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合集下载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完成乙 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 苗、麻疹疫苗、乙脑、流脑疫苗的基础 免疫受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
X100%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 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苗 (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 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 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率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填写符合率;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及时接
种率和全程覆盖率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卡介苗疤痕率 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接种率; 流脑疫苗(A群2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
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 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 一接种率报表,一年上报一次
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报告 1998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1999年起建立常规预防接种率报告系统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增加乙肝疫 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接种率;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
种率; 甲肝疫苗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原因
接种率的评价
.
接种率评价
开展接种率评价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 靠性,为上级部门制定有关免疫规划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工作是体现计划免疫接种质量的真实评价。

为了解掌握我乡免疫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免疫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制定具体报告监测方案。

一、监测调查对象及内容
全乡辖区内所有常规免疫接种单位均为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单位,全乡接种报告单位为19个,监测接种率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报表数据和入户调查0—7岁儿童接种基础或加强免疫真实情况,监测调查内容为新生儿出生建卡建证情况,首针乙肝卡介苗及时接种情况,“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及单苗基础,加强应种实种情况核对。

二、调查方式及监测方法
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情况、报表统计各苗接种率,得出全乡单苗接种率和四苗全程接种率,或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将全乡由里向外顺时针方向编排序号,然后以抓阄形式决定被检单位,乡防疫组人员下村,由村防疫医生陪同,入组到户,认真详细对每个被查儿童接种情况信息记录在案。

三、接种率报告监测结果评估
每次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资料报表认真填写,实事求是,逻辑合理,将每次各村运转报表估算接种率及监测报告质量
进行评价。

R值评价,R值在0.95—1.05之间为可信,0.90—0.95或1.05—1.15为可疑,小于0.90或大于1.15时不可信,D值评价当D≤
0.05时可信,0.05—0.15时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估,清楚掌握全乡及各村接种点的真实免疫情况,针对接种率偏低或差距较大的单位,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改正。

马市坪乡卫生院
2008年1月。

接种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接种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接种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疫苗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接种率是衡量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接种率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是确保疫苗预防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接种率的意义接种率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人群中接受指定疫苗接种的比例。

它是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传染病的流行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接种率反映了群体免疫水平。

只有当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疫苗免疫才能有效地抑制该疾病的传播。

例如,麻疹疫苗的效果要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只有当大部分人都接种疫苗,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并保护未接种者。

其次,接种率反映了免疫接种工作的覆盖率。

高接种率意味着更多的人受到了预防性疫苗的保护,减少了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染风险。

通过监测接种率,可以评估疫苗接种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效果。

最后,接种率可以帮助制定疫苗接种策略。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关键信息,以便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

根据接种率的数据,政府部门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接种率并改善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二、接种率免疫效果的监测接种率免疫效果的监测是评估疫苗预防工作的有效性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接种率,可以及时了解疫苗接种覆盖面和人群接种率的情况,及早发现和解决接种工作中的问题。

1.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和整理接种率的数据是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等方式,收集不同人群的接种率数据。

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2. 接种率监测网络:建立接种率监测网络是有效监测接种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的监测网络,可以及时获取关于接种率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接种率的波动和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接种率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一、接种率监测——历程
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方法》(卫生部,1994年)
2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卫生部,1998年)
3
《关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通知》(国家CDC,2006年)
4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方案》(国家CDC,2010年)
一、接种率监测——方法
被动监测 接种率报告
二、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GAVI项目)
系统环境
• 正式平台网址: /
– 电信IP:1.202.129.151 – 联通IP:111.207.225.151)
• 测试平台网址: /
1.1.1乡级填报
填写说明
• “总人口数”和“出生率”目前根据年报数据填写,等整个系 统信息完善以后,总人口数、出生率在综合管理系统中维护, 这里可以自动引用,不用手动填写
• “流动人口系数”为以1为基数,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对目标年 龄组的调整系数
– 流动人口系数=1+流动人口数/常住总人口数 – 根据省平台的人口情况可以得出全省流动人口系数为
设备信息变更: 在完成历史数据报告后, 对发生变化的接种单位和 冷链设备(包括新装备或 原有设备的状态发生变 化),要求在变更后15日 内通过国家平台进行更新 报告。
续上
年度审核 每年1月份,各 级冷链设备报 告单位必须登 录系统,查询、 修订本级冷链 设备状态
确认无误后完成本 级审核确认工作, 实现各级报告单位 含零报告状态的审 核确认。
1 维护
实体单位每年维护一次,时间为12月。方法为将上 一年度的实体单位继承到下一年度。用户可以修改、 增加或删除已变更的实体单位。
2
新增、 停用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首先,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作用不仅是评价免疫接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制定免疫政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免疫接种率的监测报告,可以及时掌握预防接种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有效进行。

