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分类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层级分类》活动目标:1、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够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运用简单的图画、数字符号对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3、对分类操作感兴趣,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重点: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
难点: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分类统计。
活动准备:PPT课件、操作图片、分类板、记录纸、水彩笔、帽子、花环等。
活动流程:1、激发兴趣,调动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你们逛过商店吗?你去做什么了?玩的地方在几楼?哪里都有什么?需要买衣服我们就去哪里?为什么?需要买食物就去哪里?为什么?小结:原来商店里的东西按照不同的特征、功能,分类摆放,比如说吃的放在一起,穿的放在一起,人们寻找购买的时候就会很方便。
2、讨论分类标准,初步尝试层级分类。
(1)帮熊猫伯伯整理商品。
师:熊猫伯伯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开业的日期越来越近了,熊猫伯伯的商品还没整理完呢,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来帮帮他吧!师:这儿有几箱商品?大班的小朋友就是厉害,用目测的方法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有五箱商品。
都有什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箱子上贴有标志,让人一看就知道箱子里面是什么。
师:这儿有五个空着的橱柜,小朋友说应该怎么放?小结:一种商品放在一个橱柜里,方便顾客寻找。
(2)层级分类摆放花瓶,并作记录。
师:我们先帮他整理这个最大的箱子,整理花瓶好不好?数一数,这些花瓶有几个?看一看,这些花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照什么方法把这些花瓶分到两层柜子里呢?分别有多少个?a制作外形,带耳的和不带耳的。
仔细看一看,这些带耳的(不带耳的)的花瓶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什么样的放在一起呢?b装饰花纹,有装饰图案的和没有装饰图案的。
小结:我们先按照有把手和没有把手这个特征,将花瓶分类放在厨子的上下层,然后又按照有花纹和没有花纹的特征,将上边一层的花瓶分成了两种,有花纹的放在了一起,没有花纹的放在了一起。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大班科学《层级分类》微教案

大班科学《层级分类》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的分类体系,了解层级分类的分类标准。
2.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掌握它们的分类特征。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初步的层级分类。
二、课前准备1.显示器或投影仪。
2.讲桌。
3.课件演示磁盘。
4.标本、图片和幻灯片等课件。
5.试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6.绘画工具、贴纸、纸板等。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指对生物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描述,也称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各种生物,目的是依据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将生物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组合。
2. 层级分类层级分类是生物分类学中的一种分类方法,也称系统分类,它将生物分成一系列的分类单元,形成树状分类结构,每个分类单元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在层级分类体系中,生物从大到小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分类的最大单位,种是最小单位,不同的分类单元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分类标准,即分类特征。
3. 动物分类动物分类是生物分类学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
动物被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动物分类中,不同的生物种类有不同的分类特征,如扁形动物身体扁平,环节动物分节明显,爬行动物常有四肢等。
4.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分为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不同类型的植物各自有不同的分类特征。
只有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特征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并保护生态平衡。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生物和分类首先,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分类;接着,从生物界中随机抽取一些比较常见的生物展示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大声读出生物名称。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标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物分类的分类标准,包括生物的形态、生态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篇1目的:1、乐于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同与相异处,发现同类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对学习分类感兴趣。
2、学习多角度分类,能说出自己分类的原因。
3、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类的能力。
准备:木偶q先生一个:立体大房子,内可各开多间小房;戴各款式帽子、表情各异的q先生图片若干。
过程:1、出示木偶q先生,想小朋友介绍q先生的趣事(爱做鬼脸,有许多表情,还特别喜欢戴各种奇异的帽子)。
2、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q先生的长相和特征。
3、出示几个款式各异的q先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的地方。
尝试q先生按胖脸和瘦脸或开心和伤心的差别进行分类。
4、提出操作的要求:有相同的q先生喜欢住在同一间房内,要将各种不同样子的q先生根据其某一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帮他住进相应的房子里。
5、幼儿操作。
进行多层级的分类。
6、操作完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鼓励幼儿找出更多的分类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设计:层级分类篇2【活动目标】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经验准备】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材料准备】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层级分类》一、课程背景层级分类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础。
大班学生正处于对事物认知的发展期,掌握好这个知识点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知道物品分类的重要性和作用。
3.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与方法。
4.能够对物品进行分类,正确运用分层法进行分类。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询问同学们是否会对物品进行分类。
引导同学们想到物品分类的方法和作用。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介绍物品分类的概念,引入层级分类的知识。
比如,对于一张水果图片,可以按照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将其分为水果和非水果两类。
3. 分组分类(20分钟)教师让同学们自行分组,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引导他们讨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结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分类的提示和帮助。
