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与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与演变趋势探析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它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再到逐渐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汇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剖析,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史。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1:2.46的水平。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外储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固定汇率制度逐渐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外汇管制,并开始了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汇率制度,即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开设一个外汇交易市场,行使市场调节作用。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解决外汇供求不平衡、黑市交易盛行等问题。
然而,双轨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中国汇率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出了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托管币篮机制改为单一美元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汇率水平。
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升值,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75升值至6.0504,升值幅度接近30%。
然而,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了贬值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外汇干预、限制资本流出等。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保持平稳,但在2015年8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了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2%。
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在贬值的趋势,一度对美元贬值超过6.9元。
对于中国汇率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一些主要因素。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多年的变革和调整。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决定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以稳定汇率并促进对外贸易。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固定汇率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于2005年改革了汇率形成机制,引入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确定中间价,允许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浮动。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系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环境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变化,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也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产生影响。
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会影响人民币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汇率的变动。
此外,市场对市场预期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对于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的预期会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变动,从而改变人民币的价值。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政策因素虽然本文不涉及政治,但还是不能忽略政策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政府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货币发行、利率调整、外汇干预等手段来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调控。
四、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需要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机制,而这些改革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国贸12-2班李慧武学号28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
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
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
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
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
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 - 1985年的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1986 - 1993年的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1994年后汇率并轨、2005年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制度,顾名思义,它是由官方制定的两种汇率制度组成。
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行业迅速壮大,以往的单一汇率制度并不能满足当时外贸行业的需求,因此,除了汇率官方牌价外,我国又制定了针对于贸易行业的贸易内部汇率及外汇留成制度。
贸易内部汇率用于对出口贸易及其费用进行结算;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出口企业留存一定比例的外汇,方便其进口所需原料,并允许部分部门间进行汇率调剂。
这样,人民币官方双重汇率机制就形成了。
此时贸易行业的换汇成本较高于非贸易的官方汇率。
随着美国的经济地位不断加强,美元的持续升值,导致人民币不断地贬值,到了1984年末,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行业内部汇率基本持平,于是在1985年,我国又取消贸易内部汇率,重新回到了单一汇率制度。
1985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自此,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壮大,代替了被取消的贸易内部汇率,80%以上的对外贸易均以调剂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此阶段,被称为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机制。
从1978年开始,中央政府便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限制于当时思想不够开放,地方政府无法理解并实施,1993年中央开始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式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了响应这一经济体制改革,我国自1994年开始起,将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制。
同时将结算汇率业务全部移交银行,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并上缴外汇。
2005年之前,人民币始终紧盯美元,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部经济活动及对外贸易体量均飞速增长,经济更为复杂,受影响的因素增多,因此,以前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人民币汇率是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也是外商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近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引起世界经济共同关注。
那么,有哪些原因和趋势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呢?一、供求关系。
经常货币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是指货币流出去的多少和流进来的多少。
如果人民币资源流出超过其流入,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上升。
反之,如果人民币资源流入超过其流出,那么人民币汇率就会下降。
二、市场信心。
市场参与者的市场信心不断改变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趋势。
如果经济状况恶化,参与者会降低投资者对民生的信心,减少外汇资本的流出,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同样的,如果经济状况有所改善,市场信心就会提高,外汇资本流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就会贬值。