其次,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免疫接种覆盖率和免疫接种效果。

免疫接种覆盖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针对特定疫苗的接种人数占总应接种人数的比例。

通过监测免疫接种覆盖率,可以看到预防接种工作的覆盖情况,发现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免疫接种效果则是通过监测免疫接种后的疫苗效果,如预防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以评估免疫接种的效果。

然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报告等环节。

数据收集是制度的基础,可以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等途径进行。

数据分析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以发现问题和发现趋势。

数据报告是将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呈现,通过报告向有关部门和公众进行传达。

此外,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需要具备一些关键要素和要求。

首先,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以确保监测工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工作,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再次,需要有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便及时了解免疫接种情况。

最后,需要建立沟通渠道,便于监测结果的交流和共享,以便各个层级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决策和行动。

综上所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测和评估免疫接种率的手段,对于指导和改进免疫接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立制度时,需要明确其作用、内容和实施途径,并具备统一的标准和指示、专业技术人员、明确的监测频率和时间节点以及沟通渠道等要素。

通过不断完善和落实该制度,可以为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支持。

国家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管理办法

苗,
性,≥1:320 计算保 者占 75%
护水平
间接血凝试验 白喉类毒 锡克氏试验

抗毒素≥0.01IU/ml ≥80% 96 小时判定,局部反 阴转率≥80% 应直径≤10mm 为阴 性
破 伤 风 类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毒素
抗毒素≥0.01IU/ml ≥85%
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血凝抑制抗体≥1:2 ≥85%
1.2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告 接种单位每半年将本责任区内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受种人数
向所属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内容见
《附件五》表 3-1-5、表 3-1-6。 1.3 接种率调查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
对本行政区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抽样调查。 1.3.1 调查内容 1.3.1.1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 首剂及时接种率,卡介苗疤痕率等; 1.3.1.2 不合格接种原因; 1.3.1.3 未接种原因。 1.3.2 调查方法 1.3.2.1 评价县级以上单位接种率:组群抽样法,具体方法参见有关 材料。 1.3.2.2 评价乡级接种率:批质量保证抽样法,具体方法参见有关材 料。 1.4 接种率评价 1.4.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的评价 1.4.1.1 评价内容及方法 (1)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评价 ①及时率: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②完整率:在规定时限内实际报告以及无漏项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 的比例。 ③正确率:报表中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 比例。 (2)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

免疫监测和评价

免疫监测和评价

免疫监测和评价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监测和评价。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按照疫情报告属地管理的原则,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信息网络系统报告疫情。

【关键词】免疫监测评价一、接种率监测和评价1.接种率计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率=某疫苗(某剂次)实际接种人数/该疫苗(该剂次)应种人数×100%。

应种人数: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剂次)应种儿童中漏种者。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预防接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受种人数: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完成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受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2.累计接种率计算某疫苗(某剂次)累计接种率=某疫苗(某剂次)累计实种人数/该疫苗(该剂次)累计应种人数×100%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疫苗(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累计受种人数:指某疫苗(某剂次)的各次实种人数之和。

3.接种率评价(1)及时率: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2)完整率:在规定时限内实际报告以及无漏项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3)正确率:报表中无逻辑性、技术性错误的单位数占应报告单位数的比例。