4. 层级分类(30分钟)教师对同学们进行层级分类的讲解和演示。
引导同学们以科学的方法,根据物品特点设计层级分类的目录,并将物品分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检验分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数学课中,层级分类的教学内容是新的知识点,需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在引入新知识前,教师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们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中出发,逐步引出物品分类的重要性和作用。
这一环节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分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层级分类的理解与掌握。
这种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分类思维训练,还能够带来更多的互动和趣味。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层级分类的概念还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实例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醒。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层级分类》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
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
《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
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
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
大班科学《层级分类》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班科学层级分类》教案大班科学层级分类》教案引言:层级分类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层级分类的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帮助他们认识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来进行设计,以期能够帮助大班学生掌握层级分类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层级分类的概念。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和猜测。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引入层级分类通过展示一个层级分类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
解释每个分类级别的含义,例如:物种、属、目等。
步骤三:观察和比较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其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步骤四: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通过互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参加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他们需要根据所学的层级分类知识,找出相同属的动物进行配对。
步骤五:纠错和讲解根据学生观察和分类的结果,对其进行纠正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解释正确的分类方式和原因。
步骤六:总结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层级分类知识。
可以引导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层级分类有哪些好处?你们能举例说明吗?”通过让学生口头回答,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分类。
2. 游戏互动:通过设计游戏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巩固所学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本站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本站推荐)第一篇: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本站推荐)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设计思路:大班幼儿的分类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研究事物的各种特征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能力仍然较弱。
需要通过多次的分类活动来帮助提高他们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为此,我们选择幼儿身边感兴趣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学习分析事物的特性,寻找多种分类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概括、比较的能力。
活动目标:1、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按意愿确定合理分类的标准,培养主动学习,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幼儿从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
2、实物:大人小孩的衣服若干,长袖短袖衣服若干。
3、标记卡、分类衣柜等。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师:在森林里,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造了两幢小洋房。
小动物们知道了都想搬进去住。
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讲述)有狮子、豹、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2、师:这么多动物都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3、幼儿讨论交流方法(引导幼儿按兽类和禽类分在两间房里)。
“狮子、狼、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他们都是兽类分一间屋。
”“小燕子、啄木鸟、小蜻蜓、小鸡,小鸭,他们都是禽类分一间屋。
”教师在电脑上演示。
4、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不同种类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二、分组讨论分类标准,进行初步分类活动。
1、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法:师:小动物们住在一起后,觉得不舒服。
这一次狮王为每一间小洋房再多造两间小房子,请小洋房里动物搬到两间小房子里去,你们商量商量,应该怎么分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呢?2、小结:嗯,是的,(狮子、狼、大老虎是凶猛的住一起。
小白兔、小松鼠、小猴子他们住一间屋。
)(小燕子、小麻雀、小蜻蜓、住一间,他们都会飞。
小鸡、小鸭住一间,他们不会飞。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1. 教学目标•能够简单明了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能够将事物按照层级分类法归纳总结;•能够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层级分类法;•能够将事物进行分类;•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
3.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层级的区别与关系。
4. 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法;•观察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
5. 教学过程5.1 问题导入老师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们在学校里看到过的植物有哪些?”5.2 课堂活动•学生们将在黑板上列出的植物进行分类,例如:果树、肉类植物、室内盆栽等。
•老师解释层级分类法的定义,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将植物再次进行分类,并体验各个层级的关系。
5.3 展现总结学生将最后分类的结果展示给全班,老师帮助学生体会到层级分类法的好处,建立分类思维的意识,并听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进行总结。
