很多次的练习,但是也有一些遗憾。
但我知道,只有经过每一次的认真反思和总结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越来越好。
下面是我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反思。
一、优点1.教材分析到位,重难点把握得当。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的一首古诗。
高一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而且《涉江采芙蓉》语言平实质朴,学生对诗大意的理解并不困难。
因而本课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我将教学定位在“‘立象以尽意’——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这一教学要点。
2.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课堂掌控能力较强。
在正式撰写教案时,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
也了解到了很多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但在具体写教案时,我并没有一味地去复制,而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后面“对写法”的讲解与分析以及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的分析。
我觉得“教学创新”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的意识。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思路清晰。
以“立象以尽意”为主线,从“诵读感知”到“析象知情”再到“联想背诵”。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注重引导,讲求过程和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在此次授课中,我并没有停留在对诗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
并将这样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以后具体的分析诗歌之中。
二、缺点及改进方案1.心理调控能力较差,有紧张情绪。
虽然课前练习了很多次,但真正站上讲台时,还是有紧张情绪。
归根结底还是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充分,对教学缺乏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力充分准备,增强对教学的信心。
2.教学预设性较强,不能随机应变;二次提问的能力较弱。
对一些提问在课前做了预设,当学生没有按照我的设想而回答时,出现了紧张情绪。
涉江采芙蓉板书设计及反思
涉江采芙蓉板书设计及反思【涉江采芙蓉板书设计及反思】涉江采芙蓉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一、主题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一、艺术特色1、以乐衬哀(反衬)2、以虚衬实(悬想)3、婉曲奇想(思妇调)《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东汉时期的文人五言诗,刘勰和钟嵘都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更是毫无夸张的说是“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古诗鉴赏也是高考的必考项目。
选择这首诗进行比赛是想对古诗教学进行一个展示和探索,也想让各位评委给出指导意见,以便将来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
这首诗在环节设计上,还是比较清晰合理的。
通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
然后通过分析意象和展开想象对诗歌进行深度的理解,最后对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进行讨论。
整个过程还把诗歌的表达技巧通过一些例子教给学生,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触类旁通,也让学生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完古诗,用《古诗十九首》中同一主题的《庭中有奇树》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教学效果整体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上能够得到实现。
但是有两个问题自己一直在思考,这也是古诗教学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
首先,人们经常说“诗无达诂”,意思是诗歌是语言的品味和情感体验的一个过程,它适合反复吟咏,自己体悟,实在不适合一字一句的翻译,否则,破坏它意境和情感的整体性,这违反诗歌鉴赏的原则。
可是实际教学当中,不可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一些字词和意象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真正透彻的理解诗歌,更谈不上情感的共鸣。
而且在高考中诗歌鉴赏就是分析一些诗歌的意象来体悟作者的情感。
“诗无达诂”和意象分析,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原则下,尽管课堂上进行了正常的教学处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不解的地方。
其次,关于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讨论存在歧义。
在统一发放的《教师教学用书》上,抒情主人公认定为是男子,而在发放的《学习指导》上则认定为女子。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诗歌解读
引导学生解读诗歌
1.诵读—疏通—感受
2.意象—意境—情感
3.手法—效果—情感
4.背景—特点—价值
7分14秒
小结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没有浮躁的华美,用清淡自然的笔触,写出了一古诗词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诗歌,做到真正的涵咏诗歌,从诗歌中发现美、体会美,这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实践。
教学目的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分析诗歌意象,感悟诗歌的画面美;
3.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导入
导入及明确学习目标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
教学设计与反思
授课教师
微课名称
《涉江采芙蓉》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高一教材:人教版
章节: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
录制工具与方法
录屏软件内录
教学类型
鉴赏课
设计思路
一、由散文语言引入诗歌美;
二、解读诗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赏:
1、诵读—疏通—感受
2、意象—意境—情感
3、手法—效果—情感
4、背景—特点—价值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范文.doc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相比较与自己上学期《涉江采芙蓉》的公开教学,和自己近两周以来的诗歌教学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本节赛教课有如下改进和不足:1、自己能意识到,同事们也曾经给我指出:我的语速比较快,而且有时候吐字也不很清楚。