4.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1)图表法、差值(D)评价法、比值(R)评价法等。

(2)比较法:将常规报告接种率与调查接种率进行比较,是否一致,分析不一致的原因;根据疫苗使用情况和出生儿童数估算实际接种率。

二、免疫成功率监测1.监测对象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分别为完成基础免疫(初种)后1个月,卡介苗完成接种后12周的儿童。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12
应种人数
• 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 口中的适龄儿童。
13
应种人数
• 基础免疫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 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 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 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是指上次接种时己 完成该疫苗第l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 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C:
村医未掌握其出生的儿童
25
某县所辖各乡某年常规免疫数据报告状态
31%
40%
漏报
迟报
及时报
29%
乡次数
26
部分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示意图
应接种 儿童
接种率报告 “1100万”儿童
27
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1. 未能掌握所有应接种对象 2. 漏报问题普遍,报告不及时 3. 报告数据准确性差 4. 未包括流动人口相关数据
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28
上述原因的成因 1.报告意识淡漠 2.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3.指导、督导力度较弱 4.人员更换频繁
29
接种率监测
30
我们面临的问题
“分母问题”带来的忧患
未能掌握所有的应接种儿童 (如新出生儿童)
后果
未接种(漏种) 报告数据无法使人信服
31
报告接种率的评价
• 2019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再次修订常规免疫报表,双月报
8
历史回顾(3)
• 2019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增加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 2019年,第四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 将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为一张报表,增加第二类疫 苗报表。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Word 格式(67KB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Word 格式(67KB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背景
现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不完善
---- 基本概念理解混淆 ---- 信息量较少 ---- 报告周期长
工作要求提高
—— 监测质量 —— 信息管理 —— 规范化和科学化
目的
完善现行接种率报告系统 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 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
表1

月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
接种点使用,囊括接种过程最基本信息 每一记录对应一个免疫接种儿童 某种疫苗某针次基础/加强免疫 相应位置填写 / / 应种
98/9/23 实种
编号: 接种证或卡编号, 无者以X表示
表2
___年____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
接种点使用 基本人口信息: 仅在每年第1次报表时填写 信息为儿童人数 基础/加强免疫 疫苗种类及剂次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


督导调查,规定报告 根据实际出生率估算接种率
与报告接种率不符
与报告接种率基本相符
抽样调查核实报告接种率 近一年本辖区疾病发生情况


抽样调查 承认报告接种率
评价方法(1)--图表法
累计应接种数
定期绘制监测图表
累计接种率
300
100%
275
250
225 理论值
定为“可信”
定为“可疑” 定为“不可信”
其它评价方法
• 估算疫苗使用量 • 出生率监测 •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 接种率调查 • 强化免疫资料 • 免疫监测资料 • 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
相关基本概念
应种人数
包括户籍儿童及外来儿童 达到规定免疫月龄的儿童 + 上次漏种儿童

接种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接种率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

龄儿童数 (m) 人数(a)

50
50
2
40
45
3
45
49
4
55
58
5
50
58
6
48
49
合计
288

本次实种 未种人数 接种率(%)
人数(b) (c) (d)
45
5
93.4
41
4
91.1
46
3
93.9
50
8
86.2
57
1
98.3
45
4
91.8
284


1~6 月累计应种人数=1、2、3、4、5 月份实种人数之和+6 月份应种人数 =(45+41+46+50+57)+49=288
(一)接种率监测
累计接种率
➢ 可能反映接种率的动态变化,实时掌握接种率情况. ➢ 计算
某疫苗(某剂次)累计接种率=某疫苗某剂(次)累计实种人 数/该疫苗(该剂次)累计应种人数×100%
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上次累计实种人数与 本年度最后1次该疫苗(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累计实种人数:指某疫苗(某剂次)的各次实种人数之和。
1~6 月份累计接种率(%)=284/288=98.6%
(一)接种率监测
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报告接种率报 告应注意的问题
➢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谎报、瞒报接种数据。
➢ 每次接种前3~5天,对责任区范围内的适龄儿童进行 清理核实,在查阅接种卡、簿的基础上,按不同剂次 统计每种疫苗各剂次应种人数,并在每次接种结束后, 根据儿童迁入和迁出情况进行修正。