6. 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参与度、表达能力等;•作业:练习题、思考题等。
6.2 评价标准•按照层级对物品分类的准确性;•理解层级分类法的深度和广度;•思考层级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拓展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拍照、绘图或其他方式,在课后录入自己周围事物的分类,并尝试总结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思维对生活的影响。
8. 参考资料•《课堂探究,学生主体——四川省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积极实践勇攀高峰——全国小学数学教研会论文集》。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一、教学目标•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学会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二、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相关教学材料三、教学内容3.1 什么是层级分类•层级分类是指将事物按照某种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级排列的方法。
•通过层级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2 层级分类的方法•采用列点的方式进行层级分类。
•首先确定最高级的分类,然后再逐级细分,直到最后一级。
3.3 例子:动物层级分类•动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如按照是否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哺乳动物可以进一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等。
3.4 活动:制作层级分类图•让学生以动物为例,自主或小组合作制作层级分类图。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类特征,例如食物类型、栖息地等,将动物进行层级分类。
四、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层级分类的概念。
2.讲解层级分类的方法,并示范以动物为例进行层级分类。
3.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
4.学生展示自己的层级分类图,并进行互相讨论和分享。
5.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方法。
•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较高,能够主动合作,互相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层级分类方法进行思维拓展。
以上是大班数学教案《层级分类》的内容,通过本次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学会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通过制作层级分类图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层级分类的方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希望本次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层级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层级分类大班数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大班(3-5岁)的层级分类数学教学。
通过层级分类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根据难易程度逐步分为三个层级:初级、中级和高级。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并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初级层级1. 主题:颜色分类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颜色辨识和分类能力•了解基本的颜色概念活动流程1.讲解颜色:利用教具、图片或实物等方式,教授基本颜色名称和颜色特点。
2.活动1:颜色分类游戏–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玩具或图片卡片。
–让幼儿将玩具或卡片按照颜色分类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
–鼓励幼儿说出分类的依据,例如颜色相同、相似等。
3.活动2:颜色匹配游戏–准备一些有不同颜色的图案的卡片和相应颜色的纸片。
–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案,选择相应颜色的纸片进行匹配。
–引导幼儿描述图案和颜色匹配的关系。
2. 中级层级主题:形状分类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形状辨识和分类能力•了解基本的形状概念活动流程1.讲解形状:使用教具、图片或实物,教授基本形状的名称和形状特点。
2.活动1:形状分类游戏–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图案卡片。
–让幼儿将卡片按照形状分类放置在相应的容器中。
–引导幼儿说出分类的依据,例如形状相同、相似等。
3.活动2:形状拼图–准备一些形状拼图教具或卡片。
–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形状,将相应的形状拼图放入正确的位置。
–引导幼儿描述拼图的形状特点。
3. 高级层级主题:数量分类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数量辨识和分类能力•了解基本的数量概念活动流程1.讲解数量:使用教具、图片或实物,教授基本的数字和数量概念。
2.活动1:数量排序游戏–准备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图案卡片。
–让幼儿将卡片按照数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引导幼儿说出排序的依据,例如数量增加或减少等。
3.活动2:数量匹配游戏–准备一些有不同数量的图案卡片和相应数量的数字卡片。
–让幼儿根据图案卡片的数量,选择相应数量的数字卡片进行匹配。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事物的层级分类,能够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物品进行分类。
2.学习使用物品层级分类和根据特征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事物的层级分类,掌握相应的分类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分类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别的物品,如何进行分类。
四、教学方法1.教师进行讲解,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
2.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提高学生的分类意识和实践能力。
3.科技手段辅助教学,例如使用教学软件和视频以及幻灯片进行演示。
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复习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数的概念。
2.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认识。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层级分类。
3.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为什么要分类?给生活带来哪些便利?2.讲解1.阐述分类的意义和目的。
例如:区分不同类别的物品,实现整齐有序,方便我们使用和管理等。
2.讲解层级分类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例如:物品可以按照颜色、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
而在分类过程中,同一层级的物品应具有相同的特点。
3.通过视频教学软件给出生活中不同类别的物品,并给出其分类方法。
3.实践1.小组合作进行分类练习,测试并加强学生的分类能力。
例如:将桌上的钢笔、橡皮、钢尺、笔记本等物品进行层级分类。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并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总结1.复习课上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强调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分类的目的。
六、课堂作业1.按照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将家里不同物品进行层级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进行汇总。