三、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美国经济运行、欧元制定国之间国际政治关系、国际贸易基本趋势以及外汇市场投资者差异化地布局等。
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当美元汇率发生变动时,人民币汇率也会发生相应变动。
四、政策影响。
尽管外部影响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但是由政府和央行采取的介入措施将会给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长期影响。
例如,中国央行多次出台政策,例如2011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条例》,采用管理性干预控制宏观经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以及2015年8月11日开始实施的.N.N.外汇改革,将会改变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除此之外,货币汇率也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例如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宏观经济政策。
总的来说,经常货币汇率变动是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依据影响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其变动趋势主要分为供求关系、市场信心强弱、外部影响及政策影响等四种。
目前,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环境和国际外汇改革的推进,都会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大背景也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指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原因是什么?未来的趋势又在哪里呢?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原因1.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
当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时,各国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美国,导致美元升值。
而当美国经济衰退时,投资者会将资金转移到其它国家,导致美元贬值。
这样的情况对人民币汇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等举措,中国对外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加。
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的成本和效益,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
3.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
例如,美国的加息政策会引起美元升值,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
而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1.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应该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合理均衡汇率水平。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汇率变化将更加灵活。
2.受多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经济状况、政策调控等。
因此,无法预测其具体的走势。
3.应对外部变化无论人民币汇率会向何处走,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中国应该依据自身的国情和需求,做好对外贸易合作、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应对措施。
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还应该维护汇率稳定,切实保障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原因主要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
而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合理均衡汇率水平,同时要做好应对外部变化的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
改⾰开放以来⼈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
改⾰开放以来⼈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
及影响因素研究
⼀、改⾰开放以来⾄今⼈民币汇率的⾛势与变化分析
改⾰开放以来,⼈民币汇率经历了⼀个幅度较⼤的渐进式贬值过程和⼀个缓慢地升值过程,这两个过程的拐点就是1994年的汇率制度改⾰。
1994年以前,⼈民币汇率的渐进式贬值。
1994年以后,⼈民币汇率的缓慢升值。
(见表)
⼆、⼈民币未来发展趋势
⼈民币汇率的波动将围绕升值进⾏。
中长期的理想状态是以渐进式、⼩幅度、长周期的⽅式进⾏,但其间不排除因美元阶段性⼤幅贬值或其它因素⽽引发⼈民币阶段性升幅加⼤的可能。
三、影响未来⼈民币波动升值的主要因素
1、购买⼒⽔平:根据购买⼒平价理论测算,发现现阶段⼈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低估
2、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3、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4、⼈民币升值的国际压⼒虽然得到⼀定缓解,但仍然存在,以美国为⾸的西⽅发达国
家仍会长期施压
5、从预期⾓度来看,⼈民币汇率虽有上升,但升幅仍没得到⼴泛认同。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变化趋势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外币的换算比例,其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变化趋势。
一、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既受市场因素影响又受政策因素影响。
市场因素主要包括外汇供求、国内外利差、资本流动和风险偏好等因素。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外汇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因素。
1. 外汇供求外汇供求是影响汇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外汇供大于求时,人民币汇率下跌;当外汇求大于供时,人民币汇率上涨。
例如,某一时期外商在中国进口大量商品,需要购买人民币支付货款,这就使得外汇需求增加,人民币升值;而如果国内居民倾向于购买外国商品,在外币市场购买外币,从而导致外汇供给增加,人民币贬值。
2. 利差利差是指不同国家货币利率之差。
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时,国外投资者会将资金转投到中国,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从而增加人民币供给;而当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时,则会出现资本流出,人民币需求减少。
3. 资本流动和风险偏好资本流动是指国际投资者长期或短期投资中国资本市场。
当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不足时,资本流出加剧,人民币贬值。
另外,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偏好于持有安全美元,人民币也因此贬值。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
如果中国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货币供应增加,人民币贬值;如果货币政策过度紧缩,货币供应减少,人民币升值。
5. 外汇政策根据中国的外汇政策,政府会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
政府可以使用外汇储备购买或出售人民币,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
例如,2008年中国政府曾采取干预措施,令人民币汇率从8.28上涨至8.11。
6.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和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如果政府加大对经济的投资,引导资本流入中国,人民币汇率将升值。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原因及效果分析商学院08(2)班乔馨学号:08163064 班号:28614近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汇率变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汇率政策及汇率水平,将关系我国经济能否实现长远平衡发展。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对处于经济转型关键过程的我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回顾1、汇率变动的回顾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的国际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经历了1994年以前贬值幅度较大的过程与1994年汇改以后缓慢升值的过程(见表1) :表1 1981 - 2007年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表(以直接标价法计算)年份1981 1985 1986 1989 1990 1994 1997 2002 2005 2006 2007汇率1171 2193 3130 3176 4178 8162 8130 8127 8111 8100 7161 数据来源: 转自黄盛《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 2007年数据由央行网站得到。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1994年以前, 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幅度的贬值。