2011—2019年桂林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

2011—2019年桂林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

1 . 3 统计分析 应 用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 运 用 SPSS 22.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率 的 比 较 采 用 卡 方 检 验 或 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检验水准 «=0.05〇
2 结果
2.1 及 时 性 与 完 整 性 桂 林 市 1 7 个 县 (区 ), 2011 —2 0 1 9 年 应 上 报 报 表 153次, 实 上 报 153 次,及 时 上 报 153次。及时率和完整率均达到
表 1 2011 — 2019年桂林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报告接种率(%) P V 丨3 D TP13 MR 99.45 99.43 99.06 99.53 99.48 99.37 99.52 99.49 99.47 99.63 99.62 99.69 99.72 99.74 99.75 99.63 99.69 99.72 99.73 99.72 99.74 99.70 97.34 99.48 99.52 98.74 99.33
100.00%。
2.2 报 告 接 种 率 与 估 算 接 种 率 2011 —2 0 1 9 年 7 种 疫 苗 报 告 接 种 率 (共 6 3 个 )均 > 9 5 . 0 0 % , 超过 了国家对疫苗接种率的要求(> 9 0 . 0 0 % ) ; 有 6 0 个 ( 9 5 . 2 4 % ) 疫 苗 报 告 接 种 率 > 9 9 . 0 0 % 。估算接种率 在 61.65%〜 150.37%之间。见 表 1。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传染性疾 病 最 经 济 有 效 的 方 法 。建 立 人 群 免 疫 屏 障 ,对传 染 病 的 控 制 和 消 灭 起 着 关 键 性 作 用 [1]。2008年实 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测 一直是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了解预 防 接 种 工 作 质 量 的 重 要 手 段 ,便 于 发 现 工 作 中 的 漏 洞 与 短 板 , 为 改 进 免 疫 规 划 工 作 提 供 保 障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的报告接种率监测 质 量 开 展 过 相 关 评 价 [3]、很 多地方疾控机构也开 展过类似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 办 法 [45]。为 了 解 桂 林 市 报 告 接 种 率 监 测 质 量 ,本 文 对 2011—2 0 1 9 年桂林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监 测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要点介绍
规划信息管理系统(GAVI系统),汇总上各报级上县报级前疾都控要严机构。
格审核数据质量,
•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登陆GAVI系统审确保核报预告防数接据的种准门诊
上报的表格并上报市级。
确性和完整性
接种率评价——可靠性评价
• 图表法 • 差值(D)法 • 比值(R)评价法 • 脱漏率 • 其它评价方法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剂(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 100%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剂(次)应种人数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
× 100%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计算举例
• 【例】某乡卫生院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该地上半年
的累计接种率。
月份 当月达到免疫月(年)本次应种 本次实种 未种人数 接种率(%) 龄儿童数 (m) 人数(a) 人数(b) (c) (d)
报表形式
接种大卡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 登记汇总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月报表
分表1-1、表1-2、表2-1、表2-2,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 计汇总报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山东省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大卡
按年度存放 每年1本或每村(管区)1本 在接种点保存,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包含了预防接种证上的所有疫苗
目录

中息


国管


免理


疫系


规统


划监


信测



1
2
3
一、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
• 由医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将儿童信息转给疾控机构,再由 疾控机构将儿童信息传给乡镇(村)接种门诊(点)
• 由医院接种对儿童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及告知后续疫苗 或针次应当在哪里去接种的信息
• 或儿童家长报销在当地(卫生院)报销住院分娩费用时,可以 同时登记儿童信息,然后可立即将信息转给接种门诊(点)
• 常规免疫监测实行月报告 • 乡镇街道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上报的表格后进行汇总,
汇总的合计数留档,并将分接种单位的表格上报县级疾控机构。 • 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将乡级上报的分接种单位的表格录入或导入“中
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v4.0.3.2) 并上报。 • 市级疾控机构每月15日前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22
接种数据分析报告
要求每月对常规免疫数据进行分析,包括: • 一般性评价
– 及时性:是否在规定时限报告 – 完整性:是否所有接种单位(县)报告 – 准确性:数据有无错误(数字错误和逻辑错误)
• 数据可靠性评价
– D值、R值、脱漏值(DO%)
• 存在问题 • 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 人口资料 • 冷链设备资料
27
3.1 数据录入
• 县级每月5-10日录入数据
– 打开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简称监测软件) – 依次点击“接种率监测”“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报表” – 在打开的界面中录入数据进行数据录入 – 录入完成后核实无误,上传数据到省级服务器。
注意:县级在打开一个新的月份时会提示“本月报表 没有产生,请点击“制表”按钮,生成本月报表”
28
29
30
31
32
33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免疫接种疫苗,对于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测全国范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各地政府组织在全国实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一、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监测全国范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掌握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意识和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免疫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实施方法为了更好地实施此项方案,各地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信息平台各地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依据“互联网+”和“智慧城市”概念,利用科技手段及时采集免疫接种信息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各地政府应定期发布免疫接种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布免疫接种情况,增加公众知晓率和可信度。