七、作业提交1.课后提交分类作业,让教师在班级中展示,鼓励学生交流和学习。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教案: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学目标:1.认识并熟悉数学的大班级别分类,明确各个层级的特点和要求。
2.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大班数学层级分类的各个层级特点和要求。
2.学会合作与分享,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各个层级的数学题目和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PPT。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大班数学层级分类的海报,并向学生解释数学层级的概念。
2.提问:请学生回答大班数学层级分类的作用是什么?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展示PPT,介绍大班数学层级分类的具体内容以及各个层级的特点和要求。
2.师生讨论:请学生针对每个层级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不同层级的认识和理解。
Step 3:案例分析(25分钟)1.分成小组: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题目和相关资料。
3.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答案和解题过程。
Step 4:思考与总结(15分钟)1.学生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学习数学时,你在哪个层级上感到最有挑战性?b.学习数学时,你最喜欢应用哪个层级的知识?2.总结归纳: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学生的认识和体会,并加以点评和讲解。
Step 5:巩固与拓展(25分钟)1.练习:老师给学生分发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合作出题: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道数学问题,并编写相关的题目和解答提示。
3.交流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设计的问题,并与其他小组一起解答。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参考练习题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必要的解析和讲解。
2.提醒学生:提醒学生改正和巩固掌握的地方,并鼓励他们加强自主学习和思考。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数学》的第三册,第五章“层级分类”。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层级分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
具体内容包括:层级分类的概念、层级分类的方法、层级分类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掌握层级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层级分类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层级分类的概念、层级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层级分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尝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2. 讲解层级分类的概念:通过示例,讲解层级分类的定义和特点。
3. 教授层级分类的方法:通过PPT和教学卡片,教授层级分类的四种方法:按照形状分类、按照大小分类、按照用途分类、按照属性分类。
4. 练习层级分类: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层级分类。
6. 层级分类的应用:通过PPT和教学卡片,展示层级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层级分类的实际意义。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层级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和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层级分类概念:特点:方法:1. 按照形状分类2. 按照大小分类3. 按照用途分类4. 按照属性分类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选择家里的玩具进行层级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和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层级分类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层级分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层级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层级分类提高生活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层级分类的概念、层级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和意义;2.能够使用层级分类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层级分类的概念与意义;2.层级分类的方法与基本步骤;3.利用层级分类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层级分类的基本概念;2.理解层级分类的意义;3.熟悉层级分类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层级分类策略。
五、教学准备1.教案PPT;2.白板、黑板和粉笔;3.学生作业本、练习册;4.学生课堂操练所需的小组卡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层级分类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层级分类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以及举例讲解,介绍层级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3. 方法与步骤(15分钟)•教师讲解层级分类的方法与基本步骤,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小组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道相应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层级分类的方法与步骤,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6. 锻炼与拓展(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层级分类练习题;•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给出解题思路并完成解题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
7. 教学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对解题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并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七、课堂作业•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和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彼此合作,并通过解答问题和展示解题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班《层级分类》数学教案

《层级分类》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掌握层级分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
2.学会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理解层级分类的层次关系。
2.灵活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教具(如:各种物品、图片等)3.学生分组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组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层级分类的层次关系。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层级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层级分类。