这是由于此阶段我国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为了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政府采取人民币逐步贬值的方法来促进我国的出口,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是小幅度升值的。
这是由于在1994年以后, 人民币汇率确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后, 人民币汇率从1∶8162缓慢的升值至1995年12月31号1 ∶8132。
从1997年以来, 基本上稳定在1∶8123的水平。
人民币汇改在事实上变成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2、汇率制度的回顾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3年12月30日, 这个阶段我国是汇率留成制度, 并在汇率制度上实行双重汇率即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 前者高于后者。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人民币汇率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一般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的报价。
一、人民币汇率历史发展概况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3年。
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固定并形成高估,所以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人民币汇率不断调低,并且开始形成牌价与外贸内部结算价的双轨制,后来又增加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
到199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979年初的158元人民币兑100美元降至580元人民币兑100美元,下调了73%。
第二阶段:1994年汇率并轨到2004年。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并轨时,官方汇率一次性下调幅度达33.3%。
从1994年至199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4.8%。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资金流出压力加大。
为防止危机在亚洲和世界进一步扩散,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8元人民币兑100美元左右的水平。
第三阶段:2005年汇改到2008年7月,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一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第四阶段:2008年7月至今,2008年中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实际上采取了重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两者汇率一直保持在约6.83的水平。
2009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保持稳定,基本上在6.81-6.85的区间内运行。
二、目前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压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2010年2月为118.41,上涨4.09%。
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查
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查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1.总体趋势近期,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这种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中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
2.具体数据以近期数据为例,2024年9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112,较前贬值85个基点。
而在之前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了类似的波动。
例如,9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027,较前一日有所升值。
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呈现出双向波动的特点。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1.美元汇率美元汇率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美元走强时,通常会对非美货币形成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反之,当美元走弱时,则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升值。
2.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状况对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贸易顺差的扩大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等因素都有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升值。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4.市场情绪与预期市场情绪和预期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时,通常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反之,当市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或面临其他挑战时,则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
三、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1.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进出口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当人民币贬值时,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但同时也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对进口企业造成一定压力。
反之,当人民币升值时,情况则相反。
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当人民币升值时,居民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会降低,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但同时也会增加出境旅游和留学的成本。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人民币汇率成为世界金融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巨大。
因此,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趋势,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趋势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变化1994年7月1日,中国采用了双重汇率制度,实行了人民币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但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完善,加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时中国没有快速调整人民币汇率,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最终保持了人民币的稳定。
2005年7月21日,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的汇率形成机制得以逐步改革。
随后,人民币汇率开始快速升值,达到7.5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因为中国国内经济的表现比较强劲而走强,并成为了全球流动资金的避风港。
2010年后,人民币汇率重新走向升值,直到2015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开始上升才出现了一些下降趋势。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导致人民币汇率走势出现较大波动。
2018年4月,人民币汇率就出现了在7元关口上下波动,并在6月份跌破6.6元。
此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6.8左右的水平。
2019年8月,美国宣布再次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一度跌破了7元关口,这是2018年以来首次跌破该关口。
在短时间内,人民币贬值了近3%。
但很快人民币汇率就反弹回来,保持在7元左右的水平。
1.全球经济疲软,人民币汇率将受到压力当前,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将面临压力。
如果全球经济低迷持续时间过长,那么人民币汇率恢复稳定的时间可能更长。
此外,如果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那么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下滑趋势。
2.美元走势将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美元是全球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之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走势密切相关。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十年的走势及分析PPT
第三季度5.31 4 1.31 8.2772
第四季度5.31 4 1.31 8.2769
2004
第一季度5.31 4 1.31 8.2771