2.开展全民宣传政府各级需要广泛宣传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对免疫接种的认识和信任度。

政府可以加大在宣传媒体上投入力度,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免费义务宣传活动等。

同时,各地可以邀请专业医生介绍疫苗的知识, 从而提升公众对疫苗的了解。

3.加强监督力度政府各级需要制定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标准,并对免疫接种机构进行监管。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未接种人员的追踪,及时发现并解决阻碍接种的问题。

加大对免疫接种工作的巡查力度,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免疫接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方案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可以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情况,促进免疫接种的普及和推广,进而提高全国的免疫接种率。

此外,也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总之,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全国范围内人民群众的免疫接种情况,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普及度,提高全国的免疫接种率。

疾控中心绩效评估报告

疾控中心绩效评估报告

疾控中心绩效评估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008年度、2009年度绩效考核自评报告按照省卫生厅印发的《***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和***市卫生局下放的《关于开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8年全面贯彻落实绩效考核工作。

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09版,》及《***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为指导和标准~紧紧围绕绩效考核工作内容全面开展工作。

强化设施、队伍、网络三个要素建设~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防控能力。

全面推进疾控工作创新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

现将我县2008年度、2009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县位于***省东南部~境内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辖6个镇~1个林业局。

主要经济是对外贸易、煤炭和农副业~是***省十强县之一。

县内共有医疗卫生单位12家~其中县级以上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7家~其他医疗机构3家。

2008年全县总人口数为215583人~其中城镇人口103775人~农村人口111808人,2009年全县总人口数为215365人~其中城镇人口102603人~农村人口112762人,2005年12月~原**县卫生防疫站经改制后正式成立**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科级规格。

办公地点位于**镇东兴路1号~楼体6层~建筑面积2449平方米~人均面积82平方米。

其中业务办公用房73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676平方米~实验室用房985平方米。

中心现有职工3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0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9人,中共党员21人。

下设疾病控制、免疫规划、信息、卫生监测、细菌病毒检验等13个业务科室和综合、计财、后勤3个行政科室。

全面承担**县域内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预防与控制~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差值比较 D= | 估计接种率 — 报告接种率 |
差值比较 < 0.05 0.050.15 > 0.15
可信 可疑 不可信
评价方法(4):比值(R) 评价
R= 3MV(或BCG) / OPV或DPT
0.95 <R <1.05时,
0.90 R <0.95, 或 1.05 <R <1 .15时,
R < 0.90 或 R >1.15时,
定为“可信”
定为“可疑” 定为“不可信”
其它评价方法
估算疫苗使用量 出生率监测 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 接种率调查 强化免疫资料 免疫监测资料 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
脊灰
25 24 25 … …
疫苗
25 49 79 … …
当月接种人数 当月累计接种人数
评价方法(2) 监测
100
80
接 种 60 率 (%) 40
20
0
乡1
乡2
乡3
乡4
报告单位乡
........
乡 10
报告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
评价方法(3):差值(D)评价
估测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应接种人数)*100
表3-1 表3-3
双月 30 日前
表3-2
工作要求
1. 报告信息必须完整: 基本人口信息,部分省BCG接种信息 2. 对录入过程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 及时传送数据 4. 定期对各县接种率进行分析, 关注低接种率地区
如条件允许,建议绘制地图。
接种率调查
一、 目 的 二、 方 法 三、 内 容
接种率的监测与评价
是否有常规免疫报告

卫生部关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通知-

卫生部关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通知(1994年12月13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如期实现了以省、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为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控制、消灭计划免疫所针对的传染病,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实现国务院颁发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必须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的报告和监测。

