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以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运动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内容,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图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演示法:通过图像资料和实例,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和实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地球仪等。
2.准备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基本运动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图像资料,呈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同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周期、方向。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图像资料,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
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说出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2、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二、展示交流,质疑三、精讲点拨1、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
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教师演示)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追问: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
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主要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介绍地球的日、夜、四季变化等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因,以及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二、知识点与教学目标1. 知识点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的变化;3.地球公转引起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熟悉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以及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的规律;3.具备使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2.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规律;2.如何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思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资料、课件等辅助教具,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 教学步骤(1)导入首先,通过课件或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日、夜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2)自转的概念和规律接下来,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自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自转引起的日、夜变化。
(3)公转的概念和规律紧接着,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等教具讲解“地球的公转”的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4)巩固与提高最后,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知识,并能够使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夜变化和四季变化。
五、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与评价方法1.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2.掌握好教学节奏,避免时间不足或时间过长的问题;3.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1_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地球运动的两种大体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明白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交替的现象。
二、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日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大体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日夜更替现象。
【教学预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喜爱看姚明打篮球的同窗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不是有如此的感受:咱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竞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什么缘故两地的时刻不一样?咱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窗穿的是短袖,此刻多数同窗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咱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咱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一、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如何自转?(绕地轴不断地旋转)(2)观看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学生同桌的两位同窗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必然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刻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教师:咱们什么缘故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学生:讨论、回答。
(4)日夜的形成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看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什么缘故?若是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如何?学生:答略教师:一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咱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咱们叫它夜半球,日夜确实是如此形成的。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地轴地球绕地轴的不停地旋转运动,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轴实际上看不见的。
b5E2RGbCAP2、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相同,为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在地球上看天地的旋转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恒星及太阳随着天球在自东向西旋转,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为什么呢?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
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照点不同,有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之分。
plEanqFDPw5、地球每天自转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地球自转运动是不均匀的,有季节变化、长期变化及不规则变化。
如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使自转速度减慢,但这种变化不大,每100年日长增加1〜2毫秒。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是每年3〜4月速度最慢,8月最快,但季节性日长变化不超过0.5〜0.6毫秒。
DXDiTa9E3d6、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每小时15°。
RTCrpUDGiT7、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等于零。
除南、北两极点外,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海拔的不同而不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670米,南、北纬3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1447千米,南、北纬60°海平面处约为每小时837千米。
在赤道处高度相差100米,每小时线速度相差26米。
5PCzVD7HxA8、地球自转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初中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与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
4. 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2. 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教学工具:1. 自制多媒体课件。
2. 地球仪。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浏览书本内容,通过比较填写下表: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24小时(一天)一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课堂演示(10分钟)1. 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太阳东升西落其实就是地球自转方向的证据。
2. 学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提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2. 讲解五带的界限及各自的特点。
三、课堂演示(10分钟)1. 使用地球仪演示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中图版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
4.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微小的扁平效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略微扁平
5.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地球自转和公转用于确定方向和位置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气候patterns
-培养地理素养: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启发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引发对地球运动和宇宙规律的思考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通过关键词和句子突出重点,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可以使用图标、颜色标注、箭头指示等视觉元素,使得板书更加生动和直观。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地球自转和公转对作物生长周期和农业规划有重要影响
6.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星空观测:通过观测星空变化推断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仪观测:使用地球仪模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物理探测: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据