第二季度5.31 4 1.31 8.2769
第三季度5.31 4.42 0.89 8.2769
第四季度5.5 4.94 0.56 8.2765
2005
第一季度5.58 5.44 0.14 8.2765
节。例如,当市场上存在本币将贬值的预期时, ❖ 就可以相应提高本国利率以抵消这一贬值预期对外 ❖ 汇市场的压力,维持汇率稳定。
2003-2009中美贷款利率
2003-2009 中、美贷款利率(季度平均)%
中国银行美国银行利差F
2003
第一季度5.31 4.25 1.06 8.2776
第二季度5.31 4.24 1.07 8.2771
中美通货膨胀率对比
7 6 5 4 3 2 1 0 -1 2001 -2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美国 中国
五、政府干预分析
以上主要是从经济层面上分析了对人民币汇率 走势的影响。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意志及其采取的行 动往往是决定短期汇率的重要因素。1994 年我国实 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 年至今,虽然我国汇率双向波 动,但缓步上扬。1994 年人民币并轨时,汇率为1∶8.7。 在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人民币没有贬值, 仍然保持稳定,1 美元兑换8.2757 元人民币。中央银 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增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和有 效的外汇管理制度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制度保 证,能够有效地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随着我国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中央银行将进一步灵活运 用货币政策,以维持汇率稳定为基本点,对外汇市场 进行积极干预。
浅析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前景
浅析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前景2015 年8 月1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参照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并将当日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贬值约2%,以缩小在岸交易价与离岸交易价价差,从而开启了自2005 年7 月21 日的汇率制度改革(由固定汇率改为由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最大的改革步伐(简称”8·11汇改”)。
”8·11 汇改”意味着开启了通向资本项目完全开放、”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大门,标志着改革开放之后的人民币在经历了”完全固定汇率”(2005 年7 月21 日之前)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2005 年7 月21 日-2015 年8 月10 日)之后,正式进入到了第三阶段,即”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阶段(2015年8月11日之后)。
如何看待本次汇改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汇改过后,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8·11″汇改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央行”8·11 汇改”正是贯彻执行这一既定的改革方针政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目标是建立真正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8·11 汇改”是朝着这一方向和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到目前为止,预设的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财政部等境外机构,都对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给予了肯定。
(一)补上了相对滞后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这一汇率改革”短板””8·11汇改”前,人民币汇率一直长期以来处在金融监管部门严格管理之下,央行监管的工具主要有限制人民币汇率日波幅和决定中间价的形成。
人民币汇率改革内容包括放宽日波幅限制和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
其中,放宽人民币日波幅限制方面进展顺利,由最初的0.3%已经逐步扩大到2%,已经基本满足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的需要。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
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
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比上个月上升了。
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历史
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历史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与历史2023年的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率制度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不少变化和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汇率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把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在2.46:1的比率上。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稳定性,但是也制约了国内企业的独立决策能力,同时也使得政府对汇率的操纵和干预成为一种常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1980年代初期,人民银行开始逐渐调整汇率制度,从之前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了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这种制度保持了相对的汇率稳定性,同时也逐渐放宽了政府对汇率的干预。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94年,汇率基本上维持在8.28元/美元的水平上。
1994年,人民银行再次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推出了“双轨制”汇率市场。
这种制度分为两种汇率,分别是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在官方汇率体系下,人民币的汇率仍然维持在8.28元/美元左右;而在市场汇率下,人民币的汇率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而出现浮动。
这种双轨制制度有效地调节了汇率的波动,同时也加速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2005年,中国在国际外汇市场正式宣布废除了双轨制,开始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制度。
这种制度取消了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的差别,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这样的汇率制度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也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到2023年,中国的汇率制度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除了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外,人民币入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总结来看,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和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求。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与调控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与调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原因以及调控手段。
一、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方式:市场化方式和政策引导方式。
市场化方式是指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币的汇率。
市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利差等。
政策引导方式是指政府以各种手段干预市场,调节汇率的波动。
政策引导方式的主要手段有外汇市场干预、加息或降息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
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原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基本面、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政策调控。
经济基本面是指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指标的表现。
这些指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民币的汇率。