3.学生举例说明层级分类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实例1:水果的分类第一层:水果第二层:苹果、香蕉、橙子等第三层:红富士、嘎啦、黄元帅等实例2:交通工具的分类第一层:交通工具第二层:陆地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第三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三、分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分类主题。
2.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要求学生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教师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除了教材中的实例,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层级分类?层级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层级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层级分类的层次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层级分类的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层级分类(三篇)

大班数学活动计划:层级分类执教教师:郭玫指导教师:温爱莲选送单位:万安中心幼儿园活动目的: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能明确地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2.学习用数字对物体进行分类统计。
3.能有序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常规。
活动准备:1.红、蓝两色水笔各一支;2.“分衣服”材料:大小、颜色不一的“衣服“;“分纽扣”材料:大小、扣眼、颜色不一的“纽扣”若干份;3.分类板、记录纸;4.投影仪。
活动预设:一、以“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郭老师开的商店进了一批新货,这批货又多又乱,请小朋友帮帮我,将这些东西分一分,好吗?二、教师讲解层级分类和记录法1.第一次分类并记录:(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不同特征来进行第一次分类,并根据标志进行记录。
(2)师:这些衣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可以怎么分?师:我们将分好的衣服再按照它的特征进行记录(先数一数分出的物品有多少,在相应的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
2.进行二级分类:师:如果我要将这些衣服再进行分类,能不能再分?怎么分?(请幼儿进行分类,分好后教师进行记录。
)教师小结:像我们今天这样一层一层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做层级分类。
我们在分同一种东西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款式、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多级的分类!三、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学习层级分类:师:我的商店里还进了一批的纽扣,也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
小朋友们可以根据郭老师刚刚的方法,将这些纽扣一层一层进行分类,你们想想,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将这些纽扣进行分类整理!师:我们分小组进行,每组2人,2个小朋友们可以先讨论,然后按商量好的方法帮我的纽扣进行分类。
一人分一人进行记录,每分一层都要数一数有多少,在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
(提醒幼儿记录好一种办法后可以在篮子里再拿一张记录表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分类记录。
)四、师幼一同评价操作情况:师:请你说说你是按纽扣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怎么记的?(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他的操作情况,引导全体幼儿对各组的统计表进行讨论,看看这些统计表是否能让别人清楚分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分的!)五、结束延伸:师:这些纽扣还能再分吗?怎么分?等等我们回班上一起来分分。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层级分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层级分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掌握物品的层级分类,培养孩子们的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正确辨认物品的分类层次;2.学生能够将物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类方法。
二、教学活动1. 热身活动1.让学生用手指或眼神快速辨认并分类指定的物品,比如红色和蓝色玩具车、男孩和女孩的小人等,以活跃课堂气氛;2.请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物品,如“我有很多球,有足球、篮球、乒乓球,都是球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分类。
2. 教学重点1.物品的层级分类:按照不同属性、功能、用途进行分类;2.物品的交叉分类:按照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大班学生常见的分类知识: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幼儿教育玩具等进行物品分类的演示;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自己发现物品的分类规律;3.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物品的分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维。
4. 教学流程1.观察分类:老师出示几个物品(如颜色不同的积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思考如何进行分类;2.分类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分别按颜色、形状等属性进行分类;3.分类游戏: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游戏,比如说把大小不同的颜色相同的球分类;4.深入探究:将物品交叉分类,让学生思考各种分类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5. 材料准备1.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球等。
较少的、明显不同的,需要反复强调的物品。
2.画纸。
6. 教学反思1.教学成果:本次教学,学生能够辨认物品的层级分类,并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尤其是运用自己的分类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不足:年龄较小的学生可能对抽象的分类概念理解困难,需要采用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和方法来帮助。
3.教学建议:可以加强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衔接,比如与自然、社会知识等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的多元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层级分类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主题:层级分类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建立幼儿对不同物品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木块或积木。
2.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卡片。
3.白板和黑板笔。
4.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木块或积木,简单介绍他们是如何分类的。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物品进行分类吗?”讨论:1.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
2.解释层级分类的概念,即将物品分为一组一组的方式。
3.与幼儿讨论层级分类的应用,例如:蔬菜分类成叶菜类、根茎类等。
活动一:形状分类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形状图形的卡片。
2.在黑板上画出表格,每个格子上写上不同的形状名称。
3.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卡片分类,并将其放入正确的格子内。
活动二:大小分类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不同大小的木块或积木。