7.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物理模型
-天球仪:展示星空和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的模型
2.通过实际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加深对影响因素的理解。
3.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中图版地理七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学设计

示范教案一(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1.20、图1.22投影胶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归纳、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引导)对!地球处在银河系中太阳系内的金星和火星之间,它与其他行星、小行星一样,在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板书)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基本规律及其意义;2.基本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揭示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分钟)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像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西向东”很好(用地球仪演示),现在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逆时针转动!”很好,既然在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转动,那么很显然从南极点俯视的话呢就是?学生:“顺时针转动!”很好,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事怎样的呢?大家看到课本17页的阅读,这上面告诉我们地球的周期有两个,一个是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个是太阳日24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那个主要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恒星日是选择恒星作参照物,假设地球上有一个A点正对着恒星,地球转360°A点再一次正对着恒星所需的时间是23h56′4″,而太阳日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公转,A点正对着太阳,自转360度所花的时间里地球也在公转,这样一圈后A点就不能正对着太阳,需要再偏转一点角度才可以,偏转这个角度的时间是3′56″,所以太阳日就是24时。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1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二、教学方法及手段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
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这样引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2.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①演示多媒体动画“自转”,讲解概念:提示学生注意地轴指向。
结论:自转是围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转动地球仪,结合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提问学生)结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③讲解地球的自转周期:首先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才能知道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引导学生思考。
结论:地球自转周期的度量需要一个超然于地球的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应当是固定不动的,故我们选择一颗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在地球上看来,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动的,以它为参照点算出来的周期即为恒星日。
④运用多媒体动画和彩图册上的图,讲解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画,注意不同纬度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特征。
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线速度则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3.讲解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①演示公转动画,提示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轨道特征结论:地球的公转是围绕太阳在转动,其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导致地球有时离太阳较近,有时较远,从而引出近日点和远日点②阅读表格“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在近、远日点时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差异。
结论: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4.自转和公转的关系①讲清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及黄赤交角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正着身子公转,则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如何?应该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转时是倾斜着身子的(即地轴倾斜):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故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即黄赤交角。
②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认为太阳射来的是平行光。
设计两个假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假设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么太阳光跟地面的关系(答案是到处都是垂直的,直射点有无数个。
)但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是球形,故直射点只有一个。
假设2:如果地轴不倾斜,直射点和地面的关系(将永远在赤道上。
)但地轴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范围最北为23026’N,最南为23026’S ,即南、北回归线上。
演示动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表1—3—15、本节内容小结授课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这样才能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善良懂事◆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
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
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顽皮好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
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
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
老师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
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
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
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
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
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相信你会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调皮捣蛋◆你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班的宣传墙报每次都留下你秀丽的笔迹。
参加演讲比赛成绩喜人。
有时还调皮得可爱。
但是,你捉弄人的功夫让同学们个个害怕。
老师认为还是不让别人害怕为好。
请紧记: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
◆慢条斯理◆心情“晴朗”,你会侃侃而谈,课堂发言成了全班的亮点;学习“快乐”,你会兢兢业业,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心旷神怡。
但这样的时候总嫌不够,甚至太少。
在你争吵的时候,在你慢条斯理的时候,时间像流逝的水,在你脚下匆匆而过。
亲爱的朋友,你不感到可惜吗?◆可爱小弟◆男孩***,可爱小弟弟。
对人很温和,有副好脾气。
关心组上事,热爱班集体。
喜欢动脑筋,爱钻偏难题。
数学比较好,科学还可以。
语文有点弱,作文羞于提。
文理不可偏,发展应整齐。
可怜瘦弱貌,不爱练身体。
愿你快成长,盼你有出息。
报国建勋日,都夸***!◆累累硕果◆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勤勉朴实的学风;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助人为乐的风尚。
当眼前闪烁着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时,当面前呈现出一页页工整的作业时,我们便知道是你在默默耕耘。
今天是收获的季节,当累累硕果捧在你眼前时,老师要对你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埋头苦干◆学习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工作中细心负责的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但是你应该活泼一些,十多岁的少年本应充满热情;你应该灵活一些,学习光有自觉性还不够。
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轻轻一笑◆你言语不多,待人谦和、善良。
学习和做人一样,默默用功。
真喜欢你笑的样子。
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总喜欢轻轻一笑。
若是在课堂上倒是很漂亮的一招“退敌”之术,可若在课下,就把想与你交谈的朋友都挡回去了。
真心希望能见到你与同学们快乐地交谈。
◆思维灵活◆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
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
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崭露头角◆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富有进取心。
不论在哪个方面,你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现在你已经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文学才华令大伙刮目相看,艺术才华令人耳目一新……才华需要展现,只有在展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在锻炼中才能更成熟。
◆真诚善良◆回想你,脑海中即刻浮现你清俊的浅浅的笑,你的真诚,你的善良,加上你的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快乐和充实,硕果累累。
你的沉稳,你的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你会是最棒的!◆自信勤奋◆自信、勤奋的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
你能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学习上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将成为海纳百川,恢宏大度的杰出人才。
◆作业拖拉◆你观察细致,绘画认真,画出的金鱼、竹子栩栩如生,真不简单。
但是你的自由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作业也经常拖拖拉拉。
老师希望看到你能珍惜时间,能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