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名词解释简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构造应力场:把在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各点的应力分布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

2.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tan β = tanα?cos ω真倾角总是大于或等于视倾角。

3.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压应力轴之间的夹角。

4.侧伏向与侧伏角: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5.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发育在强烈变形的岩石中。

6.劈理域:通常是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故称薄膜域。高应变域,由变余矿物定向排列构成。其中原岩的组构被强烈改造,矿物和矿物集合体的形态或晶格具有明显的优选方位。

7.透入性构造:均匀连续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现象,发生均匀变形(相对),反映了地质体整体发生并经历了变形、变质。

8.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即褶劈理(滑劈理)和破劈理(间隔劈理)。

9.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等平行定向排列显示的线理构造。主要是岩石组分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而形成的,其拉长方向与最大应变轴——X轴方向一致,因此,是一种A线理。

10.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矿物等顺其长轴的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是岩石在变形-变质作用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的结果。因而矿物及纤维生长的方向往往指示岩石重结晶或塑性流动的拉伸方向,一般平行于最大应变轴。也是一种A线理。

11.窗棂构造:是强烈褶皱岩层中发育的一种大型线理构造,由强硬层所组成的形似一系列半圆柱形或波状起伏的浑圆状棂柱。棂柱有时被磨光,并蒙上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多沿强弱岩层相邻的硬岩层一侧的界面上发育,由强硬岩层的卷曲形成一系列宽而圆的背形和尖而窄的向形构成;软弱层总是以尖而窄的向形嵌入强硬层,强硬层呈圆拱状背形突出于软弱层,从而铸成一系列圆柱状的肿缩式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与石香肠构造不同,前者反映沿平行层面的缩短;而后者反映垂直层理的压缩。窗棂构造的长轴与石香肠的长轴一样,都代表应变椭球体的中间应变轴(Y轴),所以窗棂构造也是一种B线理。

12.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13.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14.轴迹: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作轴迹。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

15.平行褶皱:几何特点: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又称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又称同心褶皱。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大,曲率变小,

岩层越平缓;向着核部方向,曲率逐渐增大。

16.相似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保持一致,而垂直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在在褶皱的转折端核部加厚,而两翼减薄,又称顶厚褶皱。等倾斜线平行轴面且等长;内弧曲率与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特点: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相似的弯曲。各面的曲率相同,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褶皱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17.隔档式褶皱: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

18.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两个向斜之间的背斜则平缓开阔,常呈箱状。

19.纵弯褶皱作用: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平行于岩层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的褶皱作用。

20.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

21.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产状基本一致, 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22.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23.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节理:侵入体中的原生节理是指在岩浆冷凝过程中产生的节理。其中垂直流面又垂直流线的为Q节理。

25.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运动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26.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标志)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27.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的水平距离。

28.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常见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陡坎称为阶步。

29.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与推覆体共同构成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位移量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倾角在30左右。或更小,位移量一般在数公里以上。推覆体:就是一种外来岩块(体),因总体呈平板状又称逆冲岩席。

30.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一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

31.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的现象。

32.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沉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在控制盆地边缘的断层不断活动过程中发生的。

33.地垒:由两组走向平行且倾向相反(或相背)的正断层构成,在简单情况下,由两条正断层组成的地垒,中间共同的下盘上升,两侧的断层上盘下降。

34.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倾向相向(或相对)的正断层组成。单个小型地堑在露头尺度上即可看到由两条相向倾斜正断层组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共同上盘下降,两条断层的下盘上升。

35.纯剪应变:变形中不发生体积变化且中间应变轴的应变为零,只有沿e1方向的伸长和沿e3方向的缩短的特殊无旋变形。

36.单剪应变:是一种体变为零的平面应变,变形发生在侧面的AB面上,垂直图面的B轴不发生变形。其造成的有旋变形,可以看作是一个纯剪变形再加上一个刚性转动。

37.底辟构造:是一种特殊褶皱,发育于地壳较深部位(大于3km),是地下岩盐、石膏或粘土等低粘度易流动物质,在构造力或浮力的作用下自下而上流动,以至刺穿或部分刺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形成的构造。

38.叠瓦状断层:一系列逆冲断片上下叠置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掩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向上逆冲,平面上构成叠瓦式(状)。

39.构造置换:是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过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面状构造置换。根据新生构造取代先存构造的程度分为局部置换、基本置换和彻底置换三种情况。构造置换的程度取决于岩石的变形习性和构造环境。岩石能干性越弱,构造越容易被置换;所处的构造层次越深,构造的置换越彻底。

40.鞘褶皱:韧性剪切带中的一种特殊A型褶皱,其褶皱枢纽平行于拉伸线理方向、形似剑鞘、规模不大。为早期褶皱经强烈剪切作用进一步演化而成。常成群出现,大小不一,以中、小型为主。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得很长。

41.阶梯状断层:若干条产状大致相等的正断层平行排列,在剖面上各断层的上盘成阶梯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下降。

42.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而形成的褶皱,它的形成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旋回中的褶皱变形叠加形成,也可以是同一构造旋回不同构造幕的褶皱变形的叠加结果,反映了多期变形。

43.纵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节理。

44.非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不一致,这种变形叫非共轴递进变形。

45.流劈理:变质岩中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由片状、板状或扁圆状矿物或其集合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常见。如板劈理、片理、片麻理。

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等。

47.韧性剪切带: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应变带。

48.断层岩:断层两盘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改造形成的具有特征性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岩石。

1.横弯褶皱作用及其特点?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