2.在黑板上画出两列,一列写上“大”,另一列写上“小”。
3.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木块或积木分类,并将其放入正确的列内。
活动三:绘画分类1.分发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幼儿自由绘画,但要求他们按照其中一种分类方式进行绘画。
3.例如,可以让幼儿绘画动物,然后按照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分类。
总结:1.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强调层级分类的重要性。
2.提问幼儿一些与层级分类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思考不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
教学延伸: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分类关系,例如:衣服的分类、食物的分类等。
2.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分类任务,例如:按照颜色、材料、用途等对物品进行分类。
3.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分类方式,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详案《层级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层级分类的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层级分类的操作。
2. 学会运用层级分类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类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层级分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 运用层级分类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层级分类的示意图、示例题目、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纸等。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对一组事物进行分类,你们会采用什么方法呢?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组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
3. 教师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层级分类。
简单介绍层级分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Step 2 层级分类的概念和思路1. 教师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层级分类的概念:将事物按级别进行分组,每个等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层级分类?与之前的分类方法有什么不同?3. 教师给出示例,让学生尝试进行层级分类。
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层级分类的思路方法。
4. 将学生的思路总结成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层级分类的基本方法。
Step 3 层级分类的运用1. 教师出示一些问题,告诉学生可以使用层级分类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分组运用层级分类进行解决。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更复杂的层级分类问题。
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Step 4 拓展延伸1.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层级分类解决。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和总结,巩固层级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堂练习1. 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将以下动物进行分组:羊、牛、猪、狗、猫、鱼。
2. 用层级分类的方法将以下水果进行分组:苹果、香蕉、橙子、西瓜、草莓、葡萄。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层级分类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级分类大班教案【篇一:14年福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教师参与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参照性原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
ca. 针对性原则b. 基础性原则c. 客观性原则d. 有效性原则2.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a. .先天论b. 认知相互作用论c. 行为主义d. 社会相互作用论3. 讲述的独白言语特性,要求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述经历一个()。
da. 从独立完整发码到独立完整编码的过程b. 从谈话活动到表述活动的过程c. 从表述活动到谈话活动的过程d. 从独立完整编码到独立完整发码的过程4.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ba. 图书制作的经验b. 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 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5. 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a. 预期的技能b. 书写的技能c. 纠错能力d. 辨字能力6.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是()。
ba. .要有凭借物b. 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c. 要有相对正式的语境d. 旨在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能力7. 诗歌和故事的仿编重点只要求在画面的基础上换词的年龄班是()ba. 托班b. 小班c. .中班d. 大班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倾听、表述、早期阅读和()四个方面。
da. 社会性b. 游戏c. 谈话d. 欣赏文学作品9.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的组织包括学习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和()四个层次 ca. .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作品的内容b. 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c. 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d. 分析作品内涵10. 在幼儿园中,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两方面进行评价。
ca. 独特见解b. 创造性表现c. 注意力d. 口语表述行为11. 以下哪个说法不属于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da. 帮助幼儿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b. 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c. 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d. 培养幼儿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12. 听说游戏中存在以下哪个由活动逐渐向游戏过渡的转换。
()aa. 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的转换b. 由内部控制向外部控制的转换c. 由假想情景向真实情景的转换d. 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的转换13. 人们通常根据儿童能说出第一批能被真正理解的()为标志,将儿童语言的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
ba. 字b. 词c. 句子d. 段落14. 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ba. 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b. 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c. 设置游戏情景——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d. 教师引导游戏——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主游戏15. 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但还不会辨认熟悉的字,这种识字行为属于()。