本节课上自己认真注意到这一点,而且在前面的三十分钟也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后面十五分钟做得不够好。
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多加强。
2、自己的个性比较急。
本节课控制得比较好,课堂进度也比较得当,但是在“示范读音”的时候却抢了五秒钟(大约),在下课时少说了“背诵诗歌,完成课堂练习”这一句话。
看来这个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细致地加以把握。
3、课堂生成和教师预设二者关系的处理,尤其是在高中段的课堂上,自己历来重视在教学中注意并处理好。
但是在本节课中课堂生成没有预想的好。
这说明自己在备课时和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时,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实在。
但是在破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问题尤其是随机生成的问题的探讨却比本节课要更热烈,这说明自己在赛教课的重压之下没有充分地把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上真实的、原生态的东西完全展现出来。
这就需要自己平时多总结、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尽可能每一名同学)都给自己提提意见。
同时,自己通过录像尤其是本节课的录像认真总结。
力争在今后的教学尤其是塞教中,把真正的“课堂生成”展示出来。
4、关于板书的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板书是必须的,但由于本节课教学主题明确、步骤清楚、课时总结精当,而且这三点都在幻灯片体现出来了,所以,板书这一块我做了省略。
在今后的使用幻灯片的教学中,我会认真注意,一定有言简意赅的板书。
5、关于使用PPT课件的思考。
本节课上,自己的主导思想是让PPT课件和幻灯片为教学服务,在实际操作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但和自己以往所学习到的很多名家的教学录像中如何使用PPT课件为教学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
6、关于对教具、学具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涉江采芙蓉》终于被正式搬上了讲台。
虽然在录课之前进行了很多次的练习,但是也有一些遗憾。
但我知道,只有经过每一次的认真反思和总结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越来越好。
下面是我对《涉江采芙蓉》的教学反思。
一、优点
1.教材分析到位,重难点把握得当。
《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的一首古诗。
高一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而且《涉江采芙蓉》语言平实质朴,学生对诗大意的理解并不困难。
因而本课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我将教学定位在“‘立象以尽意’——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这一教学要点。
2.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课堂掌控能力较强。
在正式撰写教案时,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
也了解到了很多老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但在具体写教案时,我并没有一味地去复制,而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后面“对写法”的讲解与分析以及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的分析。
我觉得“教学创新”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有的意识。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逻辑性强,思路清晰。
以“立象以尽意”为主线,从“诵读感知”到“析象知情”
再到“联想背诵”。
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注重引导,讲求过程和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在此次授课中,我并没有停留在对诗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
并将这样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以后具体的分析诗歌之中。
二、缺点及改进方案
1.心理调控能力较差,有紧张情绪。
虽然课前练习了很多次,但真正站上讲台时,还是有紧张情绪。
归根结底还是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充分,对教学缺乏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力充分准备,增强对教学的信心。
2.教学预设性较强,不能随机应变;二次提问的能力较弱。
对一些提问在课前做了预设,当学生没有按照我的设想而回答时,出现了紧张情绪。
如“江水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在回答时,学生因为生活阅历的不同,回答的问题与我预设的答案大相径庭,因而就很难让教学继续。
有些问题,学生做了很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我没能够做出很好的回应。
如“抒情主人公是谁?”在这一问中,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很有见
地。
但我除了说他们的想法很好外,不知道该给他们怎样的回应,二次提问的能力太弱。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减少答案预设,并从学生的问题中抓住关键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3.拓展资料陌生,不易引起学生共鸣。
在“折芳寄远”这一环节里,我拓展了一些有关这一雅致的诗句。
但是很多都是学生没有听过的,这样的资料让学生有一种陌生感,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些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选择拓展资料时,我将多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主,引起他们的共鸣。
4.教学重点突出,但分析不够深入。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能够掌握通过分析诗歌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二是能通过对抒情主人公身份多重性的分析,感受诗歌无穷的意境。
但从具体的教学来看,由于时间限制(15分钟),两个教学重点设置得有点多,导致教学重点突出却不够深入。
教学中老师应该有“一课一得”的思想,不求量,而求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教学重点的设置。
5.课堂语言不够生动优美,语速过快,语调过于平淡。
在讲课的过程中,语速稍快,容易让学生产生课堂节奏过快的感觉。
语调平淡,也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激情。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自己的语速。
在教学中,也将投入更多的感情,让自己真正地融入课堂,也把这样的情绪带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