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探索和专家反复论证,常规免疫种率报告比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及时掌握接种率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能够较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免疫接种率,克服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全国脊髓灰质炎专报系统已微机联网,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提供了条件。

为此,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实行统一的免疫接种率报告表格,并以此作为评价计划免疫第三个85%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的开展,定期检查督导。

二、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保证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方法(附件)的正确实施。

三、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接种点,都要妥善保管各种接种登记和上报的有关资料,便于审评工作的开展。

四、接种点在每次冷链运转完成后3日内将“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表1)报至乡卫生院和县级卫生防疫机构。

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在汇总逐级上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表2)的同时,抄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1.背景根据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需要,1994年,全国开始建立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和提高免疫接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现行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尚不完善,存在着报告周期较长、信息量较少、对接种“人次数”的理解混淆、统计方法有争议等问题,造成报告质量偏差较大,从而影响到准确评价接种率的动态趋势。

针对各地在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经讨论论证对现行的报告系统进行了修订,制订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其目的是完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提高报告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信息管理与信息利用,满足计划免疫工作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需要。

2.接种率报告2.1目的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它属于被动监测方法,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也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其主要目的是:1)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分析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2)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3)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4)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2.2报表形式接种率报告的报表以卫生部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中所规定的报表格式为准。

包括:表1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适用于接种点登记汇总;表2 各接种点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由表1汇总上报至乡级单位;表3 (分表3-1、表3-2、表3-3)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由乡级及乡级以上单位逐级统计上报。

上述表格是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最基本的统计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免疫接种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项目。

2.3统计方法2.3.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1)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摘要】目的:了解2013—2018年湖北省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情况,提高
免疫规划信息化质量。

方法:通过计算D值、R值和估算接种率,对宜昌市2013—201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2013-2018年宜昌
市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6%,估算接种率为71.90%~96.94%;D值评价显示,16.66%评价为“可信”,56.67%评价为“可疑”,26.67%评价为“不可信”;R值评价显示,40.00%评价为“可信”,50.00%评价为“可疑”,10.00%评价为“不可信”;综合
评价显示,2017和2018年份判断为“可信”,2013-2016年均判断为“不可信”。

结论: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报告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报告可信
度呈逐年升高趋势,接种率监测数据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1-0243-02
常规免疫接种率是评估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的重要指标,及时找出问题,对巩固和提
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具有重要意义[1]。

常规接种率报表作为接种率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实时监测接种率的变化,指导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本文通过计算估算接种率、D 值、R值和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宜昌市2013—2018年常规免疫接种报告的情况,评估报告的
真实性和可靠性。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湖北省宜昌市13个县(市、区)每月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报告的常规接种率报表。

通过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统计宜昌市出生人口数。

1.2 评价方法
1.2.1可靠性评价对宜昌市2013—2018年常规接种率报表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卡介
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PV)、乙肝疫苗(HepB)、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和麻
疹-风疹联合疫苗(MR)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采用差值(D)、比值(R)评
价法进行评价。

[2]
1.2.2报告接种率报告接种率=(报告实种人数/报告应种人数)×100.00%,报告实种人
数和报告应种人数均来自宜昌市常规接种率报表。

1.2.3估算接种率估算接种率=(报告实种人数/估算应种人数)× 100.00%,估算应种人
数来自于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中统计的出生人数。

1.2.4差值(D)评价D值=|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评价标准:D≤0.05 为“可信”,0.05 <D≤0.15 为“可疑”,D > 0.15 为“不可信”。

1.2.5比值(R)评价 R值≈3BCG(或3MR)/PV(或DPT),R值≈DPT/PV,评价标准:0.95≤R≤1.05判为“可信”;0.90≤R<0.95或1.05<R≤1.15,判为“可疑”;R<0.9或R>1.15判
为“不可信”。

1.2.6综合评价统计2013—2018年D值和R值的可信、可疑、不可信次数,每年总次
数合计为10次,若累计可信数≥5次,且不可信数<5次,可判定为该市在该年度的常规接
种率报表“可信”;若累计可信数<5次,则判断为“不可信”。

1.3 分析方法
应用Excel2007软件录入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接种率报表数据和湖北省免疫规划信
息管理系统选取的出生人口数据,用于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 报告接种率
2013—2018年宜昌市五苗(BCG、HepB、PV、DPT、MR)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6%以上。