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是指国际间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内外部环境变化是指国际经济环境中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如货币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等,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政策调控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外汇市场干预、实行加息或降息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手段,调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三、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手段政府调节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1)外汇储备调节:外汇储备是调节汇率波动的最主要手段。
国家外汇储备的充沛程度将直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2)汇率形成机制调整:通过调整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市场化调节,获得国际市场信任,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
(3)加息或降息政策: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改变利率水平,实现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4)财政政策:对外投资和海外收购,引进外资投资等都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达到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作者:农韦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7期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逐渐提升,人民币的汇率已经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重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影响毋庸置疑,对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我国的经济走势,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化趋势加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展开具体分析,找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相关因素,通过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形势,探索在未来人民币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自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波动过程,即由1994年以前的间人民币渐进式贬值到1994年以后的人民币渐进式升值,直到我国在2005年的时候展开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才得以节节攀升。
从经济学领域分析,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就受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且是在宏观领域上分析经济发展态势的主要依据。
经济学家在对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外汇存储量进行计算的时候,会结合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
我国在飞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不再依靠于单一的美元制,而是依靠于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换句话说就是人民币汇率是具有可浮动性。
从金融市场领域分析,汇率投资也顺势而生,成为理财新渠道。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动向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紧紧相连,受到影响极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分析和预算都会从整体上实现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算,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的概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经济领域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这个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这种特殊国情的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目标将本国在短时间内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就只能深化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密切联系。
人民币汇率,是我国货币与国外货币进行兑换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汇与汇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与演变趋势探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与演变趋势探析邢毓静(文中观点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论文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的基本轨迹,从国际范围内比较了主要汇率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变革的现实约束,探讨了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分析了中国汇率制度演变进程中的汇率走势和汇率制度演变中的汇率风险。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伴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不断走向市场化。
在外汇市场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借鉴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演进的经验与教训。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表现为外汇市场的货币危机,以及货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危机,这一危机通过特定的传导途径进一步扩散为全面的经济金融危机。
从东亚国家的教训看,我国的外汇市场应以主要扩大国内市场的条件下,审慎扩大外部市场的参与;以便利经常项目下的实际交易为主。
随我国市场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进行,外汇市场的突发、不稳定因素逐渐出现,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越来越受到汇率预期的影响。
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下,我国应努力实现由反映市场供求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性波动,走向由实际经济因素支持的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趋势,配合的政府的调控,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这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历史的回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演变在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奖出限入”和“兼顾进出口,照顾侨汇”的经济政策要求下,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即从1949年1月18日的1美元兑80元人民币(旧币)到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兑42000元人民币(旧币)到1952年12月的1美元兑26170元人民币(旧币),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价格完全纳入国家计划,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公司统一经营,国家对外实行统收统支,在这样的计划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核算和计划编织提供便利,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计划经济既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基础,而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西方国家汇率的基本稳定,也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变,始终保持在1美元合2.4618元人民币。
此时人民币汇率的形成由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出口物资理论比价、进口物资理论比价和侨汇购买力比价加以计算确定。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也由过去的按“物价对比法”计算改为按“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汇率进入频繁调整时期。
1979年,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人民币汇率也着手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不断调低人民币汇率;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形成外汇调剂汇率,在这一阶段,汇率形成中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开始加强,汇率的调节功能逐渐恢复。