aa. 萌发阶段b. .初期阶段c. 流畅阶段d. 阅读阶段16.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da. .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b. 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c. 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d. 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17. 一般认为,儿童从()岁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ba. 1-1.5b. 2-3c. 3-4d. 4-518. 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就是()。
ba. 描述性讲述b. .叙事性讲述c. 议论性讲述d. 情景表演讲述19.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ba. 图书制作的经验b. 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 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 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20. 幼儿园的()对培养锻炼幼儿的独白言语具有独特的价值。
ca. 谈话活动b. 听说游戏活动c. 讲述活动d. 文学活动21. 在谈话活动中出现谈话内容中断的时候,想延续谈话,则谈话者可采用()。
aa. 修补的方法b. 轮流的方法c. 传递的方法d. 导向的方法22. 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da. 语法b. 词汇c. 句子d. 语音23. 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但还不会辨认熟悉的字,这种识字行为属于()。
aa. 萌发阶段b. .初期阶段c. 流畅阶段d. 阅读阶段24.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da. 前图书制作经验【篇二: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以及层次性】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以及层次性实验幼儿园寿小莉【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活动区的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特别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关键词】区角活动材料投放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越来越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材料投放原则1、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性。
区角活动中各个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既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与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密相连,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在幼儿园,教育目标是通过层层分解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实现的,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在对本版幼儿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如生活区某阶段的目标是训练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就可投放一些夹木珠、穿线板、扣纽扣等操作材料。
某阶段数学区的主要目标是学习10以内点数及认识10以内数字,就可以投放一些实物或圆点卡片、扑克牌、飞行棋等材料。
幼儿在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掌握操作方法,获得感性经验、提高能力、构建新知识、使幼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
2、材料头发那个要有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幼儿之间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异,教师在各个区角投放材料时,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材料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发展的速度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有时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生活区中提供的串珠:孔可有大有小,绳子粗细不一、软硬不同等。
喂娃娃吃饭的材料有调羹、筷子,“食物”有大有小。
拼图材料提供时既考虑提供不同的块数,还要考虑拼图的难易程度。
一、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1、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发现角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水车、开锁、磁铁、翻板、石磨、木瓶堆放、沙漏、小家具等。
又如生活角中的给小动物喂食、夹弹子、多功能包等,还有计算角中的飞行棋、多变几何体、拼图等等。
语言区“摸宝”的活动中,把字卡制作成“宝石”、“珍珠”等。
凡是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
小班的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够灵活,提供的材料要大小适宜,太小的材料会增加幼儿操作的难度。
2、围绕统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
单一的材料,操作久了,幼儿就会感到单调、乏味。
相反,丰富的材料,会使孩子百玩不厌,保持活动兴趣。
如生活角某月份的目标是训练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就可提供纽扣、夹木珠、穿线板。
益智区的目标然给幼儿学习排序,就可提供回形针、木珠、吸管。
3、提供相同的材料,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而同一种材料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
如“宝宝超市”中提供的剪刀、广告纸,不但达到了让幼儿学习使用剪刀,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目标。
而且,幼儿还学会了商品的分类。
相同的拼图材料,使幼儿学会了点数和认识数字。
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4、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活动的现状不断调整材料。
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实际活动的情况,作出调整。
如:在拼图活动中,开始时投放的材料就是分割成不同形状的拼板,最然快数不多(6~12块),但是幼儿还是有困难,达不到活动目标。
经过分析与反思,增加了底板,并在底板和拼板上做了相对应的记号(数字、圆点)。
当幼儿在底板上能够熟练拼图时,再撤掉底板。
通过调整,幼儿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摸宝”活动中,起初提供的就是普通的字卡,玩了一段时间,幼儿失去了兴趣。
于是,把字卡制作成“宝石”、“珍珠”等,增添了摸宝人和看宝人的服饰,幼儿的兴趣又恢复了。
5、变废为宝,多方面多途径地挖掘材料的来源。
许多东西,看似是废品,但是只要善于利用,就能变成有趣的材料。
因此我们发动幼儿和家长书记废旧物品,然后根据这些东西的不同功能和特性,加以利用。
如:收集小时候的衣服,投放在生活区,让幼儿练习折叠衣服和练习扣纽扣、拉拉链。
把收集到的各种瓶子,投放到发现角,让幼儿探索瓶盖与瓶子的对应关系。
6、不同水平的层次性。
因人而异地提供活动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的需要,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如:手套、袜子大小配对,还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配对;小班手工区,可以从随意剪——粗条剪——细条剪,难易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不同需要。
实践证明,区角活动中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给孩子提供了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