见表1。

2.2 估算接种率
估算接种率在71.90%~96.94%之间。

其中,2016年DPT估算接种率最低(71.90%),2018年PV估算接种率最高(96.94%),估计接种率均小于报告接种率。

见表1。

2.3 差值(D值)评价
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D值为0.00~0.28,其中,评价为“可信”的占
16.66%(5/30),且评价为“可信”的D值集中在2017—2018年,评价为“可疑”的占56.67%(17/30),评价为“不可信”的占26.67%(8/30)。

见表2。

2.4 比值(R值)评价
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R值为0.00~1.28,其中,评价为“可信”的占
40.00%(12/30),且评价为“可信”的R值主要集中在2016-2018年,评价为“可疑”的占
50.00%(15/30),评价为“不可信”的占10.00%(3/30)。

见表2。

2.5 综合评价
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判为“可信”的次数依次为:1、1、1、3、5、6。

通过对D值和R值的结果综合评价表明,除2017、2018年份判断为“可信”,其余年份均判
断为“不可信”,2013—2018年宜昌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的可信度逐年提高。

见表2。

3.讨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作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的一部分,已在中国广泛使用多年。

宜昌市自2010年启用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以来,通过系统所有乡级预防接种单位每月逐级报告辖区预防接种情况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常规免疫接种接种报告能够及时并全面地反映全市所有预防接种单位的接种率实时变化情况。

宜昌市2013—2018年五苗(BCG、HepB、PV、DPT、MR)的估算接种率在71.90%至96.94%
之间,估算接种率均低于报告接种率,说明报告接种率普遍存在虚高现象,可能与部分基层
接种门诊对儿童底数不清,未准确掌握应种、实种人数,报表中的应种人数直接填写实际接
种人数有关。

同时,部分接种门诊疫苗接种报告未计算流动儿童接种针次,导致估计接种率
中的实种人数偏低。

D值评价中,仅2017—2018的BCG和MR评价为“可信”、2018年的PV评价为“可信”,
说明2013—2018年估算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D值波动范围为0.00~0.28,D值波动范围较大,说明湖北省免疫规划系统统计的出生人数与该市接种门诊统计的出生人
数差距较大。

R值评价显示,DPT、PV、MR应种人数基本符合逻辑,但存在报告接种率不可
信的现象。

2014、2016年BCG的R值偏差较大,且“不可信”集中在以BCG为应种人数为基
数计算的R值,提示BCG的应种人数统计有误,这与邵燕[3]的研究结果相同。

综合评价中,“不可信”主要集中在2014年与2016年,2013—201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可信”数呈逐年升高趋势,这可能与逐渐提高的数据监测质量以及规范化的专业培训
有关。

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期的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将有助于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
的可靠性。

由于宜昌市独特的经济和地理位置,被称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拥有较多的流动人口,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准确掌握预防接种应种人数,尤其是流动儿童的数量,是常规
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的重点[4]。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以及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村医生
定期对辖区内开展儿童主动搜索以及逾期未种的调查,和公安、计生部门紧密合作,尽可能
全面真实的掌握辖区内儿童底数及预防接种应种数,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数据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同时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对于报告接种率评价为“不可信”的地区,开展实
地接种率调查,重新评估当地实际接种率情况,并认真查找原因,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
施及时解决。

接种率报告作为接种率监测的其中一项内容,在监测数据质量不一的情况下,
需要结合接种率调查、免疫监测等其他监测资料,及时发现报告质量有问题或是监测数据可
疑的地区,更好地了解实际接种率水平[5]。

综上所述,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对于监测该地区
接种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只有不断提高报告质量,让报告更真实、准确地反映该地区接种率,才能为我们免疫规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

【参考文献】
[1]崔健,曹雷,郑景山,等.中国2014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分析[J].中国疫苗
和免疫,2016,22(1):34-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
[3]邵燕,杜国明,陆明霞,等.江苏省张家港市2011-2016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7,33(11):1205-1207.
[4]鲍立玲.2010-2013年东丽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
30(4):72-74.
[5]王明衡.2011-2014年海口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7,
44(10):1819-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