一、人民币汇率作为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实行阶段(1981---1984年)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要求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收创汇,而当时的人民币汇率不能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尤其不利于扩大出口,如1979年我国平均换汇成本为2.40元人民币,而当时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1.5元人民币,从而使每出口1美元的商品,经营单位要赔崐0.90元,出口越多亏损越大。
同期,我国外贸体制实行改革,由过去的外贸部门独家经营改为把一部分商品的进出口权下放,成立了一批责权利相结合的外贸公司,为保障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需要一个符合进出口贸易实际的合理汇率。
另外,我国对非贸易的汇价政策重点是鼓崐励侨汇和发展旅游事业,如果降低汇价,将减少我国的旅游收入,而由于相同的侨汇可以换取更多的人民币,提高了侨眷的购买力,在国内生活用品缺乏的情况下,华侨将对侨眷输送生活用品,特别是价高的耐用消费品,这将不利于侨汇收入的增加。
因此,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汇率制度,即从1981年开始,除继续保留公布牌价外,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按1978年我国出口换汇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即1美元兑2.80元人民币,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
从1981年到1984年,这个价格基本没有变动,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仍按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实际上,这一时期我国还存在另一个汇率--市场汇率,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开办外汇调剂业务。
虽然这一时期只允许外汇调崐剂价格在贸易内部结算价5%-10%的幅度内波动,但它毕竟将市场机制引入了汇率形成过程,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的突破性变革。
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汇率制,双重汇率制的实行,对奖出限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缺陷也是明显的,如在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刺激下,出口企业对内抬价抢崐购,对外低价抛售,致使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
1983年上半年达3.03元,使出口也出现了亏损,而进口则由于国内销售价不变,其亏损也逐年增加,对进出口的财政补贴增加了中央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逐步调低公布的外崐汇牌价,使之逐步接近贸易内部结算价,从1985年开始,我国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统一为1美元2.80元人民币,后逐步滑至3.20元人民币并固定下来。
二.人民币汇率的单一汇率制阶段(1985--1993年)实行单一汇率制以后,我国基本上采用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情况及宏观经济形势对汇率进行阶段性大幅调低,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主要表现在:〈1〉1986年7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3.20元贬到3.7036元,贬值15%,这次贬值的主要原因是1984年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了严重通贷膨胀和财政赤字,导致随后几年国内经济始终无法扭转需求过度、物价上涨和贸易逆差的局面,1985、1986年我国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8.8%和6%,人民币汇率被高估,使1985、1986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逆差分别达149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国际收支陷入不稳定之中,加剧了国家财政困难。
〈2〉1989年12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由3.7221元调至4.7221元,贬值21.2%,这次大幅度调低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是治理整顿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6年人民币贬值后的两三年中,经济过热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加剧,使人崐民币汇率过度偏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币外汇牌价与外汇市场调剂价格的差距,1989年外汇调剂价格一直处在1美元兑6.6元人民币,比国家牌价高80%左右,另一方面表现为外贸出口换汇成本高于人民币汇价,在外汇调剂市场不足以弥补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采取财政补贴,同时,国家自1988年实行外贸体制改革之后,已经确定3年之内不增加外贸补贴的数额,而在当时紧缩财政的条件下,补贴也难以增加,这样,调低人民币汇价,缓解外贸出口生产中的问题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3〉1990年11月17日,人民币汇率从4.7221元调低为5.221元,人民币贬值9.57%,此次下调的原因仍在于前两次人民币下调幅度不到位,不能完全真实反应外汇实际比价,通过调整汇价,达到消化现有外贸水平下的进出口成本,促进进出口结构改善的目的。
〈4〉1991年4月9日,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幅动汇率制,为了彻底落实《国民经济在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的,“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在国家管理下的灵活合理的汇率调节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的出口换汇成本,国际收支状况及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开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微调,改变了以前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为我国的汇率制度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93年12月3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调至5.7元人民币。
在单一汇率制阶段,我国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事实上的汇率即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而且这个汇率形成体制不断改善,其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首先是外汇留成比例的提高和外汇调剂范围的放宽,使外汇调剂市场调剂量迅崐速增加。
1987年全国外汇调剂成交额仅为42亿美元,1992年达251.05亿美元,受市场汇率影响的贸易外汇已达80%以上。
其次是外汇调剂价格管理的放松使外汇调剂价格越来越反应市场的供求。
1985年每1美元的外汇额度限价从原来的0.28元提高到1元,19崐88年又提高到2元,不久又放开限价改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外汇调剂市场汇率重要性的提高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不断完善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产物。
从价格体制改革来看,随着国家统一定价的范围和比重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回到市场中形成,国内价格扭曲得到较大的纠正,为汇率调节职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从外贸体制改革来看,随着外贸垄断经营的打破和国营外贸部门自负盈亏的实施,经济主体对汇率的敏感性越来越强。
纵观经济体制改革中人民币汇率走过的历程,具有以下特点:〈1〉汇率的单一化。
从贸易内部结算价到单一汇率制。
〈2〉汇率的不断贬值。
从1978年的一美元兑2.8元人民币到1993年的5.7元人民币。
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差距逐步减小。
〈3〉汇率的调控方式。
从阶段性的大幅度调整到适时适度地微调。
〈4〉市场的影响因素在稳步扩大。
外汇调剂市场的作用力度由小到大,逐崐渐增强。
而官方汇率的作用力度和范围则逐步减弱。
可见,我国这一阶段的汇率改革措施既是与当时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也是向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标迈进的量变过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成为与之相适应的客观要求。
三、人民币汇率的并轨和向市场汇率的过渡(1994年--)作为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之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主要表现在:1、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并轨。
其一是实现了汇率并轨。
随着银行结售汇制的实施,人民币汇率也由官方汇率和市场调剂汇率并存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转变,国家不再行政性地规定汇率水平,也取消了按官方汇率买卖外汇的指令性指标。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市场供求,稳定汇率,实现宏观金融的调控目标。
其二是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汇率。
以1994年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正式联网运作为标志,通过现代化的通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我国外汇市场以公开竞价、电脑撮合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全国同步即时交易,打破了外汇留成制度下市场分割、地区封闭的格局,从而在时空上、价格上、市场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